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种群的特征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1节 种群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41ac323915f804d2b16c1e1.png)
阜南一中博雅1+1高效课堂导学案 编制人:刘敬夏:审核人朱计标 领导签字 编号:021时间:年 月 日 小组: _ 姓名:____ __ 组内评价: _ 教师评价科目:生物 编号:021 第1页 共2页第1节 种群的特征学习目标: 1、 列举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
2、初步学会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种群其他特征对于种群密度的影响学习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内在关系 学习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预习案(一)种群的概念:生活在的 生物的 个体。
(二)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1.种群密度概念:是指在________ _或________ _中的个体数。
意义: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调查方法: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 __法。
(1)样方法:适合调查2、 出生率和死亡率:⑴概念:出生率: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的个体,占该________个体总数的比例。
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的个体,占该________个体总数的比例。
⑵特点:繁殖能力强的种群 高,种群增长快。
3、迁入率和迁出率:概念: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或 的个体,占该________个体总数的比例。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组成概念:一个种群中各 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性别比例概念:种群中__________个体数目的比例。
意义::对 有一定的影响。
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害虫雄性个体→破坏 →降低害虫5、种群的空间特征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____________或_________。
人教版教学课件必修3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件
![人教版教学课件必修3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f27d383968011ca30091c8.png)
②计算公式:
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 X 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③举例:先捕获39只鼠并标记,一段时间后,再重捕 34只,其中一标记的为15只,那么根据公式,该地 段原有总鼠数为39 X 34/15=88只
④使用范围:动物
例1、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中华 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 为1h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 那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 (单位:只/hm2)?
5、农业生产上常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 雄性个体,使之不能与雌虫个体交尾,致使害虫的种 群密度( A ) A.明显下降 B.明显上升 C.保持稳定 D.越来越大
34
6、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 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这块草原 上的8群羊是( ) C A.六个种群 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11
N=(4+6+8+8+9)/5=7只/hm2
例2、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 时,放臵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 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 放臵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 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 有多少只?
28
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
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
迁人和迁出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
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29
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数量
迁入率
直接影响 预测方向 直接影响
31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91864ce9ec3d5bbfd0a7423.png)
举例:先捕获39只鼠并标记, 标记 一段时间后,再重捕34只, 放回 其中已标记的为15只,该地 段总数有多少?
根据公式,该地段原有总鼠数为 39 X 34/15=88只
求种群密数量?
重捕 B条,其中被标记的C条
如何调查一片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1)样方法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 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 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 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估计值 ②举例:选取1m2山地,计算蒲公英为10 棵,则该样方的蒲公英密度为 仅一个样方 误差太大 2) 10/1=10(棵/m ③使用范围:植物、活动能力弱的动物
Ⅱ
水螅
牡蛎
类型Ⅲ (凹型)
0
年龄
最大寿命
低龄死亡率高,度过危 险期后死亡率低且稳定
小结
• 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 是种群密度。 •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 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 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年 龄结构。 •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 特征是性比率。
种群特征
五、种群分布型
集群分布(最常见)
集群分布的特征是,种群个 体的分布很不均匀,常成群、成 簇、成块或成斑块地密集分布, 其形成原因是: ①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丰 富与贫乏镶嵌; ②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 以母株为扩散中心; ③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 成群。 集群分布是最广泛存在的一 种分布格局,在大多数自然情况 下,种群个体常是成群分布,如 放牧中的羊群,培养基上微生物 菌落的分布,另外,人类的分布 也符合这一特性。
一则笑话
疯子:“让所有的人都死光,就留我一个!” 旁人:“如果你自己种粮食,谁给你织布?” 疯子:“那就再留个织布的吧。” 旁人:“你会做木工吗?会打铁吗?” 疯子:“再留一个木工和一个铁匠吧。” 旁人:“你们会炼铁吗?会开矿吗?还有, 会看病吗?会制药吗?……” 疯子:“哎呀,那就全留下罢!” 看来,世界上任何生物个体都是不能单独生 活的!每个生物个体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 生物个体打交道——包括同种的和不同种的。
第1节_种群的特征
![第1节_种群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28b1b462e3f5727a5e962c2.png)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4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的类型:
