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版 《离骚》 学案

合集下载

《离骚》导学案学生版

《离骚》导学案学生版

《离骚》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主要作品及《离骚》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提高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2、反复诵读,合作探究,赏析本诗对比、比兴手法的运用。

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感受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第一课时I、教材助读1、走近作者屈平(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最伟大的之一。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代表作品有、、等。

屈原的全部作品都收入西汉末年刘向所编的《楚辞》一书。

2、了解背景屈原出身贵族家庭,曾受到楚怀王的信任,担任左徒、三闾大夫等官职。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并被流放汉北。

怀王死后又因项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江南,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本诗写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后。

3、文体知识1、《离骚》是“楚辞”名篇,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是一篇自叙性的抒情诗。

它结构宏伟,语言优美,构思奇特,辞采绚丽,被称为诗家的绝唱。

《离骚》与《诗经》的《国风》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2、楚辞:指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时所使用的一种诗歌样式,是《诗经》之后的一种新诗体,屈原的《离骚》是代表作,因此后人又称之为。

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多用“兮”字经助语势,富有抒情万分和浪漫色彩。

作品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4、整体感知1、诵读指导《楚辞》以六、七言为主,兼及四、五、八、九言,并多用楚地口语“兮”字。

朗读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它的节奏特点。

如:长太息/ 以/ 掩涕兮,哀/ 民生/ 之/ 多艰。

余/ 虽好修姱/ 以/ 革几羁兮,謇/ 朝谇 /而/夕替。

模仿上面所举诗句节奏,朗读课文。

2、细细品味文中大量“兮”字,其作用是什么?3、诗人的品格是高尚的,意志是坚定的,节操是清白的,才华是横溢的。

《离 骚》学案(学生版)

《离 骚》学案(学生版)

5《离骚》学案编写:审校:【学习目标】1、诵读,扫清文字障碍,把握文章大意,体会作者感情。

2、鉴赏,把握作者形象,了解作者的高尚人格,赏析写作手法。

【课前预习】1、屈原及《离骚》屈原,名平,字原,又白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最伟大的爱国诗人,“楚辞”诗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

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屈原)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楚国民歌基础上,创造、发展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谓之“楚辞”的一种诗歌形式。

《楚辞》则是由西汉刘向编辑的屈原、宋玉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

楚怀王三十九年(前300年)春,屈原被排斥流放在汉北。

此间创作了《离骚》。

它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全诗373句,2490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作者鼎革图治的政治抱负和同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坚强意志,抒发了热爱祖国的炽烈感情,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鼻祖。

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

班固在《离骚赞库》中释为“遭忧”。

在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把握字词】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释义。

謇朝谇()()而夕替偭()()规矩而改错宁溘()()死以流亡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岂余心之可惩()()2.通假字(1)偭规矩而改错( ) (2)忳郁邑余侘傺兮( )(3)何方圜之能周兮( ) (4)延伫乎吾将反( )(5)进不入以离尤兮( ) (6)芳菲菲其弥章( )3、古今异义(1)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今义: ) (2)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今义: )(3)偭规矩而改错(古义:;今义: )(4)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今义: )(5)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今义: )4、词类活用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屈心而抑志兮伏清白以死直兮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5、特殊句式不吾知其亦已兮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感知文本】诵读全文,疏通字词一、诵读课文(1)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高中必修二《离骚》教案(精选5篇)

高中必修二《离骚》教案(精选5篇)

高中必修二《离骚》教案(精选5篇)高中必修二《离骚》篇1【教学目标】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能力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了解《离骚》语言风格特点,理解文章节选部分的主旨【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忧国忧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鉴赏诗歌的比兴手法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过程】导入相信大家都听过我国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

为了纪念屈原,在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赛龙舟。

这个习俗延续至今。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离骚》来认识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我们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在诗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具有一定的涵义。

“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则是《离骚》中的“骚”。

所谓“风骚”,指的是《诗经》和《楚辞》。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

这两部作品风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

而且,并称的两个“第一”始终在我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

屈原简介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其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等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

同时,他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离骚》导学案(精选13篇)

《离骚》导学案(精选13篇)

《离骚》导学案(精选13篇)《离骚》导学案篇1【学习目标】1.学习把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学问。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方、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抱负的关系。

