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学科素质语文

合集下载

2019教育部审定五年级上册语文

2019教育部审定五年级上册语文

教材名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ISBN:978-7-107-46222-5内容简介:本教材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内容涵盖了五年级上学期的语文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教材分为七个单元,包括《诗歌赏析》、《古代文化》、《童话故事》、《神话传说》、《小说阅读》、《古诗文阅读》和《写作技能》。

教材特点:1.突出文化教育。

教材通过介绍古代文化、神话传说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强调阅读能力。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各种文本的阅读,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注重写作技能。

教材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4.体现情感教育。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

5.强调综合能力。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各种综合性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2019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

2019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2019最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19最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19最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是一套全新的教材体系,旨在满足现代儿童的需求,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分别从教材构架、教学方法及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材构架新课程标准的教材构架更加合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智力发展规律,划分为“认知阅读教育”、“写作教育”、“文化鉴赏教育”、“课外阅读”四大板块,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首先,“认知阅读教育”板块包括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所需的各种阅读材料,包括话题性短文、儿童文学、科普读物等,帮助学生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写作教育”板块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材料选择方面也更加灵活,有简单的写作任务,有个人化的写作体验,更有学科交叉的写作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然后,“文化鉴赏教育”板块更是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正向发展。

在这一板块,教材配备了大量的经典名著、诗词和国学经典等,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认同。

最后,“课外阅读”板块阅读面更加广泛、选材更加灵活,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丰富阅读经历。

整个教材结构满足了儿童的多层级需求,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二、教学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注重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来促进语文学习。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提问、观察、实践等教学方式,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学习,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启发式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习惯形成极有帮助。

另外,“分角色教学”也是新教材中的一大特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采用分角色教学法,即让学生来扮演文本中的角色,通过参与和互动来更加深入地了解文本和角色情感,以此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实施过程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各地教育局和学校的支持。

实施过程中,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的辅导和培训,让教师充分了解新标准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同时,学校和教育局应该作出积极的调整,制定出合理的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案,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思考和表达,让他们逐渐建立自信心,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2019全国乙卷文综

2019全国乙卷文综

2019全国乙卷文综摘要:一、2019 全国乙卷文综概述二、试卷内容分析1.语文2.历史3.地理三、试卷特点1.突出立德树人2.强调学科综合3.注重考察关键能力4.增强考试公平性四、2019 全国乙卷文综对考生的要求1.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2.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注重平时积累,培养学科素养正文:一、2019 全国乙卷文综概述2019 年全国乙卷文综考试是针对高中毕业生的一次综合素质测试,旨在评估学生在语文、历史和地理三个学科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依据。

二、试卷内容分析1.语文语文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试题内容涵盖了古代诗词、现代文、名著导读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历史历史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历史知识和理解能力,以及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以及世界史等各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

3.地理地理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和空间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内容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试卷特点1.突出立德树人2019 全国乙卷文综试卷在试题设计上,强调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强调学科综合试卷在各学科内容上注重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注重考察关键能力试题着重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信息处理、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等关键能力,旨在选拔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4.增强考试公平性试卷在试题设计上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尽量减少对考生性别、城乡、地域等因素的影响,确保考试公平性。

四、2019 全国乙卷文综对考生的要求1.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基础知识,为高考文综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9最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19最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19年【最新修订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凡是加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阅读、写作、听说等多方面的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的过程。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首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需要注重阅读。

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经典的课外读物,如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名人传记等,通过阅读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修养。

其次,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需要注重写作训练。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写作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日记、作文、小说等写作活动,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此外,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需要注重听说训练。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工具,通过听说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口语交际的活动,如朗读比赛、语音语调练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需要注重综合训练。

语文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字能力和思维能力。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如阅读理解、综合填空、作文表达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一个全面的过程,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

通过有效的阅读、写作、听说和综合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希望学校和教师能够重视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的责任。

语文素养不仅仅是指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下面我将从课堂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课堂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多读好书。

通过朗读、诵读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让学生多写、写好作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词语搭配、句式结构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规律,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其次,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鼓励孩子多读书、多写作业,培养他们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家长还可以陪孩子一起朗读诗歌、故事,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家长还可以给孩子提供各种文学作品、课外读物,拓展孩子的语文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最后,社会实践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语文知识竞赛、朗诵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文学名人故居、文学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学素养。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作家、文学评论家等人士到校讲座,让学生与文学大家面对面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努力。

