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25张PPT)
“百家争鸣”思想研究小组成果展示(一)
派别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孔子
1以、待核心自思己想:的“态仁度”。对“待仁者人,,爱和人”谐
,“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
2、政治上,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3、 “克己复礼”。局限性
4、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儒家学派
孟子
1、政治上:“仁政”。
2、民贵君轻
民本思想
是
B
A.是当时社会大变革的产物
B.各派相互洁难批驳,彼此水火不容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重大而深远
6.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 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D
B.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D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4.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 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A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5.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
一、“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经济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发展,为学术文化 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政治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力量在争 斗激烈。
阶级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文化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官学
私学
二、“百家争鸣”产生的内容 研究小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共56张ppt)
①施政纲领: “仁义”和“王道”, “以德服人”; ②君民关系:提出君舟民水; ③在伦理观:主张“性恶论”。通过礼乐规范人的行为
孟④哲子学和:荀“子天的行贡有献常:”、儒“家制体天系命的而形用之成”,等成唯为物诸思想 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
问题2、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1)时代: 孔子处于春秋奴隶制瓦解的时期,孟子、 荀子处于战国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
(2)目的: 孔子-维护奴隶制为目的;孟子、荀子 -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3)观点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民本思想
同
为政以德
异 人性论 学思之窗P6 性相近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恶论
先秦儒家思想 特点:
(3)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要求
(四)、法家思想
韩非子
年代:
(约前280—233年)
国籍:韩国人
简历:出身于韩国贵族
之家。曾师事荀况,与 李斯是同学。著有《孤 愤》、《说难》等。
地位:
战国后期的思想家, 法家的集大成者。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 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物权》
①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1、孔子创立儒家思想
⑴创立: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 ⑵基本内容 ①思想核心:是“仁”,通过“礼”来实现; ②政治主张:“为政以德”,恢复周礼,“克己复礼” ③教育思想: 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 打破了官府垄断。(学在官府——学在民间) ④整理文化:六经 ⑤世界观:敬鬼神而远之 ⑥伦理观:性相近
(2)评价: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 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 远;“仁政”、“民本”思想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孟④哲子学和:荀“子天的行贡有献常:”、儒“家制体天系命的而形用之成”,等成唯为物诸思想 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
问题2、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1)时代: 孔子处于春秋奴隶制瓦解的时期,孟子、 荀子处于战国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
(2)目的: 孔子-维护奴隶制为目的;孟子、荀子 -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3)观点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民本思想
同
为政以德
异 人性论 学思之窗P6 性相近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恶论
先秦儒家思想 特点:
(3)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要求
(四)、法家思想
韩非子
年代:
(约前280—233年)
国籍:韩国人
简历:出身于韩国贵族
之家。曾师事荀况,与 李斯是同学。著有《孤 愤》、《说难》等。
地位:
战国后期的思想家, 法家的集大成者。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 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物权》
①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1、孔子创立儒家思想
⑴创立: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 ⑵基本内容 ①思想核心:是“仁”,通过“礼”来实现; ②政治主张:“为政以德”,恢复周礼,“克己复礼” ③教育思想: 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 打破了官府垄断。(学在官府——学在民间) ④整理文化:六经 ⑤世界观:敬鬼神而远之 ⑥伦理观:性相近
(2)评价: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 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 远;“仁政”、“民本”思想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共37张PPT)
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但是,由于这种职业地位低微,收入 也少,既没有固定的财产和收入,做事时还要仰人鼻息。
所以形成比较柔弱的性格,这就是儒的本意,即 柔,还有他们职业的原初性质,即术士。
9
B、孔子的思想 ①政治思想: a、 “仁者爱人”和“为政以德”
b、“礼”的学说:等级与秩序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 而众星共(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 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 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孟子(约前372---前289)
16
思考1:孟子的主张中继承了孔子的什 么思想?又有何发展?
