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四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关于成都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关于成都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09年2 月5 日在成都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付毅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成都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市发展遭受“5·12”汫川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舊冲击。
在市委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和支持下,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积极应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扎实推进“两枢纽、三舂心、四基地”建设,全面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总体上保持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计划。
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1 ———地区生产总值3901.0亿元,增长12.1%,高于年度计划0.1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3012.9亿元,增长25.8 %,高于年度计划7.8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21.9亿元,增长19.5 %,高于年度计划6.5个百分点。
——进出口总额154.1亿美元,增长62.0 %,高于年度计划44个百分点;其舂出口90.7亿美元,增长58.8%,高于年度计划40.8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22.5亿美元,增长97.3%,高于年度计划41个百分点。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4.4 %,比年度计划多降0.15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4.6亿元,同口径增长19.1 %,高于年度计划3.1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43元,增长14.1%,高于年度计划6.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6481元,增长14.9%,高于年度计划5.9个百分点。
2007—2009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2009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动员和组织全省各族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和要求,奋力推进“四个跨越”,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经国家统计局审定,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1050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增速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一年。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92.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4595.5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3817.7亿元,增长13.0%。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5.6%、59.5%和34.9%。
从需求的角度看,“三驾马车”仍然以投资拉动为主,消费稳中趋旺。
其中,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63.1%,总消费的贡献率39.6%。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规模超过国民经济的一半。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5273.1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占GDP的50.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2.8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2863.4亿元,增长27.9%;第三产业增加值1716.9亿元,增长17.7%。
市场物价涨幅较大。
受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9%。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4.5%。
在食品类中,水产品价格上涨7.9%、粮食价格上涨7.7%、鲜菜价格上涨7.0%,鲜蛋价格上涨19.7%、食用植物油价格上涨23.4%、猪肉价格上涨54.0%。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9%。
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9%。
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3%,生活资料价格上涨5.9%。
2008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2-27 发布人:来源:成都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2009年2月27日2008年是成都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
这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一方面共克时艰、夺取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另一方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产业发展为支撑,进一步扩大内需,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取得新的成就。
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经初步核定,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0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已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见图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0.2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16.7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14.2亿元,增长9.9%。
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6.9:46.6:46.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30855元,增长9.6%。
图1:2004-2008年成都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0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占GDP的比重为5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3.5%。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达704.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4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达382.2万人,增加22.1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7万人,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6.3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7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新增15.0万人。
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人数达155.1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
市场物价平稳回落。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3%,涨幅回落0.9个百分点(见图2)。
2008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四川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2009年2月200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组织和动员全省各族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两个加快”,努力克服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经国家统计局初步审定,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12506.3亿元,比上年增长9.5%,增速比上年回落4.7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66.2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5790.1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4350.0亿元,增长8.3%。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2%、61.9%和32.9%。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378元,增长9.7%。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从上年的19.3:44.2:36.5调整为18.9:46.3:34.8。
图一:2004-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65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占GDP的52.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8.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0.7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3514.7亿元,增长20.1%;第三产业增加值2041.3亿元,增长12.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0%。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6.6%。
表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指标全省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 105.1 104.7 105.5食品 112.0 112.5 111.3其中:粮食 106.1 105.9 106.4油脂 119.6 121.9 117.4猪肉 116.5 117.8 114.9鲜蛋 103.6 103.3 104.5水产品 116.0 116.5 115.2鲜菜 105.2 104.7 106.9烟酒及用品 102.0 101.9 102.0衣着 97.3 95.8 99.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02.7 103.2 101.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2.4 102.1 102.7交通和通信 99.8 98.2 10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9 99.1 101.0居住 104.6 103.1 106.0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9.3%,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9.6%、生活资料价格上涨8.0%。
2008年一季度四川省经济形势
大 。 5 0万 以 上 新 开 工 项 目 2 1 0 8 7个 , 增 长 3 . ,新 开 工 项 目 占施 工 项 目 88 %
有 限 公 司 出 口交 货 85亿 元 , 增 长 .