4.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美丽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尝、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学习难点】1、引导同学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学法指导】1.借助课文解释和古汉语字典自主理解诗的大意,把握重点诗句的翻译及重点字词的含义。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屈原生平事迹及其对后世国民精神的影响;了解楚辞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有感情地朗诵全文,细心体会其节奏、韵律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诵、品悟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学问链接】1、屈原生平屈原,战国末期人,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

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识,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剧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

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楚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加谈论国事及对应来宾,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与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访齐国。

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

他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主义杰作2、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它受《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

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消失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

楚辞的主要是屈原,他创作了很多不朽作品。

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离骚》教案模板5篇

《离骚》教案模板5篇

《离骚》教案模板5篇《离骚》教案模板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离骚》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离骚》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楚辞”这种诗歌样式及屈原与楚辞的关系。

2.体会骚体诗的节奏。

3.了解《离骚》所体现的积极浪漫主义创作精神。

4.理解并背诵课文二、能力培养目标1.借助注释,较为准确的理解课文。

2.能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培养初步鉴赏《离骚》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通过了解屈原的生平及鉴赏《离骚》优美的诗句,感受诗人的忧伤心事、高尚情操、纯洁德行、政治理想和嫉恶如仇的品性。

【重点、难点】《离骚》是我国诗歌史上首次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抒情诗。

屈原以他思想的博大、构思的奇特,利用和借鉴当时南方楚国民歌,多用“兮”字的句式及方言,大量运用比喻,难字较多,意思也较艰深,极大地增加了理解诗歌的难度。

因此,疏通诗句,准确诵读,把握诗人情感,就成了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解决办法】1.疏通诗句,反复诵读,体悟情感。

2.鉴赏诗歌是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

2.学习屈原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接受高尚情感的熏陶。

【学生活动】1.第一课时,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句,反复诵读,熟悉骚体的体例。

2.第二课时,鉴赏诗歌是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借助注释,读准字音,尽量疏通诗句。

二、导入我国文学“风骚”并举。

风:《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十五国风”,简称“风”;骚:《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离骚》,简称“骚”。

简介屈原、《楚辞》与《离骚》。

屈原名平,字原。

相传是现在湖北秭归县人。

年轻时辅助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间大夫。

主张变法图强,革新政治;东方联合齐国,西方抗击强秦。

离骚学案学生版

离骚学案学生版

《离骚》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记住《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的代表作品。

2、记住文言实词、虚词;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培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3、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4、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过程与方法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

2、运用讨论法,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学习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学习难点1、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导入:大家知道,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向来是风骚并称,风指的是我们刚刚学过的以国风为精华内容的《诗经》,骚则指屈原的离骚。

他们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要学习《离骚》,首先要搞清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区别。

如同李白之于杜甫,《西游记》之于《红楼梦》,现实主义是直接反映现实,浪漫主义不是不反映现实,而是借助很多大胆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等艺术手法曲折的表现现实,比如孙悟空——人猴合一的形象,俩跟头就可以把经取回来,但作品中却让他们历尽磨难,这些情节都是想象的,但他告诉我们的是克服困难才能做成事情,也是反映现实,还有那些妖怪,社会黑暗的反映。

所以他们是两种不同的创作风格、方法,殊途同归。

下面就让我们在阅读《离骚》的过程中体会诗人怎样借助很多大胆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等艺术手法曲折的表现现实的。

知识积累:参看语文必修二*导学案*材料链接P58,此略整体把握课文:1、指导朗读(1)注意节拍如:长太息 / 以掩涕兮余 / 独 / 好修 / 以为常虽 / 体解 / 吾 / 犹未变兮岂 / 余心之 / 可惩(2)注意延长如:悔相道之不察兮——忽反顾以游目兮——(3)注意重音,注意感情2、翻译全文: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学案 学生版

