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术后血栓防控策略

合集下载

骨科VTE实施方案

骨科VTE实施方案

骨科VTE实施方案骨科VTE(静脉血栓栓塞)是指在骨科手术患者中发生的静脉血栓栓塞的情况。

骨科手术患者由于手术创伤、术后卧床休息时间较长以及术后疼痛等因素,易发生VTE。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骨科VTE实施方案对于降低患者的VTE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风险评估在骨科患者中,进行VTE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病史等因素,对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以确定患者的VTE风险水平,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二、预防措施1. 术前干预:术前对于高危患者,可以采取预防性抗凝治疗,如使用低分子肝素等药物进行预防。

2. 术中措施: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手术时间,避免术中出血过多,避免术中缺氧等因素,以减少VTE的发生。

3. 术后措施:术后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卧床时间,避免血栓形成。

4. 药物预防:对于中高危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药物进行VTE预防,如使用肝素、华法林等药物进行预防。

5. 弹力袜:对于部分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弹力袜进行VTE预防,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静脉淤血。

三、监测与评估在实施VTE预防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的VTE监测与评估。

通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D-二聚体水平、下肢血管超声等检查,及时评估患者的VTE风险水平,调整预防措施。

四、宣教与指导在骨科患者中,宣教与指导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VTE预防知识的宣教,指导患者术后的自我护理和康复训练,增强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

五、团队合作在实施骨科VTE预防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康复治疗师等多学科团队的合作。

通过团队合作,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VTE预防方案,提高患者的预防效果。

六、持续改进骨科VTE预防方案的实施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通过对实施过程的监测与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改进VTE预防方案,提高预防效果。

综上所述,骨科VTE预防方案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降低骨科患者的VTE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长期卧床
长期卧床可能导致静脉内 皮损伤,增加血栓形成的 风险。
血液高凝状态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导致血液高凝 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疾病和药物
某些疾病和药物可能导致血液高 凝状态,如恶性肿瘤、炎症性疾 病和激素类药物。
02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 理措施
机械性预防护理
弹力袜
通过施加外部压力,促进下肢静脉血 液回流,减轻下肢肿胀和疼痛。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 护理措施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 因
•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 理措施
• 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 • 术后护理与观察 • 总结与展望
01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 因
血流缓慢
01
02
03
长时间卧床休息
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 休息,导致下肢肌肉松弛 ,血流速度减慢。
制动
骨科手术后,为了减轻疼 痛和防止骨折移位,患者 需要制动,这也会减慢下 肢血流速度。
手术操作
手术过程中,麻醉和药物 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循环系 统,导致血流缓慢。
静脉内皮损伤
手术创伤
手术过程中,手术器械和 操作可能会损伤静脉内皮 ,导致血栓形成。
静脉注射
术后为了治疗和镇痛,患 者可能需要接受静脉注射 ,这可能会对静脉内皮造 成损伤。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能够减轻患者在医疗费用方面的负担,降低 治疗成本。
分析现有护理措施的不足与局限
缺乏个性化护理方案
01
现有的护理措施往往缺乏个性化,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特殊需
求,影响护理效果。
护理人员培训不足

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确定预防策略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适合患者的预防策略,如基本预防措施、物 理预防措施或药物治疗。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预防血栓的重要性,并告知他们具体的预防 措施。
术中和术后管理
1 2
术中管理
在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血管,避免血 管损伤和血栓形成。
术后管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下肢肿 胀、疼痛等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静脉血栓。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足底静脉泵
通过周期性的充盈和排空足底静 脉,模仿正常足部运动,增加下 肢血液循环,降低静脉血栓形成 的风险。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通过周期 性的充气和放气,产生搏动性血流 ,减少血液淤滞,预防静脉血栓形 成。
药物预防措施0102 Nhomakorabea03
抗凝药物
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 低分子量肝素等,抑制凝 血过程,预防血栓形成。
血管超声
对疑似血栓形成的患者进 行血管超声检查,能够及 时发现血管内的血栓并判 断其位置和大小。
CT或MRI
对于一些难以诊断的病例 ,可以考虑进行CT或MRI 检查,以更准确地判断是 否存在血栓。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观察患者是否有下肢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升高、静脉曲张等症 状,这些症状可能提示血栓形成。
合成而发挥抗凝作用。
溶栓治疗
尿激酶
一种常用的溶栓药物,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而发挥溶栓作用。
链激酶
另一种常用的溶栓药物,具有更强的溶栓效果,但出血风险也 较高。
t-PA
一种新型的溶栓药物,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而发挥溶栓作用,具 有更高的疗效和更低的出血风险。
其他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术后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术后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预防术后静脉血栓
1.抬高下肢,早期活动,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对大手术后的病人,应抬高下肢20度到30度,下肢远端高于近端,尽量避免膝下垫枕,过度屈伸,影响静脉回流。

