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教案

合集下载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分类标准和方法;2. 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征;3. 能够自行对物质进行分类,理解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内容:1. 物质分类标准和方法;2. 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通过问题引起学生兴趣:1)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质?2)这些物质有什么区别?3)我们能够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吗?2. 讲授环节1)分类标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和标准:1.1)物质的化学性质分类(由分子或离子构成);1.2)物质的物理性质分类(由重量、颜色、水溶性等属性);1.3)物质的自然分类(由与生命有关的结构和极性性质等)。

2)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征介绍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征:2.1)气体、液体、固体的分类;2.2)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元素的分类;2.3)有机物和无机物质的分类。

3. 实验环节导入分类实验,让学生自行探究物质的分类方法:3.1)让学生自选实验物质对其进行感官特征比较,如颜色、形状、大小、光泽等;3.2)让学生对物质的质地、密度、燃烧、融化等进行比较;3.3)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测试各物质使用在生活中时的性质,如广告中的不同牌子的牙膏、洗衣粉等。

4.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物质的分类方法与特征,引导学生总结物质学习的重点。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2. 通过课堂讨论提问,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3. 结合学生实验现场看其实验的设计,写实验报告看其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落地。

物质的分类初中教案

物质的分类初中教案

物质的分类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能正确区分两者。

2. 掌握单质和化合物的特点,并能正确分类各种物质。

3. 理解物质分类的意义和作用,并能运用分类法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分。

2. 单质和化合物的分类。

3. 物质分类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本质区别。

2. 掌握单质和化合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各种物质样本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概念,提问:物质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2. 学生回答后,总结: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二、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分(15分钟)1. 介绍纯净物的概念: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 介绍混合物的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3. 举例说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如氧气、水等是纯净物,空气、海水等是混合物。

4.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纯净物和混合物实例,并进行分类。

三、单质和化合物的分类(15分钟)1. 介绍单质的概念: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 介绍化合物的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 举例说明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如氧气、氢气等是单质,水、二氧化碳等是化合物。

4. 学生分组讨论,对给定的物质进行分类,如铁、铜、氧气等属于单质,水、盐酸、氨水等属于化合物。

四、物质分类的应用(15分钟)1. 介绍物质分类的意义和作用,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 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法分析解决问题,如根据物质的分类判断化学反应的产物。

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定的化学反应,判断产物属于哪种物质类型。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对物质分类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回答后,总结:物质分类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教学延伸:1. 进一步学习物质的分类体系,如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物质的类别初中化学教案

物质的类别初中化学教案

物质的类别初中化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分类,包括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基本概念。

2. 能够区分和应用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

3. 掌握物质分类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对给定的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教学重点:1. 物质的分类概念和定义。

2. 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的区分和应用。

教学难点:1. 物质分类方法的掌握。

2. 对给定物质进行正确分类的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相关物质标本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质知识,如水、空气、金属等。

2. 提问:这些物质属于哪些类别?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举例说明。

2. 讲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举例说明。

3. 讲解氧化物、酸、碱、盐的概念,举例说明。

4. 通过示例或练习题,让学生区分和应用这些概念。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物质,判断它属于哪个类别,并说明理由。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3. 教师出示一些物质标本或图片,让学生进行分类判断,并解释分类依据。

四、练习巩固(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和解析。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物质分类的概念和依据。

2. 提问:你们认为物质分类有什么意义?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物质分类的理解和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探究物质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和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物质的分类教案

物质的分类教案
【教学难点】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我们去超市买东西啊,比如牙膏用完了,你要买支牙膏,那你怎样快速找到牙膏摆放的位置呢?
我们发现,超市都是按照物品的种类摆放的,零食放在一起,生活用品放在一起,蔬菜放在一起。这样有助于顾客快速的找到所要的物品,从而提高效率。
物质的分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掌握对常见物质按物质组成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熟悉化学物质的常见的分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研究物质的转化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按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认识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式盐,正盐。
那在我们化学里也是这样,也要对不同的物质进行分类。
在生活用品区找
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类比到化学中物质的分类。
举例分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接触到下列物质:
空气、乙醇(C2H5OH)、水、硫酸铵、铜、碘酒、碘(I2)、氧气、石墨、食盐水。
请你将上述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将你的分类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
(1)按物质的组成分类
(2)按物质的状态分类
(3)按物质的导电性能分类
(4)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分类
提示学生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就有不同的分法
归纳小结

