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血脂异常的检出与 心血管病整体危险评估
检出: 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 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每3~6个月测定1 次血脂。 对于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24h内 检测血脂。 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1)己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 粥样硬化病者。(2)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3) 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 早发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4)有皮肤黄色瘤 者。(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均进行血脂检查。
血脂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1.总胆固醇(TC):TC是指血液申各脂蛋白所含胆 固醇之总和。影响TC水平的主要因素有:
(1)年龄与性别: TC水平常随年龄而上升,但到70岁后不再上升甚或有 所下降,中青年期女性低于男性,女性绝经后TC水平较同年龄男性高。 (2)饮食习惯:长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摄入可造成TC升高。 (3)遗传因素:与脂蛋白代谢相关酶或受体基因发生突变,是引起TC显 著升高的主要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高血糖、高血 脂、高血压、吸烟……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
HDL被视为是人体内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
脂蛋白。 因为HDL可将泡沫细胞中的胆固醇带出来, 转运给肝脏进行分解代谢。也有研究提示, HDL还可能通过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LDL代谢相对较简单,且胆固醇占LDL重量的50%左右,故 目前认为,LDL-C浓度基本能反映血液LDL总量。LDL-C增 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质危险因素。一般 情况下,LDL-C与TC相平行,但TC水平也受HDL-C水平的 影响,故最好采用LDL-C取代TC作为对冠心病及其他动脉 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性评估。上述影响TC的因素均可同 样影响LDL-C水平。
血脂异常指南
21
血脂异常危险分层主要依据
按照 有无冠心病及其等危症 有无高血压 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多少
结合血脂水平综合评估心血管病的发 病危险,将人群进行危险性高低分层
22
依据一 冠心病和冠心病等危症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包括:
(如TIA ) 、腹主动脉瘤、周围动脉疾病等];
2.糖尿病 3.多项危险因素并存其发生主要冠脉事件的危险相当于已确立的冠心 病,发生心肌梗死或冠心病死亡的10年危险>20%(其他文字请去掉)
23
依据二 高血压
BP≥140/90mmHg或接受降压药物治疗 高血压对我国人群的致病作用明显强于其他心血
一级女性亲属发病时<65岁) 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
本指南用于评价心血管病综合危险的因素除血脂异常外 还包括以上具有独立作用的主要危险因素。
25
血脂异常危险分层主要依据
按照 有无冠心病及其等危症 有无高血压 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多少
结合血脂水平综合评估心血管病的发 病危险,将人群进行危险性高低分层
12
血脂水平分层标准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特点一: 按照中国流行病学数据确定血脂分切点
13
我国人群血脂分层切点(2007)
合适范围 边缘升高 升高 减低
血脂项目 (mg/dl)
TC LDL-C HDL-C TG
<200 200-239
240
<130 130-159
160
40
பைடு நூலகம்0 <40
原发性高脂血症 继发性高脂血症
表型分型法
健康人群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和达标值
健康人群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和达标值根据《2007年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血脂异常诊断标准规定:1、当总胆固醇TC>6.22mmol/L(240mg/d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14mmol/L(160mg/dl)时为高胆固醇血症;2、当甘油三酯TG>2.26mmol/L(200mg/d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1.04mmol/L(40mg/dl)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4、健康人血脂理想范围是:LDL-C <3.37mmol/L(130mg/dl),总胆固醇 TC <5.2mmol/L(200mg/dl), 甘油三酯TG<1.7mmol/L(150mg/dl)。
仅靠化验单参考值范围判定高低不正确上述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是对于一般人群来说,但对于不同危险水平患者,血脂合适水平不同。
胆固醇水平合适与否,不是依据人群平均水平或化验单参考值,而是依据患者整体危险性高低。
因此根据化验单参考值范围判定高低与否是错误的,这是存在于广大民众中的一个误区,有必要予以澄清。
一般人群中总胆固醇超过6.22mmol/L(240mg/d1)以上,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4.14mmol/L(160mg/d1)以上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治疗目标只要低于上述指标即可。
对于中危患者(即有高血压或自身存在3个以上危险因素),他们应达到总胆固醇<5mmol/L(200mg/d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mmol/L(130mg/d1);对于高危(有冠心病或糖尿病)患者,他们应达到总胆固醇<4mmol/L(160mg/d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0mmol/L(100mg/d1);对于极高危(有不稳定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或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达到总胆固醇<3mmol/L(120mg/d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07mmol/L(80mg/d1)。
