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本人物与学生都动起来-《俗世奇人》教学案例
语文课文俗世奇人的教案
语文课文《俗世奇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俗世奇人》,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2. 学习小说中的语言特点,欣赏并分析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魅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通过讨论和写作,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交流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阅读《俗世奇人》第一章,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发展。
2. 第二章:分析小说中的语言特点,如生动的描绘、幽默的对话等,让学生欣赏并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
3. 第三章:通过讨论和分析,探讨小说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评价人物的行为和选择。
4. 第四章:学习小说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分析故事情节的安排和转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第五章:通过写作活动,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小说,注意细节和情节的发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人物、情节和语言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写作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批判性思维培养: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小说中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估1. 阅读理解评估:通过考试或作业,评估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2. 写作评估: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内容、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
3. 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深度、观点表达和交流能力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俗世奇人》小说文本。
2. 参考资料:相关的研究论文、评论等,用于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拓展阅读。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六、教学内容1. 第六章: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深层次的表达意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俗世奇人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
o[阅读次数:240]肖培东3月15日,浙江金华永康中学,听老师教学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泥人张》。
几处错失,课堂就臃肿了起来,觉得很有必要再谈谈。
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在教学中的这几个环节。
问题一:读完文章后,你对泥人张有什么印象?请用一个词来回答。
开场的这个问题是一个有关初读感知的问题,应该说问得?..o[阅读次数:513]16云南的歌会知识与技能 1.了解沈从文及其创作概况。
2.了解云南的歌会,感受当地浓郁的民情民风。
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o[阅读次数:11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以情景诵读,情节表演,佳句品味,人物分析的形式学习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小人物的大智慧,引导学生体会我国文化遗产的宝贵。
【教学重难点】波澜起伏的?..o[阅读次数:645]教学目标1、能赏析作品语言特色,品味简单而曲折的情节,评价作品人物及思想内容。
2、能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思考怎样为拯救民间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作出自己的评价。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并热爱祖的民间文化;了解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
教学?..o[阅读次数:1780]【教学目标】1.了解“俗世奇人”--“泥人张”、“杨巴”的高超技艺及过人智慧。
2.品味本文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3.培养学生爱护我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预习】 1.查找一些民...o[阅读次数:1470]【基础知识题】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每组有一项是错误的,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①A、吃荤(hūn)B、发蔫(niān)C、名角(jiǎo)______()②A、擅长(shàn)B、绰号(chuō)C、蘸浆(zhàn) ______()③A、难堪(kān)B、撂高(liào)C?..o[阅读次数:3398]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认识他们“奇”在哪里;3、揣摩、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俗世奇人》语文教案11篇
《俗世奇人》语文教案《俗世奇人》语文教案11篇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俗世奇人》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俗世奇人》语文教案1一、“口技”激趣导入新课上课伊始。
师问:在座的各位有没有关注过宁波五套的阿国电影?学生用宁波话齐答:“来发讲啥西!”对,大家真是太熟悉不过了,以宁波方言来演绎各国的经典故事,听起来,亲切够味儿,一个词:过瘾!初次见面,大家可能不知道,老师我也有个绝活儿:能表演口技。
不相信?(随口吹了声鸟叫)(众生笑)老师我还可以流利地说出几句外地方言,你们有兴趣听哪个地方的方言?“上海话——”学生异口同声。
老师模拟上海方言。
接着应生之邀模拟广东话(1、2、3、4)和四川话。
学生兴趣高涨之时,老师话锋一转,引出学习内容:“老师刚才的所谓表演只不过是雕虫小技,真正的行家里手、真正的俗世奇人,请同学们看──他在课文里。
”板书:刷子李点评:老师富有感染力的方言表演大有单口相声之妙,大大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活跃,借班上课的老师为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走好了关键的一步。
二、感知阅读请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阅读完毕后,合上书本,完成填空题目:()码头有个手艺高超的(),人称()。
一年的一天,他收了个徒弟名叫(),徒弟()次跟师傅出去干活,便由对师傅()变成佩服得发怔发傻。
〖点评:教师以独出心裁的填空方式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情况,既避免了对课文零打碎敲的肢解,又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同时又引出了本文的核心人物——奇人刷子李,可谓一箭三雕。
