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学

合集下载

“敦煌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敦煌学概论是面向汉语言

“敦煌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敦煌学概论是面向汉语言

“敦煌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敦煌学概论是面向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等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1、了解和认识“敦煌学”的产生及其百年发展历程。

2、认识敦煌学的丰富内涵,增进对文学、宗教、艺术等多方面的了解。

3、开阔学生学术视野,形成关注国际学术前沿的自觉思维,强化多学科、 综合交叉的学术训练。

(三)教学内容了解敦煌学的基本概念和百年学术发展历程; 蠡清敦煌历史沿革及与丝绸之 路的关系;回顾敦煌文物的发现、流散与收藏现状;以敦煌学与中国古代政治、 经济、民族、中西交流、宗教、文学、民俗、艺术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为平台, 全面展示敦煌文献与石窟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时数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30学时。

(五)教学方式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辅以相关图片及影视资料,指导学生研读敦煌 古文献,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本文导论教学要点:“敦煌学”的形成及内涵、敦煌学发展历史及研究领域。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敦煌学”的内涵与外延1、何谓“敦煌学”2、敦煌学研究的旨趣和难点第二节 敦煌学史概述1、欧美的敦煌学研究2、中国和日本的敦煌学研究3、二十一世纪转型期的敦煌学考核要求:把握敦煌学的学术概念,了解敦煌学发展的百年历程及现状。

第一章 敦煌历史沿革教学要点:敦煌的历史兴衰及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地位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敦煌的地理位置1、敦煌与中原的地理关系2、敦煌与西域的地理关系第二节 敦煌的历史兴衰1、两汉至魏晋时期的敦煌2、隋唐时期的敦煌3、吐蕃统治和归义军时期的敦煌4、西夏元明清时期的敦煌考核要求:了解敦煌与古代丝绸之路兴衰的同步性以及敦煌文化产生的历史背 景。

第二章 敦煌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文物的流散教学要点:关于藏经洞封闭原因的学术探讨、敦煌文献的收藏与整理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发现藏经洞1、王道士其人2、藏经洞的发现3、藏经洞的原状第二节 藏经洞封闭原因1、废弃说2、避难说3、末法说第三节 敦煌宝藏的收藏与整理1、法藏敦煌文献2、英藏敦煌文献3、俄藏敦煌文献4、其它考核要求:了解藏经洞封闭原因研究的前沿信息、掌握敦煌文献的收藏现状。

敦煌学研究

敦煌学研究

敦煌学研究敦煌学,是研究敦煌遗址、敦煌壁画和敦煌文献的学科,它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

敦煌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敦煌遗址、壁画和文献。

敦煌遗址位于今天的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代城市。

敦煌壁画是敦煌遗址上保存完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壁画群。

敦煌文献是指从敦煌遗址中出土的各类文书、文献。

敦煌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田野调查、物品考古、文献考证等。

研究者通过在敦煌地区进行田野调查,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等相关信息。

同时,他们还在考古发掘中发掘到了许多与敦煌相关的文物,也通过对这些文物进行研究,深入了解敦煌的历史。

此外,研究者还通过对敦煌文献的考证,对敦煌的文化和历史进行解读。

敦煌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敦煌的历史、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

敦煌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是东西方交通的重要节点。

敦煌的宗教信仰主要包括佛教、道教和摩尼教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佛教。

敦煌的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佛经、诗歌、小说等。

而敦煌的壁画则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之一,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敦煌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拓展了我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

通过对敦煌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等。

敦煌学的研究也为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参考。

总之,敦煌学是一门独具特色的学科,通过对敦煌遗址、壁画和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敦煌学的研究对于我们认识和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敦煌学

敦煌学

敦煌学敦煌学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是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中国敦煌地区文物、文献的综合性学科。

与徽州学和藏学齐名,是中国的三大区域文化之一。

中亚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珍贵资料。

敦煌地区保存、发现的丰富历史文献和文物,是敦煌学研究的基础和对象。

敦煌学一词由史学家陈寅恪在1930年提出。

当时的含义主要指整理和研究敦煌发现的文献资料(敦煌遗书)。

经过演变发展,敦煌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有所拓展。

具体包括5个分支领域:①敦煌石窟考古主要考订各个石窟的建造年代、分期和内容,为石窟艺术和其他分支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②敦煌艺术对敦煌彩塑、壁画、书法、音乐、舞蹈和建筑艺术进行考察研究。

③敦煌遗书主要整理研究藏经洞所藏各类写本和刻印本书籍。

这是敦煌学研究的最大领域,包括天文、地理、政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许多方面。

④敦煌石窟文物保护包括敦煌小区域气候观测,流沙治理,窟内、外温、湿度控制,壁画、塑像病害治理,壁画色彩褪变化验与研究等。

⑤敦煌学理论主要包括敦煌学的概念、范围、特点、规律的研究,敦煌学在人类文化和学术史上的价值,研究敦煌学的现实意义,敦煌学发展史等等。

对于敦煌学研究对象的宽度与广度,学术界有不同意见。

国际上有广义敦煌学与狭义敦煌学之说,但不论研究范围的宽泛或狭窄,敦煌学是一门以地名学为基础,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这个特点是没有疑义的。

中国敦煌学20年来,中国敦煌学发展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文献的整理和刊布。

1981—1986年,黄永武主编《敦煌宝藏》由台湾新丰文公司出版,共140巨册,影印英国、法国、中国大陆及已经刊布的敦煌汉文文书。

1990年台湾和大陆合作出版了63册的《敦煌大藏片经》,以北京图书馆所藏为主,兼及英法所藏的部分敦煌写经。

1990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了由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英国图书馆合作编辑的《英藏敦煌文献(汉文非佛经部分)》大型图册15卷,图册利用最新摄影印刷技术,图版清晰。

