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真能有效的治愈慢性贫血吗?

合集下载

成分输血对治疗慢性贫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成分输血对治疗慢性贫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36 2 2。

现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 dm ora o It rt r ioa C ieeadWetr Mei n 0 0O t 1 ( 0 oe Junl f n ga dTa t nl hns n s n d ie2 1 c. 9 3 ) e e di e c 精 血 的化 生使 骨 髓 充 盈 。骨 碎 补 有 促 进 齿 骨 恢 复 的 作 用 。丹 皮 、 泻 清 除 湿 热 , 血 散 火 。 这 样 , 热 去 , 火 消 , 齿 就 泽 凉 湿 邪 牙 牢 固 了 。黄 芪 托 里 排 脓 , 强 抵 抗 力 , 进 牙 周 组 织 的 恢 复 , 增 促 能 调 节 机 体 细 胞 的 功 能 状 态 , 之 趋 向正 常 , 强 宿 主 非 特 异 使 增 免疫功能 , 调节 性 激 素水 平 , 节 牙槽 骨代 谢 J 调 。 牙 周 基 础 治 疗 是 治 疗 牙 周 炎 最 有 效 的 手 段 之 一 。但 基 础 治 疗 的效 果 不 能 长 期 维 持 , 疗 后 1个 月 开 始 , P B P等 治 P D、 O
[ 稿 日期 ] 2 1 收 0 0—0 2 3— 0
成 分 输 血 对 治 疗 慢 性 贫 血 的 临 床 效 果 分 析
孙 艳 华 , 晓 艳 胡
( 北京 市怀 柔 区中 医医院 , 北京 1 10 ) 040
[ 键 词 ] 成 分 输 血 ; 浮去 白红 细胞 ; 性 贫 血 ; 血 反 应 关 悬 慢 输 [ 图 分 类 号 】 R 5 .5 中 5 60 [ 献标识码 】 B 文 【 章 编 号 ] 10 8 4 (0 0 3 3 6 0 文 0 8— 89 2 1 )0— 2 2— 2
养 , 阳 明 胃经 经 鼻 外 入 上 齿 龈 , 阳 明 大肠 经 经 颈 部 至 面颊 足 手 入下齿龈 , 牙龈 则 与 胃肠 功 能 密 切 相 关 , 旦 出 现 胃失 和 降 , 一 肠 失 传 导 , 浊 气 与 湿 气 上 熏 于 口 , 身 已使 牙 病 和 牙 周 病 易 则 本 发 , 有外邪六淫 、 再 内邪 七情 与外 伤 污 染 的原 因 , 虚 邪 人 , 正 全

血液科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

血液科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

血液科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血液科是一门专注于血液疾病的医学领域,包括各种常见的疾病,如贫血、白血病、血液凝固障碍等。

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法,医生们掌握了多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针对血液科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详细探讨。

一、贫血的治疗方法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的异常减少,从而导致组织器官缺氧。

常见的贫血治疗方法如下:1. 补充铁剂:对于由于铁缺乏引起的贫血,口服或注射铁剂可以有效改善贫血症状。

铁剂可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2. 输血治疗:在贫血较为严重、且病因无法迅速纠正时,可以通过输血来提供足够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以缓解贫血症状。

3. 消除病因:贫血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营养不良、慢性疾病、遗传性缺陷等。

针对具体的病因进行治疗是解决贫血问题的关键。

二、白血病的治疗方法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主要起源于造血干细胞,会导致异常增殖和积累,使得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造成血小板和红细胞等血细胞数量减少。

常见的白血病治疗方法如下:1. 化疗:通过使用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以达到消除白血病细胞的目的。

化疗可以是系统性的(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或局部的。

2. 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是通过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以替代异常的造血干细胞。

这种方法可以重建正常的造血功能。

3.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利用特定的药物或治疗方法针对白血病细胞中的异常信号通路进行干扰,以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和扩增。

三、血液凝固障碍的治疗方法血液凝固障碍是指血液凝固机制异常,导致出血或血栓疾病。

常见的血液凝固障碍的治疗方法如下:1. 抗凝治疗:对于存在血栓形成风险的患者,可以通过使用抗凝药物来延缓或阻止血液凝块的形成,减少血栓相关疾病的发生。

2. 止血治疗:对于出血倾向较为明显的患者,可以使用止血药物或进行手术干预,以控制出血情况并恢复正常的凝血功能。

3. 血浆置换:对于一些遗传性血栓性疾病或特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通过血浆置换来清除异常凝血因子和抗凝因子,恢复血液凝固平衡。

重度贫血的治疗方法

重度贫血的治疗方法

重度贫血的治疗方法重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治疗重度贫血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治疗重度贫血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输血、手术治疗等多种方式,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原因来制定。

首先,药物治疗是治疗重度贫血的一种常见方法。

对于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可以通过补充适量的维生素B12、叶酸等来促进造血功能,提高血红蛋白浓度。

此外,对于由于慢性疾病、癌症等原因引起的贫血,可以通过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类药物来刺激骨髓造血,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在用药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严格遵循医嘱,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测,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其次,输血是治疗重度贫血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急性失血、慢性贫血并发严重贫血症状的患者,输血是一种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

输血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新鲜全血、红细胞悬液等来补充患者体内的血红蛋白,提高血红蛋白浓度,缓解贫血症状。

在进行输血治疗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输血量和频次,以防止出现输血反应和其他并发症。

另外,手术治疗也是治疗重度贫血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由于消化道出血、恶性肿瘤、血友病等引起的重度贫血,需要通过手术来解决基本病因,以达到治疗重度贫血的目的。

比如,对于消化道出血引起的重度贫血,可以通过内镜下止血、栓塞治疗等方式来解决出血灶,从而减轻贫血症状。

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贫血,比如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还可以考虑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或骨髓移植等手术治疗。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外,对于重度贫血患者来说,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调理,增加摄入含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瘦肉、豆类等,以帮助促进造血功能,改善贫血状况。

同时,患者需要适当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并避免疲劳过度,注意休息,调整作息时间,保持心情愉快,有利于提高免疫功能,减轻贫血症状。

需要指出的是,治疗重度贫血的方法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盲目使用药物或接受治疗,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输血的必要性与风险性

输血的必要性与风险性

临床输血的必要性与风险性临床输血的必要性输血的治疗作用主要包括补给血量,以维持血容量,提高血压以抗休克和防止出血性休克发生等,还可供给具有带氧能力的红细胞以纠正因红细胞减少或因红细胞带氧能力降低所导致的急性缺氧症;补充各种凝血因子以纠正某些病人血液凝固障碍。

因此根据致病原因不同,输血治疗的具体目的不同而可采取不同类型的输血方式。

如急性大失血,引起血压下降时,则应大量输注红细胞和血浆。

严重贫血者由于红细胞数量不足,而总血容量不一定少,因此,最好输注红细胞悬液;患大面积烧伤的病人,主要是血浆减少,最好输以血浆或血浆代用品;对某些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则可输入浓缩的血小板悬液或含有凝血因子的血浆以增强凝血能力促进止血。

