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呼吸衰竭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严重缺氧心率、心肌的舒缩功能、心 输出量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室颤致 死。
➢ 缺氧肺小动脉收缩,肺循环阻力肺动 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肺源性心脏病
CO2潴留对心脏、循环的影 响
➢心排血量、心率、血压
➢脑血管、冠状血管舒张 ➢皮下浅表毛细血管和静脉扩张四肢红
润、温暖、多汗
➢肾、脾和肌肉血管收缩 ➢严重CO2潴留心输出量、心律失常甚
PaO2>60mmHg PaCO2 35~45mmHg
无呼吸衰竭
PaO2<60mmHg PaCO2 正常或降低
→Ⅰ型呼衰 PaO2<60mmHg PaCO2>50mmHg →Ⅱ型呼衰
二、判断有无酸碱失衡(PH) PH 7.35-7.45
→正常或代偿性酸碱失衡
PH<7.35
→ 失代偿性酸中毒(呼吸性或代谢性)
肺动-静脉样分流增加 弥散障碍 氧耗量增加
1. 肺通气功能障碍
➢在静息呼吸空气时,总肺泡通气量约为 4L/min,才能维持正常肺泡氧和二氧化 碳分压。
➢肺通气功能障碍肺泡通气量不足、肺 泡氧分压、肺泡二氧化碳Ⅱ型呼吸 衰竭。
➢PACO2=0.863VCO2/VA ➢VCO2(CO2产生量)、VA肺泡通气量
COPD、肺结核、间质性肺疾病、 神经肌肉病变
病因
1 呼吸道阻塞性病变: 炎症、肿瘤、异物阻塞气道。 2 肺组织病变: 肺炎、重度肺结核、肺气肿、弥散 性肺纤维化、肺水肿、ARDS 3 肺血管疾病: 肺血管栓塞、肺梗死等。
4 胸廓胸膜病变:
胸廓外伤、畸形、手术创伤、 气胸、胸腔积液等。
5 神经肌肉疾病:
(mmHg)
35-45
<60
正常(低氧血症)
<60
>50 (高碳酸血症)
分类
二、根据病程分类
1.急性呼吸衰竭
由于某些突发的致病因素引起
2.慢性呼吸衰竭
指一些慢性疾病,如COPD。另一 种临床较常见的情况是在慢性呼吸衰竭 的基础上,因合并呼吸系统感染、气道 痉挛或并发气胸等情况,病情急性加重,
称为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
临床表现
除引起慢性呼吸衰竭的原发病的症状进 一步加重外,主要是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所致的多脏器功能紊乱的表现。
临床表现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与缺氧和高碳酸 血症 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速度有关。 一、原发疾病的加重; 二、呼吸困难:
是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表现 为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
三、发绀:
是缺O2的典型表现。 ➢ 当SaO2<80%或PaO2<50mmHg时,可在血流量较大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1)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部分未经氧合或未经充分氧合的静脉血 (肺动脉血)通过肺泡的毛细血管或短路流入 动脉血(肺静脉血)中,故又称肺动-静脉样 分流或功能性分流。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2)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通气/血流比值增大,肺泡通气不能被充 分利用,又称为死腔样通气。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通常仅产生低氧血症, 而无CO2潴留,然而严重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也可导致CO2潴留。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模式图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通气/血流比例对气体交换的影响
4.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
➢ 肺动-静脉样分流增加,使肺动脉内的静脉 血没有接触肺泡气体进行气体交换,未经氧 合的静脉血直接流入肺静脉,导致PAO2降 低,是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特例。
➢ 肺动-静脉样分流增加引起的低氧血症不能 用吸入高浓度氧解决。
脑部炎症、出血、外伤等;脊 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有机磷 中毒、破伤风及严重钾代谢紊乱 等。
呼吸衰竭
病 ➢ 慢性呼吸道疾病最常见 因 –气道阻塞性病变:COPD、哮喘 及 –肺组织病变:肺结核、肺炎 发 ➢ 肺血管疾病:肺栓塞 病 ➢ 胸廓与胸膜病变:气胸、胸廓畸形 机 ➢ 神经系统及呼吸肌肉疾病:脑血管病变、脑外 制 伤、脑炎、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炎
至室颤致死
缺氧对呼吸的影响
➢缺 氧 ( PaO2<60mmHg ) 兴 奋 颈 动 脉 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使 呼吸加深加快。
➢缺 氧 加 重 PaO<230mmHg , 抑 制 呼 吸 中枢呼吸变浅变慢。
CO2潴留对呼吸的影响
