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理论第十章 德 育
德育原理作业习题
德育原理作业习题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作业习题第一章德育范畴1、如何看待德育的内涵?2、学校德育的历史形态和特点各有哪些?3、如何区别德育理论的几种形态?4、德育理论的主要议题有哪些?5、结合你所耳闻目睹的学校德育问题,思考对德育概念理解的误区所产生的危害性。
6、阅读鲁洁等《德育新论》、胡守棼《德育原理》、戚万学《生活道德论》以及国外柯尔伯格、杜威、涂尔干、赫尔巴特等的德育论原着,体会德育理论的发展脉络及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德育的本质与功能1、如何理解道德生活与道德教育的本质?2、如何理解德育的功能对德育功能的正确理解有什么意义3、如何理解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4、怎样理解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5、如何理解德育的“适应性”与“超越性”的关系?6、阅读鲁洁教授发表在《教育研究》上的两篇文章“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和“论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结合本章所讲内容,仔细领会。
第三章德育对象1、“德性可教”如何理解?2、“新性善论”的内涵、解释与教育意义何在?3、三大主要的道德发展理论的重要贡献和缺陷何在?4、如何理解反“年龄歧视论”的积极意义?5、个性与德性关系如何?6、从个性角度出发怎样在学校德育中做到因材施教?7、阅读西方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有关着作,思考人性论的问题,并写出自己对人性论的见解。
8、阅读西方道德哲学(如陆有铨、戚万学的着作),了解几种关于道德发展的理论。
第四章德育目的1、什么是德育目的德育目的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如何2、德育目的的特性与功能有哪些?3、德育目标分类有何意义你认为应当注意些什么4、尝试做一个年级的德育目标的分类工作。
5、如何正确理解我国现行的德育目的?6、阅读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理解德育目标的分类。
7、思考我国德育目的存在的问题,思考我国德育目标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思考德育目的与德育效果的关系问题。
第十德育
2.德育的基本功能是人格养成
(一)德育概述
3.德育过程
(1)内涵
(2)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德关系
(3)如何理解德育过程 – 德育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知、情、意、行协调发展 的过程。 – 德育过程是道德主体的养成过程。 – 德育过程是过教育性活动和交往施加德育影响的 过程。 –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二)中国德育的传统与当代改革
1.中国传统德育的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伦理型文化,具有鲜明的 “尊德性”与“道问学”、求知与求善相统一的特点。
– 德才兼备、以德统智的总体取向 – 修己达人、中和一贯的人生追求 – 寓理于事、化民成俗的实施策略 – 躬行践履、自律自省的修养路径
(二)中国德育的传统与当代改革
第十章 德育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 2007年3月
(一)德育概述
1.德育与学校德育
– 广义的德育,泛指一切影响人的品德的活动. – 狭义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青少年思 想品德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受教 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个性等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 即学校德育。
2.当代学校德育的新形势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新要求、 新任务。 – 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使学校德育面临新环境、新挑战。 –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学校德育提供了新渠道、 新领域。
(二)中国德育的传统与当代改革
3.学校德育课程
•课程设置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 现行德育课程内容的主要特点是:生活化、综合化、生
本性、开放性。
•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 强调德育的实践性、活动性。 – 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 – 强调学生的情感性、体验性。
10第十章 德育
第十章德育第一节德育概述一、对德育的理解P301思想品德教育,简称“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客观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教育,使受教育者逐步社会化,形成社会需要的品质的活动。
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
补充:德育的意义1、重视德育是历代学校教育的普遍规律2、加强德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3、加强德育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需要。
4、加强德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补充:德育的组成部分道德教育:形成人们一定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教育,包括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国民公德、职业道德等,——基础思想教育:对人的态度、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教育——目标政治教育: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信仰的教育——目标德育的外延和内涵内涵:养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活动。
外延:不同观点;一因素说德育即道德教育二因素说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三因素说德育即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四因素说德育即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五因素说德育即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德育与非德育、反德育1、强制灌输式德育2、庸俗功利主义德育3、形式主义德育4、价值相对主义德育二、德育的功能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1、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