学生对该填空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因为他们的记忆力好,文章的情节性较强。
认真读一遍课文,即可顺利过“关”。
成就感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理解故事、分析人物做了有力的铺垫。
〗三、理解性阅读1、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概括对刷子李的总体印象,并说明理由:学生列举“奇”“绝”“妙”“神”等词语,并说明了理由。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案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俗世奇人》,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学习小说中的语言技巧,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和人物介绍:了解作者冯骥才以及《俗世奇人》的创作背景,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2. 故事情节梳理:通过阅读,概括每个故事的梗概,分析故事之间的联系。
3. 语言技巧分析:学习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主题思想探讨:深入剖析小说的主题思想,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语言技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对小说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
3.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评价和分析作品。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小说背景和人物,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第二课时:学生自主阅读,概括故事梗概,分析人物形象。
3. 第三课时:分析小说中的语言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第四课时: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讨论。
5. 第五课时:进行课堂小结,布置相关作业,进行拓展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小说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的分析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资源1. 《俗世奇人》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书籍,方便他们随时查阅和深入阅读。
2. 相关评论和学术文章:为学生提供不同视角的解读,帮助他们拓宽思路。
3. 视频或音频资料:如有关作者冯骥才的访谈,可以用来加深学生对作者创作背景的了解。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20《俗世奇人》教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20《俗世奇人》教案一. 教材分析《俗世奇人》是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天津卫的奇人异事,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本文语言幽默风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在学习本文时,学生可以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文中涉及到的天津地方文化、习俗等内容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跨越这些障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津地方文化、习俗,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天津地方文化、习俗。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人物形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天津的风土人情。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表演教学法:分组表演课文中的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天津地方文化等相关资料。
2.视频资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天津风土人情的视频资料。
3.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表演场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天津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对天津产生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选定一个表演场景。
教师提供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场景中的幽默元素。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了解作者冯骥才以及《俗世奇人》的背景资料。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美好,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市井百态,认识俗世中的奇人奇事。
(2)培养对民间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民间习俗和手艺的理解。
(2)如何深入剖析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冯骥才及《俗世奇人》的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风格。
(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生僻词语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2)每组选取一个典型人物,进行深入剖析。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一些民间习俗和手艺。
(2)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人物。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正确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结合课后注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中涉及的民间习俗和手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能力。
4.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学习课文《泥人张》:通过分析泥人张的创作过程和捏像技术,理解其艺术价值。
八年级上册语文《俗世奇人》优秀教学案例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实际体验,感受课文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精讲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针对课文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教师点评环节也让学生在互动中获得了提升。
3.关注情感体验,培养同理心