➢ PaCO2刺激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呼吸加深 加快通气量。
PaCO2每增加1mmHg、通气量增加2L/min。 ➢ PaCO2>80mmHg呼吸中枢受抑制通气量不
PH>7.45
→ 失代偿性碱中毒(呼吸性或代谢性)
呼吸衰竭的治疗
治疗的原则
➢保持呼吸道通畅 ➢迅速纠正缺O2和CO2潴留 ➢纠正酸碱失衡和代谢紊乱 ➢防治多器官功能受损 ➢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 ➢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的部位如口唇、指甲、舌等处出现发绀。
➢ 发绀的程度与还原型血红蛋白含量相关,红细 胞增多者发绀明显,贫血病人发绀不明显。
➢ 休克致末梢循环障碍引起的发绀(SaO2正常) 称为外周性发绀。
➢ SaO2减低引起的发绀称为中央性发绀。
四、精神神经症状
➢急性缺氧可迅速出现精神错乱、狂躁、 昏迷、抽搐等症状。
➢ CO2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的的弥散速率力为氧的 21倍,弥散障碍主要是影响氧的交换,以低氧 为主。
➢ 吸入高浓度的氧可以纠正弥散障碍引起的低氧 血症。
弥散障碍 通常以低氧为主
O2 CO2
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3.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通气/血流比值约为 0.8。肺泡通气/血流比值失调有下述两种主要形 式.
➢慢性缺氧多表现为智力或定向力障碍。 ➢CO2潴留常表现先兴奋后抑制,失眠、烦
躁不安、昼夜颠倒、甚至谵语。 ➢肺性脑病表现为表情淡漠、肌肉震颤、
间歇抽搐、嗜睡、甚至昏迷等。
临床表现:肺性脑病
➢ 肺性脑病是呼吸衰竭患者缺氧和高碳酸 血症 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综合症,为慢性 肺心病晚期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 30%,病死率高。肺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主 要由于高碳酸血症、 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引 起的脑水肿有关,尤其是高碳酸血症, PaCO2升高引起脑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 透性增加,导致脑细胞间质水肿。
能,表现为Ⅱ型呼吸衰竭
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机制
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 人类的呼吸可分为四个功能过程: ①通气 ,②弥散,③灌注,④呼吸调解
➢ 上述每一进程对于维持正常的动脉血 PO2和PCO2水平均有其独特的作用,任何一 个进程发生严重异常都将导致呼吸衰竭。
发病机制
肺通气功能障碍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 脑对缺氧敏感,缺氧最容易引起脑功能障碍 ➢ 完全停止供氧4~5min 不可逆的脑损害 ➢ 急性缺氧烦躁不安、抽搐,短时间内死亡 ➢ 轻度缺氧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定向障碍 ➢ PaO2<50mmHg 烦躁不安、神志恍惚、谵妄 ➢ PaO2<30mmHg神志丧失、昏迷 ➢ PaO2<20mmHg不可逆的脑细胞损伤
缺氧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缺氧可引起肝血管收缩、损害肝细胞 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
➢缺氧纠正后肝功能可恢复正常。 ➢缺氧使胃壁血管收缩、胃酸分泌增多,
胃粘膜糜烂、坏死、出血与溃疡形成。
缺氧和CO2潴留对酸碱平衡和 电解质的影响
➢严重缺O2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高钾 血症。
➢CO2潴留可引起呼吸性酸中毒、高钾血 症、低氯血症。
正常35mmHg~45mmHg 平均40mmHg Ⅱ型呼吸衰竭时PaCO2>50mmHg 其变化主要反映呼吸性因素对酸碱平衡 的影响。
四、HCO3- 五、BE:(Bass Excess)剩余碱
六、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是单位血红蛋白的含氧百分数。 正常值97%。
一、判断有无呼吸衰竭 (PaO2\PaCO2)
通气减少
肺通气不足 PACO2(mmHg)
PAO2(mmHg)
肺泡通气量(L/min)
肺通气不足引起PAO2降低和 PACO2升高
2.弥散障碍
➢ 肺内气体交换是通过弥散过程实现。弥散障碍 指O2、CO2等气体通过肺泡膜进行交换的物理 弥散过程发生障碍。
➢ 影响弥散的因素:弥散面积❖肺泡膜的厚度 和通透性气体和血液的接触时间气体弥散 能力气体分压差其他:心排血量、血红蛋 白含量、V/Q比值。
PaCO2 降低或正常。主要见于肺换气障碍(通 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分 流)疾病。
2.II型呼吸衰竭 血气分析特点是(PaO2)<60mmHg,同时
伴有( PaCO2 )>50mmHg。系肺泡通气不足 所致。
呼吸衰竭
分 类
正常 Ⅰ型 Ⅱ型
PaO2
(mmHg)
80-100
PaCO2
➢ 肺泡萎陷、肺不张、肺水肿、肺实变等可引 起肺动-静脉样分流增加
5.氧耗量增加
➢氧耗量增加是加重低氧血症的原因 之一
➢发热、寒战、呼吸困难、抽搐可增 加氧耗量
➢氧耗量增加可使肺泡氧分压下降 ➢氧耗量增多的病人同时伴有通气功
能障碍,则会出现严重的缺氧