通过课堂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可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成为具有优秀语文素养的人才。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2019-2020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从整体来看,学生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等习惯正在逐步养成。

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弱,因此阅读理解能力很差,读题能力差,回答问题抓不住关键。

班中只有八九个同学口语表达及写作能力较强点,其他学生在课堂上不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基础差的学生对好学生和老师的依赖性很强。

同时面临复习时间紧,学生在面对中考选择时的思想波动大。

二、教材简析本册教材围绕着引导初中学生利用各种媒体,广开语文资源,在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这个中心目标,将教学内容、知识技能编排如下:第一单元:编排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梅岭三章》《短诗五首》《海燕》等新诗,诗歌语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与节奏,其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

无论是博大、深沉的情感,还是悠远、隽永的哲思,无论是对自然社会的赞颂还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守都可以用诗歌来表达。

本单元的作品主要是新诗,也有以旧体表现新时代内容的诗作,还有散文诗。

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领略作者的情思,触摸时代的脉搏,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朗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是小说单元,内容有《孔乙己》《变色龙》《溜索》《蒲柳人家》。

小说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

小说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常常能折射出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

这个单元的小说题材多样,意蕴丰富,人物形象鲜明,读起来令人难忘。

学习本单元,要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之上,对作品的内容、主题有自己的看法,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

还有学习欣赏小说语言,了解小说多样化风格。

第三单元:本单元课文都是传统名篇《鱼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送东阳马生序》《词四首》,内涵丰富而深刻:有的论述人生的理性抉择,有的叙述不畏强暴的故事,有的描述少年时求学的艰辛,有的则是不同时代词人们抒发的壮志豪情。

2019年下半年教资考试《综合素质》小学作文范文

2019年下半年教资考试《综合素质》小学作文范文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作文范文目录1.严谨自律知荣耻,大爱无声铸师魂 (1)2.树立正确学生观,因材施教促发展 (2)3.尊重个体差异,坚持赏识教育 (2)4.培养规则意识,加强纪律观念 (3)5.坚持素质教育,开启精彩人生 (4)6.鼓励自主探究,激励学生潜能 (5)【范文1】930字1.严谨自律知荣耻,大爱无声铸师魂小学教师是平凡又重要的崇高职业。

教师的严格自律会给学生树立典范、教师的真挚情感能和学生产生共鸣。

所以,教师要用严格要求自己,用爱心做好本职工作。

充满爱心的教师,会严格要求自己。

既然选择了教师行业,便要义无反顾。

张老师大学毕业后来到偏远山区小学,最初工作时不适应角色的转变,又忙又累,产生了懈怠的想法。

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决定严格要求自己。

在教师这个崇高职业的教学活动中,张老师尝到酸甜苦辣,体会到教师的艰辛与快乐,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得到了同事们的帮助与鼓励,领悟到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的乐趣。

缺乏爱心的教师,经常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

河南新密市小博士学校的班主任李某,因该班学生前一天晚上就寝时有人说话,早操后就把说话的八个学生留在操场,用自己的皮鞋打学生手掌。

其中一个男生忍不住哭泣,没有伸出手掌。

该老师见状,用脚踢其身体,同时说:“不想挨打你为啥不听话?”这样缺乏师德的坏老师,在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都伤害了学生。

作为教师,就要师德高尚。

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

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教师情感魅力的核心体现就是爱心。

教师真挚、深厚的情感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这爱流能在学生情绪上产生强烈的共鸣。

我要严格要求自己,用爱心做好本职工作。

我要做堂堂正正的人,做有德行的人。

我要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019版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9版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9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新课标明确了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五个方面的要求,并针对不同学段设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此外,新课标还强调了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实施建议部分,新课标提供了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新课程标准。

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9年04月 小学教育新教育时代 53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张睿华1韩美华2(1左权县示范小学;2左权县拐儿小学 山西左权 032600)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素养”一词在新课标中共出现十多次,是一个核心概念。

什么是“语文素养”?北京大学教授、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说,它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它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

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

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一、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还远远不够,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