输血能使贫血迅速减轻或纠正,虽然它的效果仅是暂时的,但仍然是贫血对症治疗中最重要的措施。

输血绝非有益无害,严重的输血反应可以致命。

故必须严格掌握输血的适应证,无明确适应证者不应滥用输血。

输血是现代医学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手段,在外伤、分娩,外科手术等急性失血的救治,新生儿溶血病的换血治疗,各种严重疾病(血液病、癌瘤)的支持治疗,以及战伤、大面积烧伤、放射线损伤的抢救等都要进行输血。

因此,输血是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输血的前提是合格的血液,而血液是国家的一种特殊宝贵资源,血液资源尚不能完全依靠人工合成,主要来源于人类,来之不易而难能可贵。

对病人输注安全有效的血液是临床工作者及相关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临床输血的风险性一、输血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细菌污染等引起的输血反应、以及其他输血传播的疾病二、输血可能传播的主要疾病由于输血是一种向病者机体内输注治疗物质的移植过程,受输注成分本身具有的未知性的影响;血液检验、保存等环节的生物安全性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以及供血者的病原体感染处于“窗口期”,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准确检测等现实情况;都可以给输血过程带来一定的风险性,其中主要有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各种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体病、EB病毒感染、及其他病菌感染等,都是具有传播感染的可能。

输血指征及标准

输血指征及标准

输血指征及标准输血是现代医学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当人体失血或因其他原因造成贫血时,输血可以及时地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然而,对于不同的病人,输血指征和标准并不相同。

本篇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输血的指征和标准:一、输血的指征1.急性及慢性失血:在手术和创伤中,可能会导致大量的失血,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等紧急情况。

在这些情况下,输血是必要的。

2.贫血:对于严重贫血的病人,无论贫血的原因是由于营养不良还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输血都有可能是必要的。

3.手术前后:在进行某些大型手术时,可能需要提前为患者进行输血,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安全。

手术后,如果患者失血过多,也需要进行输血。

4.器官移植:在进行某些器官移植手术时,由于手术本身的复杂性,患者有可能需要进行输血来维持身体机能。

二、输血的标准1.血红蛋白水平:通常,若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70-80g/L,就需要进行输血。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急性失血性休克时,此标准可以适当调低。

2.血容量:血容量指血液循环中血液的总量,包括血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通常情况下,血容量低于体积的1/3需要进行输血。

3.病情及病人的身体状况:除了血红蛋白水平和血容量外,还需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及病人的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

例如,老年人和儿童需要进行输血的标准可能略有不同。

总之,输血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医疗行为,需要在鉴别诊断后才能进行。

同时,为了减少输血的风险和副作用,在进行输血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并严格遵守输血的指征和标准,从而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甲状腺癌晚期严重贫血靠输血能活吗

甲状腺癌晚期严重贫血靠输血能活吗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女性多见,绝大多数甲状腺癌都发生在青壮年。

临床上很多甲状腺癌患者一经确诊已属晚期,此时病情较重,症状表现也较多,有不少患者出现贫血的情况,不仅会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至还会影响生存时间,因此需要及时改善。

有的患者会通过输血改善症状,那甲状腺癌晚期严重贫血靠输血能活吗?甲状腺癌晚期引起贫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肿瘤晚期癌细胞生长迅速,会消耗人体大量的能量,而患者由于肿瘤的侵害、治疗损伤的影响,食欲下降,营养物质摄入减少,长期如此会引起贫血、消瘦、乏力等症状,甚至出现恶病质;选择放化疗的患者,容易引起骨髓抑制,导致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下降,也会引起贫血;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发生溃破,导致出现,引起贫血。

甲状腺癌晚期患者贫血严重,会导致患者头昏眼花、四肢乏力、面色苍白等,甚至还会引起组织、器官长期供血不足,导致气管衰竭,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改善贫血的状况。

甲状腺癌晚期贫血严重,通过输血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因贫血造成的缺氧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但是输血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会导致各种输血反应,发热、溶血性反应等;输血还会导致同种免疫反应,从而促进肿瘤复发,影响患者生存时间。

对于甲状腺癌患者来说,要改善贫血症状,除了输血外,在饮食方面也要多加注意,给予患者营养丰富的食物,补充造血原料,如维生素、铁剂、叶酸等,也可以使用促进造血的药物,缓解贫血的症状。

同时还要进行抗肿瘤的治疗,控制病情发展,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患者症状。

目前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中医在甲状腺癌的治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适用于中晚期患者。

中医治疗全部使用中草药,副作用小,像年龄大、身体弱的患者也能使用,且将抗癌与调理并重,注重调节患者机体内的环境,恢复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去除恶性肿瘤生存的环境,控制病情发展,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繁殖,减少机体的消耗,还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改善患者的饮食状况,增强体能,缓解贫血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临床输血全血和红细胞输注

临床输血全血和红细胞输注

临床输血全血和红细胞输注输血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医疗操作,旨在通过输注血液成分,提供机体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治疗一些特定的疾病。

在输血过程中,全血和红细胞输注是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

全血输注是指将新鲜采集的无防护的全血,经过特定处理后,直接输注给需要的受者。

全血中含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成分,能够提供更全面的功能和适应不同需要的治疗效果。

在一些紧急情况下,例如大量失血或严重贫血,全血输注能够快速有效地补充失血和维持循环功能。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仅需输注红细胞即可满足治疗需求。

红细胞输注是将采集的血液经过分离、去除血浆和其他成分后,仅输注红细胞成分给受者。

红细胞是血液中最主要的细胞成分,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

因此,在一些贫血或需要肾脏透析等情况下,红细胞输注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对于输血的选择,既需要考虑受者的具体情况,也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和治疗目标来确定。

全血输注适用于出血性休克或失血所致的严重贫血等病情,能够迅速提供全面的营养和功能支持。

而红细胞输注则适用于一些慢性贫血、血液系统疾病或手术等情况,通过补充红细胞成分来改善氧合功能。

在执行输血操作时,临床医生需遵循一系列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以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首先,医务人员需要仔细核对输血相关的标本信息,包括受者和供者的身份、血型和交叉配血结果等。

同时,全血和红细胞成分需要进行严格的保存和运输,避免血液的不洁和细菌感染。

另外,输血操作中,还需要留意受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及时检测和处理输血反应。

总结起来,临床输血的全血和红细胞输注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能够满足不同病情和治疗目标的需求。

在进行输血操作时,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通过科学合理的输血选择和操作,能够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支持,帮助恢复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输血的作用

输血的作用

输血的作用输血是一种医疗手段,通过将血液或其中的成分输送到患者体内,以治疗或预防某些疾病或病理状态。

输血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输血可以补充血液中的红细胞。

红细胞是血液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它们携带着氧气和养分向各个组织和器官供应能量。

当患者因某种原因导致红细胞数量不足或功能减弱时,就会出现贫血的情况。

输血可以通过将新鲜的红细胞输入到患者体内,迅速提高其血红蛋白水平,从而改善贫血症状,增加组织和器官的供氧能力。

其次,输血还可以输送血浆。

血浆中含有许多重要的成分,如血浆蛋白、凝血因子等。

血浆蛋白具有维持血容量和血压的作用,凝血因子则是血液凝固所必需的物质。

某些疾病或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血浆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情况,这时可以输送血浆来纠正这些问题,维持血液功能的正常运作。

