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 诊断与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内容摘要
尽管如此,现有的治疗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饮食和运动疗法需 要患者的长期坚持和自我管理,这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可能难以做到。其次,胰岛 素和降糖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引起低血糖等不良反应。针对这些不足,未来的研究 方向应包括开发更加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内容摘要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它涉及到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损害。近 年来,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本次演示将详细 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内容摘要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到多个因素。首先,糖尿病微血管病 变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微血管壁增厚、管 腔狭窄、血流减少等,这些变化导致肾脏缺氧、缺血,进而引起肾脏损害。其次, 遗传因素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发 生与APOL1基因多态性等相关基因位点有关。
2、前沿方法:近年来,干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前沿方法逐渐应用 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结论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因素。本次演示介绍了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包括基础治疗和前沿方法如干细胞治疗和基 因治疗。虽然这些治疗方法在临床试验中已取得初步成果,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 证实其安全性和疗效。未来,深入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对提高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透析治疗是治疗晚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透析可以清除体内过 多的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近年来,一些新型 的透析技术,如血液透析滤过(HDF)、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等,已经得到了 广泛应用。这些技术能够更有效地清除体内过多的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
中药防治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5 抗 炎 果表明 : BG E可抑制 E M合成 , C 并促进其降解。
2 改 善 足 细 胞 结 构 与 功 能
5 1 下调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 白 一1 MC . ( P一1 的表达 ) 研究表明 , C 的聚集与 肾组 织 内单 核细 胞 的广 泛浸 润有 EM 关 , MC 一1 而 P l 是单核 巨噬细胞特异 性 的趋 化 因子, 可以趋 它
响患者 的生存质 量。中药 防治 D 具有 特色 和优势 。研 发 防 阻断 C GF活性 , N T 是抑制 或减轻 肾脏纤 维化 的一条有效 途径 。 7 研究表 明, 雷公藤多苷可减 少 D N大 鼠尿蛋 白排 泄 治 DI N特异性 中药 是 目前 医学界研 究 的重点 、 点 。其 中, 热 中 吕海琳等【J 血肌酐 , 明显 降低 肾组织 CI FmR ' NA表达 G 药防治 D N作 用机 制 的实验 研究 , 到 国 内外 学 者 的广 泛关 及降低血尿素氮 、 受 量 。张新雪 等_ 研究表明 , 8 j 海昆 肾喜可抑制 D N大 鼠 C GF蛋 T 注。我们将此领域的研究进展予 以综述 。
ds n为细胞骨架 中间丝蛋 白一种 , emi 为光镜下 足细胞损伤 的标 白及 mR NA表达而发挥治疗和预防 D N的作 用。 志蛋 白H 。P d clx o oayi J n是足细胞表面表达的一种糖蛋 白, 参与 5 2 抑制核转 录 因子 一J NF—f ) 黏附分 子表达 . c B( c 或 B 肾小球 电荷 屏 障 的形 成 , 可 防止 相 邻 足 细 胞 间 足 突 的黏 近年来 , M 。 病变被视 为是一种 由代谢紊乱 引起 的炎症性 并 D 肾脏 附l 。下列 中药均可改善足细胞结构与功能。 5 J 疾病。N F—I c B是炎症的 中心调控 因子 , 激活后进 入细胞 核 其 张培等 _研究表 明 , 6 J 白芍总苷降低 D 大 鼠尿蛋 白机制可 内调节多种生长 因子 、 化 因子 、 附分 子 、 M 趋 黏 细胞 因子 等 的表 能部分与增加 肾小 球 np r ehi n表达 有关 。钟 娟等 J 4研究表 明 , 达 引。因此 , 抑制 N F—I c B或黏 附分子表达 , 可起 到保护 D M 肾康丸可延缓或抑制 D N大 鼠 np r 、emi 白的表 达 , e hi ds n蛋 n 从 或 D N肾脏 的作 用。杨莉 等【 ] 1 研究 表 明, 3 地骨 皮可 减少 2型 而维护 肾小球滤过屏障外 层足 细胞结 构和 功能的完 整。魏洪 D M大 鼠肾组织 NF 一出 表达 , 降低血 清炎症 因子, 从而 改善 肾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
8 裴凌鹏. 虾青素对脂多糖诱 导小鼠急性肺 损伤 的保护作用 [ J ] . 中国
老年学杂志 , 2 0 0 9 ( 8 ) : 1 4 2—1 4 3 .