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摘自《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405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乡村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
在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缺血性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正在升高。
我国队列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血脂异常对健康的损害主要在心血管系统,会导致冠心病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本指南既包括在一般人群中预防血脂异常的发生,也包括已有血脂异常者的治疗,既涉及如何防止血脂异常发展为冠心病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也涉及如何对已有冠心病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者进行调脂治疗。
血脂与脂蛋白血脂是血浆中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
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TC和TG,此外还有游离脂肪酸(FFA)和磷脂等。
循环血液中的胆固醇和TG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apo)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
应用超速离心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
此外,还有一种脂蛋白称为脂蛋白(a)[Lp (a)]。
血脂检测及临床意义临床上血脂检测项目较多,基本项目为TC、TG、HDL-C和LDL-C,对于任何需要进行心血管危险评价和给予降脂药物治疗的个体,都应进行此四项检测。
其他项目如apo A I、apoB、Lp(a)等属研究项目,不在临床基本检测项目之列。
TC 影响TC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年龄与性别、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
TG TG升高很可能通过影响LDL或HDL结构而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血清TG水平轻至中度升高者冠心病危险增加,TG重度升高时常可伴发急性胰腺炎。
HDL-C 血清HDL-C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HDL-C每增加0.40 mmol/L(15 mg/dl),冠心病危险降低2%~3%,HDL-C>1.55 mmol/L(60 mg/dl)被认为是冠心病保护因素。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要点摘登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要点摘登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乡村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不断升高。
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如北京),《2011年度健康白皮书》显示,18~79岁常住居民中,血脂异常患病率达50.5%,较2008年上升了45.6%。
我国队列研究显示,血清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须对血脂异常的防治及早给予重视。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于2007年5月公布,对指导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要点一:血脂异常的检出——定期检测血脂血脂异常及心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主要是通过临床日常工作来检出,这不仅局限于因心血管病前来就诊的患者,且应该包括前来医院就诊的所有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病易患人群。
为了及时发现和检出血脂异常,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检测1次空腹血脂,包括血清TC、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的测定。
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每3~6个月检测1次血脂。
对于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24小时内检测血脂。
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也建议每年进行血脂检查。
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为:①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②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③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④有皮肤黄色瘤者;⑤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要点二:心血管病综合危险的评价——划分危险分层有学者提出用“缺血性心血管病”(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危险,来反映血脂异常及其他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综合致病危险。
全面评价心血管病的综合危险是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的必要前提(表1)。
社区常见的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和糖尿病患者,都属于高危患者。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解读
NCCDw
心血管病是主要死亡原因
25%
23%
20%
22%
21%
2000年死因顺位
15%
10%
5%
0% 心脏病
癌症
中风
3.20%
3.10%
1.50%
肺炎
传染病 糖尿病
NCCDw
主要心血管疾病死亡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脑卒中 冠心病 高血压病 风心病 其他
2000年中国心血管病分死因死亡人数(万人)
