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存在主义

合集下载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的德国,是了当时德国社会内外交困、充满悲观情绪的氛围。然而,当纳粹上台后,存在主义的悲观色彩不再合适,其中心逐渐转移至法国。在法国,存在主义者通过文艺等生动形式阐发哲学观点,促进了其在思想界的巨大传播。存在主义的流行与法国在二战中的逆境密切相关,战后的社会后遗症也使其影响力有增无减,直至60年代后逐渐走向衰落。存在主义的背景还包括机械文明和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带来的人性丧失和危机感,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信念的摧毁,以及宗教的没落。在哲学观点上,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荒谬的,无规律可循,人作为主体自己规定和支配命运。同时,它强调存在先于本质,人首先是一个存在,然后才能谈论其一切。这一独特的人生哲学观点,使存在主义在哲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又称生存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

这一名词最早由法国有神论的存在主义者马塞尔提出。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存在:在其作品《存在与时间》里,其最主要的主题就是“存在问题”。

海德格尔相信,“存在”本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名词性的指称。

而海德格尔所谓的“过程”,其实就是真理的“除蔽”,即万物进入人的意识,显示自己的过程——即使是万物的时间绵延,也需要被人意识到才有意义,万物存在的前提是人的存在。

此在:他认为,所谓意识的主动性,即“意向性”,不能单独强调主体单方面的动作,“意向性”其实是人与外界“遭遇”的结果,这种人与外物的遭遇的种种情况,就是人的存在。

在这里,所谓主观与客观的对立实际已经消亡——因为“存在”根本不是主体或客体单方面的事情,而是人与外物互相接触的双边状况,一个人的存在就是那个人的世界。

根据这样的思考,万物被意识的前提就是人的存在,而人的存在本身就可以说明外界事物的存在。

这种人与外物互依共在的存在叫做“在世之在”。

而个人作为一种特殊的,前提性的存在者,被海德格尔叫做“此在”。

也就是说在外延上,此在就是人,但在内涵上没有任何规定。

•向死而生“向死而生”就是“向死亡的存在”•海德格尔的观点是,人只要还没有亡故,就以向死存在的方式活着,就是说一直以“有死”或“能死”的方式活着。

•向死而生指的不是活着的人与等候在生命尽头的死亡之间的一种外在关系,人们不是一步步走向还在远处尚未到场的死亡,而是在我们的“走向”本身中死亡已经在场;或者说,向死而生的“向”,实质上就是死亡的存在本身的显现,人始终以向死而生的方式存在着“为死而在”“死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根本不可能,才促使个人要来认真考虑一下他的存在究竟包含一些怎样的可能性。

一个人平时庸庸碌碌,浑浑噩噩,被日常生活消磨得毫无个性,可是,当他在片刻之间忽然领会到自己的死,死后的虚无,他就会强烈地意识到自身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价值,从而渴望在有生之年实现自身所特有的那些可能性。

存在主义主要观点介绍

存在主义主要观点介绍

存在主义存在主义作为一支哲学思潮,有其广泛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流派。

一般来说,其历史渊源追溯至丹麦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后来的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和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存在主义哲学大事。

此外,本部分还将关注女性主义者西蒙·波伏娃。

但是,并没有把法给存在主义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这是由于在当代看来,存在主义流派有着太多的学者,但是,他们的观点并不是完全统一的,或者说,他们之间是有很不一样的冲突的,同时,很多学者也并不承认其是存在主义的一份子。

简单来说,存在主义哲学家们利用现象学的方法把人的真正存在还原为主客分立的人的纯粹意识,再由意识的意向性活动去澄清和展现世界的存在。

存在主义哲学中的相当一部分其实就是对人的存在的认识,而对人的存在结构的揭示就是对一系列人的存在方式的描绘。

存在主义者们并没有把生命抽象化、概念化,而是通过种种情绪化的体验将生命的各种状态充分展现出来,对生命和现实的高度关怀使得他们的哲学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其主要特征是反对黑格尔式的本质主义,关注具体的存在问题。

他们都反对黑格尔式的对世界和人所做的观念演绎的解释和规定,关注具体的人当下的存在问题。

十九世纪末以前,西方主要思想传统是本质主义,将世界划分为本质与现象。

而人类理性的目标和任务就是通过对客体的观察和主体的改造,最终通过现象达到本质,完成人类的使命。

华尔说:“对于萨特而言,存在先于本质是理解存在哲学的基本命题。

这一命题是思考的出发点。

”根据这一命题,人的任何身份、地位和对自我的认识,都不能成为限定人本身的理由或几口,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的自由就是绝对的。

这样的自由不是政治意义上的自由,而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

它意味着沉重的责任,而不是随心所欲的享乐。

一、存在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背景是德国资产阶级在列强争霸中遭遇到严重挫折的时期。

战时民不聊生,战后情况更为悲惨。

战争末期的各种起义遍及全国,罢工和革命的浪潮高涨,各种社会派别在夺权过程中残酷斗争,许多人在这种社会派别斗争中而惨遭杀害。

解读现代文学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解读现代文学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解读现代文学中的存在主义思想现代文学中的存在主义思想现代文学作为一种表达个体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常常涉及到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探索。

