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秦朝、汉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思想
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
经济学前史──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少思想家对当时一些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发表见解,形成某种经济思想,但是没有形成系统,并常与他们的政治、法律、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因此,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可以称为经济学前史。
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以前,在以历史和文明悠久著称的民族和国家中,以古中国和古希腊、古罗马及西欧中世纪保存的历史文献最为丰富。它们是两个独立发展的文化系统,在经济思想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
古希腊、古罗马及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色诺芬的《经济论》,论述奴隶主如何管理家庭农庄,如何使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得以增加。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认为农业是希腊自由民的最好职业,这对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和以后法国重农学派都有影响。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从人性论、从国家组织原理,以及从使用价值的生产三个方面考察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认为分工是出于人性和经济生活所必需的一种自然现象。这个社会分工学说,纵然旨在为他设想的奴隶主理想国提供理论根据,但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提出了一个理论分析。这种分析与中国古代管仲的“四民分业”论和孟轲的农耕与百业、劳心与劳力的“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的理论,基本上
是一致的。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与《伦理学》两书中有关经济思想方面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指出了每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一是供直接使用,一是供与其他物品相交换,而且说明了商品交换的历史发展和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职能,指出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一种等同关系即等价关系的作用,从而成为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和货币性质的学者。但是他对追求货币财富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都从公正原则出发持否定态度。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秦朝
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在汉代得到了传承和强化, 东汉时期的王符提出了“农工商各有本末”的观 点,对以往的农本商末的思想进行了新的解释。
“义利之辨”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命题, 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思想成为此后两千多 年中国社会以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的先声。
(一)《齐民要术》中“治生之学”的内涵 (二)《齐民要术》中“治生之学”的主要内容
本章小结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是中国封建统治建立、封建经济 不断上升的历史时期。为了迅速恢复因战争而凋敝的经济, 汉初实行了“与民休息”、放任主义的政策,“无为而治” 是汉初统治者经济管理的主导思想。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最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者”,提出了 著名的“善因论”的思想。
(1)江南经济发展较快,中原发展相对缓慢。 (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3)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第二节 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思想之争
一、“无为而有为”的经济管理思想
(一)汉初“无为”思想的产生背景 (二)“与民休息”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
二、《四民月令》中的治生思想
(一)《四民月令》中治生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按照自给自足的原则安排生产活动。 第二,农、工、商兼营。 第三,重视教育。 第四,综合利用、量入为出的财务管理思想。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2、两汉时期手工业 1)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2)发展表现: A纺织业:丝绸品种多;新疆已经种植棉花,有了棉纺织 业 ;羊毛成为纺织原料。 B冶铸业: 西汉时,煤成为冶铁燃料;发明了淬火技术; 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制漆业快速发展 青铜器使用鎏金、鎏银、镶嵌等装饰工艺; C制瓷业:东汉时出现青瓷。 D造船业:技术成熟,发明了橹、舵和帆;使用锚;舰船 类型多样。 E煮盐业:武帝时实行盐铁专卖制度;山东食海盐、山西 食盐卤”,四川吃井盐。( 以前是工商食官)
三公九卿
郡守 县令或县长
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乡 里
里正
(3) 地方机构——郡县制 春秋已有,战国广泛设臵 秦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
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辖县; 县以下设乡、里和亭。郡(守)与县(令),由皇帝直 接任命。唐代柳宗元写有政论文章《封建论》,认为
郡县制
