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草原

合集下载

八年级静默草原知识点

八年级静默草原知识点

八年级静默草原知识点在八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静默草原》是一篇富有韵味和独特魅力的课文。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其中的知识点。

首先,从作者的角度来看,《静默草原》的作者是鲍尔吉·原野。

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写作风格对于理解课文很有帮助。

鲍尔吉·原野是一位蒙古族作家,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对草原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观察。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散文。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在《静默草原》中,作者看似随意地描绘草原的种种景象,但始终围绕着对草原的独特感受和思考这一核心。

在字词方面,同学们需要掌握一些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比如“前瞻”的“瞻”(zhān),“局促”的“促”(cù),“瞭望”的“瞭”(liào)等。

理解这些字词的意思,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分析文章的内容。

文章开篇就用“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这句话奠定了全文的基调,引发读者的思考。

作者通过对比大海和草原,突出了草原的特点。

大海是喧嚣的、动荡的,而草原是静默的、稳定的。

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草原的特点更加鲜明,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草原的独特魅力。

文中有很多精彩的语句值得我们品味。

例如“脚下的草儿纷纷簇立,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接壤。

这颜色无疑是绿,但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气中的淡蓝。

”这句话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草原色彩的丰富变化,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在修辞手法方面,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

如“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

”这句话将草原的每一个点都视为中心,赋予草原以人的特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草原的广阔无垠。

作者在文中还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他在感受草原的静默时,也思考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在面对大自然时应有的态度。

草原的静默让作者感受到了一种宁静和包容,也让我们反思自己在喧嚣世界中的浮躁和焦虑。

从写作手法上来看,作者善于以小见大。

通过对草原上一些细微的事物,如草、羊群等的描写,展现出草原的宏大和深沉。

《敕勒歌》《静默草原》教案及练习

《敕勒歌》《静默草原》教案及练习

《敕勒歌》《静默草原》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敕勒歌》和《静默草原》两首诗的基本内容,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汇和句子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然环境,培养爱护草原、保护生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敕勒歌》和《静默草原》两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一些重要的文言词汇和句子结构。

2. 教学难点:一些生僻的文言词汇和句子结构的理解和运用。

对两首诗深层意义的理解和领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简要介绍敕勒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草原生态环境,引发对《静默草原》的思考。

2. 朗读与翻译:学生朗读《敕勒歌》和《静默草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教师引导学生对两首诗进行逐句翻译,解释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

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学生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练习与拓展: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文言词汇的掌握。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了解其他关于草原的诗歌或文学作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发言质量。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文言词汇的掌握程度。

3. 拓展学习报告:评估学生拓展学习的成果,了解学生对草原主题诗歌或文学作品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敕勒歌》《静默草原》等相关文学作品。

2. 参考资料:有关敕勒族、草原文化等的历史背景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案教案:《静默草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诗歌《静默草原》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能够分析并识别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短诗。

教学准备:1. 诗歌《静默草原》的复印件或电子版。

2. PPT或手绘的诗歌创作素材。

3. 课堂展示用的电子屏幕或黑板。

教学过程:导入:1.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上一堂课所学的关于诗歌的知识,复习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理解诗歌:1. 将《静默草原》的诗歌复印件分发给学生,并放映PPT或手绘图像呈现诗歌的内容。

2. 让学生默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请几位学生朗读诗歌,并与全班分享个人感受和理解。

分析修辞手法:1. 引导学生分析并识别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 让学生解释这些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3.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使用这些修辞手法,从而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创作诗歌:1. 放映PPT或展示手绘素材,让学生观察图片,并以《静默草原》为参考,鼓励他们创作自己的短诗。

2. 提供一些关于大自然、生活的主题供学生选择。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有意识地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展示和分享:1. 安排部分学生朗读自己的短诗。

2. 让其他同学为每位朗读者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3.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提升诗歌创作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总结:1. 让学生回顾诗歌学习的内容,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

2. 鼓励学生思考诗歌的价值和意义,以及自己在创作中的体会和收获。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继续创作更多的短诗,并组织小型诗歌朗诵会。

2. 邀请一位诗人或作家到班上进行创作指导和讲座,丰富学生的诗歌文化修养。

继续写相关内容: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继续创作更多的短诗,并组织小型诗歌朗诵会。

