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保领域中应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原则

合集下载

我国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简答题 (1 分)

我国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简答题 (1 分)

我国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简答题(1 分)
答案要点:(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2)平等原则;(3)公平分配的原则;(4)机会均等、能者优先的原则。

(1) 公共行政的目的是效率,公共行政的价值是公平;
(2) 公平和效率历来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一方面,说两者矛盾是指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平的实现, 相反,追求公平时又会或多或少妨碍效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说两者统一则是因为效率是最终实现事实上公平的基础和主要途径, 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公平程度愈高,社会愈稳定,也就愈能提高效率。

(3)长期以来,我国虽然也十分重视效率和公平问题,但却把公平放在了优先地位,并且对其错误的理解为平等、“平均主义”的同义词,致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效率的提高。

所以,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 如何正确地处理效率愈公平的关系, 效率,就必须遵循以下的原则:第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公平分配的原则;第四,机会均等、能者优先的原则;
(4)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的问题涉及到社会发展与稳定的大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发展和稳定, 一些发展屮国家的倒退甚至解体, 无不在说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因此,正处于发展中的我国,更要重视这一问题并要积极采取一定措施来正确有效地处理两者的关系。

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注重效率,也注重公平”

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注重效率,也注重公平”

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注重效率,也注重公平”自从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的伟大历史任务以后,国人对效率与公平的论争再度达到高潮,有主张舍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例如,2005年10月有人在《社会科学报》上撰文疾呼:“必须重新确立…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价值取向”;但也有对此明确表示反对的,如某华侨大学教授在《理论前沿》上撰文,提出四点反对的理由。

我认为这两派观点虽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都失之偏颇,并且对于解决目前我国效率与公平严重失衡的社会问题是于事无补的。

所以,我认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原则的提法作适当调整和改动是必要的,即把“兼顾”二字改为“注重”,既维护了“效率优先”原则,又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理由如下:1.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需要我们在多方面有超越资本主义的表现,尤其在效率与公平上超越资本主义。

这样,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体现出来,社会主义制度也才能够巩固发展。

在社会主义社会,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证,必须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没有效率,算不上社会主义;没有公平,连资本主义都不算,更算不上社会主义。

效率与公平是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就好像一个人的两条腿,不能有任何偏废。

过去,我们在这方面曾有过深刻的教训,例如,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以后,一度实行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就是为了公平而牺牲效率的做法,因而是不明智和不可取的,其结果是导致国运不昌和共同贫穷。

改革开放后,我们对此作了根本性的纠正,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毋庸置疑,这一原则对推动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正是在这一原则指导下,由于我们始终把效率放在“优先”和第一的位置,而把公平放在“兼顾”和次要的位置,更由于一些地区和部门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所谓的“效率”,长期实行一条腿走路的政策,使公平问题一直得不到重视,结果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与效率 2

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与效率 2

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与效率摘要:公平与效率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社会保障制度既要体现公平,又要体现效率,公平与效率是贯穿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过程始终的两大基本原则。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存在着不公平和低效率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现更高水准的公平与效率。

关键词:社会保障;公平价值;市场失灵; 公共产品;竞争;公平;效率;原则;目标;对策一、社会保障的市场分析(一)社会保障的社会学分析:公平价值的维护作为认识对象的公平,实质上一种社会关系即公平关系。

公平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之一。

无论在历史上或当代世界上,都存在着人类社会普遍接受的某些正义观念。

任何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必须将公平价值的追求作为最基本的前提之一。

由于主体间在占有社会财富的份额上存在差距,并由此造成主体间在经济能力、发展起点和条件以及享受社会所提供的文明成果等方面存在差异,一定程序的不公平实际上是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运行的必备条件,如果社会上个人没有刺激去从事能引导起经济增长的那些活动,便会导致停滞状态。

在一个正义的社会,必然有财富的不断移转,从最富有的移转到最贫穷的人,除非在最贫穷以上的人能够根据上述的原则来证明他们拥有较多财富的权利,在缺乏这些特殊条件时,其财富移转逐渐向中间平均数回归。

社会保险即是为了缓和因经济结构而造成的收入分配或生活需求性资源分配的不公平而设计出的一种社会再分配方案。

在社会保障制度下,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引导社会力量介入社会保障,促使财富流向社会保障机关,而向需要保障的人们疏散;政府在社会保障法规制下所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均为了达到社会实质公平的目标,社会保障法完全符合经济法的国家干预特征,符合经济法的实质公平性价值,体现了经济法的社会公益性追求。

(二)社会保障的经济学分析:市场失灵的弥补亚当﹒斯密的话精辟地阐述了市场经济发挥作用的基石——经济人理性假设,即经济人在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导致了社会利益的实现。

辩论稿: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辩论稿: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对方辩友共同探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还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今天我方的辩题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公平问题受到人们乃至中央高层的重视。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注重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论断。