——生存功能德育的核心作用就在于促进儿童习得社会角色和社会规范,形成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2、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
——享用功能人一般倾向于追求自我完善。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是比较幸福的人。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能够获得精神上的幸福与满足,而且也是有所得的3、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发展功能智能是所有正常人都的基本素质之一,但这种素质发展到什么程度。
为什么所用,则是受人的价值观、信念等的支持,个体越崇尚和追求真善美,就越具有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动力,个体的智能发展水平就越高4、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一个与人为善的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往往也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为人豁达的人,一个心理比较健康的人,往往也是比较长寿的人。
现代中小学德育治理体系模型建构与实践案例
第三章新德育的理论基础之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第一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第二节中小学生不同层次需要的问卷调查 第三节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第四章新德育的理论基础之正面管教中相关理论
第一节正面管教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正面管教的核心概念与主要工具
第五章新德育之区域德育模型构建与区域推动的示范样本
第一节学生干部“部委制”管理改革的背景 第二节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部委制”管理改革的探索 第三节北京市三十五中的班级“部委制”管理改革的探索
第九章新德育之“行为管理四步法”模型建构与实践案例
第一节行为管理四步法案例分析 第二节行为惯例表育人模式
第十章新德育之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案例
第一节校园节日活动课程 第二节校外社会实践课程 第三节人生远足社会实践课程 第四节 “三阶段四环节”研学旅行课程模型 第五节中小学志愿服务活动课程定位、途径、运行机制
第二章新德育的育人模型与操作工具
第一节推动立德树人的“三全育人”模型 第二节推动学生自治的“部委制”管理模型 第三节推动行为管理的“四步法”管理模型 第四节推动班级文化建设的“四要素分析模型” 第五节平等对话的“三阶段四环节”育人模型 第六节爱心传递的“鱼仔游戏”模型 第七节推动个体目标管理的WOOP模型 第八节推动团体目标管理的“三三二模式”
现代中小学德育治理体系模型 建构与实践案例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教育
育人
体系
班级
案例
育人
课程
治理
德育
模型 德育
教育学课件第十章
教学过程本质及规律探讨
教学过程本质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 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 学相统一的活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发 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基本规律
包括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掌 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教师主导 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传授知 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等。
德育
智育
体育
美育
劳动技术教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 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 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 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 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智 力因素的教育。
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 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 强他们的体质,培养他们 的意志力的教育。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因素
遗传因素
个体遗传基因对身心发 展的影响,如智力、气 质等方面的遗传。
环境因素
教育因素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境,如家庭、学校、社 区等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 引导和促进作用,包括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等。
个体主观能动性
个体在发展过程中表现 出的积极态度和努力程 度,对身心发展有重要 影响。
儿童发展观
当代儿童发展观强调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和可塑性;儿童的发展是全面的,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社 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儿童的发展需要成人的指导和支持。
教育启示
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 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满足儿童多样化的发展 需求;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 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课程实施
将编制好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包括教学、 评价等环节。
自考00468德育原理 章节精讲课件复习资料
绪论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德育课程第七章重点重点重点重点重点第八章德育活动第九章第十章德育资源重点第十一章德育环境第十二章第一章绪论本章目标分析本章重难点分析第一节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和特点一、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选】德育问题。
一、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选】最为基本的问题是一、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选】理论指导。