此外,输血还可以进行血小板的输送。

血小板是一种负责血液凝固的细胞碎片,它们在血管受损时迅速聚集在一起,形成血小板栓来阻止出血。

某些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功能异常等,会导致患者易出现出血症状。

输血可以提供正常的血小板,增加血液的凝固能力,从而预防或治疗出血现象。

此外,输血还可以输送其他成分,如白细胞、纤维蛋白等。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负责抵抗病毒、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入侵。

在某些病症或治疗过程中,白细胞数量不足或功能异常,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

输血可以输入正常的白细胞,增加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

纤维蛋白是一种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当患者因某种原因导致纤维蛋白缺乏时,输血可以输入纤维蛋白以增加血液凝固的能力。

综上所述,输血具有补充红细胞、输送血浆和血小板、输送其他成分等作用。

它可以迅速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提高血液的供氧能力,维持血容量和血压的稳定,预防或治疗出血现象,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

但是,输血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输血反应和传染病的风险,因此,医务人员在进行输血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成分输血对慢性贫血患者临床症状及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的改善作用

成分输血对慢性贫血患者临床症状及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的改善作用

成分输血对慢性贫血患者临床症状及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的改善作用发表时间:2018-11-23T09:41:04.800Z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7期作者:黄小煌[导读] 目的:研究慢性贫血患者采取成分输血对其临床症状、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的影响。

邵阳市中心医院湖南邵阳 422000【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贫血患者采取成分输血对其临床症状、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的影响。

方法:研究对象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的慢性贫血患者62例,行动态随机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1例。

对照组采取全血治疗,观察组予以成分输血。

观察两组生化指标变化、输血情况及不良事件。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分别为(0.45±0.08)L/L、(81.56±3.49)g/L、(3.50±0.62)×1012/L,高于对照组指标,P<0.05;观察组输血量及间隔时间分别为(581.20±34.58)ml、(31.66±2.38)d,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为3.23%,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

结论:成分输血应用于慢性贫血患者中,效果显著,改善红细胞水平及血红蛋白。

【关键词】成分输血;慢性贫血;红细胞;血红蛋白慢性贫血通常为某些疾病伴发或继发,可见血清铁结合力较低,导致铁释放、利用障碍,最终造成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红细胞寿命大幅度缩短,多种并发症随之而来,严重者甚至会危害生命安全。

临床通常采取补充营养、输血等治疗,进一步改善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避免出现血液微循环障碍、血容量减少等事件,实际过程中发现,成分输血相比全血治疗效果更佳。

本文旨在分析慢性贫血患者采取成分输血治疗的临床价值。

1基础资料、治疗方法1.1资料以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的慢性贫血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取动态随机分组,此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输血是否能有效的治愈慢性贫血

输血是否能有效的治愈慢性贫血

输血能有效的治愈慢性贫血吗??很人都知道贫血,但是大部分人不知道慢性贫血,那么慢性贫血是什么呢?慢性贫血是指由某些慢性疾病(血液病、感染、炎症等)伴发或继发的贫血,所以又称慢性疾病性贫血或者继发性贫血。

ACD的主要特征是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均低于常规,机体的储存铁高于正常水平,铁的释放和利用过程障碍。

这就导致了血液中红细胞(RBC)寿命缩短,血红蛋白(Hb) 合成障碍。

ACD 患者可以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出现供血不足、功能受限、代谢紊乱等现象,慢性贫血的原理是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引起多种并发症。

临床研究显示,RBC、Hb的下降直接引起血容量减少、血液微循环障碍。

慢性贫血如何补血:全血治疗是指将人体内的血液( 包括血细胞和血浆中的所有成分) 稍加处理后封装入采血袋内,适用于临床上急需要输血治疗或者换血治疗的患者,可以有效的快速补充血容量和血细胞,在医疗技术不发达时常用于贫血的治疗,全血治疗ACD可以增加其血液中RBC 或者Hb,恢复血容量,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

输血不是唯一的办法,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由许多不同原因或疾病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由于慢性贫血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代偿机制,并且病人所患基础疾病不同,使得成分输血较为复杂。

慢性贫血应针对病因治疗,输血治“标”不治“本”,能不输者尽量不输。

如必需输血,只能输注红细胞,并将输血量和次数减少到最低限度。

众所周知,输血次数越多,输血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机会也会越多,长期输血可导致继发性血色病,在给予红细胞生成素的同时必须注意体内血红素铁BNSWHO的含量,促使红细胞前质物的生成及分化,催化产生红细胞的化学反应,以增加红细胞的数量。

如果体内不足,不给予及时补充会使红细胞无法产生或生成被延迟,降低氧气运输的效率。

慢性贫血的概念:ACD是当前临床上非常普遍的一种疾病,但是ACD 一般不单独出现,而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慢性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消化道出血等。

输血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输血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输血的适应症及禁忌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输血已成为救治病患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输血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它有着明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本文将就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展开讨论,以便读者对于输血能够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输血的适应症输血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失血性休克:在大出血或大手术中,出现休克症状的患者往往需要输血来恢复血容量和血压,以维持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2. 血液凝血功能障碍:某些疾病或药物的影响,造成了患者的出血倾向增加,如重度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此时输血可以提供相应的凝血因子或血小板来纠正凝血障碍。

3. 严重的贫血:当患者的贫血程度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如血红蛋白(Hb)浓度低于70g/L,且症状明显,例如气促、乏力、头晕等,输血可以迅速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贫血相关症状。

4. 造血功能衰竭:某些疾病影响了患者的造血功能,如再障、白血病等,此时输血可以提供正常的血细胞来支持患者的正常生理活动。

二、输血的禁忌症输血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输血禁忌症:1. 不需要输血的轻度贫血:有时候患者的贫血程度并不严重,只是轻度贫血而无明显症状,此时并不需要进行输血。

2. 可通过其他手段纠正的凝血异常:对于某些凝血异常,如低纤维蛋白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等,可通过补充相应的凝血因子来纠正,无需输血。

3. 非急需的手术:在一些非急需输血的手术中,如择期手术或仅需要小量出血的手术操作,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控制出血,避免输血。

4. 主观临床症状不严重的贫血:对于贫血病人,若主观临床症状不明显,例如头晕、乏力等症状轻微,即使血红蛋白水平低,也不一定就需要输血。

请注意,以上列举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仅为一般情况下的参考,具体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指导进行判断和决策。

结论输血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具有明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了解这些信息可以使患者和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更加科学和准确地应用输血技术,从而对患者的诊治产生积极的影响。

输血的原理

输血的原理

输血的原理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手段,通过将血液或血液成分输送到患者体内,以恢复其体液平衡、改善贫血状态、补充凝血因子等。

输血的原理是基于人体血液的生理特点和病理需求,通过合理的输血操作,达到治疗和救治的目的。

本文将从输血的类型、适应症、操作原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输血的类型。

根据输血液品种的不同,输血可以分为全血输注、红细胞悬液输注、血小板输注、新鲜冷冻血浆输注等。

全血输注是将新鲜的全血直接输入到患者体内,适用于大量失血、休克、严重贫血等情况。

红细胞悬液输注则是将去除血浆后的红细胞悬液输送到患者体内,用于治疗贫血、手术失血等情况。

血小板输注主要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患者,而新鲜冷冻血浆输注则适用于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因子缺乏等病情。

不同类型的输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来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输血的适应症。