随后,胡锦涛同志在一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关于提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专题讲话中,把公平正义列为社会之一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及“公平”达20 多处,并明确强调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这就明确彰显了公平正义的执政新蓝图。

任何一个走向成熟的现代社会,无不把社会公正放到核心的地位,而不仅仅是一个“兼顾”的位置。

为此, 我们应当重新审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开宗明义,让我们先明确几个概念。

何为公平?其实,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公平的理解是有区别的。

就当今社会而言,这里指的公平,应该有两个层面,一个机会公平,二是分配公平。

机会公平要发展机会要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分配公平则是要求对经济发展的结果有一个合理的分配。

何为效率?效率的含义一般是在经济学意义上被使用的,它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生产效率,具体指单位时间内投入与产出的比值;二是指经济效率,也称配置效率,具体指现有生产资源与它们所提供的人类满足之间的对比程度。

今天我们判断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的标准是哪一者更能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

下面我方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我方观点。

首先:“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更有利于国家大力维护和促进民生的发展。

“公平正义是比太阳还光辉的事业”( 温家宝总理语)。

温家宝同志在2008 年3 月18 日答中外记者问时也明确指出: “公平正义就是要尊重每一个人,维护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在自由平等的条件下,为每一个人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案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从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开始,每次中央重要会议文件都这么提,直到如今。

所以,它是我国在收入分配政策领域的正式精神。

共产党向来主张社会公平和公正。

为什么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在分配政策上要把公平与效率相比放在“兼顾”的次要地位呢这与我国经济长期落后,难以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众多社会矛盾,有密切的关系;与我国在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叶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发展趋势,给我国带来巨大机遇与挑战,也有密切的关系。

这种情势迫使我们积极进取,尽一切努力增大我国的国民财富和综合国家实力,所以邓小平南方讲话要求,“思想更解放一点,改革与开放的胆子更大一点,建设的步子更快一点,千万不可丧失时机”,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这样就把增加国民财富总量和国家经济实力的问题突出地提出来,效率成为第一位的问题。

另一方面,制约我国提高效率的主要因素,当时仍然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平均主义的影响。

为了更快地提高效率,增加国民财富总量,就必须进一步“打破平均主义,合理拉开差距,坚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

这一句话也正是十四届三中全会文件中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时所作的说明。

所以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新提法,是适合我国当时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的,是完全正确的。

经济理论界阐述和宣传这一分配政策的精神,也是正确的。

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社会阶层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经济理论界也出现代表不同利益的声音。

有些人借“优先”和“兼顾”之差异,有意无意地贬低,轻视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单纯为一切敛聚财富的过程辩护,这就不符合改革的精神了。

因为在这一时期,中央一再强调,“先富要带动和帮助后富”,“要注意防止两极分化”,丝毫没有忽视社会公平的意思。

二、个人发言提纲:(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原则。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原则。

效率优先,实质就是发展生产力优先,有两层含义:一、把个人劳动报酬同劳动效率挂钩。

二、把生产要素的收益和各要素的经济效率挂钩。

坚持效率优先,就必然要求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当然,强调效率优先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公平,不能出现两极分化,这是效率优先原则实现的社会条件。

②我国现阶段的收入政策时,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公平。

效率,是指人们工作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

公平,是伦理学的概念,是指如何处理社会经济中各种利益关系,也就是所谓合理分配。

提高效率主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来实现,实现公平则主要依靠政府对收入的宏观调控。

效率与公平上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从统一性来看,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的最终实现要以效率的较大提高为基础。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条件,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环境,从而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促进效率的提高。

从对立性方面看,两者存在着此长彼消,此消彼长的一面。

收入差距较小,固然公平了,但对经济社会中的主体刺激作用不大,不利于效率的提高。

收入差距过大,固然能刺激效率的提高,但又会出现社会的不稳定与不和谐,反过来又会影响效率。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处理好三个关系:(1)、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的关系;(3)、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应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国民收入再分配应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具体措施:①保护合法收入,②取缔非法收入,③整顿不合理收入;④调节过高收入。

通过以上措施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收入分配格局。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回顾与思考《学习时报》总编辑周为民教授访谈录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回顾与思考《学习时报》总编辑周为民教授访谈录
篇 文章 里最 早提 出来 的 , 想 请 周 老 师谈 谈 您 写这 篇 文 章 时候 的一 些 我 情况、背景。