减, 许多患者仍不可避免 地步 入肾功 能衰竭 阶段 , 这种现 状导
致 了对新治疗手段 的迫切需 要 , 随着 中 医、 中药 在 D N临床 中
1 . 1 . 3 糖基化终末产 物( A G E s ) : 高糖状态 下终末糖 基化产物 蓄积 , 可损伤肾小球基底膜 , 使 滤过功能下降 , 并促进 肾小球系 膜细胞产生 、 释放细胞外基质终导致 肾小球肥大 、 硬化 。 1 . 1 . 4 己糖通路 活跃 : 己糖激 酶激活 的结果是 生成过 多的蛋 白糖甙 以及 O一 联 糖蛋 白, 它们 可促使 细胞外 基质 特别是层连 蛋 白在 系膜 细胞 中产生过多 , 还 同时刺激血管 内膜纤溶酶原激 活物抑制 剂( P AI ) 一 I 生成参 与病变 的形 成 。 1 . 2 肾血 流动力学 改变 糖 尿病患者存 在糖 代谢紊乱 , 血管 活性 物质 反应 性增强 , 如血管 紧张素、 内皮素 、 激肽释放酶 一 激 肽系统 、 前列腺系统 、 心钠素 以及 N O等活 性的改变 , 胰 岛素不 足、 胰 高血 糖素 和生长激素增 多等多种 内分泌代谢 紊乱 , 这些 因素均可使肾小球 出、 人球小 动脉舒缩平衡 失调 , 造成高灌注 、
i n j u r y i n t h e e x v i v o p e r f u s e d h u m a n l u n g [ J ] . P N A S , 2 0 0 9 , 3 8 ( 1 0 6 ) :
中药防治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8.张新雪,李杨,赵宗江,等.海昆肾喜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 保护作用及其对肾组织CTGF蛋白表达的影响.中华中医药 杂志,2008,23(6):490—493. 9.吴泽成,刘慎微,董骏武,等.12一脂氧合酶抑制剂黄芩索对2 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及机制.中国中西医结 合肾病杂志,2009,10(2):116~119. 10.刘慰华,黄河清,邓艳辉,等.黄连素对糖尿病肾损伤大鼠。肾 功能、氧化应激、肾脏醛糖还原酶的影响.中国药理学通报,
・655・
1.张浩军,李平,赵静波,等.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 TGF-pl及MMP一9表达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 志,2009,10(4):290—294. 2.倪海祥,杨雪辉,朱峰,等.人参皂苷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基 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10(3):211—213. 3.JiL,YinXX,WuZM,et a1.Ginkgobiloba
节TGF一8惭ads信号传导系统:王月华等【ll J研究表明,益气养
阴消瘸通络中药(由黄芪、地龙、丹参、大黄等组成)能够减轻DN 大鼠病理损害,这一作用的实现可能是部分通过qV,F一口/Smads 信号传导途径实现的,即降低受体激活型Smad表达,上调抑制 型Smad7表达。 5抗炎 5.1下调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一1(MCP一1)的表达 研究表明,E(1M的聚集与。肾组织内单核细胞的广泛浸润有 关,而MCP一1是单核巨噬细胞特异性的趋化因子,它可以趋 化和激活单核细胞至炎症部位,启动炎症反应,因而通过干预 MCP一1,能够起到治疗或延缓DN的作用【12 J。赵宗江等【12 J研 究表明,糖肾平胶囊可能通过下调DN大鼠肾组织MCP一1蛋 白及mRNA表达而发挥治疗和预防DN的作用。 5.2抑制核转录因子~出(NF一出)或黏附分子表达 近年来,DM。肾脏病变被视为是一种由代谢紊乱引起的炎症性 疾病。NF一出是炎症的中心调控因子,其激活后进入细胞核 内调节多种生长因子、趋化因子、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等的表 达【13|。因此,抑制NF一出或黏附分子表达,可起到保护DM 或DN肾脏的作用。杨莉等【13J研究表明,0572292);山西省自然基金资助项目(No.2006011loo) 医药大学2008级博士生,现工作于湖北中医药大学 (北京 lo0029) 医学院(太原030024) 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进展
甘之变 , 酒 色 劳 伤 之 过 。过 食 肥 甘 厚 美 , 导 致 五 谷 之 气 充 盈 上 溢[ 6 ] , 久之脾失健运 、 脾 气亏损 、 郁 而化 热 , 灼 伤津 液 , 导 致体 内 阴液 亏虚 , 后天之脾不能滋补培 育先天 之 肾, 故水 液代谢 异常 ,
预防医学 , 2 O l O, 2 2 ( 3 ) : 1 7 2 0 .
陕西 中医 2 0 1 4年第 3 5卷 第 2 期
泻小 鼠血 清 5 - HT 的 实 验 研 究 [ J ] .上 海 中 医药 大 学 学 报 ,
1 9 9 9, 1 3 ( 2 ): 4 6 — 4 7 .
8 58 。
的研 究 [ J ]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 0 0 8 , 1 0 ( 1 ) : 1 3 7 — 1 3 8 .
( 收稿 2 0 1 3 — 0 9 — 1 5 ; 修回2 0 1 3 - 1 0 — 2 5 )
[ 2 6 ] 谢建群 , 李国霞 , 陆
雄, 等 .疏 肝 健 脾 汤 对 应 激 腹
冯宁湘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用自拟参芪地黄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dn患者方中诸药合用可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健脾益气补益肝肾并且其中部分药物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中西医联合用药可有效调整dn患者的脂代谢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及临床症状此次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高达94
2 5 2
[ 1 9 ] 娄元霞 . 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 展[ J ] . 浙 江
[ 2 5 ] 张丰华 , 刘
伟, 黄秀深 , 等. 湿 困 脾 胃 证 动 物 模 型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珍 珠 、 石 , 志 )呕 吐频 繁用 黄连 温胆 汤加 ( 叶 、 兰 、 磁 远 , 苏 佩 白豆 2 病 因病 机 蔻 、 苡仁 ) 薏 2专方 专 药 : 红艳 ㈣选 择 8 例 早 期 2型 糖尿 病 肾病 肾虚 血瘀 罗 0 D N的基 本病 因是 禀 赋不 足 , 食 不节 , 饮 劳欲 太 过 , 志 失调 , 3 情 .