本案例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社会底层人物,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同理心,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通过对俗世奇人形象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培养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学会珍惜当下,珍惜与他人的相遇与相处。
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学生明白在平凡的生活中,也可以追求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1.阅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精讲课文:针对课文的关键段落,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作者如何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以及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3.词语解析: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成语、典故等,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其含义,提高词汇积累和运用能力。
2.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课后作业的完成。
关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5篇
关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5篇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供您参考。
篇一:俗世奇人一、导入1、浏览课文,请大家在“泥人张”前面加上一个修饰语:___________泥人张。
生:(镇定自若的,技艺精湛的,个性内敛的……)泥人张ppt展示(俗世奇人——泥人张)二、冯骥才及《俗世奇人》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
作品有《神鞭》《三寸金莲》《雕花烟斗》《俗世奇人》等,均获全国文学奖。
(冯骥才简介)《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
全书由17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俗世奇人》课文评点三、阅读活动完成三项活动:课文概说;手法欣赏;语言品味阅读活动一:课文概说从“内容”的角度来概说;从“情节”的角度来概说;从“人物”的角度来概说;从“主题”的角度来概说。
自选一个话题,用百字以内的文字,进行课文概说。
《俗世奇人》问题探究1、从“内容”的角度来概说“泥人张”面对“海张五”的挑衅,用“贱卖海张五”的方式加以回击。
“海张五”只有自食苦果,花大价钱买走了泥人儿,但这个故事却流传下来,直到今天。
2、从“情节”的角度来概说:“泥人张”技艺高超,在天庆馆偶遇“海张五”。
(开端)“海张五”拿“泥人张”取乐,“泥人张”用脚下泥捏“海张五”的头像“回报”他。
(发展)“海张五”继续斗嘴,“泥人张”成批生产“海张五”的头像,贱卖海张五。
(高潮)“海张五”只有花高价钱来买泥人。
(结局)3、从“人物”的角度来说“泥人张”是一个智勇双全、个性内敛、技艺精湛、镇定自若的人。
他技艺精湛,用鞋底的泥就可以捏出“海张五”,只有核桃那么小。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字词,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冯骥才以及《俗世奇人》的相关背景信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奇人形象及其特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幽默与讽刺,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奇人异事,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对俗世奇人的赞美之情,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以貌取人,尊重他人的不同。
(3)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奇人形象及其特点。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幽默与讽刺。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奇人异事,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冯骥才及《俗世奇人》的背景。
(2)激发学生对俗世奇人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让学生结合注释,自主学习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奇人形象及其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幽默与讽刺,提高审美情趣。
(2)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奇人异事,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5. 小结与拓展:(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积累并运用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3. 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发现奇人异事,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理解课文大意的能力。
2. 学生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情况,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学生对奇人形象的分析及其特点的把握。
4. 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幽默与讽刺的能力。
《俗世奇人》教案及课件使用说明
《俗世奇人》教案及课件使用说明胡盈颖【学情分析】文章这东西是很内向的,一篇好文章放在面前,并不象一盘好菜端上来,可以色香味俱全,立即勾起学生的食欲。
总要慢慢去读才能产生兴趣。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却产生了类似见到一盘美味佳肴那样的感觉,好像能够望见色、闻见香、尝到味。
文字简单,阅读起来毫不费力,却又生动有趣,很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文章中的一“俗”一“奇“,安排得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富有特色的语言,都是值得学生探讨的话题。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2、抓住要点概述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3、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并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4、由课内所学知识的感悟,拓展到学生的学习精神中【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把握人物形象。
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难点:抓住要点概述内容,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设想】让语文课堂不再枯燥无味;让语文课富有魅力、富有神韵;在享受乐趣的同时接受知识。
【教学方法】1、朗读法。