学生可以根据课堂学习的经验和知识,继续创作自己的短诗。

可以设置一个主题,比如大自然、友谊、爱等,或者让学生任意选取一个主题进行创作。

《静默草原》课程教案设计

《静默草原》课程教案设计

《静默草原》课程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静默草原》是一本描绘草原生态和民族文化的绘本,通过讲述草原上的动植物生活以及蒙古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和民族文化的独特。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的特点,认识草原上的动植物,领略蒙古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民族文化认同感。

1.3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包括课程介绍、草原生态、草原动植物、蒙古族文化和生态保护等内容。

第二章:草原生态2.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程,使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2 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介绍草原生态的类型、特点以及草原上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讲解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三章:草原动植物3.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程,使学生认识草原上的动植物,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介绍草原上的代表性动植物,包括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实物模型、讲解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四章:蒙古族文化4.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程,使学生了解蒙古族文化的独特性,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4.2 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介绍蒙古族的民族特点、生活习惯、传统节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讲解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五章:生态保护5.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程,使学生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

5.2 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介绍草原生态面临的问题和保护措施,以及个人和全社会在生态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5.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讲解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六章:课程活动设计与实践6.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静默草原

静默草原

感知课文
阅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 2、为什么说草原是静默的?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感情?
• 1、本文着重抒写了自己站在草 原上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于 草原的热爱与赞美,同时还有 生命的 感悟。
2、为什么说草原是静默的?
• 因为草原辽远而苍茫,不可看,只 可感受。人置身于大草原会感到无 比渺小,会自然引发人们凝立冥想, 在静默中观望
•说说草原的特点和人在 草原的感受
我的理解, 我来说: 草原的特点:
辽远、苍茫
看不到、看不尽
产生的感受:
自由感 不自由、局 促
精 齐读第11段思考: 段 1、自由感和不自由感是否矛盾?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阅 因为壮阔,感到很自由,不受拘束; 读 但是完全没有拘束,也就没有指引,
人突然感到局促,无措。
对比手法赏析
文章为了表现草原的特点和 自己的感受,多处运用了对比 手法,找出文中运用对比手法 的地方,和同学探讨一下他们 的作用。
我的探究:
1、都市景色和草原景色的对比 ,表 现了草原: 辽远而苍茫
2、草原和大海的对比 大海: 观者在岸边,景色受到限制
草原:可以是草原的中心,草原
的内涵更富有直观性
1.每组有一个读音不正确,你能找到吗?
o (1)穹庐(qió ng) 局促(cù 瞭望(liá lià ) o)
(2)前瞻(zhān) 面颊(xiá 渺小(miǎo)jiá ) (3)簇立(chù 迥然(jiǒng) 翡翠(fěi) ) 2.根据课文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景随( 步 )移 (迥 )然不同 (微 )不足道
草原可以给人感受到宽容温柔的一面, 也可以体会残酷坚硬的一面——丰富人 的性情。

北师大八年级语文《静默草原》内容理解

北师大八年级语文《静默草原》内容理解

北师大八年级语文《静默草原》内容理解导读:《静默草原》领略草原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独特感受及寓含的人生哲理,八年级语文静默草原内容理解初步欣赏草原的静默美。

一、积累字词:前眺tiào 瞭liào望前瞻zhān 簇cù立翡翠fěicuì局促cù咆哮páoxiào 面颊ji á摩挲mósuō冥mínɡ想迥jiǒnɡ然不同嘤yīnɡ嘤而泣长鬃zōnɡ披散二、静静地赏:采用“个人感悟→小组合作→展示成果”的步骤,赏析散文所描绘的北方大草原的“静默美”。

1.辽远而苍茫的惊慌美:“在都市里生活,或是寻访名山以及赏玩江南园林的人,都习惯于这样的观察:眼光的每一个投射处,都有新景物可观。

景随步移。

然而草原没有。

”都市人因为习惯了处处是景,景随步移,所以当他们站在草原上,勉力前眺,或回头向后眺望,看到的都是一样的风景时,“水土不服”打破了他们的日常观赏习惯,于是一时间无所适从,草原风景与他们固守不变的观景方式产生了错位,因而惊慌失措。

然而,正式在这种惊慌之中,才感受到了大草原的辽远与苍茫2.不可看而只可感受的苍茫美:蒙古牧人看草原风景的方式(眯着眼睛,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与城里人看草原风景的方式(大睁着眼睛,因而困惑)是不同的,苍茫是草原人面对草原的一种心情、一种感受,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实际上是用心去体会草原。