NCCDw
全球疾病死亡现状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艾滋病 结核病
疟疾心血管病
癌症
COPD 糖尿病
2005年全球归因死亡全年龄组预计数
NCCDw
中国居民慢性病死亡持续上升
NCCDw
心血管疾病是头号杀手
我国约80%的城市居民和70%的农村居民 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 病,仅心脑血管疾病每年导致300万人死亡 ,占全部死亡原因的40%左右,是我国居 民的头号杀手。
(35-59岁人群)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0
33.1 24.0 17.6
男性
31.7 27.1 19.2
女性
1982-1984 1992-1994 1998
代谢综合征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预防
经常进行大血管病变及其危险因素的评估 详细询问病史以确定是否存在心绞痛、神经症
状、间歇性跛行以及既往大血管事件的发生次数
体检:血压/颈动脉杂音/足背动脉搏动
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血脂(甘油三酯、LDL-C、
HDL-C)
第三十八页,共44页。
第三十九页,共44页。
非药物治疗
第十五页,共44页。
血脂
• (1)胆固醇升高为主的类型——首选他汀 类
• (2)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类型——暂按 ATP Ⅲ界定TG<150mg/dl(1.7mmol/L)为 正常,对TG升高患者首先治疗为LDL—C达 标,次要目标为非HDL—C达标,但TG极高 者应降TG以防急性胰腺炎发作。
第十六页,共44页。
第二十二页,共44页。
代谢综合征与肾脏疾病
• 有调查发现慢性肾功能衰竭者有胰岛素抵抗 达47%,尿毒症中达80%。 胰岛素抵抗程度与肾功能损害的程度相平行
• 机制:PTH水平升高,代谢性酸中毒,RAS 系统活跃,肌蛋白的丢失等。
第二十三页,共44页。
代谢综合征与冠心病
• San Antonia Heart Study • Quebec Cardiovascular Study 显示: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
第十八页,共44页。
高血压
• 中年人超重和肥胖常与血压水平正相关,与 人群中高血压流行相关。糖尿病或其他心血 管病高危人群血压应降至<130/80 mmhg, 包括代谢综合征中的高血压。安静状态下, 坐位右上臂血压≥130/80mmhg的患者应立即 采取降压,达到血压<130/80mmhg的目标 值。
第二页,共44页。
• 由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水平异常等 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组合而成的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增加发生糖尿病和心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同时也增加心脑血 管疾病的死亡率。而这4种疾病经常“狼狈 为奸”,是现代城市人的“死亡四重奏”。 专家们呼吁,代谢综合征的“死亡之曲”必 须引起医学界和公众的重视
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doc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一)引言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乡村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我国心血管病的特点是脑卒中高发而冠心病发病率较低,但近20余年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步上升;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大城市如北京,监测结果显示,从1984年到1999年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却明显上升,预示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缺血性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正在升高。
我国的队列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n-cholesterol,LDL-C)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为此,对血脂异常的防治必须及早给予重视。
中国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率虽然尚低于多数西方国家,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平均的血清TC水平正逐步升高。
与此同时,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的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在我国也十分常见。
调查发现中国人群血清脂质水平和异常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血清TC和LDL-C升高率的分布特点是城市显著高于农村,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富裕农村高于贫穷农村,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提示我们在经济转型期血脂异常防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TC和LDL-C升高率在男性和女性都随年龄增高,到50~69岁组到高峰,70岁以后略有降低,50岁以前男性高于女性,60岁以后女性明显增高,甚至高于男性(附件2: 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血脂在人群中的水平及分布状况)。
这些分布特点表明血脂异常的防治应以城市和富裕农村、中年男性和更年期以后女性为重点。
在1996年底全国血脂研讨会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1997年在有关方面专家共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旨在为各级医务人员在防治实践中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考试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1.血脂异常的病人分为()。
多选A 低危B 中危C 高危D 极高危您的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 A B C D2.在调脂治疗当中的药物治疗中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多药物类主要是()。
多选A 烟酸B 树脂类C 贝特类D 他丁类您的答案:A C D 正确答案: A C D3.新指南的特点是()。