• “仁政”学说是孟子对孔子“仁”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 封建政治哲学的最重要概念,关注的是人民生存的权力。
• “仁政”的主要内容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轻徭薄赋, 征发徭役不违农时,给农民以土地,有利于劳动人民,有 利于封建统治,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
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4
“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
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崛起;
5
士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是作为封建 社会中最基础的贵族,也是最高级的百姓。中国的 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士族阶级。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11.(2007全国文综二)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
德归厚矣” 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
用。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1
2、道家学派
所以形成比较柔弱的性格,这就是儒的本意,即 柔,还有他们职业的原初性质,即术士。
9
B、孔子的思想 ①政治思想: a、 “仁者爱人”和“为政以德”
b、“礼”的学说:等级与秩序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 而众星共(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 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 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孟子(约前372---前289)
16
思考1:孟子的主张中继承了孔子的什 么思想?又有何发展?
• “仁政”学说是孟子对孔子“仁”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 封建政治哲学的最重要概念,关注的是人民生存的权力。
• “仁政”的主要内容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轻徭薄赋, 征发徭役不违农时,给农民以土地,有利于劳动人民,有 利于封建统治,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
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4
“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
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崛起;
5
士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是作为封建 社会中最基础的贵族,也是最高级的百姓。中国的 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士族阶级。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11.(2007全国文综二)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
德归厚矣” 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
用。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1
2、道家学派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56张PPT)
2、孔子的贡献 (1)思想:
①思想核心:“仁” ,就是“爱人” “克己复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政治思想:“为政以德” ③伦理观上:“性相近也”
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
“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 思想核心: 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而如何实行仁,孔子主张 人” 克制自己,恢复“礼治”,即“克己复礼为仁”;主张推己 仁 协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
思想概括为“仁学”。在《论语》一书中,“仁”字的出现 达109次之多,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 协调人际关系 要的地位。
及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 勿施与人”。“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 “为政以德” 的适用性,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 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 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 根本目的: 民众的精神,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孔子的民本思想。 维护西周的奴隶制统治秩序 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的这一思想仍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 礼 永恒的价值。
1、孔子的生平:
名丘,字仲尼 公元前551-前479年 鲁国陬邑人 今山东曲阜 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 表”、“至圣”
孔子的身世
•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 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 前551年)夏历八月二 十七日,卒于鲁哀公十 六年(公元前479年) 夏历二月十八日,享年 73岁。孔子或孔夫子是 对他的尊称。
知识联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 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 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 这句话对处理同学关系有什么启示? 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适度忍让,体谅别人 与同学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30张PPT)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 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被后人尊称为 “至圣”。
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其身世 对他的思想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贵 族的身份决定了他希望恢复周朝的 “礼”;家族的“没落”,地位的下 降,则促使他希望以“仁”作为处理 社会人际关系的原则。
1、孟子的思想
① “仁政”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② “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 人性论: “性本善”
“亚圣”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
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仁义礼智非 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的简介
•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 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自 认为是儒家学派的正宗。一生以 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诸侯国 。晚年著书立说,他的言论被整 理成《孟子》一书。冯友兰认为 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整理编订“六经” 编订整理出《诗》、《书》、《礼》、《易》、《乐》、 《春秋》等“六经”。 (四)孔子的地位
1、“万世师表”——教育家 2、“至圣”—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3、世界文化名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
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发展: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 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孔 庙 杏 坛
——
孔庙
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庙南北 长1公里多,占地327亩,共有厅堂殿庑400多间,包括三殿、一 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门坊,前 后共9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28张PPT)
近年来,随着“儒学热”的掀起,各大学纷纷开设国学院, 部分中小学将国学引进课堂,民间创办的国学私塾也日益增多。
1988年1月,全球诺贝尔奖学金获得者在法国 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宣言,其中说道:
“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
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
“孔子பைடு நூலகம்国”
2004年11月21日, 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 院在韩国首尔成立。
曲阜
孔子的主要思想:
核心: “仁”的学说 政治思想:以德治民
保守部分:维护周礼,主张“克己复礼”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
孔 庙 杏 坛
孔庙: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
全庙南北长1公里多,占地327亩,共有厅堂殿庑400多间,包括 三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 门坊,前后共9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1、经济上: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二、“百家争鸣”的代表
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一)、儒家学派
1、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仁政 仁义
民贵君 轻
性善论
君舟民 水