而存在主义思想则是一种强调个体自由、责任和孤独的哲学观点,对于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解读现代文学中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并探讨其对于文学创作的意义。

一、个体自由与责任的探索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认为人的存在优先于其本质。

在现代文学中,这种思想常常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展开来体现。

例如,法国作家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中的主人公梅尔索是一个漠视社会规范、独立思考的人物。

他对于传统道德和价值观持怀疑态度,拒绝顺从社会的期望,坚持追求自己内心的真实。

小说通过梅尔索的行为和思想,呈现了现代人对于传统道德观念的质疑和对个体自由的追求。

同时,存在主义也强调个体对于自己行为的责任。

法国作家萨特的戏剧《蠢货》中,主人公克劳德通过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最终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是自由的,并且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

这种对于责任的强调在现代文学中经常出现,通过对人物的内心独白和行为的描写,展示了个体在面对自由和责任时的种种困惑和挣扎。

二、孤独与存在的焦虑存在主义思想认为人是孤独的存在,注定与他人之间存在隔阂。

现代文学中常常通过对孤独和存在的焦虑的描写来表达这种思想。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桑地亚哥在大海中孤独奋斗,与自然和命运抗争。

他的孤独和对于存在的焦虑在小说中得到了深刻的描绘,通过对桑地亚哥内心的独白和对自然的描写,展示了人类在孤独中寻找存在意义的努力。

法国作家加缪的小说《鼠疫》中,人们被隔离在一个被瘟疫笼罩的城市中,面临生死的抉择。

小说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对城市的描绘,展示了人类在孤独和死亡的威胁下寻找存在意义的种种努力。

这种对于孤独和存在焦虑的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三、对于真实与虚无的思考存在主义思想认为人类生活在一个没有绝对真理和意义的世界中,注定要面对虚无。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出现在一个世纪以前,它是作为先于存在主义的数学、科学和主观哲学的对立面而出现的。

存在主义者声称他们不喜欢那些涉及到社会控制论或被征服的任何结论。

存在主义者关注个体和客体的存在,对于他们来说世界的存在、选择和责任是首要的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不像现实主义者和神学现实主义者那样认为本质先于存在,存在主义者认为存在先于本质。

在他们看来,物质世界是无任何意义和目的的,我们是偶然来到这个宇宙中的,在这里没有世界秩序,事物的自然规律。

除了我们的存在我们不把任何东西归功于自然界。

存在主义者认为,因为我们是无目的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所以我们必须创造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

除了存在,选择在存在主义形而上学中也是很重要的。

为了确定我们是谁,要做什么来决定什么才是现实。

是上帝?是理性?是自然界?是科学?我们按自己的选择来确定现实。

根据存在主义我们不能逃脱选择的责任,包括我们如何选择我们过去的观点。

认识论与他们确定的现实一样,存在主义者认为我们了解真理的方式是自己有权做选择。

一个人本身最终必须决定真理是什么,我们是如何知道的。

不管我们选择逻辑的、直觉的、科学的方法还是揭露的事情都是无关的;重要的是我们最终必须做出选择。

我们选择的自由背负着我们逃脱不了的巨大责任。

因为没有绝对真理、绝对权威、也没有单一或正确的方法来说明真理的存在,它本身才是真正的权威。

价值论对于存在主义来说,选择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决定现实和知识而且能决定其价值。

它的每一言行举动都是一个选择,因此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行为。

存在主义者称这是一个困境:因为没有准则,没有标准,没有信任,以至于我们可以正确公正的选择,然而选择有时会令人失望和愤怒的。

依照一个标准或法定评定哪个是正确的、公平的,比对我们做出的选择应付的责任做出评价容易的多。

所以存在主义者认为,我们的自由意愿所付出的代价是很少的。

主要倡议者存在的主要倡议者(存在之父)是丹麦哲学家、神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 1813-1855),他相信主观性和个人的选择存在科学的客观性,他信仰现实的上帝,并关注个别存在。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用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用

存在主义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一、存在主义及其时代背景存在主义作为西方哲学思潮的主要代表,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并从60年代起开始走向衰落。

存在主义是一个从揭示人的本真存在的意义出发来揭示存在的意义和方式,进而揭示个人与他人及世界的关系的哲学流派。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存在主义是对19世纪中期以来出现的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特别是理性派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潮的进一步发展。

作为20世纪在西方各国中影响最广的哲学流派之一,存在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正式形成。

存在主义与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危机以及由此加剧的人的异化现象是密切相关的。

所以,描述和揭露在充满矛盾和危机的现代社会中人的个性的丧失、人的自由的被剥夺、人之受物以及一切异己力量的支配,论证怎样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摆脱异化状态,恢复人的尊严和个性,成为存在主义者追问的中心问题。

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科学进步的同时,道德价值观严重危机。

教育不是为了发展人自身,它不过是把人当作机器加以寻来。

因此,存在主义教育极力抨击传统教育简单化、划一化和工具化,极力主张个人价值,弘扬个性,重视主体自由。

存在主义,以“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关注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尊严,注重现实人生。

窥探其发展轴线,不难发现,它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工业革命给人类的物质文明带来了空前繁荣,但同时也给人类的精神家园带来了无尽困惑。

人在异化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精神家园更是乏人问津,存在主义正是这样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危机不断迭起时代的产儿。