2.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术后24h内就应该做下肢抬高训练。

不能下床者,应鼓励并督促病人在床上主动做足屈伸运动。

不能活动者,有护士或家属被动按摩下肢腿部比目鱼肌和排肠肌,每小时10次到12次,增加膈肌运动,促进血液回流。

3.鼓励并协助病人深呼吸,咳嗽排痰。

4.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因用力排便、腹压增高而致的下肢静脉回流受阻。

5.对于血液高凝状态的病人,手术后可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复方丹参或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潘丁生,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和防止血小板聚集。

6.手术的激惹反应引起血小板增加,术中、后输血均可致血液凝固性增高,因此尽可能不输血或仅输少量新鲜血。

7.尽量避免下肢输液;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多次穿刺;穿刺部位如出现炎症反应立即重新建立静脉通道;尽量减少止血带的时间;推广普及留置套管针。

8.保持大便通常,多食纤维素丰富食物,如芹菜、韭菜、蜂蜜、香蕉,必要时用开塞露、麻仁软胶囊等,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

9.注意患者双下肢有无色泽改变、水肿、浅静脉怒张和肌肉有无深压痛,如有及时通知医生。

10.加强孕期宣教及管理,发现高危孕妇应及时治疗,防止晚期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发生。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解读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解读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NSTE-ACS (12)
1.普通肝素 普通肝素可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但治疗窗窄,使用时应高度重视以下
问题:(1)常规监测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以调整剂量;(2)监测血小板计 数,预防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症引起的出血;(3)长期应用肝素可能会导致骨质 疏松。 2.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的特点:(1)可根据体重调整剂量,皮下注射,使用方便;(2)严重出 血并发症较少,较安全;(3)一般无须常规血液学监测。 3.Ⅹa因子抑制剂 治疗窗宽,剂量固定,无须常规血液监测,可用于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 (1)间接Ⅹa因子抑制剂,如磺达肝癸钠,皮下注射,较依诺肝素能更好地降低骨科 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安全性与依诺肝素相似。 (2)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应用方便,口服1次/日,与药物及食物相互 作用少。与低分子量肝素相比,能显著减少静脉血栓发生,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 基于其最有利的疗效/安全性特点,建议使用磺达肝癸钠 (I-A) – 依诺肝素的疗效/安全性低于磺达肝癸钠,仅当出血风险较低时才应
该考虑使用 (IIa-B) – LMWH (除依诺肝素外) 或 UFH 相对于磺达肝癸钠的疗效/安全性尚不明
确,故建议这些抗凝药不能优先于磺达肝癸钠使用 (IIa-B)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NSTE-ACS (10)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 “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人 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和髋部周围骨折手 术(hip fractures surgery,HFS)

PDCA循环管理预防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PDCA循环管理预防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PDCA循环管理预防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一、绪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群中骨科手术患者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

而老年患者在手术后往往会面临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风险,对于这一问题的防范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PDCA循环管理(Plan-Do-Check-Act cycle)是一种符合实际操作的管理方法,通过不断地循环实施和改进,以达到最佳状况。

本文旨在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二、PDCA循环管理在老年骨科手术中的应用1. 预防措施的制定(Plan)PDCA循环管理首先需要进行计划,制定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

这一阶段需要结合老年患者特点和手术风险,确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如药物预防、物理预防、术后康复等方面的计划,并明确各自的负责人和执行时间表。

2. 实施措施(Do)在制定出预防措施后,需要实施相应的措施,包括手术前的评估和预防、手术中的护理措施、术后恢复指导等。

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保证措施的落实和严格执行,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的控制。

3. 效果检查(Check)在实施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效果检查,以评估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可以通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医疗资源利用情况等指标来评估效果,同时也需要收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反馈意见。

4. 改进措施(Act)根据效果检查的结果,对预防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可以从预防措施的完善、执行流程的优化、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改进,以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1. 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通过在老年骨科手术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我们可以观察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在实施预防措施前,老年患者DVT的发生率在手术后占据较高比例,而在PDCA 循环管理后,DVT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从而有效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2. 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通过PDCA循环管理,我们不仅有效降低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还能够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措施