是农业和农村经 济稳定发展
3 55 2 .%;四川宏 华 石油 设 备有 限公 司 出 口交货 4亿元 ,增 长 2 03 1. %;成 都
业 增 长 1 % ,林 业 增 长 1 .% ,渔 业 . 7 5O
点 。新 开工 项 目计 划 总投 资 88 亿 0. 9
元 ,增 长 6 .%,项 目平均 规模 2 7 35 82 万元 ,同比扩大 4 4万元 。 3
— —
港 澳 台及 外 商企 业投 资增 势
增 长 8 %。小 春农作 物播 种面 积 比上 . 5 年增长 1 %,其 中 ,油菜 籽播 种面 积 . 2
主要特征是 :
等 。一季度 ,工业 产 品销售 率 9 .%, 71 比去年 同期提高 05个百分点 。 .
— —
其 中 ,第 一产 业投 资 4 . 元 ,增 长 5 6亿 3. 87 %;第 二产 业 投资 5 96 元 ,增 3 .亿 长 3. 58 %;第 三产 业 投 资 659亿 元 , 2. 增 长 2 %。投资运行的主要特点 : 8
1 7% 。 2.
全 面 增 长 。其 中 ,原 煤 增 长 3 . , 01 %
原 油加 工 量增 长 2 . 34 %,发 电 量增 长 1 .%,天 然 气增 长 84 67 .%。食 品及 日
需求继续扩大
一
家 统 计 局 审 定 ,全 省 实 现 生 产 总 值 f D )2 5 . 元 , 比去 年 同期 增 长 G P 5 55亿
二〇〇八年彭州市
二〇〇八年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经受住了5.12特大地震灾难的挑战和考验。
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和彭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万众一心,迎难而上,顽强拼搏,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要求,取得了抗震救灾全面胜利。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推进,我市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在恢复中前进。
一、综合5.12特大地震,给我市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全市59.7万人不同程度受灾,956人失去生命。
房屋倒塌33.27万间,受损81.39万间,农田、水库、道路桥梁、公共设施等损毁严重,94户规模工业企业不同程度受灾,旅游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全市直接经济损失273亿元。
经济一度下滑。
截止2008年末,全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89亿元,同比下降12.9%。
其中: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03亿元,同比下降3.2%,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8.59 亿元,同比下降6.4 %,其中,工业增加值实现43.87亿元,同比增长0.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35.09亿元,同比增长1.9%;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27 亿元,同比下降28.9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2999元,比上年下降13.3%。
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26.8:48.16:25.0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67472万元,同比下降21.58%。
二、农业按照“建设现代农村、构建现代农业、培育现代农民”的工作思路,继续实施“农业稳基础”战略.在“5.12”特大地震灾害影响下,千方百计落实生产自救措施和恢复重建的政策,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着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重点产业项目发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20个镇全面推进,全年已完成20个镇300个村(社区)2860个组的确权摸底调查工作,对10180户进行了确权公示,颁发农村承包地经营权证书9617本。
关于四川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790.1亿元,增长12.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39.3亿元,增长17.9%,比计划目标高2.9个百分点;利润总额680亿元,增长12%。高新技术、优势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逐步壮大,大企业集团“两个带动”工程和“小巨人企业计划”深入推进,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58户。492个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391亿元。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4%。
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编制完成全省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10个专项规划和43个行业规划,及时出台贯彻落实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实施办法和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措施。灾后恢复重建进展顺利,开工城乡住房116.6万户、建成57.5万户;启动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建成学校211所、医疗卫生机构189个;开工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项目76个、水利项目862个;97%的受灾工业企业恢复生产。建立协调对接机制,积极做好对口支援协调服务工作,已确定援建项目1907个、资金431.1亿元,到位资金134.5亿元,开工项目736个、完工项目179个。抓好港、澳援建工作,组织实施省内对口支援。
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继续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贫困寄宿制学生总数达37万人,新增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2个,“普九”人口覆盖率99.6%。职教攻坚计划有序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自主创新体系逐步完善,新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4家、达25家,国家支持建设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25个,4个高技术产业基地获得国家授牌。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12个,启动143个妇幼保健机构建设项目,全省23个项目县(市、区)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及时做好婴儿奶粉事件处置工作,对全部患儿实行免费医疗救治,未出现死亡病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2.4‰。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48个,认真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6%、97.1%。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川籍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4金、3银、5铜的好成绩。
宜宾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宜宾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宜宾市统计局2009年3月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从年初罕见的雨雪冰冻、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到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都给宜宾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万众一心,振奋精神,克难前行,自加压力、加快发展、多作贡献,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45.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44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356.66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增加值164.75亿元,增长12.0%。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2%、71.9%和22.9%。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3:52.3:27.4调整为19.3:55.2:25.5。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4489元,比上年增加2615元。