敦煌学概论

敦煌学概论

三、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文物的流散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6月22日(阴历五月二 年 光绪二十六年) 月 日 十六日), ),道士王元箓偶然发现了举世闻名的藏 十六日),道士王元箓偶然发现了举世闻名的藏 经洞(现编号17窟)。里面装满从公元三世纪到 经洞(现编号 窟)。里面装满从公元三世纪到 十一世纪的宗教文献、社会文书、 十一世纪的宗教文献、社会文书、刺绣绢画等稀 世珍宝数万件。许多都是孤本,弥足珍贵。 世珍宝数万件。许多都是孤本,弥足珍贵。这一 发现,震惊了中外学人。 发现,震惊了中外学人。 •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宗 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中亚古代历史、 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中亚古代历史 地理、 经济、政治、民族、语言、文学、艺术、 教、经济、政治、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科 技提供了数量极其巨大、 技提供了数量极其巨大、内容极为丰富的珍贵资 料。 •敦煌宝藏的重见天日,以及后来对这批宝藏的研 敦煌宝藏的重见天日, 敦煌宝藏的重见天日 更促成了敦煌学的形成。 究,更促成了敦煌学的形成。
名胜古迹
• 有全国唯一保存良好的汉长城和烽火台 • 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阳 关等。 • 敦煌纪念品:夜光杯、天然水晶石、敦 煌地毯
月牙泉
古代于阗玉石经此输入中原,因此得名。 玉门关
二、敦煌与丝路
1、丝绸之路的开通 、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 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 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 冯 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 中国》 指西汉( 202年 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 开辟的从长安(今西安)经甘肃、新疆,到中亚、 开辟的从长安(今西安)经甘肃、新疆,到中亚、 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交通路线。 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交通路线。其基 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 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 条路线。 条路线。 这条横贯欧亚的大路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 是丝绸,因此被称为“丝路” 丝绸之路” 是丝绸,因此被称为“丝路”或“丝绸之路”。

敦煌学的名词解释

敦煌学的名词解释

敦煌学的名词解释敦煌学,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学科,其名词本身就表达了一种学习和研究敦煌的艺术遗产的方法和意义。

这篇文章将深入解析敦煌学的名词解释,探讨其历史、研究对象、方法和学术价值。

敦煌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中国,当时西方学者史坦因(Aurel Stein)等人对敦煌莫高窟的发掘和收藏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随着中国学者的参与和研究,敦煌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以研究敦煌墓葬中的壁画、文书、经卷等艺术作品为主要对象。

首先,敦煌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以及敦煌文书、经卷、织锦等各种文物。

其中,莫高窟的壁画是敦煌学的核心研究领域。

这些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的主题和优秀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同时,敦煌文书、经卷等文物也是敦煌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文物记录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对于了解唐代敦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具有重要价值。

其次,敦煌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艺术史、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研究。

艺术史主要从美学、艺术风格和技艺等方面,对敦煌壁画进行分类和研究,揭示其艺术内涵和历史地位。

考古学通过对文物的挖掘和发现,还原当时的生活场景和社会结构。

历史学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探索敦煌在唐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文献学通过对敦煌的文书和经卷的研究,还原历史真相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这些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为敦煌学提供了多角度的解读和理解。

最后,敦煌学在学术价值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敦煌壁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之一,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敦煌文书和经卷记录了唐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于了解古代社会制度、经济形式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再次,敦煌学研究不仅仅关注敦煌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更涉及了丝绸之路、唐代文化交流等广阔的研究领域。

通过敦煌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

总结起来,敦煌学是一个研究敦煌艺术和文化遗产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文书、经卷等各种文物。

第七讲敦煌与敦煌学

第七讲敦煌与敦煌学

1908年 Pelliot) 1908年2月,伯希和(Paul Pelliot) 伯希和( 带有非汉文的卷子/带有写经题记的卷子/ 带有非汉文的卷子/带有写经题记的卷子/ 估计未入佛藏的卷子/非佛教的典籍和文书 估计未入佛藏的卷子/ “P”;“伯” P ; 伯
2010-9-2
6
第七讲
敦煌与敦煌学
3、藏经洞封闭的原因
汪宗瀚: 汪宗瀚:敦煌县长
2010-9-2
5
第七讲
敦煌与敦煌学
1907年 Stein) 1907年5月,斯坦因(Sir Aurel Stein) 斯坦因( (1)正规的图书包裹:汉文1050件;藏文80件 正规的图书包裹:汉文1050件 藏文80件 1050 80 (2)杂包裹 “S”;“伯” ; 伯
2010-9-2
3
第七讲
敦煌与敦煌学
二、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及洞窟封闭原因
1、王道士其人 王元箓,法号法真(1850?-1931) 王元箓,法号法真(1850?-1931)
1900年 1900年6月22日,发现藏经洞。 22日 发现藏经洞。
2010-9-2
4
第七讲
敦煌与敦煌学
2、敦பைடு நூலகம்文献的流散
廷栋: 廷栋:安肃道道台兼兵备使 张广建、 张广建、许承尧 叶昌炽:甘肃学政 叶昌炽:
2010-9-2 22
第七讲
敦煌与敦煌学
便酌酒与主人寿福,及散洒四方。又取酒祝曰:今蒙福佑,愿亡灵幽室, 37. 便酌酒与主人寿福,及散洒四方。又取酒祝曰:今蒙福佑,愿亡灵幽室, 永无灾难。饮酒讫,再拜。 又重请三王之礼,悉以周遍,镇谢之福, 38. 永无灾难。饮酒讫,再拜。 又重请三王之礼,悉以周遍,镇谢之福,收 藏已讫。 藏已讫。 39. 合座饱满,上下喜欢。时延日暮,不敢稽留。坐者既疲,立者复 合座饱满,上下喜欢。时延日暮,不敢稽留。坐者既疲, 酒冷无味,肉冷无气。愿神严驾,各还本位。在左还左, 40. 劳。酒冷无味,肉冷无气。愿神严驾,各还本位。在左还左,在右还 上官还天,下官还地。垂恩纳祐,勿令故气邪精,横相忏扰, 41. 右,上官还天,下官还地。垂恩纳祐,勿令故气邪精,横相忏扰,所 游恶气,远驱万里。子孙安吉,永无后难。上下再拜,送神上路。 42. 游恶气,远驱万里。子孙安吉,永无后难。上下再拜,送神上路。 谨以终始。再拜。 43. 谨以终始。再拜。

