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黄河颂
七年级下册第五课《黄河颂》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五课《黄河颂》知识梳理!5、黄河颂知识点梳理复习+考点分析【文学常识】㈠作者资料。
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主要作品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黄河大合唱》、长篇叙事诗《屈原》等。
1949年后,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活动。
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以张光年署名发表了大量文学、艺术评论。
文章立论谨严,文风洒脱。
㈡写作背景1938年,光未然(张光年)在前往延安的途中,经过黄河,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这些激发了诗人为黄河高歌的诗情,写出了长诗《黄河吟》。
后经冼星海谱曲,这部极具民族精神的音乐巨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成功首演。
从此,《黄河大合唱》激荡的歌声传遍了全国,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重点字词】㈠字音字形。
(32个)⑴冼星海(xiδn);⑵气魄(pδ);⑶巅(diαn);⑷狂澜(IGn);(5)浊流(ZhU6);⑹宛转;(7)九曲连环(qu);(8)劈(pi););⑩一泻万丈;(11)浩浩荡荡;⑫哺育(bu);(13)榜样。
㈡词语释义⑴九曲连环:形容很曲折、复杂的情况,也可以形容河流弯曲。
⑵一泻万丈: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
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
也比喻文笔或曲调气势奔放。
【诗歌主旨】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民族,歌颂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表达了中华儿女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内容概括】作者从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激励着中华民族)等方面赞美了黄河一往无前的英雄气魄。
【写作特色】㈠抒情方式:直抒胸臆作者在诗歌中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6《黄河颂》2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 作品,共有八个乐章,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对口曲》 《黄水谣》 《黄河怨》 《保卫黄河》 《怒吼吧,黄河》
Hale Waihona Puke 请欣赏《黄河颂》,用简洁的语 言说出你听到的内容。
在祖国母亲饱受苦难的时 刻,诗人看到了如此气势 磅礴,雄伟壮丽的母亲河 时,不禁从心底发出了赞 歌:
一、教学铺垫—字词
•山巅diān 哺bǔ育 狂澜lá n
澎pé ng湃
赞zà n歌 发源yuá n 滋zī长 宛wǎn转
屏嶂zhà 浊zhuó ng 流 气魄pò 劈pī成
澜
魄
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 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 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 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 篇——《黄河颂》。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 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 作灵感。他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 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 组歌随后唱红了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 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
课堂小结
同学们,先辈们用血汗换 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希望你 们珍惜短暂而宝贵的学习生活, 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祖国。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 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保卫黄河 青纱帐里, 游击靳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原朗诵词
但是, 中华民族的儿女啊, 谁愿意像猪羊一般 任人宰割? 我们抱定必死的决心,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三、诵读诗歌—读出诗韵
建议你这样读: 1、读好能准确简明地表明黄河气势 的词语。 2、读好能生动形象地说明黄河作用 的词语。 3、读好能酣畅淋漓地抒发作者情感 的语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文详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文详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黄河颂》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今老河口市)人。
中共党员。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而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学者、诗人。
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
1920年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
著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等。
他的诗文被鲁迅先生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这篇杂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
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
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
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
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文详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文详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黄河颂》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今老河口市)人。
中共党员。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而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学者、诗人。
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
1920年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
著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等。
他的诗文被鲁迅先生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这篇杂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
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
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
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
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第6课《黄河颂》
(1)、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第一、七、八乐章的片段,并对音乐所要描绘的内容和表达的主要情感进行自由想象。
(2)、学生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并谈谈从音乐感受到了怎样的感情。
(3)、带着从音乐中体会到的感情来齐读课文。
5、朗读指导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2、课前热身
(1)注音
气魄(pò)山巅(diān)澎湃(pài)
狂澜(lán)屏障(zhàng)九曲连环(qū)
劈开(pī)宛转(wǎn)哺育(bǔ)
(2)多音字辨析
(3)解词
山巅:山顶。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浩浩荡荡: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
3、作家作品
组歌《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是光未然,曲作者是冼星海,有《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等八个乐章。这篇文章写于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发出了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3)、全班齐读诗歌。
6、内容研讨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语文:第6课《黄河颂》
侧重黄河保卫了 中华民族
合作探究:
1.诗人仅仅是在颂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要 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2.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用了哪些词语来 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 点?
时代背景
1938年末,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军至 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 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 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 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冼星海 在除夕晚会上听了该诗的朗诵异常兴奋, 连续写作六天,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 《黄河大合唱》这部史诗性杰作。这部大 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其中尤以《黄河 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为人 们所传唱。
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 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对口曲》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水谣》 《保卫黄河》 《黄河怨》 《怒吼吧!黄河》
黄河的基本走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黄河上游景观
以黄河为榜样,学习 它的伟大和坚强,掌 握本领,振兴中华!
