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10课鸦片战争导学案

10课鸦片战争导学案

高一__班第__组编号___姓名___小组评价___课堂表现___老师评价___第10课鸦片战争编制人:莫丁飞审核人:陈素秋【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着重于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如何认识战争失败对中国的影响。

【预习自学】基础知识梳理问题引导一、鸦片战争1.背景(1)国际形势①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开始。

②为开拓和掠夺,英国侵略中国。

(2)国内形势①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

②政治:政治腐败,困难,废弛。

③外交:实行政策。

(3)直接原因:在虎门销毁英国走私的鸦片,英国借端发动战争。

2.经过(1)第一阶段:①1840年6月,英舰侵入挑衅,战争爆发。

②英军沿海经犯,最后到达,道光帝派同英军“议和”。

(2)第二阶段:①1841年初,英军强占,并扩大侵华。

②1842年8月,英舰驶抵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倾销鸦片?为什么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呢?3.结果: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①《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填空并连线)危害A、开放、、、、五处通商破坏贸易主权B、割给英国破坏领土主权C、赔款2100万银元破坏关税自主权D、协定关税局加剧了人民的负担②1843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和《》,即南京条约的附件,从中攫取、和等特权。

③美法两国趁火打动,于1844年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和《》,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5.影响(1)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2)中国开始沦为国家,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二、战火再燃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

(2)直接原因:英美法等提出、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

2.过程(1)1856年,英军进攻,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第十课导学案

第十课导学案

☺ 2008 年浙江绍兴中考题
考 题 链 接
1、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 2008 年湖北孝感中考模拟题
A、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B、颁布“推恩令” ,加强监察制度 C、沿袭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D、沿用并完善了科举制 )
2、就其历史作用而言,秦始皇的下列哪项统治措施最应该否定( A、推行郡县制 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C、 “焚书坑儒 ”D、修筑万里长城
小组做题
课 堂 拓 展
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 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 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 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 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力的皇帝。但他又是统治残暴 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 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 摧残了文化。 电视剧中的秦始皇是艺术形象,带有“戏说”甚至虚构的成分。历史上的秦始皇是 历史的真实,两者差别很大。
学 习 活 动 安 排
南达________。 4、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________的________国家。 二、展示环节 自学环节的各习题 三、检测环节 1、秦统一六国的年代是( ) A、公元前 475 年 B、公元前 221 年 C、公元前 230 年 D、公元 220 年 2、秦始皇的主要贡献是( ) A、击败匈奴,开辟了丝绸之路 B、实现并巩固了国家统一 C、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政权 D、平定叛乱,维护了统一 3、以下措施中,不是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是( ) A、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C、北征匈奴 D、轻徭薄赋 4、万里长城在秦始皇时期的主要功能是( ) A、旅游景点 B、军事防御工程 C、划定国界 D、扩大秦朝影响力 四、总结环节 1、秦朝的建立 2、秦朝的统治 小组总结 小组展示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导学案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导学案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导学案编写人:李玲审核人:高一历史组领导签字:【学习目标】(1)识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及其短暂的原因。

(2)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难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历史地位。

【学法指导】本节课时间跨度长,容量较大,但结构简单,学生在学习时应以时间为线索,以列表的方法从所处的年代、原因、主要特点、影响等方面归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基础梳理】知识点一、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原因:(1)(2)2.表现:3.影响:,发起救亡图存的民族民主运动。

知识点二、民族工业的春天1、原因⑴内因①②临时政府,激发了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③⑵外因:2、表现(1)1912~1919年,新建厂矿企业数量和新增增加。

(2)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

(3)涌现出一批实业家如张謇等。

3、结局:一战结束后,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知识点三、曲折的发展1、国民政府前期发展较快(1)原因:(2)表现:2、抗战时期遭沉重打击(1)原因:日本侵略者的掠夺和官僚资本的压榨。

(2)表现①在沦陷区:民族企业被毁或者被日本吞并;在华北,日军采取“”办法,将民族企业整个吞并。

②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国民党官僚阶层借此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