多选A 个体化调脂治疗原则B 明确定义高危患者和治疗目标值C 极高危患者定义更加严格D 充分关注疗效和安全的平衡您的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 A B C D4.对于糖尿病的病人脂质异常的干预,治疗的首要目标是()。
单选A 甘油三酯 B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 总胆固醇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5.在我们国家的新指南当中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仅仅包括冠心病和()。
单选A 缺血性脑卒中B 糖尿病C 动脉瘤D 症状性颈动脉疾病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6.脂质代谢异常按照起因分类可以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
单选A 继发型高脂血症 B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C 家族型的混合性高脂血症 D 高胆固醇血症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7.心血管病的综合危险是指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所导致同一疾病的危险总合。
()判断正确错误您的答案:正确正确答案:正确8.血压大于等于140到90汞柱,或者正在接受降血压药物治疗,而且合并了两个或者以上的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因素可定为冠心病和冠心病的等危症。
()判断正确错误您的答案:错误正确答案:错误9.新指南制定的指导思想是原则上和具体上都要与国际指南一致。
()判断正确错误您的答案:错误正确答案:错误10.近十年来我国人民血脂异常显著增多,粥样硬化性疾病和糖尿病发病率日益增高。
()判断正确错误您的答案:正确正确答案:正确。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要点及解读
基于中国人群流行病调查资料和临床研究结果,并 参考国外有影响的相关指南,在中华医学会下属的心血
,_II-,m●¨·_一¨’帅m—H¨-一Ⅶ··一¨__1IllI-^‘ii=J4HliI—hp一一‘_¨—岫¨—”t∽I●_7呻帅—q●--。咖~。一¨一_舢—‰·,_I●p—¨h-·—_¨一¨·—¨“-—一¨·‘—mI¨√“‰.—Ⅲ_—_h—qlh一¨¨—qI-,1‘■-帅-.,一¨-,州¨—q~—H●¨7一¨—-帅—州●I-’州¨一¨7qh.-—Ⅲm一‘m…州¨
effects of its inhibi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ev. dencef J].Eum Heart J.2006,27(6):512-518. [6]Naccarelli GV,Hynes BJ.Wolbrette DL,et aL Atrial fibrillation in heart failure;Prognostic significance and management【J].J Cardiovase Electmphysi01.2003,14(2):281-286. [7]Fauchier L,Pierre B.Labriolle A,el aL Antiarrhythmie effect of statin therapy atrial fibrillation[J].J Am Coil Cardiol,2008,5l(8):828-835. [8]Hylek EM,Evans.Molina C,Shea C,et a1.Major hemorrhage and toler— ability of warfarin in the first year of therapy among elderly patients with atriaI fibrillation『J1.Circulation,2007,115(20):2689-2696. [9]Weintraub ws.Predicting thrombocmbolism and selecting patients for an. ticoagulant therapy in atrial fibrillation[J].J Am Coil Cardiol。2008,5l (8):816-817. 10]Bjerredaard P.Ballet WB.R0binson SE.Rate controI i“patients with 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J].Am J CarloJ,2004,93(3):329-332. {1l Ehrlich JR,Biliczk P,Hohnloser SH。et a1.Atrial—seletive approaches for the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J].J Am Coll Cardiol,2008,5 l (7):788-792,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dyslipidemia)指血浆中脂质量和质的异常。
由于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在血浆中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因此,血脂异常实际上表现为脂蛋白异常血症(dyslipoproteinemia)。
血脂异常少数为全身性疾病所致(继发性),多数是遗传缺陷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原发性)。
血脂异常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的组分之一,与多种疾病如肥胖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密切相关。
长期血脂异常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我国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已明显升高。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04年)》报道,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患病人数1.6亿。
防治血脂异常对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血脂和脂蛋白概述】(一)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
血浆脂蛋白是由蛋白质[载脂蛋白(apoprotein,Apo)]和甘油三酯、胆固醇、磷脂等组成的球形大分子复合物。
应用超速离心方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5大类:乳糜微粒(chylomicron,CM)、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density lipoprotein,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density lipoprotein,I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
这5类脂蛋白的密度依次增加,而颗粒则依次变小。