有关黄河的著名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浪淘沙》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读准字音
磅礴( 澎湃( 气魄(
pá ng
)(
bó pà i
) )
diān
pé ng )( pò lá n
) 高山之巅(
)
狂澜(
浊流(
) 哺育(
《黄河颂》
有关黄河的著名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浪淘沙》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 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对口曲》
《黄水谣》 《保卫黄河》 《黄河怨》 《怒吼吧!黄河》
你认为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 语气来朗读这首诗?
激昂、雄健、悲壮!
黄河的基本走向
黄河上游景观
!
你能用一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说说你的感受吗?
2、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 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 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望——劈成南北两面
“望……劈成南北两面”是如何写的?
近镜头 俯瞰 纵向 横向
→ → → →
特写 全景 南北 两岸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 么作用?
2、诗人歌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你是怎样理 解的?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 条铁的臂膀”? 4、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1938年末,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军至 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 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 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 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冼星海 在除夕晚会上听了该诗的朗诵异常兴奋, 连续写作六天,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 《黄河大合唱》这部史诗性杰作。这部大 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其中尤以《黄河 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为人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5课《黄河颂》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5课《黄河颂》教案一. 教材分析《黄河颂》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经典歌曲,选自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5课。
歌曲以宏伟壮丽的黄河为背景,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坚强意志。
歌曲旋律激昂,歌词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准等方面有较好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融入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感受歌曲的爱国主义情怀。
2.学会歌曲《黄河颂》,并能用正确的姿势和表情进行演唱。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理解歌曲的歌词意义,感受歌曲的爱国主义情怀。
3.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和表情进行演唱。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爱国主义情怀。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歌曲演唱技巧。
4.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
2.准备乐谱,打印歌词。
3.准备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同时,播放歌曲《黄河颂》,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乐谱,讲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其克服演唱困难。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关注学生的姿势、呼吸和表情,确保演唱效果的正确性和美感。
4.巩固(5分钟)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其余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评价,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肯定和指导。
七下语文第五课《黄河颂》
整体感知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③“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 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 点词语“掀”“结”“奔”“劈” 的重读,且这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 表现出黄河的气势。
整体感知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④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 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 高昂,表明歌颂的情感。
精读细研
③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比喻,把黄河的无数支流比作黄河主流 这一“巨人”躯干的“千万条铁的臂膀 ”,表明了黄河流域的宽广。同时,联 系上句“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也体 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势不可挡的力量。
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
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
预习检查 读一读
pài
澎湃
wǎn
宛转
diān
山巅
zhuó
浊流
bì
臂膀
pī
劈成
bǎng
榜样
dàng
浩浩荡荡
预习检查 读一读
lán
狂澜
píng
屏障
bǔ
pò
哺乳 气魄
第6课《黄河颂》课文原文(1篇)
第6课《黄河颂》课文原文(1篇)第6课《黄河颂》课文原文 1第6课《黄河颂》课文原文课文原文黄河颂(光未然)(朗诵词)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创作背景1938年11月武汉__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亲临险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酝酿并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组诗。
此诗即为组诗八章中的第二篇。
文学赏析主题思想《黄河颂》当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它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
《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
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用澎湃的激情热情地讴歌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巨大的保护作用,并表达了学习黄河精神,铸就像它一样伟大坚强的决心。
全诗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表达了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的思想感情。
七年级语文下《黄河颂》赏析
《黄河颂》赏析《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诗歌从“我”望黄河开始,着重颂扬了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具体体现在黄河哺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
最后诗人直接抒发了对黄河的赞颂,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诗中把黄河比喻成“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极为恰切。
另外,从学习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教学价值有以下几点:1. 诗歌充满了壮志豪情,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
这首诗歌在艺术上主要采用了象征的手法,通过对黄河奔腾不息、气势磅礴的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中华民族无坚不摧、英勇顽强的精神风貌。
2. 诗歌运用了直抒胸臆的表达手法,直接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黄河的崇敬、赞美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感情。
3. 诗歌的语言平实自然,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和修辞手法,更显得真实可信,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
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
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不宜用讲解和说明的方法,也不必展开想象和联想。
需在听读、朗读的基础上体味和揣摩诗歌语言的音韵、节奏和音乐美。
有的诗句可适当注意从文字层面作一点评讲和赏析。
当然,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反应是多元的,因此在课堂上我始终重视师生间的双向互动。
语文:第6课《黄河颂》课件(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31
3.学生自由朗诵,理 清诗歌的思路并慨括 大意。
32
望 颂 学
33
质疑探究
1、这些景色是从什么视觉进行描写的? 你觉得这些描写的句子表现了黄河什么 特点 ?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的气魄
34
2.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的?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历史贡献)
实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
(地理优势)
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
简而言之:加强了抒情语气,又体现了诗歌 的内容层次。
38
6、诗人借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 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 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着中华 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 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保卫 黄河,保卫祖国。
39
7、《黄河颂》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运用象征手法; 2.多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3.音韵和谐,气势强劲,有极强的感染 力。
作家作品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 生在湖北光华县。1927年在中学年 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作了 《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 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 诗《黄河大合唱》。
4
时代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帝国 主义侵占了我国的华北地区,全国掀起了抗 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 也积极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 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 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27
你认为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 语气来朗读这首诗?