第一章 敦煌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

第一章 敦煌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

第一节煌学的基本概念 (1)第二节敦煌吐鲁番文书及其有关文献的数量和收藏 (5)第三节敦煌吐鲁番文献的整理与出版 (9)第一章敦煌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第一节煌学的基本概念敦煌地处祖国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

这条走廊由于其较之北部沙漠、南部高原优越得多的自然和通行条件,遂成为连接我国中东部腹地与西北地区的天然通道。

从世界发展史上看,河西又是古老的华夏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地中海文明等的汇流之区,是古代沟通旧大陆三大洲最重要的国际通道丝绸之路的主动脉。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敦煌学、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有一段名言:“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诚如其言,位居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为东西交通的喉襟和具有国际意义的文化交汇之地。

东汉应劭解释“敦煌”之名:“敦,大也;煌,盛也。

”唐人李吉甫又云:“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敦煌得名的本身就与丝路交通的开辟息息相关。

《汉书· 西域传》记,出敦煌玉门关往西域有南北两道。

曹魏时增至三道。

《魏略· 西戎传》:“从敦煌玉门关入西域,前有二道,今有三道。

”即新增敦煌径通高昌(今吐鲁番)以至龟兹(今新疆库车)以远的新北道。

南朝刘昭注《后汉书· 郡国志》引《耆旧志》云:敦煌“国当乾位,地列艮虚,水有县泉之神,山有鸣沙之异,川无蛇虺,泽无兕虎,华戎所交,一都会也。

”隋代裴矩《西域图记》记赴西域有北、中、南三道,但无论哪一道都“发自敦煌”,“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

于敦煌文书《沙州督都府图经》等有关史料见,唐代敦煌通往西域即辟有矟竿道、第五道、大海道、大碛道等多条道路。

汉唐丝绸之路的兴盛,使敦煌成为中国历史上率先向西方开放的地区,成为中原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吐纳口。

敦煌学简史

敦煌学简史
北魏控制敦煌以后,在此设镇。仍把这里作为经营西域的基地。太平真君六年(445)和九年,万度归两次进军西域,西域诸国纷纷归附,丝路再度畅通。后来,游牧于北魏北境的柔然逐渐强大。到献文帝时,柔然控制了西域敦煌又成为北魏抗击柔然的前沿阵地。敦煌镇将尉多侯、乐洛生都曾击退柔然对敦煌的骚扰。孝文帝时从一步加强对敦煌镇的守备,在此置都大将。同时,居住在明山南北的游牧民族高车日益强盛,与柔然为敌。柔然在北魏和高车的夹击下逐渐衰落,敦煌的外部威胁得以解除。正光五年(524),敦煌镇改为瓜州。次年,北魏宗室元荣任瓜州刺史。北魏分裂后,敦煌属西魏,西魏仍以元荣为瓜州刺史。元荣死后,瓜州先后发生了邓彦和张保叛乱,赖瓜州大族的力量,叛乱得以平息。西魏委派为民众所信服的申徽为瓜州刺史。由于此时突厥、吐谷浑分别在河西走廊以北和东南兴起,并控制了西域,申徽也只能做到保境安民而已。北周取代西魏后,仍在敦煌设瓜州,曾委任建平公于义为瓜州刺史。因北周的主要注意力在统一中原,未暇西顾,敦煌未能改变防守局面。北朝时期敦煌的佛教继续发展。孝文帝时任敦煌镇都大将的穆亮和后来任瓜州刺史的元荣、于义等几位来自中原的敦煌地方长官,都尊奉佛教。元荣、于义不但大兴佛事,还亲自出资在莫高窟开窟造像,致使"合州黎庶,造作相仍",莫高窟的开窟造像活动,渐趋兴盛。这里逐渐发展成为佛教徒传授教义、举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在元荣时期开凿的洞窟中,融入了他从中原带来的文化艺术;北周时期,建平公于义再次带来了中原的文化艺术。此时的敦煌石窟艺术已突破西域佛教艺术的规范,开始形成具有敦煌特色的中国式佛教艺术体系。
第一章 从蛮荒异域到边陲重镇(远古——两汉)
敦煌自汉至清初亦作燉煌。新莽时一度改称敦德。位于甘肃省西部偏南,河西走廊西端。北纬40'10'东经94°40'。始见于《史记·大宛列传》,系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后在向汉武帝介绍大月氏时提及。当为居住在当地的少数民族对本地区所取名字的音译,其本来涵义与择自何种语言之音莫考。从考古发现来看,当中原夏代时, 这一地区已有人类活动。文献记载, 约在商周时代这里居住着羌人、乌孙人和月氏人。战国时, 月氏强大, 吞并了羌人。秦末,月氏又战败并逐走乌孙, 独占了敦煌与整个河西走廊。汉初匈奴打败月氏,并将其残部逐出河西。匈奴单于命其下属浑邪王驻牧敦煌一带。

