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秦朝、汉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思想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秦朝
第一节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第二节 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思想之争 第三节 对农、工、商关系的认识及政策思想的演变 第四节 “重义轻利”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与冲突 第五节 土地制度思想的演变及实践 第六节 中国古代的治生思想
第一节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社会经济 发展概况
汉武帝时期由于国家内外环境的变化,以桑弘羊为代表将 国家干预主义作为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模式。
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在汉代得到了传承和强化, 东汉时期的王符提出了“农工商各有本末”的观 点,对以往的农本商末的思想进行了新的解释。
“义利之辨”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命题, 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思想成为此后两千多 年中国社会以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的先声。
二、“善者因之”的经济思想
(一)司马迁“善因”论的主要内容 (二)司马迁的“善因论”与亚当·斯密自由放任思
想的比较
第二节 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思想之争
三、国家对于工商业的掌控和干预
(一)桑弘羊的国家干预主义思想及政策措施
(1)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 (2)均输。 (3)平准。
第三章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秦朝、汉 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思想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掌握: 1. 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主
要政策措施。 2. “义利”思想在汉代的演化及“重义轻利”思想统治地
位的确立。 3.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土地制度思想的演变。
目录
二、《四民月令》中的治生思想
(一)《四民月令》中治生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按照自给自足的原则安排生产活动。 第二,农、工、商兼营。 第三,重视教育。 第四,综合利用、量入为出的财务管理思想。
中国经济思想史
01
道家
02
儒家
03
墨家
04
法家
05
农家
06
其他信息
大体说来,先秦道家的主要经济观点是“均富”和“知足”。他们认为自然规律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如不 人为地“损不足以奉有余”,财富分配会“自均”。均富思想对秦汉以后某些农民起义具有不小影响。道家又认为 “多藏必厚亡”,“祸莫大于不知足”(《老子》下篇),因而强调“知足”。这一观点由于与先秦儒家消费思想 相近而被后世儒家予以进一步的宣扬,成为对后代各种经济活动具有相当制约作用的思想。此外,先秦道家从 “无为”和“抱朴”观点出发,极端憎恶工艺技巧,也是先秦各家少有的,由此而派生的“小国寡民”思想,显 然是“无为”思想的引伸。
早期儒家虽对一般社会经济活动基本上持积极态度,却非常强调伦理规范对经济活动的制约作用。因此他们 对于物质财富的获取,强调“见利思义”(《论语·宪问》),反对“放于利而行”(《里仁》);在富国与富民 的关系上,认为民富是国富的基础,要求统治者以富民为先,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尧曰》),反对统 治者与民争利;在财政上反对聚敛而要求“薄税敛”(《孟子·梁惠王上》),主张实行农业什一税和“关市讥 而不征,泽梁无禁”(《梁惠王下》),并重视培养税源;对于社会的分职分工及由此而产生的交换活动,认为 是合理的和必要的,主张“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滕文公下》),达到社会需要的满足。在《荀子》、 《性恶》、《正名》等篇中可以看出,荀况在强本节用、欲望概念等方面亦均提出了一些可贵的观点。孟轲提出 的井田思想对此后历代寻求解决土地问题的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的大同理想则直到20世纪仍影响着 中国的思想界。
法家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视。李悝在其“尽地力之教”中,非常重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和农产品价格变动 对农民与一般消费者的影响,提出了“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汉书·食货志》)的名论,他是推行稳定粮 食政策的先驱者。商鞅和韩非的经济思想是独重农业,视工商为有损于农业的活动,而重视农业的目的是为了政 权统治和军事扩张,商鞅的农战和徕民政策曾使秦国的“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韩非将 战国末年流行的重农抑工商思想与“本末”概念相结合,第一次提出“农本工商末”,并被汉初儒家接过去大事 宣扬使“重本轻末”成为封建地主经济全期的支配观点。此外,商鞅为了驱使工商业者归农,采取提高税率的政 策,“市利之租必重”(《商君书·外内》)。韩非公开肯定贫富差异的合理性,并第一次从人口与财富的对比 关系中去寻求社会治乱的根源,是先秦最早的绝对人口过剩思想。
中外经济思想史
第一章前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思想一、中国早期经济思想(一)先秦时期的核心经济思想义利论是关于道德规范和物质利益关系的理论。
是春秋至战国初期的核心经济思想。
它是当时最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在经济思想上的集中反映。
思想家或者主张“重义轻利”,或者“重利”,义利论成为此时核心。