小学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类

小学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类

小学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类一、引言在小学的自然科学课程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介绍物质的分类,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特性和分类方法。

二、物质的基本概念1. 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它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特性。

我们通常所接触到的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2. 物质的性质物质具有多种性质,其中包括颜色、形状、硬度、质地、透明度和熔点等。

这些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行判断和描述。

三、物质的分类方法1. 物质的分类依据物质的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依据进行,比如物质在常温下的状态、组成成分以及化学性质等。

不同分类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特性和相互关系。

2. 根据物质的状态分类根据物质在常温下的状态,我们可以将物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但形状可变,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气体具有可变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极小。

3. 根据物质的组成成分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成分,我们可以将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指由只有一种成分构成的物质,比如金、氧气等。

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成分组成的物质,比如盐水、空气等。

4. 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分类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我们可以将物质分为酸性物质、碱性物质和中性物质。

酸性物质具有酸性,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碱性物质具有碱性,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中性物质既不具有酸性也不具有碱性。

四、物质分类的应用1. 物质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物质的分类方法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饮食中,我们常常将食物分为主食、蔬菜、水果等不同的分类,以保证摄入的营养均衡;在垃圾分类中,我们将废纸、塑料瓶等不同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分类桶中,便于后续的回收处理。

2. 物质分类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分类方法在化学实验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测定物质的性质时,我们可以根据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将物质初步分类,然后通过实验进一步确认物质的性质;在合成某种物质时,我们需要对反应物及产物进行分类,以便确定所需的物质和反应条件。

物质的分类教案

物质的分类教案

物质的分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概念和物质的分类;2.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3.能够将物质进行分类。

二、教学重难点1.物质的分类方法;2.物质的分类准则。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实验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物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物质的认识和分类意识,提出问题:你能够根据这些物质的特征将它们进行分类吗?请你进行尝试。

2.知识讲解(30分钟)(1)概念解释首先,教师向学生讲解物质的概念,即组成万物的基本单位,具有一定的性质和特征。

(2)物质的分类方法教师介绍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包括两种主要的分类方法:1)按照其性质和特征进行分类;2)按照其组成成分进行分类。

(3)物质的分类准则教师介绍不同物质分类准则的对比,以帮助学生理解。

3.示范和讨论(20分钟)(1)示范教师以食物为例,对不同食物进行分类,并向学生展示分类过程。

(2)讨论学生根据示范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分类方法和结果,探讨不同的分类准则和分类结果的理由。

4.实验分组(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质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的目的、步骤、结果和结论。

5.实验(30分钟)学生根据小组分工完成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6.实验报告汇总和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总实验结果,并向全班展示实验报告,让其他小组评价和提出问题。

7.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准则进行总结。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问题、知识讲解、示范和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通过实验的设计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准则。

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时间,保证每个环节的充分参与和对内容的理解。

同时,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加强归纳总结的能力。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分类,掌握纯净物、混合物、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物质的分类原理。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分类概念及分类方法。

2. 纯净物、混合物的特点及区别。

3. 元素、化合物的概念及关系。

4. 常见物质的分类实例。

5. 物质分类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的分类概念、特点及应用。

2. 难点:物质分类方法的掌握,纯净物、混合物的区分,元素、化合物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分类的奥秘。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资源,增强学生对物质分类的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结合生活实例,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引发学生对物质分类的思考。

2. 讲解概念:介绍物质的分类概念,解释纯净物、混合物、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

