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取穴法

合集下载

中医针灸手法详解

中医针灸手法详解

中医针灸手法详解
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医疗方式,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具有很好的
效果,而针灸的手法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下面就来详解一下中医针
灸手法。

一、插针手法
1.入针法
入针法是指针向皮肤穿刺并插入的动作。

这个过程中需要掌握好针的
深度、角度和力度等。

2.出针法
出针法是指将针从皮肤中拔出的动作,需要注意拔针的速度和方向,
以及对创面的处理。

3.工夫法
工夫法是指入针后针的停留时间和操作手法,需要掌握好力度和时间,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二、取穴手法
1.定位法
定位是指通过较特殊的解剖标志,如皮肤纹理、皮下静脉等,确定针
灸穴位的方法。

2.按摩法
按摩法是指在探测定位的同时,刺激穴位,疏通气血,调节脏腑功能。

3.扎刺法
扎刺法是指手指指压穴位,用一定的力度扎入皮肤间断地进行刺激,
疏通经脉,除病强身。

三、操作手法
1.平插法
平插法是将针以平直角度插入皮下,该技法是针刺中最基本最容易掌
握的手法。

2.斜插法
斜插是指针向内侧倾斜插入,主要用在深部组织上,要注意斜度不可
过大。

3.旋转法
旋转法是将针头固定不动,而利用针柄进行旋转,疏通经络,加强刺激。

以上就是中医针灸手法的详细介绍,想要掌握好中医针灸的技巧,就需要认真学习、多加练习,并结合实际操作掌握好不同手法的运用。

针灸大全:口诀、取穴,配穴,五输穴

针灸大全:口诀、取穴,配穴,五输穴

针灸大全:口诀、取穴,配穴,五输穴一、针灸口诀头面颈项部病症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

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

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

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

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

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

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

胸腹部病症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

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

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

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

腰背四肢部病症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夹脊按部取,腰穴适当深。

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

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

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

注:阿是穴哪里疼痛哪里是其他病症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

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

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

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

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

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

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

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

三里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

能除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积聚,肿满膝胫酸,劳伤形瘦损,气蛊病诸般。

人过三旬后,针灸眼能宽。

取穴当举足,得法不为难。

内庭内庭足两间,胃脉是阳明。

针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遍身风瘾疹。

伸欠及牙疼,疟病不思食,针著便惺惺。

曲池曲池曲肘里,曲著陷中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未得,筋缓怎梳头,喉闭促欲绝,发热竟无休,遍身风瘾疹,针灸必能瘳。

合谷合谷名虎口,两指歧骨间。

头疼并面肿,疟疾病诸般,热病汗不出,目视暗漫漫,齿龋鼻鼽衄,喉禁不能言。

三特针灸之常用穴位取穴方法

三特针灸之常用穴位取穴方法

阳陵泉
膝外侧下,腓骨小头前下缘凹陷处
膝关节痛、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胁肋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绝骨
足外踝上三寸
鼻衄 、腰痛、中风手足不遂、脚气、颈项强
穴名
取穴
主治
风池
颈后枕骨下,大筋外凹陷中
颈椎病、头痛、鼻炎、感冒、中风、耳鸣
肺俞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咳嗽、气管炎、感冒
身柱
正坐,从第三椎之下陷中取之
小儿癫痫、腰脊强痛、虚劳咳喘
外关
腕背横纹中正直上2寸处
上肢关节痛、上肢瘫、耳鸣、耳聋
迎香
患者正视,从睛明直下鼻孔两旁五分取之
鼻塞、鼽衄 、口眼偏斜、多涕不闻得臭
翳风
从耳翼根之后下部当完骨之下边以耳垂按点,于其边际处取之。即耳垂后陷中
耳鸣耳聋、口眼偏斜、口噤颊肿、面瘫
穴名
取穴
主治
手三里
屈肘侧置,曲池下二寸取之
齿痛、肩膊疼痛、半身不遂
月经不调、慢性肾炎、膀胱炎
足三里
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按之发酸
全身性强壮要穴、胃肠及腹部疾病,经衰癫痫、高血压、为保健要穴
天突
仰卧,于胸骨端半月状切痕之上缘约三分陷凹中取之
咳逆、喘、咽肿
脾俞
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消化不良、浮肿、腹胀、引胸背痛、痰症
中脘
仰卧、脐上四寸取之
胸痛、腹胀、饮食难化、腹泻
丰隆
外踝上八寸,足三里下五寸外侧旁开一寸
咳嗽痰多、咽喉肿痛
攒竹
眉弓之内端
头风颊痛面肿、眉棱骨痛、目 视物不明、泪出目眩、眼中赤痛、眼睑瞤动