输血并非适用于所有病情,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一般来说,输血适用于急性失血性休克、严重贫血、血液凝固功能障碍、严重感染性休克等情况。

此外,输血也适用于手术、产科、创伤、肿瘤化疗等特定情况下。

然而,对于一些慢性贫血、轻度贫血、慢性出血等情况,输血并非首选治疗方法,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手段。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输血的操作原理。

输血的操作原理主要包括供血者筛查、血液采集、血液保存、输血操作等环节。

供血者筛查是确保输血安全的第一步,包括对供血者的健康状况、疾病史、输血史等进行详细调查和检测。

血液采集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保证采集的血液不受污染,不发生凝块等情况。

血液保存需要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内保存,以保证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输血操作则需要严格按照医疗规范进行,包括输血速度、输血量、输血时间等方面的控制。

综上所述,输血作为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手段,其原理是基于人体血液的生理特点和病理需求,通过合理的输血操作,达到治疗和救治的目的。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输血的类型、适应症、操作原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以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贫血需要输血的标准

贫血需要输血的标准

贫血需要输血的标准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浓度降低,造成氧输送不足,导致身体疲惫、乏力等症状。

在严重情况下,贫血会严重影响生命质量和健康。

为此,输血成为治疗贫血的一种重要手段。

但是,输血并非适用于所有贫血患者,其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判断和确定,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一、贫血的分类贫血根据其病因和病理特征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不同类型的贫血其治疗方式和输血标准也存在差异。

二、输血的指征输血是一种治疗贫血的有效手段,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

一般来说,以下情况下可考虑进行输血治疗:1. 血红蛋白水平低于特定的临界值,如男性低于70g/L,女性低于60g/L,儿童低于90g/L等。

2. 贫血严重影响生命质量和身体机能,如呼吸困难、心脏负荷过重等。

3. 贫血导致其他疾病的恶化,如冠心病、肺部疾病等。

4. 贫血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或特殊治疗,如化疗、放疗等。

5. 患者自身无法通过其他手段改善贫血症状。

三、输血的禁忌症虽然输血是治疗贫血的有效手段,但是其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特别是存在以下情况的患者需慎重考虑或禁止进行输血治疗:1. 有严重的过敏反应或输血反应史。

2. 患有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肝炎等。

3. 存在严重的心、肺、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4. 患有血液病、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

5. 孕妇在孕中期和晚期,除非情况危急。

四、输血的安全性输血虽然是治疗贫血的有效手段,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确保输血的安全性,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严格执行输血前的检查和评估,包括血型、交叉配血、感染筛查等。

2. 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指征确定输血量和输血速度。

3. 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及时处理输血反应。

4. 输血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和监测,避免出现输血后反应和并发症。

五、贫血的预防和治疗除了输血治疗,还有其他手段可以预防和治疗贫血,如:1. 合理饮食,摄入富含铁、蛋白质、叶酸等营养素的食物。

输血名词解释

输血名词解释

输血名词解释
输血是指将一名人的血液或血液成分输送到另一名人体内,以治疗疾病、损伤或进行手术等医疗目的。

这个过程旨在恢复患者体内的血容量、血浆或血液组分,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功能和生理状态。

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方法,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使用:
1.失血治疗:输血可以用于处理因外伤、手术、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大量失血。

通过输注新鲜的全血或血液组分,可以迅速补充失去的血液量,保持患者的循环系统正常运作。

2.贫血治疗:对于因贫血而导致的血红蛋白水平过低的患者,输血可以提高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改善氧运输能力。

3.手术前后:在某些手术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预先的输血,以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和术后有足够的血液供应。

4.血液凝血异常:对于某些凝血异常的患者,输血可以提供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以帮助止血和预防出血。

5.器官移植:在器官移植手术中,可能需要进行输血,确保接受器官的患者有足够的血液来支持新器官的正常功能。

输血通常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而输注的血液可以是整血、血小板、新鲜冷藏血浆、红细胞悬液等不同类型的血液成分。

在进行输血前,会对供血者和受血者进行相关的医学检查,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匹配性。

尽管输血是一种有效的医疗手段,但也需要慎重使用,因为可能伴随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

输血科在临床用血管理中的作用

输血科在临床用血管理中的作用

·126·输血是医院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在临床抢救和疾病救治中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输血管理工作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也是医院等级考核的指标之一[1]。

随着“输血医学”正式被增设为二级学科,输血科也从原来单纯开展配发血工作转变成集储血、输血相容性检测及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新兴科室,同时还承担着参与临床会诊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血的任务,为了探讨和分析我院输血科在临床用血管理中的作用,对我院输血科2019和2020年工作进行汇总和分析,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通过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统计汇总2019及2020年用血量及用血人次等相关指标,计算《临床输血申请单》合格率、千输血人次输血不良反应上报例数、手术台均用血量、手术患者自体输血率及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

1.2…方法:依照《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规定计算《临床输血申请单》合格率、千输血人次输血不良反应上报例数、手术台均用血量、手术患者自体输血率及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各血液成分用量以单位(U)计算:血浆以100ml为1U进行…计算。

2结果见表1。

3讨论临床上开展输血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操作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和输血科工作人员共同参与才能保证输血安全,这整个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为导致输血安全隐患产生,因此,规范输血行为、督促输血参与人员严格执行输血相关法律法规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有效手段。

目前,医院输血科除了完成储血与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常规工作外,还要依据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一系列的临床用血相关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加强输血环节的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安全、合理、科学用血[2],我院输血科依据《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要求,制定了《临床输血管理制度》以及输血科质量体系文件对整个输血流程进行规范,对输血申请、标本采集、输血相容性检测及血液核对等重点环节进行把关,避免输血事故的发生。

输血的适应症有哪些?

输血的适应症有哪些?

输血的适应症有哪些?输血是临床中重要的抢救与治疗措施,危急情况下为患者及时输血可挽救患者生命,对于正常人来说,血液含量是体重的7%-8%,当人们产生失血情况,一次失血量若在全身血量的10%以下,机体内的血浆及无机盐可在两小时内得到补充,并且血浆蛋白也会在一天内恢复,但是恭喜宝以及血红蛋白的恢复速度则较为缓慢。

若患者的失血量超过全血量15%,则会使患者身体产生明显的不适感,并引发患者肢体活动障碍,此时患者需要进行血液补充,并为患者提供同血型血液,使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得以恢复。

临床血液供给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为了提升血液的使用效率,需要不断调整输血理念,提升血液应用价值,因此需要了解详细的输血适应症,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输血呢?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述输血相关的适应症。

一、急性出血在输血的适应症中,急性出血是主要的项目之一,对于一些严重创伤及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出血症状患者,急需为其实施输血干预。

当患者的一次失血量约为500ml且在总血量百分之十以下时,不属于血容量不足的表现,此时可以不进行输血干预。

而失血量在500-800ml范围内,且在总血量百分之二十以下时,则应当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与分析,对患者制定合理的输血治疗方案,并参考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的变化情况。

通常情况下,需要首先选择输注的晶体液以及胶体液,或者少量血浆增量剂,此时不需要进行全血及血浆的输注。

若患者的失血量在1000ml时,且失血量超过总血量的20%,则需要及时为患者输注适量全血。

二、大量失血对于大量失血的患者来说,需要及时为其补充血容量,对于一些因手术、创伤、烧伤及其他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低血容量休克患者来说,均应及时补充血液。

大量失血表现为血红蛋白小于80g/L,或存在以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1)急性失血血容量超过15%;(2)舒张压低于60mmHg;(3)同基础血压相比较收缩压降低程度超过30mmHg;(4)心率超过100次/分;(5)患者出现少尿或无尿症状,且精神状态产生影响;(6)患者为失血过多的冠心病者,或者存在肺功能障碍,且血红蛋白100g/L。

贫血需要经常输血吗?