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物质分类的规律。

4. 分析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物质分类的方法和原理。

5. 实例分析:结合生活实例,讲解物质分类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物质分类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物质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参观实验室或工业企业,实地了解物质的分类和应用。

2. 组织科普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开展化学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潜能。

《物质的分类》教案3

《物质的分类》教案3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材分析一、学生的认知分析:学生通过1~9年级课程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懂得了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的分类,饮食方面知肉类、水果、蔬菜类;用钱方面懂得将零散钱整理分类存放;城市中垃圾分类处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等一系列的分门别类思维锤炼,学生对物质的分类已有相当的认知。

学生喜欢在一个民主、平等、热烈下创设的情景中实行学习、研讨与交流。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经常出现这样的一幕:刚刚他讨论是很激烈的,一旦站起来,就难以“启齿”,除了紧张、胆小之外,还有很大水准上“不想回答”。

我想,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需要平等、自由、博爱。

这也算是21世纪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吧!新旧教材的比照分析:旧教材中没有这个局部内容,但相信学生还能够轻松掌握,游刃有余。

三、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获得以下知识与技能①理解虽然物质世界纷繁复杂,但能够通过度类方法加以理解的原理,通过度门别类的研究,可知物质及其变化规律。

②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对化学物质实行不同的分类。

③常用分类方法:A.交叉分类法 B.树状分类法过程与方法:经历对事物分类的探究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提升科学探究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分类的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将所学分类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知识结构①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但能够使物质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能够通过度门别类的研究。

②理解物质的变化规律,而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及其变化的一门学科,可见分类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交叉分类法③知识结构: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四、教学过程(一课时)【实践活动】★请你把课桌的学习用具、用品整理下,想一想,用了什么分类方法,制作一张分类图,然后看看别的同学的与自己的有什么异同。

【总结与体会】五、教学流程图交叉分类法实例操练 (学生活动) 树状分类法实例操练(学生活动)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材分析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材分析本局部提出了分散系的的概念,其内涵就是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内容,是完成初高中课程内容衔接的重要载体,其将初中所学的单一、孤立的物质及反应梳理扩展为高中阶段多样、系统的物质反应体系,渗透分类观、物质转化观等化学学科学习的基本思想方法,旨在用其发现物质及变化的规律,并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可能发生的变化。

本部分内容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__年版)》中属于主题2: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这一部分,内容要求“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具体先介绍了物质分类的方法,并从多种分类的角度来认识物质世界;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来分引入了胶体这一基本概念,补充了初中对混合物体系的认识,进而精选代表物质,探寻了从“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以及“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分别代表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并用其指导生产生活实际。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将初中所学的知识由点构成线合理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建构并逐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学科观念,指导高中阶段后续内容的学习,从而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

二、学情分析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些典型物质的基本性质,涉及单质、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类别。

但学生的知识是单一的,分散的没有进行系统地整合,也就不能更清晰地认识其中所蕴含的规律。

而高中阶段,学生将面临的不再是单一的物质,而往往是复杂的实际的甚至是陌生的物质体系,更迫切地需要学科思想方法的指导,由此可分析学生的发展点如下:1、基于分类思想,构建化学知识框架,并在后续学习中不断丰富,形成化学学科学习的基本模式。

2、认识物质转化基本规律,将初中记忆型的思维模式进阶成高中阶段推理型的思维模式,提高学习兴趣。

物质的分类_教案

物质的分类_教案

物质的分类_教案教案: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2.掌握物质的常见分类;3.能够通过实例判断物质的分类。

教学重点:1.物质的分类方法;2.物质的常见分类。

教学难点:1.物质的具体分类;2.实例判断物质的分类。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识1.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物质的定义,物质是由不同的化学元素组成的。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物质是如何分类的吗?Step 2: 探究物质的分类方法1.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根据哪些特征将物质进行分类?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自己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Step 3: 物质的常见分类1.引导学生回答物质的组成为分类方法,通过物质的组成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是什么?2.引导学生回答物质的性质为分类方法,通过物质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是什么?Step 4: 整理归纳物质的分类1.以PPT形式展示物质的分类表格。

