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时演练
《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完整版)
论语全文目录xuéér dì yī学而第一wéi zhèng dìèr为政第二bā yì dì sān八佾第三lǐ rén dì sì里仁第四gōng yě cháng dì wǔ公冶长第五yōng yě dì liù雍也第六shùér dì qī述而第七tài bó dì bā泰伯第八zǐ hǎn dì jiǔ子罕第九xiāng dǎng dì shí乡党第十xiān jìn dì shíyī先进第十一 yán yuān dì shíèr 颜渊第十二zǐ lù dì shí sān子路第十三xiàn wèn dì shí sì宪问第十四wèi líng gōng dì shí wǔ 卫灵公第十五jì shì dì shí liù季氏第十六yáng huò dì shí qī 阳货第十七wēi zǐ dì shí bā微子第十八zǐ zhāng dì shí jiǔ子张第十九yáo yuē dìèr shí尧曰第二十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名校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第一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共0张PPT)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七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师用书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释文题“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语出《论语·阳货》,意思是说,一味喜欢仁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愚蠢。
举例来说,一个不该以仁爱之心对待的人,你却以仁爱之心对待他,这不是愚蠢吗?——具有仁德的人并非一味拿仁爱之心来对待他人.这句话言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也言明了孔子所说的学习是一种道德修养。
孔子关于学的观念显示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品格.的确,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这种意义上,孔子的思想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紧紧围绕“好学”展开,既阐明了好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又阐述了好学的种种表现。
通过孔子的言论,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孔子把道德修养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将道德修养作为学习的基本内容和衡量是否好学的重要标准.孔子的思想是富有启发意义的.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女.闻六言六蔽矣乎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好知.不好学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弟子入则孝,出则弟.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汝你②智聪明③无没有④悌敬爱兄长,泛指敬重年长的人(2)一词多义①就错误!②亡错误!答案①动词,靠近、接近/动词,担任/动词,成就②副词,通“无”,没有/动词,逃跑/动词,灭亡(3)古今异义①古之学者..为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学生。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配套课件】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1-4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4.词类活用
(1)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作动词 疏远 ①不仁者远矣________________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通达 ②己欲达而达人________________ .
形容词作名词
正直公正的人 ③举直错诸枉________________ .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气质刚毅,气势凌云,气象磅礴。例如本课第一则中,他
的弟子颜渊问什么是仁。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孔子马上回答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
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
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尽管面对的是 他最为欣赏的弟子,但是由于涉及的问题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问题,孔子还是回答得极为斩截,气势凌厉,不容置辩。孔 子的语言气势,有时是通过设问、反问达到的,如:“仁远 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 而后已,不亦远乎?”而更多的是通过排比句式造成的: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里,四
可谓仁之方也已 . 今齐地方千里 .
方法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④克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战胜,攻破 . 公乃与克日会战 约定,限定 .
克制 克己复礼为仁 .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能够 .
⑤于 苛政猛于虎也 . 君幸于赵王 .
舜有天下,选于众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1.通假字
“错”通“措”,安置 ①举直错诸枉________________ . “乡”通“向”,先前 ②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________________ . “知”通“智”,精明 ③知者利仁________________ .