决定 》 已实现 了 一个重大 突破 , 出社会 主义 经济 是商 , 提 品经济 (在 公有 制 基础上 的有 计划 的商 品经 济 ” , “ ) 实际 上肯 定 了改革 的市 场导 向 。 实 中 , 现 一方面 , 为了 “ 搞活 国有企 业 ” 旧体制 下平均 主 义大 锅饭 式 的就 业 、 , 收入 分 配包 括福 利和保 障 制度亟 待 改革 , 另一方 面 , 个体 户 、 私
是 “ 率 优 先 , 兼顾 公 平 ” 吗 ? 效
上 都是原 来 旧体制 下处 于边 缘 的人 , 进 等 , 怎么看不 到 这是 一种完 全不符 合 7你 入 不 了旧体制 的人 , 多是 在 旧体 制下 社 会主 义理 想和基本 要求 的最 严重 的社 大 相 对更 穷的 、被人 看不 起 的边 缘人 。因 制 提供的 就业 、 利和 保 障 那时 哪能 福
‘‘
效率优先 , 兼顾公平’ ’ 原则的回顾 与思考
《 习时 报 》总 编辑 周 为 民教授 访 谈 录 学
文 /本 - i. l P者 : U 马 国J
1 5年 ,提 出 “ 率 优 先 ,兼 顾 公 平 ”的 8 9 效 政 策 建 议
<中国 改革 > :我们知道 “ 效率优先 ,兼顾 公平 ”原 则是 您在 一
制 就是 能 够合 理配 置 资源 ,为社 会 经济 效 率提 供 充分 激励 的 机制 , 要是 市 场 主 机 制;稳定 机制就 是 针对 市场 竞 争的 结 果 , 收入 差距 “ 大 ” 进行 必 要的 调 如 过 , 节 ,为竞 争 中的 “ 失败 者 ”提 供 一种社 会 安全 网 ,提 供基 本保 障 的机 制 ,这个 安 全 网是 对 所 有 社会 成 员 的 一种 保 险 , 因为谁 都可 能 失败 。动 力机制 和稳 定 机 制 是两 大 类基 本 的机 制 。这两 类 机制分 别 靠 不 同 的工 具 来起 作 用 ,各 司 其 职 , 分 别 为社 会的 两大 目标 服 务 ,动 力机 制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公平与效率问题的探讨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公平与效率问题的探讨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公平与效率问题的探讨作者:贾永常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3年第04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质量日益提高,国家对人民的保障也日益完善。

在社会保障当中,为了平抑立法滞后、区域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克服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与经济增长速度相悖现象,必须关注社会保障公平性。

有鉴于此,应实行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发展战略,实行以人为本的公平与增长并重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高保障水平,转换保障策略,加大保障力度。

社会保障制度既要体现公平,又要体现效率,公平与效率是贯穿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过程始终的两大基本原则。

一、公平与效率是贯穿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基本原则第一,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遵循的首要原则。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开始建立和逐步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社会公平,保证比较均衡地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利益需要是其第一要务。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于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公平,稳定社会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完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二,效率是社会保障制度遵循的又一重要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社会效率。

这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通过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消除各种社会风险的侵害,从而调动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这就为提升社会效率提供了较有利的主观前提;社会保障可以缓解贫困,调节收入差距,缓和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从而为提升社会效率创设了较为安定的客观环境;社会保障通过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为提升社会效率做出一定份额的价值贡献。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公平与效率上存在的问题第一,公平与效率问题缺乏一个明确的长远的指导思想,社会保障立法滞后,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第二,保障范围覆盖不全,统筹层次低,既难以体现公平,又有损效率。

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内容与要求

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内容与要求

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内容与要求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制度。

党的十五大对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作出了如下规定:一、基本原则(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二、各种分配方式的具体内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就是以工资、奖金、津贴、福利、工资补贴等为主要内容的分配制度。

它既是分配的主体,又是分配的手段。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要对收入进行宏观调控,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

(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就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四)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在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前提下,根据生产要素在国民收入中的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主要有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五)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的制度,即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初次分配中合理确定各类人员的工资水平,并根据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在再次分配中实行差别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三、实行基本分配制度的意义(一)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能够有效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二)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可以激励劳动者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三)实行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能够增强人们的市场竞争意识,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四、改革我国分配制度的基本思路改革分配制度,要遵循以下基本思路:第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第三,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第四,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论述。。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论述。。

从1993年中央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文件中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经济界、学界对效率与公平问题的讨论再掀热潮。

赞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人认为它符合邓小平所说的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现在我们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改变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就是要坚持效率优先。

反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人认为目前我国的贫富差距过大,原因是讲效率多了而不重视公平,这与我国的基本制度安排以及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相抵触,妨碍和谐社会的建设。

也有人提出效率和公平同等重要,两者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

7月29日,由北京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金融发展研究所、北京城市学院等单位联合召开讨论会,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

本报记者柏晶伟效率优先增进公平黄范章(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副理事长):最近几年,中央文件开始的提法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后来提法变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这在思想界、理论界引起了一些误解,认为效率优先不能提了。

也有人公开讲改革初期提“效率优先”可以,现在已经不合适了。

我的观点是,效率优先,增进公平。

我不否认“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个提法在改革初期是起到过重大作用的,没有这个提法就没有小平同志讲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们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不可能有市场经济。