二、德育原理的特点【选】【简】二、德育原理的特点【选】【简】价值范畴价值问题二、德育原理的特点【选】【简】原理基础性研究实际德育问题的有效解决二、德育原理的特点【选】【简】联合多学科共同学科专业性例题1.】A.B.C.D.【正确答案】:A例题2【参考答案】(1(2(3谢谢第二节德育原理的历史发展一、国外德育原理的发展【选】发端于等,苏格拉底一、国外德育原理的发展【选】近代《教育漫话》尚未完全成为独立的学科形态。
一、国外德育原理的发展【选】19世纪末20世纪初。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论》标志。
二、国内德育原理的发展【选】20世纪上半叶近代科学梁启超的《德育鉴》6蒋拙诚的《道德教育论》则独立的德育学在中国产生的标志。
二、国内德育原理的发展【选】吴俊升的《德育原理》“德育原理”在我国产生的标志。
苏联教二、国内德育原理的发展【选】健康发展第一部德育原理教材,也例题1.A.B.C.D.【正确答案】:C例题2.A.B.C.D.【正确答案】:A谢谢第三节学习德育原理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德育原理的重要意义【选】立德树人一、学习德育原理的重要意义【选】德育实效性提高一、学习德育原理的重要意义【选】做好德育研究二、学习德育原理的主要方法【选简】马克思主义多学科理论与实际开放创新二、学习德育原理的主要方法【选简】二、学习德育原理的主要方法【选简】二、学习德育原理的主要方法【选简】二、学习德育原理的主要方法【选简】例题1.】A.B.C.D.【正确答案】:D例题2【参考答案】(1(2(3(4谢谢第二章德育的概念与功能本章目标分析本章重难点分析第一节什么是德育一、教育发展中的德育概念【选】一、教育发展中的德育概念【选】一、教育发展中的德育概念【选】18世纪后半叶康德20世纪初的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一、教育发展中的德育概念【选】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德育原理读书笔记
内容简介信仰与道德、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敏感、现实和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研究这一问题的出发点在于目前中国德育现实中业已存在的对于核心价值或终极价值问题的实践和理论上的回避。
“价值无根性”的德育已经导致了德育实效上的“实质性低迷”。
如果不加以矫正,中国德育所面临的危机将日益严重。
本研究在充分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专题研究的方式重点进行了宗教信仰与道德教育、政治信仰与道德教育、人生信仰与道德教育三个方面的研究。
作者简介檀传宝,1962年生,安徽省怀宁人,教育学博士、博士后,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委员、美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1983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大学毕业后曾在一所农村普通完全中学工作过8年。
硕士、博士阶段分别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1991——1993)、南京师范大学(1993——1996)。
1996——199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出站后留校工作,现供职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主要研究方向:德育原理、教育基本理论、教师伦理学。
主要研究成果有个人专著《德育美学观》(陕西教育出版社,1996)、《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美善相谐的教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教师伦理学专题——教育伦理范畴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过教育学术论文70余篇。
目录第一章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绪论第二章德性、德性生活的实存与历史——对于道德生活和道德教育本质的思考第三章试论对宗教信仰的社会观照与人生观照第四章论宗教信仰与宗教道德第五章圣育与德育——小原国芳“宗教教育-道德教育”关系思想研究第六章政治信仰与道德建设——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两种抉择第七章政治信仰与道德素养培育有效性的探索——杜威与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的几点共性第八章幸福教育论第九章圣贤教育论——对一种中国古代教育德育智慧的再认识第十章信仰与人格——信仰教育的道德教育意义及其确认德育专著导读《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作者简介:檀传宝,1962年生,安徽省怀宁人,教育学博士、博士后,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委员、美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德育
第一节 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
我国古代还没有使用‚德育‛这个概念, 往往以‚德‛或‚育‛来代替德育,也有用 ‚学‛、‚道‛;
近代,一些教育家曾用过‚道德教育‛ 和‚训育‛等概念表示德育; 现代,德和育作为一个词来使用。
德育的内涵和外延
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这是对该事物 最本质的思考。‚德育‛这个词,我们经常 挂在嘴上讲,但深入思考一下,什么是德育? 为什么要进行德育?如何进行德育?这是关 于德育的最本质的三个问题,也就是关于德 育的哲学思考的问题。
所谓暗示,‚是指相对机械的即反射的 方式起作用的一种影响。它不涉及大脑的选 择或意志的更高级的活动‛。库利的这一定 义实际上揭示了接受暗示的机理,即人对生 活中的影响因素的接受是以机械反射的方式 进行的,不涉及主观的选择。 接受暗示的一个根本特点在于接受某种 影响而不自知,或者说是受影响于浑然不觉 中。
(四)自主选择
选择发生在复杂的情况下。‚正是由于 我们周围的环境中产生的观念变得复杂起来, 我们被迫思考、选择与总结以便选择有用和 正确的生活方式。‛(查尔斯.霍顿.库利的 《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
生活中道德与价值的多样性、复杂性和 竞争性催生了选择。面对复杂的生活及相互 竞争的道德价值观,每一个人都必须作出自 己的判断和选择。
所以,这种观察和模仿学习对于人的个 性形成,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养成,道德品质 和社会性行为的塑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社会就是教育人的一个大课堂,而观察学习 就是人类个体在这个大课堂里进行有意或无 意学习的主要方式。
一个社会要学会利用这种课堂影响和塑 造社会中的每个成员,就要运用班杜拉社会 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提供良好的、有影响 力的、能被大众普遍接受的榜样或示范性行 为,为每个社会成员的社会性学习提供良好 的‚教材‛。
《现代教育学新论》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学新论》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学习目标:本章是认识教育的起点,从整体上鸟瞰式地把握教育要素、结构及发展脉络是本章是本章的重要学习内容。
本章涉及不少教育方向的基本概念,这是构建整体认识的需要。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达到掌握教育的基本概念及构成要素,理清中外教育及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而对教育及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有新的认识。
