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苏联(一轮)PPT资料19页

合集下载

1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课件ppt)

1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课件ppt)

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
新知讲解
影响
苏联的解体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的终结,也宣告了 两极格局下的冷战结束。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有人说,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八一九事件”,有人认为是戈尔巴 乔夫的改革,有人认为是冷战中的军备竞赛,也有人认为是复杂的民 族问题。对此,谈谈自己的见解。(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知识以 及P23资料1、资料2的内容)
课堂练习
5、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
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判断他评价的是哪次改革( )
A.列宁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邓小平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课堂练习
6、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 A.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B.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C.社会主义建设应不断进行改革 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加强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抵制
新知讲解
表现:
东西德国经历45年的分裂后重新统一
柏林墙
新知讲解
想一想
结合所学知识及以下材料 思考东欧剧变的原因?
材料一: 戈尔巴乔夫的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和对外开展“新思维”外交导致各国政党内 部思想混乱,改革越走越远,最后连政权也丢掉了,有人说,这是欢乐的一跳跌进了深渊。
材料二: 西方国家:针对东欧各国制定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政策,以贷款、贸易、科技和意识形态渗透 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
新知讲解 根本原因
原因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导致严重的 经济危机。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激化苏联的各种矛盾,使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国家权力分散。
外部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和平演变 ”战略的影响。

第14课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第14课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影响
“乱”
“僵”
“垮”
勃列日涅夫
“苏联改革三部曲”
苏联解体的经过
(1)1990年3月,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之后许多加盟国家也宣布独立; 为了遏制独立势头,1991年3月,苏联进行全民公决,赞成保留联盟的占
76%,但要削弱中央权力,增强各国独立性,并把国名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
国联盟”。1991年8月14日,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预定20 日签署
剧变过程
执政党妥协退让,反对派势力大涨
反对派夺权 夺权方式 自由选举的和平方式 突发性事件和流血冲突(罗马尼亚)
东欧剧变的第一张多米若骨牌——波兰
1989年1月实行政治多元化 1989年4月团结工 会赢得参议院选举 1989年7月马佐维 耶茨基担任总理
• 波兰面积为31万多平方公里。
1989年12月波兰改国 名为“波兰共和国”
改 革 内 容
改 革 内 容
(3)外交方面:苏联推行“新思维外交”,主动缓 和苏美关系,不干涉东欧事务,从国外撤军,努力 导致苏联国际地位和影响下降,激起苏联所有 争取西方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援助。 爱国者和一些领导人的不满
结果
导致苏联政治体制剧变,一党制转变为 多党制,国家的权力分散,“民主化” 变成了几乎无政府状态。各加盟共和国 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推倒柏林墙——两德合并
戈尔巴乔夫 改革失败;“八一九”事件 原因:①____________
苏 联 解 体 与 东 欧 剧 变
苏联解体
1991 时间:②____________ 年12月
两极格局 瓦解,冷战结束。 影响:③____________

中东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19页PPT

中东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19页PPT
阿拉伯联军于1949年2月至7月分别同以签订 停战协定。以色列夺取了巴勒斯坦五分之四 的土地,96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
巴勒斯坦没有建立起阿拉伯国家,领土纷争 继续
巴以冲突
大国操纵的联合国(美苏) 大国军事武器支持(美英) 阿拉伯联盟内部纷争 各自为战 犹太复国主义
第二次中东(苏伊士运河)战争
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的主权要求
阿以冲突
第一次中东(巴勒斯坦)战争
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 治后,犹太民族委员会宣布建立以色列国
次日晨,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 外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出动4万军队(后增至6 万)向以色列进攻,逼近以“临时首都”特 拉维夫。以色列武装力量紧急扩军,发展到 10万人,展开反攻与进攻
三个宗教都以各自感人至深的方式在这里吐纳着无 数信徒的精神寄托,把一层层神圣的悲情叠加给这座城 市。任何像样的宗教在创始之时总有一种清澈的悲剧意 识,而在发展过程中又因与民族问题紧紧相连而历经艰 辛,彼此都承受了巨大的委屈。结果,原始的悲剧意识 又加入了历史的悲剧体验。谁都有千言万语,却谁都又 欲哭无泪。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东岸部分地带,叙利亚收回 戈兰高地部分地区;
(美)不战不和 (苏)投机心态 美国援助以色列 1973年石油危机 美苏操纵的联合国决议 和平进程的开启
第五次中东(黎以)战争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 斯坦游击队刺杀,而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人,对 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 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只用了几天时间,就 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摧毁了巴解游击队在 黎南部的全部基地
1988年5月15日起,9个月内全部撤出阿富汗。 1989年2月15日,苏军全部撤出了阿富汗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必修二,84张)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必修二,84张)

