(部编版)2020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练习

合集下载

2.1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资循环

2.1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资循环

地 壳 的 物 质 组 成
矿物
基本存在形式
有用矿物富集到有开采价值
气态 天然气 液态 石油和天然汞 固态 石英(二氧化硅) 矿产
大面积分布
矿床
岩石
概念 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
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成因 地壳
岩浆岩(火成岩) 沉积岩 变质岩
二、地壳的物质循环
自主学习
(一)地质循环 1.什么是地质循环? 2.地质循环的能量来源? 3.地质循环的意义?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球表面形态
大气环境
地壳的物质组 成和物质循环
水循环和 洋流 运 动 和 能 量 交 换
自 然 环 境 中 的 物
学习任务: 第一节 学习目标:
1.了解矿物、岩石和岩石种类、三类岩石的特点; 2.理解三类岩石的形成、岩石间的转化; 3.运用所学知识,能绘制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
地质循环: 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 的物质循环
机械能 放射性物质 热能 的衰变 放射能 地质循环意义: 大地的沧桑巨变以及地壳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
重点探究
风化 搬运 侵蚀 喷出岩
(二)岩石的转化
沉积
海洋
固结成岩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岩浆岩
侵入岩
沉积岩
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
冷却凝固
变质岩
重熔再生 重熔再生
地壳
地幔
岩浆
总结提升
岩浆岩
重 熔 再 生
冷 却 凝 岩和岩浆可以相互转化,沉积岩和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 2.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都可以生成岩浆,但岩浆只能生成 岩浆岩。
基础达标

高中地理必修1_第二章_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高中地理必修1_第二章_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1、地壳物质组成: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是氧、硅、铝、铁……。

元素结合成矿物;有用的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矿产。

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这三种常见于花岗岩中)和方解石(主要在石灰岩和大理岩中)岩石:一种或多种固态矿物按一定规律聚集在一起,就形成岩石。

按成因,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①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和喷出岩。

侵入岩的代表是花岗岩,喷出岩的代表是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

②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

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和砾岩。

③变质岩:大理岩(由石灰岩变质形成)、板岩(页岩变质形成)、片麻岩(花岗岩变质而来)、石英岩(砂岩变质而来)。

2、地壳物质的循环包括岩浆和岩石之间的转化和三大类岩石间的相互转化。

判断方法:“三进一出”的是岩浆,岩浆只能指向岩浆岩。

地球表面形态地质作用是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表现为:地震、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一、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一)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1、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用板块运动来解释地壳运动)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其中只有太平洋板块全为大洋(课本37页图2-10)A :冷却凝固B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C :变质作用D :重熔再生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对地表影响也较大。

2、地壳运动在地表留下的痕迹——地质构造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方法一:岩层弯曲特点:背斜上拱,向斜下弯方法二:岩层新老关系:背斜:中间老,两翼新;向斜:中间新,两翼老3、岩浆活动和地震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简单,不用太关注)二、外力作用与地貌三、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参照P42)大气环境2.3.1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43页图)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注意记实例)吸收: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浮尘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反射: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越强散射: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波长越短,越易被散射。

高一寒假地理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高一寒假地理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高一寒假地理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1)组成岩石的矿物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结合成单质或化合物矿物:岩石构成的的最基本单元,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积聚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2)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需注意岩石转换过程中(箭头)作用的名称。

推动地壳物质循环的能量: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地球内能)地壳物质的循环2.2地球表面形态一: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1)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边界类型地区交界处板块生长边界(板块张裂)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红海印度洋-非洲大西洋亚欧、非洲-美洲冰岛(属大西洋海岭)亚欧-美洲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亚欧阿尔卑斯山脉、地中海非洲-亚欧西太平洋海沟-岛弧链太平洋-亚欧落基山脉太平洋-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极洲-美洲2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