§1.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幼年个体多
老中青比例适中
老年多,幼年少
印度人口 生殖后期 生殖期
美国人口
♂
♀ ♂
♀
♂德国人口♀Fra bibliotek生殖前期
增长型
稳定型
出生率=死亡率
衰退型
出生率<死亡率
预测
种群密度 变化趋势
出生率>死亡率
越来越大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反映种群大小
问题探讨
如何调查一片草原中蒲公英以及绵羊的种群密度?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 ★△△★△ △★★△△ △△★★△
面积:1平方米
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逐个计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 课件(共20张PPT)精选优质 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 课件(共20张PPT)精选优质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be63be767f5acfa0c7cd9c.png)
注意:调查时要爱护植被,不攀折 花木,不破坏草坪,不毁坏庄稼。
⑷比较各小组对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就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⑸讨论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其他问题。
4—1 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种群密度: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⑴样方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样方, 先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再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 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蝗害”的战略,一方面通过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降低蝗虫密度,一方面改造飞蝗发
生地,如修筑堤坝、控制水位、耕垦湖滩荒地等。这样就成功地打开了飞蝗综合防
治的大门,使大面积的蝗害在中国大地上得以防治。
此后,马世骏先生在生态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研究的共同 点都是从系统、综合、整体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对象、把握过程。正如他后来高度 概括的,生态学的实质就是协调生物与环境或个体与整体间的辩证关系,协调的实
如果你要研究一座城市的人口的 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因素。
废弃的城市
冬季某城市的乌鸦种群(部分)
4—1 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增长型 年龄组成的类型 稳定型
衰退型
思考与讨论
探究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问题: ·制订计划: ·实施计划: ·结论: ·讨论:
注意:调查时要爱护植被,不攀折 花木,不破坏草坪,不毁坏庄稼。
⑴实地调查与本节课“问题探讨”活动中的模拟据调查有什么异同?
⑵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
⑶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1节 种群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aab1ecf89eb172ded63b78f.png)
2、性别比例
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1)概念: ①♀>♂ 增长快 相对稳定 增长慢
②♀≈♂
③♀<♂ (2)意义:
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
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次要依据 (3)应用: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 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对于某水体中的鱼,何时捕?捕 捞多少?才能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 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2、出生率和死亡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一)、种群密度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如: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鲫鱼的数量 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田鼠的数量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请拿出你的课本和多 色笔,还有你的
激情
你准备好了吗?
机会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
一个森林中的全部金丝猴
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种群是生物生存的基本单位
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主要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数量特征:
C:幼年个体数小于成年、老年个体数,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 B: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数量会保持稳定
A 增长型
B 稳定型
C 衰退型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
保持稳定吗?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呢? 不一定,种群数量不只受年龄组成的影响,还受迁入率 和迁出率、食物、天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练一练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1节 种群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5dd765667ec102de2bd89e1.png)
(一).种群密度
1.概念: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 个体数。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eg: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非洲鲫鱼 的数量,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鼠的数量等。
2.意义: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程度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逐个计数法: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出生率: 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 目占该种群个体总。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例: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 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 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_2_0_%_,死亡率为_1_0_%__, 增长率为 1_0_%__
种群的空间特征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一、种群数量特征: 种群有个体没有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数量上
的变化。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牧民在承包的草场 如何确认放牧量,从而 既能保护草原,又能取 得最好经济效益?
怎样控制害虫数 量,以防止虫灾发生?
