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教学材料-2平面一般力系3
理论力学第2章平面任意力系
力系的平衡条件
1 平衡是什么?
当一个力系的合力和 力矩均为零时,力系 处于平衡状态。
2 两种平衡条件
3 例子带你理解
静力平衡:合力为零; 动力平衡:合力和力 矩均为零。
想象一根平衡的杆子 上有两个重物,它们 的合力和力矩必须为 零才能保持平衡。
力系的分解与合成1源自分解为矢量我们可以将力系拆分为矢量来计算各个力的作用效果。
3 举个例子!
假设我们有一辆汽车,它受到来自引擎、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的多个力的作用,这些力构 成了一个平面任意力系。
力系的合力和力矩
1 合力是什么?
合力指的是将力系中所有力的作用效果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2 力矩有何作用?
力矩描述了力对物体的旋转效应,它是力与力臂之乘积。
3 实际应用!
在建筑工程中,我们需要计算各个力的合力和力矩,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应用广泛
平面任意力系的原理和方法在工程、建筑、力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3 继续探索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题和应用,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知识。
2
合成为合力
将分解后的矢量合成为一个力,即合力。
3
应用灵活多样
分解与合成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非常有用,可以简化复杂的力系分析。
力系的简化
简化示意图
通过使用简化的示意图,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表 示和分析复杂的力系。
矢量图
利用矢量图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复杂的力系简 化为几个简单的力的作用效果。
解题方法与实例
理论力学第2章平面任意 力系
欢迎来到理论力学第2章的精彩世界!在本章中,我们将了解平面任意力系的 定义、合力和力矩、平衡条件、分解与合成、简化、解题方法、实例以及总 结与应用。
理论力学平面力系
理论力学
2 平面力系
2-2 平面力对点的矩
2-2 平面力对点之矩 --度量(力使物体绕O点)转动效应
力可以使物体移动 ——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
力可以使物体绕某一点转动——取决于: 1、定义:M O(F) F h
F Oh
为力F 对O点的矩,简称力矩:
O称为矩心、O 点与力F 所确 定的平面称为力矩作用面、O点 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h称为力臂.
理论力学
2 平面力系
理论力学
2 平面力系
2-1 平面汇交力系
工程中的力系几乎都是空间力系,但可以简化为平面力系来 研究。平面力系是指:所有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
根据力作用线的情况又可分为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平行力系、 平面任意(一般)力系。
2-1 平面汇交力系 1、平面汇交力系:各力作用在同一平面内,且作用线汇交
于一点,或作用在同一点。如图
F1
F2
F3 A
Fn
问题:1°汇交于一点的 n 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可不 可以用一个合力来等效?
2°如果物体平衡,这个 n个力满足什么关系?
理论力学
2 平面力系
2-1 平面汇交力系
2、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求合力)的几力何多法边形法则
F1
F2
c F3 d
F2
FR2 FR1
a
j
x
O
Fx
Oi
F Fx x
Fx F cosa
F Fx Fy
Fy F cos b
因此,为方便计算,通常将坐标轴设为正交。
理论力学
2 平面力系
2-1 平面汇交力系
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
y
F1
FR
理论力学第2章答案
2 平面力系(3)一、是非题1、 平面力系的主矢量是力系的合力。
(×)2、 平面力系的力多边形不封闭,则该力系对任意一点的主矩都不可能为零。
(×)3、 当平面一般力系向某点简化为力偶时,如果向另一点简化其结果相同。
(√)4、 首尾相接构成一封闭力多边形的平面力系是平衡力系。
(×)5、 若一平面力系对某点主矩为零,且主矢亦为零,则该力系为一平衡力系。
(√)6、 作用在刚体上的一个力,可以从原来的作用位置平行移动到该刚体内任意指定点,但必须附加一个力偶,附加力偶的矩等于原力对指定点的矩。