“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这既是草原的特点,也是我们了解草原所要的态度——用心去感受,感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苍茫之美。

3.看不到与看不尽的色彩美:无边无际的绿色的大草原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接壤,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气中的淡蓝,色彩的变化多端使得我们无法抓住草原的某一特点,所以“看不到”;也是因为变化多端,我们又可以看到草原各种各样的特点,所以“看不尽”。

草原是辽阔无边的,因而草原的风景具备了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种类;(2)培养学生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现状;(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2)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种类;2. 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3. 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种类,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关爱草原生态的情感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静默草原》相关内容;2. 课件:草原生态系统图片、视频等;3. 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草原生态环境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草原图片,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兴趣;(2)提问:你们对草原有什么了解?草原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2. 教学新课:(1)介绍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种类;(2)分析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3)讲解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如何保护草原生态环境?(2)汇报交流: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提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3)设计宣传标语:引导学生表达对草原生态的关爱。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自己对草原生态的情感;(3)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草原生态系统特点、生物种类以及保护措施的掌握程度。

2. 技能运用:通过小组讨论、宣传标语设计等环节,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参与度、分享内容等,评价学生对草原生态的关爱情感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草原的基本特点和生态环境;(2)培养学生对草原生态问题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草原图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2)运用讨论、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2)引导学生关注草原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草原的基本特点和生态环境;(2)草原生态问题的表现及保护措施。

2. 教学难点:(1)草原生态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方法;(2)如何培养学生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观念。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草原相关资料、图片;(2)草原生态问题案例;(3)保护草原的相关政策法规。

2. 学生准备:(1)预习有关草原的知识;(2)收集草原相关图片或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草原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草原美景;(2)提问:你们对草原有什么了解?草原有哪些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草原的基本特点和生态环境;(2)学生分享收集到的草原资料,丰富课堂内容。

3. 课堂讨论:(1)探讨草原生态问题的表现,如过度放牧、草原退化等;(2)分析草原生态问题的成因,如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3)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草原生态问题的方法,如科学养殖、生态修复等。

4. 案例分析:(1)呈现草原生态问题案例,如我国草原退化现状;(2)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草原的措施;(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关注草原生态问题,培养保护草原的意识;(2)谈论保护草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堂所学,列举自己能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做的实际行动;2. 调查身边人对待草原保护的态度,了解社会对草原保护的关注程度;六、教学延伸:1. 开展草原生态环境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草原的魅力和生态问题的严重性。

《静默草原》课程教案设计

《静默草原》课程教案设计

《静默草原》课程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静默草原》是一本描绘草原生态和人文景观的绘本,通过精美的插图和生动的文字,展现了草原的壮美和独特。

本课程旨在通过阅读《静默草原》,使学生了解草原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以及草原文化,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2)认识草原文化及其特点;(3)培养阅读绘本的能力和兴趣;(4)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草原生态环境介绍草原的生态特点,如草地类型、植被分布、气候条件等,使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独特性。

2.2 草原生物多样性通过讲解草原上的动植物种类,使学生认识草原生物的多样性,并了解其生态作用。

2.3 草原文化介绍草原上的民族风情、传统习俗以及草原文化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草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2.4 绘本阅读与欣赏引导学生阅读《静默草原》,欣赏其中的精美插图和生动文字,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2.5 生态保护与文化认同讨论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分析草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草原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草原文化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3.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绘本内容、生态保护和文化认同等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3 案例分析法3.4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草原生态和文化调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草原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草原文化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2 小组报告4.3 阅读感悟收集学生对《静默草原》的阅读感悟,了解学生对草原文化和生态保护的认识和体会。

第五章:教学安排5.1 课时本课程共安排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5.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课程简介、草原生态环境;第二课时:草原生物多样性;第三课时:草原文化;第四课时:绘本阅读与欣赏;第五课时:生态保护与文化认同。

《敕勒歌》《静默草原》教案及练习

《敕勒歌》《静默草原》教案及练习

《敕勒歌》《静默草原》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敕勒歌》和《静默草原》这两首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2. 通过学习这两首歌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敕勒歌》的背景介绍和歌词解析。