陕 西 中医,0 52 (0:0 0 2 0 ,6 1) 0 . 1
1( : . 8 )5 33 【7 新 荣, 旭, 莉, . l】 袁 陈 袁 等 中西 医结合 治 疗慢 性盆 腔 炎的 临床观 察 【. 阳中 医学院 学报 ,062()4 2 . J贵 ] 20 , 4: —5 8 2 【8袁佩 君 . 11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慢 性 盆 腔 炎 4 6例报 告. 西 中 医药 , 江
21 0 0年 1 月
11 0
[ 5 1陈 晓霞.中 药治 疗慢 性 盆腔 炎 14例 .浙 江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2郑 纯, 杰 . 药外 敷 治 疗 盆腔 炎 26例 临床 观察 闭. 南 中 医 1 1] 徐 藤 2 湖 杂志, 0 , ( : — 3 2 1 744 4 . 0 1 )2 20 , ( : 5 051 53 . 5 )0 蔡 艾 阴道 用药 治 疗慢 性 盆 腔 炎 8 . 中 医 0例 中国 f 宋红 湘, . 炎 康 泰 冲 剂 治 疗慢 性 盆 腔 炎 . 医研 究 ,971 【3王 燕, 玉 华, 莉. 6 ] 等妇 中 19 , 0 1】
中图 分类 号 : 5 7 R 8. 2
1 中 医病名探 讨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0 6 0 7 ( 0 0 0 — 1 1 0 10 —9 92 1 )20 0— 2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进展
组, 2 且 4小时尿蛋 白定量 、c Sr等指标 及
临床症状均有 明显 改善。鲁淑 敏用 固元 汤( 地、 熟 女贞子 、 桑椹 、 羊藿 、 淫 枸杞 子、 泽泻 、 茯苓 、 猪苓 、 芪 : 韦等 ) 合 灯 黄 石 结 盏花注射 液 治疗 早期 D 8例 J从 本 N6 , 图治 , 有效 率 9 . % 。陈华 用 复方 黄 总 27 芪汤 ( 黄芪 、 北沙 参、 水蛭 、 大黄 、 丹参 、 红
9 . % 。并指 出血 瘀贯 穿 于疾病 的全 过 12 程, 对多种肝 肾阴虚 、 血瘀 阻滞 , 需对证 治
疗。
疗3 2例 D l J结 果可 明显 改善 患者 N_ , 的空腹 血糖 、 餐后血糖 、 糖化血红蛋 白, 使 血液黏 度降低 , 中 自蛋 白 B—MG显 著 尿 下降 , 示该 药有 保 护早 期 糖 尿病 肾小 提
2 rg 3次/日, 疗 组 予 黄 芪 注 射 液 5 , a 治 2m、 0 l丹参注 射液 2 m 加入 20 l 理 0l 0m 生 盐水静滴 , 1次/日。两 组均 以 1 O~1 5天 1 疗程 , 观察 1— 2个疗程 。结果 : 治疗 组 在尿蛋 白、 血肌酐 、 尿素氮 指标 变化上 明
论 著 ・社 区 中 医 药
C H I E C o M M UN l 0 O C O RS N SE W T
中 医药 治疗 糖尿 病 肾病 临床 研 究进展
梁 友 侠
虚加菟丝子 、 骨脂 、 补 熟地 、 虫夏草 ; 冬 口
渴燥热加天花粉 、 知母 、 芦根 ; 皮肤瘙痒加 刺蒺藜 、 地肤子 、 蝉蜕 、 土茯苓 。四黄汤治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 北 省沧 州市 中心 医院 , 北 沦 州 0 10 ) 河 河 6 0 1
【 关键 词 ] 糖 尿 病 肾 病 ; 实验 研 究 ; 医药 中
[ 图分 类 号 】 R 8 . 中 5 72
[ 献标识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0 文 0 8—84 ( 00 2 89 2 1 )2—24 0 8 2— 3
变脏腑 , 涉及 气 、 、 、 、 五 者 。 初 期 气 阴 两 虚 , 肾 不 血 水 痰 瘀 肝 足 , 期 为 阴损 及 阳 , 肾 亏 虚 , 脉 瘀 阻 。李 显 筑 教 授 则 后 脾 络
尿 白 蛋 白明 显减 少 , 素 氮 和 血 肌 酐 水 平 下 降 , 尿 肾脏 肥 大 指 标
陈以平认 为 D N病 因 病 机 主 要 是 长 期 过 食 肥 甘 厚 味 、 恣
饮 醇 酒 , 伤 脾 胃 , 焦 积 热 , 谷 耗 津 而 为 消 渴 ; 渴 日久 , 损 中 消 消 阴津亏耗 , 日久 耗 气 而 致 气 阴 两 虚 ; 天 禀 赋 不 足 , 之 后 天 先 加 饮食 不 当 , 胃 受 损 , 热 伤 津 , 液 不 足 , 腑 经 络 失 于 濡 脾 积 津 脏 养, 肾脏 受 累 , 为脾 肾 亏 虚 、 虚 血 瘀 之 证 ; 损 及 阳 , 阳 发 气 阴 阴 两 伤 , 微 外 泄 而 水 湿 停 滞 , 体 劳 衰 , 毒 内停 , 络 瘀 阻 , 精 肾 浊 脉 发 为瘀 浊 内 蕴 、 湿 泛 溢 之 证 。其 病 机 主要 是 阴津 亏耗 , 阴 水 肾
现 代 中西 医 结合 杂 志 MoenJunl f n gae rd i a C ieea dWet nM dc e 0 0A g 1 2 dr ora o It rt Taio l hns n s r e in 1 u 9( 2) d tn e i 2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
传统的西医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胰岛素注射和口服降糖药物,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副作用,且部分患者对药物不敏感。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了这个领域,试图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原理是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的优势,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本质是阴虚燥热,需从调理脏腑、祛瘀活血、扶正固本等方面进行治疗。
而西医则主要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和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
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满足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需求。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已取得了显著进展。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观察和经验总结上,后来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机制逐渐得到阐明。
例如,研究发现许多中药成分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如黄连、黄芪、山药等,同时还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轻并发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还注重整体调节,通过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和心理状况等方面来达到治疗目的。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也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
例如,中药联合胰岛素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和副作用;中药调节血脂可以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中西医结合治疗还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研究者还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更好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明确中药的作用机制和有效成分,以便开发出更具针对性的药物。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如何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仍是一个挑战。