(√)7、平面力系向某点简化之主矢为零,主矩不为零。
则此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合力偶,且此力系向任一点简化之主矩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8、若平面力系对一点的主矩为零,则此力系不可能合成为一个合力。
(×)二、填空题1、0,902、10kN , →3、10kN ,←4、题目误,应在C 加支座。
5、2P ,↑6、R=10kN ,方向与AB 平行,d=2m三、A 点是固定端约束,有约束反力偶(设为逆时针方向)。
解:1) 选AB 研究,画受力图。
分布载荷的大小 q m *4/2,作用点距A 点4/3处。
2) 建坐标系,列解平衡方程优先用对A 点的力矩平衡方程,F 对A 点的力矩用合力矩定理。
kNm12 M 03)45sin -(F 4)45cos (F -M M 34)2q 4(0)F (ΣM A A m i A ==︒︒++⋅-= 066F 0)2126(3F 0F Ax Ax xi ===⋅+=--)24(∑ kN 6F 02126F 0F Ay Ay yi ==-= )( ∑ Ax F Ay F A M。
哈工大理论力学 I 第8版_02_平面力系
12
三.力偶和力偶矩 1.力偶
由两个等值、反向、不共线的(平行)力组
成的力系称为力偶,记作 F , F
13
2.力偶矩 力偶中两力所在平面称为力偶作用面 力偶两力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力偶臂 两个要素 a.大小:力与力偶臂乘积 b.方向:转动方向 力偶矩
M F d 2ABC
F n F n M n M O ( F n )
F R F i F i
M O M i M O ( Fi )
主矢 F R Fi
主矩 M O M O (Fi )
主矢与简化中心无关,而主矩一般与简化中心有关.
F R x ' F ix ' F ix F x
18
=
=
=
=
4.力偶没有合力,力偶只能由力偶来平衡.
19
五.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
已知:M 1 , M 2 , M n ;
任选一段距离d
M1 d
F1
M 1 F1d
M2 d
F2
M 2 F2d
Mn d
Fn
M n Fnd
=
=
20
FR F1 F2 Fn
FR F1 F2 Fn
第二章 平面力系
1
§2-1பைடு நூலகம்平面汇交力系
一.多个汇交力的合成
力多边形规则
2
FR1 F1 F2
3
FR2 FR1 F3 Fi i 1
n
FR Fi Fi i 1
力多边形 力多边形规则
3
二.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
理论力学第2章平面任意力系
空载时轨道A 、 B的约束反力,并问此起重机在使用过程中有无翻
倒的危险。
解:
(1)起重机受力图如图
(2)列平衡方程 :
MA 0:
Q
Q(6 2) RB 4 W 2 P(12 2) 0
MB 0:
Q(6 2) W 2 P(12 2) RA 4 0
6m
解方程得:
W
P
12m
RA 170 2.5P
FR' Fi Fxi Fy j
MO MO (Fi )
3.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
(1)FR´= 0,Mo ≠ 0, (2)FR´ ≠ 0,Mo = 0, (3)FR´≠ 0,Mo ≠ 0, (4)FR´= 0,Mo = 0,
合力偶,合力偶矩,MO MO (Fi )
合力,合力作用线通过简化中心O。
3
F2
j
F3
x
(437.6)2 (161.6)2
F1
1 1
100
Oi
1 2
466.5N
200
MO 21.44N m
y
合力及其与原点O的距离如图(c) 。 MO
x
y
d
x
O
FR FR′ 466.5N FR´
FR
O
d MO 45.96mm
(b)
(c)
FR
10
例11 水平梁AB受按三角形分布的载荷作用,如图示。载荷的
M
l
l
30
B
D
° F
3l
P
q
A
21
解:T字形刚架ABD的受力如图所示。
M
l
l
Fx 0
30
B
FAx 1 • q • 3a Fcos30 0
理论力学第2章
29
n
m m1 m2 m3 mn mi
i 1
m
mx2
m 2y
m z2
;cos
mx m
,cos
my m
,cosg
mz m
显然空间力偶系的平衡条件是:
m m i 0
投影式为:
mx 0
my 0
mz 0
理论力学
30
§2-3 力系的简化与合成
一、力线平移定理
力线 平移 定理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以平行移到同一刚体内任意一 点,但必须同时附加一个力偶。附加力偶的力偶矩 等于原来的力对新作用点的矩。
3.合力矩定理 定理:合力对某点之矩,等于所有各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 矢量和(平面问题为代数和)。
理论力学
14
4.力对轴的矩
定义: mz (F )mO (Fxy )Fxy d 2OA'B'的面积