2.让学生将物质分类表格填写完整。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整理归纳物质的分类方法。

Step 5: 实例判断物质的分类1.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一系列物质的图片。

2.让学生依据所学的分类方法判断这些物质属于哪一类。

3.请学生互相讨论并给出自己的答案。

4.展示正确答案,并解释判断的原因。

Step 6: 课堂练习1.出示一些物质的描述,让学生判断它们属于哪一类。

2.学生个人完成,然后相互交流,订正答案。

Step 7: 拓展延伸1.以PPT形式展示一些特殊的物质,如合金、聚合物等,并解释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2.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为这些特殊的物质找到合适的分类方法。

Step 8: 小结回顾1.让学生总结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常见分类。

2.提问学生一些关于物质分类的问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教案(4篇)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教案(4篇)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教案(4篇)新学期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一知识与技能: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有所了解,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本节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学习物质结构初步知识之后,从本质上认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化学能与热能的探究性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2、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完成科学探究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本节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本节教学难点:1、从本质上(微观结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2、学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定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首先让学生观看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录像、图片等,或提出一个有关能源的社会实际问题进行讨论→进入实际应用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意义。

[板书]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学生实验]课本实验2-1[思考]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片?[学生思考回答]因为铝片表面有氧化膜,它阻止铝片与酸的接触,使反应不能进行。

高中化学教案篇二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一学习目标分析(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必修模块要求选修模块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1、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2、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物质的分类教案

物质的分类教案

物质的分类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
2. 掌握物质的分类标准;
3. 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

二、学习内容
1. 物质的概念;
2. 物质的分类方法;
3. 物质的分类标准;
4. 物质的分类实例。

三、学习过程
1. 导入(10分钟)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物质的概念和物质的性质。

2. 探究(20分钟)
(1)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包括物质的物态分类和化学性质分类。

(2)讲解物质的物态分类,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要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3)讲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分类,包括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要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3. 拓展(10分钟)
讲解物质的分类标准。

(1)讲解物质的纯净、混合和合金的区别和特点。

(2)讲解物质的化学反应性、物理性质和功能的分类标准。

4. 实践(15分钟)
通过实例分析,提供物质分类的实践训练。

可以准备一些物质的图像和实物,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分类方法,将其进行分类。

5. 总结(10分钟)
通过回答提问,总结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

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结,然后进行展示。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类。

四、教学反思
1. 通过实例分析和分类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
2. 可以设置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增加学生的互动参与;
3.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科学精神。

物质的分类教案高中化学

物质的分类教案高中化学

物质的分类教案高中化学
教学重点: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理解物质的分类原理,能够根据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教案、幻灯片、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初步引入:请学生谈谈平常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有哪些,这些物质都有什么特点?
2.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物质的分类。

二、概念讲解
1. 讲解什么是物质的分类,为什么需要对物质进行分类。

2. 介绍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如按物质的组成分类、按物质的性质分类等。

三、分类实验
1. 准备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观察结果进行
分类。

2.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归纳不同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四、拓展应用
1.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不同类型的物质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2. 讨论物质的分类方法是否存在局限性,如何更好地分类物质。

五、归纳总结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重点强调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实际应用。

2. 要求学生课后进行复习,加深对物质分类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从而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其
应用。

同时,通过拓展应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初中生物物质的种类教案

初中生物物质的种类教案

初中生物物质的种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种类,掌握各种物质的特点和作用。

2. 能够分辨不同的物质,并理解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功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教学重点:1. 物质的种类及其特点。

2. 各种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

教学难点:1. 物质的分类和特点。

2. 各种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生物标本或图片。

3. 实验器材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细胞的基本结构。

2. 提问:细胞内部有哪些物质?这些物质对细胞有什么作用?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物质的种类,讲解各种物质的特点和作用。

2. 通过PPT课件展示各种物质的图片和标本,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物质的特征。