《离骚》学案 学生版

Ⅲ 课后强化提高案
知能达标与拓展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绚(xuàn)丽 丰腴(yú) 倩(qiàn)影 乳臭(chîu)未干 B.赦(shâ)免 嗜(shì)好 逡(qūn)巡 弱不禁(jīn)风 C.游说(shuì) 愤懑(mân) 逶迤(yí) 不见经传(chuán) D.泅(qiú)渡 坍圮(pǐ) 恐吓(xià) 否(pǐ)极泰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风靡 吻颈之交 自诩 一筹莫展 B.寒碜 礼尚往来 偿试 杀一儆百 C.端倪 改弦更章 虐杀 原形毕露 D.肆意 淋漓尽致 编撰 理屈词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 药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 B.导演冯小刚把《集结号》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谷志鑫,其他演员几乎成了举重若 轻的人物。 C.上届冠军挪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线,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刮 目相看。 D.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
(3) 、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 惩。
8、讨论明确: (1) 、 《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6-
洛阳理工学院附中语文导学案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_ 座号_____ (2) 、请举例说明: 《离骚》的语言特色对后世诗作的影响,尤其是比喻象征 的手法的使用。 (可先让同学讲,教师补充)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7-
洛阳理工学院附中语文导学案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_ 座号_____ 而是主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素有“庐山第一景”之称的石门涧,是庐山的西大 门。这里一年四季泉水叮咚, 鸟语花香,青松翠柏,云蒸雾绕。 B.某文化局长因工作需要调任交通银行行长,收入提高了十几倍;后改任财政局长, 收入又降到了行长任上的十几分之一。 C.10 月份以来,江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叶飘舞,满地金黄,吸引了来自全 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D.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 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 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 。 ①人总有一个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 ②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 ③因此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④数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 ⑤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来表达的 A.④②①⑤③ B.①③⑤④② C.④②③①⑤ D.①③④②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饮一口汨罗江 熊召政 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两千多年。诗人如我辈,视之为 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饮者,更是大有人在。当然,饮的不是玉液琼浆, 而是在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苦涩。这苦涩,比秋茶更酽。 这会儿,我正在汨罗江的岸边,掬起一杯浑黄得叫人失望的江水。为了在端午节这一 天,饮一口汨罗江的水,我可是千里奔驰特意赶来的啊! 脖子一扬,我,饮了一口汨罗。 立刻,我感觉到,就像有一条吐着芯子的蛇窜入我的喉管,冰凉而滑溜,在我肝胆心 肺间穿行,如同在烟雨迷蒙的天气里穿过三峡的蛟龙。 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 同行人大概看出我脸色难堪,埋怨说: “叫你不要喝你偏要喝,这水太脏了。 ”我报以 苦笑。 朋友继续说: “你们诗人都是疯子,不过,也像圣徒。恒河的水污染那么严重,圣徒 们也是长途跋涉,非得跑到那里去喝一口。 ” 我得承认,朋友这么说,并不是讥笑我,他只是不理解。我的行囊中,带有青岛啤酒 和可口可乐,为什么,我非得饮这浑黄的汨罗? 这小小的隔阂,让我想起禅家的一段公案。一次,著名禅师药山椎俨看到一个和尚, 问: “你从哪里来?”和尚答: “我从湖南来。 ”药山又问: “湖水是不是在泛滥?”答: “湖 水还没有泛滥。 ”药山接着说: “奇怪,下那么多雨,湖水为什么没有泛滥?”和尚对此没 有满意的回答。因而药山的弟子云岩说: “是在泛滥。 ”同时,药山另一个弟子东山大叫道: “何劫中不曾泛滥!”细细品味这句话,不得不佩服禅家独特的思维品质。何水不脏?我想 对朋友当头棒喝的这四个字,本源于何劫中不曾泛滥的追问。 不过,那四个字我终究没有问出口。然而由禅家推及诗家,我想得更多了。

《离骚》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

《离骚》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

《离骚》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离骚》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1《离骚》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篇重要文学作品,作者为屈原。

它作为一篇乐府诗,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也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

《离骚》被列为高中语文必修二的内容之一,因此学习它也是高中生必备的一部分。

一、学习目标1.了解屈原和《离骚》的历史背景、时代特点和文学价值。

2.阅读《离骚》,分析其艺术风格和诗歌技巧。

3.理解《离骚》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思想思考。

二、学习内容1.屈原的生平和历史背景屈原,字渊明,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诗人,政治家,文化名流。

他是楚国的一位官员,主要负责辅佐楚怀王治理国家。

由于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政治才华,他被誉为“楚国之良相”和“楚国三良人之一”。