它是代数量,方向规定 + –
mz (F )mz (Fz )mz (Fxy )mO (Fxy )
结论:力对平行或与它相交 的轴的矩为零。即力F与轴 共面时,力对轴之矩为零。
Q mO(F) mO(F ') F(x d) F ' x
d
Fd mO (R )
由于O点是任取的
m F d + —
说明:① m是代数量,有+、—; ②F、 d 都不独立,只有力偶矩 m F d 是独立量; ③m的值m=±2⊿ABC ; ④单位:N• m
理论力学
21
性质3:平面力偶等效定理 作用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只要它的力偶矩的大小相等, 转向相同,则该两个力偶彼此等效。
作用面,所以空间力偶必须用矢量表示。称为力偶矩矢。
理论力学 第2章 平面力系的简化和平衡
l 0
xq
(
x ) dx
FR'0,MO0;故可合成为一个合力,且
FR=
FR'=
l 0
q
(
x ) dx
FR大小等于分布载荷图形的面积
合力FR的作用线到O的距离为:
h=MO/FR'=
l xq
0
(x)dx
/
lq
0
(x ) dx
FR的作用线通过分布载荷图形的形心。 33
情况 向O点简化的结果 力系简化的最终结果
分类 主矢FR' 主矩MO (与简化中心无关)
1
FR’=0 MO=0 平衡状态(力系对物体的移动
和转动作用效果均为零)。
2
FR'=0
MO0 一个合力偶,M=MO。
3
FR0
MO=0 合力FR=FR,作用线过O点。
4
FR‘0
MO0 一个合力,其大小为 FR=FR,
m
求得: RA AB cos30 144N
0.24
对CD杆:m 0 m Rc 0.182 0.242 0.2322 0
§2–3 平面任意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平面任意力系:各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既不汇交为一点 又不相互平行的力系叫∼。
[例]
力系向一点简化:把未知力系(平面任意力系)变成已知 力系(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
现mo (R ) mo (F1)mo (F2 )证毕
3、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从前述可知: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该力系
的合力为零。 即:
R 0 Rx2 Ry2 0
Rx X 0 Ry Y 0
理论力学教学材料-第二章
3 . 固定端支座
固定端(插入端)约束 : 既不能移动,又不能 转动的约束
FAx 固定端约束简图 FAy
4 . 简化结果分析 合力矩定理
● F′ =0,MO≠0 R ● F′ ≠ 0,MO=0 R
● F′ ≠ 0,MO ≠0 R
● F′ =0,MO=0 R
1. 平面任意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偶的情形
MO=0
力 偶
平 衡
此力偶为原力系的合力偶,在这种情 况下主矩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8. 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z
直 接 投 影 法
二次投影法
O F z
y
O
F
Fxy
y
x
X F cos Y F cos Z F cos
x
X F sin cos Y F sin sin Z F cos
例题3
在长方形平板的O, A,B,C点上分别作用有四 个力:F1=1 kN,F2=2 kN, F3=F4=3 kN(如图),试求 以上四个力构成的力系对O点 的简化结果,以及该力系的最 后合成结果。
y
F2 A
60°
B
F3
2m
F1
C
F4
30°
x 3m
O
解:(1)求向O点简化结果
1).求主矢 FR 。
§2-3 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
1.力的平移定理
F′ F B d A F′′ M B A F′
M=F. d=MB(F)
可以把作用于刚体上点A 的力F平行移到同一刚体上 的任意点B,但必须同时附 加一个力偶,这个附加力偶 的矩等于原来的力F对新作 用点B的矩。
大学本科理论力学课程第2章平面汇交力系
F1
F1 b F2
O
F3
F2 a FR
c
F3
d
理论力学电子教程
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
二、平衡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力多边形自行封闭, 即P28
FR 0 或
F1 F2 F3 F4 0
F4
F1
O
F2
F3
两个矢量关系图
F1
a
b F2
c
F4
F3
d
理论力学电子教程
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
思考题
试指出图示平面汇交力系所作的力多边形各力 矢量关系如何?合成结果是什么?