3. 讲解各种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如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物质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来验证各种物质的性质。

2.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蛋白质的鉴定、糖类的检测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物质的特性。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提问:你们认为生物体内的物质有哪些重要性和作用?五、课后作业(5分钟)1. 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完成课后作业,加深对物质种类的理解和记忆。

2. 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你们还知道哪些生物体内的物质?它们有什么作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物质的种类及其特点,掌握了各种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

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提高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对于一些难点知识,需要加强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教案【导语】青春是一场远行,回不去了。

青春是一场相逢,忘不掉了。

但青春却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友谊。

友谊其实很简单,只要那么一声简短的问候、一句轻轻的体谅、一份淡淡的惦记,就足矣。

当我们在毕业季痛哭流涕地说出再见之后,请不要让再见成了再也不见。

这篇《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教案》是作者高一频道为你整理的,期望你爱好!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教学难点: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进程新课导入[引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状多样而丰富。

如此之多的东西,如果不进行分类,那对于科学研究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比如到图书馆借书,如果书目没有进行分类,要找一本书简直是大海捞针。

所以说分类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必备的手段,物质进行分类后,同一类物质由于具有类似的性质,故更方便对照。

[投影]图书馆中陈设的图书、超市中的商品摆放。

[导入]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的分类方法,今天我们连续在初中的基础上来进行研究。

[板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引入]我们知道分类如果从不同角度入手就会有很多不同方法,例如,人类依照年龄分可以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儿童;按性别分分为男性和女性;按职业分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等。

同样的道理,化学物质从不同角度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板书]一、简单分类法及其运用[摸索与交换]请尝试对HCl、SO2、CaO、KOH、Na2SO4、H2SO3进行分类。

(氧化物:SO2、CaO酸:HCl、H2SO3碱:KOH盐:Na2SO4)(固体:CaO、KOH、Na2SO4气体:HCl、SO2液体:H2SO3)[讲]在分类的标准肯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分类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分类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分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点;2. 掌握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分类;3. 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点;难点: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准备:1. 教科书和课件;2. 实验材料。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物质;2. 提问学生,你知道物质是如何分类的吗?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包括按物理性质分类和按化学性质分类;2. 讲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其分类方法;3. 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并分类。

三、情景模拟(20分钟)1. 设计一个情景模拟任务,让学生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2.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任务,并向全班呈现成果。

四、实验演示(15分钟)1. 进行化学实验演示,展示不同物质的反应特点;2.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物质的分类方法。

五、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提供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 对答案并讨论解题思路,澄清疑惑。

六、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物质的分类方法;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分类的现实意义。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 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1. 通过实验演示和情景模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 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环节任务的完成。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物质的分类 教案

物质的分类 教案

课题: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学会用简单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②了解分散系、液体分散系的分类、胶体及其主要性质,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够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区分溶液、胶体和浊液,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胶体与溶液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类的方法,抓住事物的特征、个性,把握事物间的共性,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研究,发现其变化规律。

②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运用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等手段对分散系、胶体进行研究,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分类的思想进行研究物质、观察物质、认识混合物体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学生认识分类的科学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性;②通过简单的分类法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到“掌握方法比死记硬背更有效”。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教学难点:教具、教学素材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探究、总结。

教学时数:共2课时(第1课时)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创设情境】同学们,早餐吃过豆浆油条吧?有时候我们经常在豆浆里放入大量的糖,使得豆浆依然像牛奶一样纯白甜蜜,但是如果我们在豆浆里加入食盐和酱油,你会发现豆浆很快会凝成白花花的豆花,这是为什么呢?阳光灿烂的清晨,在茂密的树林里,你又会看到什么景象呢?(展示图片)在阳光灿烂的清晨,我们会看到阳光透过树林,形成一道道光亮的光柱,非常的美丽!【过渡】这些自然现象是怎样产生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探讨这方面的有关知识。

【板书】分散系及其分类【提问】通过预习,同学们如何理解分散系的?分散系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呢?【学生】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系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

