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四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跟踪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名师精编每课一练(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名师精编每课一练(岳麓版必修2)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选择题1.1759年,一位清朝官员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①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②丝绸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③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乾隆时的《陶冶图说》中记载:“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山环水绕,僻处一隅,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这表明A.清代开始景德镇具有瓷都的地位B.景德镇多民营制瓷手工业C.手工业发展提高了富商地位D.清代手工业经济重心南移3.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B.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C.土地兼并严重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4.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诗中反映了宋代A.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B.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C.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D.产品商品话程度提高5.“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立,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棉纺织技术的改进B.政府的大力推广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6.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C.《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D.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7.以下选项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史话”时引用的内容。

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汉朝以后,铁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B.唐制瓷业技术高超,已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C.宋代“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形成街市D.明清两朝推行“海禁”政策,禁止海外贸易8.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面对空前严峻的就业压力,有网友建议穿越历史回到明代的南京去找工作。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四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同步练习题和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四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同步练习题和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四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1. 古代史上,西方各国对中国的认识是支离破碎的,缺乏完整全面的认识,往往以对中国某一具体事务的了解为基础,形成对中国的称谓。

汉代时期西方对中国的称谓最有可能的是( )A.“瓷国”B.“船国”C.“丝国”D.“天国”2. 考古学家在商丘某地的一处古墓的随葬品中,发现了青铜器、铁制农具及珐琅彩瓷器。

这座墓葬最早可能出现于( )A.清朝B.宋朝C.春秋战国D.西周3. 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

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助于( )A.中央集权制度强化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促进小农经济发展D.民营手工业的发展4. 《国语·齐语》:“工之子恒为工。

”《荀子·儒效》:“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唐六典》:“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上述记载( )A.表明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B.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C.说明了工商业在家族之中传承D.反映了家庭手工业居从属地位5.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

”这是至今流传在上海地区的一首民谣。

下列对“黄婆婆”历史贡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促进了古代蚕桑生产的发展 B.推动了古代丝织技术的发展C.促进了汉代纺织技术的改进D.推动了元代棉纺织业的发展6. 《诗经》上说“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此处的“布”不可能是( ) A.麻布B.葛布C.棉布D.苎布7. 据考古发现,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出土的产品上往往刻有督造的机构、各级工官和生产者的名字。

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 A.工艺水平很高 B.生产规模庞大 C.部门分工细致 D.注重产品质量8. 就阶段性特征而言,宋代是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高峰。

这一论断最有力的证据是宋代( )A.丝织品已远销地中海地区B.矿冶业普遍使用煤作燃料C.以灌钢法制作出锋利兵器D.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9. 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是( )A.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产品开始进入市场C. 生产不计成本D.经营规模日益萎缩10.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高中历史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名师精编每课一练 (岳麓版必修二)

高中历史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名师精编每课一练 (岳麓版必修二)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选择题1.从考古发现看,西周时期农具多用木石等材料制成,青铜主要用于铸造武器、礼器和生活用具,最主要的原因是青铜A.产量有限,不能完全取代石器B.制造起来困难,不如石器方便C.质地太脆,不太适合农业生产D.使用时间短,很快被铁器取代2.据报道,上海发现在一张可能是元朝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的真人画像。

某同学想考证画像的真伪,从下列四个方面来看,最关键的应该是A.确认画像的创作时间B.测量画像的尺寸大小C.确定画像人物的年龄D.观察画像色彩的浓淡3.史书记载“盛唐时期邢窖白瓷‘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这种状况表明当时A、唐朝人生活水平提高B、白瓷走政府营销策略C、邢窖白瓷产量大D、邢窖制瓷技术在全国推广4.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制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面各组分类正确的是A、商周——铁器B、商周——漆器C、商周——青铜器D、商周——玉器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B、唐朝时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C、汉朝已经出现了五大名窑D、江西景德镇因制瓷而著名6.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是在A、新石器时代B、夏朝C、商周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7.1973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遗址中发现了一件缂丝腰带,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件缂丝实物。