巩固统一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文字; 的措施 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移民等。 ①促进秦朝国力增强,初步奠定祖国 疆域,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以及中 华民族的形成;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 化的发展;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 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朝后期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阶级矛 盾激化,爆发陈胜、吴广起义,秦二 世而亡。
(1)皇帝制度的评价
中国经济思想史课件
第一章 中wenku.baidu.com经济思想史绪论
三、基本经济观 (一)“经济”的含义 1、“经济”――“食货” 西晋时开始有“经济”一词。在此之前,有关社会经济活
动的概念先后有“食货”、“货殖”、“理财”等。
《尚书》记载了上古三代的政事、言论,其中许多内容涉 及经济活动。如“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指收获)” (《商书·盘庚上》)、“懋(贸〕迁有无”(《虞书·皋 陶谟》),又如“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正德、利用 (利民之用)、厚生(使民富足)”(《虞书·大禹 谟》)。
不足:因为历史发展进程难免有许多重复性、偶然性和曲 折性,用历史方法看到的中国经济思想,会或多或少的会 显得重复、零散甚至倒退。
逻辑方法则舍弃经济思想实际历史过程中的曲折倒退、零 散枝节和不必要的重复,着重探讨不同时期不同思想家各 种经济观点的形成、发展及其互相影响,从整体上深刻揭 示经济思想自身发展的客观进程或规律。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3、学习和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注意问题 (1)中国经济思想史著作中的不同观点颇多,谁是谁非,
初学者不易辨别。最好的办法是多看几种,对不同的观点 进行比较,必要时查查经济思想资料的原文,做出选择。 这样经过自己的思考,才能获得比较可靠的知识。 (2)中国历史悠久,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内容很丰富,要 想全部掌握其内容并不容易。对多数学习者来说,只能在 一般了解的基础上作重点的深入。 (3)对于有兴趣学习和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同学来说, 还应补一点中国历史和古文的知识,加深对中国国情的了 解。注意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要从中国社会的特点出发, 从研究对象的实际理论和主张出发,而不是从某种模式出 发。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简史
夏商西周时期
当黄河流域出现夏、商和西周三代文明古国之际,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文字、青铜器和城市已经在北方的辽河流域、长江以南地区纷纷出现,从而使中国大陆的奴隶制王朝得以巩固和发展,成为东方世界的经济发展中心。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迅速,判断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这里所说的劳动资料主要指生产工具而言。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先进的生铁冶铸技术,即出现了铸铁,促进了铁器的普遍使用,并由此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使中国在经济发展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秦汉时期
由于中国早在公元前3 世纪就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迫使封建统治集团对古代社会的自然经济状态进行干预,以使社会经济朝着有利于巩固封建统一的轨道运行,于是形成了封建经济的自然发展与封建国家经济制度的矛盾,也就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魏晋南北朝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专制集权较弱,政治上相对宽松的时代。
因而对经济活动的控制也相对宽松,经济活动也比较活跃。
这在南朝表现得尤为明显。
隋唐五代时期
唐的经济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南北经济均有发展,更主要的是南方经济已逐渐成为中国中央政权的主要支柱,成为经济中心。
(二)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新的技术给生产带来突破性变化。
如造船、建筑、农田水利、造纸印刷术、瓷器、丝织都有创造性
发明并向海外流传。
(三)与外国经济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与非洲、西欧、中亚、西亚、东南亚、日本、朝鲜等国,都有贸易往来,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经济思想史课件第一篇
威廉•配第 (William Petty,1623-1687)
➢ 从水手到资本家 ➢ 双重身份(重商与古典) ➢ “为了使每个人各得其所,
最好让事物自行其是.”
《赋税论》
43
重商主义
货币财富
贸易顺差
国家干预
44
➢ 早期重商主义(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
✓绝对的贸易顺差
✓用行政手段,控制商品出口 货币平衡论
1. 社会公正 2. 劳动分工 3. 三阶级论 4. 倡导财产公有
《理想国》
10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32 BC)
1. 价值概念 2. 经济和货殖 3. 货币和利息 4. 私有财产
《政治论》《伦理学》
11
第二节 古罗马人:注重管理实践
一、古代罗马 二、奴隶主兼农学家 三、罗马人智慧的结晶:罗马法学
民族意识
既有的 领土国家
民族 国家
威斯特法伦 和约
民族国家兴起
文艺复兴
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国防军事、商业舰队、对外贸易的政策建议
47
三、重商主义是国家干预主义的前驱
重商主义
亚当·斯密
凯恩斯
出口退税
国家
鼓励出口
干预
贸易
贸易壁垒
进口替代
48
小结与启示
重商 主义
➢ 近代经济学的起点 ➢ 民族国家或政府的政策体系 ➢ 国家干预主义的前驱
经济思想史 第3章
第二节 亚当·斯密的时代、生平和著作及其研究方法
一、时代背景
18世纪后半叶,全球范围同时形成了三场意义深远的革命:以亚 当·斯密的《国富论》为代表的经济自由主义革命思想,以美国 独立和法国大革命为代表的政治革命,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 命。《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 建立。