2. 《静默草原》的背景介绍和歌词解析。

3. 乐理知识:音阶、节奏、和声等。

4. 演唱技巧:气息控制、音准、共鸣等。

5. 团队协作:合唱、对唱、分组演唱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敕勒歌》和《静默草原》的背景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歌词:解读歌词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3. 乐理知识讲解:通过实例讲解音阶、节奏、和声等基本乐理知识。

4. 演唱技巧讲解:气息控制、音准、共鸣等方面的讲解和练习。

5. 团队协作练习:合唱、对唱、分组演唱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敕勒歌》和《静默草原》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基本乐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演唱技巧的提升幅度。

4.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音频资料:《敕勒歌》和《静默草原》的歌曲音频。

2. 视频资料:关于草原的风景视频,增强学生对歌曲背景的理解。

3. 乐理教材: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参考。

4. 练习册:配套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敕勒歌和静默草原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学习的情境。

2. 歌曲学习:分别学习《敕勒歌》和《静默草原》,解析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乐理知识讲解:通过互动方式讲解音阶、节奏、和声等基本乐理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演唱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展示:每组学生展示合唱、对唱或分组演唱,鼓励创新和个性表达。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歌曲背景、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

2. 示范法:教师或优秀学生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

3. 实践法:学生通过实际演唱,提高音乐技能。

《静默草原》PPT课件

《静默草原》PPT课件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草原的景观(一样的风景)与他处的风景(处处 是景,景随步移)相比 蒙古牧人看草原风景的方式(眯着,想在眼里装 填一些苍茫。) 与城里人看草原风景的方式(大 睁,因而困惑) 蒙古人“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 该如何理解? 苍茫是草原人面对草原的一种心情,一种感受, 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实际上是用心去体会草原。
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
他的文字如野马破阵,云过 山峰。方家评论说:豪放、幽默、 睿智、雅洁、细腻,皆是鲍尔 吉· 原野作品的特色。
识记字词
bà o
zhān cù jiǒng

·
suō
前瞻 面颊
jīn
jiá
· · ·
簇立
·
迥然不同
·
zōng
fěi
摩挲
yīng
·
长鬃
pá o xià o
·
翡翠
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 观望未来。 该如何理解? 这句话点明题旨 善忘实际上是对人生的豁达与洒脱,是一 种对荣誉金钱地位等的不计较……“在静默 中观望”是一种坦然自若的不张扬的沉稳。 观望未来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永葆 一颗纯净的心。
本文多次使用对比的手法,共用了四 种景物和草原对比,这四中景物是什 么?
齐读7—8段。思考:
为什么草原具有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 点? 草原是辽阔无边的,所以看不到也看不尽, 而草原的变化多端,就使得我们无法抓住 草原得某一特点,所以“看不到”;因为 变化多端,我们可以看到草原各种各样的 特点,所以“看不尽”。
读课文9——10段 ,思考
“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单一与丰富是否矛 盾? 不矛盾。因为“这颜色无疑是绿,但在阳光与起 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气中 的淡蓝。”“草就是海水,极单纯,在连绵不断 中显示壮阔。” 草原与大海一样在单一中呈现丰富,那二者又有 什么区别呢?用了什么写法? 从观海者的不同角度(岸上、船上),比较出草 原的另一特点:中心不定和可接触性,再进一步 指出草原的辽远与苍茫,和给人的亲切感。对比

《敕勒歌》《静默草原》

《敕勒歌》《静默草原》
原野放歌
原野放歌,有辽远苍茫的感受,有边塞 奇寒的赞美,有淑女般的优美,有男子汉的 威武,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感叹,有鸣 沙的悲愤的倾诉……听各种各样的心灵之歌, 尤其多听听那些来自大漠黄沙的粗犷的其实 也是粗砺苦难的歌,我们的心灵世界也就将 更为丰富宽广,也会将更加贴近大西北的土 地,也必将更加热爱我们的生活和家园。
静默草原
勒歌》情感、结构的比较
草原牧歌之一
敕勒歌
❖ 位置 天空 牛羊
❖ 就近设喻,亲切壮美(穹庐高远与熟悉) ❖ 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山川天野—草.牛羊) ❖ 欲露还藏,耐人寻味(风吹草低,时隐时
现) ❖ 善用口语,清新自然(眼前景,口头语) ❖ 音节铿锵,激越雄壮(a,ang)
草原牧歌之二
静默草原
▪ 草原之美,不在可见的美色,不 在可听的美声;美不在城市人的 景观,美不在美丽的语言…..美在 无言,美在静默,美在草原放牧 者在静默中对于水草自由的想象 和感受。今天,让我们跟随蒙古 族作家鲍尔吉.原野一同走进《静 默草原》去进一步感受草原人眼 中的草原之美!
原野放歌
草原牧歌 边塞壮歌 西部放歌
草原牧歌
之一:敕勒歌(古人眼中的草原) 之二:静默草原(草原人眼中的草原) 之三:草原散章(外乡人眼中的草原)
草原牧歌之一
敕勒歌
❖ 敕勒,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维吾 尔族的主要族源。此民歌是维吾尔文学史 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 南北朝时敕勒族相当繁盛,史书记载有十 二部落。而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 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北有大青山挡风, 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 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静默草原
(草原人眼中的草原)
鲍尔吉.原野
▪ 辽远而苍茫——惊慌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静默草原》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领域: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课文《静默草原》的基本内容,了解草原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2)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草原,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草原的美丽和宁静,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