指导学生朗读,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读出声调、语气,读出情趣,要读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茂。
2、讨论点拔法。
本文文字浅显,故事生动,阅读障碍不大,教学中宜用学生自主活动、合作研究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写作练习【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天津市正在准备为民间奇人泥人张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请为泥人张写一份推荐词。
要求语句形象,叙述与抒情议论结合,抓住泥人张的“奇”来写。
(正式上课前播放片头:欢迎到石室联中语文课堂——1)二、导入欣赏一段手影戏的视频,这种身怀绝技的人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今天让我们到冯骥才老先生的《俗世奇人》中去探寻踪迹吧。
(链接手影戏视频——2)(请在flv文件中链接)三、讲述故事感知人物1、讲。
冯骥才老先生的《俗世奇人》描绘了20世纪初天津底层市民和小生产者的生活,并借此串联起一个有关时代民俗的画卷。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冯骥才及作品《俗世奇人》的相关背景信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奇人形象及其特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分析课文中的奇人形象及其特点。
3.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天津方言的理解与运用。
2. 深入剖析课文中的奇人形象,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相关背景资料,如作者冯骥才的生平和创作经历等。
2.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冯骥才及作品《俗世奇人》的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魅力。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2)分析课文中的奇人形象,如泥人张、刷子李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课文中所表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奇人背后的辛勤付出,培养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
(2)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六、教学拓展1. 深入了解冯骥才的其他作品,比较其写作风格。
2. 调查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尝试与课文内容相结合。
七、课堂互动1. 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奇人奇事。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俗世奇人》语文教案
《俗世奇人》语文教案教材:《俗世奇人》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短篇小说《俗世奇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2. 让学生了解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拓展学生的文学知识;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短篇小说《俗世奇人》的主旨和故事情节;2. 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小说中领悟到现实主义文学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列举一些社会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和对人性的思考。
2. 引导学生思考现实主义文学的定义和特点。
Step 2:阅读理解1. 分段阅读故事,给学生一定时间阅读每一段并回答问题。
2. 全班讨论答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Step 3:探究主题1.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找出主题或主旨。
2. 让学生就主题或主旨进行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Step 4:展开思考1.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刻画人物形象和展示社会问题的手法。
2. 让学生自由发挥,写出自己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观点。
Step 5:总结归纳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发言观点。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思考。
拓展训练:1. 让学生阅读其他具有类似主题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并进行分析。
2. 让学生写作一篇关于现实主义文学的读后感或是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2. 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的综合考察;3. 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俗世奇人》教案设计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俗世奇人》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及其寓意。本文通过对市井小民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民间英雄的形象。这种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王小二。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来塑造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3)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文学素养。
举例: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文学风格来吸引读者。
2.教学难点
(1)对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分析,理解其作用和效果。
难点解析:学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了解不同的描写手法对表现人物性格、情感和故事氛围的作用,如对比、夸张、讽刺等。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俗世奇人》这篇课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讨论,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描写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觉得这节课有几个地方做得不错,但也有些方面需要改进。
首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讲授描写手法时,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响应,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也相当出色。
1.阅读课文《俗世奇人》,理解文章大意,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2.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神态等,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结合实际生活,尝试用所学方法创作一个有趣的人物形象,进行课堂分享与交流。