【教师】分散系就是,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而分散系由两部分组成,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质是被分散的物质,分散剂是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物理初中物质分类教案全套

物理初中物质分类教案全套

教案: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其特点。

2. 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及属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分类方法2. 常见物质的分类及属性3. 实践操作:物质分类游戏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物质(如木块、铁块、水、空气等)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怎样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物质分类的方法。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按状态、按导电性、按金属性等。

2. 教师讲解常见物质的分类及属性:a. 按状态分类:固体(如玻璃、铜、石墨)、液体(如水银、花生油)、气体(如空气)。

b. 按导电性分类:导体(如铜、水银、石墨)、绝缘体(如玻璃、花生油)。

c. 按金属性分类:金属(如铜、水银)、非金属(如玻璃、花生油、石墨)。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各类物质的特点。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物质分类游戏,学生分组进行操作。

2. 游戏规则:每组得到一定数量的物质,要求学生将这些物质按照给定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3.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并及时给予鼓励。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物质分类的方法及各类物质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物质进行分类。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及合作意识。

3. 游戏操作:评价学生在游戏中的操作准确性及分类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不同物质的属性,使学生掌握了物质分类的方法。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通过参与物质分类游戏,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整体来看,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初中生物物质的种类教案

初中生物物质的种类教案

初中生物物质的种类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种类及其特性;2. 掌握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物质的分类和鉴别。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分类方法2. 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的区别3. 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类4. 纯物质和混合物的区别5.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物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对物质种类的认识和兴趣。

2. 探究: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有机物和无机物、金属和非金属等,让学生分组探讨各种物质的特性和区别。

3. 实验: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化学反应、物理性质等来区分纯物质和混合物,加深学生对物质分类的理解。

4. 总结:结合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各种物质的特性和分类方法,梳理所学知识。

5. 拓展:了解一些常见的化学物质和日常物品的成分,拓展学生对物质种类及其特性的认识。

6. 归纳: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并解答,加深对物质分类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重点:1. 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性;2. 掌握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物质的分类和鉴别。

教学难点:1. 理解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区别;2. 区分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性;3. 掌握纯物质和混合物的区别。

教学反馈:1. 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了解更多的物质种类和特性;2.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种类及其特性,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通过查阅资料等手段,浓度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3.感悟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难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1.从图书馆中的能快速查找到所需要的图书或从超市中的能快速挑选到所需要的商品2.实验教师能从药品室中顺利地拿到自己所需用的试剂或用品新知学习指导阅读提出问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哪两种阅读教材第20页至21页有关内容思考交流提出问题:请尝试对所学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化学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各类物质都还可以再分类)化学反应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四种基本类型归纳整理不论是对化学物质还是对化学反应所进行的分类,都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不同,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思考讨论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如按组成、能否电离、结构)对化合物进行分类化合物(根据组成)化合物(能否电离)化合物(根据结构)新知学习思考讨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比较:从有无固定组成和结构、有无固定熔沸点、化学性质等方面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组成和结构有固定熔沸点无固定熔沸点保持该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学习探究归纳总结一类物质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树状分类法,各种树状分类法间的交叉现象在所难免,这就是交叉分类法学习探究归纳总结树状分类法便于知识的积累和记忆,也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板书设计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化合物的分类2.化学反应的分类3.交叉分类法4.树状分类法巩固练习:1.下列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CuO+H2Cu+H2OB.C+2CuO2Cu+CO2C.Fe2O3+3CO2Fe+CO2D.Fe+CuSO=FeSO+Cu2.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A.2CO+O22CO2B.CaO+H2O=Ca(OH)2C.C+H2O CO+H2D.CO2+Ca(OH)2=CaCO3↓+H2O3.下列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①水②酸③碱④盐⑤氧化物A.①B.①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4.一定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是()A.氧化物B.碱C.酸D.盐5.下列物质既是钠盐,又是硫酸盐的是()A.NaOHB.Na2SO4C. Na2CO3D.K 2CO3碱酸盐酸性氧化物A 纯碱盐酸烧碱二氧化硫B 烧碱硫酸食盐一氧化碳C 苛性钠醋酸石灰石水D 苛性钾碳酸苏打三氧化硫7.下列物质:①H2O②NaCl ③H2SO4 ④Ca(OH)2⑤Fe3O4 ⑥CuSO4·5H2O ⑦HNO3⑧AgNO3⑨NaHCO3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8.从铁、盐酸、氧气、水、硝酸银溶液五种物质中选出一种或两种作反应物,按下列要求的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1)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我们已经知道了许许多多的物质。