3、抗战胜利后陷入绝境(1)原因(2)表现: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核心整合】知识点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情景一:1896年,荣氏兄弟看到大量免税外国面粉进口,销路甚广且投资小,见效快,遂决定筹办面粉厂。

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七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标要求: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本课重点:集镇的出现,世界各地不同特色的民居;本课难点:古代村落的选址特基础知识1.村落的产生:人类的居住形式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

农业出现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居民聚居点——村落。

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

2.集镇的出现: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商人和手工业者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集镇。

3.城市的产生: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出现城市。

古代中国城市布局主要分为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商朝城市已初具规模;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古希腊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古罗马城市的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欧洲其他地区中古时期出现了一些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4.世界各地的民居:民居的建造不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而且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习俗。

两河流域人们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土坯建造房屋,用木材作栋梁古埃及大多数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古代中国南方的巢居和北方穴居是最早的两大类型;自先秦以来,民居的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普遍采用木构抬梁结构;明朝时,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4)古希腊罗马①在古希腊罗马,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

②古罗马住宅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逐渐得到普及。

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成为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

③复合式公寓:3世纪,古罗马出现集体住宅。

复合式公寓对后世影响深远。

深化拓展历史解释——中西方古代城市的不同特色1.中国古代城市特色(1)城市整体性强,以南北轴线定位,主次分明,对称排列,道路呈方格网状,布局较规整。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导学案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导学案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目标导航】(明确目标,把握方向)1、掌握从唐代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

2、理解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和表现。

【教学重、难点】(有的放矢,事半功倍)1、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2、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史海拾贝(看谁找的最快,最准确。

温馨提示:边填边在书上画出关键词)(一)南方农业的发展1,农作物品种的改进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稻,很快站在江南地区推广2,以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苏湖熟,天下足”3,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

4,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很多茶园。

总之,南方的农业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二)手工业兴旺1,纺织业(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蜀地丝织品“”,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2)棉织业:从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宋代制瓷业的发展(1)浙江哥窑生产的。

(2)瓷都:3,宋朝造船业的发展(1)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2)造船业最兴盛的城市是东南沿海的、等地(3)宋朝时的海船已装有,能准确地辨别航向(三)南方经济的繁荣1,商业发展的条件:农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剩余产品增加,进入流通领域,一部分投入国内市场,一部分拓展海外市场获取利润,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活跃和城市的繁荣。

2,商业都市:、3,繁荣的海外贸易:(1)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提供了经济条件。

造船技术先进、航海技术高超,指南针的应用更进一步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2)情况: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广州、泉州市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南岸。

(3)影响: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第10课《三峡》导学案

第10课《三峡》导学案

《三峡》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重点词语,疏通文章大意。

2.品味文章语言,领略课文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特征的写法特点。

3.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正面描写(直接描写):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者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作用:写出(或表现)人物的特点,突出文章主题。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特点: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使其鲜明突出。

作用:衬托或突出了人物或景物的·····的特点;深刻写出(或表现了)······二、自主学习1.规范字音阙.()重岩叠嶂.()曦.()月襄.()陵溯.()朝.()发白帝素湍.()绝()飞漱.()属.()2.整体感知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并划分节奏。

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三、理解文意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疏通文义。

四、合作探究1.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采用了什么写法来表现三峡山的特点?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连绵不断(正面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遮天蔽日(正面描写: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侧面描写: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采用了什么写法描写三峡的夏水?结合文中的语句回答。

水势浩大(正面描写:至于夏水襄陵);水流湍急(正面描写:沿溯阻绝);水流湍急(侧面描写:有时朝发白帝······不以疾也。

)3.三峡“春冬之水”水有何特点?结合文中的语句回答。

清澈(动静结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作者写三峡的四季景色,为什么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先写夏水?作者是为《水经》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水为盛,最能表现三峡的特点,因而先写夏水。

第10课:中国龙(导学案)2022-2023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第10课:中国龙(导学案)2022-2023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第10课:中国龙(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龙的起源、特征和象征意义;2.掌握中国龙的绘画技巧;3.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学习重点1.中国龙的起源和发展;2.中国龙的象征意义;3.中国龙的绘画技巧。