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措施

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措施第一篇: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措施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措施骨科大手术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少数可造成肺栓塞(PTE)导致死亡,为避免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结合我科工作实际,制定本措施。

在患者术前,手术医师告知患者在骨科大手术后可能发生DVT及造成的危害,以主动配合进行肢体活动,最大程度降低发生DVT的风险。

一、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措施(一)基本预防措施:(1)手术操作轻巧、精细、避免损伤静脉内膜;(2)规范使用止血带;(3)术后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4)对患者进行预防静脉血栓知识教育,鼓励患者勤翻身、早期功能锻炼、下床活动以及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5)术中和术后适度补液,避免脱水而增加血液粘度。

(二)物理预防措施:足底静脉泵(VFP)、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及梯度弹力袜(GCS),均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避免血液滞留,降低术后下肢DVT发病率,与药物预防联合应用疗效更佳。

单独使用物理预防适用于合并凝血异常疾病、有高危出血风险的患者。

对于患侧肢无法或不宜采取物理预防的患者,可在对侧肢实施预防。

建议应用前筛查禁忌。

以下情况禁用物理预防措施:(1)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或腿部严重水肿;(2)下肢深静脉血栓症、血栓性静脉炎或肺栓塞;(3)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和梯度压力弹力袜不适用于腿部局部情况异常(如皮炎、坏疽、近期接受皮肤移植手术)、下肢血管严重的动脉硬化或其他缺血性血管病、腿部严重畸形。

(三)药物预防措施:有出血风险患者应权衡降低DVT的发生率与增加出血危险的关系。

1、低剂量普通肝素普通肝素可以降低DVT和PTE的发生率,但应高度重视以下问题:(1)肝素会延长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增加出血并发症和严重出血的危险;(2)需要监测以调整剂量;(3)肝素会造成血小板计数减少,甚至会导致血小板减少症(HIT);(4)长期应用肝素会导致骨质疏松。

骨科手术后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

骨科手术后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

骨科手术后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在骨科手术之后,患者面临着多种潜在的风险,其中深静脉血栓就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从而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如果不加以预防和治疗,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在骨科手术后,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预防深静脉血栓呢?首先,要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骨科手术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诱因,手术过程中长时间的制动、创伤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血液的高凝状态等,都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此外,患者的年龄较大、肥胖、患有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也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术后早期活动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关键措施之一。

患者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开始活动。

这包括在床上进行简单的肢体屈伸运动,如足踝的环绕运动、膝关节的屈伸等。

随着恢复的进展,可以逐渐增加活动的幅度和强度,比如在床边站立、短距离行走等。

早期活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液在静脉内的淤积。

物理预防方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物理预防措施包括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和梯度压力弹力袜。

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通过周期性地对下肢进行充气和放气,模仿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促进血液回流。

梯度压力弹力袜则是通过在腿部施加不同的压力,促进静脉血从下肢向心脏回流。

药物预防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血栓形成的风险,来决定是否使用药物以及使用何种药物进行预防。

低分子肝素是常用的预防药物之一,它能够有效地抑制血液凝固。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等,也在临床中得到了应用。

在饮食方面,术后患者应保持均衡的饮食。

增加水分的摄入,有助于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的黏稠度。

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的发生。

因为便秘时用力排便可能会导致腹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同时,要注意避免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例如,术后长时间卧床时,应避免盘腿而坐或长时间屈膝,以免压迫血管。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一、背景介绍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一种常见的、具有严重并发症的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骨科大手术是VTE的高危因素之一,因此,制定适用于中国骨科大手术患者的VTE预防指南对于减少VTE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本指南旨在提供中国骨科大手术患者的VTE预防策略,包括评估患者的VTE 风险、选择合适的预防措施以及监测和管理VTE并发症。

三、指南内容1. VTE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个人因素和手术相关因素,评估患者的VTE风险。

个人因素包括年龄、性别、BMI、既往VTE史、家族VTE史等;手术相关因素包括手术部位、手术时间、麻醉方式等。

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组。

2. VTE预防策略根据患者的VTE风险级别,选择合适的预防措施。

对于低风险患者,建议采用非药物预防措施,如早期活动、外用弹力袜等;对于中风险患者,建议采用药物预防措施,如低分子肝素等;对于高风险患者,建议采用药物预防措施,并在手术后继续预防至少4周。