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全市民营经济延续上年的良好发展态势,规模稳步壮大,活力不断增强。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319.66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为49.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3.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2%,八大类价格同比涨幅呈现“六涨二跌”格局(见表1)。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4%。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4%。
表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4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6.91%,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56 %。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9.31%,全年房屋销售价格上涨9.3%,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0%,土地交易价格上涨10.5%。
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4%,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影响逐步加深,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工业企业经营成本加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城镇化率仍然偏低,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性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2008年广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广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四川省统计局文件编号: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克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克难攻坚,沉着应对,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经省统计局审定,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4.9亿元,增长14.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0.6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63.9亿元,增长21.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0.4亿元,增长12.7%。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3%、60.0%和32.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0、8.5和4.7个百分点。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0862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25.5 :38.8 : 35.7调整为2008年24.8 : 40.5 : 34.7。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民营经济增加值为208.0亿元,增长18.3%,对经济的贡献率为63.4%,拉动GDP增长9.0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51.4%。
民营经济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0.3、90.4和77.3亿元,分别增长5.9%、24.6%和16.4%。
全市工商登记各类个体私营企业共12.3万户,增长10.2%;注册资金70.1亿元,增长10.0%;完成国税和地税收入共12.9亿元,增长27.7%,占全市国税和地税收入总量的62.0%。
企业家们对宏观经济形势充满信心。
企业家信心指数四个季度分别为144.7点、141.4点、137.7点和124.1点,处于“中度景气”区间,企业家眼中的行业形势表现为较好程度。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3%,非食品类价格上涨0.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5%。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累计上涨6.2%,其中轻工业上涨5.4%,重工业上涨6.4%;生产资料上涨6.5%,生活资料上涨2.5%。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累计上涨6.3%,其中,燃料动力类上涨6.8%,钢材类上涨8.4%,建筑材料类上涨9.5%,其他工业原材料及半成品类上涨1.8%。
2008年成都市锦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08年成都市锦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锦江区统计局)(2009年2月)2008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克服特大地震、金融危机等严竣挑战,着力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现代服务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等重点工作,取得了改革发展、抗震救灾、维护稳定的重大胜利,不断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结构调整成效显现,统筹发展态势良好,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民生保障力度加大,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综合国民经济发展平稳,产业结构优化。
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3.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8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9.16亿元,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233.0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5%、11.1%和13.1%。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2∶34.8∶65调整为0.3∶27.6∶72.1;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达到-0.1:24.6:75.5。
按常住人口计算,我区人均GDP达47958元,同比增长16.5%。
2008年度锦江区三次产业结构示意图财政收支平稳增长。
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4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06亿元,比上年增长29.7%。
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的14.2%,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58.13亿元,同比增长16.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0.02亿元,同比下降46.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1.03亿元,同比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7.07亿元,同比增长17.7%。
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48.9%,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
二、农业试验区建设纵深推进。
创新农村产权制度。
按照“大统筹、大集中、大流转”的思路,明晰农村产权,改革过去农村产权不清晰的状况;推进土地流转,改革过去农村生产要素不流动的状况;完善基层治理,大力推进土地利用集约化、农村经济集体化、农民居住社区化,农民收入多元化和城乡管理一体化。