“人”的问题日甚一日凸显出来,而存在主义以其人文关怀强调重视研究和解决“人”、“主体”、“生存”的问题,俨然一剂良药,回应了当时社会中人类自我反省的强烈呼声,也助其成为20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中最大的一个流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马丁・海德格尔,德国的卡尔•雅斯贝尔斯、法国的让一保罗・萨特以及奥地利的马丁•布贝尔等。

存在主义理论

存在主义理论

存在主义理论概念: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又称生存主义,一战后形成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潮以超越主客、心物二分的存在论取代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它从揭示人的真正存在出发,强调人的超越和创造活动、以及人的自由和责任,是 20世纪西方各国影响最广的哲学流派之一。

存在主义反对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近代思辨理性主义,强调哲学应该研究具体个体的生活、经验以及历史境遇,关注个体内部非理性的主观情绪体验(恶心、荒谬、焦虑、恐惧、死亡的体验),阐发了有关个体行为、自由、选择及其责任的哲学学说。

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

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来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资产阶级文明终结的开端.现代时期的到来,人进入了它的历史中的非宗教阶段.此时,虽然他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他也同时发现自己的无家可归.随着宗教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丧失,人不但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变为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他没有了归宿感,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自己将自己异化.在他迫切的需要一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时,存在主义就应运而生了。

代表人物:让·保罗·萨特巴黎人,可能是20世纪最负盛誉的哲学家,经常与其终身伴侣西蒙•德•波伏娃一起周游世界。

他的名字成了存在主义运动的同义词。

他撰写了大量剧本、小说和哲学著作,最著名的是《存在与虚无》(1943)。

曾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但他拒绝这个荣誉。

她公共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深深地介入到政治左派中。

在他去世时,有几千人自发地涌上街头加入出殡队伍。

诚如报刊标题所言:“法兰西失去了她的良心。

”索伦·克尔凯郭尔有神论存在主义的先驱,生于哥本哈根,并在此度过了他的一生。

存在主义名词解释

存在主义名词解释

存在主义名词解释存在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源自于20世纪初欧洲大陆。

它旨在探讨人类存在的本质、意义和价值,并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

下面是一些存在主义的重要名词和其解释:1. 存在存在指的是人类或任何事物存在于世界上的现实状态。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存在和唯一性,认为个体的存在先于其本质,个体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定义自己的本质。

2. 自由自由是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存在主义观点中,人类被认为是自由的存在,具有自主选择的能力。

个体在面对存在的无意义和不确定性时,可以通过自由选择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3. 责任责任在存在主义中具有重要意义。

存在主义认为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有责任,无法把责任推卸给外界或其他人。

个体应该根据自己独特的情境和价值观来决定自己的选择,并为这些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

4. 孤独在存在主义中,孤独被视为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

个体在面对存在的无意义时,感受到与他人的隔阂和孤独感。

存在主义认为无法通过他人或外界来填补这种存在上的孤独,个体必须在孤独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5. 绝对自由绝对自由是存在主义中与自由相关的概念。

存在主义认为个体在面对存在的无意义和不确定性时,拥有绝对的自由。

这意味着个体可以在任何情境下自主选择和行动,没有任何约束或限制,但同时也必须承担由此带来的责任。

6. 焦虑焦虑是存在主义中常见的一种情绪状态。

个体在面对存在的无意义和不确定性时,往往会感到焦虑和不安。

存在主义认为焦虑是人类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也是个体寻求真实意义和自由的动力。

7. 死亡死亡是存在主义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

存在主义认为人类的存在是有限的,每个人都将面临死亡。

个体对于死亡的认识和面对方式,对于他们在有限存在中寻求意义和自由的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上只是对存在主义的一些重要名词的简单解释。

存在主义是一个复杂的哲学学派,还有许多其他的概念和观点需要进一步了解和探索。

存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存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存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1. 说到存在主义教育学,我就想起那天跟老师聊天时的场景。

老师说:"教育不是往空瓶子里倒水,而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

"这句话可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2. 存在主义教育学可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理论,它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清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你想啊,世界上哪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学生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成长节奏。

3. 这个理论特别强调"自我选择",就像我们选择午饭吃什么一样,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它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变成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而是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4. 我特别喜欢存在主义教育学对"自由"的理解。

它说啊,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干啥就干啥,而是在明白后果的情况下做出选择。

就像我们知道熬夜会困,但还是选择熬夜打游戏,这个选择的后果得我们自己承担。

5. 存在主义教育学还特别重视"主体性",就是说每个学生都是自己学习的主人。

老师就像是一个园丁,不是把小树苗往固定的形状修剪,而是为它们创造适合生长的环境,让它们自由生长。

6. 说到教学方法,存在主义教育学可有意思了。

它不赞成填鸭式教育,而是提倡对话式教学。

就像两个人聊天一样,老师和学生之间要有真诚的交流。

我记得有次课上,老师让我们讨论"什么是幸福",那场景简直比辩论赛还热闹!7. 这个理论还特别强调"情感体验"。

它认为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得有感情投入。

就像我们学历史,不能光记住年份和事件,还要设身处地去感受当时人们的喜怒哀乐。

8. 存在主义教育学对"焦虑"的看法也很特别。

它说啊,适度的焦虑其实是好事,就像运动前的紧张感一样,能让我们更投入。

但要是焦虑太过了,就像被大石头压着喘不过气,那就得想办法调节了。

9. 这个理论还告诉我们,教育不是为了考试分数,而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找到人生的意义。