二、核心素养目标
《俗世奇人》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独特的文学风格,培养审美情趣。
《俗世奇人》教案冯骥才
《俗世奇人》教案冯骥才教案标题:《俗世奇人》教学设计教案目标:1.了解《俗世奇人》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学会分析和解读小说中的文学手法和主题。
3.培养学生对人性和社会关系的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俗世奇人》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运用文学知识分析小说中的文学手法和主题。
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理解小说的精神内核。
2.掌握小说中的文学手法,学会解读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准备:1.《俗世奇人》的文本材料。
2.电子教学设备。
3.学生的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俗世奇人》1.通过展示一些与《俗世奇人》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3.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小说的初步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解读小说的主要情节1.分组讨论,学生根据各自的读书笔记,回顾小说的主要情节,梳理全书的结构。
2.学生展示各自的分析结果,整合分组讨论的成果。
第三课时: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1.学生自由思考,写下对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印象,并解释自己的理由。
2.分组讨论,学生根据各自的印象,分析人物形象的构建和塑造手法。
3.学生展示各自的分析结果,整合分组讨论的成果。
第四课时:探讨小说的文学手法1.分析小说中常见的文学手法,如象征、对比、反讽等。
2.学生分组搜集小说中的例子,讨论和解读这些文学手法的意义和作用。
3.学生展示各自的分析结果,整合分组讨论的成果。
第五课时:解读小说的主题和意义1.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的讨论和分析,总结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2.分组讨论,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探讨小说中隐含的人性和社会关系问题。
3.学生展示各自的分析结果,整合分组讨论的成果。
第六课时:总结评价《俗世奇人》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对《俗世奇人》的评价和总结。
2.分享和讨论各组的评价和总结,为最后的收官活动做准备。
第七课时:开展读后活动1.学生自由选择一段精彩的描写或对话,进行朗读或戏剧表演。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自己的角度重新创作小说的结局或一些情节。
俗世奇人 阅读教学设计
俗世奇人阅读教学设计尊敬的教师: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阅读与讨论《俗世奇人》,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拓展文化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以及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以下是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
教材:《俗世奇人》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并讨论《俗世奇人》,学生将能够理解文本中的主题和情节。
2. 培养学生感知和表达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意义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和批判文学作品的能力。
4. 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俗世奇人》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60分钟)1. 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俗世奇人》的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 带领学生分享自己对“俗世奇人”这个词的理解,并引出对故事的猜测。
2. 阅读(30分钟)- 学生独立阅读《俗世奇人》第一章节,理解主要人物的背景和基本情节。
- 学生可以标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为之后的讨论做准备。
3. 讨论(25分钟)- 学生就阅读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理解和疑惑。
- 整理学生的问题和观点,和全班共同探讨其中的疑问和理解上的不同。
4. 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考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60分钟)1. 导入(5分钟)-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通过回顾学生的讨论结果和问题,评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2. 阅读(30分钟)- 学生阅读《俗世奇人》接下来的章节,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关系。
3. 分析与讨论(25分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故事中的主题、象征和人物形象等元素。
- 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隐含意义。
4. 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第三课时(60分钟)1. 导入(5分钟)-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对故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阅读(30分钟)- 学生继续阅读《俗世奇人》的后续部分,关注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C4-20《俗世奇人》教案
C4-20《俗世奇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内容,感知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奇人”。
二、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
2.理解故事情节,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如何让学生理解作品所表达的生活哲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聊聊你们身边有没有遇到过让你印象深刻的“奇人”?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阅读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三、分析人物形象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述人物形象的关键词语。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如:张大力、刷子李、苏三等。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奇人”。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如:“张大力一只手就能举起百斤重的石头。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总句的修辞手法。