此外,还有脂蛋白(a)[Lp(a)]。
各类脂蛋白上述4种成分的组成及其比例不同,因而其理化性质、代谢途径和生理功能也各有差异(表8-4-1)。
载脂蛋白是脂蛋白中的蛋白质,因其与脂质结合在血浆中转运脂类的功能而命名。
已发现有20多种Apo。
医学-二阶段考试题
二阶段历年考题汇总一、心内—王洁选择1. (2012)急性冠脉综合症病人LDL控制在什么标准?答: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ACS患者LDL-C<80mg/dL(2.1mmol/L);2011年ESC/EAS血脂指南:ACS/稳定性冠心病患者LDL-C<70mg/dL(1.8mmol/L)。
填空1.(2005)高血压流行病学的特点:三高分别是指—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三低分别是指—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2. (2006)心梗伴快速房颤,首选抗心律失常药(1)可达龙3.(2006)心脏破裂发生在心梗后何时uptodate:50%发生在5天内,90%发生在2周内实用内科学:发生在心梗1周内,其中早高峰24小时内,晚高峰心梗后3-5天4.(2006)室速伴血流动力学障碍,治疗首选(1)直流电转复5. (2007)AMI经循证证实改善预后、降低再梗率的药物(3)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替格瑞洛)β受体阻滞剂ACEI他汀名词解释:1. (2005) A型预激综合征室上性冲动通过旁路提前激动心室预激波和QRS波群在V1导联向上,其旁道位于左侧房室瓣环周围2. (2005) Kussmaul征正常情况下,吸气时平均静脉压力下降,在吸气时颈静脉压力无下降或上升称为Kussmaul ‘s sign,见于多种情况,包括缩窄性或渗出性心包炎,限制性心肌病,右室梗死,严重右室功能障碍,大块肺栓塞等3.(2006,2012)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是一种右室发育不良导致的心肌疾病,是一种以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为主要表现的非炎性非冠状动脉性心肌疾病,多见于青少年时期,患者右心室常存在功能及结构异常,以右室心肌,特别是右室游离壁心肌逐渐被脂肪及纤维组织替代为特征。
4.(2006)恶性高血压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120或130mmHg),伴双侧视网膜出血和/或渗出,伴或不伴视乳头水肿,可能伴随肾损伤及血栓性微血管病。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总胆固醇值正常范围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总胆固醇值正常范围《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总胆固醇值正常范围1. 引言总胆固醇作为评估血脂代谢的关键指标,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很多人出现血脂异常,对于这一现象,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范围。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全面评估,《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关于总胆固醇值正常范围的相关内容,并探讨其重要性,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血脂异常的防治。
2. 总胆固醇的重要性总胆固醇是血液中的一种脂质物质,它包括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等成分。
合理的总胆固醇水平对于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的总胆固醇都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及时了解并控制总胆固醇水平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3.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的总胆固醇值范围根据《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成人总胆固醇值正常范围应在2.83-5.97mmol/L之间。
这一范围的制定考虑了我国人群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 对总胆固醇值正常范围的理解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总胆固醇值正常范围的确立,是基于大量的研究数据和临床实践,对于保持心血管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总胆固醇值的正常范围只是一个参考值,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遗传因素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5. 血脂异常的危害血脂异常是许多慢性疾病的隐形威胁,它不仅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还会增加代谢综合征、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病风险,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及时了解和控制血脂异常,对于预防慢性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6. 对《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个人观点作为一项重要的防治指南,《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对于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不仅提供了对于血脂异常的系统防治方案,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于引领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强化血脂异常治疗的新战略
龙源期刊网 强化血脂异常治疗的新战略作者:廖志云来源:《家庭医学》2007年第01期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蛋、奶及动物脂肪的摄入普遍增加,加上运动缺乏,我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受到严重干扰,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急剧升高,成为威胁城乡居民健康的迫切问题。
但调查表明,居民中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特别是控制率均处于低水平。
有鉴于此,1997年,我国首次制定了《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有计划的开展了防治工作。