然而,在楚怀王压榨民众,大肆兴修陵墓的统治下,楚国陷入了严重的政治腐败和经济萧条。

屈原多次向楚怀王进谏,但是没有得到重视,反而被楚怀王所猜忌和孤立。

最终,屈原离开了楚国,成为了一位流浪诗人。

2.《离骚》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离骚》是屈原在流浪期间所作。

它包含了屈原丰富的政治、哲学、文化和历史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衰落中的楚国的忧虑和爱国情怀。

《离骚》既是一篇文学杰作,同时也是一篇富有哲思和政治意义的文学典范。

3.《离骚》的艺术风格和诗歌技巧《离骚》的艺术风格和诗歌技巧具有典型的乐府特点。

它采用了抒情和叙事相结合的方式,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诗情画意。

在诗歌技巧上,它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对仗、比喻、夸张等,使诗歌充满了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感染力。

4.《离骚》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思想思考《离骚》中充满了作者对楚国命运的关切和对中华文化未来的思考。

尤其是诗歌结尾部分的“东皇太一,指使我行,北海之神,作舟之形”以及“余冀得与子同裳”,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和历史使命感。

三、学习方法1.课堂学习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宣讲和讲解的方式,详细介绍《离骚》的历史背景、文学价值和诗歌技巧,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思想思考。

离骚学案 学生版

离骚学案 学生版

班级:姓名共同体:使用日期:2013年9月3日【定标自学】一、文学常识屈原:名,字。

丹阳人。

战国末期楚国人。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也是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创立了这种新的诗歌体式。

代表作:《》、《》、《》、《》、《》等。

其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后人称为“楚辞”,又称为“骚体”,同时因为与汉赋之间有莫大的联系又被称为“屈赋”。

1953年与哥白尼(波兰)、莎士比亚(英)、但丁(意大利)被称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离骚》是“楚辞”名篇,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是一篇自叙性的抒情诗。

《离骚》与《诗经》的《国风》在文学史上并称“”,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写出屈原作品中的一些名句:①“惟草木之零落兮,”(《离骚》)。

②“路漫漫其修远兮, ”(《远游》)。

③“身既死兮神以灵,”(《九歌·国殇》)。

④“,瓦釜雷鸣”(《卜居》)。

⑤“,寸有所长”(《卜居》)。

二、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班级:姓名共同体:使用日期:2013年9月3日謇.()朝谇.()而夕替又申之以揽茝.()忳.()郁邑余侘.()傺.()兮溘.()死忍尤而攘.()诟.()芰.()荷2、根据拼音写汉字。

jī绊众女疾余之é méi 兮zhì鸟杂róu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偭规矩而改错()(2)忳郁邑余侘傺兮()(3)何方圜之能周兮()(4)进不入以离尤兮()(5)芳菲菲其弥章()【对话】【合作探究一】熟读课文,仔细阅读课下注释,完成下面文言知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长太息以掩涕..兮()(2)謇朝谇.()而夕替.()(3)虽.九死其犹未悔()(4)谣诼..谓余以善淫()(5)偭.规矩而改错()(6)竞周容以为度.()(7)宁溘.死以流亡兮()(8)忍尤.而攘诟()(9)伏.清白以死直兮()(10)悔相道..之不察兮()(11)及.行迷之未远()(12)高余冠之岌岌..兮()2.解释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离骚》学案(精选5篇)

《离骚》学案(精选5篇)

《离骚》学案(精选5篇)《离骚》学案篇1《离骚》学案屈原【学习目标】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品质,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学习重点】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2、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学习难点】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课时安排】二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端午节时民间有一个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放出粽子,赛龙舟图画)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二)自主合作探究1、关于作者及《离骚》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离骚”是什么意思呢?离通“罹”,遭遇;骚:忧愁。

“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全诗372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2.整体感知(1)诵读课文①、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

【屈原专题学案】《离骚》学案

【屈原专题学案】《离骚》学案

屈原专题学案(一)《离骚》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内容】屈原研读篇目《离骚》选(一)二【学习目标】(略)三【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慢读全文一遍,找出不会读的字词,查字典正音;然后至少再读两遍,感受朗读的节奏。