(变形一褶皱,变位一断层)(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褶皱岩层形态未侵蚀的地表形态(一般状况)地形倒置现象(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与人类生产关系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老,两翼新成为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储油气构造建隧道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新,两翼老成为谷地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储存地下水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地垒: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等;地堑: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东非大裂谷等。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变质 岩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考点: 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 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①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 ②运用板块运动原理解释世界主要地形的成因 ③地质构造的类型 ④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 3、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①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②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 4、人类活动和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喷出型
高温高压变质 沉积岩
侵入型
变质岩
重熔、再生 岩浆
技巧: 1、生成岩浆岩必定是岩浆(只有一个箭头指向它) 岩浆 2、→沉积岩是外力作用 岩 →变质岩是变质作用 风化 变 重 冷 →岩浆岩是冷凝作用 侵蚀 质 熔 凝 →岩浆是重熔作用
搬运

堆积 重 熔
岩浆
变质作用

熔 重
沉积 岩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考点: 1、地壳的物质组成 ①地壳的物质组成 ②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③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2、地壳的物质循环 ①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②地壳的物质循环及图示
一、地壳物质组成
1.化学元素 地壳内有90多种 化学元素,其中含量 较多的为: 氧、硅、铝、铁、 钙、钠、钾、镁 (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
收 地面增温
(4)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b) 1.纬度因素 2.下垫面因素 3.气象因素
纬度因素
纬度低—太阳高度 大—经过的大气路 大 程短—大气削弱少 气 上 界 纬度高—太阳高度 小—经过的大气路程 长—大气削弱多

赤 道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热力环流原理及图示(c)
1.水平气压 梯度力
(百帕) 1000 1005

【高中教育】2020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学案湘教版

【高中教育】2020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学案湘教版

【20xx 精选】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学案湘教版必修1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1)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气态:天然气液态:石油、天然汞固态:石英存在形式(2) (3)分类: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

2.岩石(1)概念: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2)分类(成因):①岩浆岩(火成岩):a .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

b .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如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

②沉积岩:风化过程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漫长的岁月,沉积、固结为岩石。

沉积岩一般有层理构造,并含有化石。

③变质岩: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因此而形成的岩石。

[温馨提示](1)岩石类型的判读:①岩浆岩(箭头方向为“三出一进”);②岩浆(箭头方向为“三进一出”);③沉积岩和变质岩(箭头方向为“两进两出”)。

(2)地质作用的判读:①指向岩浆岩的是冷却凝固;②指向沉积岩的是外力作用;③指向变质岩的是变质作用;④指向岩浆的是重熔再生作用。

———————核心要点掌握好———————三类岩石及其成因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三大类。

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类型形成特点用途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形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处沉积、固结而成的岩石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变质岩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成的岩石片理构造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方法技巧很重要———————岩石形成先后顺序的判断方法(1)一般情况下,岩石是上覆为新。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学习目标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及矿物和岩石的关系。

2.掌握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主要特征。

3.理解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其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4.能画出地球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

知识导引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矿物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基本存在形式。

天然气是我们最熟悉的气态矿物,石油和天然汞是常见的液态矿物,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石英。

2.岩石(1)概念:是岩石圈中体积较大的一种或多种固态矿物的集合体。

(2)按成因分为三类:①岩浆岩:是炽热的岩浆冷凝形成的,可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岩,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

②沉积岩:裸露于地表的岩石经过崩解、分解、溶解、搬运、沉积、埋藏及成岩作用形成。

如砾岩、页岩、石灰岩、砂岩等。

沉积岩的两大突出特征是层理构造和可能含有化石。

③变质岩: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发生变化而形成。

如花岗岩变质形成片麻岩,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砂岩变质形成石英岩,页岩变质形成板岩等。

1.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约有几十种。

最常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和方解石等。

其中,组成花岗岩的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石灰岩和大理岩的主要矿物为方解石。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骸、遗迹等在未腐烂时被沉积物所埋没隔断了与大气的接触,经过长时间炭化或被其他物质置换、填充逐渐演变而成。

二、地壳的物质循环1.地质循环:是指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产生的热能。

在地质循环过程中,在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地诞生,在另一些地方岩石圈则逐渐地消亡。