11
三、研究方法
亚当·斯密的方法论原则:分析社会和社会利益,应 当以分析个人、个人的本性和个人的利益为基础。 思维过程: 利己主义 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利己主义的人互相帮助不能没有代价 利己主义者的互相帮助只有在互利的基础上进行 因此人们互相帮助的最合理的办法就是交换
12
第三节 经济发展理论和自由主义政策
资产者的利己动机也许能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 益:个人的利害关系与情欲,自然会使资产者把 资本投在通常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
“看不见的手” 竞争机制对资源 配置的影响
“看不见的手”会使个人追求自利的行为达 到促进社会公益的结果
资源配置的负反馈机制
亚当·斯密对封 建主义与重商主 义的批判:阻碍 了“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
取消政府干预,实行自由竞争 和自由贸易
10
二、生平与著作
1764年前的亚当·斯密 进入牛津大学学习 在爱丁堡大学教学, 论述自由贸易学的 开端
格拉斯哥大学任教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
“中国在16世纪以前的科技发展在许多方面超过西方,何以现代科学崛起于欧洲而非中国?”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曾有过辉煌的发展,产生了诸多足以构成近代经济学,即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的理论元素。但这些理论成果最终处在“前科学”的形态,而未能发展成具有“科学”形态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如果这个“谜”的提出本身是合理的,那么,说明并解开这个“谜”需要回答下述三个问题:
光秦诸子百家是否形成了与大约同时代的古希腊学者的经济思想相媲美的经济思想?
公元前645年以前,管子就提出一个职业划分理论,将人们按职业划分为士、农、工、商四民.这一划分,比色诺芬、亚里士多德的职业划分理论早300多年。管子充分肯定手工业和商业的作用,认为手工业可以提供生产工具、作战武器和生活用品,商业则可以沟通有无,沟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联系,打破生产和消费的界限。范蠡提出了谷贱伤农的概念,表明他已认识到价格机制对生产者的激励作用。他创立了一个经济循环学说,在《计然》中,他根据天文学成就,将“天道循环”引起的年岁丰歉现象与整个社会经济情况联系起来。
中国古代是否产生过足以构成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理论元素?
司马迁的《史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他虽然恪守“述而不作”的原则,但在对先秦历代帝王经济实践的总结与批评中,明显地表露了他的诸多经济主张。这些主张在近代和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或成为重要理沦基石,或成为重大学术流派的基本观点。难怪日本学者桑田幸三在他所著《中国经济思想史论》中发出感叹:“司马的分工理论,与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有不少共同点。进一步说,熊彼特的思想,他的动态论、发展理论的内容,在《货殖列传》中已经有了。司马迁确是一位仰之弥高的伟人。”
历史分期2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3世纪的历史(上)
最早的农书;出现间作、套作的复种技术,绿肥种植是耕作技术一
大成就;江南农业快速开发。
2.手工业:发明灌钢法,产量、质量大为提高。
3.商业:社会动荡,北方商业波动性大;南方商业小幅发展,商
税及其相关税种成为东晋南朝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政治
魏晋南北朝时期,掌握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3世纪的历史(上) 结 束
3.罗马法的影响
①维系统治: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稳固 帝国的统治,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压迫。 ②影响后世: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 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重要思想武器。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3世纪的历史(上) 结 束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3世纪的历史(上) 结 束
公元前 3 世纪至公元 13 世纪的历史(上)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3世纪的历史(上) 结 束
中国历史
秦汉(前 3 世纪至公元 3 世纪) 经济 1.农业:精耕细作农业初步发展,出现垄作法、代田法等耕作方 式;有了农学著作《氾胜之书》;发明了犁壁、耧车、耦犁等先进 农具;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为主,有休耕和两年三熟制。 2.手工业:青铜器轻巧华丽;东汉水排使冶铁长期领先世界, 瓷器生产技术成熟;丝路开通,丝绸外销激增。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3世纪的历史(上) 结 束
(完整版)古今中外的经济思想或政策
古今中外的经济思想或政策
主要的经济思想或政策
古代
中国:重农抑商
重农:奖励耕织、重视技术创新(精耕细作)、编制农学著作(《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等)
唐:坊市制度
明:海禁政策
清:闭关锁国、“十三行”
2、近现代
西方: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英国:圈地运动;美国:《宅地法》、罗斯福新政
中国:土地革命、双减双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
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土地政策和土地制度
古代
井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君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战国-------1952年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
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个体农耕