(2)领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静默草原》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从诗歌中感受到草原的美丽和宁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草原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草原的美。

(2)邀请学生分享对草原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静默草原》,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学生自主思考,回答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2)邀请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朗读训练(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邀请学生朗读课文,评价其朗读效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深入探讨(1)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和宁静。

(2)讨论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3. 欣赏与创作(1)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草原,培养审美情趣。

(2)邀请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分享自己的作品。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静默草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体会作者对草原的情感。

静默草原的阅读理解及答案(大全)

静默草原的阅读理解及答案(大全)

静默草原的阅读理解及答案(大全)第一篇:静默草原的阅读理解及答案(大全)和海一样,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草就是海水,极单纯,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有一点与海不同:观海者多数站在岸边,眼前与身后迥然不同.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与站在船上观海的相异处在,你可以接触草原,抚摸、打滚地甚至过夜,而海上则行不通.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人,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二十世纪哲学反复提示人们注意自己的处境,在草原上,人的处境感最强烈.天,果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耻.外来的旅人,在草原上找不到一件相宜的事来做.1.“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单一与丰富是否矛盾?2.草原与大海一样在单一中呈现丰富,那二者又有什么区别呢?3.“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这里又出现一对相矛盾的词语.刚刚我们分析了“单一”与“丰富”这对看似矛盾的词,现在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4.作者的“静默”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他又为何说草原是静默的?5.以草原为题材的《敕勒歌》与《静默草原》在情感表达、结构等方面有什么不同?答案答案:1.“在单一中呈现丰富.”也就是说,丰富是蕴涵在单一之中的.草原首先给人以单一感.“这颜色无疑是绿”,“无疑”也就是说,不用怀疑,草原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大片大片的绿.“草就是海水,极单纯”这都表现了草原的单一,然而,这种单一,“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气中的淡蓝.” “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这就是草原的丰富.正如作者指出的“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2.从观海者的不同角度(岸上、船上),比较出草原的另一特点:中心不定和可接触性,再进一步指出草原的辽远与苍茫,和给人的亲切感.3.“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人背负着种种世俗之事,荣誉、地位、权利、金钱……也就是文中所说的“拐杖”“人文背景”,人因此以为自己至高无上,骄傲、自大……然而面对草原的宽厚仁慈、自若坦然的阔大无边的胸襟时,人所拥有的一切就显得可悲、可笑了.4.⑴站在草原上,你勉力前眺,或是回头向后瞭望,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⑵草原上没有树,所以即使风也听不到萧声.⑶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⑷草原是很辽远的苍茫的.一个人,站在在草原上,可以任意遐想,悟出一些你以前根本没悟出的哲理.这时的草原是静的,也就是作者所说“静默”的.没有受到世俗的侵扰.所以,人,也必将是“静默”的.也是个“善忘者”.5.《敕勒歌》气势雄浑奔放,表达凝练跳跃,富有节奏韵律感.《静默草原》格调细腻柔情,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性.文章时而描写时而抒情……运笔自如,其对生活的感受信手拈来,似散而不散,“形散而神不散”,文本始终贯穿“静默”这一题旨.第二篇:静默草原《静默草原》鲍尔吉.原野城效中心校新颜中学语文组教学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草原的特点,品味作者笔下草原的独特魅力。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静默草原》这首歌曲,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对我国草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唱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演唱技巧。