复习思考题:1.辨析“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有阶级性”。
2.辨析“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
”3.简述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4.教育学史上关于“教育问题”的论争中的几种观点?你有何述评。
5.请说出:(1)两本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方面的论著(2)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后的三本有影响的教育专著。
6.试述西方国家的“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化。
7.简述中国历史上“教育学”概念的出现与发展。
8.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
9.试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10.简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第二章教育目的学习目标:理解教育目的对于确立教育观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完本章后应能清楚表述教育目的的内涵,并了解教育目的的功能及价值取向。
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变化,正确表述当今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
同时,领会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渊源、科学含义、具备的社会条件以及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各组成部分的关系。
复习思考题:1、辨析“教育目的实质表现为教育功能。
”2、判断“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3、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4、简单比较个体本位与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5、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主要局限性是什么?6、试述国外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及各理论流派的观点。
7、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8、试述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
9、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主要内容。
10、结合当代实际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的认识。
中小学教育管理,讲义第十章
第十章学校德育管理第一节学校德育管理的地位和特点德育管理: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通过计划、组织和领导和控制等手段,协调各管理要素,尤其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整合和优化各种德育资源,形成德育合力和整体优势,以增强德育实效性,实现特定德育目标的过程。
一、学校德育和德育管理的关系1、就工作分工而言,学校管理包括德育管理。
从整体和部分的角度去理解学校管理与德育管理。
2、就教育目的而言,德育管理影响学校管理的性质和方向3、就存在形态而言,德育管理和学校其他管理相互渗透、彼此促进。
二、德育管理的特点1、目标的方向性:鲜明的政治方向2、影响的教育性:管理者的素质有重要的德育功能;各项规章制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发展;管理手段和方式也是重要的教育力量。
3、过程的伦理性建立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符合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年龄特征、赢得管理对象的真正认同。
4、参与的全员性:吸收教职工和学生的参与第二节学校德育管理的要素和层次一、德育管理的要素包含:德育管理目标、德育管理主体、德育管理主体、客体、德育管理制度、德育管理环境(一)德育管理目标1、定向作用:为活动提供方向2、整合调节作用:围绕目标、偏差调整、激励3、评价作用(二)德育管理的主体以实体存在和以个体存在1、德育管理组织:广义和狭义之分2、德育管理者3、德育的自我管理:使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三)德育管理客体德育工作的所有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课程资源等等,进行合理化、科学化的配置。
主体:任务是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计划、协调相关的管理资源客体:对各种财力和物力资源的优化组合,以言传身教的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
(四)良好的德育制度1、宏观管理层面的制度中小学德育纲要2、学校层面的管理制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3、班级层面的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的作用1、为管理活动提供良好的预期,减少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2、对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约束功能3、在利益调节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整合功能4、德育制度本身就是重要的德育资源(五)德育管理环境环境一方面成为管理工作的背景。
“主体——发展性”德育——读《现代德育论》
《 现代德育论 》 1 9 年 出第 1 , 于 96 版 在学
术 上 总结 德育 理 论 的最 新 发展 和研 究 成 果 。 为 了更好地 适应 我 国社会 发展 的需要 ,为了
内在 地 蕴 含 着 人 的现 代 化 ; 的现 代 化 外在 地 人
表 现 为 社 会 的 现 代 化 。人 的 现 代 化 、 会 的 现 社
代 化 相 辅 相 成 。 在 人 与 社 会 两 者 中 ,人 是 唯 但
一
体 的 存 在 ,生 存 是 人 类 生 活 的 第 一 要 义 。所
以 促 进 主 体 德 性 现 代 化 为 根 本 ,就 把 握 了现 代
化 的 关 键 因 素 。 代 化 是 社 会 和 人 的 现 代 特 性 现
的 发 生 、发 展 的 过 程 和 结 果 。人 的 现 代 化 与 社 会 现 代 化 是 在 同 一 过 程 中 进 行 的 。 会 现 代 化 社
使 甩 ,也 可 供 教 育 研 究 者 和 教 育 工 作 者 用 于 学 习参 考 。
展性”德育思想 。先后主编、参编 《 教育学 》 、 《 发展性班级教育 系统 》 1 部著作或教材 , 等 8 发 表学术论文 6 0余篇 ,其 中获省 、部级奖 1 项 1
18 3
现代德 育论》精 彩片断欣 赏 :
德 育 隐 性课 程 问 题 ( 9 8) 及 “ 体— — 发 18 以 主
了对 “ 当代外 国德育理论 与实践”的介 绍。本 书立论公允 , 内容丰富 , 目前 国内最优 秀的 是 德育论 教材 之一 。每章 还附有 “ 课前 思考 ” 、
心理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教学大纲目录