学习难点1.如何在绘画中表现中国龙的形态和气势;2.如何将中国龙的象征意义融入到绘画中。

学习内容一、中国龙的起源和发展中国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龙被誉为神灵的化身,具有神奇的力量和特殊的地位。

在中国文化中,龙的形象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不仅是神话和传说中的形象,还有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的表现。

此外,龙也被用来代表中国的国家和民族,成为了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中国龙的象征意义中国龙的象征意义非常丰富,它代表着人们心目中的伟大、神秘和尊贵。

在中国文化中,龙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权力、祥瑞、幸福和荣耀。

一些重要的节日和庆典中,人们常常会使用龙的形象来庆祝。

此外,中国的皇帝御用龙,龙被视为皇家气象象征,并被放置在许多皇宫,作为皇家建筑和装饰的重要元素之一。

三、中国龙的绘画技巧在中国绘画中,龙的形象不仅广泛使用,而且有许多不同的绘画风格和技巧。

下面是一些绘画龙的技巧:1. 眼睛眼睛是表达龙的性格、力量和思想的重要部分。

在绘画中,通常使用长而细的眼线,线条弯曲、通长,通常画在龙的眼睛周围。

2. 身体在绘画中,龙的身体通常是柔和而强壮的。

通常使用曲线来描绘龙的身体,弯曲的身体线条可以使龙更显威严和高贵。

3. 牙齿和爪子牙齿和爪子是龙的最强部分,这些部分通常会强调在绘画中。

牙齿通常长而尖,有时会呈弯曲形状。

爪子通常长而锐利,可以使龙看起来更加强壮和可怕。

4. 鳞片龙的鳞片是中国龙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绘画中也需要注意到。

鳞片可以通过弯曲的线条和颜色的运用来表现,明暗度也要掌握得恰当。

总结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龙的起源、特征和象征意义,并掌握了绘画中国龙的技巧。

第10课 中国龙 (导学案)2022-2023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第10课 中国龙 (导学案)2022-2023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第10课中国龙(导学案)一、课时内容1.学习中国龙的形象特征及样式。

2.了解中国龙的历史及文化内涵。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二、知识点回顾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中国民间艺术——四川皮影戏。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了解了四川皮影戏的历史渊源和表演形式,并且尝试运用皮影戏中的形象角色,进行绘画创作。

三、新知预测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中国龙的形象特征及样式,了解中国龙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四、重点内容解析1. 中国龙的形象特征及样式中国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之一,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常被人们用来表示力量、尊贵和权威等。

中国龙有着极为特别的形象特征,如龙头、龙颈、龙鳞、龙骨、龙爪等。

而龙的整个身体,通常分为龙头、颈、背、腹、尾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和特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如代表宇宙、掌管雨水、辟邪驱祟、祥瑞等。

因此,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 中国龙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龙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流传了数千年之久。

早在商周时期,龙就已经是君主权力的象征之一。

在汉代以及唐宋时期,龙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装饰和艺术创作中。

龙的形象还融入了天文学和历法中。

在古代中国人的日历中,十二生肖中的“龙”代表着僵龙,是头一个出现的龙,代表元气收敛,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因此,在汉族的农历中,农历五月初五日也被称为“龙舟节”,这一天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等。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通过学习中国龙的形象特征、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我们将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在绘制中国龙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龙的身材要显得修长,有力而不臃肿。

•龙头要画得尖而挺,眼要大而神,有着锐利的眼神。

•龙鳞要画得清晰圆润,有明亮的光泽。

•龙爪要画得强壮而有力,要有明显的肌肉线条。

•龙的动态要有明显的起伏、曲线和节奏感。

五、学习小结通过本节课程,我们学习了中国龙的形象特征及样式、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并且能够通过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导学案)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导学案)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课标要求】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改革开放以来及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学习难点:当代中国加强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重点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及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从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角度,理解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体会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整个国家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同时展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中国所展示出的“大国风貌”,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家国情怀)【时空定位】【问题引领】问题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外,我国在不同阶段还颁布了哪些基本法律?问题二:“依法治国”、从“法制建设”到“法治建设”是在什么时间及时代背景下提出、修改的?有什么重要意义?问题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思想是什么?问题四:作为中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我们能做些什么?【深入探究】材料刘源张(1925~2014),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