(一)依靠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养良好的语感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在教学活动中,除了要求背诵的篇目或片段外,其他课文中一些精彩片段也要多读成诵。

譬如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学生没有实际的生活体验,不容易理解,教学时反复让学生诵读,学生慢慢地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对安静细腻而丰富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能力,而且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

2019最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19最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19最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2019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版已经发布。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因此,语文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具有重要地位。

在基本理念方面,语文课程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研究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研究惯。

同时,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也是基本理念之一。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最后,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研究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研究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研究对于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非常有利,也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应该积极提倡。

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课程应该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拓宽语文研究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研究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研究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浅谈普通高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浅谈普通高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浅谈普通高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定义及研究意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

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二、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和研究基本原则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一,坚持科学性。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重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确保研究过程严谨规范。

第二,注重时代性。

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确保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

第三,强化民族性。

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三、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过程的简单回顾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专业性强,必须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采取科学的程序和方法。

人教版2019新教材介绍与解读

人教版2019新教材介绍与解读

人教版2019新教材介绍与解读2019年,人教版全新教材正式发布,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人教版2019新教材进行全面的介绍与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教材的特点与优势。

一、背景介绍人教版2019新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近年来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精心编写的一套教材。

该套教材广泛适用于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个年级的学科教学,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

二、教材特点1. 高度贴近课程标准:人教版2019新教材设计与国家课程标准紧密结合,充分贴合教育教学要求,确保教材内容符合学生学习需要。

2. 知识结构合理有序:教材内容按照知识点的逻辑顺序编排,循序渐进,层层递进。

每个章节都有明确的主题和目标,使学生可以有条不紊地学习各个知识点。

3. 突出思维能力培养: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大量的启发性问题和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

4. 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教材内容不仅有学科知识,还包括了丰富的综合素养培养内容,如语言表达能力、实践操作技能、团队协作能力等,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5. 强调学习方法指导:教材中融入了许多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有效途径,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效。

三、教材结构人教版2019新教材整体结构清晰,每册教材包括导学案、知识点讲解、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等板块。

1. 导学案板块:导学案板块在每个单元的开头,旨在引导学生对本单元内容做一个整体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知识点讲解板块:知识点讲解板块为教师根据教学大纲逐一解读课本知识点提供了详细的教学指导,方便教师讲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课堂练习板块:课堂练习板块包括了大量的练习题,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巩固和运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4. 课后作业板块:课后作业板块作为巩固与拓展知识的机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部编本2019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含进度)

部编本2019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含进度)

部编版 2019 年秋期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提高自我”为关键,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转化为实际教学行动。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重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相结合,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并且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上。

同时,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强化教学中的质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努力把握好语文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体现语文教学中的双基要求。

引导学生开发潜能,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班级学生学情分析五年级 4 班共有学生 48 人,其中女生 24 人,男生 24 人。

经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整个班级形成了较为浓郁的学习氛围。

孩子们活泼聪明,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

在语文学习中,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在识字方面,大部分孩子识字能力强,识字范围广,并且能在语言环境中运用,有强烈的识字愿望,同时重视积累。

在阅读方面,孩子们能试着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文本所蕴涵的情感,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喜爱阅读课外读物;深入阅读、静心思考的习惯还没有培养起来,往往停留在对文章情节的关注,而不能联系上下文有意识地紧扣文章主旨进行思考,“从文中找答案”的习惯还不够。

大部分孩子能够抓住几个要素来简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取主舍次的出发点还不能很好把握。

回答问题时表达的规范和完整还需要继续练习。

在习作方面,大部分孩子们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但个别学生的语句不够连贯、通顺。

口语交际方面,大多数孩子表达清楚,有条理。

本学期练习的面还要拓展,口语交际以及课前口语交流要做到有序、落实。

鼓励更多的孩子乐于开口表述自己。

在班级里,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书写端正,学习比较努力。

如何培养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2019・04教海新探如何培养小学语丈学科的核心素养□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中平学校潘北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从教学设计到教育教学的方法,都要适应学生的真正发展需要,要贴近学生,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开展教材探究活动,进而增强学生语言构建和表达能力,思维及创造能力,真正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生的每一节课中。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含“听、读、说、学、写、思”六个方面的内容,涵盖思维能力、文化修养、语言能力、审美情趣四个维度。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在保障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修养。