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各项存款余额478444其中:企业存款16438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21503其中:人民币217885各项贷款余额320049其中:短期贷款128571中长期贷款164160全年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万亿元,比年初增加5908亿元。
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万亿元,增加4609亿元。
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万亿元,增加1035亿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万亿元,增加3575亿元。
全年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市场累计筹资3396亿元,比上年减少3947亿元。
其中,首次公开发行A股75只,筹资1066亿元,减少3487亿元;A股再筹资(包括配股、公开增发、非公开增发、认股权证)筹资1332亿元,减少1046亿元;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可分离债、公司债筹资998亿元,增加587亿元。
全年企业共发行债券20520亿元,比上年增加3437亿元。
其中,金融债券11797亿元,减少116亿元;企业(公司)债券2655亿元,增加834亿元;短期融资券4332亿元,增加982亿元;中期票据1737亿元,增加1737亿元。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9784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6658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789亿元;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337亿元。
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971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1315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238亿元;财产险业务赔款1418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万人,在学研究生万人,毕业生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万人,在校生万人,毕业生万人。
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万人,在校生万人,毕业生万人。
全国普通高中招生万人,在校生万人,毕业生万人。
全国初中招生万人,在校生万人,毕业生万人。
普通小学招生万人,在校生万人,毕业生万人。
特殊教育招生万人,在校生万人。
幼儿园在园幼儿万人。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4570亿元,比上年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其中基础研究经费200亿元。
2008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2008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努力克服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3%。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8.9%。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4.1%。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5%。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4.1%。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3%。
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5%,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7.1%,二手住宅价格上涨6.2%;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4%。
表1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0210万人,净增加860万人,新增加1113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946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178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346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6.9%。
全年税收收入57862亿元(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比上年增加8413亿元,增长17.0%。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67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6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76万公顷,减少17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71万公顷,增加139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3万公顷,增加13万公顷。
德阳市2008统计公报
德阳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2月2008年是德阳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德阳市遭遇“5.12”特大地震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
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380万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奋力开展抗震救灾,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把握灾后重建、扩大内需两个机遇,坚持“推进两个加快,三年全面恢复,五年提升跨越,八年全面小康”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在大灾之年,德阳经济社会总体仍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2008年,德阳经济遭受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冲击,全市经济波动明显,呈“V”型运行态势。
一季度,德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济总量同比增长15.4%,创近十几年新高;二季度,受“5.12”特大地震的影响,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经济社会遭受发展重创,德阳经济发展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3.3%,增幅回落18个百分点;三季度,全市人民众志成城,认真推进两个加快,调整政策,努力扩大内需,经济社会逐步恢复,经济总量同比下降2%,增幅回落16.7个百分点,比二季度回升1.3个百分点;四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为正增长,同比增长4.3%。
2008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5.04亿元,同比增长1.0%,增幅回落13.8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9.4亿元,同比下降3.4%,回落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83.5亿元,同比增长1.3%,回落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2.2亿元,同比增长3%,回落8.5个百分点。
全市经济总量中,三次产业比例为18.6:55.2:26.2。
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9084元,同比增长1.1%,按2008年12月31日汇率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折合为2792.3美元,同比增加355.5美元。
民营经济继续占据德阳经济总量的半壁河山,地震和金融危机对民营经济影响大。
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8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73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608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人,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5.08‰。