如氯化钠、氧化镁、硫酸铜、碳酸钙、金属钠、氯气、氢气、氧气、硫酸、金属铜、硫单质、二氧化硫、硫酸钙、氯化铁、硝酸钾、二氧化氮、氨气、二氧化硅、碘化钾等。

(1)请从多角度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你的分类标准。

(2)制作物质分类的示意图,再举出一些你知道的种类别的具体物质。

备课参考1.练习答案:1.C2.AC3.C4.B5.C6.D7.①⑤④③⑦②⑥⑧⑨8.3Fe+2O2Fe3O4H2O H2↑+O2↑Fe+2HCl=FeCl2+H2HCl+AgNO3=AgCl↓+HNO32.备课资料: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食客。

一天他牵了一匹白马出关被阻,公孙龙便以白马不是马的命题与之辩论,守关的人辩不过他,公孙龙就牵着马出关去了(或曰未能出关)。

公孙龙说:“白马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

夫言色则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今合以为物,非也。

如求白马于厩中,无有,而有骊色之马,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

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求之马亡矣;亡则白马竟非马。

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论断,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把“马”和“白马”说成两个概念,从逻辑上讲是偷换概念,但从分类方法上可以说是颜色和形状分别对物质进行分类而得到的结论。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2.认识丁达尔效应3.逐步探究胶体与浊液、溶液的区别4.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胶体及其主要性质难点:丁达尔效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 1.从学过的溶液组成导入2.从纳米科技简介导入新知学习指导阅读提出问题:什么是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阅读教材第22页有关内容归纳整理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里所得到的体系。

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质叫分散剂。

思考讨论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它们之间的能使方式有哪些,并各举一两例分散质分散剂举例气体气体空气液体气体云、雾固体气体烟灰尘气体液体泡沫液体液体牛奶、酒精溶液固体液体糖水、油漆气体固体泡沫塑料液体固体固体固体有色玻璃、合金归纳小结分散系具有多样性学习探究分散系的分类(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思考讨论三种分散系性质的比较:分散系分散质粒子大小主要特征粒子能否通过半透膜粒子能否通过滤纸举例浊液>100nm 不均一、不稳定不能不能泥浆水溶液<1nm 均一、稳定能能盐酸胶体1~100nm 均一、介稳定不能能蛋清巩固练习:1.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C.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D.粒子不没有带电荷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④⑥3.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属于纳米级的是()A.溶液B.悬浊液C.胶体D.乳浊液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向胶体中加入蔗糖溶液,产生聚沉现象B.一束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产生丁达尔效应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分子通过D.胶体能够吸附阴离子和阳离子,故在电场的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5.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胶体外观不均匀B.胶体带电荷,所以会产生电泳现象C.胶粒能透过滤纸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6.Fe(OH)3胶体带正电荷的原因是()A.在电场作用下,Fe(OH)3胶粒向阴极定向移动B.Fe3+带正电荷C. Fe(OH)3带负电荷,吸引阳离子D. Fe(OH)3胶粒吸附了阳离子7.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溶液显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B.胶体能透过半透膜,但不能透过滤纸C.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D.电泳实验说明了胶体微粒带有电荷8.不能用胶体的知识解释的现象是()A.豆浆中加入石膏做豆腐B.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牌号的墨水,易出现堵塞C.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D.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易形成三角洲9.某胶体遇盐卤或石膏水易发生凝聚,而与食盐水或硫酸钠溶液不易发生凝聚,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胶体粒子直径约为1~100nmB.此胶体粒子带有电荷C.与BaCl2溶液或Fe(OH)3胶体可发生凝聚D.Na+使此胶体凝聚的效果不如Ca2+、Mg2+10.已知土壤胶体粒子带负电,在土壤中施加含氮质量相同的下列化肥,肥效最差的是()A.(NH4)2SO4B.NH4HCO3C. NH4NO3D. NH4Cl11.在Fe(OH)3胶体中加入Na2SO4饱和溶液,由于_______离子的作用,使胶体形成了沉淀,这个过程称为_______12.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液体变为________色,得到的是_________,用此分散系进行下列实验:(1)将其装入U型管中,用石墨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2)向其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3)向其中滴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提纯此分散系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备课参考1.练习答案:1.A2.B3.C4.A5.D6.D7.B8.C9.B 10.C11.SO42-凝聚或聚沉12.红褐胶体(1)加深胶体粒子带电荷电泳(2)产生沉淀电解质溶液使胶体发生了凝聚(3)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开始加入稀硫酸时,胶体发生聚沉生成Fe(OH)3,当酸过量时,又将Fe(OH)3沉淀溶解2.备课资料:胶体的凝聚:胶体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分散系。