贫血需要经常输血吗?

贫血需要经常输血吗?
【答】输血在现代意义上指的是红细胞输血,必要时辅以其他血液成分的支持,目的是提高贫血患者血液的携氧能力,改善组织器官缺氧状况,保持代谢的需要。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因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导致骨髓造血不足,出现肾性贫血,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严重贫血,有时需要输血暂时解决问题,但输血又会带来其他问题。

对肾性贫血患者采用输血疗法可能产生下列不良反应:
(1)血中钾离子含量升高,引起高血钾症。

(2)输血后血液黏滞性增加,反而引起经过肾脏血管的血流量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不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

(3)抑制肾外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

(4)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5)发生输血后传染病,如肝炎等的危险。

(6)反复输血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使患者体内产生过多的抗体。

目前对于肾性贫血,一般不主张用输血改善贫血,肾性贫血患者的贫血是缓慢发生的,多数患者可以通过代偿,能够耐受和适应血红蛋白水平的降低。

肾性贫血输血指征主要依据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及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血红蛋白值<60g∕1,伴有明显贫血症状者,通常可参照表3-4决定是否输血。

还需根据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年龄、动脉血氧合情况、心排血量和血容量综合
考虑。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急性失血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慢性失血对促红细胞生成素不敏感也是输血指征。

目前多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贫血,避免输血带给体液免疫的不良影响。

输血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输血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输血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输血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输血及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然而,由于输血和抗菌药物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合理应用,以确保安全有效地治疗患者。

本文将分别就输血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行探讨。

首先来谈谈输血的合理应用。

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用于治疗失血性休克、贫血等病情。

在临床上,输血应严格遵守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及时、安全的输血治疗。

对于输血的适应症,一般包括急性失血、慢性贫血、出血性疾病等情况,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禁忌症则包括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情况,这些情况下都不适宜进行输血治疗。

另外,对于输血的血液制品选择也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例如严重失血患者需要输注红细胞悬液,而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需要输注凝血因子。

合理选择血液制品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其次来探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可以有效杀灭或抑制细菌的生长,帮助患者战胜感染。

然而,由于滥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因此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在临床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需要严格遵守原则,具体包括明确感染病原体、合理选择药物、合理使用药物、合理确定疗程等。

首先,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需要明确感染的病原体,通过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确定细菌的抗药性,然后选择对该菌株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合理选择药物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考虑病原体的药敏情况、患者的过敏史等因素。

合理使用药物包括使用适当剂量、适当途径和适当疗程,避免药物过度或不足使用,以减少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

最后,合理确定疗程是指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临床反应及时调整疗程,避免过长或不足的疗程造成治疗失败或耐药菌株的产生。