手指同身寸法(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

手指同身寸法(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

手指同身寸法(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2015-01-24 01:16:20 穴位密码网作者微信号:zmm91420 文章浏览:( 110634)次导读:同身寸法是针灸取穴的比量方法。

出自《千金要方》。

是指以患者本人体表的某些部位,划定分寸,作为量取穴位的长度单位。

主要有骨度和指寸法两种,临床多指后者,如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横指同身寸等。

一、1寸 [同身寸法]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手指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的距离看作1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主要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二、1.5寸 [同身寸法]横指同身寸:也叫“一夫法”,是让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者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第二节)横纹处为准,食指与中指并拢为1.5寸。

三、2寸 [同身寸法]将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以中指第一节横纹处为准,三指横量为2寸。

自己食指的前两节的长度也是两寸。

四、3寸 [同身寸法]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者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第二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

温馨提示:以上所说的“寸”,并没有具体数值。

“同身寸”中的“1寸”在不同的人身体上都是不同长短的;较高的人“1寸”要比较矮的人的“1寸”要长,这是由身体比例来决定的。

“所以‘同身寸’只适用于个人身上,不能用自己的”同身寸“在别人身上来找穴位,这样做是找不准穴位的。

”此外还有一种自然标志取穴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人体表面一些具有明显特征的部位作为标志,来作为取穴位的方法。

人体自然标志有两种:固定标志法,也就是以人体表面固定不移,又有明显特征的部位作为取穴标志的方法。

如人的五官、爪甲、乳头、肚脐等作为取穴的标志。

例如:前面介绍的关元穴、气海穴是以肚脐为标志,长强、会阴以肛门、尾骨等为标志来测量。

活动标志法是根据人体进行某些局部活动后出现的隆起、凹陷、孔隙、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

如找曲池穴时需要弯曲手臂。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原稿)一一部位1、大间穴部位: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偏左外开三分。

解剖:桡骨神经之皮下枝,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心脏病、膝盖痛、小肠气、疝气(尤其特效)、眼角痛。

取穴:平卧,手心向上,取食指第一节中央偏左三分是穴位。

手术:五分针,正下一分心脏分支神经;正下2~2.5分大小肠经。

注意: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2、小间穴部位:食指第一节左上方,距大间高二分。

解剖:桡骨神经之皮下枝,肺分枝神经,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支气管炎、吐黄痰、胸部发闷、心跳、膝盖痛、小肠气、疝气、眼角痛。

取穴:平卧,手心向上,取食指第一节左上方,距大间上二分是穴位。

手术:五分针,正下一分治心脏,1~2.5分肺分支神经。

注意: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3、浮间穴部位:食指第二节中央线外开二分,去第三节指横纹三分三。

解剖:桡骨神经之皮下枝、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疝气、尿道炎、小肠气、牙痛、胃痛。

取穴:食指第二(中)节正中央外开(向大拇指)二分去第三(末)节指横纹三分四处是穴。

手术:针深1~2分。

注意: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4、外间穴部位:食指第二节正中线外开2分,去第三节横纹六分六。

解剖:桡骨神经之皮下枝、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疝气、尿道炎、小肠气、牙痛、胃痛。