由于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电荷,同一种胶粒带有相同的电荷,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使得脱粒不容易聚集,胶粒所作的布朗运动也使胶粒不容易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沉降。

但如果给予一定的条件使胶体中的粒子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就会形成从分散系中析出。

这个过程叫胶体的凝聚。

通常使胶体凝集的方法有:(1)加热:可使胶粒布朗运动速率加快,胶粒相互碰撞的机会增多,从而使之聚集成较大颗粒而沉降。

(2)加入电解质:往胶体中加入某些电解质,由于电解质电离生成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中和了胶粒所带的电荷,使胶体聚集生成沉淀析出。

(3)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不同的胶粒吸附带不同电荷的离子,如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吸附阳离子,使胶体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粒吸附阴离子,使胶粒带负电荷。

当两种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也会因胶粒所带电荷发生中和,而使胶体凝聚。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2.通过对酸、碱、盐电离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3.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讨论酸、碱、盐的电离情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难点:电解质的概念教学过程巩固练习1.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A. 氯化镁晶体B. 氯化钠溶液C. 液态氯化氢D. 熔融氢氧化钾 2. 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A. 石墨棒B. 固体氧化钾C. 盐酸D. 熔融氢氧化钠 3. 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导电,但不是电解质的是( )A. 铝B. 食盐C. 硫酸D. 蔗糖 4. 仅能在水溶液中导电的电解质是( )A. KOHB. KNO 3C. NH 4HCO 3D. 酒精 5.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的是( )A. HClB. NaOHC. Na 2CO 3D. 蔗糖 6. 下列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H 2SO 4=2H ++SO 42-B. NH 4NO 3 =NH 4++NO 3-C. N a 2C O 3=N a +CO 32- D. Ba(OH)2=Ba2++2OH - 7. 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判断中,正确的观点是( )A.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 B. 在熔融或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 C.在熔融或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D. 在熔融和溶液中都能导电的化合物 8.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Ca(OH)2 =Ca 2++2(OH -)B. FeCl 3=Fe 2++3Cl -B. H 2SO 4 =H 2++SO 42- D. Al 2(SO 4)3 =2Al 3++3SO 42- 9.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关于0.2mol/L Ba(NO 3)2溶液不正确的说法是( )A. 500 mL 溶液中的阴、阳离子总数为0.3N AB. 500 mL 溶液中NO 3-离子浓度为0.2mol/L C. 500 mL 溶液中Ba 2+离子浓度为0.2mol/LD. 500 mL 溶液中NO 3-离子总数为0.2N A 10.在_______中或在_______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