心理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教学大纲目录《基础心理学》教学大纲 (1)《现代教育学》教学大纲 (5)《心理统计与测量》教学大纲 (11)《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17)《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23)《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 (27)《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31)《思维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 (35)《认知心理学》教学大纲 (40)《心理学史》教学大纲 (44)《心理咨询》教学大纲 (49)《学校卫生学》教学大纲 (52)《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56)《人格心理学》教学大纲 (60)《能力心理学》教学大纲 (63)《基础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二、教学目的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建立基础心理学的知识结构,为学习教育学和各科教学论奠定基础。
理解心理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学会用心理学知识理解和分析心理现象,加深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认识,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念。
了解各种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学会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各种心理现象。
三、开课对象心理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四、学时分配总学时:132其中面授:33学时实验:学时自学:99学时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面授3学时、自学9学时)教学内容:1.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1.2 心理学的任务1.3 如何研究心理学教学任务:理解心理学究竟研究什么。
什么是心理学?探讨心理学的任务,既研究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最后掌握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心理的结构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面授3学时、自学9学时)教学内容:2.1 神经系统的进化2.2 神经元和神经系统2.3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教学任务:了解神经系统的进化过程;神经系统的结构;掌握关于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教学重点和难点:神经系统的结构与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第三章感觉(面授3学时、自学9学时)教学内容:3.1 感觉的一般概念3.2 视觉与听觉3.3 其他感觉教学任务:掌握关于感觉的一般概念,理解视觉与听觉的生理机制和基本现象;理解其他的感觉。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知识点重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十章德育第一节德育的概述德育:即道德教育。
学校德育,一般来说,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处世准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而生成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理想的教育。
品德:是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一定社会的行为规范。
(一)中国德育的历史发展《学记》说:“君民建国,教学为先”“如欲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二)西方德育的发展历史雅典教育注重和谐发展斯巴达教育强调纪律服从罗马共和国时期教育中心是道德教育。
讲求孝道,效忠国家。
四、德育的功能:1.能满足学生的道德需要2.启发学生的道德觉醒3.规范学生的道德实践4.引导学生的道德成长5.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6.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与社会理想为了充分发挥德育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导向功能,要克服两种思想倾向。
一种倾向是忽视德育的作用。
另一种倾向是认为学校德育无所不能。
德育的负功能,是指由于德育方向不对或方法不对。
五、德育的任务和内容(一)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德育任务第一个层次就是培养爱国、守法、明德的公民第二个层次是培养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的社会主义者第三个层次是使少数优秀分子成为共产主义者(二)德育的内容的层次结构(或德育内容的标准)1.中小学德育内容的层次德育内容的顶线(先进性)底线(广泛性)4.学校德育内容的主旋律德育的主旋律:始终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体和社会主义思想第二节品德发展规律一、品德诸要素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上(一)道德认识的发展皮亚杰归纳出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前道德阶段(0~2岁)2.他律道德阶段(2~8岁)3.自律道德阶段(8~12岁) 3.公正阶段(12岁以后)科尔伯格发现儿童道德发展普遍经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三个水平:1.前习俗水平2.习俗水平3.后习俗水平六个阶段:1.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2.以工具性相对主义为定向3.以“好孩子”为定向4.以维护权威和秩序为定向5.以社会契约和个人权利为定向6.以普遍的伦理为定向(二)道德情感的发展道德情感是人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举止、行为、思想、意图时产生的一种情感。
当代教育学[第十章当代学校德育]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十章当代学校德育一、道德、品德与教育1.道德与德育(1)道德特点与德育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
道德规范与其他行为规范的区别,在于道德规范包含善恶评价标准,而大多数行为规范不包含这种标准。
我国学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实为社会意识教育。
政治教育指形成学生一定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