3. VTE并发症的监测和管理骨科大手术患者在术后应定期进行VTE并发症的监测,包括DVT和PE的筛查。

对于疑似或确诊的VTE患者,应及时进行治疗,包括抗凝治疗和血栓溶解治疗等。

四、实施建议1. 多学科合作骨科大手术患者的VTE预防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骨科医生、内科医生、护士等。

各学科应加强沟通与合作,确保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

2. 患者教育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VTE预防的相关知识教育,包括预防措施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患者应积极参与预防措施的实施,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不适症状。

3. 预防策略的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制定VTE预防策略。

考虑到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药物过敏史等因素,选择最适合患者的预防措施。

术后血栓预防的护理策略

术后血栓预防的护理策略

术后血栓预防的护理策略手术后血栓形成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对于长时间卧床、手术切口大、年龄大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血栓。

因此,术后血栓预防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术后血栓的形成机制以及预防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帮助护士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如何有效地预防术后血栓的发生。

一、术后血栓的形成机制术后血栓形成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血液高凝状态:手术创伤、麻醉、缺氧等因素都会导致机体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2. 血液循环淤滞:术后患者可能由于长时间卧床不动,导致血液在静脉内淤积,形成血栓。

3. 血管内皮损伤: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损伤到血管内皮,促使血栓形成。

4. 血栓形成促进因子增加:手术后炎症反应增强,血小板聚集、红细胞增加等因素也会加剧血栓的形成。

二、术后血栓的预防护理策略为了预防术后血栓的发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护理:1. 促进血液循环:术后患者应尽早进行床边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不动,如条件允许,可适当进行下床活动,帮助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淤血的发生。

2. 正确使用抗凝药物:术后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抗凝治疗,医护人员应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抗凝药物,严密监测凝血指标,避免出现药物过量或过少的情况。

3. 注意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保持患者的体液平衡,避免因血液高黏滞引起的血栓形成。

4. 佩戴弹力袜:对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应穿戴弹力袜,帮助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少静脉淤血的发生。

5. 定时更换体位:术后患者在床位上应定时更换体位,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6. 提倡戒烟、限制饮酒:戒烟、限制饮酒可以帮助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相应的健康指导。

通过以上护理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术后血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术后血栓的预防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合作,共同努力,确保患者的康复进程顺利进行。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骨科大手术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骨科大手术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①可根据体重调整剂量;
②严重出血并发症少,较安全,但仍必须注 意小概率的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
③一般无须常规血液学监测,有出血倾向时 检测血小板计数。
整理ppt
13
Xa因子抑制剂
治疗窗宽,剂量固定,无须常规血液学监测
Xa因子抑制剂可分为两种:
①直接X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阿 哌沙班是国内最新的可用于骨科大手术后VTE预 防药物;口服,应用方便;与华法林相比,药物 及食物相互作用少。肌酐清除率<15ml/min的患 者,不建议使用直接Xa因子抑制剂
整理ppt
3
DVT发生率
THA 20.6%~47.1%降低至2.4%~6.49%, TKA 30.8%~58.2%降低至3.19%
骨科大手术VTE预防后: 欧、美洲DVT发生率为2.22%~3.29%,PTE发生率为0.87%~1.99%, 致死性PTE发生率为0.30%; 亚洲DVT发生率为1.40%,PTE发生率为1.10%; 中国DVT发生率为1.8%~2.9% )
VTE风险分度中、高危患者,推荐与药物预防联合应用。
单独使用物理预防仅适用于合并凝血异常疾病、有高危出 血风险的患者;待出血风险降低后,仍建议与药物预防联 合应用。
对患侧肢体无法或不宜采用物理预防措施的患者,可在对 侧肢体实施预防。
禁用或慎用物理预防措施:①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或 下肢严重水肿;②下肢DVT形成、肺栓塞发生或血栓(性) 静脉炎;③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梯度压力弹力袜不适用于 下肢局部异常(如皮炎、坏疽、近期接受皮肤移植手术); ④下肢血管严重动脉硬化或狭窄、其他缺血性血管病(糖 尿病性等)及下肢严重畸形等。
整理ppt
7
骨科大手术患者,均为极高危

骨科术后预防静脉血栓的措施

骨科术后预防静脉血栓的措施

在骨科手术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和预防方法:
1. 抗凝治疗:在骨科手术后,常规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

这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等药物。

具体的药物和用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确定。

2. 弹力袜:穿戴弹力袜(也称为压力袜)可以帮助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并减少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这些袜子施加适当的压力,有助于防止血液在静脉中滞留。