3.学生尝试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三、讨论作品主题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所表达的生活哲理。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奇人”。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生活哲理。
二、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我身边的奇人”。
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1.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我身边的奇人”的作文。
2.阅读其他作品,关注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
五、教学反思1.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深入挖掘人物性格。
2.在讨论作品主题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避免教师一言堂。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俗世奇人》,使学生了解作者冯骥才及其创作背景,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3.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俗世奇人》冯骥才著。
2.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
3.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冯骥才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3. 鉴赏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如幽默、讽刺等,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2. 请学生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挑选典型的小说情节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3. 运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俗世奇人》冯骥才著。
2. 参考资料:关于冯骥才的生平介绍、小说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小说情节图片、播放相关视频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阅读理解小说第一章。
2. 第二周:阅读理解小说第二章,分析语言特点。
3. 第三周:阅读理解小说第三章,进行小组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文本人物与学生都动起来-《俗世奇人》教学案例课前思考《俗世奇人》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本单元可以说是一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卷。
“刷子李”“泥人张”是生活于市井里巷凡夫俗子中的奇人高手,他们应该是民间艺术之海中的一朵晶莹的浪花。
面对这么一篇富有趣味性的文章,如何打破一承不变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让学生翻身当家作主,我意识到在教学中,必须创设一种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的思维得到培养。
同时,其情感和价值观也得到一定的体现,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因此,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把课本编成课本剧,以演戏的方式重新认识文本,让文本人物与学生都动起来,这也是实现本文教学目的的一个有效途径。
案例描述上课伊始,我以亲切的口吻向同学们讲述了一个开化农民做豆腐的故事。
这位师傅做的豆腐嫩而鲜美,非常畅销,这主要归根于他做豆腐的巧、绝,由此联系到我们身边许许多多的艺人,以此为契机,顺畅地过渡到《俗世奇人》的学习。
这种情境奠定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氛围——趣。
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下面还有好戏看呢!由于这是一篇趣味性较强的自读课文,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又因为新大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于是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把握文中人物形象。
(学生们七嘴八舌交流得非常起劲)这个步骤完成之后,我笑着说:“大家已经熟悉了课本内容,应该可以看出这是一篇极具表演性的文章,把它演出来一定很好看。
下面请同学们露一手,做一做演员。
但请注意:同学们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只是思想要与文本的思想一致,表现人物的性格要与文本人物性格一致。
”(编演课本剧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一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方式,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能深入了解课文内容,领悟思想内涵,而且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丰富的想象能力)于是学生们按小组开始准备。
场面很热烈,有的默默看着,有的凝神思索,有的则在揣摩如何表演,并不时拿着道具做种种动作……我呢,在教室中转动、听听学生们的讨论,不时回答学生的问题。
讨论结束,学生马上安静下来。
各个瞪眼望着我,希望能被选中。
看着这些期望的目光,我决定不点名邀请,让学生主动上台。
梦想成真小组领先上了讲台。
不参加演出的学生充满期待地坐在位子上,聚精会神。
我在旁静观其变,将讲台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发挥。
只听旁白:天津卫有个艺人泥人张,捏得鸡会叫,捏得蛙会跳,捏得泥人“呱呱叫”。
这天,他走进了天庆馆……(随着旁白的叙述,演员进入角色,酝酿感情,观众走入故事)在旁白的画外音中演员开始表演。
表演的内容是:海张五一行人来到馆里,吃客们都畏而远之,惟独泥人张不放眼里,自个儿捏着泥巴。
海张五故意侮辱泥人张,结果羞辱没成反被泥人张羞辱了一番。
(演员将表现泥人张镇定自若、应对从容、沉稳老练、不畏强权和海张五横行霸道、仗势欺人的性格的语言、神情动作表演得很逼真,将海张五被羞辱时的恼怒及收购模子时的低声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出色的表演博得阵阵掌声,有的同学不时的发出会心的笑声。
)演出结束,舞台上的同学们向观众点头致谢,台下一片热烈地掌声。
(让学生用导演的身份去审视文章,揣摩人物内心世界,从而去创作去排演,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还激发了他们的民主意识和进取精神,充分体现了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我笑盈盈地走上讲台:“刚才的表演怎么样?”学生齐答:“好。
”“现在请同学们评一评,好在哪里?”学生1:“我觉得挺搞笑的。
”(同学大笑)学生2:“同学们演得都很入神,但还不够自然。
”学生3:“我觉得演得很精彩,每个人物形象能够栩栩如生展示出来,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很深刻。
”学生4:“我觉得这种形式非常好,我喜欢这样上语文课。