为了吸收国内外有关血脂防治的经验,根据国人血脂异常的特点,近期又将推出《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进一步规范和推动我国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
血脂异常不同于高血脂血脂检查通常共4项,即总胆固醇(英语缩写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
高血脂一般指的是除HDL-C以外的三项升高,属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但HDL-C升高则有利于心血管病的防治,而HDL-C的下降才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因此,“血脂异常”比“高血脂”这一术语更能概括人们对血脂变化的关切。
血脂异常的界限,各国制定的标准以及不同国家检测仪器的参考标准并不一致,由此造成认识上的混乱也是难免的。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根据国人的实际情况设定了血脂的新标准,如下:TC那么,应如何进一步了解血脂异常及其危害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罪魁祸首上个世纪40年代始于美国小镇弗拉明翰的著名研究,早已确定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与胆固醇的升高密切相关,胆固醇愈高,则冠心病的发病率、病死率也愈高。
控制胆固醇的升高,长期以来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然而,人们的认识总是随着客观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近二十年来,临床与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的大量证据表明,LDL-C才是冠心病强有力的危险因素,也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素。
基因研究显示,在遗传所致的高LDL-C血症患者。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试卷1_真题-无答案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试卷1(总分114,考试时间90分钟)1. A1型题1. 下列症状不是高血压临床表现的是( )。
A. 头痛B. 头晕C. 便秘D. 心悸E. 耳鸣2. 下述有关高血压的治疗原则,不正确的是( )。
A. 目前一般主张血压控制目标值应<140/90mmHgB. 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大的有效治疗剂量以保证疗效,逐步递减C. 尽可能使用每天给药1次而具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D. 2级以上高血压常需联合用药E.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药物有效性和耐受性,兼顾经济条件及个人意愿3.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目标是血压降低至( )。
A. <125/75mmHgB. <135/85mmHgC. <140/90mmHgD. <150/90mmHgE. 收缩压<150mmHg,能耐受者可进一步降低4. 非杓型高血压病人的合理给药时间是( )。
A. 早晚B. 清晨C. 睡前D. 三餐后E. 清晨,下午补服短效药物5. 男性,66岁,高血压病史8年,血压165/95mmHg,伴2型糖尿病。
首选降压药物是( )。
A. 利尿剂B. β受体阻断剂C. ACEI类D. 钙通道阻滞剂E. 利血平6. 高血压合并消化性溃疡者不宜应用( )。
A. 利血平B. 甲基多巴C. 硝苯地平D. 普萘洛尔E. 依那普利7. 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而降压的药物是( )。
A. 利血平B. 甲基多巴C. 哌唑嗪D. 硝苯地平E. 氢氯噻嗪8. 属于中枢性降压药的是( )。
A. 利血平B. 甲基多巴C. 拉贝洛尔D. 肼苯哒嗪E. 硝苯地平9.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不宜应用下列哪种药物( )。
A. 普萘洛尔B. 卡托普利C. 特拉唑嗪D. 氢氯噻嗪E. 依那普利10. 以下论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普萘洛尔可抑制肾素的分泌B. 拉西地平不可与赖诺普利合用治疗高血压C. 硝普钠可用于高血压危象和慢性心功能不全D. 氢氯噻嗪作为基础降压药可与其他降压药合用,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E. 噻嗪类利尿剂可与β受体阻断剂合用以提高降压作用11. 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伴有微量白蛋白尿患者,首选的降压药是( )。
健康指导-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健康指导专家预警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血脂异常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超重/肥胖、冠心病、脑卒中、肾动脉硬化等。
血脂异常与生活方式有关;除摄入量、运动量、代谢能力等因素外,还与饮食结构有较大关系,如脂类摄入比例高等;另外,与抽烟和饮酒有关。
血液中的脂质类物质,统称为血脂。
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如磷脂等,它们在血液中是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
大部分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少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
甘油三酯恰恰相反,大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少部分是人体自身合成的。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年)》,中国人血清TC(总胆固醇)的合适范围为<5.18mmol/l(200mg/dl),5.18~6.19 mmol/l(200~239mg/dl)为边缘升高,≥6.22mmol/l(240mg/dl)为升高。
血清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合适范围为<3.37mmol/l(130mg/dl),3.37~4.12(130~159mg/dl)为边缘升高,≥4.14mmol/l(160mg/dl)为升高。
血清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合适范围为≥1.04mmol/l(40mg/dl),≥1.55mmol/l(160mg/dl)为升高, <1.04mmol/l(40mg/dl)为减低。
血清甘油三酯的合适范围为<1.70mmol/l(150mg/dl),1.70~2.25(150~199mg/dl)为边缘升高,≥2.26mmol/l(200mg/dl)为升高。