与之相伴的是大地的沧桑巨变以及地壳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

2.岩石的转化(1)岩浆→岩浆岩:岩浆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岩浆岩。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3.读部分板块构造示 意图,回答(1)~(3)题。
(1)上图中板块共有
()
A.1 块
B.2 块
C.3 块
D.4 块
(2)上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
()
A.冰岛
B.非洲东部
C.太平洋西岸
D.大西洋西岸
(3)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无关的是( )
A.喜马拉雅山
B.马里亚纳海沟
C.日本岛弧
D.安第斯山脉
[教师授课备用图] 1.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
2.地貌形成示意图 (1)东非大裂谷示意: 东非大裂谷处于板块 内部的次一级张裂处,随着 板块运动裂谷不断扩大。受 其影响,红海不断扩张,面 积增大。
(2)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示意: 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运动, 相撞形成喜马拉雅山脉;而且目前 仍然不断移动,喜马拉雅山、珠穆 朗玛峰的高度不断增高。
3.喀斯特地貌图 (1)喀斯特景观图
(2)喀斯特地貌名称
(3)喀斯特作用发生的基本条件和过程图
考点一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 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所示: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C.因背斜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D.沿向斜槽部裂隙侵蚀而成
解析:第(1)题,根据岩层的形态判断,甲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 斜构造;乙处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丙处岩层有明显错动和 位移,是断层构造。第(2)题,丁处山岭是向斜构造,形成原因是 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图中向斜槽部无裂隙。 答案:(1)C (2)B
_河__流__入__海__口__。图丙是风蚀蘑菇 ,其形成原因是 风力侵蚀作 用__,多分布于 干旱地区 。 (3)图乙所示地貌,以面积大小论,我国的 东部沿海 地区面积最 大;图丙表示的地貌,以地区分布来看,我国的西北内地干旱 地区较为典型。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大气环流(1)教案 中图版必修1(2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大气环流(1)教案 中图版必修1(2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 大气环流(1)教案中图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 大气环流(1)教案中图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 大气环流(1)教案中图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大气环流一、教学内容与说明1.教学内容全球气压带的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全球风带的风向特点及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及原因。

2.地位与作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及季节移动的教学,是本专题的核心内容,也是下一节教学内容“行星风系与气候”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找出全球气压带的分布规律,了解全球气压带的形成原因;辨别各风带的风向特点,说出风向的分布规律;能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原因。

2.通过阅读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等示意图或演示FLASH,学会观察,思考并总结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提高读图识图和表述能力。

3、培养积极思考、仔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名称及分布规律,移动规律.2.难点:全球气压带的成因;风带的风向特点及形成原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形成原因.四、教学流程示意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教师利用PPT展示新华网网页,2006年10月18日上海要闻,标题为“上海今夏以来天气连破多项历史记录”.设计情境问题:上海今年夏天天气如何,你还有印象吗?猜猜看,破了哪些历史记录?【设计思想】利用新闻网页的标题来导入课题,以吸引学生注意。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2课时)教案 中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2课时)教案 中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2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2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2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地质作用的含义;了解内、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了解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成的相对应的地貌;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阅图,学生能够判别地质构造的类型并能利用地质构造的规律去指导生产实践;通过阅图,学生能够自已学会分析内力、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能够应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自然界的一些地理现象。

德育情感目标:通过地壳运动及地壳物质的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科学精神,树立学生科学美的观念.教学重点: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貌的影响;教学难点:读图判别地质构造的类型;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比较法;读图分析讨论法;有条件的地方到野外实地考察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问题引入:课件展示喜马拉雅山及在山上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岩层中发现了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呢?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喜马拉雅山上海洋生物化石的发现,说明在许多万年之前,喜马拉雅山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使这个地区的海底抬升成为陆地,地表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活动:你还能举一些反映地壳运动或者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例子吗?教师提问:那么,地壳为何会运动、地表形态为什么会不断的发生变化?运动和变化的力量来自哪里呢?从而引入地质作用的教学.(板书:一、地质作用:)(板书:1、地质作用的含义:)教师讲解:我们把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叫地质作用.及时检测:下列地理事物和现象中,不属于地质作用的是:A、喜马拉雅山的形成B、大寨梯田C、岩层的断裂、错位D、荷兰的围海造田E、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板书:2、地质作用的分类:)教师讲解: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变质岩 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 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使得原来岩石的成分、 性质发生改变,由此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接触带
2 岩石的成因及其特征
石灰岩
(高温)
变质
石灰岩 大理岩
岩浆
变质带
岩浆
大理岩
常见变质岩
• • • • 由花岗岩变质形成的片麻岩 由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大理岩 由砂岩变质形成的石英岩 由页岩变质形成的板岩
3、这种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叫 大理岩。
4、以该岩石为主的山区常形成 喀斯特(岩溶) 地貌。
2. 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 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据此可以 判断出沉积岩。
3.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岩浆冷却凝固形 成岩浆岩,沉积岩一般在地表经过外力作用 形成;变质岩一般在地球内部经过变质作用 形成。
【例1】下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的标 志性景观,海拔1 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 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右图为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植物化石
三 叶 虫 化 石
鸟 类 化 石
鱼类化石
根据岩层的组成物质和化石特征,人们就可以推 知沉积时的地理环境。例如,富含珊瑚化石的石灰 岩,表示的是温暖的浅海环境;有丰富植物化石的 含煤地层,表示当时是森林茂密的湿热环境。
种类:砂岩、砾岩、页岩 、石灰岩等
0
砾 岩
砂 岩
页 岩
石灰岩是一种 由珊瑚、贝壳、 藻类等生物遗 骸堆积,形成 礁石,然后再 经沉积作用而 成的一种岩石。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物质和 物质循环
一、地壳物质组成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湘教版必修1