当然,现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些公平问题突出了,因此这些年文件里没有提。

虽然没有提效率优先,但提了更加重视社会公平。

我很赞成坚持效率优先,然而仅仅提重视公平我感觉还是不足,因为重视公平只是表明市场经济有缺陷的一方面,而且对于政府的操作性不很明确,如何重视没有明确的操作性。

因此我提出来要增进公平。

我认为效率优先、增进公平表明效率与公平不仅有负的相关关系,还有正的关系,效率优先是增进公平的前提和条件,而增进公平是效率优先的归宿和目的,效率优先的结果是增进社会公平。

为了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进公平可以给我们的政策操作提供一个原则性的导向。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国家和社会通过⽴法实施的、以国民收⼊再分配为⼿段,对社会成员的基本⽣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以国家或社会为主体,在以⼯资收⼊为主的劳动者遇到年⽼、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等特殊事件时,运⽤法律⼿段,动员社会⼒量,给劳动者提供⼀定程度的收⼊损失补偿,以保证劳动者及其家庭维持基本⽣活的⼀种制度。

国家和社会根据⼀定的法律和法规,在劳动者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因年⽼丧失劳动能⼒退出劳动领域后时,采取⼀定的⽅式以保障退休者基本⽣活的⼀种社会报险制度。

由特定的组织或机构经办,按照强制性或⾃愿原则,在⼀定区域的参保⼈群中筹集医疗保险基⾦,当参保⼈(被保险⼈)因病、受伤或⽣育接受了医疗服务时,由保险⼈(特定的组织或机构)提供经济补偿的⼀系列政策、制度与办法。

劳动者在⽣产经营活动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时,劳动者及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的必要的物质补偿,这种补偿既包括医疗、康复所需,也包括⽣活保障所需。

现代意义上的⼯伤保险是⼯伤预防、⼯伤补偿、⼯伤康复三位⼀体。

劳动者由于⾮本⼈原因失去⼯作、收⼊中断时,由国家和社会依法保证其基本⽣活需要的⼀种社会保险制度。

家和社会通过⽴法对处于⽣育事件发⽣期间的⽣育责任承担者提供⼀定的经济、物质及服务等各⽅⾯帮助的⼀项社会保险制度。

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现⾦补贴和提供服务等⽅式以满⾜全体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并且使社会成员的⽣活质量随着社会经济⽔平的发展⽽不断提⾼的制度。

国家和社会通过⽴法,对因各种原因导致⽣活陷⼊困境,失去最低⽣活保障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援助,以维持其最低⽣存需要,维护其基本⽣存权利的⼀种社会保障制度。

国家和社会通过⽴法,对特殊贡献的群体及其家属提供⽣活保障及服务的制度。

1、⼈类历史上经历了哪⼏个社会保障形式?它们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1)形式:1.主从保障:奴⾪的⽣活保障完全由其主⼈奴⾪主负责;2.家庭保障:由家庭提供对家庭成员的⽣活保障;3.互助保障:对贫困者给予救济;4.慈善救济保障:在古希腊⽂慈善是神对⼈的爱,在罗马指富⼈对于雇⼯和雇农的馈赠.慈善本质是⼈类善爱之⼼的表现;5.国家救济保障:国家通过征税或征粮的形式取得⼀部分社会积累,在发⽣重⼤灾害事故,局部地区的⽣产处于停顿或崩溃的情况下,以国家形式对其进⾏救济;6.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法实施的,以国民收⼊再分配为⼿段,对社会成员的基本⽣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2)根本区别:a特点不同:现代社会保障具有强制性、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保障性及公平性;b依据不同:提供社会保障的依据在于法律,⽽不是⼈情关系或者主⼈的⼼情;c保障范围:社会保障的对象范围较⼴,所追求的⽬标在于实现公平分配。

如何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如何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如何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争论背景出发,探讨争论的核心,解析该原则的关键,提出对该原则的正确认识。

标签:效率公平当前,“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以及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如何,成为人们争论的热点问题。

可把众多观点分为两大类型:一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仍然适用,需要继续坚持;二是该原则只是一种策略型分配原则,到目前阶段已需修正。

两种观点彼此对立。

那么,双方的理论依据各是什么,争议的焦点又是什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仔细分析,争议很大程度源于争论对象的不统一。

因此,从争论的背景出发,通过解析争论的实质、探讨争论的核心,才能厘清思路,明晰认识。

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争论背景:收入差距的拉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被正式确定为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原则。

该原则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针对原有体制下的平均主义,为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而提出的。

所以,该原则最初目的就在于强调机会平等,倡导按能力付报酬,旨在提高效率、反对平均主义。

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也日渐突出,并表现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农村和城市内部。

如2000年统计,当年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为2.79:1,位居世界第二;贵州与上海两地人均GDP 则相差8.5倍;且我国城市内部收入差距呈现超过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

因为城市中既有抓住市场机遇迅速富裕起来的人,也有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农村中的富人和穷人也同时涌进了城市。