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56。
表15 2008年人口数及其构成
单位:万人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实际增长8.4%。
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3.7%,城镇居民家庭为37.9%。
按2008年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4007万人。
对2008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统计分析
对2008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统计分析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2)班姓名:王宏杰学号:2008032220(一)背景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经济危机,并波极到了世界范围内,中国的经济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倒退,经济发展受到了限制。
为此,在这一特殊环境下,本文将分析2008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根据查找的各项经济指标,运用马克威分析软件,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此来找出经济指标间的关系,主成分因子,根据给出的经济指标对各地区进行分类。
(二)数据来源及解释表一中的数据来源:htt p://www.stat s.g /tj sj/n dsj/2009/indexch.htm数据解释:本文选取了六项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
分别为:人均G DP,财政收入,年末总人口,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其中人均GD P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以某地区一定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现价)除以同时期平均人口所得出的结果。
财政收入为国家通过财政渠道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筹集起来的各项收入的总称固定资产投资为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居民消费水平为国内一定时期内的居民支付所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化程度水平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新闻出版业、邮政业和其他服务业等,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和社会集团用于公共消费的商品之总量。
(三)目的人均GD P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经济指标,本文通过使用马克威软件的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来分析年末总人口,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人均G DP间的关系,找出影响人均GD P的经济指标,以此来更好地指导实践。
在经济危机中,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政府的财政收入将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
2008四川金融运行报告
2008年四川省金融运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内容摘要]2008年,四川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雨雪冰冻、汶川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取得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
经济虽经历起伏,但发展势头良好: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消费扩大,进出口增势突出,物价回落。
不过在地震和金融危机双重因素影响下,工业增速趋缓,经济效益回落。
四川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大,信贷投放较快,投向与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要求一致。
证券业运行平稳,规范化水平和整体质量继续提高。
保险业覆盖面扩大,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增强。
金融市场交易活跃,融资功能提升。
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经济金融协调互动加强。
2009年,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指导方针,四川将继续加快西部经济高地建设,加快灾后恢复重建。
预计投资将进一步加快,经济将止滑、趋稳和回升,物价在合理区间运行。
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金融将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建设和灾后重建的能力,为全省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目录一、金融运行情况 (4)(一)银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因灾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下降 (4)(二)证券期货业加快发展,震后企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提速 (6)(三)保险业快速发展,风险补偿机制作用显现 (7)(四)融资结构有所改善,金融市场交易活跃 (7)(五)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推进,经济金融协调互动加强 (8)二、经济运行情况 (8)(一)灾后恢复重建拉动需求稳步扩大 (8)(二)工农业生产供给能力稳定增强 (9)(三)物价快速回落趋于平稳 (10)(四)财政收入明显放缓 (10)(五)节能降耗任务仍然艰巨 (11)(六)主要行业分析 (11)三、预测与展望 (12)附录 (13)(一)四川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13)(二)四川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4)专栏专栏1金融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 (6)专栏2金融危机下四川省农民工就业和收入情况 (10)表表 1 2008年银行类金融机构情况 (4)表 2 2008年金融机构现金收支情况 (5)表 3 2008年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表 (5)表 4 2008年证券业基本情况 (7)表 5 2008年保险业基本情况 (7)表 6 2008年金融机构融资结构表 (7)表 7 2008年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表 (7)表 8 2008年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表 (8)图图 1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 (4)图 2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 (5)图 3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 (5)图 4 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 (6)图 5 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8)图 6 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率 (8)图 7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其增长率 (9)图 8 外贸进出口变动情况 (9)图 9 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9)图 10 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率 (9)图 11 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 (10)图 12 财政收支状况 (11)图 13 商品房施工及销售变动趋势 (11)图 14 成都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变动趋势 (11)图 15 四川省装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12)一、金融运行情况2008年,四川金融业积极应对雨雪冰冻、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挑战,加快创新,改进服务,加大灾后重建支持,积极履行社会职责,保持了较好发展势头。