首先就需要研究调查、估算种群密度
即N∶M=n∶m, 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N=M×n/m。
标志重捕法的几点提示
1、适用范围:
个体大、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注意事项(误差的原因)
(1)、被标志的动物在种群中充分混合 (2)、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没有伤害 (3)、被标记个体的无死亡、标志符号不脱落 (4)、个体被捕捉的机会与标志物无关
体减少
E·环境中天敌增多
F·环境中阳光不足
G·寄生生物增多
H·寄生生物减少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1节 种群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56e79f1f121dd36a32d829c.png)
小结:
种群数量
直接影响
年龄组成
预测变化方向 种群密度
影响数量变动
性别比例
决定大小 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种群数量的变化
迁入
出生
种群
数量
迁出
死亡
巩固练习
对某地段鼠的种群密度调查中,第一次 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 发现有标记鼠15只,求该地段鼠的总量。
种群
(一)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 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总和。
种群是群体水平上研究生物的基本单位,不等于 个体简单累加,表现除个体不具有的特征;
个体的生命有限,而种群一般不会因个体的消失 而消失;
同一区域中,不同的种群之间构成一个相互依赖、 相互制约的群体。
种群特征: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
88只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0ea3c42e6f1aff00bfd51ea3.png)
第1节种群的特征1.阐述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与其他特征的关系。
(难点)2.掌握动、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难点)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应用。
①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
②渔业上的捕捞强度的确定。
3.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①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年龄组成①概念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类型(对点连线)【提示】A—c—ⅡB—a—ⅠC—b—Ⅲ(4)性别比例①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③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4.种群的空间特征(1)随机分布,如杂草的空间分布。
(2)均匀分布,如水稻的空间分布。
(3)集群分布,如飘虫的空间分布。
[合作探讨]探讨1:依据种群概念,请你确认下列①~④是否可看作一个种群?为什么?①两个池塘中的鲤鱼。
②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③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玉米粒的玉米。
④某中学高一·(五)班所有学生。
提示:①~④均不属于种群,理由如下:①不属“同一区域”;②不属“同一物种”(鱼有很多种类);③不属“全部个体”。
④“班级”不是一个自然区域,同时它不具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种群的数量特征。
探讨2: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其中②③④代表哪种特征,为什么?提示:②③④分别代表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因为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的,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
[思维升华]1.种群特征之间的联系“+”、“-”分别表示增加、减小―→表示“直接因素”表示“间接因素”(1)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a0acc61af1ffc4ffe47ac38.png)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计数原则。
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
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数上 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
注: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 心圈表示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 样方的直径。
• 调查 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的蚜 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以采用样 方法。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 灯光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他们的种群 密度。
5、动物学家考察某牧区后,认为当地鹿群处 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 止。那么预测种群未来动态的主要依据是 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B.种群的年龄结构 C.种群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
6、一位生物学者正在研究一种鸟的季节性迁 徙行为,他的研究对象是一个 A.生态系统 B.群落 C.种群 D.个体
3.某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 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密度会(A) •A.越来越大 B.相对稳定
C.越来越小
D.绝对不变
4.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可相互交配繁殖
•B.一个种群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
•C.种群的个体数量是经常变动的
•D.种群内的个体间常因空间和食物发生 竞争
N:106=91:25
• 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但是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 变化趋势。要想知道种群数量的消长,还 需要研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其他数 量特征。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 为什么东北虎、大熊猫等动物在人为保护 措施下,种群数量仍不能够迅速增长;而 田鼠、蝗虫等动物,尽管人们采取各种防 除措施,却让然数量繁多,屡屡为害?原 因固然是多方面的,繁殖能力的差别是重 要原因。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种 群增长快。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1节 种群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49842aaf524ccbff1218489.png)
二、种群特征(种群有而个体没有的特征)
1.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概念: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表示 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尾松密度为20/1=20(棵/m2)
步骤:制定计划
实施过程(每步注意事项) 课本讨论(1-4)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含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表
示方法:①小范围的水生生物——单位体积 ②大范围的陆生生物——单位面积 即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第4章
第1 节
种群和群落
种群的特征
个体水平通过自身调节维持稳态,
种群和群落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维持稳态?
一、种群
(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要点: ①一定的自然区域:这个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与外界的个体
隔离。
②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个体之间相互联系。
材料一:①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②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②稳定型:特点是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在一定时
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接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种群中个体
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老年 成年 幼年
稳定型年龄组成
③衰退型:特点是老年个体数目较多而幼年个体数目偏
少。新出生的个体不能补偿衰老死亡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老年 成年
幼年 (3)年龄组成的意义:
第四章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第四章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f019caf9e314332396893cf.png)
阅读课本P61页思考以下问题: 1、调查步骤? 2、取样时应当遵循怎样的原则? 3、样方面积应当怎样设置? 4、样方的数量应当怎样决定?
步骤: 确定调查对象 :选择常见的某种双子叶植物
取样 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要求做到:随机取样
计数 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种群的数量
求平均值 求各样方密度的平均值
例3.在调查一块1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00 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 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 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 则:(1)该农田中田鼠的大概有多少只?
(2)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为多少?
(1)N总=(42×38)/12=133只
种群密度=(4+6+8+8+9)/5=7株/m2
=70000株/公顷
如何调查一个岛上绵羊的种群密度?