(a)
(b)
(c)
(d)
P36
理论力学电子教程
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
例2-1 水平梁AB中点C作用着力F,其大小等于20kN,方向与梁的轴线成
60º角,支承情况如图a 所示,试求固定铰链支座A和活动铰链支座B的约束力 。梁的自重不计。
理论力学电子教程
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
由图a知,若已知力FR 的大小FR 和
其与x轴、y轴的夹角为a、b,则
y
Fx FR cosa
Fy FR cos b FR sin a
即力在某个轴上的投影等于力的大小 乘以力与该轴的正向间夹角的余弦。
b1 a1
Fy
b
B
a FR
A
当a、b为锐角时,Fx、Fy均为正值; 当a、b为钝角时,Fx、Fy为负值。 O
理论力学电子教程
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
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
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1)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为力多边形(各力依次首尾连接)的封闭边 (2)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几何法)是:力多边形(各力依次首尾连接)自行封闭
二章理论力学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理论知识讲解
解: ①选碾子为研究对象 ②取分离体画受力图
F
r
NA
7
∵当碾子刚离地面时NA=0,拉力F最大,这时 拉力F和自重及支反力NB构成一平衡力系。 由平衡的几何条件,力多边形封闭,故
FPtg
NBcoPs
又由几何关系:
tg
r2(rh)2 rh 0.577
所以
F=11.5kN , NB=23.1kN
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碾子对障碍物的压力等于 23.1kN。
一、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X=Fx=F·cos ; Y=Fy=F·sin = F ·cos
F Fx2Fy2
cosXFx
FF
cosY Fy
FF
10
二、合力投影定理
由图可看出,各分力在x 轴和在y 轴投影的和分别为:
RxX1X2X4X
即:
RyY1Y2Y3Y4 Y
Rx X
Ry Y
合力投影定理:合力在任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 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1
引言
力系分为:平面力系、空间力系
①平面汇交力系 平面力系 ②平面 力偶系
③平面一般力系(平面任意力系)
平面汇交力系: 各力的作用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且汇交于一点的力系。
例:起重机的挂钩。
T
研究方法:几何法,解析法。
T1
T2
2
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理论 §2–1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和平衡的几何法 §2–2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和平衡的解析法 §2–3 力矩 、力偶的概念及其性质 §2–4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④解平衡方程 由EB=BC=0.4m,
tgE AB B1 0..2 41 3 解得: SCD si4 n05 cPo4s05 tg 4.2k 4N ;
理论力学(哈工大版本)第二章平面力系
解:注意到CB为二力构件,画受力图
M AC F Cd F C 2 12 F C 2
224 18 2F (NCcm) 0.255F 2
Mi 0 MAC M 0
F C 3137N
理论力学
.
C(Nm)
37
[例]图示杆系,已知M,l,求A、B处约束力。
l
l
FA 解:1、 AD为二力杆。
D
B
A
2、研究对象: 整体
解:取滑轮B为研究对象, 忽略滑轮的大小,画受力图。 FBA
y
FBC D
60
B
列平衡方程
B
F2 60
x
Fx 0, FBA F c1os 60 F2 cos 30 0
30
Fy 0,FBC F co1 s 30 F2 cos 60 0
F1
30
当由平衡方程求得
G
解方程得杆AB和BC所受的力: 某一未知力的值为
FR F1F2 Fn F
i
3、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法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 该力系的合力等于零。
FR F1F2 Fn F 0 i
上述方程的几何表达为:该力系的力多边形自行封闭。
用几何方法求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时,要做出自行封 闭的力多边形,一般只适合三个力的平衡问题。
理论力学
作出相应的力多边形。
F
FD
F
A
OE EA24 cm
FB
tan DE 6