第八章存在主义-精选

第八章存在主义-精选
2.思想和语言:
思想是作为此在的人对存在者的存在的显 露、澄明和呈现,也就是存在者的存在呈现于 人的思想中。此在的思与存在者的在是同一的。
3.语言是存在的家
此在的思通过语言而呈现,“语言 是存在的家”。本质上讲,语言不是表 达知识的工具,也不是逻辑和句法结构, 而是对存在的意义的直接揭示。表面上 看是人在说话,但本源上讲,是他先从 存在那里听到了这些话,所以,说话的 是语言而不是人。
E.把孤独、烦恼、畏惧、绝望、迷惘、忧虑等 非理性心理体验当作人的本真存新论的基本方 式,因而既具有悲观色彩,又强调超越性追求。
第一节 存在主义概况
二、存在主义产生和流传
1.产生:
存在主义哲学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的德国。有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和雅 斯贝尔斯(1883-1969)各自提出。一战 中德国战败,国内充满了孤独、忧虑、 烦恼、恐惧的悲观情绪。鼓吹从烦恼、 忧虑迷惘中领会生的意义的存在主义客 观上迎合了这一要求,很快在德国流行 起来。纳粹上台后狂热又笼罩德国,具 有悲观色彩的存在主义便不再流行。
第一节 存在主义概况
2.流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主义中心
由德国转移到法国。主要代表人物萨特、 马塞尔(1889-1978)、波伏娃、梅洛庞蒂(1908-1961)等。法国二战中被德 国占领,深受创伤,消沉颓废、悲观失 望情绪蔓延,存在主义为苦闷、烦恼的 知识分子提供一种安慰。60年代后,走 向衰落。
a、现象学一元论
在《存在与虚无》中,萨特主张用“现象的一 元论”来取代“使哲学感到困惑的二元论”。
“现象的一元论”指的是胡塞尔以来用现象学 方法来超越主体与客体、心与物等的对立。
b、反思前的意识
传统认识论所说的意识是反思的意识,即 把意识本身当作对象的意识。反思的意识 不是直接指向对象,而是指向关于对象的 意识,因而是第二位的。

存在主义文学

存在主义文学

派别观点
两大派别
中国表现
存在主义思想家的观点并不完全相同,法国的存在主义基本上分成两大派别:一是以西蒙娜·魏尔和加布里 埃尔·马赛尔为代表的基督教存在主义;二是以让·保罗·萨特、阿尔培·加缪、德·博瓦尔为代表的无神论的 存在主义。从文学的社会影响上说,萨特(1905-1980)和加缪(1913-1960)最为重要,他们都是法国的文学家。 尤其是萨特,他是存在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人的前景》、《辩证理性批判》等,奠定了这种文学的理论基础。
存在主义文学
文学流派
目录
01 基本概念
02 派别观点
存在主义文学是20世纪30年代末在法国兴起的以宣传存在主义哲学为目的的文学流派。随着存在主义哲学思 潮在欧美各国的广泛传播而对各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代表人物为法国的萨特和加缪。萨特继 1936年发表哲学著作《想象》后,1938年发表了剧本《厌恶》,通过文学形象表达了他对人生和“存在”的看法。 他认为“存在”即“自我”与客观现实永远都是对立的,不可能统一,客观事物和社会总是与人作对,处处威胁 着自我,认为“他人就是我的地狱”,恐惧、孤独、失望、被遗弃等等是人在世界上的基本感受。1942年加缪的 具有同样倾向的小说《局外人》问世,引起很大反响。评论界认为萨特和加缪的小说代表着一个新的文学流派— —存在主义文学的诞生。在艺术上,存在主义文学寓高度哲理性于文学作品之中,而不求情节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着重对主人公的精神状态展开哲理性分析。在小说、戏剧、散文等方面存在主义都有许多有影响的作品。
谢谢观看
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法国的让一保尔·萨特(1905~1980),阿尔贝·加缪(1913·1960), 西蒙娜·德·波伏瓦(1908~1986)等。萨特是存在主义的集大成者。阿尔贝·加缪的代表作《局外人》 (1942),描写莫尔索对一切都无所谓,甚至对死刑都等闲视之的生活经历。以他的冷漠、局外人生活态度,表 现世界存在的荒谬性,及其人物对世界秩序的精神不安与绝望心理。《鼠疫》(1947)是加缪的顶峰之作。通过 鼠疫流行中人们的不同态度,表现重大的人生哲理。成功塑造了里厄医生这样一个与鼠疫,即与法西斯进行不屈 不挠斗争的正面人物形象,展示世界存在的荒谬与罪恶,人类充满危机和无尽的灾难,只有选择正义才是人类生 存的唯一出路。波伏瓦的代表作品有《女客人》(1943)、《大人先生们》(1954)。其他具有明显存在主义倾向的 作家有:美国的诺曼·梅勒(1923~2007)、索尔·贝娄(1915~2005),法国的雷蒙·盖夫(1905~1954)、 莫里斯·梅尔洛—蓬蒂(1908~1961),英国的戈尔丁(1911~1993)等。