3. 早期行动和活动:尽早开始行动和活动是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之一。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和情况制定适当的康复计划,包括早期起床、行走和进行康复运动。

4. 循环器肌肉泵活动:在床上或坐着时,定期进行脚踝和腿部的肌肉收缩和放松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这有助于减少血液在静脉中滞留,并预防血栓形成。

5. 液体摄入: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有助于保持血液的稀释,减少血液黏稠度,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6. 避免长时间静卧:长时间保持静卧不动会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在床上休息时,应定期改变体位,尽量避免长时间静止不动。

7. 教育和意识:医疗团队应对患者进行教育,让他们了解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和预防措施。

患者应了解并遵守医生和护士的指导,注意自我观察,及时报告任何不适症状。

中国骨科大手术血栓预防草案

中国骨科大手术血栓预防草案

新版
任何引起静脉损伤、静脉血流停 滞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均为静 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其中 骨科大手术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 极高危因素之一[17—18]。其他常见 的继发性危险因素包括老龄化、 创伤、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 肥胖、瘫痪、制动、术中不规范 应用止血带、全身麻醉、恶性肿 瘤、中心静脉插管、 慢性静脉瓣 功能不全等;少见的原发性危险 因素有抗凝血酶缺乏症,遗传性蛋 白c缺陷症等,虽发病率低,但是风 险极大。危险因素越多,发生静 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就越大。当 骨科大手术伴有其他危险因素时 风险更大。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 栓栓塞症危险分度见表2[19-20]。
四、预防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
旧版
对接受骨科大手术的患者需常规进行
静脉血栓预防。预防方包括基本预防、物
理预防和药物预防。
(一)基本预防措施[21-22]
1.手术操作尽量轻柔、精细,避免损伤静 脉内膜;
2.规范使用止血带;
3.术后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
4.常规进行预防静脉血栓知识宣教,鼓励 患者勤翻身、早期功能锻炼、下床活动、 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
险;(2)易受药物及食物影响。不推荐作为
早期常规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用药,
可作为病情平稳或血凝指标正常后使用的药
物。
5.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在于抗血小板聚集,
其广泛应用于动脉血栓预防,在VTE预防上
有一定作用。阿司匹林可以用于下肢静脉血
1、普通肝素
普通肝素可以降低下肢深静脉
血栓形成的风险,但治疗窗窄,使
用时应高度重视以下问题:(1)常
规监测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以调整剂量;(2)监测血小
板计数,预防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

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02
骨科大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 栓栓塞症的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方法
病史询问
询问患者是否有静脉血栓栓塞 症的病史,以及是否有其他增 加血栓形成风险的因素,如肥
胖、糖尿病、高血脂等。
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的双腿是否有肿胀、 疼痛、静脉曲张等症状,以及 是否有其他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的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等。
指导健康生活方式
根据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为其 提供相应的健康生活方式建议, 如多运动、减肥、合理饮食等, 以降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 的风险。
风险评估的要点
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和体格情况。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选择适当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03
骨科大手术患者预防静脉血 栓栓塞症的措施
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等 ,可有效降低血凝块形成 的风险。
溶栓药物
如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 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等, 可溶解已形成的血栓。
其他药物
如血小板抑制剂、抗炎药 物等,可辅助抗凝和溶栓 治疗。
物理治疗
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
通过充气和放气来模拟肌肉的泵血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脉冲电磁疗法
通过脉冲电磁场刺激血管扩张,改善血液供应。
的静脉血栓栓塞症。
其他检查
如血浆D-二聚体测定、CT肺动 脉造影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方法
01
02
03
临床表现
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常表 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浅 静脉扩张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
通过下肢深静脉超声、 CT静脉成像等影像学检 查,可以发现静脉血栓的 部位和程度。
其他检查
如血浆D-二聚体测定、 CT肺动脉造影等,有助 于明确诊断。

术后预防血栓的护理措施

术后预防血栓的护理措施

术后预防血栓的护理措施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已经成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方式。

然而,手术后可能会出现血栓形成的风险,这对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构成了威胁。

为了预防术后血栓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早期活动。

术后患者往往需要卧床休息,但长时间的卧床休息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此,在医生的指导下,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如床边坐立、站立、行走等。

这些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肢体抬高。

术后患者的肢体抬高可以帮助血液回流,减少静脉淤血,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护理人员可以利用床垫或枕头将患者的患肢抬高,保持肢体处于心脏的上方。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定期检查患者的肢体温度、颜色和脉搏,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静脉溶血栓预防。