国家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屯田制、均田制:始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流行于隋唐
近现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纲领
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2)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的“平均地权”
3)中国共产党:
①国共对峙时期:土地革命
②抗日战争时期:双减双交政策
③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1952年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⑤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土地改革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中国近代的土地制度
1)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天朝田亩制度》
特点:绝对平均主义
评价:反映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西方经济学说史教学课件 第1章古希腊、古罗马的经济思想
• 色诺芬在这本书中最早使用了“经济”一词, 其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他所谈论的经济 是家庭经济。管理家庭经济的学说,就是奴隶 主阶级的经济学说。
16
(2) 《雅典的收入》 • 约写作于公元前355年,它讨论国家财政问题,其中包含
(2)货币只有使用才是财富。 (3)区分了精神与经济两大类财富。主张以
主观的满足而不是财富的多寡来表示贫富 的差异。
19
2.社会分工论
1.社会的丰裕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大多得益 于社会分工(《经济论》波斯王的美食)
2.重农轻商。农业为百业之母。
20
3.关于市场价格的形成与货币职能
(1)认识到市场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而价格变动又会影响到社会劳动的分配。
了极大的影响。西方最早出现的经济学说也产 生于古代希腊。 • 公元前11—前8世纪,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 度向奴隶主所有制时代过渡,史称“荷马时 代”。古代希腊早期的经济思想就见于此时的 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
7
一、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社会
(一)荷马时代—物物交换 (二)赫西俄德—市场经济观念 (三)梭伦时代—经济运行法制化的先声
11
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6)
1.推动有利于市场制度发育的社会分工。 2.进行了债务与币制改革。 3.推行了按财产划分等级的制度。
经济思想史的主要内容
经济思想史的主要内容
1.经济思想史的范围划分。经济思想史的范围比较广,与
其他的学科加以比较,可以看出:政治经济学史只涉及政治经
济学的发展和演变,只是经济思想史一部分的内容;经济学说
史则涉及所有系统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学说的发展与变化;而经
济思想史涉及有史以来一切经济思想、主张、见解的发展和变化。
2.经济思想史的分期:
西方主流经济学派对经济思想史的分期:
(1)前古典经济学时代,即前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思想,包括古希腊、古罗马、欧洲中世纪及重商主义经济学说。
(2)古典经济学阶段,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指的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经济学说,包括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
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新古典经济学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出现之前,包括19世纪70年代的编辑革命、马歇尔的经济学。
(4)当代经济学阶段,指的是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出现至今。
本教材对经济思想史的分期:
(1)古代经济思想阶段(主要涉及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到欧洲中世纪时期,即奴隶和封建社会的经济思想),不能称为
真正的、科学的资本主义经济学说,这一阶段也称为前资本主义经济阶段。
(2)早期古典经济思想阶段(主要涉及重商主义经济学说和古典经济学产生时期)
(3)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完成和发展时期(主要包括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
(4)新古典经济学时期(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
由于教学时间和学分的限制,本书不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思想史及当代经济学中的资产阶级经济思想史部分。
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先秦至明清前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共149张PPT)
活动探究:知识点的运用
3.主题:孔子的光辉
孔子被尊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光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已 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那些关于做人、处事 和立国的名言早已深入人心,并在潜移默化中传布到社 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 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2005年9月28日全球首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典的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安黛丽·霍尔说:“儒家思想 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的作用,儒家的一些价 值观念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
(2)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他的观点 在当时为什么不受重视?