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

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

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

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 (温情笔调勾画出的苦难与希冀)导学案 解析版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 (温情笔调勾画出的苦难与希冀)导学案 解析版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资料,积累“憎恶”“烦琐”“诘问”等常考词语。

2.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重点)3.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难点)4.注意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之妙。

(重点)一、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夯实基础知识)任务一字词清单读准字音骇.(hài)掳.(lǔ)孤孀.(shuānɡ)惶.急(huánɡ)诘.问(jié)疮疤..(chuānɡ bā)渴慕.(mù)粗拙.(zhuō)霹雳..(pī lì)陆玑.(jī)惧惮.(dàn)憎.恶(zēnɡ)懿.(yì)辟.头(pī)悚.(sǒnɡ)辨清字形理解词语切切察察:现在多写作“嘁嘁喳喳”,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惶急:惊慌急迫。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形容极端惊恐。

疮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

形容极深,也比喻不易捉摸。

情有可原:从情理上可以原谅。

诘问:责问。

渴慕:非常思慕、渴望。

霹雳:原指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

文中指“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震悚:因恐惧而颤动。

文中是震惊的意思。

任务二文学常识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背景链接1926年间,鲁迅陆续发表了十篇回忆故乡人、故乡事的散文,并于1928年结集为《朝花夕拾》。

鲁迅写这组文章时,恰逢生活和情感颇为动荡的一段时期,而对故乡、童年、故人的回忆,可以让内心得以从纷扰中寻出一点儿闲静来。

在《朝花夕拾》中,《阿长与〈山海经〉》可以说是笔调十分温暖的一篇。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1)学习目标:1.知道秦暴政的主要表现。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史实,了解楚汉之争。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2)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大泽乡起义,秦朝灭亡的原因。

学习难点:秦的暴政与农民起义的关系;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一、秦的暴政1.理解:秦朝的灭亡是因为2.表现:二.秦末农民大起义1.陈胜、吴广起义2.项羽、刘邦起义(1)巨鹿之战:(2)秦朝灭亡:三.楚汉之争1.性质:2.交战双方:3.结果:1.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陈胜、吴广起义反抗秦的暴政,属于农民战争;楚汉之争为争夺帝位,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探究一: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及认识探究二:评价秦始皇探究三:秦朝灭亡前后,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知识拓展】项羽、刘邦1)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为推翻秦朝统治做出了杰出贡献。

2)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

后响应陈胜,吴广起义,自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被封为武安侯。

先项羽入关,攻克咸阳。

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一、选择题1.丞相李斯认为搞“私学”的人“不师今而学古”,“以古非今者”应灭族。

秦始皇为了统一舆论,维护中央集权,接受了此建议而采取的措施是()A.尊崇儒术B.焚书坑儒C.八股取士D.崇文抑武2.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但是,他的统治也有一些缺点,下列图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繁重的徭役②沉重的赋税③残酷的刑罚④急于求成和暴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第10课《三峡》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0课《三峡》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学习内容《三峡》回顾学习:【三峡简介】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千米,沿途两岸奇峰陡立、峭壁对峙,自西向东依次为瞿(qú)塘峡、巫峡、西陵峡。

知识梳理:【作者介绍】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

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涿州)人。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

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原文展示】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缺口,空隙。

嶂: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襄: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沿:顺流而下(的船)。

溯:逆流而上(的船)。

或:有的时候。

王命:皇帝的圣旨。

宣:宣布,传达。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2022年课程标准学习目标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1.了解秦朝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等基本史实,认识到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2.了解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唯物史观)3.通过对秦朝灭亡的学习,初步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家国情怀)自主学习任务一秦的暴政设问1:秦的暴政有哪些?假如你生活在当时的残酷社会中,你会怎么做?1.秦始皇的统治①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推行巩固的措施,注重发展生产,加强对的管理,对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秦始皇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统治。

2.秦朝的暴政(1)赋税沉重: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2)繁重:四大工程——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3)法律残酷: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