血脂异常,特别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往往损伤血管内膜,使血管壁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致血管腔逐渐变窄,影响血流量和组织供氧,从而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等疾病的发生。
此外,血脂异常还可诱发胆结石、老年痴呆等疾病。
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还可能与癌症的发病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一)引言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乡村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我国心血管病的特点是脑卒中高发而冠心病发病率较低,但近20余年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步上升;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大城市如北京,监测结果显示,从1984年到1999年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却明显上升,预示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缺血性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正在升高。
我国的队列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n-cholesterol,LDL-C)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为此,对血脂异常的防治必须及早给予重视。
中国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率虽然尚低于多数西方国家,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平均的血清TC水平正逐步升高。
与此同时,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的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在我国也十分常见。
调查发现中国人群血清脂质水平和异常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血清TC和LDL-C升高率的分布特点是城市显著高于农村,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富裕农村高于贫穷农村,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提示我们在经济转型期血脂异常防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TC和LDL-C升高率在男性和女性都随年龄增高,到50~69岁组到高峰,70岁以后略有降低,50岁以前男性高于女性,60岁以后女性明显增高,甚至高于男性(附件2: 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血脂在人群中的水平及分布状况)。
这些分布特点表明血脂异常的防治应以城市和富裕农村、中年男性和更年期以后女性为重点。
在1996年底全国血脂研讨会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1997年在有关方面专家共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旨在为各级医务人员在防治实践中提供科学依据。
1998年对全国多家心血管病专科医院、省部级医院、地县区级医院和乡村医院或卫生所1573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对血脂合适范围的回答正确率仅30%~52%,对开始膳食治疗的血脂水平的回答正确率仅12%~13%,对开始药物治疗的血脂水平和血脂控制目标的回答正确率不及25%。
2000年对12个大城市25家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2136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调查显示,按照《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的标准血脂控制的达标率只有26.5%,其中冠心病患者的达标率仅16.6%。
以上数据提示,我国医务人员的血脂知识水平和患者的血脂异常控制状况都远没有达到《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的要求,这种状况与近年来血脂水平和异常率节节升高的形势成为鲜明对比。
从1997年至今,国内外关于血脂异常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当年制定《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时国内的研究资料和科学证据很少,现在国内的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已取得随访10年和20年的结果,不仅证明了血脂异常的确是中国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还可以多因素地评估发病的相对和绝对危险,为确定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提供量化的依据,使据此而制订的指南更切合我国的实际,而不必再盲目套用其他国家的指南。
然而,国际上血脂防治研究的进展和经验也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例如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的关系,非药物干预在血脂异常防治中的重要地位,多因素评估在血脂异常防治中的具体应用,对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人群防治与公共卫生策略的关系,血脂异常防治的循证医学研究成就等。
在这些进展的基础上,制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条件基本成熟。
血脂异常作为脂质代谢障碍的表现,也属于代谢性疾病,但其对健康的损害则主要在心血管系统,导致冠心病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因此,本指南中既包括在一般人群中预防血脂异常的发生,也包括已有血脂异常者的治疗。
血脂异常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素,指南必须涉及如何防止血脂异常者发展为冠心病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也涉及如何对已有冠心病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者进行调脂治疗。
本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糖尿病学分会、内分泌学分会、检验分会和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血脂异常防治委员会共同起草。