利用注解和工具书熟悉本文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略)2.理解课文大意3.重要词语(略)4.通假字(略)5.词类活用(略)6.熟悉古今异义词(略)7.特殊句式(略)(二)【梳理探究】1.你最喜欢的诗句是哪句?谈谈理由。

2、标注读本《离骚》(节选一)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思考表达】从节选的文字中,你看到了屈原怎样的精神与人生态度?自选角度,完成写作,不少于400字。

我觉得屈原最为可贵的精神是:写作示例1:(议论段)是的,离岸远航意味着独立,意味着自强,意味着做时代的弄潮儿。

(是什么的角度)在我们人生的海洋里,有很多人能够在有岸壁可倚的情境下选择了远离岸壁——哥伦布做到了,他本可以乘着商船经商赚钱,但他选择带着船队勇敢地向狂风暴雨与惊涛骇浪进发,于是在雨过天晴之后,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尼克·胡哲做到了,天生没有四肢的他本可以依赖着父母的照顾长大,但他依然选择自强,他不仅学会了游泳,学会了冲浪,学会了滑板,他还成了当今世界著名的演说家——是的,远航,意味着面对危机,意味着迎接历练,意味着像塞万提斯所说的那样“忍受不能忍受的苦难,跋涉不能跋涉的泥泞,负担那负担不了的重担,探索那探索不及的星空。

”写作示例2:(议论性散文)①有观点:有人说:……但……不是一个……,不是一个……而是一个……②有想象:时间、地点、环境、天气、人物,肖像,动作,神态③围绕观点,分析论证他是怎样做的,④代入感:我想错步上前大吼一声⑤有情感:我的心……⑥有想法:我常常想:要怎样的……⑦有引用的诗句:⑧有影响:两千年来,⑨回扣重申屈原专题学案(二)《离骚》学案第二课时一【学习内容】屈原研读篇目《离骚》选(二)二【学习目标】(略)三【学习过程】(一)【预习巩固】1、简介“楚辞”2、屈原及《离骚》(二)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离骚学案及答案

离骚学案及答案

离骚学案及答案【篇一: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导学案(2)(含答案)】>『学习目标』分析第二节,积累重点字词。

『目标重点』目标1以及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目标难点』1、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法学习过程。

二抽学生读第二段,完成下列问题1重点词﹙ a级﹚初服﹙﹚陆离﹙游目﹙﹚离尤﹙2名句默写﹙ a级﹚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宁溘死以流亡兮,____________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独好修以为常。

﹚﹚____________,岂余心之可惩?3虚词﹙ b级﹚驰椒丘且焉.止息苟.余情其信芳4通假字﹙ b级﹚进不入以离尤.兮芳菲菲其弥章.5活用词﹙ b级﹚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6特殊句式﹙ c级﹚不吾知其亦已兮步余马于兰皋兮长余佩之陆离7 结合全文,解决下列问题﹙ d级①通观全文,理解下列句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②本文中多处用到比兴手法,试找出几例并简单分析它们各自的寓意。

③文中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第二段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前后是否矛盾?三课堂小结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出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及其势力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离骚--学案

离骚--学案

《离骚》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感悟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2.了解两种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移情和比喻。

3.了解屈原生平,领悟其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重点难点1. 诵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感悟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2.了解两种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移情和比喻。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一.知识链接1.了解作者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人。

初辅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

后遭到守旧贵族子兰、靳尚等人的谗害而去职。

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沅湘流域,比较接近人民生活,对黑暗现实愈益不满。

后因楚国的政治更加腐败,首都郢亦为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

所作《》《》《》等篇反复陈述其政治主张,揭露统治集团昏庸腐朽、排斥贤能的种种罪行,表现了他对楚国国事的深切忧念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2.楚辞及《楚辞》①诗体名。

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体。

②总集名。

所辑,收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③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精神。

对后世影响很大。

后人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和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风骚:风指《》里的《》,骚指屈原所作的《》,后代用来泛称文学,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

现在常指妇女举止轻佻,行为放荡。

3.《离骚》《离骚》是《》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前部分追忆往事,表明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和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

《离骚》学案(学生版)

《离骚》学案(学生版)