性恶论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形象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确切出生地不详, 但史记记载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 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 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到了唐朝 武宗时期老子被定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 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但是早期的道士认 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老子与后世的庄 子并称老庄
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共29张PPT)
2、孟子 (1)孟子的生平 (2)孟子的思想主张
①主张实行“仁政” ②提出“民贵君轻”的民 本思想 ③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3、荀子 (1)荀子的生平
荀子(约前313-前238)
名况,战国时期赵国人。 著《荀子》一书,系统阐 述了他的学术思想。
3、荀子 (1)荀子的生平 (2)荀子的思想主张
(1)主张“仁义”和“王道”, “以德服人”。
(2)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强调人民群众力量的巨大。
(3)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
孔子说:“性相近也。” ——《论语·阳货》
孟子说:“人无有不善。” ——《孟子·告子上》
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
思考: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 不同看法,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百
社会原因 春秋战国发生大变革
家
争
历史影响 思想解放、奠定基础
鸣 ”
派别代表主张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仁”“仁政”
道家:老子、庄子 “道” “无为而治”
法家:韩非子 “法治、专制中央集权”
墨家:墨子 “兼爱 非攻 节俭 尚贤 ”
1.“百家争鸣”的含义
所谓“百家”,泛指数量多。 《汉书·艺文志》主要分为儒
①主张以法治国,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②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3、墨家学派——平民利益的代表
墨子(约前468-前376) 战国初期鲁国人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代表平民百姓愿望
主张: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材料二: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 哀……“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 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 “无苛政。”夫了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 虎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20张PPT)
孔府 位于孔庙
东侧,有“天下第 一家”之称,是孔 子嫡系长期居住的 府第,也是中国封 建社会官衙与内宅 合一的典型建筑。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2.战国时期: 孟子、荀子
简介: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他曾受业于 孔子的孙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家学派的 正宗。一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 诸侯国。
2 .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 3 .人性论: 性本恶 4 .主张礼法并用 5 .哲学观: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同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恶论
创立儒家学派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 整,成为蔚然大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 1课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目录
一 “中百央家集争权鸣的”发局展面的形成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三三 道家和法家
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含义: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 时期,社会上形成一批 以…、…为宗旨的学者和思 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 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 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 墨家、道家、法家等。
意义:①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的思想 : ⑴政治思想
①孔子的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共26张PPT)
材料三:制天命而用之!
──荀况《荀子·大略》
朴素的唯物主义
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孔子
孟子
荀子
时 期 春秋
仁的
同 思想
爱人
民本 以德治民
思想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奠定
基础
战国 仁政
战国 仁义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善论 性恶论
蔚然大宗。
史书载,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交界 处困饿七日,动荡的年代,他的“仁”的思想也处处 碰壁,不被采纳。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为 什么不被统治者采纳呢?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 教育、职业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 爱和平、反对战争
• 庄子的天与人“不相胜”——人与自 然要和谐相处
1.战国时期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 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 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做法与下列思 想相关的是( ) A.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D.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 则举之
•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 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
• “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 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
2、“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土地制度 --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
晋卻至与周争田。王命刘康公、单襄公讼诸晋。
社会 大变革
政治制度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2. 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流派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 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的永恒。 强调以内心体验为中心,引导思想超越具体的有形的 世界,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该思想流派应是(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46张PPT)
孔子的思想核心
什么是“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实行“仁”的原则是什么?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怎样才算符合周礼呢? 怎样才能做到自我克制呢?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实行“仁”并不难!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士”阶层的活跃
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
兴起.
(舆论阵地)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大变革。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主要流派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所处时期
春秋 战国 春秋
战国
代表人物 代表阶层
孔子
奴隶主阶级
孟子
封建地主阶级
荀子 老子
封建地主阶级 奴隶主阶级
孟子的思想主张
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 ★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 ”
★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 元
主流思想是什么?
第1课
知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识 结
它怎样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第2课
构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3、4课
演变线索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蔚然大宗
秦朝 遭到打击
汉初 得以恢复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隋唐
面临挑战并得到新 发展
宋明 新体系—理学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 时期的儒、道、墨、法等主要思想流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学思想的形成(共22张PPT)
2. 法家代表韩非子 ——代表新兴地主积极进取的风貌
尚法治 重权术
尊君权
3. 墨家创始人墨子 ——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 “兼爱”,与孔子所说的“仁”有很大的差 异,孔子所说的“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 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而墨家主张的 兼爱则是无等差的爱。
▪ “非攻”就是反对不义战争,主张各国和 平相处。
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
——它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 的重要思想来源。
小结:百家争鸣的焦点有哪些?