如何将中西医结合治疗融入到日常诊疗工作中,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也是未来需要的问题。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巨大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从现状和研究进展出发,探讨了中药、针灸、运动疗法和营养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研究发现,这些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控制血糖水平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结论部分展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同时指出未来研究应该更深入地探讨这些治疗方法的机制和有效性,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具有巨大潜力,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药, 针灸, 运动疗法, 营养疗法, 研究进展, 前景, 未来方向1. 引言1.1 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常见的类型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自身免疫破坏胰岛素产生的胰岛β细胞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需要外源性胰岛素补充治疗。
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多与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有关。
糖尿病患者常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和视力模糊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控制会导致许多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甚至威胁生命。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性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性在于综合运用中西医的优势,充分发挥各种疗法的效果,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医注重治未病,强调调整体内阴阳平衡,促进自身康复能力;而西医则注重症状和病理学的分析,依托药物和手术治疗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能够综合利用中药、针灸、运动疗法和营养疗法等多种疗法,通过调理体内气血,改善机体代谢功能,减少并发症风险,延缓病情发展。
相较于单一治疗方式,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实现“阴阳调和,标本兼治”,更全面、更有效地治疗糖尿病,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获得更好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不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也是未来糖尿病治疗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积累。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和成果,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一、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中医药传统理论,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以及现代中医药学的研究成果。
中医药理论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气血失调、阳虚阴盛、气阴两虚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治疗上,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既要治疗病的根本原因,又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达到阻断病情发展和促进康复的目的。
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备受关注。
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减轻蛋白尿等症状,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与西药相比,中药治疗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也表现出独特优势。
丹参、黄芪、苦瓜等中药材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这些都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支持。
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主要包括调整体内代谢平衡、改善微循环、减轻肾脏负担等方面。
中药可以通过调节患者体内的血糖、血脂等代谢物质,减轻肾脏负担,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
中药还可以通过改善微循环,促进氧化还原反应,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保护肾脏功能等方式发挥治疗作用。
这些机制的研究深化了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认识,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治疗手段提供了理论支持。
四、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进展随着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深入和发展,一些新的治疗手段不断涌现,拓展了糖尿病肾病的治疗领域。
中药注射液、中成药制剂等新型药物的研制应用,有效地提高了中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 o) N 是一种很强的扩血管物质 , 黄焱等研 究表明川芎嗪合氨胍 、 川芎 嗪、 氨胍治疗后 大 鼠的肾组织 N S活性显著升高 ,O的含 O N 量增加 , 川芎嗪合氨胍治疗组与正常组相 比 无差异, 认为川芎嗪联合氨胍能增强 D M大 鼠 肾组织 N S活性 , 加 N 的 含量 , 而 O 增 O 从 对D N起 一 定治 疗作 用 。 积矫正 , 统计结果见表 1 。 由上 表 可 以 看 出 , 酐 清 除 率 与 肌 U E A R并 不是 平行 发 展 的。如果 仅 以尿 蛋 白的多少作 为 2型糖尿病 肾病 的诊 断 标准 , 那么就会有 7 . 9 的患者 被高估 36% 肾功能 的实 际水平 , 从而影响患者 的治疗 和对 预 后 的判 断 。 而且 , 肾功 能 已经 失 把 代偿 的患者 划分 在早期 糖尿病 肾病 患者 的中显 然 也是 不合 理 的。U E 的大小 AR 与 Cr e 的大 小 并 没 有 必 然 的联 系 。 影 响因素 美 国一项对 2型糖尿病 的调查 显示 , 有 1%糖尿 病患者 的 G R<6 m/ , 3 F 0 l分 其 中尿 白蛋 白正常者 占 4 % 。说 明 2型 0