护理人员应按照医生的嘱咐,给予患者静脉溶血栓预防药物,如低分子肝素等。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有效降低血栓的风险。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和血液凝结指标,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术后患者还需要进行血液稀释治疗。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给予患者充足的水分和补充适量的电解质,帮助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的形成。

护理人员还需定期检查患者的血液黏稠度和电解质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血液稀释治疗效果。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术后护理观察。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与血栓形成相关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等。

护理人员还需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超声检查、D-二聚体检测等,评估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和预防效果。

术后预防血栓的护理措施包括早期活动、肢体抬高、静脉溶血栓预防、血液稀释治疗和术后护理观察。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术后血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康复。

护理人员在实施这些措施时,应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确保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最大限度地预防术后血栓的发生。

骨科大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骨科大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骨科大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 血栓预防的“知信行”现状
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录
01 一、现状调查
03 三、对策建议
02 二、影响因素分析 04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骨科大手术患者由于手术创伤、术后卧床、下肢活动受限等原因,容易导致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DVT是骨科大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 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为了更好地预防骨科大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 形成,对患者的“知信行”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状调查
3、行为习惯:大部分患者在进行骨科大手术后能够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 的抗凝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依从性差、不按时服药等问题。此外,部分患 者术后长时间卧床休息,缺乏适当的下肢活动,也是形成DVT的危险因素。
二、影响因素分析
二、影响因素分析
1、年龄: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血管弹性降低等原因,更容易发生下 肢深静脉血栓。此外,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也增加了发生DVT的风险。
谢谢观看
二、影响因素分析
4、合并疾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患者,由于血管病变 等原因,更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二、影响因素分析
5、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缺乏运动、饮食不健康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增加发 生DVT的风险。
三、对策建议
三、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提高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水平:通过术前宣教、术后随访等方式, 向患者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预防方法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 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三、行为
总结:骨科大手术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需要从知信行三个方面进行综 合干预。通过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建立正确的信念,以及引导积极的预防行为, 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VTE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 要,我们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骨科大手术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防治策略PPT课件

骨科大手术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防治策略PPT课件

恶性肿瘤妊娠和围产期雌激素治疗创伤或下肢、髋部、腹部或骨盆手术炎性肠道疾病肾病综合征脓毒血症易栓症
创伤或手术静脉穿刺术化学刺激心脏瓣膜疾病或瓣膜置换术动脉粥样硬化留置导管
房颤左心室功能障碍活动受限或瘫痪静脉机能不全或静脉曲张肿瘤、肥胖或妊娠造成的静脉闭塞
高凝状态:
血管壁损伤:
循环淤滞:
维柯氏三角(Virchow’s triad)


髋部骨折
VTE的危险因素
1、静脉内膜损伤;(创伤、手术、化学性损伤、感染性损伤等)2、静脉血流瘀滞;(既往VTE病史、术中应用止血带、瘫痪、制动等)3、高凝状态。(高龄、肥胖、全身麻醉、中心静脉插管、红细胞增多症、巨球蛋白血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人工血管或血管腔内移植物等)
VTE的产生和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
1、预计3天后方能行手术治疗的,皮下常规剂量低分 子肝素(手术前12小时前停止),同时联合使用间 歇充气泵;2、预计1~2天行手术治疗的,仅使用间歇充气泵;3、术后12小时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维持7~14天 ,同时联合使用间歇充气泵。
展 望
未来骨科大手术DVT预防的研究方向 找出预测将发展成为有临床表现的重要的术后DVT的遗传、临床和生化特征,根据个体危险因素对病人进行分层次预防目前确定高危病例的能力有限我国骨科大手术DVT预防任重道远需要推出中国特色的骨科大手术DVT预防指南
骨科大手术围术期
深静脉血栓的防治策略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性阻塞,属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包括两种类型:深静脉血栓(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骨科大手术后VTE发生率较高,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有效减少术后关节面的丢失[2],提供坚强内固定,术后有利于关节早期功能锻炼;解剖型锁定钢板远端逐渐变薄,减小了容积效应,有利于闭合切口,减轻术后水肿。

掌侧手术入路桡骨远端掌侧形态平整易贴服,前方有旋前方肌保护,对腕部肌腱无影响,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对背侧软组织连续性无影响,背侧有较好的张力带效应,可避免植骨块的丢失。