敦煌学

敦煌学

敦煌学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是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中国敦煌地区文物、文献的综合性学科。

与徽州学和藏学齐名,是中国的三大区域文化之一。

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辖的一个县级市,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

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

据常书鸿先生在《敦煌飞天》大型艺术画册序言中说,“总计4500余身”。

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

供养人,是指因信仰某种宗教,通过提供资金、物品或劳力,制作圣像、开凿石窟、修建宗教场所等形式弘扬教义的虔诚信徒。

今天,也指那些出资对其他人提供抚养、赡养等时段性主要资助的个人或团体。

张骞(约公元前164~前114年),汉族,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

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藏经洞位于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的莫高窟诸多洞窟中,最为驰名的首推藏经洞——一第17窟。

当你站在洞窟门前,望着这小小的石室,定会思绪万千,满腹狐疑。

里面曾经堆置的50000卷震惊中外学术界的经卷、遗书,是什么时候、什么人、由于何种原因存放的?何时将洞门封住,轻松地抹上泥皮,绘上了壁画敦煌彩塑是敦煌石窟的主体。

因敦煌石窟是开凿在砾岩上,因此多为木架结构。

在人工制作成的木架上束以苇草,草外敷粗泥,再敷细泥,压紧抹光,再施白粉,最后彩绘。

始自十六国,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直到清代,目前尚存彩塑3000多身,其中圆雕2000多身,浮塑1000余身。

敦煌学百年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敦煌学百年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之,敦煌学作为一门具有百年历史的综合性学科,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 著成果。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和研究敦煌学,以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进步,同 时也要敦煌学的应用价值,努力让这一古老而珍贵的学术资源服务于现实社会。 让我们共同期待敦煌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为辉煌的成就。
参考内容
中国期货市场经历了百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农产品期货交易到如今已成为全球 最大的商品期货市场之一。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中国期货行业的历史、现状与 未来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推动 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的应用,提高 了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大数据技术则帮助企业更好地分析市场趋势,提高决 策效率。区块链技术则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三、计算机技术的趋势
未来计算机技术将呈现智能化、融合化、专业化和安全化的特点。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计算机将更加智能化。它们不仅可以 执行特定的任务,还可以学习和自我优化,提高工作效率。
融合化:各种技术的融合将进一步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例如,物联网和云 计算的融合,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各种资源。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发明的机械式计算机以来,计算机技术已经经历了漫长 的历程。从最初的巨型机到现在的微型机,计算机技术不断演进,推动了人类 社会的快速发展。本次演示将从历史、现状和趋势三个方面,探讨计算机技术 发展的历程。
一、计算机技术的历史
19世纪后期,科学家们开始研究电动式计算机。1833年,查尔斯·巴比奇设 计了一台分析机,可以进行乘法运算。然而,由于同时期的技术水平有限,这 台分析机并没有真正制造出来。
敦煌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由于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引起了世界 各地学者的高度。敦煌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敦煌文献、壁画、石刻等方面,这些 材料为研究敦煌及其所在的历史时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然而,关于敦煌学的 定义和范畴,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敦煌学应该局限于敦煌的文献 研究,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应该包括与敦煌相关的所有领域。

敦煌文学

敦煌文学

一、敦煌文学的主要内容及其性质敦煌文学概念:所谓敦煌文学,指保存或仅存于敦煌莫高窟的,以唐、五代、宋初写卷为主的文学作品及文学现象。

要点:1、以写卷为主,也包括莫高窟壁画榜题、石窟供养人题记等形式的作品。

2、既可以是仅存也可以是不仅存于莫高窟的文学作品。

3、以唐、五代、宋初为主。

4、涵括文学现象等其他方面。

分类有:1、讲唱文学:讲经文、变文、因缘、词文等2、曲辞文学:曲子词、俚曲小调、佛曲等3、诗歌4、赋体文学5、小说:志人志怪类、话本6、散文:世俗应用文、佛教应用文、碑铭赞表、牒、书、启、碑、铭、传、记、文、录、帖、说、邈真赞、祭文、序、跋等敦煌学一词由史学家陈寅恪在1930年提出。

当时的含义主要指整理和研究敦煌发现的文献资料(敦煌遗书)。

经过演变发展,敦煌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有所拓展。

具体包括5个分支领域:①敦煌石窟考古主要考订各个石窟的建造年代、分期和内容,为石窟艺术和其他分支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②敦煌艺术对敦煌彩塑、壁画、书法、音乐、舞蹈和建筑艺术进行考察研究。

③敦煌遗书主要整理研究藏经洞所藏各类写本和刻印本书籍。

这是敦煌学研究的最大领域,包括天文、地理、政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许多方面。

④敦煌石窟文物保护包括敦煌小区域气候观测,流沙治理,窟内、外温、湿度控制,壁画、塑像病害治理,壁画色彩褪变化验与研究等。

⑤敦煌学理论主要包括敦煌学的概念、范围、特点、规律的研究,敦煌学在人类文化和学术史上的价值,研究敦煌学的现实意义,敦煌学发展史等等。

对于敦煌学研究对象的宽度与广度,学术界有不同意见。

国际上有广义敦煌学与狭义敦煌学之说,但不论研究范围的宽泛或狭窄,敦煌学是一门以地名学为基础,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这个特点是没有疑义的。