大体上,春秋时期“重义轻利”占优势,战国初期,重利占优势。
1、儒家学派孔子的经济思想(1)义利思想“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a.义以生利“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致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b.见利思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而不忘乎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c.取之有义“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富民思想实现富民的4个途径:a.保证和鼓励生产者发展生产。
“使民以时”b.国家不干涉百姓经济。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c.反对与民争利“废山泽之禁”d.减轻统治者的剥削(3)消费观点a.个人消费方面——等级消费论者“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
始有,曰:苟合矣。
少有,曰:苟完矣。
富有,曰:苟美矣。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佾,音逸。
季氏,鲁大夫季孙氏也。
佾,舞列也,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
每佾人数,如其佾数。
或曰:“每佾八人。
”未详孰是。
季氏以大夫而僭用天子之乐,孔子言其此事尚忍为之,则何事不可忍为。
b.国家财政开支方面——节用论在礼仪上的消费,孔子主张“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讲究铺张扬厉和形式排场.“子贡欲废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外事礼仪中,孔子也认为要张扬。
凡不属于国计民生的礼仪则从俭2、道家的经济思想道家,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杨朱为主要代表。
3 中国经济思想史 讲义 第三部分 第五章 三国至五代时期的经济思想
第五章三国至五代时期的经济思想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思想的发展,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来为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同时也加深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是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
第一节魏晋时期的经济思想一、傅玄的经济思想傅玄(217-278年),字休奕,北地郡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西晋初年的文学家、思想家。
出身于官宦家庭,祖父傅燮,东汉汉阳太守。
父亲傅干,魏扶风太守。
1.分民定业论。
傅玄的分民定业论特点:他主张按社会需要安排各行业的从业人数,这是在他之前的思想家从未提到过的新思想。
从他的“通计天下”中还表明他是从全国的角度来思考从业问题的,这有点像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就业计划或安排。
在公元三世纪我国就出现这种从业安排的思想,却是一个伟大而天才的认识。
2.财政思想傅玄的财政思想最突出的表现在他提出了三条租税原则:第一,至平第二,积俭而趣公第三,有常二、鲁褒的钱神论鲁褒,西晋文学家。
生卒年不详。
字元道。
南阳(今属河南省)人。
好学多闻,以贫素自立。
隐居不仕,人莫知所终。
《晋书·隐逸传》谓:“元康之后,纲纪大坏,(鲁)褒伤时之贪鄙,乃隐姓名,而著《钱神论》以刺之。
”今所见《钱神论》、系严可均《全晋文》据《晋书·鲁褒传》、《艺文类聚》、《初学记》合抄而拼成的。
此文虽名曰“论”,其实仍然沿袭辞赋问难之体。
文中虚拟司空公子与綦毋先生的问答,极论钱之妙用如神,而语带谐谑,揶揄笑骂,恣肆酣畅。
文中精彩之处颇多,如司空公子讪笑綦毋先生不知权变一段,其语本出自典籍;以世俗口吻而唐突圣典,实寓讽世之深意。
又如“公子拊髀大笑”,论述钱的价值及功用一段,尤为生动辛辣:“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
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
”显然都是愤世疾俗之语。
据本传称,此文一出,即为当时痛疾时世者所传诵。
鲁褒是东晋王朝的一位隐。
他撰写的《钱神论》是当时出现的一篇具有典型货币拜物主义的论文,文章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其中体现出的货币拜物教思想。
历史分期2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3世纪的历史(上)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选
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这种选官、
用官制度注重门弟。
温馨提示:为更好地满足您的学习和使用需求,课件在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请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Thank you for
历史分期2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3世纪的历史(上)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3世纪的历史(上) 结 束
[读后思考·问题串知] 1.秦汉时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全面获得飞跃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试以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史实简要说明这一问题。 2.有人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历史时期之一,
并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可怕的倒退。你是否同