请判断这件缂丝腰带出现的最早朝代A.春秋时期 B.西汉C.唐朝D.明朝8.私营手工业由自给自足的家庭手工业发展到以雇佣关系为特征的手工工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官营手工业的衰弱C.私营手工业技术水平提高D.私营手工业水平扩大9.在官营手工业中发生由征役制到雇募制转化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商品经济的发展C.私营手工业的发展D.官营手工业内部生产关系的调整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B.大汶口文化晚期,居住在山东的原始人群就会用轮制法制造蛋壳黑陶C.东汉晚期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开始出现D.宋代白瓷进入了成熟期,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用生活品11.元代全面革新内地棉纺织技术,促进棉纺织业发展的人物是A.沈括B.宋应星C.郭守敬D.黄道婆12.将传统的丝织技术与文学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开始于A.西汉B.唐朝C.北宋D.明朝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

高中历史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同步检测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同步检测 岳麓版必修2

第1单元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选择题1.《周礼·考工记》记载:“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其中“金”指的是( )A.黄金B.铁C.青铜D.钢【答案】 C【解析】依据材料的出处和材料中的信息“钟鼎”等可得出结论。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人工冶炼铁器的国家之一。

人工冶炼铁器最早出现于我国的( )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答案】 B【解析】考查我国冶炼铁器技艺发明的时间。

3.(2010·济南)《半岛都市报》2010年4月8日讯:为展示我国悠久的文明,八件国宝将在世博中国馆集中展出。

其中曾侯乙建鼓底座(右图)是青铜冶炼巅峰之作,由八对大龙和数十条纠结缠绕的小龙构成,龙身互相缠绕镂空并镶嵌绿宝石,工艺至今无法复原。

如果你是一名义务讲解员,你将如何向外国友人介绍这一国宝产生的时间( )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唐朝D.三国魏晋时期【答案】 A【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青铜冶炼巅峰之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冶炼的繁盛时期。

4.元代将金线织入锦中使其产生金碧辉煌的效果。

丝绸纹样继承了两宋风格,融入蒙古与西亚文化特色,纺织技术有了创新和发展,织缎技术达到很高水平。

形成元代丝织业这一特色的原因有( )①中外文化交流频繁②元朝统一中国③丝织工匠对技术的创新发展④元代缂丝技艺的出现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 D【解析】缂丝技艺出现于唐代,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

5.元代的黄道婆在技术革新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她革新的技术是( )A.丝织技术B.麻织技术C.毛织技术D.棉纺织技术【答案】 D【解析】黄道婆全面革新了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

6.《柳南续笔》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反映了( )A.棉花在内地的传播B.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C.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D.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答案】 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可推断出当时的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四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四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跟踪训练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四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跟踪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科目:历史一.选择题:1. 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

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2.《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3.傅衣凌主编《中国历史·明史》载:从江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一个机房中,机工有络工、拽工、织工、牵经工,还有刷边、运经、接头等工,各有专门技术……反映了明朝手工业A.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B.纺织业技术分工越来越细C.官营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 D.个体家庭手工业有所发展4.“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

这句话反映了()①专业市镇发展②区域分工加强③经济重心南移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

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

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6.唐朝诗人孟郊在《织妇辞》中曾有“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的诗句,而韦应物的《杂体五首》中有“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的句子。

对比这两句诗,可看出A.丝织业不够发达,产量较少B.当时的丝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C.丝织品主要出口地中海等欧洲地区D.丝织品为织者自己所用2.下列有关中国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制瓷业到西汉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B、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同家C、商朝工匠就已经烧制出了原始瓷器D、清代发明了珐琅彩,效果如同油画8.张强同学向图书馆借阅《红楼梦》《苏州府志》《天下开物》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考指导习题(含解析)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考指导习题(含解析)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世界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青铜器铸造方面能超过古代中国人。

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在()A.原始社会末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2.“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

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

”此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A.麻纺织业B.丝织业C.棉纺织业D.造纸业3.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畅销海外的手工业产品有()A.丝绸B.钟表C.象牙制品D.青铜器4.“……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这首歌描述了始创于元代的()A.白瓷B.青花瓷C.粉彩瓷D.珐琅彩5.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状态。