A.a



b



c



d



e












B.c



b



d



e



a


C.c



d
第四十三页,共44页。
小题1: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shùnxù)依次是( )
D
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 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 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 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
莫霍面
古登 堡面
地壳 (dìqi ào)
地幔 (dìmà
n) 地核 (dìhé)
岩石圈 软流层
第一页,共44页。
一、地壳(dìqiào)的物质组成
地壳← 岩石 ← 矿物 ← 化学元素
(dìqià (yáns
氧硅铝铁o)
钙钠钾镁
(养闺女 给哪家美)
hí) 铝
7.73%
硅 26.30%
铁 4.75钙%
3.这种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叫大理岩__ 。
4.以该岩石为主的山区常形成
喀斯特(峰林(fēnɡ lín),溶洞)

貌。
第四十二页,共44页。
下图是"某地地质剖面图",根据(gēnjù)岩石的相互关系,图中A、B、C、D、E岩石形成的先后顺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湘教版必修1一、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1)标准解读本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组成要素之一——岩石,要求的重点落在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目的是以物质循环运动的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

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地壳内部物质可理解为岩石。

要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首先要了解地壳内部物质——岩石的分类,即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其次要了解每一类岩石是怎样形成的,这需涉及各种地质作用,但一般不必深入讲述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第三,理解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

这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

第四,从“过程”来看,需要把握转化的起点、终点,以及先后顺序,并由此过程形成“循环”的认识。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要能熟练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这样的示意图不仅要绘出三大类岩石及岩浆,还应反映它们之间的转化过程,如岩浆上涌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转化成岩浆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在压力和热力作用下转化为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重熔为岩浆等。

本条“标准”对地壳、岩石、地质作用等内容未作明确要求,因此,对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所不必要的知识最好不涉及。

但是,从人地关系主线出发,介绍岩石的形成和转化时,应联系人类对岩石的开发和利用。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人类大规模利用的矿产资源都来源于矿物,因此,可根据条件适当介绍矿物、矿产等内容。

(2)教学重点地壳的物质循环(3)教学目标能说出矿物的概念、存在形态及其分类。

并能利用肉眼和简单的工具,识别一些常见的矿物。

能说出岩石的概念,并能按照成因将岩石进行分类、列举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岩石;同时能分析说明沉积岩的两个特征。

能解释地质循环的能量来源,并通过绘制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分析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识记地壳的物质组成、常见矿物、岩石,理解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理解并能判断不同类型岩石的成因,并掌握其主要特点。

会简单应用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明确三大类岩石及岩浆的相互转化关系。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1)概念: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2)与矿产的关系矿物――→有用有开采价值矿产K(3)存在形式⎩⎪⎨⎪⎧气态矿物:如天然气液态矿物:如石油和天然汞固态矿物:绝大多数矿物(4)分类:金属矿、非金属矿。