由于收入差距问题的突出,人们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关注日益增多,我党对分配原则也开始不断调整,从最初倡导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注重社会公平,解决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到十六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

浅论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浅论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浅论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内容提要】公平与效率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在社会保障当中,为了平抑立法滞后、区域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克服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与经济增长速度相悖现象,必须关注社会保障公平性。

有鉴于此,应实行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发展战略,实行以人为本的公平与增长并重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高保障水平,转换保障策略,加大保障力度。

社会保障制度既要体现公平,又要体现效率,公平与效率是贯穿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过程始终的两大基本原则。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存在着不公平和低效率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更好地实现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最终为提高中国社会保障水平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社会保障公平效率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保障制度在100多年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在各个阶段所面临的困惑中,在各项改革举措的实施中,无不涉及到公平和效率。

可以说,公平和效率是关系到社会保障制度生存和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

因此,正确分析和处理社会保障中制度中的公平与效率,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公平和效率,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两个极端化的学术派别,即自由主义和政府主义。

自由主义认为,效率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任何一种制度都是应该有效率的,都应能促进社会整体效率的提升,社会保障制度也应如此,效率应是社会保障首先追求的目标。

在20世纪初期,美国处于自由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时期,政府扮演“守夜人”的角色,任经济自由发展,追求经济增长的高效率,而忽视社会公平与福利,最终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中受到重创。

相反,政府主义则认为,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就是维护社会公平,公平是惟一的原则,社会保障制度是否有效率无关紧要,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牺牲效率达到公平的目标。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就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传统的保障制度。

其特点是“低工资、高就业、高补贴、高福利”的“国家包着企业,企业包着职工”的统包政策,在农村则实行以家庭保障为主结合集体救济的保障制度。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不要改?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方面。

从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到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在收入分配问题上都提出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这一条一点没有错,也不是权宜之计,没有什么已经过时的问题。

它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正确处理收入分配问题的一条重要原则。

它的基本含义是,收入分配的制度、机制首先要具有足够的激励作用,首先应是能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能激发活力,能促进社会经济效率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同时,在保证效率目标的前提下,又要以恰当的方式实现一定程度的收入均等化,即通过适度的调节,将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所造成的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并通过一定范围、一定限度的“保底”式的社会保障或救济,形成起“安全网”作用的一种稳定机制、“保险”机各种矛盾和困难就会凸显出来,社会中的一些不满情绪(不满意、不满足的情绪)也会因此滋生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战略思想与全局目标上的清醒和坚定,一些同志(包括有的专家和媒体工作者)就容易在一些早已明确的重大原则、方针上出现动摇反复,甚至不自觉地在带有某种民粹化倾向的思想支配下,或多或少地向旧体制的意识形态后退。

有的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不对了,要改;有的提出国企改革的方向错了,要改;也有的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过时了,要改;甚至还有的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提法”也有问题了,要改。

不是说这种修改已成为一种思潮,但这样一些议论还是值得注意和澄清的,特别是要防止以这些不正确的看法去误解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

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进程正处于非常紧要的半途,犹豫不得,动摇不得。

建立并完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一定要坚持,不能改;蔡继明委员:贯彻按贡献分配原则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到底是什么?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四川成都市新都区融媒体中心招考聘用编外人员冲刺题(二)

四川成都市新都区融媒体中心招考聘用编外人员冲刺题(二)

四川成都市新都区融媒体中心招考聘用编外人员冲刺题(二)1、多选题新中国建立时制定的外交政策是_____。

A : “另起炉灶”B : “平等互惠”C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 : “一边倒”参考答案: ACD本题解释:ACD[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政府实行和平自主的外交政策,并公开宣布“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

B 项“平等互惠”最初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之一,后改为“平等互利”。

第 1 题所属考点-《毛概》2、多选题依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的是_____。

A : 遵守宪法与法律B : 劳动C : 获得物质帮助D : 受教育参考答案: BD本题解释:【答案】B,D 【解析】我国宪法规定: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故选BD。

第 2 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3、单选题把生产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_____。

A : 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实物存在形式和价值转变方式B : 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C : 在资本积累中的作用不同D : 在资本流通中的周转速度不同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解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依据是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而划分的。

可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

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是资本增殖。

不变资本是指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它的价值会随着物质形态的改变,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没有发生任何价值量的变化,价值不会增殖。

第 3 题所属考点-《马哲》4、判断题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答案】N。

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所应坚持的原则。

在公民道德建设上,2001 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

对我国当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收入分配原则的思考

对我国当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收入分配原则的思考

对我国当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收入分配原则的思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也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当前收人差距扩大的原因主要不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造成的。

贯彻和执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不同领域、不同分配环节,以及不同分配机制下有不同的侧重点。

标签:分配原则社会公平和谐社会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原则。

坚持效率优先,就是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

强调效率优先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公平,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不能出现两极分化,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现的社会条件。