文学作品中的自我意识与存在主义

文学作品中的自我意识与存在主义

文学作品中的自我意识与存在主义1. 引言在文学作品中,自我意识和存在主义是两个常见的主题。

自我意识指的是一个人对于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认知和感知,而存在主义则关注人类存在的本质、意义和自由选择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主题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影响。

2. 自我意识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自我意识经常通过叙述者或主角来展示。

从第一人称叙事到内心独白,文学作品提供了让读者深入了解角色内心世界的途径。

通过描述角色的思想、情感和观点,作者可以揭示出一个人对自身存在和生活体验的理解。

3. 存在主义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存在主义强调个体对于生命和价值观念的责任感,并关注了人类存在面临的孤独、无意义和选择困境等问题。

这些思想也经常被反映在文学作品中。

3.1 孤独与放逐存在主义认为人类基本上是孤独的个体,与世界和他人之间存在隔阂。

文学作品中经常描绘角色面对孤独和被放逐的困境,从而引发读者对自己和人类存在的反思。

3.2 无意义和迷失存在主义质疑生活的意义,并认为没有内在的目的或价值可以依赖。

文学作品中常常呈现角色对于生活的迷茫和无助感,这种情绪也反映了存在主义哲学背后的思考。

3.3 自由选择与责任存在主义强调个体拥有自由选择权,并需要为自己行动负责。

在文学作品中,角色通常需要做出重要选择,并承担后果。

这些选择和责任展示了个人在一个无意义世界中建立意义的可能性。

4. 自我意识与存在主义相互关系自我意识和存在主义是紧密相关的概念,它们在文学作品中相互交融并共同创造出深度和复杂性。

4.1 自我意识促进对存在感知通过自我反省和观察周围环境,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自己与世界之间的联系。

这种自我意识帮助人们认识到存在主义所强调的个体责任和选择自由的重要性。

4.2 存在主义推动角色自省存在主义思想促使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进行内心探索,研究他们对于存在和生活意义的理解。

通过批判性和深度思考,角色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以及他们所面对的困境。

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存在主义哲学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流派,主要强调个人自由、选择和责任,以及人类存在的独特性和不可避免的孤独。

以下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人物及其主要观点:1. 萨特(Jean-Paul Sartre)萨特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主张人类是自由的,但同时也承担着自己的责任。

他认为人类的存在是基于选择和意志,并强调人类要承担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同时,他也将人类孤独作为一种本质的存在状态,强调人类需要与孤独和死亡进行斗争。

2. 卡缪(Albert Camus)卡缪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认为人类生命的意义在于自行创造意义,而不是去寻找外部的意义。

他也强调人类的自由和个性,并认为人类应该追求真正的自由和独立,即使这意味着要面对不可避免的痛苦和困境。

3.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立者之一。

他认为人类的存在是基于存在本身,而不是基于理性或思维。

他也强调人类的自由和选择,但认为这种自由和选择的真正本质在于对存在的理解和承认。

同时,他也强调人类存在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认为这是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

4. 玛丽安(Gabriel Marcel)玛丽安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认为人类的存在是通过与他人的关系和交往来实现的。

他也强调人类的自由和选择,但将人类存在的真正意义和价值看作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

同时,他批判了现代社会中的孤独和无意义,强调人类需要寻找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存在主义哲学以自由和选择为核心,强调人类的独特性和存在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

它对现代社会中的孤独和无意义提出了批判,并鼓励人类在面对痛苦和困境时勇敢追求真正的自由和独立。

存在主义哲学简答题

存在主义哲学简答题

存在主义哲学简答题
题目
【名词解释】存在主义哲学
答案
存在主义就是关于存在的学说。

存在主义对于“存在”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术语,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表面上看,他们并不否认外界事物的存在,但他们认为,最根本的存在,作为一切存在出发点的存在,是孤立的个人的存在,而不是外界事物的存在。

萨特把存在区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

所谓“自在的存在”是指外部世界,这种“自在”没有因果性、必然性,没有过去、现在、将来,是杂乱的、荒诞的、偶然的,永远只是自己等于自己。

所谓“自为的存在”是指人的自我存在,这种“自为”是能动的、发展的,不断地否定和创造自己,永远是它现在所不是的东西和是它现在所是的东西。

“自在”只有在“自为”的照射下,才被赋予自己的本质和意义,也就是说,事物的本质和意义不是事物所固有的,而是由人赋予的,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

存在主义还认为,“自为的存在”即自我,必须是孤立的、单一的、个别的,只有把他与他人或社会隔离开来,孤立起来,才能显示其真正的存在,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主观唯心论的命题。

总之,存在主义把整个世界归结为人的存在,又把人的存在归结为孤立的个人的存在,再把这种个人的存在归结为纯粹的主观意识活动,这种意识既是抽象的、神秘的,又是阴暗的、低沉的。

所以存在主义哲学不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而且是非理性主义的、悲观主义的。

哲学研究中的存在主义人生意义的探索

哲学研究中的存在主义人生意义的探索

哲学研究中的存在主义人生意义的探索存在主义是20世纪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它对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

人生意义一直是哲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存在主义的视野中,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变得更加深刻和细腻。

本文将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对人生意义进行探索,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思考。