(5)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石英(二氧化硅)。

2.岩石(1)概念:是岩石圈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2)按成因分类①岩浆岩⎩⎪⎨⎪⎧成因:岩浆冷凝形成分类:侵入岩(如花岗岩)和喷出岩(如玄武岩、流纹岩)②沉积岩⎩⎪⎨⎪⎧形成过程:风化过程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漫长的岁月沉积、固结而成突出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命名依据:依据组成沉积岩的物质举例: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③变质岩⎩⎪⎨⎪⎧成因: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成举例: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等二、地壳的物质循环1.地质循环(1)概念:从35亿-36亿年前原始地壳形成至今,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2)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3)影响⎩⎪⎨⎪⎧大地的沧桑巨变地壳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2.岩石的转化(1)岩石的相互转化①沉积岩是碎屑物或沉淀物经沉积和成岩作用变成的。

②各类岩石风化后的碎屑物成为沉积岩的“原料”。

③变质岩的“前身”是沉积岩、岩浆岩。

(2)岩石相互转化的地质作用:A 冷却凝固、B 外力作用、C 变质作用、D 高温熔化(重熔再生)作用。

一、判断题1.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石英。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2)教案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2)教案湘教版必修1(

陕西省蓝田县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2)教案湘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陕西省蓝田县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2)教案湘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陕西省蓝田县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2)教案湘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矿物的定义及分类,能正确识别常见的矿物。

2。

观察岩石标本,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3.运用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4.结合实际,理解地质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岩石标本,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3.养成积极参与、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1。

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2。

地壳的物质循环。

教学难点1。

正确识别常见的矿物.2。

地壳的物质循环。

课前准备教师:搜集相关的岩石标本、课件、相关的图片及资料.学生:采集岩石标本,预习新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地球内部大致可分为三个圈层,从地心到地表依次是哪些?生地核、地幔、地壳.师很好。

你知道吗?地壳是不断变化的,祖国的宝岛台湾在恐龙称霸地球的侏罗纪、白垩纪(1亿年前),与祖国大陆是连为一体的.当今地球上最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和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在几千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形态各异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课时作业
下图所示两图分别为地球表面及地壳中甲、乙、丙三类岩石所占比重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乙类岩石最可能是(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解析】整个地壳中岩浆岩所占比重最大,地球表面则沉积岩所占比重最大。

【答案】 C
2.乙类岩石转变为丙类岩石的能量来源是( )
A.太阳能 B.势能
C.热能 D.生物能
【解析】图中甲、乙、丙三类岩石分别是岩浆岩(侵入岩属于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受高温高压的作用沉积岩转变为变质岩。

【答案】 C
我国某登山小组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分别发现了花岗岩、片麻岩和石灰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珠峰地区一定发生过的地质作用包括下图中的(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解析】花岗岩属于侵入岩,片麻岩属于变质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所以珠峰地区一定发生过的地质作用包括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外力作用等,但是不能推断出有火山喷发(⑤)。

【答案】 A
4.有关甲岩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的
B.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C.常蕴含有色金属
D.一般来说,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岩石属于沉积岩,而有色金属多在岩浆岩中。

【答案】 C
“仙人烟囱”位于土耳其安那托利亚的腹地卡帕多奇亚。

据介绍,喷出的大量岩浆冷却、钙化,凝固成的风化岩层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外力作用侵蚀出一条条沟壑,便形成了陡峭的神奇烟囱景观。

回答5~6题。

5.结合材料分析“仙人烟囱”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 )
A.花岗岩 B.大理岩
C.石灰岩 D.玄武岩
【解析】根据题干中“喷出的大量岩浆冷却”,可判断该地的岩石属于玄武岩。

【答案】 D
6.“仙人烟囱”反映了卡帕多奇亚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地理现象为( )
A.沉积凝固 B.岩浆侵入
C.火山喷发 D.压力变化
【解析】玄武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

【答案】 C
下图为一幅地层分布图。

读图完成7~8题。

7.岩层①②③按从老到新的正确排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②①③
【解析】从岩层水平分布来看,下面的岩层形成较早,故可确定石灰岩②比砂岩①要老;图中显示花岗岩侵入到石灰岩和砂岩中,故可确定花岗岩形成时间比石灰岩和砂岩都晚。

【答案】 D
8.岩层①②③④中不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岩浆岩和变质岩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花岗岩和大理岩中不可能含有化石。