二、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的影响
(一)对中枢神经的影响 (二)对心脏、血管的影响 (三)对呼吸的影响 (四)对肝、肾、胃肠道和造血系统的影响 (五)对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影响
➢ 较长时间高PaCO2使呼吸中枢适应高PaCO2,此 时若吸入高浓度的氧会解除低氧对呼吸中枢的 刺激作用,反而使通气量减少,加重了高碳酸
血症。
缺氧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缺氧可以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增强 ➢使红细胞生成素增加 ➢红细胞、血蛋白增多,有利于增加血液
携氧量,但亦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肺 循环和右心负担。 ➢长期缺氧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血 液进入高凝状态,DIC。
➢ ③排除其他能诱发精神障碍的原因; ➢ ④动脉血气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
呼吸衰竭诊断中最重要的辅助检查!
一、血液的酸碱度(PH值)
正常 7.35 ~7.45
二、 动脉血氧分压( PaO 2)
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正常 95mmHg~100mmHg 呼吸衰竭时 <60mmHg
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概述
➢ 急性呼吸衰竭主要指原来肺部正常,突发 原因引起的呼衰,其中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症(ARDS)为代表,慢性呼吸衰竭则是在 原有肺部疾病(尤其是COPD)基础上,病情 逐渐加重,遇呼吸道感染或其他诱因,呼吸 功能急剧下降超过其代偿能力。
慢性呼吸衰竭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肺通气障碍
通气功能障碍的发病环节
气道狭窄 或阻塞
胸壁损伤
脊髓高 位损伤
脊髓前角 细胞受损
呼吸肌 无力
运动神经受损
弹性阻 力增加
呼吸衰竭 分 类按血气 Ⅰ型
Ⅱ型
通气障碍 按呼吸环节
换气障碍
急性 按发生过程
慢性
按发病机制 中枢性 外周性
分类
一、根据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1.I型呼吸衰竭 血气分析特点是(PaO2)<60mmHg,
CO2潴留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 轻度CO2增加脑皮质兴奋失眠、精神兴奋、 烦躁不安等症状
➢ PaCO2继续升高脑皮质下层受抑制中枢神 经处于麻醉状态 肺性脑病
➢ CO2潴留脑血管扩张、脑血管通透性增加 脑细胞及间质水肿颅内压增高压迫脑组 织和血管加重脑缺氧
缺氧对心脏、循环的影响
➢ 缺氧早期可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心率、 心排血量、血压保证心脑血液供应。
三、按发病机制分类:
①中枢性呼衰: 呼吸泵: 驱动或制约呼吸运动的中枢和外周
神经系统、神经肌肉组织、胸廓 泵衰竭:
主要引起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Ⅱ 型呼衰
②周围性呼衰: 肺衰竭:
肺组织、气道阻塞和肺血管病变造成 的呼衰 **肺组织和肺血管病变常引起换气功
能障碍,表现为Ⅰ型呼吸衰竭
来自百度文库**严重气道阻塞性疾病影响通气功
概述
➢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 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 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 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 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 床表现的综合症。
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
➢ 依据动脉血气进行诊断:在海平面正常
大气压、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 血氧分压(PaO2)低于60mmHg,或伴有动脉 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50mmHg并排除 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减低等因素, 即为呼吸衰竭。
临床表现
五、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机体在遭受急性严重感染等突然打击
后,同时或先后出现2个或2个以上器 官功能障碍。
如休克、上消化道出血、弥散性血管 内凝血、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等。
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断
诊断
➢ ①能够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发疾病,如慢性 阻塞性肺病、肺心病,支气管哮喘等;
➢ ②缺氧和高碳酸血症的临床表现,及由此 造成的全身多脏器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