(4)焚书坑儒(5)秦的统治更加残暴: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穷奢极欲,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

3.结果:矛盾激化,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自主学习任务二陈胜、吴广起义设问2:秦的暴政有哪些?假如你生活在当时的残酷社会中,你会怎么做?1.原因(1)直接原因: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戍守,遇雨误期。

(2)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秦的暴政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不断激化,这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2.概况(2)领导者:陈胜和吴广。

(4)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政权。

(6)结果: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缺乏后援,最终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3.影响①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②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自主学习任务三秦朝的灭亡设问3:为什么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平息?项羽刘邦为什么而战?陈胜、吴广起义处于秦末农民起义的前期;项羽和刘邦的起义处于秦末农民起义的后期。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核心素养】1.研读史料,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了解两次农民起义和秦朝灭亡的历史事实,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家国情怀、唯物史观)【知识梳理】一、秦的暴政观察图片,结合教材,列举秦始皇统治暴虐的具体表现。

继位的秦二世统治又如何?1.表现:(1)沉重的赋税;(2)繁重的徭役和兵役;(3)法律严苛,刑罚残酷;(4)焚书坑儒。

2.秦二世:恣意挥霍,穷奢极欲,继续营建庞大的工程、征调民力屯卫咸阳,还向郡县加征粮饷,赋役愈加沉重,民众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

二、陈胜、吴广起义研读右栏史料,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他们提出了什么口号?建立了什么政权?起义的结果如何?1.原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直接原因:遇雨误期,按照秦律,戍守误期要被处死。

2.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政权:“张楚”政权。

4.结果:由于起义军未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作战实力有限,内部也存在矛盾,缺乏后援,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战斗,最终失败。

三、秦朝的灭亡1.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2.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秦朝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

【课堂训练】1.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其根本原因是()A.统一文字B.统一货币C.秦的暴政D.统一度量衡2.《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

从材料中可知刘邦战胜项羽的主要原因是()A.善于用人B.赢得民心C.战术得当D.拥有重兵3.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棋类运动。

根据棋盘,请你判断一下这种游戏的产生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A.牧野大战B.晋楚争霸C.吴越争霸D.楚汉之争4.司马迁这样评价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虽然只做了六个月的王就被镇压,但其身死后各地的起义部队纷纷响应,最终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导学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导学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4.金朝的盛衰(1)“大定之治”: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________”。

(2)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三、大哉乾元——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1.蒙古政权的建立与扩张(1)建立: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________”。

(2)扩张:此后半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________地区。

2.元朝政权的建立: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即位。

1271年,________定国号为大元,他就是元世祖。

3.元朝的统一: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1279年,元军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4.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修筑驿道: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________。

(2)行省制度①内容: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________。

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

②意义: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行政效率________;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思考3:这样划分的目的是什么?山川形便犬牙交错(3)边疆管理宣政院:直属中央政府,管理________地区。

北庭都元帅府、________;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晋江,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________。

(4)、民族政策:四等人制目的:保障________的统治利益,推行________政策。

5.元朝灭亡(1)原因: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日益严重。

(2)结果: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

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

随堂演练:1.据记载,辽大安七年(1091年),彭汝砺使辽,见辽朝官员上朝情形:“殿其左,金冠紫袍而立者数百人,问之多豪酋;其右青紫而立者数十人。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原卷版)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原卷版)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导学案)导学生努力学习将来维护国家利益。

设问1: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召开了什么会议处理德国问题?会议有关国家各自打算是什么?从而建立什么战后新秩序?1、1919年1月至6月,战胜国在巴黎的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安排。

2、巴黎和会操控者:英国首相,法国总统克里孟梭、美国总统。

3、和会结果: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

4、《凡尔赛条约》内容:①领土:重划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占领15年。

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②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不许拥有空军,限制陆军人数;③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波兰等国的独立;④赔款:由协约国设立“ ”,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⑤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法、日等国瓜分5、巴黎和会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形成了凡尔赛体系。

活动二:《九国公约》设问2:为了协调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又召开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签订了什么条约?建立了什么体系?1、时间:1921—年2、地点:3、与会国家:个(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4、操纵国:、英、日5、原因:帝国主义在和太平洋地区美日矛盾尤为激烈。