一、人生存在与存在主义“存在先于本质”是存在主义的核心观念之一。

这意味着人不是具有固定本质的存在,而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来定义自己。

在存在主义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人都应该自己来决定自己的人生意义。

二、人的自由与责任存在主义中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

个体在面对人生选择时,自由地做出决定,同时也要承担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人的自由意味着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创造和改变自己的人生,而责任则是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三、存在的焦虑与绝望在存在主义的研究中,存在的焦虑和绝望是不可避免的主题。

个体在面对存在的无常和不确定时会感到焦虑和绝望。

然而,正是通过面对这种焦虑和绝望,个体才有可能超越自己,找到真正的人生意义。

四、存在主义的人生意义存在主义认为人生的意义并非是事先确定的,而是通过具体的行动和体验来打造的。

人之所以能够找到人生意义,是因为他们选择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境,并通过这种面对来体现自己的自由和独立。

五、探索人生意义的路径在存在主义的视角下,探索人生意义是一个主观而个体化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径和方式来追寻人生的意义。

有些人可能通过追求知识和智慧来找到意义,而有些人可能通过关爱他人和奉献社会来发现意义。

六、存在主义的成就与限制存在主义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它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鼓励人们积极面对困境,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人生的价值。

然而,存在主义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比如它是否过分强调了个体的自由,以及是否忽视了社会和历史的影响等问题。

七、结语哲学研究中的存在主义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提供了一种深入和细腻的思考方式。

存在主义与现代社会问题

存在主义与现代社会问题

存在主义与现代社会问题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境。

这些问题涉及到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引发了人们对存在主义的思考。

存在主义是一种关注个体自由和存在的哲学,对现代社会问题的探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存在主义关注个体的存在和自由。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常常被束缚于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之中,缺乏自由和个性发展的空间。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传统观念的崩溃,个体的自由变得越来越重要。

存在主义强调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存在的根源和创造者,个体的存在和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面对现代社会的问题,每个人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和追求,以实现个体的自由。

其次,存在主义对现代社会问题的探讨反映了人们对意义和价值的追求。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感到迷茫和失去方向,因为传统的信仰系统和价值观念已经动摇或瓦解。

对于许多人来说,追求金钱、权力或表面上的成功并不能满足他们内心的渴望。

存在主义强调每个人都必须找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自身存在的认识和选择来创造出真正有意义的生活。

在现代社会问题的探讨中,存在主义提醒着人们要面对自己的内心,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此外,存在主义对现代社会问题提供了一种人本主义的解决方案。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和疏离。

个体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思潮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脆弱,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利益而忽视了他人的存在。

存在主义认为每个人的存在都与他人的存在紧密相关,任何一个个体的选择和行为都会影响到他人的存在。

因此,在面对现代社会问题时,存在主义呼吁人们要关注他人的需求和利益,树立一种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念,建立起互助、共同发展的社会关系。

最后,存在主义与现代社会问题的探讨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层面上的思考,更是关乎每个人内心追寻的生活方式和目标。

每个人都置身于现代社会之中,不可避免地面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出发,思考自己的存在和自由,追求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以人本主义的精神与他人互助和合作,共同创造出一个更加有意义和美好的社会。

存在主义名言

存在主义名言

存在主义名言存在主义,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它认为人存在的意义是无法经由理性思考而得到答案,以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

下面店铺为你带来存在主义名言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存在主义名言1) 存在先于本质。

2) 我们痛苦,因为我们自由。

3) 他人即地狱。

4) 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5) 人首先是个把自我向着一个未来推进而且知道自已正是这样做的生物。

6) 我是在书堆中开始我的生活的,就象毫无疑问地也要在书堆中结束我的生命一样。

7) 他比我大两岁—他从这两年中已赚到不少好处。

8) 而这一感情究竟能持续多久,不应受到感情以外的因素,诸如法律的干扰。

9) 中古世纪炼金术士说:若想让一棵树的枝叶伸向天堂,它的根必须深入地狱。

10) 莱昂·布洛伊说:人的心里有着尚不存在的地方,痛苦会进入这些地方,以使它们能够存在。

11) 阿多尼斯说:我对水仙怀有好感,但我的爱属于另一种花,我叫不出它的名字。

12) 里尔克说:哪里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13) 但丁说:爱情对我的身体影响如此巨大,我完全交出主动权,像一具行尸走肉。

14) 把艺术作品看作超验的成果,以为每件作品的产生都有益于世人。

15) 在我们之间存在着必要的爱情;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需要偶然的爱情。

16) 我自称是受百姓拥护的救星,其实私下里为了我自己得救。

17) 内心贫乏和感到自己无用,促使我抓住英雄主义舍不得放下。

18) 人像一粒种子偶然地飘落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本质可言,只有存在着,要想确立自己的本质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明。