2.勃列日涅夫改革 (1)背景:纠正赫鲁晓夫改革造成的混乱局面。 (2)措施: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扩大 _________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 国营企业 管理;重点发展_______,特别是军事工业。
重工业 (3)结果:其改革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实力,但是与美国大搞___
提示:这种说法片面。该体制在当时使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
义工业化,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到了后期, 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及时地调整生产 关系,使该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三、第二次大世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特别是___________的 农业集体化 消极影响日益明显;片面发展重工业,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
问题2:有人认为新经济政策实际是放弃社会主义公有制,恢
复发展资本主义。这种说法正确吗? 提示:不正确。新经济政策一定限度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 其目的是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最终战胜 资本主义,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斯大林模式”
1.背景 (1)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 (2)1924年,斯大林领导地位的逐步确立。 (3)___________被取消,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特点、历史作用 1.特点
(1)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 在。
(3)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列宁
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2.历史作用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选PPT课件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选PPT课件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斯大林模式
集体农庄
玉米
物质利益
勃列日涅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造成苏联社会混乱
(1)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2)扩大国营企业的 。 (3)运用 ,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4)重点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史料三
史料中三个阶段的增长率“8.4%”“7.1%”“2.8%”。从横向看呈增长趋势,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纵向看,数据递减,说明苏联经济出现严重下滑趋势。从侧面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面临困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史料四
史料信息“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剥光为止”“肿瘤”“挥向了党的脖子”形象地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侧重点
农业
工业
前期是经济领域,后期是政治领域
结果
取得一定的成就,最后失败
失败
失败 原因
只是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
进行根本性改革,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目的: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内容: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
史料
史料信息
史料一
史料中的经济增长数据说明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要注意其中的备注信息“‘一五’时期农业产值为负增长”,这从侧面说明当时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改革并未取得成功,之后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指导性计划
所有制结构
主题一
从“理想”到“现实”的“实验”——列宁时代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前提
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PPT演示课件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PPT演示课件
5
一、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
(一)改革失败
6
苏联的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时间:1956——1964年 背景:调整斯大林时期的错误做法
后果:揭开改革的序幕,但没有从根 本上改变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
戈尔巴乔夫改革Hale Waihona Puke 时间:1986——1990年
背景:苏联政治经济处于危机前的境地
后果:社会混乱,民族矛盾激化,导致 苏联解体
12
(二)体制僵化
“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 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这 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 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 应战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 力的显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使 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
13
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 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 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 灭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 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 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 木的状态。
解体
“八一九”事件后,叶利钦掌权
1991年底,苏联解体
7
1987年10月,戈尔巴 乔夫出版了《改革与新 思维》一书,提出了 “新政治思维”,作为 对苏联社会制度进行全 面改革的理论依据。戈 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 “新思维”与“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是 苏联解体的思想根源。
8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 2进了改书要会的进了改的推义全送好0一 改 革 记 更 主 历世一 改 革 必 行 ” 背 了 形步革 浪后 新 义史纪步 革浪 由 了理 离通 式认潮的, , “ 成7,一了认 潮 之 论 过 ,0识。口掀 进 长 就掀条科识 。 路 为 改 导年到戈号起 行 期 。起以学到 改 , 指 革 致代旧尔,了政被了“社旧革但导使了到体巴否一治简一人会体是是的社苏80制乔定股体单股道主制社在错会联年的夫苏世制化世的义的会内误主的代弊就联界改”界、的弊主外的义剧,端任社性革和性民原端义压改获变社,苏会的。“的 主 则, 进 力 革 得 与会陆共主社他阉社 的 ,陆 一 下 路 新 解主续 中 义会 提 割会 社 从续 步 , 线 生 体义开 央 建主 出 ”主 会 而开 发 苏 , 的 。国义 了 社始 总 设始 展 联 完 大义 主 葬家