4.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静默草原》的背景介绍。

2. 歌曲的歌词解析。

3. 歌曲的旋律分析。

4. 歌曲的演唱技巧。

5. 歌曲的象征意义探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静默草原》的演唱技巧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2. 教学难点:歌曲中高难度的旋律和抽象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和旋律。

2. 采用示范法,展示演唱技巧。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歌曲的象征意义。

4.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歌曲《静默草原》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教授:讲解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分析歌曲的艺术特色。

3. 示范演唱: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讲解演唱技巧。

4. 练习演唱: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6. 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探讨歌曲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后续章节待您提供要求后,我将为您编写。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静默草原》的整体表现,包括旋律准确度、节奏掌握、情感表达等。

2. 学生对歌曲背景、歌词和旋律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歌曲象征意义的探讨和思考。

4. 学生对草原文化的认识和民族自豪感的提升。

七、教学资源1. 音频资料:《静默草原》歌曲的播放设备。

2. 教材或教案:提供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背景知识。

3. 投影设备:用于展示歌曲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4. 练习册:提供给学生进行演唱练习和思考题的作业。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歌曲背景,讲解歌词和旋律。

2. 第二课时:示范演唱,讲解演唱技巧。

3. 第三课时: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指导。

静默草原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静默草原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静默草原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草原的宁静与美丽。

2.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情感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体会课文中草原的宁静与美丽。

2.学习作者细腻的描绘手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2.如何让学生将课文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

2.邀请学生谈谈对草原的印象。

(二)课文朗读1.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与韵律。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停顿等。

(三)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绘,品味作者的语言之美。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描绘一幅草原风景画。

2.写一篇关于草原的短文,表达自己对草原的热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展示学生的草原风景画,邀请学生分享创作心得。

(二)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的语言特色,如细腻、生动等。

(三)课堂活动1.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现课文情感。

(四)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课文中所感受到的情感。

2.教师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引发学生共鸣。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展示学生的短文作品,邀请学生分享创作心得。

(二)拓展阅读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草原的文学作品。

2.学生分享阅读体验,交流心得。

(三)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体验草原生活。

2.教师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草原的美丽与宁静。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与不足。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案

《静默草原》教案1.1 设计思路1.1.1 本教案以《静默草原》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这幅画作,让学生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1.1.2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画作的欣赏、分析、讨论和创作实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1.3 教学对象为高中美术课程学生,预期教学效果为学生能够独立欣赏和分析画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画作背景2.1.1 《静默草原》是著名画家于2000年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

2.1.2 画家,原名,生于1960年,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擅长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现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

2.1.3 《静默草原》以草原为题材,表现了草原的辽阔、静谧和生命力。

2.2 艺术风格2.2.1 的艺术风格以写意、豪放为特点,注重色彩和线条的表现力。

2.2.2 在《静默草原》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变化和生动的线条,表现了草原的生机和活力。

2.2.3 的作品常常带有一种神秘和超现实的感觉,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2.3 创作手法2.3.1 在创作《静默草原》时,采用了油画这种表现形式。

2.3.2 油画具有丰富的色彩和质感,能够很好地表现画家的创作意图。

2.3.3 在创作中注重色彩的对比和变化,以及线条的运用,使得画作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三、教学内容3.1 欣赏画作3.1.1 组织学生集体欣赏《静默草原》,让学生自由发表对画作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3.1.2 引导学生关注画作中的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分析画家的创作手法。

3.1.3 讨论画作所表现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画作背后的深层含义。

3.2 分析画作3.2.1 分析画家的艺术风格,让学生了解画家的创作特点。

3.2.2 讲解画作的创作手法,让学生了解油画的表现力和特点。

3.2.3 分析画作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让学生理解画家的创作意图。

3.3 创作实践3.3.1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实践,让学生尝试运用画家的创作手法和风格进行绘画。