掌侧因血管、神经较多,在骨折复位牵拉过程中,易发生正中神经、桡神经浅支神经牵拉伤,术中需仔细保护。

背侧入路因内固定物与肌腱直接接触,活动时反复摩擦,产生疼痛,影响腕关节功能练习,严重者会发生肌腱断裂。

背侧Lister影响接骨板放置。

掌侧手术入路因解剖层次清晰,复位标志明显,对骨质破坏较小,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使用掌侧锁定钢板取代背侧接骨板来固定背侧移位的桡骨远端骨折,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3]。

桡骨远端粉碎性多伴有尺骨茎突骨折,汤锦波等[4]。

解剖学研究认为,尺骨茎突特别是其基底部对腕关节盘和腕尺侧软组织有重要的作用,因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附着于尺骨茎突基底,对尺骨茎突撕脱骨折涉及基底分离明显且骨折块较大者Goldfarb主张行克氏针或张力带固定,否则,术后可能遗留腕关节不稳,腕尺侧疼痛,局部压痛等,对较小的撕脱性骨折则不需固定。

解剖型锁定钢板设计理念及操作固定较其他固定方式更能确保复位后桡骨长度及远端关节面的稳定性,促进骨折的早期愈合和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切开复位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安全有效固定可靠的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1 Baratz ME,Des Jardins JD,AndersonD D,e t a l.D i s p l a c e d i n t r 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radius:the effect of fracturedisplacement on contact stressesi n a c a d a v e r m o d e l[J].J H a n dSurg(Am),1996,21(2):1832 刘军,霍维玲,潘政军,等.掌侧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4):4916~49173 王彦东,杨智泉,党培业,等.中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11):10424 汤锦波,徐艳,侍德.腕关节盘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0,1:142(20140922收稿)江西省鹰潭市中医院(335099)王聪骨科术后血栓防控策略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D V T)的防控方法。

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0月对154例我院骨科大手术术后患者血栓情况进行观察。

对11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别采用中西药两种方法进行预防治疗,并对59例患者采用益气活血中药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活血通脉汤,同时进行CPM机功能锻炼。

在髋膝置换术后应用活血Ⅰ号方口服。

结果与结论 骨科患者DVT重在预防,提高认识,在临床医疗和护理工作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降低DVT的发生率。

研究表明,中西药物均能降低DVT的发生率;下肢骨折创伤术后早期运用中药干预,能达到预防下肢DVT的目的。

中医药对于术后下肢DVT 的预防可达到与西药相似的效果,且较为安全,应充分发挥其优势。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257(2014)12-0062-02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一种静脉内血凝块阻塞性疾病,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部位是下肢,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

主要原因是血管内壁受损、静脉血流缓慢及血液高凝状态,发生率为18.1%~40.0%,少数可造成肺栓塞,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

笔者根据多年骨科手术经验,就预防术后出现血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2年10月共观察患者154例,均为我院骨科大手术后患者。

手术种类为:单侧髋关节置换、下肢严重多发骨折、骨盆骨折、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骨折并脊髓神经损伤,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肿瘤、糖尿病等与全身凝血状态有关的疾病患者。

2 基本预防手术操作轻巧、精细,避免损伤静脉内膜;规范使用止血带;术后早期主动进行有规律的锻炼,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对患者进行预防性静脉血栓知识教育,鼓励患者勤翻身,做一些早期、易行的功能锻炼;术后或术中适当补液,避免脱水增加血液黏稠度;应用循序减压弹力长袜,刺激小腿肌肉加速静脉血液回流方法或采用足底泵预防骨科术后患者DVT的发生,可明显减少骨科术后DVT的发生率。

进行机械性预防,使用下肢功能康复器是早期功能锻炼的主要辅助手段。

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骨科患者术后并发DVT,主要措施为:加强心理护理及知识宣教、病情及患肢的观察、静脉输液管理、术后康复饮食指导、加强病房巡视,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

3 药物预防术前12小时开始皮下给予常规剂量低分子肝素,术后常用药物有:华法令、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素、利伐沙班等。

利伐沙班是2008年在加拿大和欧盟获得上市批准的Xa因子抑制剂,其药动学、药效学参数受性别、年龄或体质量的影响较少,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少,每天固定1次剂量,不需监测特殊血液指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口服抗凝血药,已完成的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利伐沙班对预防骨科术后DVT和主要心血管事件效果好,且出血风险小。

而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口服阿司匹林联合机械性预防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机械性预防相比,无论总DVT发生率、近端DVT发生率还是肺栓塞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但在减少出血性并发症和心脑血管并发症方面具有潜在优势;在下肢内固定术后6~12h采用低分子肝素3000U,第二天3000U,2次/d皮下注射或1次/d皮下注射60000U,应用10d后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说明低分子肝素下肢内固定方面的应用也是安全有效的。