取穴:当食指第二节正中央外开2分,去第三指横纹六分六是穴。

手术:针深1~2分。

注意: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5、中间穴部位:食指第一节(本节)正中央。

解剖:桡骨神经之皮下枝,肺分支神经,心脏及六腑神经。

主治:心跳、胸部发闷、膝盖痛、头晕、眼昏。

取穴:当食指第一节正中央是穴(手掌向上)。

手术:针深1~2.5分。

效用:(治疝气成方)外间、大间、小间、中间四穴同时用针,为治疗疝气之特效针,单手取穴可也。

注意:禁用两手同时取穴。

6、还巢穴部位:在无名指中节外侧(靠近小指)正中央。

解剖:肝副神经,肾副神经。

主治:子宫痛、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不通、子宫不正、小便过多、阴门发肿、治流产、安胎。

常见病针灸穴位及取穴方法

常见病针灸穴位及取穴方法

常见病针灸穴位及取穴方法一、中风(一)、中经络:半身不遂:肩髃、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口眼歪斜:地仓、烦车、攒组、攒竹、合谷。

肩髃:定位:在锁骨肩峰端下缘当上臂向前外方抬举时呈现凹陷处取穴。

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艾条灸10-20分钟。

曲池:定位:屈肘成正角在肘窝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之中点处取穴。

直刺1-1.5寸。

艾炷灸3-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合谷: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堂骨中央的桡侧取穴。

直刺0.6-1寸。

艾灶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环跳:定位: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的后上方。

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连线上,外1/3与内2/3交界处取穴。

直刺2-3寸。

艾炷灸5-10壮,艾条灸10-30分钟。

足三里:定位:在犊鼻(髌骨下沿,髌韧带外侧凹陷中)下三寸,距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取穴。

直刺1-3寸。

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地仓:定位:在巨髎(目正视,瞳孔直下,平鼻翼下沿处)直下方,口角外侧旁开0.4寸。

向颊车横刺1-2寸。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颊车:定位: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当咬紧牙齿时,在咬肌的隆起最高点处取穴。

直刺0.3-0.5寸。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攒竹:定位:在眉毛内侧端,当内眦的直上方取穴。

向下斜刺0.3-0.5寸。

艾条灸1-3分钟。

(二)中脏腑: 闭证:人中、太冲、丰隆、劳宫脱证:关元、神阙、三阴交、命门人中:定位:在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取穴,针尖稍向上斜刺0.3-0.5寸。

禁灸。

太冲:定位: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取穴。

直刺0.5-1寸。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丰隆:定位:条口穴(足三里下5寸)外上方1寸,胫骨与腓骨之间取穴。

(即在外踝上8寸处)直刺1-1.5寸。

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劳宫:定位:仰掌,在掌心横纹中,第三、四掌骨之间,靠第三掌骨处取穴。

针刺取穴顺序

针刺取穴顺序

针刺取穴顺序导读:针刺取穴顺序是针灸辨证论治的一部分,辨证准确,施以相应的针序,可获良效。

古籍记载及临床医家经验总结,针刺取穴顺序有其一定的规律。

具体病证不同,针刺取穴顺序不同:中风先刺健侧,后刺患侧;痹证先远刺,后近刺;不寐之胃不和致卧不安,先和胃,后安神;特殊病症先刺特效穴。

按病势病性定序:缓证先刺治本之穴,急证先刺治标之穴;虚实病证,先刺补虚之穴,后刺泻实之穴。

按疾病传变定序:主客经传变定序;病有先后,先刺先病之穴。

另有沿经气流注定序及先刺主穴,后刺配穴定序。

临床中掌握一定的针刺取穴顺序规律,结合具体病证灵活运用,方可提高临床疗效术。

针刺取穴顺序按照一般教科书的内容编写,针刺包括体位选择,揣穴定穴,消毒,针具的选择,进针,补泻手法与出针等内容,但并没有告诉你针刺顺序。

临床常常用多个穴位治疗疾病,那么针刺施术顺序对于疗效是否存在影响?针刺顺序即依不同的病症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针刺治疗,针刺顺序是影响针刺疗效的重要因素。

《内经针灸类方语释》一书中曾提到针刺取穴顺序与施术先后对针刺疗效的影响。

临床用同一腧穴处方,由于施术先后不同,产生效果因之而异。

《灵枢·五色篇》中有记载“病生于内者,先治其阴,后治其阳,反者益甚”体现了腧穴针刺顺序对疗效的重要影响,《内经针灸类方语释》一书中曾举一病例,“如治一急性胃痛患者,取内关,中脘,足三里,并依此顺序施术,顷刻病减痛止,但在留针过程中给予行针时,其顺序恰于其反,结果其病又作,复又施术如前,才告痛止”。