山东省枣庄四中八年级语文下册《静默草原》课件 北师大版

山东省枣庄四中八年级语文下册《静默草原》课件 北师大版

渺小( miǎ)o 迥然( jiǒ)ng 冥想 ( mí)ng
根据课文补充下列词语。
连( 绵)不断
( 迥)然不同
(微)不足道
宽厚( 仁)慈
起伏无(际)
凝立( 冥)想
学习目标
领略草原独特的魅力 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品味作者独特的情感
领略草原的魅力
朗读课文,画出描写草原的句子, 说一说文中写出了草原的哪些特点?
静默草原
鲍尔吉·原野
走近作者
鲍尔吉·原野,蒙古族。 著名蒙古族作家、儿童作家。 著有《掌心化雪》、《惟一 的橘子惟一的灯》等散文集。 十年来,他出版散文集18种, 成为国内读者最多的散文作 家之一。豪放、幽默、睿智、 雅洁、细腻,皆是他作品的 特色。
预习检测
读准下列字音:
簇立( cù) 前瞻(zhān) 摩挲( suō)
深情朗读
深情朗读第十三自然段,用 心体会作者的情感。
作业
摘抄文中富有特色的句子。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2日星期三2022/3/22022/3/22022/3/2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 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22022/3/22022/3/23/2/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3/22022/3/2March 2,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3/22022/3/22022/3/22022/3/2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默草原
【文本解
读】
剑客壮心看辽远
烈马柔情思静默草原眺望景一样,辽远苍茫人惊慌。

都市名山园林访,景随步移眼光忙。

蒙古牧人眯眼看,想在眼里填苍茫。

城人睁眼徒迷惑,草原可感不可看。

草儿簇立绿变色,看不到尽草原象。

草原与海皆壮阔,单一草原丰富藏。

眼前有海身后岸,草原每点俱中心。

草原可触可过夜,大海不可与亲近。

自由局促因辽阔,自然伟大人渺小。

蹲下嘤泣显可悲,挥拳咆哮显可笑。

旅人草原事不宜,小溪树影拥挤到。

愿像母牛唇触水,想如烈马面摩草。

草原无树无风声,扯住衣襟凝立想。

我同草原善忘者,静默之中未来望。

蒙古后人写草原,对比之中独特篇。

壮美为主又柔美,静默冥思哲理含。

童心化雪向深邃,诗意美丽在无言。

【相关课程标准】
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
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2.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和作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理解“草原特点”、“独特感受”,理解“静默”的涵义。

【教学目标】
1.理解草原的特点。

2.理解草原人对草原的独特感受。

3.品读“静默”的涵义。

同学们对草原特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导入新课。

播放腾格尔《天堂》,谈己感受,初识草原。

同学们的感受:
广阔无边接蓝天,牛羊成群像白云。

绿草如茵随风动,纵马驰骋多过瘾。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教师引导:
广阔无边,苍茫辽远。

是赏心悦目,是萧索悲凉,各有所见。

我们来看蒙古草原后人笔下的《静默草原》
二、乾坤一剑无人识,夜夜光芒北斗殷——认识作者。

同学们借助资料,了解到:
鲍尔吉﹒原野,蒙古族人。

代表作《掌心化雪》《不要和春天说话》《脱口而出》等,射雕后人,文采俊美,风骚逼人。

作品特色:雅洁睿智。

他和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并称“草原三剑客”。

三、剑客壮心看辽远,烈马柔情思静默——品读草原。

(一)天似穹庐笼四野,青草连天草如烟——领略壮美。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文章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从文中找出例句。

学生讨论,展示:
辽阔无边。

例句:
生1:“站在草原上,你勉力前眺,或回头向后瞭望,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


生2:“脚下的草儿纷纷簇立,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相接。

草原的风景看不尽。


生3:“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


生4:“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


生5:“人,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所有的……微不足道。

”生6:“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


教师补充:
以下句子间接表现草原的辽阔无边。

“你可以接触草原,抚摸、打滚儿甚至过夜。


“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悲。


“衣襟已被扯得飘展生响。


(二)丹青妙处不可传,轮扁斲轮如此用——品悟独特。

请同学们再大声朗读课文,讨论:
文章所表达的对草原那些感受?最有特点的句子有那些?
学生发言:
惊慌-----都是一样的风景,没有景随步移。

苍茫-----蒙古牧人前瞻时,总是眯着眼睛。

困惑-----看不到。

自由-----看不尽,接触草原,抚摸、打滚儿甚至过夜。

局促-----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可笑可悲。

柔情-----母牛口唇触到流水,烈马面颊摩挲草尖。

静默-----有风也听不到啸声。

草原也是善忘者。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
1.外地人看草原:惊慌、困惑、自由、局促。