高中语文 第1单元《论语》选读 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02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选读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选读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选读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的全部内容。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诲.(huì)女莒父..(Jǔfǔ)(ní)(yuè)彫.(diāo)人皆仰.(yǎnɡ)之人能弘.(hónɡ)道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诲女知之乎(“女”,通“汝")(2)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食”,通“蚀”)(3)无欲速,无见小利(“无”,通“毋”,不要)(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彫”,通“凋”,衰落)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过错误!(2)知错误!(3)信错误!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承接连词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名词用作动词,犯过错)(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形容词用作动词,严格要求)(3)欲速.则不达(形容词用作动词,快速完成)(4)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使动用法,使……足够、充足)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最新-高二语文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全册教案 精品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难点 1、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学法指导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梳理诸子思想及其争鸣。
2、通过讨论点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咱们就开始学习《先秦诸子选读》。
那么什么叫先秦诸子呢?在这里所说的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
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
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最终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
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二、先秦诸子散文概论先秦诸子包括儒、墨、名、法、道、阴阳等,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主要学习儒、道、墨、法四家的著作。
下面就儒、道、墨、法四家及其代表人物作一些简介。
1、儒家是由孔子开创。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论语》《孟子》2、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
【优化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3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但假如人民不信任政府,那么政府就不可 能站得住脚。 点评:在此 ,孔子回答了子贡问政中所连续提出的三个问题。孔子认为, 治理一个国家,应当具备三个起码条件:食、兵、信。但这三者当中,信是最 重要的。这体现了儒学的仁学思想。只有兵和食,而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 那这样的国家也就不能长久地存在下去了。 4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译文:时令到了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 点评:孔子曾经度过贫困卑贱的少年时期,直到青年时期仍不被贵族统 治者所接受,后来他广泛地接触社会,具备了各种技能,可还是不被重用,为 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不得不周游列国,即便这样也不能找到一个施展自己才 能的地方,最后不得不再次回到故土著书立说,开馆授徒。而孔子最可宝贵 的地方也正在于此 :身处困厄而自强不息,穷且益坚而不坠青云之志。 “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与其说是表达了孔子对一种品格的赞美,毋宁说是 对其自身的一种客观评价。这个比喻生动隽永,寓意深刻。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4 .解多义 君子之过也 过失,过错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过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犯错 路过,经过 过于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责备 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 拜访,探望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休息,止息 (2)舍 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房舍 退避三舍 三十里
背景助读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句段点评多维探究Fra bibliotek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真理本朴素 ,咏叹亦华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语言特色浅探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一文所录都是孔子及其弟子有关人生的格 言。 该文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朴素中透露着练达,咏叹中彰显着智慧。 具体表现为: 其一,多用判断,旗帜鲜明。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过而 不改,是谓过矣!”……既简练明快,又旗帜鲜明,极具张力。 其二,鞭辟入里,一语中的。课文中语句多数不加藻饰,仅凭数语,就切中 问题的本质,显示出洞悉万物事理的睿智与深刻。如“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既大慈大悲,又坚持原则,毫不姑息;“小人之过也必文”,一语点破千古小人 情状,既慧眼识人,又警诫意味十足,凝练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其三,取譬设喻,雅俗互现。文中不少句子善在说理中随手嵌入形象通 俗的比喻,使事理深入浅出、 形象生动。 如“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 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小车无 , 其何以行之哉?”,或先喻后理,或先理后喻,亦俗亦雅,灵活多变。
《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完整版)
论语全文目录xuéér dì yī学而第一wéi zhèng dìèr为政第二bā yì dì sān八佾第三lǐ rén dì sì里仁第四gōng yě cháng dì wǔ公冶长第五yōng yě dì liù雍也第六shùér dì qī述而第七tài bó dì bā泰伯第八zǐ hǎn dì jiǔ子罕第九xiāng dǎng dì shí乡党第十xiān jìn dì shíyī先进第十一 yán yuān dì shíèr 颜渊第十二zǐ lù dì shí sān子路第十三xiàn wèn dì shí sì宪问第十四wèi líng gōng dì shí wǔ 卫灵公第十五jì shì dì shí liù季氏第十六yáng huò dì shí qī 阳货第十七wēi zǐ dì shí bā微子第十八zǐ zhāng dì shí jiǔ子张第十九yáo yuē dìèr shí尧曰第二十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代序教案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同伴评价: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对方的作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小组讨论:教师可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分析《论语》选读内容,评价彼此的思考和理解程度。