答案:① “仁”是孔于思想的核心,主张以爱 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维护 周朝之“礼”,主张贵贱有序;教育上主张 “有教无类”……
②孔子的“仁”、“礼”思想适应封建社会伦 理道德观,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秩序,但在 战乱纷争的年代,其主张距离激烈的社会变 革太遥远,必然遭到统治者的冷落。
(2)经济上: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 典型的“青铜时代”;春秋时期铁器和牛 耕的使用,加快了奴隶制经济基础(井田 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3)民族关系上:通过春秋争霸战争, 民族融合进程加快。 (4)文化上:突出表现为商文化的成熟、 春秋时期老子和孔子两位思想家的卓越成 就。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现代意义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现代意义
一、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概述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开端于商代,特别是商代中晚期,商周时期,秦汉时期和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发展的高峰期。这些时
期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劳动生产观、商品交换观和产权观。在
商代中晚期,人们开始了解到人力和生产的重要性,运用人力、
石器、木器、铜器等一系列工具进行生产。同时,也开始有人购
买他人制作的商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在商周时期,贯穿了一种
以地主阶级为主导的奴隶剥削经济形态,私人财产的概念较为明显,人们更加重视个人财产的积累和使用,因此产生了私人财产
自由支配的主张。秦汉时期,封建制度完全成形,人们思考封建
经济的各种问题,如官僚资本家的问题、财富再分配的问题等。
唐宋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市场经济在这一时期得到了
很大的发展。商业盛行,人们开始了解到利润、税收、市场经济
等诸多概念。
二、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现代意义
1、劳动生产观的现代意义
劳动生产观说得是“以劳动为第一生产力”,是忠于现代社会的
经济学思想。中国古代人们深刻认识到了人力对于经济发展的重
要性,这一认识在现代社会也具有现实意义。人力是稀缺因子,
它决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效率。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达,但人力
仍是不可替代的资源,经济发展离不开人力的奉献和劳动的付出。
2、商品交换观的现代意义
商品交换观说的是“在商品交换中,根据各种的价格,商品变
为各种物品之间的指令和社会分工的基础”,它是现代货币经济学
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中国古代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商品交换的重要性,并对市场价格、交易条件等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和探究,这一
各个朝代政治经济思想总结
各个朝代政治经济思想总结
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多样的政治经济思想流派。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中国历代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思想进行总结。
1.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其政治经济思想较为简单。封建制度得到了初步形式,实行了君主专制制度,并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经济方面,农业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黄金时期,孔子和墨子等思想家的政治经济思想应运而生。孔子提出了仁政思想,强调君主应以仁为本,倡导礼治之道;墨子则主张兼爱非攻,主张互利共荣。经济方面,这一时期农业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但商业交流也开始兴起,开始出现了富商和商人阶级。
3.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统一时期,推崇法家思想的秦始皇推行了集权制度。在政治方面,秦始皇中央集权,取消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县、郡、国的行政区划体系。经济方面,秦王朝实行的苛捐杂税政策严重打击了农民,为土地兼并和贫富分化埋下了伏笔。同时,秦朝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4.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各个国家都以统一为目标,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政治经济思想。刘备提出了仁政思想,倡导崇尚民命。曹操则主张强权政
治,偏重军事力量。经济方面,三国时期经济衰退,社会动荡,大规模的战争导致了农田荒芜和经济困难。
5.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南
方和北方各自建立了一系列的朝代。在政治方面,南方朝代主张文化复兴,注重文化教育;北方朝代主要以军事力量为主,强调武战。经济方面,南方朝代主要依靠农业经济,而北方朝代则多依靠商业经济和手工业。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
均田制能用来授受的无主土地和荒地数量有限,农民受田不足, 经济力量脆弱,赋役负担沉重,稍遇天灾人祸,就被迫出卖土地, 破产逃亡,导致地主兼并土地。
赋税制:租调制
实施:按贫富品评本地户口为三等九品,再将租赋总额按 品级分摊,以一夫一妇为计征单位 结果:农民的负担减轻,政府的实际收入有所增加使中原 地区的农业生产有所恢复
第三,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
第四,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民族大融合加强,是魏晋南北朝的重要特征。各民族之间联系密切, 并逐渐融合为一体。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民族融合中汲入了新的 能量,又为隋唐繁盛提供了新的台阶。
课 堂 笔 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
士族广占良田,在庄园的内形成
一、经济基础:士族庄园经济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北魏 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继承