意这一观点?结合史实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3.元前 5 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古罗马成文法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3世纪的历史(上) 结 束
文化 1.思想: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儒学面临严峻挑战但吸收 佛、道精华取得新发展。 2.文艺:志怪小说出现;书法进入自觉发展阶段,楷书完善、 草书成熟,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士大夫画家活 跃,顾恺之(《女史箴图》)等有力推动绘画发展。 3.科学:刘徽首创割圆术,含有近代微积分思想的萌芽,祖冲 之计算的圆周率数值领先世界 1 000 年;贾思勰《齐民要术》 是现存世界最早的农书。
最早的农书;出现间作、套作的复种技术,绿肥种植是耕作技术一
大成就;江南农业快速开发。
2.手工业:发明灌钢法,产量、质量大为提高。
3.商业:社会动荡,北方商业波动性大;南方商业小幅发展,商
税及其相关税种成为东晋南朝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政治
魏晋南北朝时期,掌握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
古代及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2014-9-29
孟宏斌
4
概述
古希腊的经济思想
1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2 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3 西塞罗的经济思想 3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古罗马的经济思想
1 古罗马农学家的经济思想 2 古罗马法学家的经济思想
4 早期基督教的经济思想
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1 西欧中世纪的经济和政治概况 2 托马斯· 阿奎那的经济思想 3 阿奎那后经院学者的经济思想
柏拉图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多方面的需求,但是人们生来却只具有某种 才能。所以,一国中应该有专门从事各种行业的人。
B 分工与阶级的产生
他把分工看做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基础,而分工又被视为是出于人性和 经济生活所必需的一种自然现象。 社会上划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一部分人从事脑力劳动,另一部 分人从事体力劳动,都被说成是合理的和自然的。
4 异教和农民起义的经济要求
2014-9-29 孟宏斌 5
古希腊 德谟克利特 苏格拉底 毕达哥拉斯 色诺芬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古罗马 贾图、瓦罗、柯鲁麦拉 西塞罗 法学家 希伯来文明 早期基督教 奥古斯丁 经院学派 马格努斯 阿奎那 奥雷斯姆 法兰斯柯教团 奥利韦 布里丹 尼德尔
本 章 结 构 图
孟宏斌
21
⑵市场机制 供求与价格的相互作用。 ‚当铜匠太多时,铜器会变得低廉,他们 将趋于破产,同样,冶匠业也是如此。又 当谷物和酒很丰富时,这些商品也会低廉, 农业就不再是有利的了,而许多人会放弃 土地上的工作转向批发和零售贸易,和转 向货币贷放。‛
孟宏斌
22
⑶货币职能 人们具有储藏货币的倾向,“当人们拥有足够的供住 宅使用的家具时,他们不十分想添置更多的家具;可 是谁也不会有多到不希望再多的白银;如果他们拥有 的白银太多,他们就把它储藏起来,他们喜欢储藏白 银不亚于他们喜欢使用白银。‛ 人们之所以喜欢储藏白银,是因为白银可以随时购买 到有用的物品。 作为货币的白银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储藏手段 的职能。
经济思想史
一、古罗马农学家的经济思想:古罗马农学家的代表有:加图、瓦罗和柯鲁麦拉。他们三个著作同时都叫《论农业》,他们都推崇农业。
二、古罗马法学家的经济思想:1.自然法学说。自然法是一切规则的总和,被认为是出自万物的本性,支配万物的行为。针对罗马公民的《公民法》和针对罗马统治下的外邦人法,即《万民法》。2.私有财产不可侵犯。3.对于利率的看法。
第一章 欧洲奴隶社会的经济思想
古希腊和古罗马关于商品、货币和市场的思想萌芽的共同点:(一)都是维护奴隶制的自然经济。(二)重视农业,轻视商业,对社会分工进行了具体的论述。(三)对商品、货币都做了初步分析。(四)承认小商业,反对大商业和高利贷。古希腊的经济思想:有名的代表人物,如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1.财富观和价值观。2.对农业的重视。他说“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3.对分工的看法。4.对价格变动的看法。5.对货币的看法。色诺芬认为货币具有流通的职能,在《雅典的收入》一书中还谈到货币作为储藏手段的职能。
二、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一)柏拉图是公元前5世纪到4世纪,希腊人,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伦理学家和政治学家,大思想家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在经济思想史的大的贡献是关于社会分工的描述及关于理想国的概念。柏拉图的有关经济学的著作有《理想国》和《法律篇》。
(二)主要特征:1.最早用商业的眼光和用市场的角度论述经济规律,有一定的进步性。2.一些理论和观点带有浓厚的经验主义色彩,从而带有理论浮浅和片面性的特征。
四、重商主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
(一)早期重商主义(15世纪至16世纪中叶),又叫重金主义,货币主义。其观点:(1)他们把金银(货币)看作唯一的财富。(2)为增加货币,他们主张在对外贸易中少买多卖。(3)强调国家应管制外汇,规定外汇汇率。(4)强调国家用行政干预的办法从国外进口金银、积累货币,严禁金银出口和货币外流。代表人物:(1)英国的代表人物威廉?史密斯,1549年发表了《关于英国公共福利的谈话》一书。他被后人认为是当时了解货币价值与商品价值关系最出色的人。 其观点:a.铸币成色和重量不足,是物价上涨和国内足值货币输出国外的原因;b.主张把足值的金银货币保存在国内;c.主张商品少输入多输出,禁止外国商品输入英国。(2)法国的代表人物孟克列钦。法国早期的重商主义最著名的代表是安托尼?德?孟克列钦在1615年发表了《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这是经济学说史第一次提出“政治经济学”一词。他的观点包括:a.强调积累货币的重要性。b.宣传商人及商业活动的重要性。c.强调国家应该扶持手工业的发展,增加国家的财富,但是只能出口法国特别丰富的产品。d.国家要保护商人的对外贸易。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