综上所述,输血及抗菌药物都是治疗患者常用的手段,在临床治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为了确保安全有效地治疗患者,需要合理应用这些治疗手段。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输血技术主管技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17)_真题-无答案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输血技术主管技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17)_真题-无答案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输血技术主管技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17)(总分84.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下列哪项不是慢性贫血患者的特点A. 属正常血容量性贫血B. 红细胞2,3-DPG增高C. 氧离曲线左移D. 部分患者合并全血细胞减少E. 老年人对贫血的耐受能力较差2. 关于海洋性贫血患者的高量输血方案描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为了缓解患者严重的贫血症状,同时抑制病态造血B. 确诊后应尽早开始实施C. 当短期内反复输血使血红蛋白达到预定指标后,输血间隔期可适当延长D. 患者Hb应维持在120g/L以上或红细胞容积在0.30以上E. 可以防止海洋性贫血面容和病理性骨改变3. 急性白血病患者红细胞输注指征是A. Hb<60g/LB. Hb<70g/LC. Hb<80g/LD. Hb<50g/LE. Hb<100g/L4. 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易合并感染的原因是A. 大多数合并肾功能不全B. 粒细胞减少C. 贫血D. 免疫单克隆球蛋白异常升高和特异性抗体水平下降E. B细胞数减少5. 关于冷沉淀输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每袋冷沉淀含Ⅷ:C80IU,输注剂量按20~25IU/kg计算B. 可用于治疗A型血友病C. 可用于治疗慢性复发性TTPD. 需在-30~-20℃保存E. 可用于治疗重型血管性血友病(vWD)6. 失血性休克抢救成功的关键是A. 原发病治疗B. 液体复苏C. 大量输血D.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E. 止血药物使用7. 某产妇,体重50kg,前置胎盘,分娩时失血2000ml,在输注晶体液、胶体液、红细胞及血小板的前提下,应补充冷沉淀A. 20~30IU/kgB. 30~50IU/kgC. 10~20IU/kgD. 15IU/kgE. 30~40IU/kg8. 新生儿换血后血红蛋白水平应大于A. 120g/LB. 130g/LC. 140g/LD. 145g/LE. 160g/L9. 下列哪项不是血浆置换的适应证A. 系统性红斑狼疮B. 多发性骨髓瘤C.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 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10. 对于随机供者或HLA相合的同胞兄弟的血小板均不能接受时,应采用以下哪种方法促进血小板计数的恢复A. 手工血小板B. 机采血小板C. 大剂量皮质激素D. 脾脏切除E. 血小板配型11. 粒细胞输注观点正确的是A. 目前很多疾病仍需大量输注粒细胞输注B. 很多情况下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代替C. 粒细胞输注无任何副作用D. 应当每次足量使用间隔数天E. 感染可以主要以丙种球蛋白治疗12. 有关自身输血定义错误的是A. 是采集患者自身的全血B. 也可以是采集患者的血小板C. 回收手术视野或创伤区有轻度污染的血液D. 采集血液需经符合要求的保存和(或)处理E. 需要时再回输给患者自身13. 自身输血最大益处是A. 避免输血传播性疾病的发生B. 避免免疫性溶血反应的发生C. 避免非免疫性输血反应D. 避免差错事故E. 减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14. 手术是在第一次蛙跳式采血开始后31天进行保存期最长的一袋血为A. 14天B. 21天C. 16天D. 17天E. 10天15. 输血科(血库)关于自身输血的操作流程错误的是A. 有每位自身输血者的详细病史记录包括现病史、过去病史和传染病史B. 体格检查记录C.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记录D. 可以在普通病房采集血液E. 自身血液必须做好各种登记和标签16. 稀释式自身输血过程中生命体征异常时应急处理措施不包括A. 针对性的急救措施B. 减慢或停止采血C. 加快或减慢稀释液(替补液)输注速度D. 调整稀释液(替补液)胶晶比例E. 一律利用利尿剂降低患者的液体负荷17. 择期手术伴有感染的RhD阴性患者如何输血A. 动员患者自身储血B. 选择相合血输注C. 选择C、c、E、e均同型血输注D. 输注胶体液E. 选择其他患者储存的RhD阴性血18. 方差分析中变量变换的目的是A. 方差齐性化B. 曲线直线化C. 变量正态化D. 以上都对E. 以上都不对19. 慢性贫血患者可耐受更低的血红蛋白水平主要是因为A. 红细胞携氧功能更强B. 心肺功能代偿加强C. 组织器官对缺氧的耐受力加强D. 组织细胞氧利用率更高E. 组织器官耗氧量减少20. 以珠蛋白合成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是A. 镰状细胞贫血B. 海洋性贫血C. PNHD. AIHAE. G-6-PD缺乏症21. 骨髓纤维化患者输血次数不断增加,同时白细胞减少应考虑A. 巨脾合并溶血B. 同种免疫反应导致无效性输血C. 转变为急性白血病D. 食管静脉曲张导致长期少量胃肠道出血E. 骨髓衰竭22. DIC患者血液制品输注原则正确的是A. 一旦发生DIC,就应该补充红细胞B. 血小板在DIC任何阶段都可以输注C. 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应在充分抗凝的基础上应用D. 纤维蛋白原需持续输注E. 抗凝血酶Ⅲ应早期应用23. 失血性休克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A. 维持收缩压在60~80mmHg左右即可B. 与常规液体复苏使用的液体种类不同C. 出血控制之后使用可降低病死率D. 一般在出血控制之前应用E. 颅脑损伤患者使用可获满意效果24. 关于妊娠高血压,错误的说法是A. 动脉压升高及循环血量增加B. 重症患者容易发生DICC. 血液浓缩,红细胞容积升高D. 血液呈高凝状态E. 重症患者可应用血浆置换术治疗25. 新生儿换血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A. 换血后血红蛋白<145g/L,可适当输注红细胞B. 换血后不必常规使用抗生素C. 换血后仍可应用清蛋白和光疗维持胆红素在安全范围内D. 血红素再次升高到342μmol/L以上可考虑再次换血E. 须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分别抽血送检血红蛋白、血胆红素、电解质等26. 关于新生儿溶血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多见于O型和RhD阴性产妇B. 破坏胎儿红细胞的抗体来自于母体C. 母体被胎儿红细胞所致敏产生抗体D. 为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 妊娠晚期母体的免疫性抗体滴度高于胎儿27. 关于自身输血分类错误的是A. 储存式自身输血B. 稀释式自身输血C. 回收式自身输血D. 急性等张性稀释式E. 急性等容性稀释式28. 有关自身输血的意义错误的是A. 扩大血液的来源B. 减少同种异体血液的需求量C. 血交叉配合实验不合者禁用D. 缓解血液紧张状况E.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就医成本29. 蛙跳式采血最大能够得到多少毫升血液A. 2000mlB. 2500mlC. 1000mlD. 1600mlE. 3000ml30. 有关自身输血的实验室检查项目错误的是A. 血常规B. 输血传染病检测C.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和血清铁蛋白D. ABO和RhD血型E. 不规则抗体31. 下列哪个是回收式自身输血适应证A. 胃癌B. 肠穿孔C. 急性腹膜炎D. 器官移植E. 剖宫产术(羊水污染)32. 机采浓缩白细胞最好多长时间输注A. 6hB. 8hC. 24hD. 3天E. 4h33. 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的SS和自由度各分解为几部分A. 2,2B. 2,3C. 2,4D. 3,3E. 3,234. 引起PNH病人血管内溶血的主要成分是A. 血浆B. 免疫球蛋白C. 补体D. 白细胞E. 同种抗体35. 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的最佳指标是A. 输注后1h血小板上升数B. 输注后24小时血小板上升数C. CCID. 凝血常规E. HLA相合位点36. DIC治疗的首要措施是A. 抗凝B. 补充血小板C. 补充AT-ⅢD. 补充冷沉淀E. 补充纤维蛋白原37. 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一般要求HCT大于A. 0.3B. 0.2C. 0.25D. 0.35E. 0.438. 关于孕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发生率为0.02%~0.10%B. 以ITP多见C. 抗血小板抗体属于IgG类抗体D. 可引起胎儿血小板减少E. 输入的血小板很快被破坏,因此不主张输注异体血小板39. RhD母儿血型不合HDN宫内输血应选择的血液制品是A. O型RhD阴性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B. O型RhD阳性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C. 与患儿同型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D. 与母亲同型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E. O型RhD阴性去白细胞辐照红细胞40. 出血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监测肾灌注的良好指标是A. 血压B. 皮肤温度C. 肾功能D. 尿量E. 动脉血乳酸41. 输血对肾脏移植物起保护作用的机制不包括A. 非特异性抑制细胞B. 克隆缺失C. 单核巨噬系统封闭D. 抗独特性抗体E. Treg细胞介导的免疫调节作用42.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受者血型变化规律错误的是A. 转变为供者的血型预示移植成功B. 供者血型出现在移植后的22~42天C. 大约需要80天才能完全转变为供者血型D. 患者既往产生的血清凝集素在移植后减少E. 受者的血清凝集素终生携带43. 储存式自身输血适应证错误的是A. 稀有血型患者B. 伴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需再次输血者C. 