(2)道德类型与德育从类型划分的角度看,德育即培养学生在私人生活、国家与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中的道德意识,以及合乎私德、国民公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
德育包括私德、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私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私人生活的道德意识及行为习惯;公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国家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道德意识及符合国民公德和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职业道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职业生活的道德意识及合乎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
(3)道德层次与德育从层次划分的角度说,德育即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规则的教育,激励学生的高尚行为,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德育包含理想、原则、规则层次的道德教育。
道德理想教育即运用道德倡议形式激励学生的高尚行为;道德原则教育即运用道德指令或道德倡议形式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道德规则教育即运用道德禁令或道德指令形式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不同层次的道德教育内容,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对学生具有不同的教育功能。
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错位,会导致教育功能的丧失。
另一方面,学校德育的层次结构影响学校的德育功能。
2.品德与德育品德是一定的道德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特点和倾向,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构成的综合体。
道德认知即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认识,包括道德印象的获得、道德概念的形成和道德思维能力的发展等;道德情感是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好恶、爱憎等情感;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
28078学校德育工作概论资料(现代德育复习题、班华主编)(小)
28078学校德育工作概论复习资料(现代德育论复习题、班华主编)绪论1、(1:的德育即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P9(2)广义的德育,从内容范围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思想教育指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政治教育主要是政治思想、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等方面的教育;道德P9、P102: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德育。
P113、(主体性、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本质规定。
P124、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是:(主体—发展性)。
P125、(主体—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精髓。
P136、(主体—发展性)是现代德育区别于传统德育的分水岭。
P147、现代德育由片面的主知的、或主情的、或主行的德育,转向(知情行协调)发展的德育。
(2006年填空)。
P158、现代德育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P179、培养(民族精神)是各国德育的核心问题。
(民族精神)是德育的灵魂,是一种激发人向上的动力。
P1710、德育是一定民族文化的产物,是因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而存在、发展,也在参与民族文化实践中实现,因而具有浓烈的(民族性)。
P1711、现代德育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也就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P1812、中国德育的现代化要坚持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统一,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
P191P26(a 神学决定论的观点: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b 精神决定论的观点:黑格尔(2)环境决定论的观点:荀子(3)内在决定论的观点: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孟子(4)马克思主义实践决定论的观点2、(德育发生)是现代德育性质研究的起点P243P254:P305:接受这些影响,并能在这些方面获得自我发展。
这才是德育的本质或本义。
P326、原始社会的道德生活就表现为(“禁忌”)。
(禁忌)构成了原始社会的道德规范,当教育、生产和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原始的宗教礼仪)等就成为德育的基本形式。
P377、知识经济的特征是什么?P40答:(1)劳动资料的知识化。
德育原理串讲要点
德育原理串讲要点第一章结论一、基本概念1、德育原理:研究德育一般问题,揭示德育一般现象的教育学科P12、德育规律:德育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P4二、基本理论1、马卡连柯的德育思想:①代表作有《教育诗》、《塔上旗》、《父母必读》、《论共产主义教育》;②4个要点;③其特色是平行教育影响P102、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①代表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②4个要点P11-123、杜德海姆的道德教育思想:(教育社会学创始人)代表作是《道德教育论》,两个主要观点P124、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代表作是《民本主义教育》、《教育中的道德原理》,四个主要观点P13-145、班杜拉等人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思想①班杜拉的三个观点P14-11-14行②班杜拉和麦克唐纳的模仿学习P14③沃尔斯的抗拒诱惑P14④米切尔的言行一致P156、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思想①吸取了杜威的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说和亚杰的认知结构说,采用“道德两难法记”研究儿童道德发展②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P15-16③道德教育思想(四个观点)P10三、基本知识1、德育萌芽阶段的知识原始社会产生了简单的德育实践经验和德育思想,带有古朴性、融合性;代表性著作有《论语》、《理想园》、《礼记·大学》、朱熹的《小学》、《童蒙须知》(小学重做事,大学重明理),核心内容在修已和治人。