苏联复习PPT课件

苏联复习PPT课件
上工人们混日子的最好地方。’一个俄国青年……向我说‘们不能把 我们解雇。’”“即使在苏联本国生产的(某些)商品供应 比较充裕时, 俄国人也宁愿多出些钱购买进口货。”“尽管排队是那样辛苦受罪,
但是,一个俄国妇女一看到有人在那里站队,她的本能反应就是立即
“沙俄”。1861年改革标志俄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1917年二月革命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两个政权并存。
1917年十月革命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简称“苏俄”。
沙俄:从1547年到1917年;
苏俄:从1917年到1922年;
苏联:从 1922年建立到 1991年解体。
5
【1】十月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探索过程 背景 主要内容
结果或影响
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①战时 政策引 发危机
②兵变
①粮食税②部分 私有③自由贸易 ④废除实物配给 制
引发经济和 政治危机
①提高人民 生产积极性 ②经济恢复 ③政治稳定
斯大林模式
①优先发展重工 业②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③ 单一公有制
见教材
26
练一练
D 文学作品《俄国人》中有三段描述:“‘这里是工人的乐园,是世界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1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
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
2
苏俄(苏联)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3
4
知识线索
沙 皇 俄
俄罗斯的历史演变
两个政权并存
( 苏 俄 )
苏 维 埃 俄 国

末代沙皇全家照
列宁与俄国十月革命 苏维埃
俄罗 斯联 邦共
社会主 义共和 国联盟
和国
(苏联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课件(共34张PPT)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课件(共34张PPT)
少,出现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烟荒”“药品荒”,人们 抢购成风,通货膨胀十分严重,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苏联食品短缺,人们排长队购买食品。
材料:1986~1988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增长率 年均为28%,1989年下降到26.4%,而1990年则 出现负增长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社 会劳动生产率下降3%。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增 长率为负8%,劳动生产率增长负9%,国民收入 增长负10%。
③进入80年代,东欧国家的经济形势每况愈下。为了迅 速发展经济,东欧国家大举借债,导致财政赤字剧增, 通货膨胀严重,物价不断上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
东欧国家改革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 (1)根本原因:
义道路,照搬苏联的做法。
(2)国内原因
①20世纪80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严重恶化,广 大群众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②经济危机进一步导致政治危机 。 ③东欧各国执政的共产主义政党妥协退让,推行政治多元 化和多党制,使反对派的实力进一步扩大。④冷战扭曲了东欧 各国历史发展的道路
标志着以美苏两极对峙为特征的雅尔塔体 系的结束;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一超 多强”格局形成。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 趋势发展。
苏联解体有两层含义: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 家;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苏联(1922.12---1991.12)
斯大林
戈尔巴乔夫
马克思 列宁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生搬硬套苏联模式
大举外债,经济困难导致政治危机
戈的政策松绑,东欧寻求改革
政治多元化,局势动荡
各国共产党选举失利,国家制度发生变化
后果——政治版图的变化: (1)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实现统一。 (2)南斯拉 夫分裂为五个国家。 (3)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即捷 克和斯洛伐克。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一轮)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一轮)

100 畜牧业(%) 100 粮食(万吨) 7.650 牛(万头) 6.060 猪(万头) 2.090
谢天谢地,我们过去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现在居然 能够拄着拐杖行走了!(列宁语)
“斯大林模式”-形成背景
苏联的建立 时间:1922年12月30日 国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最初国家:俄罗斯 乌克兰 白俄罗斯 南高加索 后来发展到15个加盟共和国 列宁逝世 1924年1月 列宁逝世 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
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影响农业长久发展;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 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 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 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 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 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 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的背景
①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加上自然灾害,经济遭到了严重 的破坏,濒临崩溃。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严重,引发了严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模 式在实践中遭 到失败,俄共(布)需寻找新模式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征集制, 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 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 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⑵三个五年计划(时间、成就) 3、结果:(1)实现工业化。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
4、特点:(1)优先发展重工业。(2)追求高速度。
(3)指令性计划(政府主导)。
(4)追求高积累。
(5)比例失 调,粗放经营。
苏联的五年计划 名 称 第一个五年 计划 第二个五年 计划 第三个五年 计划 时 间 主 要 成 就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1928年农业国 1932年 1933年-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 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37年 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 被打断

一轮复习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PPT课件

一轮复习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PPT课件

26
三、十月革命的意义
(1)性质(依据): (2)对俄国的影响:摆脱 建立 开辟 (3)对世界的影响
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可以不经历发达的资本主
义阶段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
现代化。
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
局面
完整版ppt课件
27
思维拓展:

十 月 革尔 什 维1年(1俄9011月历工 士17月) 人兵、推阶府翻级,了临建资时立产政了
社会 主义 革命
命克
苏维埃政权

完整版ppt课件
22
俄国革命由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完整版ppt课件
23
2.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的变化
(1)政权: 沙皇专制政权 → 两个政权并存 →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工兵苏维埃政府
1922年
1991年12月 《阿拉木图
宣言》
列宁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
1917 1921 1925
1953 1964 1985
战时 共产 主义
新经 济政 策
斯大 林体 制
社会主义改革
完整版ppt课件
6
本课探究主题 主题1、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主题2、十月革命的过程、结果
主题3、十月革命的历史影响
全球史观
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提供了一条新的寻求 解放的道路,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完整版ppt课件
29
运用多元史观认识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文明史观
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建立,开辟出社会主义发 展的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ppt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ppt

1988年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将放弃勃列日 涅夫主义,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
1991年8月24日,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乌 克兰宣布独立。苏联开始走向解体。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 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12月25日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 降下。12月26日,最高苏维埃自我解散,标志 着苏联不再存在。而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世界 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瓦解。
民族原因
一、理论上的失误对民族问题的影响
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导致忽视民族矛盾 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把民族矛盾归结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的表现,混淆了敌我两类不同性质的矛 盾
双重主权国家原则为民族分离主义提供 了合法依据
二、联邦制的变形与民族矛盾的加深
形成中央高度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加 盟共和国丧失应有的自主权
160多个大小民族。其中80%的人口为 俄
罗斯族,超过百万人口的民族有:俄罗斯 人、鞑靼人、乌克兰人、巴什基尔人、楚 瓦什人、车臣人、亚美尼亚人。
俄罗斯人
鞑靼人
乌克兰人
巴什基尔人
楚瓦什人
车臣人
亚美尼亚人
莫斯科地铁:
俄罗斯人以莫斯科地铁为荣。莫斯科地铁 是俄罗斯第一条地铁,1932年动工,1935年建 成后正式通车。莫斯科地铁现有1条环线,9条 呈辐射状的支线,总长度300多公里,有150多 个车站,总共有506部电动扶梯,每天将800 多万名乘客运送到7840辆列车上,与地面的交 通网络相辅相成,相接。“没有地铁,就没有 莫斯科人的生活。”
苏联国庆日并非苏联成立纪念日,而是11月7日。是为了纪念1917年 11月7日十月革命胜利的日子。
苏联地跨欧亚两大洲,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及中部。东西最远距离达10000 多公里,南北约5000公里。面积2240.22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六分 之一,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占有东欧的大部分,以及几乎整个中亚和 北亚;陆地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 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朝鲜等国接壤。其中同中国新疆、内蒙古、黑龙江 和吉林等省区有7300多公里的边界线。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上课 (共28张PPT)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上课 (共28张PPT)

D
C
C
(4)苏联的政权性质发生变化是在什么事件 之后( ) A.戈尔巴乔夫在经济领域开始改革 B.戈尔巴乔夫在政治领域开始改革 C.“八一九事件” D.《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
C
(5)苏联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 ) A.立陶宛宣布独立 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 C.“八一九事件” D.《阿拉木图宣言》
存在于1963至1992年, 位于巴尔干半岛。1992年 解体,分别成立南斯拉夫 联盟共和国(后改名为塞 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 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解 体为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 山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 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 马其顿共和国、波斯尼亚 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波 黑)和科索沃。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1989年11月17日捷克斯洛伐克首都 布拉格爆发要求捷共领导人下台的
德国柏林墙被拆除 民主德国人涌入西柏林
柏林墙是德意志民主 共和国(民主德国、东德) 于1961年8月12日夜始建, 用于隔离德意志联邦共和 国(联邦德国、西德)。 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 府下令打开柏林墙,促进 了德国统一。1990年6月, 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 除柏林墙。1990年10月3日, 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统一后的德国用德意志联 邦共和国的国名、国旗、 国歌、国徽,首都设柏林。 现在仅存几部分墙体和瞭 望塔作为纪念。
5.实质: 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二)、苏联解体
经过 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混乱局面 部分加盟共和国独立(立陶宛首先)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 “八一九事件”(1991.8.19) 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掌权 《阿拉木图宣言》签署,独联体正式成立
1991年10月23日,戈尔巴乔夫和叶 利钦在议会中祝贺挫败八一九事件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课件:第14课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共15张PPT)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课件:第14课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共15张PPT)