中 国社 区 医师 - 医学专业 2 1 0 0年2ql期 ( 2 ,- 第1 卷总 第2 9 ) 9 2期
微量 白蛋 白尿只能用于早 期 D N诊断 , 不 能预测 肾小球 损 害 的严重 程 度 , G R 而 F 才 能真正反映肾小球功能下降的情况 , 可 作 为早期 D N患 者 肾小球 滤过 功 能减 退
的敏感指标。
建 议
感 。而尿微 量 白蛋 白是 反 映肾小球 受损 的敏感指标 , 也是影响糖尿病 肾病患者 肾 生存率 的独 立 因素 , 尿蛋 白水平 越高 , 肾 脏预后越差 。因此 , 2型糖 尿病 肾病的分 期标准如果能 以肾小球 滤过率 为主 , 同时 把尿微量 白蛋 白结合起来 考虑 , 将更具合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南 仲 蔓2 7 第 0 第 期 GsJrl T , 0V. . 0 年 2卷 3 au uafC 2 7o0o 0 n n M 0 1 N3 o o 2
f文献综述 ・
。 . 一 。 … 。 … 。 … 、 … 一 ~ 一 。 .。
糖尿痛管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按 5 施 治 : 阴 两 虚 , 。不 足 型 , 型 气 肝肾 治拟 益 气 养 阴 , 补 滋 肝 。 , 用 生脉 散 合 杞 菊 地 黄 汤 加 减 ; 肾法 方 。 血 瘀 , 络瘀 肾虚 脉 阻型 , 治拟 健脾 补 。 活 血 利 水 法 , 肾, 方用 参 芪地 黄 汤 合 桃 红
重 的 微 血 管 并 发 症 之 一 。据 报 道 ,0 2 尿 病 患 者 的 1 ~ 0a糖
阴虚阳亢型, 治宜滋阴潜阳, 镇静 安神 , 以知柏地黄 丸加 方
减 ; 虚 胃逆 型 , 宜 益 气健 脾 , 胃 降逆 , 用 四 君 子 汤合 脾 治 和 方 二 陈 汤加 减 。 亚 敏 将 D 为 本虚 、 实 两 大类 型 。 王 N分 标 本虚 证 又 分 为 : 。 虚 型 , 宜滋 补 肝 。 气 阴两 虚 型 , 宜 益 肝 肾阴 治 肾; 治 气养阴; 。 脾 肾阳虚 型 , 宜温 补脾 。 阴 阳两 虚 型 , 治 肾; 治宜 阴 阳
四物汤加减 ; 肾两虚 , 脾。 阳气虚衰 型, 治拟 健脾温 。 利水 肾, 消肿法 , 方用济生。 肾气丸合实脾饮加减: 阳虚 血瘀 , 水气凌
心型, 治拟 温 通 心 。 , 血 利 水 法 , 用 真 武 汤 合 苓 桂 术 甘 肾 活 方 汤 加 减 ; 浊 潴 留 , 逆 犯 胃 型 , 拟 健 脾 化湿 , 逆 和 胃 湿 上 治 降 法 , 用 四君 子 汤 合 大 黄 附子 汤 加 减 。 叶任 高[ 提 出 4种 方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KD)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也属于并发症中典型且严重的疾病之一,随着疾病进程进展,易致肾功能衰竭最终死亡。
其病因多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及情志失调有关,其治疗理念及手段也各有侧重。
文章通过查阅总结近几年文献,对DKD的研究进展展开论述,探索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思路及新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1.病因病机糖尿病肾病属中医“关格”、“水肿”、“虚劳”等范畴,临床上并无特定的中医病名与之对应。
其主要发病原因归于体质,即素体肾虚,糖尿病病程日久迁延不愈,耗伤气阴,五脏受损,兼夹痰、热、郁、瘀等致病。
其初期多为气阴两虚,渐至肝肾阴虚;随着病情进展,阴损及阳,伤及脾肾;疾病后期,肾阳衰微,浊毒内蕴,或见气血大亏,五脏俱损[1]。
2.辨证论治2.1分型论治不同医家对疾病的辨证思路及兼证、变证的治疗各有侧重。
其主证主要为气阴两虚、肝肾阴虚、气血两虚及脾肾阳虚。
兼证以血瘀及湿热多见,变证可见浊毒犯胃、水气凌心、溺毒人脑等,常预后较差。
林兰[2]根据阴、阳、寒、热辨证将消渴病辨证分为3型,每型又根据脏腑辨证分数证。
阴虚热盛型包括肺胃热盛、心胃火盛、心火亢盛、肝阳偏亢;气阴两虚型包括心肺两虚、心脾两虚、心肾两虚、心肝两虚、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型包括肾阴阳两虚、脾肾阳虚、脾胃阳虚、心肾阳虚、心阳虚弱等。
同时治疗阴虚热盛型以清胃泻火,方用玉女煎加味:石膏,知母,生地,麦冬,黄连,栀子,牛膝;气阴两虚型以益气养阴为主,方用生脉饮加味:党参,麦冬,五味子,生地,黄芪,知母;阴阳两虚型以滋阴温阳为主,方用右归饮加味:熟地,山萸肉,丹皮,泽泻,枸杞子;夹湿热者多见于糖尿病早期尚未得到合理治疗,或糖尿病病情未得到控制,糖尿病合并急性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者,药用:茯苓、泽泻、薏苡仁、连翘等;夹寒湿者多见于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药用苍白术、山萸肉、泽泻等;夹瘀者糖尿病各种血管病变,药用:当归、丹参、桃仁、乳没、川芎等。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高血糖引起肾脏功能异常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有约30%至40%的人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现代医学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以控制血糖和血压为主,但是传统中医药治疗在保护肾脏功能、延缓疾病进展方面有独特优势。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待解决,如治疗机制尚不清楚、临床疗效有待验证、药方需进一步优化等。
深入研究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探索其机制、提高临床应用水平,对于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系统总结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为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现状和问题,通过分析已有研究成果,总结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机制和临床应用情况,进一步探讨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和优势。
研究目的还包括对针对糖尿病肾病的中药研发进展进行评估和归纳,同时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试验进展。
通过揭示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疗效和机制,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推动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为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2. 正文2.1 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机制研究1. 调节血糖代谢: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可以通过调节血糖代谢通路,降低血糖水平,减轻对肾脏的损害。
2. 抗氧化与抗炎作用:研究表明,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在肾脏中的损伤。