具体来说,小学语文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不仅仅是社会价值观的传递,也是对学生语言知识的教育,以及语文知识学习和语文品格的培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维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的掌握与应用。

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学生首先要掌握四种基本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听说读写,而在这四种基础能力中,小学生首先培养的是听,需要对学生的倾听能力进行培养,要求学生尝试真正理解说话人的意思和具体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种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复述等多种阅读方法,理解文章内容,记忆文章中包含的字、词、句子,从而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产生主观的学习思考。

在写作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层次和难度的把控,从简单的写作日记入手,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并要求学生定期进行议论文、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2•思维培养与发展。

小学教育阶段,语文老师需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我国汉字文化历史悠久,汉语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了更加复杂和繁琐的改变,如果学生缺乏思维能力,就会很难了解这些汉语的结构和意义,无法明确语言规律,因此需要教师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能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增强学生的深度思维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劲头。

2019—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注重体美劳教育的命题特点分析及教学启示

2019—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注重体美劳教育的命题特点分析及教学启示

2019—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注重体美劳教育的命题特点分析及教学启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特点与之前有了一定的变化。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高考语文试卷注重体美劳教育的趋势逐渐增强。

本文将从分析2019—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特点入手,探讨其背后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和教学启示。

首先,2019—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特点之一是强调体育教育。

在阅读理解和综合能力考查中,常常出现与体育运动相关的文章和题目。

这一趋势可见于近几年高考试卷对于篮球、足球、游泳等项目的关注,并且要求考生对体育运动的规则、技巧和道德素养等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这种注重体育教育的命题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视。

体育运动不仅能促进学生身体的锻炼,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毅力和坚韧性格,这些都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品质。

其次,高考语文试卷注重美育教育的趋势也日益明显。

在阅读理解和写作命题中,涉及到的美育话题逐渐增多。

这些题目往往从文学、美术、音乐等多个角度来考验学生对于美的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

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欣赏艺术作品以及参与美术、音乐等艺术活动,学生可以增强对于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并能够更好地表达自我。

这种注重美育教育的命题特点体现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的重要性。

最后,劳动教育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也得到了相应的关注。

在命题中,经常涉及到与劳动、生活和社会相关的话题,如农民工、手工艺人等。

这种注重劳动教育的命题特点来源于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追求。

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尊重劳动者的贡献,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勤劳和奉献的品质。

综上所述,2019—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注重体美劳教育的命题特点分析以及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和教学启示非常明显。

2019新课标三卷语文

2019新课标三卷语文

2019新课标三卷语文
2019年,我国对语文课程进行了一次新的修订,这次修订包括了三卷教材,即《语文(一年级上)》、《语文(四年级上)》和《语文(七年级上)》。

新课标的出台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首先,新课标的出台是经过了广泛的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其编写过程充分吸收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

新课标在内容设置上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新课标的三卷语文教材在编写上更加注重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

教材内容涵盖了古诗词、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多个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新课标的三卷语文教材在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创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总的来说,2019年新课标三卷语文的出台,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更加科学的教学指南,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19年全国新课标

2019年全国新课标

2019年全国新课标一、引言2019年全国新课标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

新课标旨在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新课标的核心变化1.内容更新新课标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全面更新,更加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和时代性。

例如,语文学科增加了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等内容,数学学科强化了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2.结构调整新课标对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提倡跨学科教学。

例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相互渗透,形成自然科学体系;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相互融合,形成社会科学体系。

三、教学方法改革新课标强调教学方法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评价体系改革新课标提出多元化评价体系,打破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突出过程性、发展性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质、学科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新课标对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进行了合理规划,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

同时,加强对学科教学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师队伍建设新课标强调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保障教育质量。

七、家长与社会参与新课标鼓励家长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共同推动教育的发展。

家长应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关注教育质量,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

八、结语新课标下的教育改革,旨在构建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体系,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学科素质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满足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积极地、主动地、广泛地获取知识与信息,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从而培养出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我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既重视教的过程,更重视学的过程;既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对学生学科素质的开发,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本文以《铁和铁的化合物》一节为例,谈几点教学中的体会。