体内含有多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所致血液交叉配型不合的患者D. 身体状况良好,行择期手术者E. 身体状况良好即将行剖宫产的孕妇44. 下列哪种不是免疫性输血反应A. 溶血反应B. 发热反应C. 过敏反应D. 感染性休克E. 急性肺损伤45. 外伤出血适用的自身输血方式是A. 储存式B. 急性等容性稀释式C. 急性非等容性稀释式D. 急性高容性稀释式E. 术中回收式46. 关于自身输血的描述错误的是A. 自身不需要输血的情况下可以转让给他人使用B. 向家属或患者交代输血的目的、过程、涉及的危险性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C. 意外情况下(污染、有凝块、过期)而需放弃自身血液D. 必要时输注异体血液E. 患者或家属填写自身输血申请单并签署自身输血同意书47. 下列哪个不是回收式自身输血禁忌证A. 儿童或身体弱小者B. 超过6小时的开放性创伤C. 管腔内脏穿孔D. 胃肠道疾病E. 肝癌48. 以下保存期正确的是A. ACD保养液为21天B. CPD保养液为21天C. CPD-A全血保存期为35天D. CPD-As全血保存期为42天E. 以上均正确49. 配对t检验可用哪种设计类型的方差分析来替代A. 完全随机设计B. 随机区组设计C. 两种设计都可以D. AB都不行50. 对贫血耐受能力较差的疾病是A.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B. 脾破裂C. 再生障碍性贫血D. 恶性肿瘤E. 缺铁性贫血51.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A. 小细胞性贫血B.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C. 大细胞性贫血D. 消耗性贫血E. 慢性贫血52. 脾阻留危象发生在A. PNHB. 海洋性贫血C. 镰状细胞性贫血D. G6-PD缺乏症E. 新生儿溶血病53.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型鉴定正定型O型,反定型A型A. 患者血型为O型B. 患者血型为A型C. 即使血型确定后也应输注O型红细胞D. 可能发生了血型抗原变异E. 可能发生了血型抗原减弱,需进行血型确认试验54. 关于TTP和ITP的治疗,错误的说法是A. 当发生危及生命的出血时可以输注血小板B. IVIG对两者均有效C. 切脾对两者均有效D. 输注血浆对两者均有效E. 血浆置换对两者均有效55. DIC病理过程停止的有力佐证是A. Coombs试验阴性B. PT、APTT小于正常值的1.5倍C. A T-Ⅲ水平恢复正常D. 血小板计数升高E. 出血停止56. HDN合并胆红素脑病患儿治疗应首选A. 输注清蛋白B. 换血疗法C. 光照疗法D. 液体疗法E. 血浆置换57. 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多少时考虑换血治疗B. 273μmol/LC. 308μmol/LD. 362μmol/LE. 405μmol/L58. 有关ABO血型不合的allo-HSCT溶血反应错误的是A. 动员剂G-CSF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向TH2偏移促进体液免疫反应发生B. ABO血型主要不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溶血反应发生率较高C. MTX治疗可显著降低迟发型溶血反应的发生率D. 环孢菌素A加剧迟发型溶血反应E. MTX是B淋巴细胞毒性药抑制淋巴细胞增殖59. 关于储存式自身输血禁忌证错误的是A. 有疾病发作史而未被完全控制的患者采血可诱发疾病发作B. 孕妇应避免妊娠最初3个月和第7~9个月间采血C. 冠心病和严重高血压病患者D. 服用抑制代偿性心血管反应药物患者E. 伴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需再次输血的患者60. 以下哪种不是非免疫性输血反应A. 充血性心力衰竭B. 输血后紫癜C.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D. 低温反应E. 枸橼酸盐中毒61. 转换式采血法一次性术前可以采集血量A. 1600mlB. 1200mlC. 800mlD. 600mlE. 400ml62. 关于回收式自身输血的处理错误的是A. 血液需经回收、抗凝、过滤、洗涤、浓缩等处理B. 术中(后)回收处理的血液一般保存24h后回输C. 术中(后)回收处理的血液作回输时应按同种异体血液输注常规进行操作D. 应监测血液回输过程并记录回输情况E. 术中回收处理的血液不得转让给其他患者使用63. 目前认为输注哪种血液最为安全A. 采供血机构库存血B. 术中回收血C. 自身储血D. 亲属血E. 同卵双生兄弟供血64. 急性失血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A. 补液B. 补充血浆扩容C. 输注红细胞D. 止血E. 补充冷沉淀65. 缺铁性贫血患者,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积极寻找并消除病因B. 补充铁剂C. 当贮存铁、血清铁浓度和总铁结合力均已恢复正常,但贫血仍未纠正,应给予输血治疗D. 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E. 如需输血,以输注悬浮红细胞为宜66. 红细胞增多症是A. 外周血血红蛋白超过150g/LB. 外周血血红蛋白超过160g/LC. 外周血血红蛋白超过170g/LD. 外周血血红蛋白超过180g/LE. 外周血血红蛋白超过190g/L67.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容易发生DIC,其原因是A. 血小板生成减少B. 血小板功能异常C. 化疗时白血病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嗜苯胺蓝颗粒进入血循环D. 全反式维A酸诱导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E. 白血病细胞增多血液黏滞度增高68. 抗Rh免疫球蛋白(抗D)治疗Rh阳性的慢性ITP是因为A. 可以选择性结合D抗原B. 可以封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Fc受体C. 升高血小板起效快,作用持久D. 可以起到免疫抑制作用E. ITP患者的自身抗体具有Rh血型特异性69. 关于抗凝血酶Ⅲ(AT-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具有抗凝血酶、活化因子Ⅷ的作用B. 肝素能增强AT-Ⅲ的生物活性C. 如果AT-Ⅲ浓度较低,应先应用AT-Ⅲ后再用肝素D. 平均输注1U/kg的AT-Ⅲ可使AT-Ⅲ活性提高1%E. A T-Ⅲ水平异常,提示DIC病理过程尚未控制70. 肝移植围术期患者冷沉淀的输注剂量一般为A. 6~8IU/kgB. 10~15IU/kgC. 15~20IU/kgD. 20~25IU/kgE. 25~30IU/kg71. 小儿血液系统的特点是A. 新生儿血红蛋白常常低于110g/L,此为生理性贫血B. 易受感染或营养缺乏等因素影响C. 婴儿期白细胞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D. 易出现髓外造血,因此造血功能稳定E. 不同年龄组的血细胞组分基本相同72. 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要继续输血应选择A. 年轻红细胞B. 浓缩红细胞C. 新鲜全血D. 洗涤红细胞E. 辐照红细胞73. 白血病孕妇红细胞输注指征是A. <60g/LB. <70g/LC. <90~100g/LD. <80g/LE. <90g/L74. 移植前清髓性预处理对受体造血系统的影响不包括A. 全血细胞减少B. 粒细胞和血小板降至危险水平C. 骨髓严重受抑D. 导致原始红细胞增生活跃E. 轻至中度的贫血75. 有关ABO血型不合的allo-HSCT输血策略错误的是A. ABO血型主次均不合早期输O型红细胞B. 等待患者体内原有凝集素消失后方可输供者型红细胞C. ABO血型主次均不合早期应当输注AB型血小板和血浆D. ABO血型主要不合早期输受者型红细胞E. ABO血型主要不合早期输受者型血小板76. 下列哪种疾病不是储存式自身输血的适应证A. 整形外科手术B. 全髋关节置换术C. 全髋关节失败修正术D. 窦性心律不齐E. 脊柱侧弯矫正术77. 储存式自身输血的一次采血剂量不超过A. 700mlB. 500mlC. 300mlD. 200mlE. 1000ml78. 转换式采血法储存的血液已达多长时间A. 17天B. 21天C. 14天D. 7天E. 3天79. 下列哪种疾病不是稀释式自身输血的禁忌证A. 造血系统疾病B. 伴有感染性发热或菌血症C. 心功能正常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D. 有严重内脏疾病或功能不全者E. 休克未纠正80. 回收式自身输血的副作用不包括A. 溶血倾向B. 细菌感染C. 肾功能不全D. 暴发性肝炎E. 出血倾向81. 血液的有效保存期如何制定A. 根据红细胞输注在人体后24小时存活率为70%以上时保存天数B. 根据红细胞输注在人体后24小时存活率为60%以上时保存天数C. 根据红细胞在血袋中48小时存活率为80%以上时保存天数D. 根据红细胞输注在人体后72小时存活率为70%以上时保存天数E. 根据红细胞在血袋中24小时存活率为90%以上时保存天数8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急性失血性休克早期检测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计数不能真实反映机体失血量B. 血红蛋白下降的同时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伴有出血、感染应考虑骨髓造血功能障碍C. 急性白血病患者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应尽可能输注新鲜红细胞,将Hb维持在较高水平D. 输血治疗不能解决慢性贫血患者的根本问题E. 慢性贫血患者是否需要输血主要依据是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对贫血的耐受情况83. 脾切除无效的疾病是A.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B.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C. 海洋性贫血D. ITPE. 脾功能亢进84. 慢粒和慢淋的区别正确的是A. 慢粒起病缓慢B. 慢淋白细胞增多较慢粒明显C. 白细胞清除术可推迟或防止慢粒急性变D. 慢淋患者应早期治疗E. 20%左右慢淋可伴有Coombs试验阳性85. 大量失血的定义是A. 24小时内失血量大于患者的估计血容量B. 3小时内失血量大于患者的1/3估计血容量C. 失血量达到1000ml以上D. 失血量达到1500ml以上E. 失血量达到2000ml以上86. 输血与术后感染及肿瘤复发有相关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输血引发感染主要是因为带入了致病微生物B. 输血后感染率随输血量增加而增加,且患者的年龄越大、手术损伤越大感染率增加C. 输血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NK细胞数量下降D. 主要表现为体液免疫功能异常E. 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制品可减少输血相关感染87. 某患儿体重4.0kg,轻度营养不良,无心衰。