20年来,中国敦煌学发展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文献的整理和刊布。

1981—1986年,黄永武主编《敦煌宝藏》由台湾新丰文公司出版,共140巨册,影印英国、法国、中国大陆及已经刊布的敦煌汉文文书。

几经打磨的敦煌学精品著作——读刘进宝《敦煌学通论(增订本)》

几经打磨的敦煌学精品著作——读刘进宝《敦煌学通论(增订本)》

155几经打磨的敦煌学精品著作—-读刘进宝《敦煌学通论(增订本)》赵大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南京210023)刘进宝教授的《敦煌学通论(增订本)》近期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在2002年版《敦煌学通论》(后文简称《通论》)的基础上增订而成,是对敦煌学进行 全面介绍的通论性著作。

作者用近50万字的篇幅,全面概括了百余年来中外敦煌学研 究的主要成果,读来使人受益匪浅。

下面笔者在简要介绍全书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谈谈 学习该书的心得与体会。

一、《敦煌学通论(增订本)》的内容敦煌学的内容博大精深,所涉及的学科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对它进行总体把握和—伟大的文化宝 精准概括并非易事。

早在20世纪50年代,姜亮夫先生出版了《敦煌—藏》,60年代,苏莹辉先生出版了《敦煌学概要》,两书都是较早的敦煌学通论性著作在当时学术信息不畅通的条件下,两位先生从事敦煌学通论性著作的撰写,筚路蓝缕,体现了深厚的学术功力,但由于条件的限制,两书都远非对敦煌学的全面介绍。

随着敦煌学研究的深人,尤其到了 20世纪80年代,敦煌学进人蓬勃发展的黄金时 代,学界迫切需要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敦煌学的专著。

1991年,刘进宝教授出版的 《敦煌学述论》(后文简称《述论》)是当时比较全面系统论述敦煌学的第一部著作,填补了敦煌学研究中的这一空白,得到学界的广泛好评。

台湾洪叶文化事业公司和韩国 Acanet出版社还分别出版了中文繁体本和韩文本,可见其影响之广泛。

2002年,刘进宝收稿日期:2020-06-08作者简介:赵大旺(1989-),男,江苏泗阳人。

历史学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敦煌学研究。

①刘进宝《敦煌学通论(增订本)》,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9年。

②姜亮夫《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苏莹辉《敦煌学概要》,台北:学生书局,1964年。

156敦煌学辑刊2020年第4期教授将《述论》增订后以《敦煌学通论》为名,收人季羡林先生主编的“敦煌学研究 丛书”,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得到了学界颇多好评,成为读者全面了解敦煌学的重 要参考书,也是很多高校教师开设有关敦煌学课程的重要参考书。

敦煌学 简介

敦煌学  简介

30年,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为陈垣先生编《敦煌劫余录》所作序中,概括了“敦煌学”的概念。

在此前后,英文中也出现了Tunhuangology这个新词。

敦煌学渐趋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

研究对象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西部,历史上是中、西交通要道,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西文化汇集之地,印度佛教最早由此传入中国内地。

从366年始建莫高窟至1227年西夏灭亡,敦煌一直是佛教徒朝拜的圣地。

历代地方长官都在敦煌修建寺庙、珍藏文物。

这些是研究中国中古历史文化、敦煌学中亚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珍贵资料。

敦煌地区保存、发现的丰富历史文献和文物,是敦煌学研究的基础和对象。

敦煌学一词由史学家陈寅恪在1930年提出。

当时的含义主要指整理和研究敦煌发现的文献资料(敦煌遗书)。

经过演变发展,敦煌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有所拓展。

具体包括5个分支领域:①敦煌石窟考古主要考订各个石窟的建造年代、分期和内容,为石窟艺术和其他分支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②敦煌艺术对敦煌彩塑、壁画、书法、音乐、舞蹈和建筑艺术进行考察研究。

③敦煌遗书主要整理研究藏经洞所藏各类写本和刻印本书籍。

这是敦煌学研究的最大领域,包括天文、地理、政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许多方面。

④敦煌石窟文物保护包括敦煌小区域气候观测,流沙治理,窟内、外温、湿度控制,壁画、塑像病害治理,壁画色彩褪变化验与研究等。

⑤敦煌学理论主要包括敦煌学的概念、范围、特点、规律的研究,敦煌学在人类文化和学术史上的价值,研究敦煌学的现实意义,敦煌学发展史等等。

对于敦煌学研究对象的宽度与广度,学术界有不同意见。

国际上有广义敦煌学与狭义敦煌学之说,但不论研究范围的宽泛或狭窄,敦煌学是一门以地名学为基础,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这个特点是没有疑义的。

发展史(1938~1978年)抗日战争期间,西北成为国防重地,交通较为便利,大批学者、艺术家前往敦煌考察,对敦煌艺术的研究热极一时。

什么是敦煌学

什么是敦煌学

敦煌学之我见什么是敦煌?前88年(武帝后元年)设立敦煌郡,意“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也无愧其极大极盛之名,文化灿烂,古迹遍布,更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名显于世。

那什么是敦煌学呢?现在一般认为“敦煌学”一词是由1925年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所创,由陈寅恪于1930年为《敦煌劫余录》作序时首次在国内正式使用的,当中包含宗教、文学、语言、艺术、考古、科技、建筑,并以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献及文物为研究主体,并且结合敦煌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敦煌学和红学、甲骨学并称中国三大显学,显学通常是指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问。