标志重捕法:
①含义:捕获一部份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经 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 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②计算公式: 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 ×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③使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取所有样方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 估计值。
【巩固1】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合理的是
( )。
答案 C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
查的对象
B.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
种群密度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例1.某同学拟一个面积为100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 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 的是
常用的取样方法: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afd8f1af18583d0496459d0.png)
①雌雄相当型:特点 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 目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 动物。
②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群 体动物。
蜂群中几百只雄蜂,一只蜂王和几 十万只工蜂都是雌蜂。
③雌少雄多型: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 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讨论2、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
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 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 近真实的情况。
讨论3、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 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 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 越多。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 计结果的真实性。
讨论4、比较各小组对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的调 查结果,就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不同小组对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调查结果可能是 不一样的。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应当允许在一定范围 内波动,例如5%以内。如果超出了此范围,在其他 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造成不一样的原因应当首先归结 为采取不同的样方法所致。所以,要针对实际情况, 讨论取样方法是否存在问题。
b. 出生率 c. 出生率 < =
死亡率
种群密度加大
死亡率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死亡率 种群密度变小
(4)小结: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的重要因素。 (5)应用: 计划生育和控制某些生物的种群数量
3、迁入率和迁出率 概念:对于一个种群来说,单位 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 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几种年龄型种群的特点
类型 种群构成特点 发展趋势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 内保持稳定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探讨
10m
估 算 这 块 草 地 中 蒲 公 英 的 种 群 密 度
10m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直接计数法:分布范围小、
个体较大的种群
样方法
2)估算法
标志重捕法
(1)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采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的过程方法: 1、调查对象的确定——以某一地段中的某种常见的、熟悉的、容 易记数的生物种类为调查对象。一般应选双子叶植物,因为双子叶 植物的数量便于统计。 2、植物种群密度调查地点的选择——调查地段的选择应当大小适 中。过大费时费力,过小则失去调查意义。 3、调查地段大小的划定:选取样方——原则是随机取样 选取样方的个数要依总面积的大小而定,总面积大的选取的样方应 当多些。 选取样方的面积大小要根据调查的生物个体大小、数量多少而定。 一般而言,北方温带地区每个样方的大小,乔木为100m2,灌木为 16m2,草本为1m2。
思考:当λ>1、λ=1、1<λ<0、λ=0 时,种群的数量变化分别会怎样?
λ>1 种群上升; λ=1 种群稳定;0<λ<1种群下降; λ=0种群无繁殖,且在下一代中死亡。
自然界中“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 下去吗?原因是什么?
(二)、“S”型曲线
建构种群数量“S”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①模型假设:
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约 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容纳量 (K)的限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建立模型。(种群增长的曲线图)
1、 环境负荷量(K):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当种群内 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 个体数量将停止增加。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 •
•
• • • •
回顾: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 胞 种 群 组 织 群 落 器 官 系 统 生 态 系 统 个 体 生 物 圈
+无机环境
种群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群的概念: 指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 体的总和。
不同小组进行取样调查时,应选取不同的样方。 不同小组之间分别取样,最后再将调查结果进 行比较,差异有多大。
4、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的数量,做 好记录。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样 方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同种植物无论 大小都应计数。
5、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各个样方内种群数量 的平均值。
①样方的大小 根据所调查对象的大小和分布情况而定。 ②样方的数量 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 实情况。 ③取样方法 要做到随机取样,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 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 方统计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连续5年,来盐城越冬的丹顶鹤都超过700只, 占全球现有野生丹顶鹤数量的近一半。
如何调查丹顶鹤的种群密度?
2.标志重捕法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哺乳类、鸟类、鱼 类、昆虫等动物种群数量的估计。 假定在调查区域中,捕获M个个体进行标 记,然后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经过一段时间 后进行重捕,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 的个体数为m,根据总数N中标记比例与重捕取 样中标记比例相等的原则,即 N∶M=n∶m,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 N=M×n/m。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情况。 B点:出生率_____死亡率 D点:出生率_____死亡率 ②一开始AB段数量增长慢的原因是_______。 ③数量增长最快的是__________段,其原因是______。 ④CD段增长速度变慢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⑤D点达到最大值K值,K值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 ⑥你认为K值是个固定值吗,为什么?
时间
Nt=N0入t t年后群数量Nt=_____________。(这个公式即为数学模型)
1、条件:食物、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 无敌害
2、发生时期:新物种迁入的开始阶段、 实验条件下 3、特点:种群起始数量增长较慢,随着 种群基数的加大,增长会越来越快,每个 单位时间内都按种群的倍数增长,增长率 保持不变。
种群密度 种群 数量 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迁入率和迁出率
1.种群密度:种群有而个体没有的特征
A 概念
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某 种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小范围内的水生生物可用单位体积内的数量表示; 大范围及陆生生物一般用单位面积内的数量来表示。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判 断 ?