效率优先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保障。

只有注重效率,才能使经济不断发展。

只有当经济效率达到最优时,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才算达到最优,物质生产与经济收益才会实现最大化。

兼顾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只有在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下,经济才能够持续的发展。

然而,社会稳定也是建立在收入分配公平的基础上的。

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影响经济的发展。

因此,兼顾公平,是收入分配所必须坚持的原则。

我国在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确实打破了平均主义,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带来了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

但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收入分配格局也不合理。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字,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为0.16,2003年已升至0.458,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2004年达到0.465,2005年逼近0.47,2006年以来仍持续增长。

社会公平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必须正视且加以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世界上所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探索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文档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文档

转载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第一章1.社会保障的概念2.各国社会保障概念的异同:相同点:(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2)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形成社会保障基金(3)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4)目的是要使生存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通过保障能够生存下去3.社会保障的内涵:一社会保障是国家主导的、共担风险的社会制度。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

“大家保大家”的社会制度是一种共担风险的社会制度。

二社会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

以19世纪80年代德国制定实施的有关社会保险法令为起始标志。

社会保障体系以195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为法律基础。

三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的安全网。

四社会保障是菊有福利性的再分配机制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于国民收入再分配,一般采用国家财政预算和社会统筹两种形式。

五社会保障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六社会保障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七社会保障是关乎国运、惠及民生的伟大事业第二章社会保障起源比较1.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原因一产业革命是社会保障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二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和不懈斗争是催促社会保障诞生的动力三各种进步的社会学说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理论先导2.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与职业相关的单项社会保险项目的出台,这一时期的发端标志是的国的社会保险立法。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繁荣时期1935年美国通过了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保障进入繁荣发展时期,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世界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急剧增加。

二是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受益范围进一步扩大。

三是社会保障项目构成趋于网络化。

四是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社会保障开支占国民产值的比重显著增长,福利国家纷纷出现。

所谓:“福利国家”使公民普遍的享受福利,使国家负担起保障公民福利的责任。

贝弗里奇报告是社会保障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贝弗里奇在报告中提出了三个原则,一是普遍性原则。

改革开放初期强调的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公平要在效率之前

改革开放初期强调的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公平要在效率之前

改革开放初期强调的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公平要在效率之前引言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着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

其中,公平和效率是改革的两大核心原则。

然而,在初期,中国政府更加强调公平,将其放在效率之前。

本文将探讨为什么公平被视为初期改革的优先考虑,并阐述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性。

为什么初期改革强调公平优先?社会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着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不平等现象。

低收入群体无法享受到经济增长的红利,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不满和不稳定。

强调公平优先,是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平衡和稳定。

公平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公正的期待,增强社会的凝聚力,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平理念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仍然秉持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公平看作基本价值之一。

根据社会主义理论,社会公平是实现社会正义和对每个人的公平机会的追求。

因此,在初期改革中,公平是政府考虑的首要目标,旨在实现社会公正和人民的福祉。

分配不平衡加大社会矛盾改革的初期,国家经济发展迅猛,但财富分配却不够公平。

这导致了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引发了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为了避免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初期改革需要采取措施来确保资源和财富的公平分配,以维护社会稳定。

公平在初期改革中的具体体现改革收入分配机制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通过改革收入分配机制,努力减少收入差距,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提高民生水平。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城乡居民收入调节和保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以实现收入公平。

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在初期改革中,为了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政府注重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

通过建立健全的教育和医疗制度,提供基本的教育和医疗服务,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扶贫政策的实施针对贫困现象,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初期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

政府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减轻贫困人口的负担,提供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并鼓励贫困人群通过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来摆脱贫困。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On The Principle of 'Efficiency First while Giving Consideration to Fairness'
作者: 张金兰
作者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出版物刊名: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67-69页
主题词: 效率;公平;社会主义;先富;共富
摘要:效率与公平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所追求的两大目标.效率与公平矛盾的解决方法取决于一定生产力下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国情、世情、社会主义市场规律以及实现高层次的公平等需要决定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提高效率、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优越性的客观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社保领域中应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原则郑绍庆《浙江王商大学,杭州310035)f摘蔓】近年来关于公平与效率曲塑寺模式之争,嵌能结寺吴体曲应甩镀城.也就波考麓相盅领域曲公平与效卑的舟蒋进行清楚瞬幂定,鼠而健軎方援出曲主张进于笼统.斑赢缺乏说菔力。

牡喜保|唪属于冒琵经济再舟配疆域,应坚持。

公平健先,兼顾皱牢”的犀剐。

【关键桶j拄畚保簿;公平{效事;收入分嚣【率图分娄号】D6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2.7408{2007)05H哦№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革除计划经济时期分配的极端平均主义给企业、职工斯带_裘的生产、劳动积极性豹消投影响,我国采取了“收人分配向个人倾斜”,。