一、结构决定性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铁是过渡元素的代表,本节以铁的性质为重点,引出铁的化合物和铁离子的检验。

因此铁的性质,尤其铁的化学性质是本节的核心。

研究物质的一般规律是:结构—性质—应用,这也是化学学科学习的方法之一。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铁的原子序数及其在周期表中的
位置,通过分析,画出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再着重讲解铁的原子结构特点:次外层不是2个或8个电子而是14个电子。

铁的价电子不只有最外层2个还有次外层部分电子,所以在化学反应
中,铁原子能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而呈+2价;也能进一步失去次外层1个电子而显+3价,铁通常有+2价和+3价两种价态,即铁是变价元素。

从分析铁的原子结构入手引出铁的性质,遵循物质研究的一般规律,让学生体会化学学科中的结构决定性质这句话的涵义,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至于铁的具体性质,我引导学生根据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及铁原子结构特点自己推测,再看书总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参与结论形成的过程,活化其思维,发挥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经学生整理,铁的化学性质逐条定格完成,但较分散,规律性不强,教师适时点拨。

铁的这些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发生吗?铁的作用是什么?本节课“画龙点睛”的一笔就描绘出来了,铁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当遇到弱氧化剂时就生成亚铁化合物;遇到强氧化剂时就生成铁化合物。

师生共同将常见的强氧化剂和弱氧化剂归类总结,解开了学生心中的疑团,也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提高分析能力。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教师最后小结:铁的反应生成物中,铁的价态一般与反应物性质有关,也受反应物的量影响;也有不一般的,如铁在浓硝酸或浓硫酸中钝化;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及铁在氧气里灼烧,铁的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这样总结完善,培养学生正
向迁移能力。

经过总结,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学会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通过师生分析,学生总结,突出了教学重点,难点也在分析中逐步分散——铁的变价。

教学中由结构到性质的分析,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教会学生学习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养成动脑思维的习惯,而形成良好的学科素质。

二、实验证实性质,锻炼学生实验能力
铁的化合物常有不同颜色,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通过实验直接感受化学中颜色美,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颜色证实物质的存在及检验物质的性质,也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特色。

首先展示纯净的铁片,铁的三种氧化物样品。

经过观察推陈除新,原来纯铁不是黑色;同为氧化物,差别真不小!通过实物观察,加强形象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种元素存在形态不同,颜色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再让学生观察实验台上氯化亚铁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硫酸铁溶液的颜色,从而得出Fe2+水溶液为浅绿色,Fe3+水溶液为棕黄色。

化学中实物的静态美给人以美感,而动态美则给人以灵感。

铁的氢氧化物教学,则用开放实验的方法,使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独立操作,成功地获取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中让学生独立思考本身就是他们的创新,要使学生经常意识
到,独立的有自己特色的思考本身就是非常有价值,它不是表现在结果的新异上,而是表现在形成思想的基础以及思考过程的个性。

创新的思维,总是在经历挫折后才形成的。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形成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保护他们积极求索的感情而培养他们思维的创新性。

动手实验时,让学生先制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再制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

受定势思维的影响,用常规操作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则以失败告终。

教师导疑Fe2+有什么性质?学生顿悟,重新操作,但生成白色沉淀很快就变色。

教师再问,成功制取氢氧化亚铁的关键是什么?还有什么好办法吗?个别学生想到用
煤油隔离空气,再将滴管伸入液面下操作,实验效果非常好。

这节课的难点是在失败的实验中找到灵感而取得成功。

学生参与实验全过程,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成功的保障。

用自己的智慧,实现化学实验中的反应美。

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完善实验,解决问题。

教师要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和解决一些相关实验中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问题,还要提高实验能力、实验成功率,使知识不易遗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铁的化合物教学中,用有趣的颜色及实验将知识串联,通过动手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教学中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良好的学科学习方法,提高化学学科素质。

高中教育要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能力,能力的提高会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快捷灵巧;方法的掌握也有利于能力的提高,能力和方法都要有知识作为基础,它们反过来会促进知识的学习。

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好基础知识同时要进行能力训练,掌握学科学习方法,在能力培养中学好知识,形成学科素质。

把知识、能力、方法融合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学习质量也会稳步地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