6、《九国公约》主要内容:宣称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与,建立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业实业机会均等的原则,拒绝了提出的法权、关税、租界等合理要求。

7、《九国公约》的本质:实现了美国的“”的目的,阻止了独霸中国的企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是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最终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之上,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从建,通常被称为“凡尔赛—”。

【快速查答案】活动一:1.凡尔赛宫;2.劳合·乔治、威尔逊3.《凡尔赛条约》4.疆界、法国、义务兵役制、奥地利、赔款委员会、英5.西亚活动二:1.1922;2.华盛顿;3.9;4.东亚;5.美;6.领土完整、中国;7.美国、日本;8.巴黎和会、东亚、华盛顿体系►问题一:巴黎和会上各国的各自打算是什么?【点拨】【解析】美国的想法是挑战欧洲列强获得世界霸权,所以主张保留德国牵制英法。

第10课《三峡》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0课《三峡》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0. 三 峡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

好学博览,文笔深峭,爱好游历,著有《水经注》四十卷。

2.背景简介《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所作的注文。

郦道元注释《水经》,或征引古代典籍,或参以亲身探访经历,或采用一些相关的逸闻、神话、传说、歌谣,大大充实了原著的内容。

当时南北分裂,郦道元身在北方,实际并未踏足三峡地区,《三峡》一文是他在前人记述(主要是袁山松的《宜都记》和盛弘之的《荆州记》)基础上整理加工而成的。

3.完成自学结构图基础夯实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并翻译黑体的句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曦.()月。

①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 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②广度:多、连(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高峻美山:高度:高、陡( )水势极大: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流猛且急:( )美夏:雄奇险拔 清幽秀丽三峡俯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仰视:( ) 美春冬:水: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渔歌互答凄婉美秋: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④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⑤④⑤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⑥⑥2.通假字略无阙.处()3.一词多义4.古今异义(1)虽.乘奔御风古义:()今义:()(2)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5.词类活用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②回清.倒影:③晴初霜.旦:④空谷..传响:⑤素湍.绿潭:⑥林寒.涧肃.:课文精读1.开头为什么寥寥数笔描写山势?这么写的作用是什么?2.三峡的山水之景有何特色、亮点?4.文中写三峡风光,为何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写水为什么先从“夏水”写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内容修改意见
6.《桂林山水》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

学习难点:
初步感受桂林的山水之美,感受祖国的语言之美。

学习方法:自学、合作
自主预习
1. 我能组词:
漾()澜()瑕()峦()览()
骆()驼()罗()障()
2.我能辨别:
暇()瑕()遐()
峦()恋()
2.朗读课文,要求:不掉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语速适中。

(你做到了吗?做到的画,没有做到的画)
3.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
学习过程:
一、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我会用方法识记生字,如:。

2.我认为最容易写错的字有:。

我会这样识记:。

二、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1.一边读课文,一边划下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一些方法,我理解的词语是,
我不能理解的词语是。

3.我积累的词语有。

三、合作学习
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

课文一开始总写,接着分别具体描写。

课堂检测:
1.“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甲”是什么意思?
2.课文一开始总的写了什么,又分的写了什么?
导学案内容
10.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体会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3.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体会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学习难点:
学习、体会科学家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教师指导
学习过程:
一、回顾内容
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自主学习
1.理清文章写作顺序: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的?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2.找一找并说一说,你对狂犬病的了解。

三、合作交流:
1.品读4—12自然段,从这件事中你感受到巴斯德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来?
2.反复品读感悟:
A.在试验疫苗的过程中,巴斯德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
B.从这些情感变化你中体会到什么?
四.拓展延伸
想一想:如果当时巴斯德放弃了,结果会怎样?那么他为什么没有放弃?是什么使得他获得了成功?
补充: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的唯一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巴斯德
达标检测: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巴斯德是一位伟大的(),他战胜了(),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那种()的精神以及他高度的(),让我们无比()和(),同时,也值得我们学习。

2、填写课后第二题。

课后反思:
使用人:使用时间:年月日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