“显学”之名始见于《韩非子》,在现代的显学含义里,不局限于盛行于世而影响较大的学术派别,更侧重于文化内涵丰富、学术价值较高的学问。

因为上个世纪敦煌文物大量流失,敦煌学首先是在国外兴盛的,尤其是日本和西方社会,但基于近代学者的的不懈努力及废寝忘食的研究下,我们终于可以骄傲的宣布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

敦煌学又与徽州学和藏学齐名,是中国的三大区域文化之一,所谓区域文化就是指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不同,导致历史文化背景差异,从而形成了明显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文化特征。

敦煌的区域文化差异首先是由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

这里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中心,繁茂的商业活动为这里带来的无穷的活力,和文化冲击碰撞之下产生的思想的兴盛。

敦煌的区域文化差异还是由历史的偶然造成的,当年乐尊和尚行至此处,忽现万道佛光,和尚受到感召,在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首开石窟,供佛、礼佛,从此莫高窟诞生了,延绵千年的开窟造佛之举扬帆起航,从而创造了显赫于世的敦煌艺术。

现代的敦煌学的研究方向主要以敦煌文书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地史,以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中国敦煌地区文物、文献的方式展开,具体包括5个分支领域:1、敦煌石窟考古主要考订各个窟的建造年代、分期和内容,为石窟艺术和其他分支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敦煌学与语言文学研究.PPT

敦煌学与语言文学研究.PPT

正式讲经
回向发愿
说押座 解释经题 解座
4. 代表性作品
《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 《妙法莲华经讲经文》 《维摩诘经讲经文》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 《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 《父母恩重经讲经文》
5. 讲经文的结构
讲经文按照俗讲程式结构全篇,其主体部 分为:
都讲唱出一段经文,法师对其阐释解说, 再用韵文吟唱,如此递相往复,将经文一段一 段讲唱完。
3. 诗话的特点(讨论)
与其它说唱底本相比它的基本特点是,虽然仍为 说唱结合、散韵相间,但以唱为主,而散说部分既有 押韵自由的四、六骈语(一般隔句押韵,或一韵到底, 或换一、二此韵),又有句法灵活的散体叙说,有些 文中或文末还证以诗咏。
五、词文
1 .何谓词文
词文,是唐代一种以通俗韵文叙事的说唱伎 艺的底本。一般认为它是从乐府民歌如《孔雀东 南飞》、《木兰辞》等古代民间叙事诗孕育发展 而来的。
此类作品的主要特点是以声定文、由乐定辞,多 为长短句形式,有一定的格式和调名。
它们多为民间作品,基本上产生和兴起于唐五代 时期,在研究中国歌辞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类:诗赋类,包括骚体、古体、近体、歌 行体诗和文赋。
是以诗和文赋为体创作出来的一类作品。文赋 不同于主要用于讲故事的俗赋,而是重在述志、抒 情、状物,与诗歌有共同之处,故可将它们归为一 个大类。
俗文学(民间文学)和雅文学(传统文学), 乡土文学和中原文学,世俗文学和宗教文学等。甚 至可从文体上分为30种作品。
按照通常的以形式特点为基准的分类方 法,很多学者将敦煌文学归为六个大类:
第一类:说唱类 第三类:诗赋类 第五类:散体文类
第二类:曲辞类 第四类:小说类 第六类:杂著类
第一类:说唱类,包括讲经文(附押座文、解座 文)、变文、因缘、话本、词文、诗话和俗赋(故事 赋)等。

再论敦煌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再论敦煌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再论敦煌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敦煌,作为中国著名的丝绸之路古代重镇,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敦煌莫高窟更是被誉为“世界艺术宝库”,是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宗教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而对于敦煌的研究,属于文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敦煌学。

关于敦煌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再次就敦煌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进行探讨。

一、敦煌学的概念敦煌学是对中国甘肃省敦煌的历史、艺术、社会、宗教、建筑、文字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敦煌学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日本,当时日本学者对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文献进行了最早的系统研究。

之后,中国的学者们也逐渐开始对敦煌进行研究,敦煌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

敦煌学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涉及艺术史、宗教史、社会史、考古学、历史地理学、文字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因此敦煌学被誉为“一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宗教、艺术的百科全书”。

敦煌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敦煌壁画、经卷文献、石窟造像和碑刻、敦煌古建筑、敦煌的社会和历史、敦煌的宗教信仰、敦煌的文字和语言、敦煌的民俗与风俗等。

这些内容构成了敦煌学的基本研究领域。

二、敦煌学的研究对象1. 敦煌壁画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以其精美的绘画技艺、丰富的题材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敦煌壁画是敦煌文化的一大特色,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和宗教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壁画中所绘制的佛教神话和传说、历史故事、日常生活、自然风景等,都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史料。

2. 经卷文献在敦煌莫高窟中发现了大量经卷文献,其中包括佛经、经论、经史、文学作品等。

这些经卷文献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宗教、哲学等方面具有极大的意义,也成为敦煌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3. 石窟造像和碑刻敦煌莫高窟以其精美的石窟造像和碑刻而著称。

石窟造像包括佛像、菩萨像、天王像等,这些雕塑作品在表现方式、造型特点、艺术风格等方面展现出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辖的一个县级市,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

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

☐敦煌学敦煌学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是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中国敦煌地区文物、文献的综合性学科。