(2015·北京高三统考)东晋南朝时谢灵运的田庄“春秋有待,朝夕须
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孔灵符“立墅,
周围三十三里,水陆地二百六十五顷,含带二山,又有果园九处”。
D 这说明田庄(
)
A.占田过限,违制兼并 B.封疆裂土,富甲天下
C.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D.相对独立,自给自足
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田庄经济。通过材料中“既耕
农业生产的发展除了取决于社会生产关系以外,还对于自然 条件有着直接的依存关系。由于土质和气候等地理条件的差异, 我国从古代就逐步形成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大农业区域,这 种状况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仍然大体如此。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我国古代形成了黄河流域和 长江流域两大农业区域
这一时期由于社会政治的变动,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环境也有着 显著的差别。北方因战乱频繁,农业生产走的是几经由破坏到复苏 的迂回曲折的发展道路,使其原来居于农业生产中心的地位有所下 降。而南方因处于相对安定的局面,并因北方的动乱而为其发展提 供了某些有利条件,故而在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其地位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为日后经济重心的南移创造了条件。
亩产量增长了大约3倍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状况:因为这一时期
荒地较多,而区种法对土地并没有特殊的要求,荒地、薄地及高低 不平的丘陵山地均可实行区种,且不用牛耕,故对广大无牛少地的 贫苦农民最为实用。再者,魏晋南北朝气候寒冷降水减少,旱灾频 生,区种法深翻土地强化保墒,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使北方人民 更多地考虑区田法
兴修水利: 渠堰堤塘
开发边疆: 河西走廊、辽东
探究:南、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意义?
原因:1、南方:北农南迁——劳动力技术;
高中历史:3.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教案(3)(旧人教版高三)
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课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三节的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大动荡时期,给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动荡造成的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使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再加上这一时期政治上的地方豪强势力的的兴起,因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表现出独有的时代特色。
因此,本课内容对以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影响深远。
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贯彻“讲练结合、知情统一、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理念,做到“三讲三不讲”(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留给学生一些时间、一些内容、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掌握历史学科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分析能力。
二、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说明三、课堂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⑴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⑵江南农业的开发及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难点:⑴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影响;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地位及启示。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前面三节我们已经学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关各个朝代情况。
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学习的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因此,我们必须要从整体上掌握这一时期。
下面谁来说一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政治方面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教师:回答得不错,你能否进一步具体说明一下?学生:政治上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出现了特权阶层——士族;民族出现了大融合的趋势。
教师:很好。
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一时代特征。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
中国经济思想史(秦汉南北朝)..