第一,人的本性是善的还是恶的? 孔子认为:“性相近”。孟子认为:“人性善”。 荀子认为:“人性恶”。
第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关于普通的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孔子提出“爱 人”的主张。墨子提出“兼相爱”主张。 关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孟子提 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荀子提出了“君舟. 道家: ①老子: 道家创始人,春秋晚期楚国人,
姓李名耳,号老聃。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唯心论 认为世界万物在不停运动,矛盾双方是 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辩证法 主张“无为”和“小国寡民”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的心态)
②庄子:战国时期宋国人 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 主张放弃一切差别观念,获取精神自由
②创办私学,发展教育 首创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
面;形成一整套教育思想;培养大批 人才。
③整理古籍,便利了史籍的保存
《诗》《书》《礼》《易》《乐》 和《春秋》合称“六经”。
2、孟子 名轲,尊称“亚圣”
孟子
仁政:提出“政在得民”,反对苛政 主要思想 民本:提出“民贵君轻”
伦理观:主张“性本善”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 评价: 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 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24张PPT)
2.形成原因: 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
①经济: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②政治: 诸侯崛起,分封制瓦解
③阶级关系: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 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 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①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材料4: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 下,仁者不为也。”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 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从道不从君。” 材料:5: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的一种政治思想,他把统治者与人民的关系 比作舟与水的关系。这一理论观点对后代的政治思 想有很大的影响,成为有作为的帝王(如唐太宗李 世民)的座右铭。
材料6: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2、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⑴孟子的思想——“亚圣” ①“仁政”思想 *** ②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③性善论:性本善 *** ⑵荀子的思想 ----集大成者 ①“仁义”和“王道” ②“君舟民水” ③性本恶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 以传播文化, 发展学术 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总称。“百家”,是泛指, 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百家争鸣”:诸子百家针对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 题发表不同看法,互相诘难批驳。
主要派别
道家:老子和庄子; 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 墨家:墨子; 法家:商鞅、韩非子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标
▲知道诸子百家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 要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 ▲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人教版必修三
家思想的价值观。
教育理念
现代中国的教育理念仍受到儒家思 想的影响,重视德育、人文教育等 ,以及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
社会道德
儒家思想的社会道德观念对现代中 国仍有影响,如尊老爱幼、尊重传 统等价值观念。
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东方文化的代表
儒家思想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之一,对 东亚、东南亚等地区的文化产生了深 远影响,如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 也有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 想的形成课件人教版必修三
目录
CONTENTS
• 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 儒家思想的形成 • 儒家与其他学派的思想比较 • 儒家思想的影响 • 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01 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政治环境
01
02
03
各国纷争不断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 之间频繁发生战争和政治 斗争,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
治。
教育体系
儒家思想重视教育和学习,提倡 “有教无类”,推动了古代中国 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培养了
大量人才。
社会伦理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提倡孝顺、忠诚、仁爱等道德 观念,对古代中国社会伦理观念
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政治哲学
儒家思想对现代中国的政治哲学 产生了影响,如“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等理念,体现了儒
分封制逐渐瓦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朝的 分封制度逐渐失去效力, 各诸侯国开始独立发展, 形成不同的政治势力。
士人阶层的崛起
在政治动荡的背景下,士 人阶层开始崛起,他们活 跃于各国之间,成为百家 争鸣的重要力量。
经济环境
井田制的瓦解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土地制度的改革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 开始兴起。
教育理念
现代中国的教育理念仍受到儒家思 想的影响,重视德育、人文教育等 ,以及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
社会道德
儒家思想的社会道德观念对现代中 国仍有影响,如尊老爱幼、尊重传 统等价值观念。
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东方文化的代表
儒家思想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之一,对 东亚、东南亚等地区的文化产生了深 远影响,如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 也有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 想的形成课件人教版必修三
目录
CONTENTS
• 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 儒家思想的形成 • 儒家与其他学派的思想比较 • 儒家思想的影响 • 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01 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政治环境
01
02
03
各国纷争不断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 之间频繁发生战争和政治 斗争,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
治。
教育体系
儒家思想重视教育和学习,提倡 “有教无类”,推动了古代中国 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培养了
大量人才。
社会伦理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提倡孝顺、忠诚、仁爱等道德 观念,对古代中国社会伦理观念
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政治哲学
儒家思想对现代中国的政治哲学 产生了影响,如“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等理念,体现了儒
分封制逐渐瓦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朝的 分封制度逐渐失去效力, 各诸侯国开始独立发展, 形成不同的政治势力。
士人阶层的崛起
在政治动荡的背景下,士 人阶层开始崛起,他们活 跃于各国之间,成为百家 争鸣的重要力量。
经济环境
井田制的瓦解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土地制度的改革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 开始兴起。
人教版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47张PPT)
——天下大乱,15年便灭 亡。历史启示?