4.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反思: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6.持续关注:
-关注学生长期发展: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通过持续观察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趋势和潜力,为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支持。
板书设计
1.教学内容回顾:
- ①《论语》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 ②《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解读
- ③《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分析
2.教学内容呈现:
- ①《论语》中的重要概念和思想
教学资源拓展
一、拓展资源
1.相关书籍:《论语译注》、《论语解读》、《论语新解》等,供学生深入研究《论语》的内涵和思想。
2.学术论文:提供一些关于《论语》的研究论文和学术文章,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研究。
3.网络资源:推荐一些权威的网站和在线资源,如中国哲学网、儒家思想网站等,供学生浏览和学习。
4.影视作品:《孔子》、《论语故事》等与《论语》相关的影视作品,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论语》的内容。
5.文化遗址:推荐一些与孔子和《论语》相关的文化遗址,如曲阜孔庙、孔林等,供学生实地考察和体验。
二、拓展建议
1.深入阅读:《论语》选读教材的学习内容只是《论语》的一部分,建议学生课后继续深入阅读《论语》全书,以全面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导。
2.对比研究:鼓励学生对比不同版本的《论语》译注和解读,分析其差异和特点,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优化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6 有教无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从本文看,孔子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探索和实践了哪些具有重大意义 的教育方法? 提示:主要有下列几种: (1)因材施教法。教学中善于根据弟子不同的个性,有的放矢地开展教 育活动,有时即便对同样的问题,对不同的弟子,他也会作出不同的回答。 (2)形象教育法。孔子很少抽象地谈论社会人生道理,而是常常采用评 论历史(或现实)人物、 事件的方式阐明思想观点 ,启发大家思考并做出抉择, 使道理的阐述深入浅出,明白有趣。 (3)启发式教学法。 孔子是我国第一位自觉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教育 家。他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启发 式教学原则,非常注重培养弟子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自觉要求 与教师的合理启发相辅相成的作用。 (4)学思结合法。 孔子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著名论断, 既注重向弟子传授知识,又注重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特别强调学思结合。 (5)教学互动法。在教育过程中,孔子特别重视跟弟子相互切磋,教学相 长 ,使教与学形成良性互动。他从不希望弟子言听计从。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1 .注字音
加点字 无愠 色 . 弑 . 不悱 不发 . 一隅 . 读音 yùn shì fěi yú 加点字 罔 . 殆 . 如切如磋 . 读音 wǎnɡ dài cuō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2 .释词义 (1)中人以上,可以语 上也 告诉 . (2)求也退 ,故进之 退却,引申为退缩 . (3)由也兼人 ,故退之 一人顶两人、超过别人 .. (4)弃而违 之 离开 . (5)不愤 不启 郁结,指有疑难问题想弄明白 . (6)不悱 不发 想说而说不出来,不知如何表达 . (7)思而不学则殆 . 危险 (8)富而无骄 . 骄傲自大
论语高一必修一原文
论语高一必修一原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论语》作为我国古代经典的重要篇目,一直在中国文化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高一必修课程中的一部分,学生们也要学习并理解《论语》中的精华内容。
本文将对《论语》高一必修一的原文进行深入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思想。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的集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在这部经典著作中,孔子对礼义廉耻、修身立德、治国安民等方面都有所言论,被后人尊为“圣人”,并广泛传扬,影响深远。
在高一必修一中,学生们将接触到《论语》中的一部分内容,希望通过学习能够启发他们的思维,塑造良好的品德和人生态度。
在《论语》中,有许多经典的原文被学生们熟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坦荡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等,这些句子都道出了孔子对人生道德和处世原则的深刻理解。
学生们通过阅读、理解并背诵这些原文,可以不断感悟其中的哲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论语》高一必修一原文还可以帮助学生们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研究《论语》中的古文原文,学生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学习能力,提高对古代文化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通过研读《论语》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学习《论语》高一必修一原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通过这些原文的学习,学生们可以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人生智慧,帮助他们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希望广大学生们能够认真对待《论语》的学习,不断汲取其中的智慧和启示,为自己的人生之路注入正能量。
【文章字数受限,暂到此为止】。
第二篇示例:《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曾被视为国学经典,是中小学必修的教材之一。
高一学生也要学习《论语》这本古代著作,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言论和行为的记录。
在《论语》中,包括了孔子的言教、处世原则及与弟子间的对话。
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一)知能优化演练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2013学年高中语文知能优化演练第一单元(一)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求!无乃尔是过.与观过.,斯知仁矣B.何以伐.为愿无伐.善,无施劳C.今由与求也相.夫子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D.既来之,则安.之察其所安.,人焉廋哉解析:选C。
C.辅。
A.责备/过错;B.讨伐/夸;D.安定/习惯,兴趣。
2.对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表述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周任有这样的话“拿自己的力量去就任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疾恨那种不直说想要做什么却一定另编托辞的做法。
C.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财物平均就无所谓贫,上下和睦就无所谓寡,上下相安就没有倾覆之祸。
D.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我担心季孙氏所忧虑的不在颛臾,而在萧索的高墙之内啊。
解析:选D。
D项,“萧索的高墙之内”有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足三百字的文章,不但表达出孔子“为政以德”的治国方略,而且可使人见到冉有文过饰非、最后理屈词穷的窘态和孔子洞察事物的深邃、义正词严的态度。
《论语》选读课后练习答案
论语复习资料三:《(论语)选读》课后练习答案第一课为政以德(会考篇目)一、本题意在引导我们通过比较发现问题,在思考中加深认识。
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不同,但要注意避免孤立、静止地看问题,要把这两条材料和其他材料结合起来看.从孔子“均无贫"、有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等言论看,孔子是认识到“足民”的重要性的,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张就否认他的“足民”思想.“去食”一说,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