人不是别的东西,而仅仅是他自己行动的结果。

19) 在年老的人看来,青春美妙,我们可以做许多白日梦,可以失败,可以哭泣,光芒万丈。

但是,年轻如我们却不知其中的美好,总是在无病强说愁,或者颓废消极地殒磨青春……只有待到青春不再,方知其中的可贵。

20) 内心贫乏和感到自己无用,促使我抓住英雄主义舍不得放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笛卡儿主义
• 笛卡儿创导的一种二元论和唯理论哲学。产生 并流行于17世纪的法国和荷兰,在西欧大陆也 有影响。 • 主要代表有荷兰斯宾诺沙、法国马勒伯郎士、 德国克劳伯等。 • 笛卡儿主义者培尔通过大胆怀疑、揭露理性和 启示、科学和宗教信仰之间的矛盾,认为宗教 必须限制在启示范围内,启示必须服从理性; 同时认为政教必须分离,教会应实行宽容政策。 这些思想对18世纪法、德等国的启蒙运动有较 大影响。
本真存在与非本真生存
• 非本真生存状态指此在以在世界中存在,沉迷于对他 人、他物的烦之中,把自己属于具体之物和对他人的 牵挂或冷漠之中。但即使这样,也表明此在对其生存 有限性和个体罪责的逃避。因为“向死亡存在”或 “先行到死”的此在的时间性境域是人无法逃避的命 运。日常生活中“畏”就表明人在—瞬间时刻觉察到 虚无的力量。“畏”不同于“怕”,怕总是有确立的 对象,而“畏”所畏恰恰是“虚无”。是人之生存的 根本处境的就是“向死亡存在”所凸现的人不得不 “畏”,人不得不是无所关联的无所依托的个体。此 在只有“先行到死”中去才领悟到自身,使此在的生 存向度清晰。在海氏看来,面向死亡而生的人生才可 能导向本真的生存状态。
海德格尔
• 存在论通过何种存在者来显现存在呢?海德格尔认为 作为个人的存在者具有揭示存在问题的优先地位。只 有人才能揭示存在的意义,现存的存在物是一些不知 其在的存在物,它们是被规定了的存在物。而个人的 存在称为生存,是不断去存在、创造自己的过程,因 而,人之生存一直是去存在的可能性方式。因此我们用 ‘此在’这个名称来指这个存在者,并不表达它是什 么(如桌子、椅子、树),而是表达其存在。而且只 有作为“此在”的人所作的生存方式本身就是对自身 存在的一种领悟,这种领悟就是对自己存在的一种意 义的选择。再则,此在正是通向其他存在者之存在的 窗户。
自由、选择、责任与荒诞
• 选择与责任:既然人是绝对自由的,人 的选择就是没有外在的标准可以依靠, 人们完全为他所作选择负责。萨特认为 个人的自由是价值的唯一基础,没有什 么绝对东西能向个人证明这种或那种价 值体系是好的。选择就是荒诞。
笛卡儿其人
• 笛卡儿(1596-1650)法国哲学家、数学家、自 然科学家,近代西方哲学创始人。年轻时就读 于耶苏会公会,学习神学、经院哲学和自然科 学。1618年从军,并游历欧洲。1628年移居瑞 典,卒于斯德哥尔摩。 • 主要著作有《方法谈》、《形而上学的沉思》、 《哲学原理》、《论心灵的各种感情》。
思考与研讨
• 你认为心灵的思想能独立于肉体而存在 吗? • 宇宙中有可能存在游离着的思想吗? • 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心物二元论? • 你认为怀疑和信仰的基础应该是什么? • 笛卡儿的学说有自相矛盾之处吗?
“广延”的观念
• 广延(extensive substance),也称广袤 实体。指物质实体。 • 宇宙万物都是由同一物质构成的,物质 的本性在于它是一个有广延的实体,它 具有长宽高三向度。 • 广延的观念则是指天赋观念中抽象但可 确定的实体,如数目、形状、运动等。
心物二元论
• 上帝是唯一不依赖外物而自存的实体,对人而 言,心灵和客体(物质世界)也是实体,它们 也一样不依赖外物而自存(除了依靠上帝)。 • 思想和广延就分别是心灵与客体存在的本质属 性。思想没有广研,广延不能思想。 • 因此心灵与客体是独立存在的两个实体。心灵 的实体不会因肉体消失而失去存在。 • 上帝是居于心物之上的最高实体,是精神实体 与物质实体的创造者。
存在主义
海德格尔与萨特
从唯理论谈起
• 也称理性主义,与经验论(经验主义)相对。这种理 论认为运用抽象推理就可以达到事物及其结构、或宇 宙的真理,并可以不通过经验而获得事物的真理的知 识。这种真理的知识是天赋的知识。理性是知识的主 要来源,科学只是间接地与感觉经验相联系的、基本 上由理性推演所构成的体系。真理不需要经验的证实, 而是由具有逻辑确定性的标准来检验。只有从理性引 申出来的必然的和自明的真理才能被认为是真实的、 实在的和确定的,因而理性的方法可以运用于任何事 物而得到恰当的解释。 • 这种理论在18世纪形成较完整的体系。在19世纪受到 英国穆勒的批判。近代唯理论的创始人和最大代表为 法国笛卡儿。
• 广义的理性主义不限于哲学认识论,在思想文 广义的理性主义 化各领域,凡推崇理性、反对包括神秘主义、 直觉主义等非理性主义在内的思想倾向或观点 都可称理性主义。
•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核心 思潮。它关注着个体的存在处境,强调个体的生存意 义。存在主义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德国,在二 次世界大战之后达到高峰。存在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情 结乃至生活方式深刻地影响并渗透到了整个西方社会 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主义代表人物为海德格尔前期、 萨特等,理论先驱是克尔凯郭尔。对个体生存及其存 在着的个体的境况的关心,指出个体生存的荒诞性, 只有在个体的恐惧、焦虑等情境中才能体验到人的真 实存在性。这成为存在主义的主题。