——法家理论可得天下 而不能治天下。
为什么提倡“仁政”的儒家思想在当时不被重用, 而法家思想却倍受统治者的青睐呢?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五十八分。
四、墨家
墨家创始人墨子,名翟,战国初期鲁国人。他 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 爱所有的人;宣扬“非攻”,谴责战争给人民造 成的灾难;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他的治国 主张是“尚贤”,反对任人唯亲。墨家思想代表平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想的演变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五十八分。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元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解
读
第2 课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3、4 课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五十八分。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 的演变过程
• 春秋战国: 儒家思想形成 百家争鸣
• 汉(汉武帝): 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
• 宋明:
新发展
宋明理学
• 明清:
批判继承 李贽等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五十八分。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五十八分。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五十八分。
一、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五十八分。
2).老子及其道家思想
(1)唯心:老子的思想核心是“ 道”。认为在变幻无常的世界背 后,有不变的“道”存在,把“ 道”作为世界的根本。人要顺应 “道”而生活。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五十八分。
——法家理论可得天下 而不能治天下。
为什么提倡“仁政”的儒家思想在当时不被重用, 而法家思想却倍受统治者的青睐呢?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五十八分。
四、墨家
墨家创始人墨子,名翟,战国初期鲁国人。他 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 爱所有的人;宣扬“非攻”,谴责战争给人民造 成的灾难;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他的治国 主张是“尚贤”,反对任人唯亲。墨家思想代表平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想的演变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五十八分。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元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解
读
第2 课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3、4 课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五十八分。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 的演变过程
• 春秋战国: 儒家思想形成 百家争鸣
• 汉(汉武帝): 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
• 宋明:
新发展
宋明理学
• 明清:
批判继承 李贽等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五十八分。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五十八分。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五十八分。
一、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五十八分。
2).老子及其道家思想
(1)唯心:老子的思想核心是“ 道”。认为在变幻无常的世界背 后,有不变的“道”存在,把“ 道”作为世界的根本。人要顺应 “道”而生活。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五十八分。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38张PPT)
(1)思想核心——“仁”
子曰:“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政治:主张以德治民(体现民本思想); 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3)伦理:性相近
(4)教育: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 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孔子对教育的贡献: a.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 b.提出“因材施教”等思想 c.整理“六经”
(二)、孟子
简介
名轲,邹国人,战 国时期儒家的著名 思想家,是儒家学 派的奠基人被尊为 “亚圣”。
《孟子》为其经典 著作。
(二)、孟子
思想主张: 1、政治:实行仁政 2、民本:民贵君轻 3、伦理:性本善 4、价值观:舍生取义
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墨谁家窃?视人之身若其
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 攻?
材料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儒欲家也。二者不可得
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道知善家之为善,斯
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这句话最早
见与中国哪位思想家的著作?( )
A.Li Er
B.Zhuang Zhou
C.Meng Ke
D.Xun Kuang
D
4、某中学历史课堂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
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说,穿衣服要合乎四
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丙说,
三孔——孔庙、 孔府、孔林。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法国巴黎的 一次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研讨会上, 与会的70多位学者发表了一项声明称: 人类如果想在未来的世纪里找到一条 生存道路,必须到中国两千年前的孔 老夫子那儿去寻找智慧。
子曰:“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政治:主张以德治民(体现民本思想); 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3)伦理:性相近
(4)教育: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 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孔子对教育的贡献: a.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 b.提出“因材施教”等思想 c.整理“六经”
(二)、孟子
简介
名轲,邹国人,战 国时期儒家的著名 思想家,是儒家学 派的奠基人被尊为 “亚圣”。
《孟子》为其经典 著作。
(二)、孟子
思想主张: 1、政治:实行仁政 2、民本:民贵君轻 3、伦理:性本善 4、价值观:舍生取义
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墨谁家窃?视人之身若其
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 攻?
