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收集数据课时练北京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收集数据
1. 学校组织检测了视力,请你根据一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各一个班的情况来回答问题。
(1)一年级5.0以上有( )人。
(2)六年级5.0以上有( )人。
(3)四年级4.2以下有( )人。
(4)六年级( )的人数最多。
(5)5.0的视力是正常的,一年级低于5.0的有( )人,六年级低于5.0的有( )人。
2.淘淘调查班级里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除了淘淘剩下的同学都做了调查。
(1)数一数,填一填。
(2)喜欢( )的人最多,喜欢()的人最少。
(3)淘淘班级一共有( )人。
3.下面是森林动物园小动物的数量统计情况。
(1)小刺猬有( )只;
小象有( )只;
小猴子有( )只。
(2)这些小动物一共有( )只。
4.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解决下面的问题。
(1)喜欢( )的人数最多。
(2)喜欢( )的人数最少。
(3)喜欢打羽毛球的有( )人。
(4)喜欢打篮球的有( )人。
(5)你对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案提示
1. (1)29 (2)27 (3)5 (4)4.9~4.7 (5)1830
2. (1)
水果苹果橘子梨西瓜草莓
人数 5 9 3 1 4
(2)橘子西瓜(3)23
3.(1)3 12 6 (2)3+12+6=21(只)
4.(1)篮球(2)围棋(3)12 (4)20
(5)可以组织打篮球、制作航模、打羽毛球等。赠送四年级数学第2课时
平均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
平均数第91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均数的过程,学会寻找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总后分,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田径小组有4名同学,身高分别是139 cm、142 cm、146 cm、141 cm,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139+142+146+141)÷4=142(cm)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平均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例2
1.创设问题情境。
四(1)班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进行踢毽比赛,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
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的情境图和两张统计表。
师:这两张统计表给出了他们踢毽的成绩。观察两张表,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参加人数、每人的踢键个数等)
2.探索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你认为是男生队的成绩好一些还是女生队的成绩好一些呢?说说你的理由。
让学生充分从多个角度分析表示男、女生队的踢毽情况。在尝试中体会到用平均数能较好地说明问题。
学生动手列式计算:
男生队:(19+15+16+20+15)÷5
=85÷5
=17
女生队:(18+20+19+19)÷4
=76÷4
=19
3.全班汇报交流。
师:为什么男生队除以5而女生队是除以4呢?你认为是男生队还是女生队成绩好?
师生交流后明确:因为男生队有5人,所以要除以5,而女生队只有4人,所以除以4。男生队平均每人踢17个,女生队平均每人踢19个,女生队的成绩好一些。
师:问题解决了吗?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交流后明确: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分析得到的数据,常常能反映一般情况,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三、巩固发散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求出平均数的。
2.四(1)班学生参加植树活动,第一组种了180棵,第二组种了166棵,第三组种了149棵,平均每组种了多少棵?
3.想一想: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求平均数可以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也可以先求几个数据的总和再除以这几个数的个数,所得的结果即为平均数。
五、板书设计
平均数
求平均数的方法:
1.数据较少:移多补少法
2.常用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通过平均数比较两组数据的知识。教师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对学生产生的关于用平均数来比较一组数据的疑问做好回答的准备,及时准确的解答学生的疑问。教师也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讨论、去总结,这样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使得教或学不再枯燥无味,学生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激发兴趣,从而开发内在潜力,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