错误的根源
• 心灵的认识能力不是无限的,也会犯错。 • 心灵活动也有自由意志成分,意志有时 会不顾理智的判断而犯错。 • 心灵也包括欲望,这个非理性的因素也 会造成恶。 • 感觉不可靠,心灵有时也会被感觉所造 成的判断所误导。
上帝存在的证明
• 从我的存在可以推论出上帝的存在:由于我心中有一 个完善者的上帝的观点,完善者必然具有一切属性, 其中包括存在性在内,上帝既然包括存在性,因此上 帝存在。 • 无限者的上帝观念绝不能由有限者的人的观念所产生, 因而必然是由一个真正比我更完满的本性把这个观念 放入我心中。 • 有限者是部分,无限者是全体,作为部分的有限者的 我既然是存在的,那么作为全体的无限者的上帝也是 必然存在的。 • 至善的上帝赋予我们理性,自然是不会要我们受骗, 因此,我们用理性所发现的事物也必然是真实存在的。
普遍数学
• 普遍数学(mathesis universalis)是笛卡 儿研究一切真理的科学方法学。 • 所谓普遍数学指的是以数学中最一般的 特征:度量与顺序,应用到一切其他学 科上来。 • 必须先用分析,把复杂的变简单,然后 再运用综合,从众多简单中构成复杂, 最后从第一原则推导出确定的结论。
方法论规则
真理的标准
• 所有的观念按来源可分三类:天赋的、外来的、 虚构的。 • 虚构的观念是思想自己制造出来的,不真实; 天赋的和外来的观念都是由思想以外的原因所 造成的,有些真有些不真。 • 只有来自上帝的“天赋观念”才是真的,而理 性演绎法可帮助我们获得这些真理。 • 上帝存在的观念,数学原理、逻辑规则、道德 原则等都是为人们所普遍同意的“天赋观念”。
“存在先于本质”
• “首先是人存在、露面、出场,然后才说明自 身。假如说人在存在主义者看来是不可能给予 定义的话,这是因为人之初,是空无所有,只 在后来人要变成某种东西,于是人就照自己的 意志而造成他自身。所以说,世间并无人类本 性,因为世间并无设定人类本性的上帝。人, 不仅就是他自己所设想的人,而且还只是他投 入存在以后,自己所愿变成的人。人不外是由 自己造成的东西,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 这原理,也即是所谓的主观性。” 。
克尔凯郭尔
• 克尔凯郭尔被认为存在主义思想直接先驱。存在主义 的当代主题首先是由克尔凯郭尔提出来的。克尔凯郭 尔(1813—1855)提出了人的生存活动主要不是认识 普遍的一般的客观真理,而是作为个体的人去体验、 选择和遭遇,认为黑格尔的以“绝对精神”对核心的 普遍性和历史性的考察方式牺牲了个体的生存之欢乐 和痛苦。而外在的客观真理不能解决个人的生存问题, 他强调作为主观性的真理,即只有在生存着决断着的 个人那里,才有为其信所望、为其情所动的真理。这 种真理恰恰在于其客观上的不确定性甚至矛盾性,个 体生存体验最激动人心的最包含深情之处,才有真理 之花的盛开。
“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
• “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是两种根本不同 的存在方式,自在是没有理由的没有原因的偶 然的无缘无故的存在。通过自为存在的安排和 改造,才有具有实用的价值和工具的属人的世 界。“自为的存在”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它 不断超越自身又否定自身。但另一方面自为存 在又离不开自在存在,通过对自在的否定性过 程来显现其为自为存在。因为自为存在本身就 是空无,无固定的本质,只是通过对自在在存 在的虚无化显示其为“自为存在”。“自为存 在”就是意向性活动的存在方式,本质就是自 由。
树的哲学
• 笛卡儿用一个有名的比喻来描绘他的整个哲学, 他说他的整个哲学就像一棵树,形上学是树根, 物理学是树干,树枝是各种各样的具体科学, 包括力学、医学及道德学。这个比喻有三个主 要的特征。1、是他对知识本质的统一性的强 调,这与亚里士多德主义者的看法形成了强烈 的对比。2、哲学对于日常生活的功用:树之 所以有价值,在于其果实(实践科学)。3、 把形上学或“第一哲学”比喻为树根:知识必 须建立在基础上。
1. 决不接受我没有确定为真的东西; 2. 把每一个考察的难题分析为细小部分, 直到可以适当地、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 3. 按照顺序,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 象开始,一点一点地上升到对复杂的认 识; 4. 把一切情况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思故我在
• 认为怀疑方法的第一个可靠基础是“我思”, 即自我思考、怀疑,从我能怀疑(思想)而证 明我的存在。即“我思故我在”(I think, therefore I am),以此证明主体的存在。 • “故”表示的不是两个实体之间的因果关系, 而是本质与实体之间的必然联系。“我思”是 实体的本质,“我在”是实体的存在。 • 这个命题的意义在于确定了自我是一个思想实 体,但它并没有告诉我们思想的具体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