《货殖列传》中所记载的著名商人和他们的经商艺术, — 直是后世商人推祟的样板,无论是“与时 逐”,善于因 势利导而在“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的陶朱公范蠡,或是 善于预测市场行情,因 “结驷连骑”地去访问各国,并 得到国宾的待遇,国君与之“分庭抗礼”的端木赐(子贡), 还是“乐观时变”, 重视搜集市场信息,而被同行尊奉 为祖师的白圭, 都是后世商人效法和学习的楷模。在旧 中国,不少商人 常用“陶朱事业”和“端木生涯”作为 条幅高挂在店堂显眼的地方,以表示自己的追求。这都是 《货殖列传》 影响深远的证明。
• 在西汉,最好的时期,根据司马迁的理论,是惠帝、高后 时期,时间由公元前194年至180年。 • 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 君民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 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 食滋殖。 • 这是「善者因之」的最高境界。 文帝时期,连番下诏,劝民归农,这在司马迁来说是 「教诲之」;也即是第三等作法。文帝虽在历史上称为好 皇帝,但用「教诲」的方法,影响并干预人民的经济行为, 并非好事。 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卖及均衡、平准政策,在司马 迁来说,这是与民争利的下策。
3、分配概念
• 凡编户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伯则畏惮之,千 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 • 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 七十子之徒,赐 最为饶益。颜回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 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 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 后之也。 • 乌氏蠃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缯物,间献戎王。 戎王十倍其偿,予畜,畜至谷量牛马。秦始皇令 蠃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
• 巴(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 家亦不訾。 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 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 为筑女怀清台。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 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
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
下面是有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欢迎参阅。
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第一,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
黄河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秦汉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很大。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大规模的战乱多发生在北方并且时间持续很长,使得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而南方则相对稳定,使得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这样南北经济开始趋于平衡,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开始改变。
第二,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士族制的发展和统治者崇信佛教,导致地主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恶性膨胀,造成土地和劳动力的大量流失。
第三,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
由于战乱,不少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南方刚刚开发,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第四,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由于民族融合的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并逐渐融合为一体。
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同时也为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⑴科学技术成就突出。
如祖冲之的圆周率的计算,郦道元的《水经注》等。
⑵思想界异常活跃。
道教系统化,佛教和反佛斗争激烈,佛儒道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
⑶体现民族融合的特色。
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成就,体现民族特色和不同的民族风格。
⑷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
此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下,不同的地域文化,带有不同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差别,尤其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南北民歌风格炯异。
文化成就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是文言小说。
这时的小说可以统称之为笔记体小说,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
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
作品的数量也已相当可观。
先秦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时间轴梳理
先秦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时间轴梳理一、先秦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时间轴梳理?1、先秦时期政治:从夏朝时我国开始出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王位世袭制和宗法制决定了中央政权的平稳交接,而分封制则是这一时期地方政治的制度,地方分权比较大。
经济:1、农业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是由于青铜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农具的使用依然很普遍;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之中。
2、手工业:夏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被称为“官营手工业”。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冶铜技术;商朝时,人们已经能够烧制出原始瓷器,也有了织机,能够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铁器出现;春秋时期,民营手工业出现。
3、商业:商朝时商业就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贝成为了一种实物货币;西周时,在较大的城邑都出现了市集;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金属铸币的技术,此时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业发展繁荣。
文化:1、文学春秋末年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战国时,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楚辞这种新的诗歌体裁;这一时期还有诸子百家的散文值得称道2、科学西周时发明了“圭表测影”的天文观测方法;春秋时出现了九九乘法口诀;此时的名医“医和”奠定了中医病源学的基础;战国时制成了司南,《黄帝内经》在此时问世。
3、绘画远古主要以彩陶画为主,春秋战国则以帛画为主。
2、秦汉时期1、政治秦朝时创建了以皇帝制度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西汉时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实行了“内朝制”,以皇帝的亲信为侍中、尚书令,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经济(1)农业:“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继续发展,西汉时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
(2)手工业:在冶铸业方面,两汉时发明了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在制瓷业方面,东汉时已经能烧制出成熟的青瓷;纺织业方面,西汉的丝织业发达,此外还有麻织技术。
前古典经济思想
“如果说重商主义具有一部划时代的著 作作为某种入门牌号,那末这就是托马 斯.孟的著作” 马克思
托马斯密.孟的经济思想
“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
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理论缺陷
将金银、货币和财富混为一谈
把流通领域和外贸看做是财富的直接来源
作业
1、亚里士多德是如何区分“经济”与 “货殖”的?