②长余佩之陆离 ②谣诼谓余以善淫 ②余独好修以为常 ②退将复修吾初服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
今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 ) ) )
( ( (
) ) )
六、翻译句子 1.余虽好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6.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7.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8.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第二课时
1、 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样的外貌,怎样的品质风度?(可先让学生发 挥自己的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然后再用课文中的诗句来说)
2、 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周次:15
学习 重点
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学习 难点
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审批人:

学法 指导
使用 说明 审核人:
学习过程
1、 要求同学们结合自己手头的资料和课下注释,疏通大意。
编写人:盛宏 课 前 预 习
2、 认真阅读《名师伴你行》中“走进作者”“了解文体”等内容 3、 完成《名师伴你行》中“预习新起点”中的 4 道小题 4、 在以上任务完成之后,阅读《名师伴你行》中“课文翻译”进一步把握 诗歌内容。
探 究 突 破
3、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
4、面对屈原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
5、 学习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发?
收获
小 结
存在 问题
课题
《离骚》 (学生版)
姓名 班和组 组评 师评
学习 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领悟其爱国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 的能力。 3、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 4、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二语文《离骚》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二语文《离骚》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了解屈原诗中的“香草”“美人”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及人格节操。

3、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丰富的想像、形象的描述。

4、掌握文言诗词、虚词。

第一课时
1.了解屈原及《离骚》
(书下注释一及《创新设计》作者介绍部分)
2.课文生词注音,读准字音
(完成《创新》设计训练落实第一题)
3.积累文言词汇,自我翻译,提出疑问
(阅读《创新》导学篇三、四部分,参照书下注释理顺全文,圈出难点)
4.课外阅读,说说宁调元是怎么表达爱国情怀的?
狱中作七绝
(清·宁调元)
世乱时衰事已非,狂澜待挽付阿谁?
祝身化作千百亿,日日东西南北之。

第二课时
1.阅读课文,研究1、2节,写了什么内容?
2.阅读3、4节,思考:诗人有着怎样的品质?是怎样形象地描绘的?诗人感到流年似水后
又是怎样做的呢?
3.朗读第五节,思考:本节内容有何深刻含义?“惟草木之零落,恐美人之迟暮”在行文
上有何作用?
4.第6节,思考:怎么理解“来吾道夫先路也”?
5.阅读后面的段落,思考:为什么屈原要列举“三后”和桀纣的例子?这部分表现了屈原
怎样的品德?最后一节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情感?
6.总体概括课文,完成课后习题。

7.练习:《创新设计》阅读与鉴赏篇课外拓展迁移第一题(P15)。

离骚导学案(学生版)

离骚导学案(学生版)

离骚导学案(学生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一语文学科导学案(学生版)主编人:杨翠敏 审核人: 定稿日:2016. 9 协编人:曾丽妹班级: 姓名: 小组: 座号:一、课题:《离骚》两首(粤教版语文教材《必修1》第四单元第15课)【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4.有感情地朗诵全文,细心体会其节奏、韵律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诵、品悟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学习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课时建议】 2课时预习案一、走近屈原屈原(约前 339 —约前 278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名 _平____ ,字__原__ ,又自云名__正则___ ,字__灵均___ 。

战国楚人。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

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等。

二、关于《楚辞》与《离骚》“楚辞”是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因其“ 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 ”故可谓之楚辞,这种诗体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的色彩,《楚辞·离骚》是中国诗歌史上 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编号 KGYZYWB1015【自学反馈】(1)给画线字注音修姱( kuā) 侘傺( chàchì) 揽茝( chǎi ) 蕙纕( xāing ) 芰荷(jìhé)溘死( kè)攘诟(gòu )谣诼(zhuó)(2)文言知识A、通假字①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②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③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④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⑤延伫吾将反“反”通“返”B、一词多义【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善于,擅长)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以为是好的)【相】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互相)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观察,选择)【虽】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虽然)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离骚预习学案

离骚预习学案

离骚预习学案【正文】离骚预习学案一、学案简介离骚,又称《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中国最早的长篇抒情诗。

作品创作于公元前279年至公元前275年,作者是屈原,他是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和政治家。

离骚以其深刻的思想、华丽的文辞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学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离骚这一文化瑰宝,并提供预习指导,为课堂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案内容1. 作品概述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一部长篇抒情诗,全篇共十九篇,约4500多字。