【答案】 B
读图(图中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回答9~10题。

9.图示各种地质作用中,相同的是( )
A.①③⑤ B.④⑥⑧
C.①②⑤⑥ D.⑤⑥⑦⑧
【解析】①③⑤为由各类岩石指向沉积物的箭头,其含义为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②表示固结成岩作用;④表示变质作用;⑥⑧表示重熔再生作用;⑦表示冷却凝固。

【答案】 A
10.从地质大循环的完整性看,图中缺失的过程包括( )
A.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
B.变质岩到火成岩的过程
C.沉积岩到岩浆的过程
D.火成岩到沉积岩的过程
【解析】根据选项和地质大循环示意图可知,图中缺失的过程为沉积岩到岩浆的过程。

【答案】 C
金香玉是一种会散发出迷人香味的美玉,是火山爆发后,炙热的岩浆融合吸纳邻近芳香植物而冷却下来的产物,里面未见有机成分,属蛇纹石化方解石大理岩。

汉白玉是洁白纯净的碳酸钙岩石,受岩浆影响,质地坚硬,是一种上好的建筑材料。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如图),回答11~12题。

11.有关金香玉的形成环境,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形成于比较湿热的气候环境
②受高温高压变质形成
③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
④经历了地壳的升降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据题干材料“是火山爆发后,炙热的岩浆……”“属蛇纹石化方解石大理岩”可知,金香玉是“受高温高压变质形成”,并未经历流水作用,②正确,③错误,可排除A、B、C三项。

故D项为正确选项。

【答案】 D
12.下列关于两种玉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香玉和汉白玉都是变质岩
B.汉白玉的形成过程是③
C.汉白玉的岩石种类应该是c
D.产汉白玉处应该常见溶洞、地下暗河等地貌
【解析】金香玉和汉白玉都是经过岩浆作用的结果,都属于变质岩,A项正确。

汉白玉的形成过程是变质作用,是由e指向d的②,B项错误;汉白玉的岩石种类应该是d,属于变质岩,产汉白玉处不可能是常见溶洞、地下暗河等地貌。

故A项为正确选项。

【答案】 A
下图为某校地理活动小组绘制的某地岩层剖面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X代表的岩石可能是( )
A.大理岩 B.砂岩
C.花岗岩 D.板岩
【解析】X处于石灰岩和岩浆接触地带,石灰岩受热变质为大理岩。

【答案】 A
14.下列成岩过程中,与图示岩石的形成无关的是( )
A.岩浆侵入 B.固结成岩
C.变质作用 D.岩浆喷出
【解析】图示岩石的形成是由于岩浆侵入,受热变质,固结成岩的,且发生在地下,岩浆并没有喷出地表。

【答案】 D
15.读某地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岩石类型: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由图可知,裸露的岩石是外力作用的物质基础,先后经过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又成为________作用的对象,最后在低洼地区经过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形成沉积岩。

(3)用图中数码填出形成下列地貌的地质作用:
a.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________;
b.大理岩的形成________;
c.含煤岩层的形成________;
d.海底火山喷发________。

【解析】第(1)题,沉积物经固结成岩形成的一定是沉积岩(A);岩浆上升冷凝形成岩浆岩(C);B为变质岩。

第(2)题,考查外力作用的五种表现形式。

第(3)题,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了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③);石灰岩受热变质成大理岩(⑤);沉积物固结成岩形成煤层(④);岩浆上升喷出形成火山喷发(①)。

【答案】(1)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2)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3)③⑤④①
16.近来,中日东海领海、专属经济区之争,引起了世人关注。

我国在东海大陆架正式开发的春晓油气田,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钻探表明该海域的地质构造垂直剖面如下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含油气构造的油页岩从成因上来说属于________,最底层的辉石含有气孔构造,属于________类岩石中的________型。

(2)本地石灰岩中含有珊瑚化石,说明该处岩石形成时本地为________环境,它是属于________类岩石的________(形成方式)。

(3)从地理学角度分析春晓油气田属于中国的原因。

【答案】(1)沉积岩岩浆岩喷出
(2)温暖的浅海沉积岩化学沉积
(3)本地属于我国东海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