此例可以看出,针刺取穴顺序与施术先后对针刺疗效影响之巨大。

而符文彬教授更是认为,针刺的不传之秘在于针刺顺序,足以见得针刺顺序的重要性。

关于针刺顺序规律,一般有几种取穴顺序规律,现简要整理介绍如下:一、主配穴处方中,先针主穴在一张针灸处方中,一般先针治疗主症的主穴,后针治疗兼症的配穴,此规律为临床基本规律,大多医生用此法。

若主穴非一个穴位,通常使用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施术,而配穴也根据治病需要进行针刺顺序的选择。

执业医针灸腧穴

执业医针灸腧穴

针灸常用腧穴手xx肺经中府(募穴)、尺泽、孔最(郗穴)、列缺(络穴)、太渊(原穴)、鱼际、少商1.中府;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2.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3.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的连线上,腕横纹上7.0寸。

4.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食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5.太渊;在掌后腕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

6.鱼际: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7.少商:在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手xx大肠经商阳、合谷(原穴)、阳溪、偏历、手三里、曲池、肩髃、扶突、迎香、偏历(络穴)、温溜(郗穴)、天枢【胃经】(募穴)8.商阳:在食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9.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与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重叠,当拇指尖下是穴。

10.阳溪;在腕背横纹桡侧,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11.偏历;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0寸。

12.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0寸。

13.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与尺泽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14.肩髃:在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

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尖峰前下方凹陷处。

15.扶突;在颈外侧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

16.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足xx经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梁门、天枢、归来、梁丘(郗穴)、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条口、丰隆(络穴)、解溪、内庭、厉兑、冲阳(原穴)、中脘【任脉】(募穴)17.承泣;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18.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同经相应取穴法是著名针灸学家杨占林先生在临床中总结的一种特效的新疗法

同经相应取穴法是著名针灸学家杨占林先生在临床中总结的一种特效的新疗法

同经相应取穴法是著名针灸学家杨占林先生在临床中总结的一种特效的新疗法。

于2006年7月12号由郭华东整理并编撰歌诀,现介绍如下。

该法以患部的压痛或自觉疼痛最剧处,为对应标志,然后取与患部相交叉对称之同经相应穴位或部位(阿是穴),进行针刺治疗的一种方法。

《灵枢·始终篇》说:“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头。

”指出“上病下取,下病上取”是一种与病气相反的治疗原则。

这是在整体观的指导下,根据人是一个机的整体,内外上下左右全身经络气血是相互贯通的原理而确定治法。

“同经”系指所取的针治经穴与患部同属一经,更需是左手与右足相对。

在治疗时,如患部面积大,可以选取与患部之经行部位相应的数经同时针刺。

如原面积不大,日久发展为大面积肿胀或疼痛者,应选取原始痛处,否则会影响疗效。

局限性淤血、肿胀时,宜先在患部本经井穴或交叉之同经井穴点刺出血,然后再用同经相应取穴法,常能提高疗效。

同经相应取穴法,主治局限性疼痛为主症的四肢疾患,如扭挫伤、刀伤、磨拭伤及一般外科急性感染或肌肉劳损、风湿性肌痛、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等等。

除阿是穴外,一般常用76穴,即38穴对。

1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歌诀少商隐白留,鱼际太白休。

列缺三阴交,太渊到商丘。

问及尺泽穴,阴陵始无忧。

2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歌诀商阳历兑依,合谷陷谷奇。

肘髎过梁丘,阳解有二溪。

臂臑应伏兔,曲池交犊鼻。

肩髃取髀关,手足称三里。

3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歌诀,少府然谷中,照海神门从。

通里取太溪,少海阴谷同。

4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歌诀;少泽同至阴,前通二谷寻。

后溪针束骨,腕骨过金门。

阳谷针申脉,养老到昆仑。

支正应承山,臑俞承扶尊。

问及小海穴,委阳委中询。

5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歌诀大敦过中冲,太冲取劳宫。

郄门针蠡沟,大陵应中封。

曲泽曲泉穴,金针必相通。

6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歌诀风市清冷渊,四渎阳陵泉。

关冲足窍阴,阳池丘墟玄。

针灸会阴取穴操作方法

针灸会阴取穴操作方法

针灸会阴取穴操作方法
针灸会阴取穴是一种针灸治疗方法,通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等。