作品以作者思乡之情和对楚国政治现状的忧心忡忡为主要线索,通过叙述自己的艰辛遭遇和对楚国命运的忧虑,表达了作者深深的痛苦和感慨之情。

2. 诗歌分析(1)思想主题:离骚的思想主题包括自然观、政治观和人生观。

作品中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以及对个人遭遇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快乐和真实的追求。

(2)艺术风格:离骚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用典: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引喻,使作品更富有文化内涵和哲理意味。

二是形象描写:作品中的景物描写生动而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3. 阅读指导(1)理解难点:离骚的古文语言较为复杂,理解其中的典故和隐喻需要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借助辅助工具,如辞典和注释,来帮助理解。

(2)注重细节:离骚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读者应该注意细节的揣摩和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意蕴。

(3)抒情诗的解读:离骚是一部典型的抒情诗,读者读完作品后,应该思考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情感的来源,分析作品中透露出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批判。

三、拓展学习如果你对离骚足够感兴趣,并希望对其深入了解,以下是一些拓展学习的方向:1. 阅读其他作品:屈原还有其他许多诗歌作品,如《天问》、《九歌》等,可以进一步阅读了解。

2. 研究古代文化:离骚中融入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可以进一步研究古代文化,了解诗歌中引用的典故和象征。

《离骚》课文学案

《离骚》课文学案

《离骚》课文学案《离骚》课文学案《离骚》不只篇幅宏伟,而且由于前一部分是在诗人大半生历史发展的广阔背景上展开抒情,后一部分又编造了一系列幻境,便使它有了故事情节的成分。

下面是《离骚》课文学案,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离骚》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语调和感情。

2、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二、预习检查1.诵读法,首先音读,读准字音;然后意读,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记忆法,熟记关于屈原的基本文学常识。

二、学生自学、完成下列任务:1、了解屈原生平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2 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创作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屈原)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2、了解“楚辞”3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寄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导学案班级:姓名:
目标导航
一、1.积累相关的字词知识,了解楚辞及其作者。

2.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1.小组合作理清课文的生字词和难懂的句子。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三、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清重点字词,疏通诗句。

教学难点: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自主学习
1、屈原,战国末期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字,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的主义文学传统的奠基者。

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也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跨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2、屈原生平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擅长外交辞令。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

最后在楚国都城被秦攻破时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

在政治上他推崇“”,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3、“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

他创作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

楚辞是“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宋文鉴》卷九十二)。

4.《离骚》代表屈原创作上的最高成就,全诗373句,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伟大的篇章,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它以炽热的感情、奇特的想象、神采飞扬的语言、严谨而完整的结构,表现对光明的执著追求,对人生的火热爱恋,以及决不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光辉峻洁的人格,抒发了热爱祖国、同情人民,不惜牺牲一切的深挚感情。

互动导学
一、导入直到今天我们过端午节时的一些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同学们知道是为了纪念谁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名篇《离骚》。

二、解题:“离”通“”,遭遇;骚,忧愁。

“离骚”即作者而写成的诗句。

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之思的作品。

品读感知
1、听读。

诵读全文,结合书下注释,翻译文句,把握全文大意。

思考一:屈原的形象是怎样的?
思考二:诗人有什么样的内在品格?(找出原文并概括)
节选部分原文: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修姱:革几羁:谇: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蕙纕:申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灵修浩荡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众女蛾眉谣诼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偭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绳墨周容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忳郁邑佗傺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流亡穷困溘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尤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相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兰皋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离尤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岌岌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四荒游目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好修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惩节选部分翻译:
我虽然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可早上进谏晚上就遭贬黜。

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啊,始终不能明了我心迹。

许多女子嫉妒我秀美的娥眉啊,放出谣言说我好做淫荡之事。

违背准蝇而随意歪曲啊,竟相把苟合取悦于人风做法度。

忧闷失意啊,只有我在此时走投无路。

哪有方枘和圆凿能结合够相合的啊,哪有道不同而相安的。

掉转我的车子返回原路,趁着我迷路还不算远。

到朝廷做官不被接纳反遭受指责啊,就退隐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裳。

我的芳香和光泽杂糅在一起啊,所以唯独我明洁的品质没有亏损。

忽然回过头来放眼远眺啊,将去看看四方广大的土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