材料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儒欲家也。二者不可得
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道知善家之为善,斯
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这句话最早
见与中国哪位思想家的著作?( )
A.Li Er
B.Zhuang Zhou
C.Meng Ke
D.Xun Kuang
D
4、某中学历史课堂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
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说,穿衣服要合乎四
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丙说,
三孔——孔庙、 孔府、孔林。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法国巴黎的 一次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研讨会上, 与会的70多位学者发表了一项声明称: 人类如果想在未来的世纪里找到一条 生存道路,必须到中国两千年前的孔 老夫子那儿去寻找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
①道为根本,宣传自然无为
子
②齐物论:
万事万物没有界限差别,天地万物为一
③崇尚逍遥, 追求精神自由
三、道家和法家
韩非子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 变。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三、道家和法家
法家:韩非子
——代表新兴地主积极进取的风貌
①认为今胜于昔,主张变法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三、道家和法家 老 子
三、道家和法家
老子思想 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是天地万物的法则
②辩证法思想: 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弱者道之用” ③政治观点:“无为而治” 消极悲观,幻想“小国寡民”的社会
三、道家和法家
庄子的思想
间”。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孟 荀 子子 子
老 子
庄 子 韩非子
墨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①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③是中国学术、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 重要阶段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 元前479年),名丘,字仲 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 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
——冯友兰(我国著名哲学家)
请思考:中国古代影响最深远的哲学思想是什 么?
儒家思想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 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 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 生了儒、道、墨、法、名、 阴阳、纵横、农、杂、兵、 小说 等各家思想流派,他们 展开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 上的各种问题,讨论,争相 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 “百家争鸣”的局面。
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
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 想的创始人。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①“仁”的学说 (核心)
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
• 子曰:“仁者,爱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
矣。”……“请问之?”曰:“恭、宽、信、 敏、惠。……”
②以法治国 (此法乃帝王之法,一人之法)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韩非子》
③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出法、术、 势相结合的君主统治术符)合大一统专制国家发展需要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三、道家和法家
客观唯心主义
道
老子
辩证法 主张“无为”和“小国寡民”
家
庄子
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 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其儒家思想的形成。
【引入新课】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活动的结 晶,一个民族的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对于它的精 神活动的反思,从这个意义说,一个民族的哲学是 一个民族文化的最高成就,也是它的理论思维的最 高发展。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主要内容
思 想
政治 思想
“仁”(核心)和“礼” “为政以德”(德治) “敬鬼神而远之”(民本)
学
说
教育 思想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 发展
文化贡献 言论被总结为《论语》 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 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提出“性本善”论
法 家
主张以法治国
韩非子
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知识延伸
核心思想 “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
墨 子
主张 非攻 尚贤 节俭
特点
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知识延伸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种主要的三观点:
儒家——推崇“人治”, “德治”,即治国时 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百家争鸣”的含义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 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 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 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 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 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动笔练一练
1.“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 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
段话反映了( C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墨子的“兼爱”思想
C.韩非子的变法革新主张 D.庄子的“齐物”观点
2.春秋战国时期,认为“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的思
想家属于( B )
A.道家
孟子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主张仁义和“王道”
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 舟”的著名论断
认为人性本恶
主张礼法并用
荀子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春秋孔子-儒家创始人 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 战国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
知识深化
表格法理解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项目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德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同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 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 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 意志强加给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1)儒家的“仁政”——契合当今的“以德治国”。 (2)法家的法治思想——契合当今的“依法治国”。 (3)孔子的教育思想——契合当今的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 业教育等。 (4)墨家的“兼爱”“非攻”——契合当今的平等博爱、热爱 和平、反对战争。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一)原因
社会背景: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总特征) (1)经济:铁犁牛耕出现,社会生产力提高,井田制崩溃,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物质条件)根本原因
(2)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兼并战争不断;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课后练一练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
下课!
谢谢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