以下是一般的操作方法:
1. 患者仰卧在治疗床上,将裤子脱掉,盖上被子以保持温暖舒适。

2. 医生或针灸师戴上清洁的手套,使用医用消毒液清洁双手。

3. 医生或针灸师使用酒精或医用消毒液对会阴部进行清洁消毒。

4. 医生或针灸师用灵巫灸具将取穴针插入会阴的相应穴位,穴位包括中极穴、司空穴、血海穴等。

5. 在插针之前,医生或针灸师会先用手指或橡皮管进行按揉,以寻找准确的穴位位置,然后轻轻插入取穴针。

6. 取穴针一般插入浅表穴位,插入深度一般是0.3-0.5厘米,插入角度一般是与皮肤呈20-30度角。

7. 插入后,取穴针一般会保持一段时间(通常为10-30分钟),然后再轻轻拔出。

8. 拔针后,医生或针灸师会使用棉球或消毒纱布进行轻轻按压,以防止出血。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会阴取穴需要在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由专业的医生或针灸师操作,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在进行针灸治疗之前,患者应先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咨询,确保自身适合接受该疗法。

养老穴的简单取穴方法

养老穴的简单取穴方法

养老穴的简单取穴方法
养老穴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穴位,它位于人体的腰部,是治疗腰痛、肾虚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下面介绍一下养老穴的简单取穴方法。

首先,找到养老穴的位置。

养老穴位于腰部,具体位置是在脊椎旁边
的肌肉上,距离脊椎约2个椎间隙的位置。

可以用手指按压腰部,找
到肌肉上的凹陷处,这就是养老穴的位置。

接下来,准备好取穴工具。

可以使用针灸针、拔罐器等工具。

如果是
自己取穴,建议使用针灸针,如果是别人帮忙取穴,可以使用拔罐器。

然后,进行消毒。

无论是使用针灸针还是拔罐器,都需要进行消毒,
以避免感染。

可以使用酒精棉球进行消毒。

最后,进行取穴。

使用针灸针时,可以将针头插入养老穴,深度约为
1-1.5寸。

使用拔罐器时,可以将拔罐器贴在养老穴上,然后进行拔罐。

需要注意的是,取穴时要注意力度和深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如果是自己取穴,建议先咨询专业医生或针灸师的意见。

总之,养老穴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对于腰痛、肾虚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但是,在取穴时要注意安全和卫生,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针灸十二透穴,治病效果显著!

针灸十二透穴,治病效果显著!

针灸十二透穴,治病效果显著!穴位仅仅是一个“点”,经络则是一条“线”,取穴宜少而精。

最佳是采用透穴法,达到“点线结合”,再配点刺,则是“点线面的结合”,方能达到针刺目的。

一、肩髃透极泉:肩髃为手阳明经与阳蹻脉之会穴,其功能可疏经络,祛风湿,利关节,调气血;极泉为手少阴心经起始穴,有清心宁神,通经括活络的功能。

二穴相透,可疏通阳明和少阴之经络气血,利于肩关节之恢复。

二、腋缝透胛缝:二者皆为经外奇穴,有舒筋利节、活血通络之功能,透刺可促进上肢功能恢复。

三、曲池透少海:曲池为大肠经合穴,可疏经络,调气血,利关节;少海为心经合穴,可疏经调气,二穴透刺可使二经经气贯通,气血通畅促进上肢功能恢复,尤可疏通肩肘关节之经气。

四、外关透内关:外关为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维,可散风解表,通经活络;内关为心包经络穴,亦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为醒脑开窍法之主穴。