当然,总体看来,孔子对礼教强调得更多,这是他所关注的-个重点。
二、此题意在通过词义的深入探究正确把握文意。
“均贫富”和“均无贫"的“均”词典义都是“平",但到了“均贫富”和“均无贫"这两个不同的句子里,却有不同的解释,“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
“均贫富”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因此,朱熹对“均无贫”这个“均"字的解释应该是符合孔子原意的。
只有这种解释,才能使“均无贫”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取得一致。
三、此题意在对《论语》中的重要概念给予关注.政与刑是用法令规定人们不能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
德与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教育熏陶。
可以在总结归纳孔子德治思想(富民、教民、举贤、正己等)的基础上,以法家的法治思想与孔子这里的德治思想作简要对比。
第二课克己复礼一、此题意在联系相关材料.对材料进行综合思考.课文最后两章说明,礼并不只有钟鼓玉帛等外在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核,这个内核就是仁。
另一方面,孔子又认为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12.1章)。
1.2章用孝弟把仁和礼统一起来,所谓孝弟,就是尊尊亲亲,是在宗法制度下的亲情,又反过来为巩固宗法制度服务。
高中语文选必一论语十二章
高中语文选必一论语十二章示例文章篇一:《我眼中的<论语>十二章》嘿,小伙伴们!你们知道《论语》吗?我们高中语文选必一里面就有《论语》十二章呢!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先来说说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就好像是孔子爷爷在亲切地跟我们聊天,告诉我们学习了知识要常常温习,多棒啊!这不就跟我们做完作业要检查一样吗?有朋友从老远的地方来找我们玩,那能不开心吗?别人不了解我们,我们也不生气,这才是君子的作风呢!难道不是吗?再看第二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这得多有毅力啊!我们有时候犯了错还不愿意承认呢。
想想看,如果我们能像曾子一样,每天问问自己,帮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跟朋友交往有没有守信用?老师教的东西有没有复习?那我们肯定能进步飞快,不是吗?“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爷爷把自己的人生阶段说得这么清楚,这就好比是给我们画出了一条成长的路线图。
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不再迷惑,五十岁懂得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想干啥就干啥还不会犯错。
哇塞,这得经历多少事情才能达到啊!我们现在才十几岁,未来的路还长着呢,不是吗?还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知识能有新的收获,就能当老师啦。
这就像我们在旧玩具箱里找到了一个被遗忘的玩具,重新玩起来却发现了新的玩法,多有意思呀!“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不思考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会危险。
这就好像开车,光踩油门不看路会迷路,光看路不踩油门车也走不了。
我们学习可不能这样,得边学边想,对吧?“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颜回那么艰苦的生活条件还能快乐,这得多强大的内心啊!我们现在稍微有点不如意就抱怨,和颜回比起来,难道不惭愧吗?“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小初高学习]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用书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释文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仲弓问仁时,孔子所作的回答。
其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事,不强加给别人。
孔子又将这八个字概括为一个字“恕”,它在根本点上是跟“仁”相同的,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常被人们看成是伦理的消极原则(即否定性的原则),因为它似乎只是强调人“不要”做什么。
其实,它暗含着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伦理原则:己所欲,施于人。
孔子明确地把这种意思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得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在孔子那个时代,这一原则意味着:自己对臣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君;自己对儿子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父;自己对弟弟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兄;自己对朋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对待朋友。
放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一原则可以浅显地理解为:自己期望幸福,所以使别人幸福;自己期望顺利,所以使别人顺利;自己期望得到尊敬,所以尊敬别人……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度。
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有“克己复礼为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有“爱人”是“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觉,一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
“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举直错.诸枉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知.者利仁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措 安排、安置 ②向 先前 ③智 精明(2)一词多义①归⎩⎪⎨⎪⎧ 天下归.仁焉: 秦伯归.女五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臣请完璧归.赵: 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 ②事⎩⎪⎨⎪⎧ 今日之事.何如: 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③举⎩⎪⎨⎪⎧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举.类迩而见义远: 知理而后可以举.兵: 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戍卒叫,函谷举.: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答案 ①称许、赞许/出嫁/返回/归还/归聚 ②事情/事故,变故/事业/从事、实行/侍奉,服侍 ③举起,抬起/提出,举出/发动,出动/推荐,选拔/攻克,占领/拿,用/全,都(3)古今异义①樊迟问仁。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5.辨活用 (1)举直.①错诸枉.②,能使枉者直.③ ①直: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正直的 人 ②枉: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邪恶的人 ③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得正 直 (2)不仁者远.矣 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疏远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得住 达: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通达 (4)不可以长处乐. 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安乐的生活 6.析成语 克 己 复礼: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克,克制。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1.孔子对颜渊、仲弓、樊迟、子贡等人的回答各有侧重、各不相同。 试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品评一下孔子所说的“仁”到底体现了儒家哪些人 格思想?