OE 24
arctan 1 140
4
由力三角形图可得
O
B E FB
sin180
FB
F 750N FD
D
sin
理论力学-第2章
力偶与力偶系
♣ 力偶的性质
性质二:只要保持力偶矩矢量不变,力偶可在作用 性质二:只要保持力偶矩矢量不变, 面内任意移动和转动,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不变。 面内任意移动和转动,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不变。
F F F′ F F′ F′
力偶与力偶系
♣ 力偶的性质
性质三:保持力偶矩矢量不变, 性质三:保持力偶矩矢量不变,分别改变力 和力偶臂大小,其作用效果不变。 和力偶臂大小,其作用效果不变。
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
♣ 力对轴之矩
力对轴之矩的计算
方法二: 方法二: 将力向三个坐标轴方 向分解,分别求三个分力对轴之 向分解 分别求三个分力对轴之 矩。
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 矩♣ 力Βιβλιοθήκη 轴之矩力对轴之矩代数量的正负号
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 矩
♣ 力对轴之矩
力对轴之矩与力对点之矩的关系
MO ( F ) = Fd
M = ∑Mi
i=1
n
力偶与力偶系
已知: 结构受力如图所示, 已知: 结构受力如图所示 图中
例题 1
M, r均为已知 且l=2r. 均为已知,且 均为已知 试: 画出 和BDC杆的受力图; 画出AB和 杆的受力图; 杆的受力图 求: A、C二处的约束力。 二处的约束力。 二处的约束力
力偶与力偶系
力系的简化
力系简化的基础是力向一点平移定理
♣ 力向一点平移定理
力系的简化
♣ 力向一点平移定理
力向一点平移
F :力; :力 e O :简化中心 简化中心; 简化中心
α :F与O所在平面 所在平面; 与 所在平面
n :α 平面的法线 平面的法线; en :n 方向的单位矢。 方向的单位矢。
力系的简化
理论力学教案
绪论一、研究对象理论力学——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的位臵随时间的改变,是人们生活、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运动,是物质各种运动形式中最简单的一种。
本课程研究速度远小于光速的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以枷利略和牛顿总结的基本定律(牛顿三定律)为基础,属古典力学的范畴,理论力学研究的是这种运动中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律,是各门力学分支的基础。
二、研究内容1、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平衡的规律。
2、运动学——从几何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
(如轨迹、速度、加速度等,不涉及作用于物体上的力)3、动力学——研究受力物体的运动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归纳总结出力学最基本的规律。
2、经过抽象化建立力学模型,形成概念。
3、经过逻辑推理和数学演绎,建立理论体系。
4、将理论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验证和发展理论。
四、学习目的1、为解决工程问题打下一定基础。
工程专业一般都要接触机械运动问题。
2、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例: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3、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培养正确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静力学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平衡条件的科学。
静力学研究的物体只限于刚体,又称刚体静力学。
刚体——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其内部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它是一个理想化的力学模型。
实际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变形。
但是,这些微小的变形,对研究物体的平衡问题不起主要作用,可以略去不计,这样可使问题的研究大为简化。
力 —— 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实践表明,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决定于三个要素。
力的三要素:1、力的大小 ,2、力的方向,3、力的作用点。
可用一个矢量表示力的三要素:矢量的模——力的大小 矢量的方向——力的方向 矢量的始端(或终端)——力的作用点 常用黑体字母F 表示力的矢量,普通字母F 表示力的大小。
理论力学第三章平面一般力系
再研究轮