鼓励一部分^先富起来”,直到明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人分配原剜,天天激发了^们的生产积投往.在摧动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国藐收A水平大大提离。

熬蘸+在茭嵇挟嚣效率优先、兼霞公平的收^分配原则的实践中,却又走人了两个误区:第一,原剥应用的淡化。

按照党孛央豹穗神,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应该是初次分配领域强调效率,再分配领域注重公平,而在实践中却不加区分地在所有领域都强调效率优先、兼颟公平,甚至在其有明最再分配色彩的社会保库镬域氇强调效率优先。

第=,原则执行的片面化。

长期以来。

我躬在。

效率侥先”主臻实用费较多,露在。

兼顾登平”土却做得很不够,片面地强鹅效率而公平却被严重忽视。

正是于这些偏差,我邑在推动经蒋效率提高妁瞬时。

也趣现了社会公平的缺失.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两扳分化的迸一步恶化。

当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丽且还有进一步上舞豹趋势。

遣正是在这群的背景下,晷内一些学者提出我国已到了改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熬口号翦对髅,痊改。

效率抗先、兼疆公乎”为。

效率、公平兼顾”,甚至有人提出改为“公平优先,兼顾效攀”。

一对翘,效率与公乎谁为主、谁为敬,应选择哪种组台模式,戚为全社会争论的焦点。

笔者认为,关键不在于笼统地区分谁为主、谁为次。

也不在于找到一种普适的组舍摸式统赣全局,面在于我们应将王作俄褥璺雏。

瘟苕先分清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不周领域,在清楚界定各领域中效率与公平豹吴萍表理的基硪上,一燕锈域仍瘟坚持效率抗先、兼顾公平,而在另一蝗领域则应旗帜鲜明地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本文试图对社会保障领域中的效率与公乎佟一系统的分析一、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界定关于效率与公平的禽义,理论界有多种解释,其申出较一致的看法可简要概括船下:效率作为经济目标.体现在两方面:资源使用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

资源使搦效率嚣瑷在经藩资舔熬投A与产出的比,即既定的资源授人实现最大的产出。

而资源配置效率是指有限盼经济资撼实现最挽妁配置。

具体表现在有限的资源由生产效率最佳的行韭和企韭使用和有限的资源被用于消费者认为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上。

m收入分配的效率就楚要通过台理的收人分配制度安谗,有效的激菇经济主体实现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公平具有多种角凄熬含义,包括经济公乎、挂会公平、伦理公平等。

其中经济公平主要包括:起点公平.即参与竞争豹生体在资捂或条件上是平等的,它魏取得资源、信息的机会是均等的;过程公平,印政府对参与竞争的主体的调节和管制一视同仁。

有关经济竞争的法律、法规对一切参与竞争的主捧兵有同等豹约絮力,也期规尉公平;维果公平,即经过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后的经挤利益格局基本公平。

闭以上对效率与公平的界定大多停留在原则性的层面上。

不同程度地存在过于笼统和边界模糊不清的同题.因面在实践中会产生混乱。

率文专门针对收入分配领域的效率与公平概念给出一个简单的、易于操作的界定:所谓收人分配的效率就是谁贡献禧多谁就拿得多,邵各释生产要素按照其在价值创遗过程中的边际贡献进行分配,进而有效地激疑资滚使瑶效率鹃提赛稔资豫配置方向豹会理调整。

所谓收入分配的公平.就是收人分配的相对均等化,缩小收 万方数据文革研霓人分配的差距,实践中就是更多地考虑弱势群体。

收人分配向低收人者倾斜。

二、效率与公平的组合模式选择近几年在理论界关于效率与公平谁为先、谁为后,谁为主、谁为辅,在我国应选择什么样的模式组合的争论中主要有三种观点:1、效率优先论。

效率优先论者主张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时,应将效率放在首位,认为只有效率得到提高才能更多地体现公平,不能因为公平而伤害效率。

主张在我国还应继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的理论依据是:(1)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坚持效率优先。

(劲我们已正式确立走市场经济之路,市场经济必然注重效率。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同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将效率放在优先地位。

柳赶超战略也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效率优先。

日2、效率与公平并重论。

刘国光认为。

我们必须从现时起进一步重视社会公平问题,调整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加大社会公平的分量,。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口号应开始淡出。

逐渐向。

公平与效率并重”或“公平与效率优化组合”过渡。

同徐钦智认为适时提出向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过渡的条件已经成熟:(1)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效率是手段,公平才是日的。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客观上要求将公平放在与效率同等重要的地位。

(3)且前我国收人分配差距较严重,并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也要求我们突出地解决收人分配不公的问题。

阿3、一些学者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后长期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所带来的两极分化现象。

认为必须采取矫枉过正的措施,执行。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收入分配原则,即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时,以平等作为衡量分配是否公平的标准,在两者发生矛盾时,强调平等的最终目的价值。