泸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泸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3-12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四个四”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克服自然灾害及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国民经济继续朝着持续、稳定、健康、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经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GDP)508.4亿元,增长15.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8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47.2亿元,增长21.7%;第三产业增加值155.4亿元,增长12.6%。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20.8:48.6:30.6。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2%、65.3%和28.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GDP 达到11831元,增长14.1%。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275.32亿元,增长18.3%,占GDP 的比重提高到54.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3.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71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49.70亿元,增长23.8%;第三产业增加值80.91亿元,增长16.4%。
受食品类价格较快上涨影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3%。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呈现先扬后抑,涨幅逐月趋缓的运行态势。
1-2月持续冲高,涨幅达到最高点8.3%后开始逐月回落,10月为次低点1.0%,11月起微翘为1.5%,12月为最低点0.8%。
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4%。
全年房屋销售价格上涨2.3%。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4.5%,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8.2%,生活资料价格上涨7.6%。
全年原燃材料购进价格上涨17.5%。
年末城乡从业人员达 255.69万人,比年初增加 7.63 万人,增长 3.1 %。
年末城镇私营经济从业人员7.51万人,比年初增长16.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关于2008年四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09年2月200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组织和动员全省各族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两个加快”,努力克服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经国家统计局初步审定,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12506.3亿元,比上年增长9.5%,增速比上年回落4.7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66.2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5790.1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4350.0亿元,增长8.3%。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2%、61.9%和32.9%。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378元,增长9.7%。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从上年的19.3:44.2:36.5调整为18.9:46.3:34.8。
图一:2004-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65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占GDP的52.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8.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0.7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3514.7亿元,增长20.1%;第三产业增加值2041.3亿元,增长12.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0%。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6.6%。
9.6%、生活资料价格上涨8.0%。
全部原燃材料购进价格上涨12.4%。
全部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8.4%。
其中,种植业产品价格上涨11.2%,林产品价格上涨9.6%,畜牧产品价格上涨23.2%,渔业产品价格上涨15.1%。
全年房屋销售价格上涨2.9%,涨幅比上年回落5.4个百分点。
土地交易价格上涨7.1%,房屋租赁价格上涨3.3%。
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1.6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12.4点。
其中,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餐饮业等行业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14.5点、105.7点、104.4点、128.7点、85.8点、98.3点、156.5点、100.7点。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震灾害使我省生产能力受到很大破坏,恢复重建任务十分艰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工业化、城镇化依然滞后,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二、农业2008年,在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各项补贴优惠政策等有利因素的促进作用下,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农村经济运行比较平稳。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82.7万公顷,增长0.3%。
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38.2万公顷,下降0.7%;水稻199.5万公顷,增长1.8%;玉米124.8万公顷,增长0.1%;洋芋64.9万公顷,增长6.3%;红苕81.2万公顷,下降3.9%;油料作物115.5万公顷,增长8.3%;药材9.0万公顷,减少5.3%;蔬菜110.2万公顷,增长0.6%。
改造中低产田土、建设高标准农田136万亩。
种植业实现增产。
全年粮食产量3500万吨,比上年增产108万吨,增长3.2%。
其中:小麦产量563.8万吨,增长0.7%;水稻产量1511.8万吨,增长4.4%;玉米产量667.7万吨,增长4.7%;洋芋产量229.8万吨,增长8.1%;红苕产量344.7万吨,下降1.8%。
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249.9万吨,增长9.4%;棉花产量1.6万吨,下降5.9%;麻类产量6.8万吨,下降1.4%;甘蔗产量116.3万吨,下降8.4%;烟叶产量22.8万吨,增长34.9%;蔬菜产量3078.3万吨,增长2.6%;茶叶产量13.9万吨,增长6.9%;水果产量(含瓜果类)636.2万吨,增长7.5%。
养殖业稳定发展。
全年肉类总产量906万吨,增长4.3%。
其中:猪肉产量652.1万吨,增长3.9%;牛、羊肉产量87.1万吨,增长4.5%;禽肉产量145.3万吨,增长5.8%。
禽蛋产量131万吨,增长13.8%;牛奶产量61.6万吨,下降1.3%;蚕茧产量10.6万吨,保持上年水平。
全年水产养殖面积21.6万公顷,增长1.6%;水产品产量95.2万吨,增长4.6%。
林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
巩固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成果,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3.2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0.3万公顷。