三者并存局面最早出现于()A.夏商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6.“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

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主要表明()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C.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D.社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7.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

这反映了苏杭地区丝织业()A.私营作坊兴盛B.已采用大机器生产C.官府经营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曲礼》材料二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

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

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

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

清代御窑仅6座,沿袭“官搭民烧”,到乾隆以后更加衰败。

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工艺水平也大为提高,产品畅销海内外。

高一历史必修2学案:第一单元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1

高一历史必修2学案:第一单元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1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2.探究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式的演变情况。

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1.青铜冶炼技术(1)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

(2)商周时期,中国的青铜铸造技术已相当成熟,不仅数量多、种类齐备,而且工艺精湛,器物造型生动。

2.冶铁炼钢技术: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铁器的广泛应用,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冶炼燃料(1)早在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炼铁。

(2)北宋时已相当普遍。

(3)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

明朝流行开来。

二、衣被天下1.丝织技术: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1)早在上古时代,人们就学会了养蚕缫丝。

(2)西周以后,丝织技术突飞猛进。

(3)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

(4)唐代发明了缂丝技术,丝织品文饰更加绚丽,极具艺术神韵。

2.棉纺织技术(1)宋末元初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

(2)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

先进技术的推广,使江苏的松江在元明时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3)明代后期,棉布取代丝、麻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预习交流1棉布为什么能很快取代丝织品,成为主要衣料?提示:①丝织品较为贵重,主要为上层社会所消费。

②棉布物美价廉,柔软、舒适、温暖,且比丝织品结实耐用,适合各阶层人民使用。

③棉花在全国的普遍种植也为此提供了条件。

④元朝棉纺织技术的革新等。

三、从烧陶到制瓷1.陶器(1)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

(2)中华先民创造了闻名于世的陶器工艺,如彩陶、黑陶和白陶等。

2.制瓷技术(1)东汉晚期和南北朝时期,人们已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和白瓷。

(2)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

唐代,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3)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

(4)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5)明清时期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制瓷工艺,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对点练习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对点练习岳麓版必修2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1.商代青铜器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下图所示青铜器图纹可以反映商代( )商代青铜器父癸鼎上的蚕纹A.冶铁业的进步B.甲骨文的成熟C.兴起了棉纺织业D.已经有了养蚕业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中青铜器上的蚕纹,可以推断商代已经有了养蚕业,故D项正确。

2.(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位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妇好墓,出土的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充分反映了商代手工业制造水平。

下列文物应该出土于该墓葬的是( )A BC D答案 A解析文物A是商代的司母戊鼎,它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妇好墓,故A项正确。

3.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

其主要原因在于( )A.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D.铁农具的广泛应用答案 A解析抓住时间限定“汉武帝后”。

材料介绍的是汉武帝前后汉代冶铁技术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国家政权的支持,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盐铁官营的政策推动冶铁技术的发展。

B不符合题意,C出现于东汉初,D不是主要原因,故最佳答案应为A。

4.“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推动棉纺织业技术重大革新的是( )A.战国郑国B.东汉王景C.南北朝贾思勰D.元代黄道婆答案 D解析推动古代中国棉纺织业技术重大革新的是元代的黄道婆。

5.歌谣:“黄道婆,黄道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

”描述的是( ) A.西汉时期的丝织业B.北宋时期的丝织业C.元代的棉纺织业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由“黄道婆”等信息可知其描述的是元代的棉纺织业。

6.(2016·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畅销海外的手工业产品有( ) A.丝绸B.钟表C.象牙制品D.青铜器答案 A解析丝绸是中国畅销海外的手工业品,故A项正确。

高一历史必修2学案:第一单元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含解析 精品

高一历史必修2学案:第一单元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含解析 精品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问题导学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成就活动与探究材料一 古希腊人把中国叫做“塞里斯”,即“丝绸之国”。