输血能改变贫血吗

输血能改变贫血吗

输血能改变贫血吗回答是:不一定能。

贫血的原因很多,如:先天性红细胞数量或形态异常,如地中海贫血、镰状红细胞贫血等;营养障碍如铁缺乏、维生素B12缺乏等;失血过多,如急性失血、长期慢性失血等;炎症反应,如炎症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这些原因都可以导致红细胞数量或形态异常,从而引起贫血。

很多人认为输血可以让自己的血液重新生成,但事实上,如果患者有严重的贫血,或者是其他方面存在问题,那么输血也是没有必要的。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患者输血了,那么患者所接受的血液都是来自供血者的血液,那么这样做是否安全呢?患者又能够从中获得什么样的好处呢?1、输血的作用输血的作用有很多,一般来说主要就是以下几种:治疗贫血、纠正休克、预防出血、治疗感染性疾病,并且还可以改善病人的消化功能,从而让病人更好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另外输血还可以调节体液的平衡,以及促进淋巴细胞的增生,从而让病人的抵抗力变得更强。

输血也可以帮助病人解除病痛,让病人更加的轻松。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知道输血的作用,但是却不知道在输血之前到底需要做哪些检查,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般在输血之前都会做一系列的检查,比如说做ABO及Rh血型的鉴定,也就是看一下患者的血型是否和献血者的一样。

另外还需要做一个交叉配血,如果输血之后出现了不良反应,那么也需要进行血液交叉配血检查。

2、输血前的检查首先就是进行输血前的体检,通过对患者的全身进行检查,以确保患者的身体没有不宜输血的因素。

另外在输血之前也需要检查一下患者及供血者是否存在一些其他的疾病,比如肝炎或者是艾滋病等传染病,这主要是由于这些疾病可能会通过输血传染给其他的人。

3、输血后的副作用输血所带来的副作用:因为异体血液在被输送到人体之后,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输血之后产生的副作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寒战、过敏等等问题,因此在输血之前应该详细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避免出现意外。

输血是可以改变贫血的,但是如果患者有其他方面的问题,那么输血也是没有必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能有效的治愈慢性贫血吗??
很人都知道贫血,但是大部分人不知道慢性贫血,那么慢性贫血是什么呢?慢性贫血是指由某些慢性疾病(血液病、感染、炎症等)伴发或继发的贫血,所以又称慢性疾病性贫血或者继发性贫血。

ACD的主要特征是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均低于常规,机体的储存铁高于正常水平,铁的释放和利用过程障碍。

这就导致了血液中红细胞(RBC)寿命缩短,血红蛋白(Hb) 合成障碍。

ACD 患者可以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出现供血不足、功能受限、代谢紊乱等现象,慢性贫血的原理是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引起多种并发症。

临床研究显示,RBC、Hb的下降直接引起血容量减少、血液微循环障碍。

慢性贫血的概念:
ACD是当前临床上非常普遍的一种疾病,但是ACD 一般不单独出现,而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慢性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消化道出血等。

在上述疾病的基础上机体内部炎性细胞释放的炎性因子( 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等或者由免疫反应过程中释放的干扰素、转化因子等对血液中的红细胞有杀伤作用,致使红细胞寿命缩短,而且骨髓纤维化导致的造血微环境受损直接导致铁代谢障碍、血细胞供不应求。

随后血液RBC、Hb、HCT 等均下降,炎性反应加之血细胞的减少,诱发血液黏稠度增加、微血管病变,微循环障碍导致
脏器代谢失调,这也是ACD 患者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根本原因,组织长期缺血缺氧严重影响患者的内环境,高氧化应激状态导致细胞坏死、变性最后病情恶化,欧洲BNSWHO对此类临床反应给出解决方案,长期输血可导致继发性血色病,因此法国BNSWHO科技提供快速治标治本的办法,它所含有人体造血时需要的21种营养成分对于正确掌握慢性贫血病人的输血原则和输血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补充营养的同时提高自身造血功能,BNSWHO中提取制备而成的小分子多肽富集物,基础为激活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刺激骨髓干细胞的增殖和提升造血功能。

慢性贫血病人的成分输血:
目前慢性贫血的输血治疗存在“偏宽”的情况,这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血液资源,更主要的是会给病人带来得不偿失的远、近期输血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因此,需严格掌握慢性贫血的输血指征,提高输血治疗质量。

慢性贫血病人不存在血容量不足的问题,有输血指征者只能输红细胞,无须输全血。

因全血内的血浆能扩充血容量,而这类病人血容量又不需要补充,若输全血稍有疏忽(如输血速度过快或输血量过大) ,则有发生循环超负荷的危险。

选择何种红细胞制品要根据病情决定。

慢性贫血病人一般无须紧急输血。

很多时候原发病的治疗比单纯纠正贫血更为重要,应积极寻求贫血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

慢性贫血病人的贫血是缓慢发生的,多数病人通过代偿能够耐受和适应血红蛋白的减低,因此,红血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的高低不是决定输血的最好指标。

是否输血,主要依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对贫血的临床耐受,并考虑病人的代偿机制,以及所患疾病的自然病程与存活期之间的利弊(输血的直接效益和远期危险) ,无明显贫血症状者可暂不输血。

而是否需要长期输血,并且血红蛋白维持在什么水平,除考虑上述因素外,还应根据病人其它实际情况决定。

如年龄较轻而又无严重心肺疾病人,因活动量大,血红蛋白可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

而年龄大,活动量相对较少的病人,血红蛋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即可,很少需要输血。

慢性贫血如何补血:
全血治疗是指将人体内的血液( 包括血细胞和血浆中的所有成分) 稍加处理后封装入采血袋内,适用于临床上急需要输血治疗或者换血治疗的患者,可以有效的快速补充血容量和血细胞,在医疗技术不发达时常用于贫血的治疗,全血治疗ACD可以增加其血液中RBC 或者Hb,恢复血容量,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

输血不是唯一的办法,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由许多不同原因或疾病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由于慢性贫血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代偿机制,并且病人所患基础疾病不同,使得成分输血较为复杂。

慢性贫血应针对病因治疗,输血治“标”不治“本”,能不输者尽量不输。

如必需输血,只能输注红细胞,并将输血量
和次数减少到最低限度。

众所周知,输血次数越多,输血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机会也会越多,长期输血可导致继发性血色病,在给予红细胞生成素的同时必须注意体内血红素铁BNSWHO的含量,促使红细胞前质物的生成及分化,催化产生红细胞的化学反应,以增加红细胞的数量。

如果体内不足,不给予及时补充会使红细胞无法产生或生成被延迟,降低氧气运输的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