提示:“仁 ”是儒家的最高道德规范,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仁”的内容包含 甚 广 ,其核心是“爱人”,基本含义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而从自处的角度 来 看 ,孔子所说的“仁”就是克服一己私欲,而遵循礼的规定。具体地来说,就 是 “非 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是 对 他 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他人。在孔子的语录里,“仁”的基本 含 义 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常被表述为“恕”,或者“忠恕”。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 己 所不愿意承受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点评:孔子的“仁”,包含着“忠、孝、信、恕、敏、勇”等诸多道德观念。 关于“恕”道 ,《论语》中多有阐述,如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这样一种推己及人、人我统一的德行,虽然在现实社会中未必每一个 人 都 能做到,但它作为一种待人接物、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对于人的良好 道德修养的建立,对于一个和谐融洽社会的建立,无疑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有 高 尚志向和节操的人,有仁义的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 为 了 成全仁德而牺牲生命。 点评:在 孔 子看来,追求仁德之心,是做人的起码要求,所以一切的“士”, 一切的“人”都应该自觉地去实现“仁”,即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孔 子 的 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孟子,面对孔子的“杀身以成仁”,孟子义正 词 严 地表示要“舍生取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归附。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事:从事、实行。
B.出门如见.大宾见:看见。
使民如承.大祭承:承当。
C.在邦无怨.怨:埋怨,责怪。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已:停止。
D.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约:约束。
知者利.仁利:利用。
解析:A项,归:称许,赞许。
B项,见:接见。
D项,约:贫困。
答案:C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C.士不可以不弘.毅D.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解析:A项,直: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正直的人。
B项,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得住。
D项,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安乐的生活。
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A.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B.仲尼岂贤于.子乎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D.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解析:D项与例句相同,都是介词,表范围,在。
A项,介词,引出宾语,不译;B项,介词,表比较,比;C 项,介词,表对象,对。
答案:D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参考答案:(1)有一个字而可以终身去实践它的吗?(2)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
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不是很沉重吗?(3)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有仁义的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命。
二、阅读鉴赏(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论语·颜渊》)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请问其目.目:条目、详情。
B.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诸:诸多。
C.举皋陶,不仁者远.矣远:疏远。
D.尧舜其犹病.诸病:担忧、忧虑。
解析:B项,诸:兼词,之于。
答案:B6.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孔子与樊迟的对话可知,樊迟和孔子所说的“知”指的是知人善任。
B.子夏称赞说:“富哉言乎!”是因为他认为孔子的话含义深刻丰富。
C.子夏举舜和汤的例子,是用来说明施政要知人善任,以达风行草偃之效。
D.孔子认为只有做到“克己”,让自己的德行完全合乎“礼”,并且能够“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才可以被称作“仁人”。
解析:D项,根据原文“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可知,只要能够做到克己复礼就可被称作“仁人”,能够做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那就不单纯是“仁人”,而是“圣人”了。
答案:D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参考答案:(1)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2)自己想要站得住就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
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①,陵暴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
曰:“无倦。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
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喜从游,遇长沮、桀溺、荷蓧丈人。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
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
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
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
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
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
”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