2、德育独立科学阶段知识①夸美纽斯的《大数学论》预示德育将成为独立学科②英国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③德国凯兴斯泰纳《品德概念与品德教育》④法国杜德海姆的《道德教育论》⑤杜威的《道德上的教育原理》3、德育科学阶段①克鲁普斯卡娅的教育文集②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③《马卡连柯全集》4、德育原理研究的原则P175、德育原理研究的方法P17-20(对六种方法内涵的理解和掌握)6、德育原理的研究任务(四大任务)P47、德育原理与德育实践经验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P68、德育原理与德育方针现象的关系(联系与区别)P7四、综合运用1、德育现象、本质、规律的区别与联系P2-32、德育原理与德育一般规律的关系P4-5第二章德育的概念一、基本概念1、德育P222、学校德育P263、品德P304、社会意识P285、社会现象6、道德P29二、基本知识1、①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已也;②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③“道”即符合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和社会现象的内在思想、感情和外在行为。
现代德育论笔记(全)
绪论一现代德育和现代德育理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具有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精神的主体,培育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精神是现代德育的主要任务。
社会现代化不但要求德育现代化,也为德育现代化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向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德育与现代德育的含义德育即育德,也就是有意识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化,或者说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
本书所说的“德”即个体“品德”,指人的个性品质中的德性,狭义指个体的道德品质,广义指“思想品德”,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
狭义的德育与道德教育同义,是道德教育的简称。
广义的德育,从内容范围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当前我们所说的德育,大多指广义德育。
从性质说,现代德育与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紧密联系的。
现代德育是德育现代化的结果,现代德育和德育现代化是对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积极回应。
现代德育是以现时代的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为基础,以促使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现代化为中心,促进社会现代化的德育。
㈠德育是有目的地通过传递社会思想、道德文化,促进受教育者个体德性社会化,在现时代也就是促进个体德性现代化。
㈡现代德育突出了人,突出了主体性、发展性,要促进人的精神解放、个性解放。
㈢现代德育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现代德育具有现代教育的各种特点如全民性、发展性、科学性、民主性、终身性、世界性等。
㈣现代德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过程,是在教育者的组织下,教育者的启发、引导、指导与受教育者认识、体验、践行的结合,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教育与自我教育活动。
三现代德育是主体——发展性德育现代德育以促进人的德性现代代为中心,或者说是以促进主体现代德性发展为根本。
主体性、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本质规定,主体性表征德性发展的主体,发展性表征主体德性的发展。
㈠“主体——发展性德育”的含义“主体——发展性”明确表述了现代德育的主体性,表述了主体德性发展的内容包括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榜样示范法的策略要求:
◆树立值得学习的正面形象(齐 抓共管); ◆教师、家长都要严格要求自己, 树立正面形象; ◆引导学生能把同伴中的优点作 为自己目标。
3、情感陶冶法(情景体验)[P469]
校园传统的仪式——永恒的学校友谊 树:每一个毕业生带领一名新生同栽一 棵树苗。 他教育学生保护劳动成果,爱护每一 丛玫瑰,每一颗苹果树和每一株葡萄, 看到倒伏的小树苗,就应当走过去把它 扶起来,培好土,浇上水,并写上请别 人注意的小纸条。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 果学生为那棵孱弱纤细的,毫无抵抗能 力的幼苗成为粗壮挺拔的大树而操过心, 那他就会成为善良,真诚、热忱和富有 同情心的人。
◆内在素质的培养结构: 在态度、价值、观念上形成一定的内在素质。
◆品德心理的组成结构: 知、情、意、行
第二节
德育的目标与பைடு நூலகம்容
一、德育的目标 (一)德育目标的含义[P356] ——在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的质量和 规格的发展水平的要求。 (二)德育目标的表述 1、定量目标(当前改革的新趋势) 2、定性目标(建国以来有很多说法)
一、德育过程 [P363] (一)德育过程概述[P363]
1、含义 ——德育过程就是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 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为目的,师生参 与,交往互动的教育发展过程 2、德育过程的结构要素[P364]:(三要素说) 教育者(师长,是主导) 受教育者(学生,是主体) 内容与方法(是媒介因素)
(二)德育过程的矛盾
(二)价值澄清学派的德育思想[P379] ---------重内化
主要的代表是美国的拉斯、哈明、西蒙等人, 其观点主要是: 1、强调个人的价值,通过改变人而改造社会 2、在道德发展上反对外在的要求与灌输,强 调在学生自己选择认识中形成自己的道德价值。 3、模式分析: 早期模式:选择→珍视→行动 修正模式:思维→情感→选择→交流→行动
课堂讨论:
某校一学生因经常违反学校纪律,按 该校教师自行制定的有关规定被评选为 最差生,该生因此事件受到师生的歧视 而服毒自杀。 Q:试分析造成这个教育事件的原因,如 果你遇到类似问题,你会采用哪些德育 方法来达到教育的艺术效果。
第四节
国外德育思想与流派简述
一、前苏联的主要德育思想
(一)马卡连科的德育思想[P371]----集体 教育
以下案例属于什么类型的矛盾?
A.某生常常迟到、早退,学习纪律很差,在
老师的教育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上半学期进步很大, 下半学期老毛病又犯了。
B.美国校园枪击事件的凶
手16岁的高中生杰夫· 魏泽, 对希特勒的十分崇拜,并且 自称“死亡天使”。他说: “我喜欢僵尸电影和所有的 恐怖电影。我喜欢写恐怖小 说,看纳粹德国历史。”
二、当代西方主要道德教育思想流派
(一)科尔伯格的德育思想[P374]
-----强调发展德育能力 (重认知) 美国认知学派的德育思想家,主要观点如下: 1、强调发展德育能力。他认为,德育的首 要任务是发展道德判断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两难推理问题 2、提出了道德判断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 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思考题和参考文献见 P382)