二穴相透可使三焦、心包及阴.阳维脉之经气疏通中风多与肝风内动有关,外关可镇惊熄风平肝,内关可宁心安神,舒肝降逆。

二穴透之使肝风平息,内风可灭也。

五、阳池透太陵:阳池为三焦经原穴,可疏散少阳风火,通达三焦经络,滋阴除烦;大陵为心包经俞穴原穴,可清心宁神,疏通心包,和胃宽胸。

二经原穴相透,可治其脏腑之疾。

六、合谷透后溪:合谷为大肠经原穴,有醒脑开窍,通调气血,疏风清热的功能;后溪为小肠经输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可清热解表,醒神通阳。

二穴透剌,可开窍醒神,清心豁痰,驱邪外出,恢复掌指关节之功能。

七、环跳透风市:二穴皆为胆经之穴。

环跳为足少阳、太阳之交会穴,有疏通经络,强腰益肾的功能,是治疗腰骶下肢疾患之要穴。

风市可祛风寒、强筋骨,主治下肢顽痹,腿膝无力。

二穴可疏通下肢的经络气血,是恢复下肢功能的要穴。

八、阳关透曲泉:膝阳关为胆经合穴,有疏风散寒,舒筋活血之功能;曲泉为肝经之合穴,功能舒筋活络,调理气血。

二穴透之可治膝关节僵直,屈伸不利,小腿麻木不仁。

常用穴位取穴方法

常用穴位取穴方法
常用腧穴的取穴方法
南开医院针灸理疗科 姜婧
腧穴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 位。腧是转输、输注的意思;穴是孔隙、聚集的 意思。 在针灸治疗时,准确地选取穴位非常重要。经穴、 奇穴的分布都有一定的位置,在取穴时应当采取 正确的方法。腧穴的定位方法有以下4种。

腧穴的定位方法
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歌
针灸骨度分寸歌 头部分寸有何难,发发12,印发 3,印大18,大发3, 头维之间横9寸, 乳突耳后9寸连。 胸腹胁部看周全,先说8寸两乳间,天突胸剑歧为 9, 5寸脐至耻上缘,腋顶章门取12,8寸胸剑歧 脐间。 背腰唯后正中线,肩胛内缘只横 3 ,另有 8 寸是哪 里? 后正中线肩峰缘 。 肘腕横纹有12, 肘横9寸腋后前。 下肢(腘)横纹先看, 相约16外踝尖,臀沟14转 19, 胫髁踝尖只13。
它是临床长期实践摸索得出的一种简 便易行的取穴方法。如两手虎口自然 平直交叉,在食指端到达处为列缺穴; 垂肩屈肘取章门;两耳角直上连线中 点取百会等等。 取穴方法大致有以上 4种,在按摩运用 中,通常以上四种取穴方法相配合, 根据具体情况、部位适当选择。

取穴注意
认为取穴的方法,一定要按照分寸,先要心
体表标志法
指寸定位法
简便取穴法
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现又称
“骨度”折量定位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 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 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
即将设定的两骨节点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
定的等分,每一等分为 1寸。常用的骨度分 寸以表说明如下。
骨度定穴法---头部
“三间三边”的概念
所谓“三间三边”,“三”是肌腱、肌肉、骨骼、血管、纹 头等解剖标志的泛称,“间”指“之间”,“边”指“旁 边”。即取穴时,穴位多位于肌腱、肌肉、骨骼、血管、纹 头之间或旁边,有突出的体表标志,或凹陷,或突出,或结 节,或动脉应手。

极泉穴的简单取穴法

极泉穴的简单取穴法

极泉穴的简单取穴法极泉穴(Ji Quan Xue)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穴位之一,位于脚背部内侧。

它是一个非常常用的穴位,具有强烈的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关于极泉穴的简单取穴法。