mO(F)0
SAco R sM 0
X0
XOSAs in0
Y0 SAco sYO0
MPRXOPtg YO P
[负号表示力的方向与图中所设方向相反]
23
由物系的多样化,引出仅由杆件组成的系统——桁架
§3-7 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分析
24
工程中的桁架结构
25
工程中的桁架结构
26
工程中的桁架结构
18
[例]
静定(未知数三个)
静不定(未知数四个)
静不定问题在强度力学(材力,结力,弹力)中用位移 谐调条件来求解。
19
二、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物体系统(物系):由若干个物体通过约束所组成的系统叫∼。 [例]
外力:外界物体作用于系统上的力叫外力。 内力:系统内部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内力。
20
物系平衡的特点: ①物系静止 ②物系中每个单体也是平衡的。每个单体可列3个 平衡方程,整个系统可列3n个方程(设物系中 有n个物体)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X 0
Y 0
mi 0
四、静定与静不定
独立方程数 ≧未知力数目—为静定
独立方程数 < 未知力数目—为静不定 五、物系平衡
物系平衡时,物系中每个构件都平衡, 解物系问题的方法常是:由整体 局部
单体
39
六、解题步骤与技巧
解题步骤
解题技巧
①选研究对象
① 选坐标轴最好是未知力 投影轴;
解: 研究整体 画受力图 选坐标列方程
m B 0 , Y A 2 .5 P 1 .2 0
Y0 YAR Bq a P 0
R B q 2 m a a 2 P 2 2 0 0 .8 0 1 .8 2 6 2 1 0 ( k 2 )N Y A P q R B a 2 2 0 0 . 0 8 1 2 2 ( k 4 )N 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i 0, X A 0
Y Yi 0, YA YB YD Q P 0 A 48.33(kN)
26
X i 0,
[*例6]平面构架由杆AB、DE及DB铰接而成。已知重力P, DC=CE=AC=CB=2l;定滑轮半径为R,动滑轮半径为r,且 R=2r=l,θ=450。求A、E支座的约束力及BD杆所受的力。 解(1)取整体为研究对象 mE ( Fi ) 0, N 2 2l P 5 l 0 A 2 5 2 NA P 8
Yi
S 4h YA a 0
S 4 Pa h
11
0 , YA S5 sin P 0
S5 0
Xi
0 , S6 S5 cos S4 X A 0
S6
Pa h
截取截面应注意: ①截断的杆中要包含要求的内力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②对于平面桁架,截断的杆数一般不得超过三根;
20
(2)以AC为研究对象(分布力应照画):
mC (Fi ) 0,
8 X A 4YA 4q 2 0
y
XC YC
X A 18.75kN
X
i
0, X A X C 0,
X C X A 18.75kN
XA YA
x
Y 0,
i
YA YC 4q 0, YC 7.5kN
由物系的多样化,引出仅由杆件组成的系统——桁架
§2-5 平面静定桁架的内力
1
工程中的桁架结构
2
工程中的桁架结构
3
工程中的桁架结构
4
工程中的桁架结构
5
桁架:桁架是由若干直杆在两端以适当的方式连接而成的几 何形状不变的结构。
所有杆件都在同一平面内的桁架,称为平面桁架。杆端连接
处称为节点。
节点
杆件
代入S1' S1
解得: S3 10 kN, S4 10 kN
Xi 0
' S5 S 2 0
' 代入S2 S2后
解得 S5 7.66 kN
节点D的另一个方程可用来校核计算结果
Yi 0 , P S3' 0
' 解得S 10 kN, 3
恰与 S 3相等,计算准确无误。
S DB cos 45 2l T ' l X E 2l 0
S DB 3 2 P 8
28
8
一、节点法 [例12]如图,已知:P=10kN,求各杆内力? 解:①研究整体,求支座反力
NA
YB XB
X i 0,
XB 0
mA ( F ) 0, 4YB 2P 0 mB ( F ) 0, 2 P 4 N A 0
X B 0, N A YB 5 kN
②依次取A、C、D节点研究,计算各杆内力。
10
二、截面法
I
[例13] 如图,已知: h,a,P 求:4,5,6杆的内力。 ① 解: 研究整体求支座反力
Xi
0,
) 0,
XA 0
XA
YA
I
NB
mB ( F i
YA 3a P 2 a P a 0
YA P
② 选截面 I-I ,取左半部研究
由 mA ( F i ) 0 ,
6
实际桁架的构造和受力一般是较复杂的,为了简化计算,作 如下假设:
①杆件两端为光滑铰链连接; ②外力都作用在节点上,且在桁架平面内; ③杆重忽略不计或 均分到节点上。 由假设,桁架中各 杆件均为二力杆。
力学中的桁架模型
( 基本三角形依次累加 两根杆,构成几何不 变结构)
(b) (a) (c)
7
工程中常见的桁架简化计算模型
③ 平衡
R ' 0,M O 0;
mO ( R ) mO ( Fi )
i 1
14
n
合力矩定理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三、
一矩式 二矩式 三矩式
X 0 Y 0 mO ( F ) 0
X 0 m A ( F ) 0 m B ( F ) 0
m A ( F ) 0 m B ( F ) 0 mC ( F ) 0
23
[例4] 已知 P d,求:a.b.c.d四杆的内力?