与徽州学和藏学齐名,是中国的三大区域文化之一。

☐敦煌遗书指清代以来,在古敦煌境内多次出土的古代文献和在外地发现的敦煌古文献。

敦煌遗书主要有卷轴装、经折装和册子装3种。

从内部字迹看,可分手抄和印本两种,其中以抄本居多。

大量的经卷系由专职抄经手手写而成,字迹端庄工美。

遗书除95%以上为佛典和其他宗教文献外,其余为经、史、子、集、官私档案、医药天文、诗词俗讲等。

☐敦煌艺术敦煌艺术一般是指莫高窟的彩绘泥塑、壁画和石窟艺术。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下,因其地处莫高乡而得名。

它是我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

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一千六百米。

现存石窟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彩塑佛像等造型2100多身。

石窟大小不等,塑像高矮不一,大的雄伟浑厚,小的精巧玲珑,其造诣之精深,想象之丰富,是十分惊人的。

☐藏经洞藏经洞,即莫高窟第17号窟,位于16号大窟甬道的北侧,是座高约l.6米、宽约2.7米的小石室。

原为唐代河西僧洪英和尚的禅窟。

900多年前,当时莫高窟的僧人,把近千年存放在莫高窟寺院的经书、绣像、日常文牍和各种书籍全搬进这座石窟内存放起来,然后封闭洞口,抹上泥皮,画上壁画,使人无法发现这一秘密。

900多年后,正是由于这座小石窟的发现,震惊了中外,使敦煌成为世界文化界注目的地方。

☐张骞张骞(约公元前164~前114年),汉族,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

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既是一次极为艰险的外交旅行,同时也是一次卓有成效的科学考察。

张骞第一次对广阔的西域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研究工作。

☐蕃占时期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由于当地有良好的文化互动底蕴,吐蕃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文化互动的政策,,使吐蕃和汉族在语言、服饰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相互采借、交融,实现了汉蕃民族文化的良性互动。

吐蕃在敦煌推行的民族和解政策,使得汉人社区得以比较完整保留下来,汉文化在社会中仍然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归义军时期归义军时期敦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状况。

归义军政权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其统治。

( 1 )重建唐代乡里制( 2 )调整土地制度从敦煌文书知,归义军时期的私有土地制度迅速发展起来(3)赋税制度根据敦煌文书记载,归义军实行的是据地出税的制度,其地税主要包括地子、官布和柴草三项。

(4)提倡佛教张氏归义军统治时期,大力发展佛教。

☐张义潮张议潮(799年一872年),汉族,沙州敦煌(今属甘肃)人。

张氏世为州将,父张谦逸官至工部尚书。

张议潮曾率领沙州各族人民起义,驱逐了河西地区的吐蕃守将,使瓜、沙等十一州又重新回归唐朝。

☐曹议金曹议金(?-935),唐末五代沙州人。

归义军节度使索勋婿,张议潮外孙婿。

生前曾娶甘州回鹘可汗的圣天公主为妻,莫高窟第98窟即其"功德窟"。

窟室高大、宏伟,壁画内容丰富,供养人繁多,为现存题记最多之窟。

☐西汉金山国西汉金山国,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于公元910年(一说是公元906年)在瓜沙地区(今甘肃敦煌、瓜州一带)建立,自称“白衣天子”。

为打通东西交通,与回鹘交战,结果一败涂地。

后回鹘攻打沙州,由于国力衰微,只好投降。

公元911年被甘州回鹘击败,成为回鹘政权的附庸。

公元914年,金山国灭亡。

☐莫高窟☐莫高窟又名千佛洞。

敦煌莫高窟之所以能独享该名,是因为斯坦因《西域考古图记》中以“千佛洞”来称呼敦煌莫高窟之故。

☐莫高窟的洞窟分布在大泉河(古称宕泉)西面、鸣沙山最东麓的断崖面上,崖面南北长1500 米,高10~40米不等。

分为南北两区,南区1000米,北区500 米。

南区有492个洞窟,二至四层不等。

北区正式编号243窟,仅有个别洞窟存有壁画。

☐整个莫高窟,保存有公元四至十四世纪1000年间的45000平方米的壁画,2400多身彩塑和5座木构窟檐,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延续时间最长的佛教艺术和历史文化宝库。

从载体来看,莫高窟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建筑艺术和书画艺术。

☐敦煌彩塑☐雕塑艺术即彩塑艺术,也叫造像艺术,是石窟的主体。

敦煌彩塑,分布在洞窟龛内、中心柱四周或中心佛坛上等位置,是信众观像礼拜的主要对象。

敦煌彩塑上起十六国,下至清代,历时千余年,现存3000余身,基本完整的原作一千四百余身。

其余大半经过后代上彩或者重塑。

☐敦煌彩塑有三个发展演变时期:发展期——十六国、北魏、西魏和北周,历时180 多年。

洞窟形制以禅窟、殿堂窟、中心柱窟为主。

彩塑以弥勒为主尊,与当时传自西域流传的弥勒信仰有关。

鼎盛期——隋唐时期,历时三百多年。

洞窟以方型殿堂为主,并出现大像窟。

衰落期——五代至元,历时460多年。

☐敦煌飞天☐飞天又名乾闼(tà门,小门)婆、紧那罗,是佛教天国中的香神和音神,即专施香花和音乐的佛教专职神灵。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都围绕在说法图、经变画、故事画、以及窟顶藻井、四壁边缘、龛内彩塑周围。

☐王圆箓(约1850~1931),祖籍湖北麻城县。

他本人出生在陕西,因家乡连年灾荒,生活所迫,出外谋生,流落于酒泉。

在此期间入道修行,人们称他为王道士。

后云游敦煌,登三危山,发现莫高圣境,感慨万千,急呼“西方极乐世界,乃在斯乎”。

所以他长期居留于此地,奉献了他的后半生。

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1900年6月22日)这一天,王圆箓揭开了藏经洞这个秘密。