指南将作为多学科专家根据目前循证医学的证据而达成的共识来指导我国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
(二)血脂与脂蛋白血脂是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riglyceide,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
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TG,其他还有游离脂肪酸(FFA)和磷脂等。
在人体内胆固醇主要以游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形式存在。
TG是甘油分子中的三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而形成。
循环血液中的胆固醇和TG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
应用超速离心方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hylomicron,CM)、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 density lipoprotein,I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
此外,还有一种脂蛋白称为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
各类脂蛋白的物理特性、主要成分、来源和功能列于表1。
1.CM:CM是血液中颗粒最大的脂蛋白,含TG近90%,因而其密度也最低。
正常人空腹12h 后采血时,血清中无CM。
餐后以及某些病理状态下血液中含有大量的CM时,因其颗粒大能使光发生散射,血液外观混浊。
将含有CM的血清放在4℃静置过夜,CM会漂浮到血清表面,状如奶油,此为检查有无CM存在的简便方法。
2.VLDL:VLDL是由肝脏合成,其TG含量约占55%,胆固醇含量为20%,磷脂含量为15%,蛋白质含量约为10%。
由于CM和VLDL中都是以含TG为主,所以将其统称为富含TG的脂蛋白。
在没有CM存在的血清中,其TG的水平主要反映VLDL的多少。
由于VLDL分子比CM小,空腹l2h的血清清亮透明,当空腹血清TG水平>3.39mmol/L (300mg/dl)时,血清才呈乳状光泽直至混浊。
3.LDL:LDL由VLDL转化而来,LDL颗粒中含胆固醇酯40%、游离胆固醇10%、TG 6%、磷脂20%、蛋白质24%,是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最多的脂蛋白,故称为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
血液中的胆固醇约60%是在LDL内,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时,血清胆固醇浓度的升高与血清LDL-C水平呈平行关系。
由于LDL颗粒小,即使LDL-C的浓度很高,血清也不会混浊。
LDL中载脂蛋白95%以上为apoB100。
根据颗粒大小和密度高低不同,可将LDL分为不同的亚组分。
LDL将胆固醇运送到外周组织,大多数LDL是由肝细胞和肝外的LDL受体进行分解代谢。
4.HDL:HDL主要由肝脏和小肠合成。
HDL是颗粒最小的脂蛋白,其中脂质和蛋白质部分几乎各占一半。
HDL中的载脂蛋白以apoAI为主。
HDL是一类异质性的脂蛋白,由于HDL颗粒中所含的脂质、载脂蛋白、酶和脂质转运蛋白的量和质均不相同,采用不同分离方法,可将HDL分为不同的亚组分。
这些HDL亚组分在形状、密度、颗粒大小、电荷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特性等方面均不相同。
HDL将胆固醇从周围组织(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转运到肝脏进行再循环或以胆酸的形式排泄,此过程称为胆固醇逆转运。
5.Lp(a):Lp(a)是利用免疫方法发现的一类特殊的脂蛋白。
Lp(a)的脂质成分类似于LDL,但其所含的载脂蛋白部分除一分子apoB100外,还含有另一分子apo(a)。
有关LP(a)合成和分解代谢的机制目前了解尚少。
(三)血脂检测及临床意义临床上检测血脂的项目较多,血脂的基本检测项目为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和LDL-C。
其他血脂项目如apoA I、apoB、Lp(a)等的检测属于研究项目,不在临床基本检测项目之列。
1.TC:TC是指血液申各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
影响TC水平的主要因素有:(1)年龄与性别:TC水平常随年龄而上升,但到70岁后不再上升甚或有所下降,中青年期女性低于男性,女性绝经后TC水平较同年龄男性高。
(2)饮食习惯:长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摄入可造成TC升高。
(3)遗传因素:与脂蛋白代谢相关酶或受体基因发生突变,是引起TC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
2.TG:临床上所测定的TG是血浆中各脂蛋白所含TG的总和。
TG水平也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与TC不同,同一个体的TG水平受饮食和不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同一个体在多次测定时,TG值可能有较大差异。
人群中血清TG水平呈明显的正偏态分布。
3. HDL-C:基础研究证实,HDL能将外周组织如血管壁内胆固醇转运至肝脏进行分解代谢,提示HD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由于HDL所含成分较多,临床上目前尚无方法全面地检测HDL的量和功能,故通过检测其所含胆固醇的量,间接了解血浆中HDL的多少。
4.LDL-C:LDL代谢相对较简单,且胆固醇占LDL重量的50%左右,故目前认为,LDL-C 浓度基本能反映血液LDL总量。
LDL-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质危险因素。
一般情况下,LDL-C与TC相平行,但TC水平也受HDL-C水平的影响,故最好采用LDL-C取代TC 作为对冠心病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性评估。
上述影响TC的因素均可同样影响LDL-C 水平。
5.Apo AI:正常人群血清apo AI水平多在1.2~1.6g/L范围内,女性略高于男性。
HDL颗粒的蛋白质成分(载脂蛋白)约占50%,蛋白质中apo AI约占65%~75%,其他脂蛋白极少,所以血清apo AI可以反映HDL水平,与HDL-C呈明显正相关,其临床意义也大体相似。
但是,HDL 是一系列颗粒大小与组成不均一的脂蛋白,病理状态下HDL亚组分及其组成成分常会发生变化,故apo AI的升、降也可能与HDL-C变化不完全一致。
6.apoB:正常人群中血清apo B多在0.8~1.lg/L范围内。
正常情况下,每一个LDL、IDL、VLDL和Lp(a)颗粒中均含有一分子apo B,因LDL颗粒占绝大多数,大约90%的apo B分布在LDL中。
Apo B有apo B48,和apoB100两种,前者主要存于CM中,后者主要存在LDL中。
除特殊说明外,临床常规测定的apo B通常指的是apo B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