笔者认为,当前关于效率与公平的组合模式之争。

大多停留在宏观的、理论性的层面,并没能具体结合各经济领域提出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处理效率与公平问题的价值取向。

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上,关键是首先要对各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公平和效率的内涵作严格的界定。

然后要分清各社会经济活动是属于初次分配领域还是再分配领域,属初次分配领域的,坚持效率优先,属再分配领域的,坚持公平优先。

社会保障就属于国民经济再分配领域。

应旗帜鲜明地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

三、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主要体现在:1、机会公平。

社会保障是国家为公民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使公民在年老、灾害及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

通过国民收人分配和再分配。

从国家、社会获得物质帮助和服务的匍度。

按照我国宪法规定,社会保障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按照公平性原则,社会保障的提供不应该是针对特殊群体的特殊需要,而应当基于全体公民的普遍需要,因而应提供全体国民公平参与社会保障体系的机会.平等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权利。

然而。

我国现行的多元社会保障体系,却表现出一种机会公平的缺失。

机会公平缺失最突出体现在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相一致的城乡二元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只覆盖到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而占全国总人口近70%的农民(包括带有农民身份的工人)始终处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有相当部分的社会保障内容,其中包括处于社会保障核心地位的社会保险,都将农村人口排斥在社会保障体制之外。

他们失去了参与社会保障的机会,也就失去了享受保障待遇的权利。

从统计数据来看,占全国人口近70%的农民只享用全部社会保障费的11盼,人均仅占有15元,而占全国人口30%的城镇居民却占用了全部社会保障费的89%,人均占有达455元,人均相差超过30倍,嗡这就是机会不公平引起分配不公平的结果。

机会公平缺失的另一重要体现是同为城镇部门的劳动者。

国家机关公务员和部分事业单位准公务员与其他企事业单位职工的保障机会不均等,由此引起保障待遇水平的不公平。

我国社会保障的许多项目(如占社会保障重要地位的社会养老保险项目)并不适用于公务员,公务员的退休工资要远高于企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工资.这会使人们产生极大的不平等感。

这种制度安排的初衷是为了通过承诺给予公务员退休后的优厚待遇来吸引社会精英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

同时又人为地制造出一个。

人质”来挟持公务员,促使其珍惜其公务员资格。

然而社会保障就是国家为公民在年老、疾病、失业等情况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安排.我们不能给社会保障附加更多的社会功能而使其失去本来的面目,也不应给不同的社会群体提供不同的社会保障而使其失去公平性特色。

政府为吸引并留住社会精英进人公务员队伍的目的完全可以通过为其提供附加保障的方式实现。

2、结果公平。

社会保障的结果公平应体现在:政府的财政支出更多地向社会保障支出倾斜。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我国的财政支出更多地应用于经济建设领域。

目前在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对社会保障的财政供款仍仅相当于财政收入的12%左右。

离国家“十五”计殳|提出的社会保障投入应占国家财政收人15%一20%的目标还有相当距离,各地方政府财政收人中用于社会保障投人的比重更小。

改革开放初期,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市场微观经济主体的实力较弱,市场经济意识尚未形成.这时需要政府在经济建设中起主导作用。

政府集中有限的财力更多地投人经济建设也无可厚 万方数据非。

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普,微观经济主体不断的发展壮大,政府就应该逐渐从经济建设具体事务中浚出。

转而将工作重点放在挺供公共服务上,实现鼠4经济瑷庸”向“公共政府”的转变。

[7】社会保障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矮域,也是豺政进行转移支付、实褒再分萋己酶重要途径。

财政支出更多地向社会保障支出倾斜。

从而使年老、瘐病、失业、灾害及丧失劳动毙力豹公民能褥裂更多豹帮助,这藤是社会公平的最好体现。

社会保障支出更多地向弱势群体倾斜。

社会保障强调结果公平并不是措社会保障支出面对全体匿民平均分配,相反,社会保障支出应更多地向弱势群体倾斜,通过社会裸障餐域的逆岛不平簿分酝来缓解初次分配讲效率辑造戒的收入分配差距,从而实现在更高的层次上,更大的范围内的结果揠对公平。

另外,按照嚣务院<关予完善企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铷度的决定)的规定,从2006年1胃1日起,养老社会保险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缩小为8%,从而扩大用于社会统筹的统筹账户的基金份额,就是向社会保障支出结果公平的方向上所做出的有益的改遘。

如果将来籍实现拄会缳瘴基垒征敬由社会缳瘁费向社会保障税的过渡.有效地提高了社会保障基金征收效率.那时还可以考虑取消社会保簿个人账户,实现全社会翦统筹。

从而夏好地体现社会保障支出的结果公平。

四、社会保障中的效率体现社会保障讲公平优先,包也并不能忽视效率,关键是要认清社会保障领域的效率体现,从而在坚持公平优先的麓础上,兼顾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