☐斯坦因坦因(Marc Aurel Stein 1862—1943)英国人。

原籍匈牙利。

早年在维也纳、莱比锡等大学学习,后游学牛津大学和伦敦大学。

1887年至英属印度,任拉合尔东方学院校长、加尔各答大学校长等职。

在英国和印度政府的支持下,先后进行三次中亚探险☐英国人1907 -1914两次英国皇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13300左右12种文字☐伯希和保罗·伯希和(,1878-1945),世界著名的法国汉学家,1878年5月28日生于巴黎,中学毕业后开始就学于巴黎大学,主修英语,后入法国汉学中心学习汉语,继入国立东方语言学校,专攻东方各国语文历史。

曾从师法国汉学家 E.E 沙婉(1865—1918)等人学习,志力于中国学研究。

法国1908年巴黎国家图书馆6000件☐常书鸿常书鸿(1904~1994年),满洲人,伊尔根觉罗氏。

别名有廷芳、鸿,热河头田佐人。

擅长油画、敦煌艺术研究。

画家、敦煌艺术研究家。

☐敦煌学的研究领域☐敦煌遗书的内容及其收藏地☐敦煌遗书中的史学材料包括:法制文书、官府文书、田制文书、户籍、手实、差科簿、赋役文书、财政文书、寺院经济文书、仓廪文书、勾检文书、地理文书、军事文书、各种契约以及有关公廨钱等方面的资料。

这些资料大都是当时人记当时之事的第一手史料,因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这些文献有助于了解唐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情况。

☐再如敦煌文书中保存着丰富的敦煌佛教社会的各种原始资料,其中尤其以晚唐五代宋初的资料为最,这些资料为我们敞开了古代敦煌佛教社会的大门,使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僧官体系、僧尼生活、寺院规模、依附人口、佛教节日等相关问题。

☐对于僧尼生活,敦煌文书更是提供了一般正史所不可能提供的绝佳材料。

☐敦煌文书尤其对于古代河西、敦煌的社会经济、生产关系、社会生活、政治制度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这些资料不仅可以弥补、纠正正史之不足,同时还可以通过它们对古代敦煌乃至古代河西的历史形成一个更为透彻、更为明晰的认识。

☐☐敦煌历史的分期及时代特色(史前、两汉、魏晋北朝、隋唐、蕃占、归义军、宋西夏元、明清)☐笔记有☐敦煌莫高窟艺术分类、内容及时代特征(石窟、彩塑、壁画、藏经洞艺术品)☐莫高窟的洞窟分布在大泉河(古称宕泉)西面、鸣沙山最东麓的断崖面上,崖面南北长1500 米,高10~40米不等。

分为南北两区,南区1000米,北区500 米。

南区有492个洞窟,二至四层不等。

北区正式编号243窟,仅有个别洞窟存有壁画。

整个莫高窟,保存有公元四至十四世纪1000年间的45000平方米的壁画,2400多身彩塑和5座木构窟檐,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延续时间最长的佛教艺术和历史文化宝库。

从载体来看,莫高窟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建筑艺术和书画艺术。

☐石窟形制指石窟的建筑规制与风格。

其分类大致如下:☐一、中心塔柱窟中心塔柱窟又称中心方柱窟、中心柱窟、塔庙窟。

因窟之后半部有立地撑顶的柱子(其中有些柱为塔形)而得名。

主要出现于北魏、西魏、北周时期。

莫高窟现存中心塔柱窟有二十八个,其中北魏十一个,西魏两个、北周三个、隋代四个、唐至元代八个。

其典型者如北魏第254、第248窟,北周第428窟等。

☐倒塔窟是中心柱窟之异型形式。

莫高窟隋代第302、303窟属于此类。

☐塔庙窟的宗教意义是为了“入塔观像”。

它的出现具有宗教学与地域性上的双重原因。

中心塔柱石窟是一个洞内的寺院,是石窟艺术逐渐汉化的产物。

☐二、覆斗顶形窟覆斗顶形窟又称倒斗形窟。

窟顶中心有方形深凹藻井,四面呈斜坡状,形状如倒斗,故名。

此类窟形在整个莫高窟的洞窟中属于中小型,保存数量最多,是敦煌石窟的主要形式。

是从十六国晚期至元代唯一不断出现的窟形。

典型洞窟有西魏第249 窟,北周第296 窟,隋代第420窟,初唐第220、323窟,盛唐第328、45窟及中晚唐第159、156 窟等。

☐三、殿堂窟☐殿堂窟又称中心佛坛窟、佛殿窟。

为五代、宋时期的代表窟。

平面方形,覆斗顶。

殿堂窟一般属于大型窟。

在唐后期及五代时期,大量出现。

典型洞窟有晚唐第85、196 窟,五代第98、146 窟。

☐四、大像窟大像窟即洞窟内开凿、雕塑有巨大的弥勒佛像。

莫高窟仅有初唐第96窟(即北大像窟,像高33米)和盛唐第130窟(南大像窟,像高26米)两窟。

大像窟的建筑形式是中国传统木结构的殿堂建筑与印度石窟建筑结合的产物。

由于佛像通体的高大和窟檐外观的气派,大像窟往往成为所在寺院的中心和象征。

☐五、涅槃窟涅槃窟是以涅槃像为主题的洞窟,劵顶,横矩形窟。

西壁有横贯全窟的佛床,上塑佛涅槃像,佛像侧卧,前无遮挡,所以平面作横长方形。

莫高窟的涅槃窟只有第148、第158两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