精耕细作的思想,在引述区田法时注道: “谚曰:‘顷不比亩善。’谓多恶不如少善 也。”强调人们实行精耕细作,提高亩产
2、区田法:魏晋南北朝北方一个成年男子可耕种土地40—50亩,而
在区种法中,一个丁男种粟才“治十亩”,种麦亦“治十亩”Baidu Nhomakorabea大
豆仅“治五亩”。一种劳动密集型的种植方式
——摘编自《北魏均田制中的经济思想》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均田制蕴含的经济思想(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均田制的推广对北魏社会产生的影响(9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小结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是中国封建统治建立、封建经济 不断上升的历史时期。为了迅速恢复因战争而凋敝的经济, 汉初实行了“与民休息”、放任主义的政策,“无为而治” 是汉初统治者经济管理的主导思想。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最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者”,提出了 著名的“善因论”的思想。 汉武帝时期由于国家内外环境的变化,以桑弘羊为代表将 国家干预主义作为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模式。
第六节 中国古代的治生思想
二、《四民月令》中的治生思想
(一)《四民月令》中治生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按照自给自足的原则安排生产活动。 第二,农、工、商兼营。 第三,重视教育。 第四,综合利用、量入为出的财务管理思想。
(二)《经济论》与《四民月令》分工思想的比较
第六节 中国古代的治生思想
三、《齐民要术》的地主家庭治生思想
第三节 对农、工、商关系的认识及政策思想的演变
一、重Baidu Nhomakorabea抑商思想的传承与强化
(一)汉初对重农思想的继承 (二)汉初的抑商政策
二、农、工、商各有本末的思想 三、对商业活动的重视
(一)司马迁对商业活动的肯定 (二)桑弘羊的商业致富论
第四节
“重义轻利”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与冲突
一、汉初的“礼义治国”思想
(一)“礼义治国”思想提出的背景 (二)“礼义治国”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占田制产生的客观基础 (二)占田制的内容
四、北魏均田制度的实践与消亡
(一)均田思想的提出 (二)均田制的主要内容
第六节 中国古代的治生思想
一、《货殖列传》对商人治生思想的总结
(一)《货殖列传》的史学意义 (二)司马迁对商人“治生之术”的总结
(1)“以末治财,用本守之;以武一切,用文持之。 (2)掌握经营决策的时机。 (3)合理利润率与资本投向理论。 (4)经营者的个人素质。
(一)司马迁“善因”论的主要内容 (二)司马迁的“善因论”与亚当·斯密自由放任思 想的比较
第二节
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思想之争
三、国家对于工商业的掌控和干预
(一)桑弘羊的国家干预主义思想及政策措施
(1)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 (2)均输。 (3)平准。
(二)王莽的“六管”政策
四、政府控制货币铸造权的思想
第三章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秦朝、
汉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思想
目 录
第一节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第二节 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思想之争 第三节 对农、工、商关系的认识及政策思想的演变 第四节 “重义轻利”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与冲突 第五节 土地制度思想的演变及实践 第六节 中国古代的治生思想
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在汉代得到了传承和强化, 东汉时期的王符提出了“农工商各有本末”的观 点,对以往的农本商末的思想进行了新的解释。 “义利之辨”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命题, 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思想成为此后两千多 年中国社会以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的先声。
土地思想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发展的主要线 索之一,汉代至北魏先后实行过限田、王田、 占田、均田的土地分配方式。 中国古代治生之学开端于先秦的商家,司马 迁在《货殖列传》中对商人治生之学进行了 总结。中国封建社会商人资本具有向地主阶 级转化的要求,西汉时期出现了商人治生之 学向地主治生之学转变的历史趋向。
(1)江南经济发展较快,中原发展相对缓慢。 (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3)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第二节
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思想之争
一、“无为而有为”的经济管理思想
(一)汉初“无为”思想的产生背景 (二)“与民休息”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
二、“善者因之”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社会经济 发展概况
一、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公元前3世纪 至公元2世纪)
(一)秦朝至西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二)东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第一节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社会经济 发展概况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公元3世纪至公元6世纪)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的主要特征
二、“正其谊不谋其利”思想的正统化 三、盐铁会议上的义利之争
(一)“盐铁会议”及《盐铁论》 (二)贤良、文学与桑弘羊的“义利”之争
第五节 土地制度思想的演变及实践
一、限田模式的发生与发展 二、王田思想的幻灭
(一)“王田制”的主要内容 (二)“王田制”幻灭的原因
第五节 土地制度思想的演变及实践
三、西晋占田制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