实施森林管护2033.5万公顷,实施配套荒山造林2.3万公顷,封山育林101.7万公顷。
年末森林覆盖率为30.8%。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
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3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52.3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1.8万公顷。
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163.9万千瓦,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687万千瓦,增长6.5%。
全年农村用电量127.5亿千瓦小时,增长3.4%。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经济较快增长。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5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11946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39.3亿元,增长17.9%。
图二:2004-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372.3亿元,增长16.2%,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567.0亿元,增长21.4%,轻工业增幅比重工业快5.2个百分点。
工业四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3314.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7.1%,增长22.2%。
其中,优势资源产业增加值1488.6亿元,增长17.7%;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660.5亿元,增长25.4%;农产品加工产业增加值776.0亿元,增长27.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35.8亿元,增长24.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67.3亿元,增长23.3%;完成新产品产值2798.2亿元,增长49.1%。
分行业观察,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3.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1.4%,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工业增长5.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8.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9.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9.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27.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8.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9%。
在纳入统计的87种重点产品中,有55种产品生产增长,其中,食品及日用轻纺类产品生产增势良好。
原煤增长10.2%,原油加工量增长8.9%,天然气产量增长1.2%,水电增长5.7%,铝材产量增长15.1%,农用薄膜增长18.2%、乳制品增长33.9%,白酒增长29.4%,纯化纤布增长40.8%,汽车增长16.2%。
务收入13768亿元,增长31.9%。
实现利税1457.3亿元,增长24.5%;实现净利润712.9亿元,增长7.8%。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167.7亿元,同比下降40.9%;股份制企业542.0亿元,增长17.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97.3亿元,增长27.8%;私营企业531.7亿元,增长44.2%。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8.3,比上年提高11.3点。
建筑业生产在投资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持续稳步增长,全年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758个,增长1.3%;实现利税总额132.6亿元,增长9.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374万平方米,增长7.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63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064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81.2亿元,增长29.5%。
在全社会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2766.9亿元,增长35.1%;港澳台商投资243.5亿元,增长37.8%;外商经济投资214.6亿元,增长9.6%。
房地产开发投资1430.2亿元,增长7.8%,增速比上年回落37.3个百分点。
图三:2004-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24.0亿元,增长67.3%;第二产业投资3100.1亿元,增长26.6%;第三产业投资4157.1亿元,增长29.4%。
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3.3:41.8:54.9调整为 4.3:40.9:54.8。
新开工500万元以上项目计划总投资达5163.1亿元,增长82%。
新开工项目平均投资规模4616万元,扩大47.5%。
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535个,计划总投资3029.4亿元,完成投资675.7亿元,带动了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工业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中“7+3”优势产业完成投资2398.4亿元,同比增长25.5%。
其中,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498.4亿元,增长52.9%;现代中药业完成投资28.3亿元,增长49.1%;电子信息产业完成投资238.26亿元,增长49.1%。
受能源电力、钒钛钢铁、生物工程等投资减缓影响,“7+3”优势产业投资比同期工业投资慢2.2个百分点。
2008年,能源电力、钒钛钢铁分别增长10.9%和15.5%,生物工程投资下降11.8%。
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得到加强。
康定机场、南渝高速、西攀高速等项目竣工投入使用。
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和泸州港集装箱码头等项目加快推进,成都至都江堰铁路、成绵乐客运专线、珙县电厂等项目开工建设。
五、国内贸易消费品市场增长较快。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00.8亿元,增长19.6%。
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4.5%。
在统计的25类商品中,除棉麻等五类商品销售比上年有所下降外,其他20类都不同程度的增长,增长面达到80%。
图四:2004-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城乡消费品市场活跃。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731.5亿元,增长19.3%,比上年加快2.5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零售额925.1亿元,增长21.5%,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402.0亿元,增长21.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398.8亿元,增长17.7%。
消费热点不断升级。
其中,汽车零售额增长19.8%,石油及制品增长43.2%,家具类增长9.4%,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6.0%,金银珠宝类增长39.4%,化妆品类增长14.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7.2%,通讯器材增长21.2%。
大型商贸企业增势强劲,个体私营经济大幅增长。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998.8亿元,增长25.6%,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6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由上年的19.8%提高到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