3. 调节血压和血脂: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血压和血脂,改善肾脏的微循环,减轻肾脏负担,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4. 保护肾小球功能:中医药中的一些药物具有保护肾小球功能的作用,可以减少尿蛋白的泄漏,延缓肾脏病变的进展。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本文围绕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进展、预防策略以及临床试验和新药开发情况展开讨论。
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机制涉及多个信号通路,诊断方法的不断完善提高了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治疗方面的进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综合应用,预防策略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疾病的个体化治疗、生物标志物的发展以及新型药物的研发,提高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挑战与机遇并存,研究者需要持续努力,为糖尿病肾病的防治贡献更多的力量。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进展、预防策略、临床试验、新药开发、结论、挑战、机遇、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糖尿病肾病的概述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的一种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约有30%至4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医疗费用。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
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对肾脏造成的损伤至关重要。
肾小管细胞和肾小球毛细血管的病理改变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尤其是肾小球滤过膜的增厚和毛细血管基底膜变性,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最终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和治疗不断深化,但仍有许多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探讨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机制、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防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方向。
1.2 研究背景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质量。
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治疗进展
( R A A S )阻滞剂 ( A C E I / A R B s )能延缓 D N的发展 ,降低 D N病人的死亡率 ,是 目前延缓 D N病程的主要用药。除 R A A S 阻滞剂 ,一 些试验
性治疗 ,天然药物也被尝试用于 D N的治疗 ,但疗效及作用机理尚不十分明确 ,尚需要通 过更 多的研究去证实 。本文就 D N的药物治疗进展 进行综述。
糖 尿 病 肾病 中西 0 0 0 广西 中医药大学 ,广西
【 摘
要】 糖尿病肾病 ( D V)是 全 球性 的公 共健 康 问 题 ,其 患 病率 和 死 亡率 不 容 忽视 。研究 表 明 肾 素一血 管 紧 张 素一醛 固酮
Ab s t r a c t :D N r e m a i n s a ma j o r g l o b a l p u b l i c h e l a t h b u r d e n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s u b s t a n t i a l mo r b i d i t y a n d m o r t l a i t y . R A A S b l o c k a d e i s
o n s e t nd a d e a h t i n DN,a n d c o u l d t h e r e f o r e b e u s e d i n t h i s p o p u l a t i o n .Mo r e d a t a a l e n e e d e d t o c l  ̄f y he t r o l e o f o t h e r d r u g c l a s s e s i n
Z e n g J i a n f e n g
Gu a n g x i T 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Na n n i n g, C h i n a 5 3 0 0 0 0
针灸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
针灸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方案:针灸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引言: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下导致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目前,中西医结合已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展现出一定的疗效。
本研究旨在探究针灸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依据。
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进行实验和临床观察,探究针灸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机制,并提供科学的临床应用方案。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a. 针灸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b. 针灸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c. 针灸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d. 针灸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纤维化程度的调控。
2. 方案实施:a. 试验组:选取一定数量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针灸疗法,并设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b. 实验分组:根据研究目的,将患者分为多个组别,如肾功能、炎症反应、糖代谢以及纤维化程度等;c. 实验操作:对试验组进行针灸治疗,按照标准操作要求,施行适用的针刺手法和穴位选择;d. 治疗时长:根据个体差异,将试验组进行不同次数、不同周期的针灸治疗;e. 数据采集:随访并采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一系列指标,并记录相关数据。