1953年赫鲁晓夫任苏共第一书 记,并举起了改革的大旗,但 改革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1964年勃列日涅夫执政,继 续改革,片面发展重工业导 致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
困境中的尝试
“苏联改革三部曲”
第14课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1、戈尔巴乔夫改革
(1)、改革的原因: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苏联解体
1991 时间:②____________ 年12月 两极格局 瓦解,冷战结束。 影响:③____________
原因: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各国开始 苏东剧变
多元化 走向政治④____________ 。 社会制度 的改变。 实质:⑤____________
导致思想界极度混乱
(2)政治上:①提出“民主化”、“公开性”、
“政治多元化”的口号. ②主张由“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
1985年,戈尔巴乔夫任苏联总书记
苏共领导地位和中央政府的控制力被弱化,各加盟国脱离苏联
(3)、改革的结果:
苏共领导地位和中央政府的控制力被弱化, 各加 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4)、改革的影响:
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
( 5)、改革的实质: 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方向 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戈尔巴乔 夫改革给 我们带来 什么启示
经济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2、苏联解体的过程 如果说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改革及新思维的影响。
西方因素: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合作探究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启示
1.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探索具有本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而不应照搬、照套。 3.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 4. 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苏联(苏俄)经济建设之路PPT文档28页

苏联(苏俄)经济建设之路PPT文档28页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苏联(苏俄)经济建设之路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xiexie!
索 新经济政策
中 形 成 斯大林经济 体制确立
练习1.
(2009·广东22 )列宁曾讲过:“我 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 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 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 指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 要“新”在 A、国家控制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第三单元 20世纪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主体结构
原因 ①经济:生产力水平②政治:巩固统治
过程
社会主义国家 苏俄(苏联)
相互借鉴
资本主义国家
14课
15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共新
产经
主济
义 政
政 策

列宁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结构
3.( 2009·广东理基)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 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 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 许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 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B.计划经济的做法在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背景
涉,内战爆发②设想直 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②农民不满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 ③国家无力组织
和领导所有企业
的生产④为了解
决经济政治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1921年---1928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探究三新:经济新政策

经济政策

“新”在哪
内 农业 余粮征集制 容 工业 普遍国有化
里固?定的粮食税
重要企业国有,中小 企业私营或私有


改革


解体

斯 大 林
赫 鲁 晓 夫
勃 列 日 涅 夫
戈 尔 巴 乔 夫
பைடு நூலகம்
1917.11.7
1991.12.21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课标要求: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
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 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 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提取信息:肉店没有肉卖,牛奶店没有牛奶卖 4.这是流行于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
食品店买肉,“有肉卖吗?” “没有” 。 “那牛奶呢?” “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 家店才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表明了
A.表明了苏联人特别喜欢吃肉喝牛奶 B.说明了社会主义不能迅速发展生产力 CC..讽讽刺刺了了苏苏联联日日用用物物资资短短缺缺问问题题 D.赞扬了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1.背景
2.内容: 3. 特点
两个内涵 战时 共产主义
4. 评价
积极 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巩固政权; 消极 不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不是直接过渡途径
二、新经济政策1921年---1928年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年---1920年
新经济政策
1921年---1928 年
①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 ①为了恢复经济;
背景
农业
内 容
工业
商业
分配
评 价
归纳整理——夯实基础
背景 目的
内 农业 容
工业
赫鲁晓夫改革
A.B.C.D.E A.B.C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评 结果 价
作用
局限 败因)
认 识
课堂小结:
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经济形式




经 济
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探
流通 取消商品贸易
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 国家集中分配 强制劳动
按劳分配
二、新经济政策1921年---1928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背 景
农业
工业 内 容 流通
探究三:新 经济政策 “新”在哪
里?
分配
特 排斥商品货币关系 点 单一公有制
直接过渡
①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 生产②公有制占主体,多 种所有制形式并存③一定
程度发展资本主义④逐步
过渡
原三因①、外斯部大受林到模资式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的
威胁;②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 史传统制约;③斯大林个人的因素
“特定的历史 条件”是指什 么历史环境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 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我们要么做 到这一点,要么被人打倒。
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 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
片面发展重工业,农、轻长期落后
(2)弊端严重
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提高缓慢 损害农民利益,导致生产积极性不高
长期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3)二战后,逐渐僵化,经过多次改革失败,成为苏 联解体的根源。二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 一体制。
归纳整理——夯实基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实行时间
三、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
1、确立的原因
2、确立的过程 通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
3、表现
4、实质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单一、集中、指令、行政)
5、评价:
三、斯大林经济模式(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
5、评价:
(1)成就突出,二战前积极作用为主。基本实现工业化; 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年---1920年
1.背景 ①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内战爆发
②设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2.内容:
农业 余粮征集制
两个内涵
工业 普遍国有化
战时
流通 取消商品贸易
共产主义
分配 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
3 .特点 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单一公有制;直接过 渡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年---192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