在古罗马,恺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去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已,他们甚至不惜用相等重量的黄金去购买丝绸。

后来上等丝绸每磅竟值黄金12两,迫使皇帝下令禁止皇家穿用丝绸。

材料二 《管子·轻重乙》曰:“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缛、一椎、一钰,然后成为农……一女必有一刀、一锥、一箴、一铢,然后成为女。

”《盐铁论·水旱》中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

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

”材料三(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从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2)根据材料二说明冶铁业与农业发展的相互关系。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我国制瓷业的发展特征。

(4)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你对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认识。

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式活动与探究材料一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衣食足而知礼仪》材料二 方今其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

……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材料三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

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 400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1)材料一反映了手工业的哪种经营方式?有何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三服官”和“东西织室”属于哪种手工业经营方式?这种手工业经营方式有何局限性?(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的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1.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发展一直受农业发展的制约。

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训练:4-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含解析

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训练:4-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含解析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古代人用煤、焦炭冶铁分别开始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答案:汉代南宋2.我国能够把生铁和熟铁混炼成钢的灌钢法出现在()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解析:南北朝时期发明生铁和熟铁混炼成钢的灌钢法。

答案:C3.关于制瓷业发展表述不正确的是()A.东汉出现青瓷B.北朝烧制出白瓷C.元代新创珐琅彩D.明代创造五彩瓷解析:清代新创珐琅彩。

答案:C4.南北朝时期,制瓷技艺上的重大突破是指()A.青瓷的烧制B.白瓷的烧制C.黑陶的出现D.彩陶的出现答案:B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将传统的丝织技术与文学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开始于()A.西汉B.唐朝C.北宋D.明朝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材中的缂丝技术,它开始于唐朝。

答案:B2.据江南某地墓葬发现焦炭、棉毯、唐三彩等遗物推断,此墓最早应在()A.西汉B.唐朝C.南宋D.元朝解析:此墓中的三样遗物,棉花最早出现于南宋,故选C项。

答案:C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B.大汶口文化晚期,居住在山东的原始人群就会用轮制法制造蛋壳黑陶C.东汉晚期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开始出现D.宋代白瓷进入了成熟期,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用生活品解析:唐代白瓷进入了成熟期,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用生活品答案:D4.私营手工业由自给自足的家庭手工业发展到以雇佣关系为特征的手工工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官营手工业的衰弱C.私营手工业技术水平提高D.私营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解析:本题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根本因素,所以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做这类题目时应注意最主要的因素。

答案:A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夫大棉,产自海南,诸种植制作之法,渐渐北来。

江淮川蜀获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贩于北,被服渐广,名曰“吉布”,又曰“棉布”。

高一历史必修2自主训练:4-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含解析

高一历史必修2自主训练:4-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含解析

自主广场我夯基我达标1.完整地说,我国的青铜时代应该包括()A.夏、商B.商、周C.西周、春秋、战国D.夏、商、周思路解析:我国的青铜时代是指从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时期,其中包括夏、商、周三代,共历时约15.个世纪。

答案:D2.下列对春秋时期手工业生产水平的介绍,正确的是()A.青铜器生产技术已经成熟B.炼钢技术为灌钢法C.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D.烧出了成熟的青瓷思路解析:灌钢法发明于南北朝;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是在元明时期,烧出成熟的青瓷是在东汉;只有青铜技术在商周时代已臻成熟,可以说在春秋时期已经成熟。

答案:A3.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手工业发展表现的是()A.吴、蜀的丝织业闻名全国B.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C.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D.青瓷制作技术日臻成熟思路解析:本题限定只有一个,即是否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解答时既可用正选法,即明确记忆“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是在唐朝时,明确其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从而确认答案;也可用排除法,即判断出A、B、D三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C项则肯定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故是正确答案(题目并未要求判断该事件属于何时期,故只需断定其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即可)。

答案:C4.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陶瓷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①珐琅彩②五彩瓷③青花瓷④白瓷⑤青瓷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⑤③④①②D.⑤②③④①思路解析:珐琅彩出自清代,五彩瓷出自明代,青花瓷出自元代,白瓷出自北朝,青瓷出自东汉。