取穴方法1.定位:极泉穴位于脚背部中央内侧,距离足内踝骨约1.5寸(约为四指宽度)。

可以用一只手的四指并拢,从足内踝骨向上量四个拇指宽度即可找到。

2.准备:在取穴之前,需要准备一些工具。

可以使用一根细长的针(如银针或针灸针),也可以选择使用手指按压。

3.取穴:取穴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按压,一种是刺破。

按压则直接用力按压穴位,每次按压5-10秒,重复若干次;刺破则使用细针轻轻刺入穴位,刺入程度约为0.3-0.5寸。

4.操作时注意事项:取穴时要保持局部清洁,可以用酒精棉球消毒。

按压或刺破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刺激导致不适。

穴位特点极泉穴位于足太阴脾经,对应脾经穴位之首。

据中医理论,极泉穴与全身经脉相连,其功能具有重要的调理作用。

1.清热解毒:极泉穴能够疏散体内的风热,具有清热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等症状。

2.改善血液循环:刺激极泉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对改善面色苍白、气血不足等问题有一定疗效。

3.调节脾胃功能:按摩极泉穴可以调节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胃部不适的症状。

4.缓解疲劳:利用极泉穴进行按摩可以缓解疲劳,恢复活力。

注意事项1.取穴时注意卫生,保持穴位和周围皮肤的清洁。

2.刺破时注意调整好角度和力度,避免过深或过浅。

3.对于身体虚弱、体温异常或怀孕妇女,应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建议后再进行取穴。

4.如果刺激极泉穴出现异常症状,如疼痛加重或出血等,应立即停止刺激并就医。

结语通过按摩或刺激极泉穴,可以达到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脾胃功能和缓解疲劳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免出现不适或损伤。

极泉穴的使用应谨慎,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远部取穴的例子

远部取穴的例子

远部取穴的例子
摘要:
1.远部取穴的定义
2.远部取穴的实际应用
3.远部取穴的优点
4.远部取穴的注意事项
正文:
一、远部取穴的定义
远部取穴,是中医针灸学中的一种取穴方法。

它指的是在人体某个部位发生疼痛或者疾病时,选取距离这个部位一定的距离处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这种取穴方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中医针灸学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二、远部取穴的实际应用
远部取穴在中医治疗中应用广泛,例如,当一个人感到头痛时,中医师可能会选择在他的脚部进行针灸治疗。

这是因为在中医理论中,头和脚部存在一定的关联,通过在脚部选取穴位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头痛的症状。

三、远部取穴的优点
远部取穴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可以在避免直接刺激病变部位的同时,通过刺激其他部位的穴位,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还可以避免因为直接刺激病变部位而导致的病情恶化。

四、远部取穴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远部取穴进行治疗时,中医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取的穴
位必须与病变部位有一定的关联;其次,针灸的深度和频率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体质进行调整;最后,针灸治疗需要在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总的来说,远部取穴是中医针灸学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它具有很多优点,但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炙膏肓腧穴法

炙膏肓腧穴法

炙膏肓腧穴法台》亦有以身寸为法,即以病者身高为基准,以头顶至脚底之间为一身,再分为十二寸,每寸约等于手掌心至手腕之间的距离。

此法适用于测量身体部位的大小和距离,如寻找穴位等。

篇名>炙膏肓腧穴法炙膏肓腧穴法是一种经典的中医治疗方法,适用于治疗各种病症,如羸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狂惑忘误等。