”学生5:“在排演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体会到表演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要把戏演得逼真。
生动,是很不容易的,要下大功夫。
如果今后还有这样的机会,我一定回更加努力。
”(看来,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同学们很珍惜这次机会)学生6:“参加了这次课本剧的演出使我受益非浅。
通过表演,我真正认识到自己居然还有这方面的潜能,同时也真正感受到一个演员在台上表演成功的那种喜悦、紧张的心情。
这一次演泥人张的经历,我是不会忘记的。
”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分析人物,我接着说:“是呀,同学们的想像力、表现力非常不错,表演中人物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老师自叹不如。
那么同学们能用简洁的语言分析一下剧中的人物吗?”学生纷纷回答。
学生1:“…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的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泥团上全找回来了。
‟这句话既有对海张五的无尽讽刺,又有对泥人张沉着冷静的钦佩。
也看出了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智慧,把海张五找乐子时的丑态捏进了泥人中,更加说明了海张五自作自受的可笑。
”学生2:“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
一个…戳‟字道出了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与不屑。
”学生3:“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这里可看出泥人张超凡绝伦的技艺及作者对他的由衷的赞叹。
”……学生4:“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边,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
可见张五爷平时肯定仗势欺人,蛮横狂妄。
”学生5:“还是个横行霸道的小人。
”学生6:“老师,我有不同意见。
我欣赏海张五。
看,多…阔‟。
再说天津卫是个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
正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他这种性格。
要想站住脚,就得不择手段。
”这是我始料不及的。
这个学生所暴露出的不当思想我该如何引导?这时有同学举手,我干脆放手。
学生7:“我不同意。
有钱就可以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吗?泥人张坐那喝茶,碍谁啦?这叫仗势欺人!你看他那笑,多让人讨厌。
这也叫阔!”(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学生8:“…请看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海张五。
‟…横冲直撞往里走。
‟就这两处把海张五那横行霸道,小人得志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试问,一个人不懂得尊重别人,这种人值得欣赏吗?”(学生能够说明,我无须做指导)学生9:“海张五的这种横行霸道、仗势欺人,的确令人生厌。
但他骨子里并不坏,最起码他没有凭势力当众打人,尤其是泥人张反击他之时更能显现。
可见他还留有善心,并非十恶不赦之人。
”这个学生的回答倒有些见地,也足以说明我们的学生会逆向思维了。
(我点点头,表示赞同。
)于是我接道:“如果有人从旁拉他一把,相信海张五会从一名狂妄之徒变成一名友善之人。
”学生10:“老师,我也赞成。
就举我们身边的例子来说吧。
许进益同学一开学气焰嚣张,动不动就欺侮人。
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他成不了一名文明示范生,大家说对吧?”(同学们纷纷响应。
在学语文的同时能让学生的思想有所感悟,有所进化,这是教育者梦寐以求的,教书若此,又有何求?)我总结:“海张五是位横行霸道、仗势欺人的小人。
但他的良知未泯。
这从课本及你们的表演中可以看出。
”(课堂中出乎意料的讨论,闪耀着智慧的火花,激起了教学中美丽的浪花。
生成是“无法预约的美丽”。
正是这种生成,使学生深刻挖掘了人物的精神世界,思考了人生,积淀了语言,锻炼了语文能力,提升了语文素养。
)课上到这里,好像可以结束了,但我总觉得这堂课还缺点什么?到底缺什么呢?我思考着,原来是欠深化。
本单元是一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卷。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的民间文化现象已在你我的身边悄无声色的消逝。
我们该如何传承两位艺人的手艺,保护这些民间文化遗产呢?我急中生智。
临时让学生召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
由于临时运用,学生提的问题欠深度、力度,但我相信仅仅这么个小型招待会,在学生心目中已经形成一种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这难道不正是教育者期望达到的吗?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训练了想像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锻炼了胆量。
可见,表演在语文教学中也是一种较好的综合训练手段。
更重要的是,它让课堂充满魅力,寓教于乐,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案例反思如何在课堂中让文本人物与学生都动起来,在上课之前,我心中没多少把握。
因为学生是灵动的,学习是能动的,学生探索的翅膀是展开的,而语文课又是鲜活的艺术,不是枯燥的说教,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我是无法预计的。
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从表演到出乎意料的讨论到记者招待会,学生与文本人物都动了起来。
他们能够扮演各种角色,演得活灵活现;他们能够踊跃发言,并有一定见地,他们有自己的审美情趣,有自己的道德标准,他们已经形成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这堂公开课,虽有些许缺憾,尤其是课堂的结尾部分——记者招待会这一环节,但这堂课使我受到了较大的启发。
首先要注重开放与生成,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体系。
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面对丰富的开放与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独具慧眼,将“弱性灵活的成份,始料未及的信息”等开放与生成性资源转化为积极的动态教学资源,及时捕捉并纳入课堂中,并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空间。
课堂中的表演、出乎意料的讨论、记者招待会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在新课改成长的道路上,开放与生成的东西是今天我们课堂上极富有生命力的火花,也是极其珍贵的闪光,作为执教者,我们一定要珍视它。
让课堂因开放与生成而生动有趣,让课堂在动静融合中充满魅力。
其次,要转变教师的角色,营造轻松愉快的范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应大胆放手,还学生自主权,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皮亚杰曾说:“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造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
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了。
”学生是具有巨大潜力的活生生的人,是具有强大能动性的学习主体。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我们的课堂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