答案:B5.以下有关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商周时期开始出现私营手工业B.宋中期后在我国手工业中开始占主导地位C.明代以前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D.明朝中期的私营手工业中开始出现雇佣关系思路解析:古代中国私营手工业开始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明朝中期后开始在我国手工业中占主导地位,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因此,A、B、C三项都是错误的,只有D项是正确的。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创新演练大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创新演练大

第一单元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创新演练·大冲关(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作为实物史料,司母戊大方鼎直接反映的商朝情况包括( )A.青铜铸造和农业生产B.祭祀礼典和农业生产C.青铜铸造和文化艺术D.天文历法和祭祀礼典解析:注意关键词:直接反映。

司母戊大方鼎直接反映了商朝的青铜铸造和青铜艺术,故C项正确。

商周时期虽然出现了青铜农具,但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故排除干扰项A、B两项;D项无法直接反映。

答案:C2.唐朝时期我国制瓷业与前代相比,其发展主要表现在( )A.秘色瓷精美绝伦B.制成了成熟的白瓷C.彩瓷品种丰富多彩D.青瓷技术在南方出现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唐朝时期我国制瓷业发展主要表现”和所学史实魏晋南北朝时期白瓷普及,故应排除B项;彩瓷品种丰富多彩出现在明朝,故应排除C项;青瓷在东汉时期产生,故应排除D项;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A3.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如下图造型和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家族、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

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B.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C.清朝政府采取鼓励瓷器出口政策D.瓷器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外销商品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

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是在宋朝,出口商品除了瓷器以外,还有丝绸,故A、D两项不正确;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故C项不正确。

答案:B4.考古资料对于先秦史的研究特别重要。

右图为河北省南杨庄遗址出土的距今5 500多年的陶蚕蛹,同时还出土了当时纺丝用的纺轮。

这一考古发掘可以证明( )A.该地是我国蚕丝业的发源地B.蚕丝业可以上溯到夏朝之前C.丝、棉纺织品成为主要衣料D.古代官营的丝织业发展起来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

从出土遗址距今5 500多年可以判断是处于夏朝之前,故B项正确。

C、D两项是在汉代以后;材料只反映河北省南杨庄遗址出土陶蚕蛹,不能判断该地就是我国蚕丝业的发源地,故A项错误。

高中历史 14《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 14《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填一填★知识体系梳理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1.青铜冶炼⑴青铜时代: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①_________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是我国的青铜时代。

⑵特点:商周时代青铜铸造技艺已相当成熟,不仅②_________,种类齐备,而且③_____________,展示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⑶种类:种类繁多,主要有礼器、乐器、兵器、饮食器和④____________等。

2.钢铁冶炼⑴技术成就⑤____________时期已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这是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重大成就,也是世界⑥___________上的奇迹。

春秋时期能生产出硬度高、性能好的钢。

⑵影响:铁器和钢的应用,大大推动了⑦___________的发展。

3.燃料的演变⑴汉代,开始用⑧___________做燃料。

⑵⑨___________时用煤治铁已相当普遍。

⑶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⑩______________治铁,明朝流行开来。

⑷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焦炭冶的国有。

★要点点拨使用焦炭冶铁,是冶铁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

在中国开始用焦炭冶炼钢铁几百年后,欧洲人才采用这一技术。

焦炭的使用直接促成了当时欧洲冶铁业的发达,构成了当时工业革命的重要一环,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自我校对】①春秋;②数量多;③工艺精湛;④生产工具;⑤春秋;⑥冶铁史;⑦生产力;⑧煤;⑨北宋;⑩焦炭二、衣被天下1.丝织业的发展⑴原始社会:早在遥远的上古时代,人们就已经学会①_________。

中国是世界首先先发明②_________的国家。

⑵西周以后: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

汉代丝绸远销③_____________,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

⑶唐代:出现④____________,以本色生丝为经、彩丝为纬,以“通经断纬”手法自由变换色彩,纹饰更加绚丽,极具艺术神韵。

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册 第0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练) 含解析