解:由零杆判式
Sc S d S a 0
研究A点:
由Y 0
Sb cos45o P 0
Sb 2P
24
[例5] 已知:连续梁上,P=10kN, Q=50kN, CE 铅垂, 不计梁重 求:A ,B和D点的反力
解:①研究起重机 由 mF ( Fi ) 0
③一定要把桁架至少分成两部分(要一刀两断,不要藕断丝 连);
④选取受力简单的部分为研究对象(要单独画出其受力图) ,截断的杆用内力代替。
说明 : 节点法:用于设计,计算全部杆内力 截面法:用于校核,计算部分杆内力 先把杆都设为拉力,计算结果为负时,说明是压力, 与所设方向相反。
12
三、特殊杆件的内力判断 ① 两杆节点无载荷、且两杆不在 一条直线上时,该两杆是零杆 (内力为零的杆)。 ② 三杆节点无载荷、其中两杆在 一条直线上,另一杆必为零杆 ③ 四杆节点无载荷、其中两两在 一条直线上,同一直线上两杆 内力等值、同性。
A,B连线不 x轴 A,B,C不共线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X 0 成为恒等式 一矩式 二矩式 Y 0 m A ( F ) 0
m A ( F ) 0 m B ( F ) 0
A B 连线不平行于力线
15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mA ( F ) 0 成为恒等式
YG 2 Q 1 P 5 0
50510 G Y 50(kN) 2
25
② 研究梁CD mC ( Fi ) 0, YD 6 YG' 1 0 50 YD 8.33(kN ) 6 ③
研 究 整 体
Y mA ( Fi ) 0, YB 3 YD 12 P 10 Q 6 0 B 100( kN)
Yi 0,
N A cos 45 X E 0 5 XE P 8 N A sin 45 YE P 0
13 YE P 8
27
(2)取大小轮及重物为研究对象
mB ( Fi ) 0,
Pr T R 0 P T 2
(3)取DE为条件对象
mC ( Fi ) 0,
19
[例2]刚架自重不计,q=15kN/m,
P=10kN,m=20kN.m,求A、B 、C 三处的约束反力。 解: (1)以整体为研究对象:
y
m A ( Fi ) 0, 8YB m 4 P 4 8q 0
YB 62.5kN
XA YA
XB
x
YB
Yi 0, YA YB P 8q 0, YA 67.5kN X i 0, X A X B 0 ------------------------(*)
X 0 0
Y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mi 0
四、静定与静不定
独立方程数 ≥ 未知力数目———静定问题 独立方程数 <未知力数目———静不定问题 五、物系平衡 物系平衡时,物系中每个构件都平衡,
解物系问题的方法常是:由整体
局部
单体
16
六、解题步骤与技巧 解题步骤 解题技巧
投影轴; ① 选研究对象 ① 选坐标轴最好是未知力 ② 画受力图(受力分析) 取矩点最好选在未知力的交叉点上; ② ③ 选坐标、取矩点、列 ③ 充分发挥二力杆的直观性; 平衡方程。
0 Xi 0 S2 S1 cos30 0 0 Yi 0 N A S1 sin 30 0
解得S2 8.66kN,S1 10kN(表示杆受压 )
9
Xi 0
S4 cos300 S1 ' cos300 0
Y i
0
S3 S1 'sin300 S4 sin300 0
解方程得
M B 100011000( Nm) 18
2. 再研究CD杆 ① 受力如图 ② 取矩心列方程
o mE ( Fi ) 0, SCA sin 45 CE P ED 0
③ 解方程求未知数 S PED 1000 1 1414 N) ( CA o sin45 CE 0.7071
将XA=18.75kN代入(*),得XB=18.75kN
21
[例3]图示结构,水平力P=500N,重物重Q=500N,滑轮H半径 r=20cm,不计杆、滑轮、绳重,求杆CE作用于销钉K的力。 解: YA NE (1)以整体为研究对象:
m A ( Fi ) 0, Q( 50 r ) 150 P 100 N E 0 N E 1100N
④解方程求出未知数
七、注意问题
④ 灵活使用合力矩定理。
力偶在坐标轴上投影不存在; 力偶矩M =常数,它与坐标轴与取矩点的选择无关。
17
八、例题分析 [例1] 已知各杆均铰接,B端插入地内,P=1000N, AE=BE=CE=DE=1m,杆重不计。 求AC 杆内力?B点的反力?
1. 解: 选整体研究 ① 受力图 ② 选坐标、取矩点 ③ 列方程为: X i 0, X B 0 Yi 0, YB P 0, YB P mB ( Fi ) 0, M B P DE 0
S1 S2 0
且S1 S2 , S1 S2
S1 S 2 , S1 S 2 S3 S4 , S3 S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