取穴的方法是让病人正坐,曲脊伸两手,臂着膝前,以臂支撑肘部,不让臂部动摇。

然后从胛骨上角开始摸索,找到全胛骨下头,其间有四肋三间,灸中间。

根据胛骨之里肋间空处,去胛骨容侧指许,摩KT肉之表筋间空处,按之自觉牵引胸户中,灸两胛中各一处,至六百壮,多至千壮。

灸后应让人阳气康盛,当消息以自补养。

取身体平复,其穴近第五椎,相准望取之。

篇名>XXX《千金方》论XXX在《千金方》中提到了炙膏肓腧穴法,认为这种方法可以治疗各种疾病。

取穴的方法与前文相同,但是如果病人已经困倦不能正坐,可以让其侧卧,挽一臂令前求取穴灸之。

求穴大较,以右手从右肩上住指头表所不及者是也。

左手亦然,乃以前法灸之。

如果不能久正坐,常伸两臂者亦可伏衣袱上,伸两臂,令人挽两胛骨使相离,不然,胛骨覆穴不可得也。

所伏衣袱,当令大小常定,不然,则失其穴也。

此方法可以让人感觉到气下砻砻然,如流水状,亦当有所下出。

如果病人有痰宿疾,则可以通过此方法使其痰下出。

如果能够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

篇名>XXX《明堂铜人灸经》XXX在《明堂铜人灸经》中也提到了炙膏肓腧穴法。

取穴的方法与前文相同,但是灸的次数范围在百至五百之间。

此方法同样可以让人感觉到气下砻砻似流水之状,亦当有所下出。

如果病人已经困倦不能正坐,可以让其侧卧挽上臂,令前取穴灸之。

另外,如果不能久坐,当伸两臂,令人挽两胛骨使相离,不然,即胛骨覆其穴,灸之无验。

此方法同样可以让人阳气康盛,当消息以自补养。

如果能够用心以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出《千金》、《外台》方。

篇名>量同身寸法第一量同身寸法是一种测量身体部位大小和距离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指同身寸法取穴标准
Thumb measurement 拇指同身寸
Middle finger measurement 中指同身寸
Four-fingers measurement 一夫法
Applications of the measurements
应用举例
3寸
Proportional measurement 骨度分寸法
More complicated methods should be used in your clinical practise
Children have some more acu-points which adult do not have Remember the locations in your own way
Finger measurement 手指同身寸法
Proportional measurement骨度分寸法
Commonly used methods
Anatomical landmarks 体表标志法
Simplified measurement 简易取穴法
Ashi 阿是穴取法
Standard of the Finger measurement
第二胸椎棘突
肩胛骨下角
2nd spinous process of thoracic vertebrae 髂前上棘 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
第四腰椎棘突
第四腰椎棘突
4th spinous process of lump vertebrae 后正中线 posterior median line
Proportional measurement
骨度分寸法
9寸
眉 心 the middle of two eyebrow
9寸
Mastoid process 乳突
前发际 anterior hairline
后发际 posterior hairline
额角 frontal eminence
前正中线 anterior median line
胸 乳 骨 sternum 头 nipple 剑 肚 突 xiphoid process 脐 umbilicus (navel )
耻骨联合 pubic symphysis 腋 肘 手 窝 axillary fossa 窝 cubital fossa 腕 wrist
股骨大转子greater trochanter 内辅骨上廉 Upper border of the internal epicondyle of femur
内辅骨下廉
lower border of the internal epicondyle of femur 外 内 踝 later malleous 踝 medial malleolus
第七颈椎棘突
第七颈椎棘突
7th spinous process of cervical vertebrae
肩胛骨上角 superior angle of scapular 肩胛骨下角 inferior angle of scapular
Diagonose 诊断 Acu-Moxi Treatment 针灸治疗 Select Acu-points 选穴
Locate Acu-points 取穴
Which to use?
Where are they?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Manipulation 实施
cupping massage ……
肩胛内缘 scapular line
Applications of the measurements
应用举例
anatomical landmarks 体表标志法
1
anatomical landmarks 体表标志法
2
臀部 buttocks 骶骨 rump bone
腓肠肌 gastrocnemBiblioteka usThank you !
E-mail: liu54643@
some pithy formulas 口诀
脚部经络起止穴位:
1
脾、肝、空、胃、空空空
涌泉(后面)
胆、空、膀胱
肾在中
至阴 足窍阴 厉兑 大敦 太白
some pithy formulas 口诀 膀胱经第一侧线穴位
2
口诀:
一会大杼 二风门 三肺四厥五心督
七是膈俞 八胃脘
肝胆脾胃、三焦、肾 气海、大肠、关、小膀
Simplified measurement(简易取穴法)
2
梁丘(阳面)
(阴面)
髌骨 knee cap
外侧的 outboard
内侧的 inboard
Ashi Points 阿是穴取法
Where it pains Where the acu-point is
Attentions:
Different persons have different standards
承山
anatomical landmarks 体表标志法
头侧部Temple region 骶管裂孔 hiatus of the sacrum 股骨大转子greater trochanter 额角 frontal eminence
3
Simplified measurement (简易取穴法)
1
鼻烟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