2.草原人看草原:
画卷开时塞上云-----苍茫之美-----只可感受。

芳心犹卷怯春寒-----哲理之美-----可笑可悲。

疏影横斜水清浅-----诗意之美-----溪影清水。

无情未必真豪杰-----柔情之美-----母牛烈马。

此中真意已忘言-----静默之美-----无言想象。

(三)古今悉不知天意,心有灵犀一点通——研析静默。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体现草原“静默”的句子,谈谈你理解的“静默”。

学生找的句子如下:
生1:“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


生2:“脚下的草儿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相接。


生3;“和海一样,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

人,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起伏无际。


生4:“草原上没有树……飘展生响。


生5:L“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讨论发言要点,师生总结:
草原“静默”在辽远而苍茫,“静默”在大地宽厚仁慈,“静默”在草儿延伸天际,“静默”在有风无声,“静默”在善忘,“静默”在“只可感受”。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播放草原风景图片配乐萨克斯曲《回家》,朗诵)
草原的“静默”,只有草原人懂。

草儿的默默延伸天际,大地无言的宽厚仁慈,远方的小溪载着云山的树影给我们悠远宁静之感,“疏影横斜水清浅”,“天静无风声更干”。

像母牛口唇触到清浅流水、烈马面颊摩挲草尖,是母爱般的温柔,是恋人般的柔软。

草原之美,美在无言,美在静默,美在草原人在静默中对于水草自由的想象、感受和享受。

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可相宜——拓展比较。

阅读《静默草原》与《草原散章》片段,比较其异同。

绿
脚下的草儿纷纷簇立,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相接。

这颜色无疑是绿,但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色中的淡蓝。

——《静默草原》
草原上的草才是真正的草绿色。

不是都市工业污染的灰绿;不是乡村农业污染的土绿;不是园林移来植去的生绿;也不是下过一千次水,褪过一百次色的旧绿。

那是一种灵醒的绿,每一个毛孔都会出油的绿,一种恣情率性、肆无忌惮的绿,一种看一眼就会让人心旌摇荡的绿,一种整个生命都跃跃欲试地要从绿色中挣脱出来的绿。

——《草原散章》

在克什克腾,远方的小溪载着云杉的树影拥挤而来时,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

------《静默草原》
小水虽小,但明净如眸,周遭绿草如睫,正是“毛眼眼”的眼波盈盈流转。

小水喜欢卧着,薄薄的,但并不浅薄,蕴含一种说不尽的韵致。

小水生前栖息着的地方,曾经是牛羊口渴时的惊喜。

它们曾在这水泊上照亮了自己的容颜,小水是多么温柔地吻着牛羊粉色的嘴唇。

——《草原散章》
学生讨论,发言展示:
《绿》
相同点:文笔优美,展现草绿的美丽怡人。

不同点:《静默草原》还展现出绿在阳光下的美丽变幻,重在表现草原的辽远。

《草原散章》以对比、拟人笔法展现草原绿的本性,充满灵性,美丽动人。

《水》
相同点:诗意文笔,写出水的清浅,润泽草原生灵。

不同点:《静默草原》重在比喻,展示我对草原的柔情。

《草原散章》重在拟人,展示小水的柔情静美(及其生命的短暂)。

五、曲终收拨当心画,惟有青青草色齐——总结全课:
剑客壮心看辽远,烈马柔情思静默
蒙古后人写草原,对比之中独特篇。

壮美为主又柔美,静默冥思哲理含。

童心化雪向深邃,诗意美丽在无言。

达标检测:
1.联系全文说说下列三句话表现了草原的什么特点?
“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是局促。

”“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不成显得可悲。


2.哪些语句可明显看出,作者是用草原人的眼光欣赏草原的?”
3.作者写出了对草原怎样独特的感受?
4.
布置作业:
枣庄的独特美在于煤炭的朴实厚重与榴花的明艳激情,滕州的独特美在于微山湖的明净流韵与墨王的儒雅书香,台儿庄的独特美在于运河的古风今意与建筑的异域传统。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样风景异样情。

请同学们借鉴《静默草原》,观察思考家乡风景,写篇不少于300字的文章,写出独特感受。

板书设计:
静默草原
剑客壮心看辽
远烈马柔情思静默
苍茫壮

哲理深美
诗意柔

静默涵美
教后反思:
教学亮点:
1.深入分析出“草原人看草原的独特感受:苍茫之美、哲理之美、诗意之美、柔情之美、静默之美”。

2.引导同学们品悟了草原的原性美,美在无言,美在自由的想象和感受,美在静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