瓦罗的经济思想
西塞罗的经济思想
奥古斯丁早期基督教的经济思想
简评
1. 重视国家,基本倾向是维持奴隶制,崇 尚农业,轻视商业,极力维护自然经济
2. 对私有财产逐渐持肯定观点 3. 对商品货币经济进行了初步分析
二、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公元5世纪—15世纪,是封建社会时期。中世 纪教会的特殊地位:拥有西欧各国约1/3的耕地
式
财富的源泉 流通领域和对外贸易
如何增加财富 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
发展工业为商业服务,为对外贸易服务; 国家干预经济
重商主义基本观点是错误的 不了解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不了解财富的真正来源 把货币看成财富的惟一形态
3、重商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代表人物
(1)早期重商主义及其代表人物 早期重商主义(15—16世纪),他们认为,一
;统治着思想文化领域,经院哲学成为占统治 地位的意识形态
阿奎那(1225—1274),意大利神学家,主要 著作《神学大全》,经院哲学的“王子”
公平价格 货币与利息 私有财产
阿奎那广泛地综合了前人的思想,并成功 地加以修正,以适合已经发展的经济实践, 他的经济思想是中世纪最有代表性的、正 统的经济思想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讲义
课时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1.经济:(1)魏晋时期农耕技术(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土地制度(均田制)。
(2)隋唐时期的农耕技术进步与经济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
(3)魏晋至隋唐时期手工业的发展。
(4)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
2.思想:(1)道教、佛教冲击儒学。
(2)唐代的“三教合一”。
3.科技文化:(1)唐代火药的应用。
(2)南北朝农书——《齐民要术》。
(3)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
[主干梳理]考点一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1.农业(1)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形成耕耙技术。
(2)生产工具: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当时已经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3)灌溉工具:唐朝时创制筒车。
2.手工业(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
(2)制瓷业⎩⎨⎧①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②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③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
(3)纺织业⎩⎨⎧①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②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
3.商业(1)发展表现: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2)“市”的特点⎩⎪⎨⎪⎧①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②市与民居严格分开。
③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和闭市。
(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外,还有扬州、临安等。
(4)对外贸易: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
考点二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1.思想(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科技(1)印刷术: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2)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等。
(3)农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第三讲 魏晋至隋唐政治经济文化
(4)募兵制的影响
积极:
①减轻了农民的的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②国家建立了强有力的军队。
消极:
兵将之间有隶属关系,容易形成军阀,是以后 藩镇割据的主要原因。
(二)隋唐时期经济 隋唐经济史
1.农业:
①水利工程:隋朝开通大运河;筒车:水力灌溉; ②生产技术:曲辕犁出现,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 定型,犁耕技术的成熟; ③土地制度:隋朝和唐朝前期推行均田制。
②目的:巩固统治,吸收庶族地主参政,限制士族地主在政治 上的特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打破士族对选官用人的垄断。
③ 创立与完善:
隋文帝—— 创立 废九品中正制,开始分科考试选官 隋炀帝—— 始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唐太宗—— 增加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为主 唐朝完善 武则天—— 增加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 提高科考地位 (用高官主考)
(二)魏晋南北朝经济
4.江南经济的发展: 【原因】①北方由于战乱,人口的大量南迁,充实劳动力,
带来先进技术; ②民族融合,加速当地经济发展; ③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 兴修水利)。
【表现】工商业发展,出现建康(南京)百万人口大城市。 南 移 过 程
春秋时,江南初步开发; 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开始大规模开发,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五代十国时,重心继续南移; 南宋时,重心完全南移。时谚称“苏湖熟,天下足”。
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形成,推动 化 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 上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
(一)政治
1、封建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
2、中央官制:开始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中国全史-032-魏晋南北朝经济史.doc
中国全史-032-魏晋南北朝经济史《中国全史》032/一百卷史仲文胡晓林中国魏晋南北朝经济史一、魏晋南北朝经济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上承两汉,下启隋唐,是两个大一统时期中间的一个分裂、战争的时代。
两汉时期,国家统一,户口繁息,垦田增加,整个社会经济有了较迅速的发展。
人口最盛时近6000万,垦田最多时达到800余万顷。
在战国的基础上,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有了进一步的普及和推广。
手工业和工艺品的制造,日益丰富、精美。
国家虽然重本抑末,但因国家统一,交通便利,"富商大贾,周流天下","船车贩贾,周于四方",商业也相当活跃。
但是,两汉的经济发展并不平衡,最发达的是以两汉都城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和中原地区,其次是巴蜀和淮北,再次是淮南、汉水流域和长江下游以南的丹阳、吴、会等地。