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册 第0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练) 含解析

必修2 第一单元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练)一、选择题1.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瓷和珐琅彩。

这座墓葬的形成时间应不早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一般来说,判断出现的年代出现在哪个时期就看哪个出现最晚。

原始时代出现了黑陶;唐朝的唐三彩;宋代景德镇成为了“瓷都";清代的珐琅彩。

所以答案选D。

2.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其中有一部分迁移到了越南,将我国的许多手工业品、生产技术等也带入越南,其中可能包括:①炼钢和淬火工艺②白瓷生产技术③松江特产棉布④用煤冶铁技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松江特产棉布最早出现在元朝,故③错误,依据题干信息,D项符合题意。

3.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③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为组合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多角度理解能力。

题中列举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但能够中国“象征”的,都是传统的手工制品。

所以表明古代中国手工业水平高,但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经济长期内未实现根本性突破,故C项组合正确。

4.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县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

铁的冶炼和铁器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

这反映出汉朝( )A.限制富商大贾B.禁止民营商业C.限制官员与民争利D.铁官代行地方政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做答。

B项禁止民营商业无法体现。

C 项铁的经营由铁官负责,因此限制官员与民争利的说法是错误的。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2一、单项选择题1.农业的耕种方式是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记,我国原始农业阶段采纳的耕种方式是A.火耕B.耜耕C.牛耕D.休耕2.铁犁牛耕种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种方式,最早出现于A.黄帝期间B.商周期间 C .春秋战国期间D .秦汉期间3.井田制是一种A.原始的土地公有制B.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C.封建地主土地全部制D.封建小农土地全部制4.土地是人类赖以生产生计的主要生产资料,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土地全部制是A.小农土地全部制 B .地主土地全部制C.封建政府土地全部制 D .庄园制5.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农民都一定肩负深重的封建义务,包含①赋税②地租③兵役④徭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稳固充分的财政收入是全部政权赖以生计和正常运作的物质基础。

我国封建王朝的财政收入主要根源于A.田户缴纳的赋税B.手工业者缴纳的赋税C.地主缴纳的赋税D.商人缴纳的赋税7.与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特点符合的有①以个体小农为经营主体②以精耕细作为技术特点③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经营目的④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种方式A.①②③B .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技术长久当先于世界,产品不单供国内花费,并且畅销国外。

能够代表我国古代各个期间手工业技术水平巅峰的是A.家庭手工业 B .民营手工业 C .官营手工业 D .工场手工业9.我国古代民营丝织业中出现手工工场是在A.两汉期间B.隋唐期间C.宋元期间D.明清期间10.大大提升冶铁效率,反应我国古代冶铁水平当先世界的发明是A.水排B.铁铧犁C.筒车D.耧车11.以下对于我国古代制瓷业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B.东汉时我国的制瓷技术达到成熟阶段C.唐朝北方邢窑的青瓷、南方越窑的白瓷颇负盛名 D .清朝发了然珐琅彩 ( 粉彩 ) 瓷器12.我国古代有好多的名窑和制瓷中心,它们出产的瓷器质量当先,并且各具特点。

高中历史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

高中历史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

高中历史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同步练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选择题1.古代手工业品中质量最好的应出自()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私营手工业2.某地出土了一把古代钢剑,它的制造年代不会早于()A.春秋时期B.夏商时期C.东汉时期D.隋唐时期3.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A.灌溉工具B.冶铁工具C.排水工具D.纺织工具4.明清时期的丝织业中心在()A.某某和某某B.某某和某某C.某某和某某D.某某和某某5.某某成为瓷都是在()A.唐代B.宋代 C.元代D.明代6.《国语》中说:“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这反映的是()A.官府垄断工商业B.工商业受官僚剥削C.工商业不属于庶人D.工商业者不劳而获7.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瓷器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珐琅彩②五彩瓷③青花瓷④白瓷⑤青瓷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⑤③④①②D.⑤②③④①8.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秘色长颈细口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品、青花花卉纹执壶。