A 增长型
B 稳定型
C 衰退型
思考与讨论:
图中A 、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哪种类型的 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 来越小?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 持稳定?
类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关键点:随机取样,求平均值
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 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记数每 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 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 种群密度。
调查一般的植物种群、昆虫卵的密 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等,都可以 采用样方法.
问题:
如果一些动物活动性很强,活动范 围大,还能用样方法吗?
动动脑:
1.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B )
A,一片森林中的昆虫 B,一片山地的大狗 尾草 C,一棵树上的寄生物 D,一座山 峰的树
2.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 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两户 养的是山羊,这8群羊是( B ) A.一个种群 B.两个种群
C.六个种群
D.八个种群
生殖力(遗传性、内分 泌调节等)
内部因素
调 节 因 素
领域行为和迁移行为 栖息空间和气 外部因素 候条件 (环境容纳量) 食物和天敌 自然屏障——阻 抑种群散布 影响 生殖
种群的数量变化
“J”型增长曲线
“S”型增长曲线
K值
1/2K值
N1=N0·λt
“J”型曲线与“S” 型曲线的比较
“J”型曲线 “S” 型曲线 项目 前提条件 环境资源无限 环境资源有限 种群增长率 保持稳定 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下降 K值(环境 无K值 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 负荷量)
种群构成特点
发展趋势
幼年个体很多, 种群密度会越来 老年个体很少 越大 各年龄期的个体 种群密度在一段 数目比例适中 时间内保持稳定 老年个体很多, 种群密度会越来 幼年个体很少 越小
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2).性别比例
A B 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概念: 特点:
雌雄相当 多见于高等动物,如黑猩猩、猩猩等。 雌多于雄 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羊等。 还有蜜蜂等。 雄多于雌 较罕见,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 家白蚁等
2、产生原因: 环境条件如空间、食物、天敌等制约。 3、特点:
增长速率不断变化。 开始增长速率不断增大,当达到最大 值(K/2时增长速率最大)后,由于环境阻 力开始增大,增长速率开始下降;当种群 数量达到K值时,停止增长。
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着种群数量的动态呢?
种群都有自我调节方式,这种调节与环境因子的限制 (指营养、食物、天敌、领土、竞争者等)作用相关。 环境因子的限制作用是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的, 当种群数量超过K值时,环境因子限制作用的增大迫使种 群增长速率下降甚至到负值,种群的数量就会出现回落; 当种群数量低于K值时,类似的机制会使种群数量回升。 此外,物种的数量还会随着季节而上下波动,或与其天 敌的数量变化相关。
(一)、“J”型曲线
种 群 数 量
建构种群数量“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①模型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建立模型:如果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并且第二年的数量 是第一年的λ倍,那么: 一年后种群数量N1=________, 两年后种群数量N2=________,
年龄组成
预测变 化方向
种群密度
性别比例
决定大小 和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1)单位空间内的种群个体数量 称为种群密度。 2)种群数量动态取决于出生与 死亡、迁入与迁出4个速率。 3)种群内个体有一定的性别比 例。 4)种群未来的动态信息来自于 种群的年龄结构
补充:种群的空间特征
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种群的遗传特征: 1)种群内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种群基 因库。 2)种群内变异是物种进化的起点。
种群概念总结: 1)生活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 2)由同种生物个体组成; 3)是可以互相交配的群体。 种群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 进化单位。
2.种群数量增长规律
种群的数量是指在一定面积或容积中某个种 群的个体总数。一个种群的个体数目多少, 也叫做种群大小。理论上认为,种群大小决 定于三个因素:(1)起始种群个体数量;(2) 出生率和迁入率;(3)死亡率和迁出率。种群 的数量变动首先主要决定于(2)和(3)的对比 关系,在单位时间内,前者与后者的差就是 种群数量的增长率。
数学模型方法
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 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模型舍去了 原型的一些次要的细节、非本质的联系,以简化和理 想化的形式去再现原型的各种复杂结构、功能和联系, 是连接理论和应用的桥梁。 现 实 对 象 的 信 息
表达
验证
抽象的 数学模 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