东汉中期以后,长江流域人口增加,前、后汉比较,扬州由302万增至433万,荆州由336万增至626万,益州由454万增至724万。
南方虽在总体上仍然落后于北方,但南方进一步开发的趋势却越来越明显。
与两汉经济增长相伴而来是地主势力的膨胀。
他们不仅占有大量田宅、奴婢、徒附,而且还有强大的社会势力和私家武装。
他们是汉末分裂的种子。
黄巾大起义动摇了东汉的统治,早已分裂的东汉统治集团,便由政治斗争发展为军事斗争,又进而演变成魏、蜀、吴三国鼎立。
此后,直到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除了西晋有30余年(公元280-316年)的统一外,国家一直处于分裂和战争之中。
这就是说,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是在完全不同于两汉时的环境下发展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国家的分裂,民族矛盾上升,战争的破坏,使经济的发展显得尤为艰难。
特别是汉末和西晋末年的两次全国性大动乱,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破坏性影响。
因此,怎样进一步开发尚待发展的南方经济,恢复受到惨重破坏的北方经济,是当时统治者面临的一大课题。
这一基本课题及其相关的具体问题解决的程度,决定着各个封建王朝经济成就的优劣。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五)监察制度
秦: 汉: 御史大夫 刺史制度
目的: 加强监察地方的诸侯王和郡县长官。 设立: 汉武帝时,设州为监察区,设刺史
监察诸侯及地方高官。 演变: 东汉时,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 军权; 东汉末年,‚刺史‛改为‚州牧‛, 执掌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练习:
1、秦律的发现,印证了下列哪一句史料的内容 A (商鞅)为田开阡陌,而赋税平 B 《史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 C 《诗经》‚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D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亦必多,民亦如
的软弱无力
地理因素: 中国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条件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和发展
朝代 战国 萌芽 措 施 作用
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
秦
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从 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 确立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加强思 想控制:书同文、焚书坑儒、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汉武帝颁‚推恩令‛、‚附益 巩固 之法‛;行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改革官制,大力选拔人才。
10、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短的时期也 可能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 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 套制度经过了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推行了1700年,其间 只逐步地作了修正。如果容许这项制度以原来的法家方式 实现,即对帝国结构的各个部分进行严密的中央集权控制, 那么,它不可能维持得这么久。在汉代,上面的行政控制 与基层自我管理的行为标准结合了起来,正是这种法家和 儒家的共生现象,才使中国具有得以自下而上下来的那种 坚定性和灵活性的必要的结合。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 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 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一 ‚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 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治权转移所转移,它才 是古代中国的真正的革命。——《剑桥中国秦汉史》
中国古代早期的经济思想-最新文档
中国古代早期的经济思想经济思想是社会经济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而经济生活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思想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
中国从古至今悠悠五千年,在智慧的中华民族用辛勤的双手耕耘着编织着美好生活的同时,中国的经济思想也在绚烂绽放。
一、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特征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很丰富,但总的来说,是一脉相承,不断发展的。
每一种经济思想都有其历史渊源,而每一种经济思想又都在新的不断变化的历史背景下持续的发展。
概括的来说,我国古代的经济思想大致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重食,这是当时生产力不发达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也是在人类逐渐进入农耕文明之后重农,重视土地的原因,几千年来,中国的土地思想异常活跃。
每一个朝代都在前朝的土地崩溃中兴起,又在历经百年或者几十年之后由于种种土地制度上的坍塌而趋于灭亡。
第二,重礼,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社会成员之间并不存在各种森严的等级,而是氏族公社制,社会成员之间自然分工,由有能力的人担任领导,实行禅让制。
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多和交换的发展,私有制渐渐发展起来,氏族逐渐分为许多家族,而家族之间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这种趋向是对原始社会传统的背离和破坏,因而必然引起人们的不满和非议。
在这种情况下,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必然会设置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及用思想工具来控制人们的言行,并在以后的几千年中愈演愈烈。
第三,重视赋税,漕运,重视对盐茶等生活必需品的管理以及对工商业的态度的不同。
二、中国早期的经济思想简介具体说来,中国的经济思想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阶段。
中国早期的经济思想则大概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鼎盛以及奴隶制瓦解的春秋战国时期,下面将大致介绍。
(一)原始社会的经济思想在原始社会,人们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因此,在这一阶段经济思想并不丰富,资料记载也非常有限,我们只能大概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生活。
周秦两汉经济思想史
第二章先秦时期的经济思想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秦统一之前,即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思想,认识到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是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深刻认识到挖掘这些经济思想对我国今天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借鉴意义。