5、品德评价法[P370]
——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 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评价,从而达到 强化目的的方法。
类型:
正强化(表扬、奖励) 负强化(批评、处分)
策略要求:
注意恰当的强化层次和艺术性; 教师表扬为主,还是鼓励为主? 要客观公正,不可亲者宽、 疏者严。
6、角色扮演法[P369]
—通过让学生扮演处境特别的求助者或其他不同于 自己角色,移情换位、体验人生的方法。
7、修养指导法[P370]
----是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自觉主 动的提出目标,努力完善自己。 类型: 在知的方面——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在情的方面——自我体验、自我悔恨 在意的方面——自我监督、自我控制 在行的方面——自我检查、自我改正 策略要求: 导——指导、教导、诱导 望——期望、希望,不能失望 信——信心、信任
三、德育的方法[P367]
德育方法是为了完成德育任 务,达成德育目标,师生双方 共同的活动方式(包括手段等) 的总和。
我国常用的德育方法
1、说理教育法(说服法)[P368]
——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 讲道理来影响受教育者思想意识的方法。 类型: ◆语言说理(讲解、讲演、谈话、讨 论等) ◆事实说理(参观、访问、调查 等)
(一)德育的功能
德育对个体的发展功能[P348] 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思想的 进步、个性的完美、动机的强化) 德育对教育的导向功能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是全面发展的方向 德育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功能 提高德育素养、美化人的心灵,促进社会发展
(二)德育结构组成的分析
表现在不同角度上: ◆外在教育的塑造结构: 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
说理教育的策略要求:
◆以身说理 ◆以情说理 ◆以理说理 ◆以人说理 A.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B.评说学生和社会的正反两面形象,树 正气 C.态度诚恳,以情感人 D.摆事实、讲道理、讲真话、讲实话
2、榜样示范法[P369]
—是以他人的高尚思 想、模范行为优秀业绩 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
应当树立的三种榜样类型:
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P364]
教育者不断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 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 这个基本矛盾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 动力因素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的发展成长 是在一定的矛盾转化中实现的。 其矛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德育过程矛盾的主要类型
认识性的矛盾(在道德知识水平上知与 不知的矛盾,表现为有错不知错的)。 能力型的矛盾(主要指缺乏自制能力和 道德判断能力,表现为犯错不自觉的), 思想性的矛盾(思想上已经形成不良倾 向和某些恶习,表现为知错也犯错的)。 因此,德育过程就是在解决这些矛盾和 促进这些矛盾转化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思 想品德往积极的方面发展和转化的。
蒙令华:<一个德国青年的中国乡村教育梦>
卢安克,德国汉堡人,三十多岁,毕业于汉堡 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 卢安克来中国的六年里,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广 西的偏远农村,没电他就点柴油灯上课,他快乐踏 实地实践着他的教育梦想(素质教育实验)。 “卢安克真怪,不好好待在德国享福,却跑到 中国农村来受罪”,更有人当面问卢安克:你为什 么大老远跑到中国农村来,不喝酒、不抽烟、不吃 肉、不赌博、不恋爱,还不拿工资?” 很多人不能理解卢安克为什么不去挣钱。 他说:“人生的路,是由每个人自己找到的。 仅仅为了钱去工作,是可惜的。 ”
《现代教育学》
----教育心理教研室 周云祥
第十章
一、德育概念的分析
德育
第一节 德 育 概 述
(一)概念的一般说法——[P346] (二)德育与道德、品德的关系 讨论: 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社会道德 →(通过)学校德育 →发展个体品德 ◆学校德育实施 →个体品德完善 →社会道德提高
二、德育的功能与结构
二、德育过程的组织[P365]
组织实施的途径多种多样,主要可概括 为以下六方面: ◆最基本的途径是? ----政治课与其它各科教学 ◆特殊的必要途径是? ----班主任工作 ◆理想、目标教育的途径? ---少先队、共青团、党支部活动
◆通过为学校、为同学、为群众服务而 陶冶情操的途径是? ----课外与校外活动 ◆通过身心锻炼提高的有效途径是? ----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 ◆品德发展的保障途径是?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我国德育的基本内容[P358]
(一)爱国主义教育 (二)集体主义教育 (三)劳动教育 (四)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 (五)人道主义和社会公道教育 (六)理想教育 (七)正确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的内容也在不断地 完善 讨论:当前应突出强调哪些方面的内容?
第三节
德育过程及其组织实施
1`、强调集体教育。著名的观点为“在集体中, 通过集体,为了集体”。 2 、尊重信 任和严 格要求 相结合 。他强 调: “我的基本教育原则永远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 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
在集体的统一要求中尊重个体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P272]
-----全面和谐、个性完美
1、德育居首。他认为:“居于首位的则是品德成 熟性和公民成熟性的培养。” 2、强化信念。他强调信念是最终目标,他说: “个人的道德信念——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结果。 3、自我教育。他认为学校教育中的极其重要的 一个因素——自我教育。他说:“没有自我教育就 没有真正的教育“。 他主张:把大自然所赋予和人所能做到的一切 都尽可能充分地用于人的和谐发展。
类型: 人格感化 策略要求: 环境陶冶 艺术陶冶
◆最重要的是——教师的爱的人格感化(学生
观,园丁应当看到花园里奇花异草)
◆充分利用两个环境的积极因素(社会和自然
环境)
◆充分利用艺术美的作用(文学影视、音乐、
美术)
4、实践锻炼法[P369]
——通过各种实际活动,训练和培养受教育 者思想品德的方法。 类型或途径: 任务锻炼 规章锻炼 交往锻炼 策略要求: 严格要求 持之以恒 强化意志 Q.日本在实践锻炼法方面有哪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