因此,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适当提高剂量,效果更佳。

4 中药预防祖国医学认为,术后患者气血亏虚,且久卧伤气,气虚不能行血,血瘀脉络。

故本病病机为气虚血瘀、瘀阻脉络,治疗当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为法。

益气通络方遵《内经》“损者益之”的原则,以黄芪益气为君,甘温补气,气血充足则血行通畅;当归尾以养血活血,从而使瘀血消则经络通畅,黄芪与当归配伍,具有补气生血之效,可弥补因经脉血瘀而引起的血虚不足。

地龙、泽泻通络利水、消肿散结,三七既能止术后出血,又能化瘀活血,有双向调节作用。

笔者选择11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别采用中西药两种方法进行预防治疗,发现单独应用脉络宁防治髋关节置换术后DVT与低分子肝素钠的疗效近似。

我科骨科一组选择符合极高危标准骨科大手术后患者,自拟“通络散(黄芪、当归尾、地龙、厚朴、酒大黄、红花、桃仁、三七、公英、丹参、泽漆、丹皮等)”防治术后DVT,总有效率为89.1%。

采用益气活血中药(黄芪、水蛭、三七粉等)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59例患者术后仅对照组检出1例DVT,说明中西药物均能降低DVT的发生率;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活血通脉汤(三七粉、红花、赤芍、白芍、泽泻、全当归、水蛭、甘草、丹参、川牛膝、生地黄、陈皮、薏苡仁、木香),同时进行CPM机功能锻炼,结果DVT发生率为18.6%;在髋膝置换术后应用活血Ⅰ号方(增液汤加丹参、川牛膝、鸡血藤、红花、赤芍、白芍、血竭、全当归等)口服,认为活血Ⅰ号方与低分子肝素预防效果相当。

骨科二组早期(术后1~7天)辨证应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牡丹皮、焦山栀、益母草、川牛膝),中期(术后8~14天)辨证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赤芍、地龙、炒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泽泻、制附片、焦白术、干姜),1剂/天,水煎分2次口服,证实下肢骨折创伤术后早期运用中药干预,能达到预防下肢DVT的目的。

5 注意事项①采取各种预防及治疗措施前,应参阅药物及医疗器械制造商提供的使用指南或产品说明。

②对 DVT 高危患者应采用基本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联合应用的综合措施。

有高出血危险的患者应慎用药物预防措施,以机械预防措施为主,辅以基本预防措施。

③不建议单独采用阿司匹林预防 DVT。

④决定低分子量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戊聚糖钠等药物剂量时,应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血小板计数的情况。

⑤应用抗凝药物后,如出现严重出血倾向,应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的检查,或请血液科等相关科室会诊,及时处理。

⑥椎管周围血肿虽然少见,但其后果严重。

因此,在行椎管内操作(如手术、穿刺等)后的短时间内,应小心使用或避免使用抗凝药物。

应在用药前做穿刺或置管;在药物作用最小时(下次给药前 2h)拔管或拔针;拔管或拔针后 2h 或更长时间再给低分子量肝素。

⑦使用低分子量肝素的禁忌证是血小板减少症和严重的凝血障碍。

6 小结骨科DVT主要原因是血管内壁受损、静脉血流缓慢及血液高凝状态,主要发生在下肢,且根据创伤和手术的不同,其发生率也不相同,高危因素如年龄、肥胖、骨折、手术及人工材料的植入等,很少是由单一因素引起,各种因素综合、相互混杂、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骨科患者DVT重在预防。

由于骨科患者受伤机制、治疗情况的相对特殊性,DVT的多发性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不同的对象可能有不同的潜在危险因素。

应熟悉DVT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提高对其认识,在临床医疗和护理工作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同时,中医药对于术后下肢DVT的预防可达到与西药相似的效果,且较为安全,应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下肢DVT预防方面的优势。

由于骨科患者其自身疾病受伤机制、治疗情况的相对特殊性,DVT的多发性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不同的对象可能有不同的潜在危险因素。

熟悉DVT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提高对其认识,在临床医疗和护理工作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降低DVT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1 于峥嵘,李淳德,邑晓东,等.脊柱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05)2郭艳慧.骨外科术后常见血栓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4,(02):220~2213 宋大江.骨科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J].现代养生,2014,(16):97(20140820收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