课程内容第一节西周时期的主要经济思想一、经济基础背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所以,土地所有权问题是社会生产中一切经济关系的基础。
分析古代社会土地所有制是研究古代各种经济思想的出发点。
西周时期的土地所有制是以农村公社为基础的领主占有制,各分封诸侯们的领地虽然可以世袭,但却是代领性质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西周时期并没有土地私有制,也就没有土地的买卖和兼并。
秦以后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二、财富的观念1、自然形态的财富观。
西周时期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财富观念。
因此,以自然形态上的使用价值作为财富的标志,个人的富裕程度基本上以自然形态的财富来体现。
2、劳动与财富的关系。
西周时期人们对劳动与财富的关系已有了萌芽的认识,认识到劳动会使人富裕。
三、农业生产观念西周时期对农业生产更为重视:传说周民族的始祖是后稷,他正是帝尧时代掌管稼樯工作的长官,不论此事真否,周民族重视农业生产这一事实是很清楚的。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如《书经》、《诗经》、《周礼》、《礼记》等均有关于各种农业活动的纪录。
四、对工商业的认识我国古代市场的产生相当久远。
在周代,货币的运用已相当普遍,既有以“朋”为计算单位的贝,也有以“锊”为计算单位的金属。
认为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轻工、抑商”观念,这是误解。
实际上在西周时期,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并未发现轻视工商业的迹象。
相反,到显示出一种农商并重的认识。
这种农商并重的认识,到了春秋就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农商俱利”观念。
五、工商管理思想西周时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市场管理思想,市场管理制度也相当突出。
在《周礼》、《礼记》等文献中有记载。
六、财政思想财政思想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中最为显着的一页,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思想之争
一、“无为而有为”的经济管理思想
(一)汉初“无为”思想的产生背景 (二)“与民休息”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
二、“善者因之”的经济思想
(一)占田制产生的客观基础 (二)占田制的内容
四、北魏均田制度的实践与消亡
(一)均田思想的提出 (二)均田制的主要内容
第六节 中国古代的治生思想
一、《货殖列传》对商人治生思想的总结
(一)《货殖列传》的史学意义 (二)司马迁对商人“治生之术”的总结
(1)“以末治财,用本守之;以武一切,用文持之。 (2)掌握经营决策的时机。 (3)合理利润率与资本投向理论。 (4)经营者的个人素质。
第三节 对农、工、商关系的认识及政策思想的演变
一、重农抑商思想的传承与强化
(一)汉初对重农思想的继承 (二)汉初的抑商政策
二、农、工、商各有本末的思想 三、对商业活动的重视
(一)司马迁对商业活动的肯定 (二)桑弘羊的商业致富论
第四节
“重义轻利”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与冲突
一、汉初的“礼义治国”思想
(一)“礼义治国”思想提出的背景 (二)“礼义治国”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社会经济 发展概况
一、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公元前3世纪 至公元2世纪)
(一)秦朝至西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二)东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第一节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社会经济 发展概况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公元3世纪至公元6世纪)
(一)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的主要特征
(一)《齐民要术》中“治生之学”的内涵 (二)《齐民要术》中“治生之学”的主要内容
本章小结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是中国封建统治建立、封建经济 不断上升的历史时期。为了迅速恢复因战争而凋敝的经济, 汉初实行了“与民休息”、放任主义的政策,“无为而治” 是汉初统治者经济管理的主导思想。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最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者”,提出了 著名的“善因论”的思想。 汉武帝时期由于国家内外环境的变化,以桑弘羊为代表将 国家干预主义作为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模式。
二、“正其谊不谋其利”思想的正统化 三、盐铁会议上的义利之争
(一)“盐铁会议”及《盐铁论》 (二)贤良、文学与桑弘羊的“义利”之争
第五节 土地制度思想的演变及实践
一、限田模式的发生与发展 二、王田思想的幻灭
(一)“王田制”的主要内容 (二)“王田制”幻灭的原因
第五节 土地制度思想的演变及实践
三、西晋占田制的思想
第六节 中国古代的治生思想
二、《四民月令》中的治生思想
(一)《四民月令》中治生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按照自给自足的原则安排生产活动。 第二,农、工、商兼营。 第三,重视教育。 第四,综合利用、量入为出的财务管理思想。
(二)《经济论》与《四民月令》分工思想的比较
第六节 中国古代的治生思想
三、《齐民要术》的地主家庭治生思想
(一)司马迁“善因”论的主要内容 (二)司马迁的“善因论”与亚当·斯密自由放任思 想的比较
第二节
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思想之争
三、国家对于工商业的掌控和干预
(一)桑弘羊的国家干预主义思想及政策措施
(1)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 (2)均输。 (3)平准。
(二)王莽的“六管”政策
四、政府控制货币铸造权的思想
第三章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秦朝、
汉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思想
目 录
第一节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第二节 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思想之争 第三节 对农、工、商关系的认识及政策思想的演变 第四节 “重义轻利”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与冲突 第五节 土地制度思想的演变及实践 第六节 中国古代的治生思想
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在汉代得到了传承和强化, 东汉时期的王符提出了“农工商各有本末”的观 点,对以往的农本商末的思想进行了新的解释。 “义利之辨”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命题, 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思想成为此后两千多 年中国社会以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的先声。
土地思想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发展的主要线 索之一,汉代至北魏先后实行过限田、王田、 占田、均田的土地分配方式。 中国古代治生之学开端于先秦的商家,司马 迁在《货殖列传》中对商人治生之学进行了 总结。中国封建社会商人资本具有向地主阶 级转化的要求,西汉时期出现了商人治生之 学向地主治生之学转变的历史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