3. 数据采集与分析:a. 临床数据采集: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程、糖尿病控制情况、肾功能指标、炎症反应指标、血糖指标以及纤维化程度等;b. 实验数据采集:包括各组患者在针灸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数据;c. 实验结果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d. 结果解释与讨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针灸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影响,并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比较与讨论;e. 提出新观点和方法:基于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针灸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观点和方法,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将探究针灸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机制,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进一步推动针灸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现代医学对 DN 机制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有人提出把 DN 看作一种由代谢紊乱引起的炎症
病炎症发病机制〔J〕. 屮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 19( 13) : 1597-8. 8 朴春丽,南红梅,姜吉吉 . 从炎症发病机制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肾
Tone 等〔17〕实验结果显示克拉霉素通过降低肾 MCP-1 的 表达,减少巨噬细胞的浸润,减轻炎症反应,对 DM 肾脏起保护 作用,而且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 剂( ACEI / ARB) 类药物联合应用效果更加明显。校丽芳等〔18〕 研究表明雷帕霉素可减少肾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和 VEGF 受体 2 的表达,缓解 DN 大鼠蛋白尿和肾小球肥大,抑制 DN 足细胞受损和基膜增厚,从而延缓 DN 的进展。贝特类药 物可通过抑制 TGF-β1 / S、MCP-1 的表达和巨噬细胞浸润减轻 炎症反应和改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从而减轻 DM 肾损害〔13〕; 研究还表明非诺贝特还可降低肾小球肥大、系膜基质增生和尿 蛋白排泄。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 81273686) 1 长春中医药大学 2 天津中医药大学 3 吉林省中医院 通讯作者: 聂海洋( 1972-) ,男,副教授,主要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
研究。 第一作者: 陈 锐( 1973-) ,女,副教授,主要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
研究。
素体肾虚,加之消渴病病变日久,失治或治不得法,痰、湿、 瘀、郁、热、毒等各种病邪不能及时化解,一方面可直接损伤经 脉,另一 方 面 病 久 传 化,毒 邪 攻 冲 走 窜,常 挟 痰、挟 瘀、循 经 入 络,损伤肾络,致痰瘀毒等再生,形成恶性循环。肾络气血津液 输布失职,瘀结肿胀,导致肾精失藏,开合失职,固摄无能,清浊 难分,阴精外泄,邪 浊 内 聚,水 湿 滞 留,酝 酿 成 毒。可 见 久 病 伤 肾者,无不伤及络脉。因此毒损肾络是 DN 的病理基础,并贯 穿 DN 整个病程。 1. 2. 2 散膏、募原是 DN 的病位 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与南征 教授〔3,4〕认为 DN 的中医病名应为“消渴肾病”,这一中医命名 2010 年被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认可并正 式 收 入 到 《中医药学名词》中。南征教授认为消渴肾病形成与散膏、募原 密切相关。散 膏 具 有 主 裹 血,温 五 藏,主 藏 意,内 通 经 络 和 血 脉,为津、精之通道,外通玄府,以行气液,人体内外之水精,其 升降出入皆由 散 膏 行 之。募 原 则 联 肌 肉、腠 理、脏 腑,通 元 气, 营卫气,行气血,布 津 液。毒 邪 盘 踞 于 募 原,如 鸟 栖 巢,如 兽 藏 穴,营卫所不关,药石所不及。 1. 2. 3 中医对 DN 炎症机制的认识 近年来,伴随着中西医结 合的进一步深入,把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免疫炎症反应进行对 比分析成为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1 中医药对 DN 机制的认识 1. 1 古代文献对 DN 的论述 古人对消渴及消渴肾病病因病 机认识始于《内经》,其中已明确提出了体质学说及邪热致消。 消渴肾病雏形见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 “男子消渴,小 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在症状方面重视消 渴病小便反多,治疗上强调从肾着手,开后世消渴肾病治疗之 先河。可以说《内经》、《伤寒论》中提出的素体阴虚、五脏虚弱 是消渴及消渴肾病发病的内在条件,与现代医学提出的基因遗 传学说相符。《圣济总录》: “消渴病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 虚衰,气化失常,开 阖 不 利,能 为 水 肿 ”,明 确 提 出“消 肾 ”之 病 名,也可以说确立了消渴肾病的概念。书中提到: “消肾者,由 少服石 药,房 室 过 度,精 血 虚 竭,石 热 孤 立,肾 水 燥 涸,渴 饮 水 浆,下输膀胱,小便利多,腿胫消瘦,骨节痠疼,故名消肾。”进一 步明确了消渴病中肾脏病变的病因病机,较精确地阐明了两者 的发病关系及其病久及肾、肾虚致病的病位和病性转变机制, 并为后世医家不断充实和完善。 1. 2 现代中医药对 DN 的认识 1. 2. 1 毒损肾络是 DN 的主要原因 现代著名中医专家对中 医“毒”的概念各有阐述,王永炎认为“邪盛谓之毒”; 导师南征 教授〔2〕认为毒邪在 DN 发病机制中十分重要,毒邪贯穿于本病 的始终,具有损伤、致变、顽固、秽浊、结聚、依附等多种病理特 性,故治疗消渴肾病须用解毒之法。
2012; 5( 8) : 598-600. 5 陈莹莹,李敬林 . 2 型糖尿病炎症学说的中医探讨〔J〕. 实用中医内
科杂志,2012; 26( 12) : 47-8. 6 张红敏,谢春光,陈世伟 . 动脉粥样硬化、2 型糖尿病等疾病发病学
说中低度炎症的中医病理探讨〔J〕. 中医杂志,2005; 46 ( 2) : 83-5. 7 于 淼,朴春丽,南 征 . 从毒损肝络探讨胰岛素抵抗———2 型糖尿
陈 锐等 糖尿病肾病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第 22 期
·6515·
糖尿病肾病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陈 锐 聂海洋1 陈锦英2 南 征3 (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机制;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587. 2 〔文献标( 2014) 22-6515-03; doi: 10. 3969 / j. issn. 1005-9202. 2014. 22. 134
JAK /STAT 信号转导途径是一条重要信号通路,广泛参与 了细胞 增 殖、分 化、凋 亡 以 及 免 疫 调 节 等 重 要 的 过 程〔17〕。 SOCS-1 在正常的细胞中表达量很少,但受到 LPS 及 IL-6 等炎 症因子的刺激后,其表达量显著增高〔18〕。SOCS-1 在肾组织中 的弱表达可能是通过抑制 JAK-STAT 信号途径来减少肾小球系 膜细胞增殖,抑制 MCP-1、TGF-β1、IL-6 等细胞因子的产生,抑 制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合成,从而延缓 DN 的进展及肾脏纤维化 进程。
4 参考文献
1 卢 叶,李海明 . 基于指南之糖尿病肾病的诊疗〔J〕. 上海医药, 2013; 34( 18) : 6-9.