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
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
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
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
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
”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子羔卒去。
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
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
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
”蒉聩弗听。
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
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
”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
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仲由》) 注:①豭(jiā)豚:猪。
指以豭豚皮装饰的剑。
豭,公猪。
豚,小猪。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性鄙..,好勇力性鄙:性情粗朴。
B.子路后儒服委质..委质:带着礼物。
C.遂结缨..而死结缨:上吊而死。
D.恭以敬,可以执勇..执勇:驾驭勇武的人。
解析:C项,结缨:系好帽缨子。
答案:C9.下列四组句子,全都表现子路懂礼、守义的一项是( )①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②若由也,不得其死然③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④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⑤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⑥子路喜从游,遇长沮、桀溺、荷蓧丈人A.①③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②⑤⑥解析:①③⑤句均表现其懂礼、守义。
②句是孔子对子路的评价;④句反映了子路的谨慎;⑥句是写子路的爱好和经历。
答案:A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性情粗朴,喜欢逞勇斗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还欺负过孔子。
但是,孔子不计前嫌,以礼教导他,最终使他成为懂礼之人。
B.子路勇于行动,听到就干,但他过于鲁莽,只听单方面的言辞就决断案子,造成了很多冤假错案。
C.子路跟从孔子学习,学会了如何处理政事,懂得礼节,坚守正义,能管理千乘之国的军政事务,很有才干,但孔子还是认为他只登堂未入室。
D.卫国出现动乱,别人唯恐避之而不及,子路本来在外有事,听到消息急忙赶回,城门已经关了,别人也劝他不要惹祸上身,子路却不顾自身危险,挺身而出,要惩治叛贼,但寡不敌众被杀。
解析:B项,“造成了很多冤假错案”无中生有,文章中是说子路诚实正直,打官司的人都跟他说实话,所以子路只要根据一方的话就可以判案。
答案:B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2)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3)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
参考答案:(1)孔子说:“只听了单方面的供词就可以判决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2)穿着用乱麻絮做的破旧袍子和穿着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羞愧的,恐怕只有仲由吧!(3)蒉聩就和孔悝一同作乱,想办法带人潜入孔悝家,就和他的党徒去袭击卫出公。
参考译文:仲由,字子路,是卞邑人。
比孔子小九岁。
子路性情质朴,喜欢逞勇斗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曾经冒犯欺凌过孔子。
孔子设置礼仪,逐渐诱导子路,后来,子路改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作孔子的学生。
子路问如何处理政事,孔子说:“自己先给百姓作榜样,并慰劳关心百姓。
”子路请求进一步讲讲。
孔子说:“永远不要懈怠。
”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武吗?”孔子说:“君子最崇尚的是义,义是至高无上的。
君子如果只好勇武却不崇尚义,就会叛逆作乱。
小人只好勇武却不崇尚义,就会偷盗抢劫。
”子路要听到什么道理,没有马上行动,只怕又听到别的道理。
孔子说:“只听单方面言辞就可以判决案子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崇尚勇敢超过我之所用,就不适用了。
”“像仲由这种性情,不会得到善终。
”“穿着用乱麻絮做的破旧袍子和穿着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羞愧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学问吧,好像登上了正厅,可是还没能进入内室呢。
”季康子问道:“仲由称得上仁德吗?”孔子答说:“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管理军政事务,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就不知道了。
”子路喜欢跟随孔子出游,曾经遇到过长沮、桀溺和背着锄具的老人。
子路出任季氏的家臣,季孙问孔子说:“子路可以说是辅佐大臣吗?”孔子回答说:“可以说是备位充数的臣子了。
”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向孔子辞行。
孔子说:“蒲邑勇武之士很多,又难治理。
可是,我告诉你:恭谨谦敬,就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清正,就可以安抚民众;恭谨中正都做到了,可以使社会安定,就可以用来报效上司了。
”当初,卫灵公有位宠姬叫作南子。
灵公的太子蒉聩曾得罪过她,害怕被谋杀就逃往国外。
等到灵公去世,夫人南子想让公子郢继承王位。
公子郢不肯接受,说:“太子虽然逃亡了,太子的儿子辄还在。
”于是卫国立了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
出公继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留在国外,不能够进入卫国国都。
这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采邑的长官。
蒉聩就和孔悝一同作乱,想办法带人潜入孔悝家,就和他的党徒去袭击卫出公。
出公逃往鲁国,蒉聩进宫继位,这就是卫庄公。
当孔悝作乱时,子路还有事在外,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赶回来。
子羔从卫国城门出来,正好与子路相遇,对子路说:“卫出公逃走了,城门已经关闭,您可以回去了,不要为他遭受祸殃。
”子路说:“我接受了人家的俸禄,就不能躲避人家的灾难。
”子羔终于离去了。
正赶上有使者要进城,城门开了,子路就跟了进去。
他来到蒉聩处,蒉聩和孔悝都在台上。
子路说:“大王为什么要任用孔悝呢?请让我捉住他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