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不早于()A.魏晋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9.问答题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丝织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汉唐、明清时期我国丝织生产有何重大影响?[参考答案]选择题1、A2、A3、B4、A5、D6、A7、B8、D9.问答题答:汉唐时期,丝织品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物资。

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丝绸外销的数量剧增。

丝绸之路沿线就有很多汉唐丝织品出土。

中国的丝织品,受到亚、非、欧各国人民的喜爱。

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在某某等城市的丝织业部门,产生了最早的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四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跟踪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
科目:历史编者:安淑平
一.选择题:
1. 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

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
2.《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匠( )
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
3.傅衣凌主编《中国历史·明史》载:从江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一个机房中,机工有络工、拽工、织工、牵经工,还有刷边、运经、接头等工,各有专门技术……反映了明朝手工业
A.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B.纺织业技术分工越来越细
C.官营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 D.个体家庭手工业有所发展
4.“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

这句话反映了()
①专业市镇发展②区域分工加强③经济重心南移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

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

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6.唐朝诗人孟郊在《织妇辞》中曾有“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的诗句,而韦应物的《杂体五首》中有“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的句子。

对比这两句诗,可看出
A.丝织业不够发达,产量较少
B.当时的丝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
C.丝织品主要出口地中海等欧洲地区
D.丝织品为织者自己所用
2.下列有关中国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瓷业到西汉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B、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同家
C、商朝工匠就已经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D、清代发明了珐琅彩,效果如同油画
8.张强同学向图书馆借阅《红楼梦》《苏州府志》《天下开物》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

下列选项最有可能成为这篇论文主题的是 A、唐代苏州的风俗 B、元代的海外贸易
C、明清江南的手工业
D、晚清的文学创作
9. 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

以下文物不可能从该船发现的的是
10.1987年8月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的一艘古代沉船,被我国考古人员命名为“南海一号”。

目前,从“南海一号”打捞出水的文物,大多数是瓷器,有瓶、碗、盘、碟……分别产自浙江龙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品种超过30种。

假如“南海一号”是我国宋元时期的沉船。

我们将会从它那现已密封的船舱中,找到哪些种类的瓷器()
A.青花瓷和釉里红 B.白瓷和五彩瓷 C.斗彩和五彩瓷 D.粉彩和珐琅彩
二.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1987年8月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的一艘古代沉船,被我国考古人员命名为“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位于海面下20米深处,被2米厚的淤泥所覆盖,船头朝向西南240度,船体保存依旧完好,整艘沉船没有翻、侧,而是端坐海底,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敲起来铛铛作响。

据初步推算,“南海一号”是尖头船,长度为26米以上,宽度10余米,船身(不算桅杆)高8米,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载重可能近800吨。

按照这条船的载货量计算,文物总数将达到六万件到八万件。

目前,从“南海一号”打捞出水的文物,大多数是瓷器,有瓶、碗、盘、碟……分别产自浙江龙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品种超过30种。

起获的文物还有:船上用麻石制的长方形条板的“锚’’;一些古船身上的碎木块,其材质大部分是马尾松木;一条近2米长的鎏金腰带;一只硕大的金戒指;一只鎏金龙纹手镯:两具眼镜蛇遗骨:在“南海I号“沉船点发现的铜钱已达上万枚,其中年代最古老的是汉代的五铢钱,最近的是南宋初年的建炎元宝;还发现了铜镜、朱砂、胭脂盒等。

依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南海一号”考古面临的—个问题是“它是否是中国制造的船只”。

在上述那些已出水文物中,可以直接用来考证这一问题的是什么? (2分)
(2)假如“南海一号”是我国宋元时期的沉船。

请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一下,我们将会从它那现已密封的船舱中,找到哪些种类的瓷器? (2分)
(3)假如“南海一号”是我国宋元时期的远洋货船。

为了那一次远航,“南海一号”在沉没之前可能到过当时中国的哪几个港口?(2分)它又将驶向哪些地方?(2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进行推测并说明理由。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