2 南 征 . 消渴肾病( 糖尿病肾病) 研究〔M〕. 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1: 1-5.
3 任继学 . 任继学经验集〔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195-7. 4 南 征,朴春丽,何 泽,等 . 消渴肾病诊治新论〔J〕. 环球中医药,
陈莹莹等〔5〕研究认为: 肥胖体形个体存在低度炎症,符合 中医痰湿体质的特点。张红敏等〔6〕认为痰饮、瘀血是低度炎症 的主要病理产物,痰瘀互结是低度炎症的基本病理特征。于淼 等〔7〕认为毒损肝络导致消渴病的发生发展与肝内炎症引起胰 岛素抵抗( IR) 最终致 DM 的发生发展机制相符。朴春丽等〔8〕 通过研究认为核转录因子( NF) -κB 的活性与肾小球系膜细胞 的增殖和分泌炎症因子有关,炎症机制参与 DN 进展的过程, 其中炎症因子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认为炎性因子也属中医 “毒邪”范畴,毒邪凝滞,郁而化热,热毒灼伤气血津液,是 DM 变证频发的病因。
性疾病〔9〕,DM 存在的高糖、血流动力学障碍等均可损伤肾脏 固有细胞,使其释放前炎症介质。通过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刺激
·6516·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年 11 月第 34 卷
系膜细胞分泌过多的细胞外基质导致肾小球硬化,而肾小球病 变后滤出的炎性因子和蛋白等又可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 炎症介质、细胞因子,使肾间质也出现单核 / 巨噬细胞浸润,最 终导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表明炎症参与 DN 整个疾病的发生 发展过程。而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 SOCS) 可能是潜在 的能够联系炎症和 DN 的主要因子。 2. 1 SOCS 在 DN 中的作用 SOCS-1 是酪氨酸蛋白激酶 / 信号 转导转录活化因子( JAK / STAT) 信号传导通路重要负反馈调节 蛋白分子,通过抑制 JAK / STAT 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发挥作 用〔10〕。李苏芬等〔11〕认为 JAK-STAT-SOCS 负反馈调节机制可 能参与 DN 的发病过程; 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调节 SOCS-1 的 表达,减轻 DN 大鼠的炎症反应,对肾脏有一定保护作用。杜 春阳〔12〕认为肾脏过表达 SOCS-1 基因能够减轻 DM 早期肾脏 的肥大,抑制 STAT1 的激活、单核 / 巨噬细胞的积聚、单核细胞 趋化因子( MCP) -1、细胞间黏附分子( ICAM) -1 以及转化生长 因子( TGF) -β1 的表达,提示 SOCS-1 可减轻 DM 早期肾脏的炎 症反应。李娟等〔13〕通过上调 SOCS-1 在肾组织的表达,抑制了 TGF-β1、MCP-1 的表达,从而减轻了 DN 大鼠肾小球硬化和间 质纤维化的程度,延缓 DN 的进展。刘青娟〔14〕实验结果显示, 过表达 SOCS-1 基因能抑制巨噬细胞浸润、抑制炎症因子白细 胞介素( IL) -1β 和抑瘤素 M( OSM) 的表达,同时降低肾小管上 皮细胞中 ɑ-SMA 的表达,提示 SOCS-1、SOCS-3 可减轻 DM 反应 并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2. 2 炎症免疫反应与 DN 近年来炎症学说在 DN 发病中的作 用备受关注,韦丽等〔15〕认为炎症反应在 DN 的发病机制及其进 展中起重要作用,TNF-α 产生增加可直接对肾小球和肾小管造 成损伤〔16〕,引起蛋白尿的产生,也可促进淋巴细胞趋化因子的 形成和 ICAM-1 的表达。
综上所述,免疫炎症反应在 DN 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 为重要的作用。现已明确,SOCS-1 在细胞系中的过表达可以 抑制 TGF-β1、IL-6 等众多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途径,在抑制炎 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 问题及展望 中西医诊治 DN 目前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是缺乏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