激昂、雄健、悲壮!
28
朗读指导:
1、朗诵诗歌要注意停顿和节奏。
2、“……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后面分 句注意重读,如“掀”“奔” “劈”等。
《黄河颂》样本范文
《黄河颂》样本范文《黄河颂》是一部由作家高大山创作的诗歌作品,以赞美和歌颂中国境内最长的河流黄河为主题。
黄河,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和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拥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意义。
诗人通过对黄河自然景观和激荡人心的历史故事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土地的眷恋和对祖国伟大历史的敬仰。
黄河浩浩荡荡,东去迎日升。
黄河汇聚百川,波浪滚滚奔腾。
河水宛如金色,涛声犹如万马奔腾。
河水蜿蜒流向东方,将祖国沐浴在光明中。
黄河,你是祖国的母亲,你滋养了万物。
你流经戈壁,也流经平原。
你撒播着生命的种子,让大地满目生机。
你留下了千姿百态的壮丽景色,让我们陶醉其中。
多少古老的故事沉淀在你的河床中你见证了古代文明的兴起和衰落。
你是中国文明的源泉,你开创了辉煌的历史。
你见证了无数英雄的壮举,将他们的名字刻在你的心底。
黄河曾经泛滥,给人民带来伤痛。
但你依然是我们心中的母亲,我们不能忘却。
你的泛滥使我们更加珍惜你的恩赐,更加珍视我们的家园。
黄河哦,你是祖国的脉搏,你永远流动不息。
你带给我们无尽的力量,让我们勇往直前。
我们将继承你的精神,向着梦想奋进。
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我们都不会退缩。
黄河哦,你是祖国的象征,你是我们心中的骄傲。
你给予我们力量和智慧,让我们扬帆远航。
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能感受到你的温暖。
我们将永远铭记你的伟大,永远歌颂你的壮丽。
黄河哦,你是我们的命脉,我们永远与你相连。
你带给我们美景与希望,让我们饱含豪情。
我们将从你身上学习,吸取智慧的光辉。
继承你的精神,让我们的梦想在你的背景下绽放。
黄河颂,始终嘹亮在心中。
你是一条伟大的河流,承载着无数的情感和故事。
我们将永远铭记黄河的伟大,用行动来维护她的安全和健康。
愿黄河的水永远清澈,愿黄河的景色永远美丽,愿黄河的故事永远流传!。
《黄河颂》原文及赏析
《黄河颂》原文及赏析《黄河颂》是一首著名的民歌,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其内容描写了中国历史长河中最为壮阔的河流黄河,歌颂了黄河的伟大和神奇,表达了人民对黄河的敬爱和依恋之情。
本文将结合原文及其赏析,更为深入地了解这首歌曲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一、《黄河颂》的原文《黄河颂》是由中国著名传媒人、音乐家、文化学者李谷一所作。
其原文如下: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数几万。
黄河入海流,百年不得语。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二、文化背景分析《黄河颂》作为一首歌曲,除了它优美的旋律和抒情的词句外,更重要的是背后的文化背景。
首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河一直被视为中国文化繁荣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众多,古代中华文明就孕育于黄河文化的沃土上。
《易经》中,也有“巽为风,象为木,君子以议狱缓死”这样的语句,正是来自于黄河文化。
其次,歌词中的“长城”、“玉门关”、“白登道”等地名,更是展现了中国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的符号。
这些地方在中国历史上都曾经发生过重大的军事事件,而这些事件又让地名自然地成为了中国历史的符号和标志。
三、文本解读歌词中的第一句“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数几万”则凸显出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伟大历程和人民的英勇奋斗。
歌词的后半部分,“黄河入海流,百年不得语。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描绘了黄河、天山和玉门关等地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特征,同时也融入了传说和神话元素,使得整首歌曲更加丰满和富有深意。
再看到后面的“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则延伸出了中国历史上的很多军事战役场景,表达了战争的残酷、战士的惆怅和思乡之情。
《黄河颂》课文课件
20世纪30年代,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为保卫家园而 奋斗。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这首诗歌,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 自豪感。
02
CATALOGUE
课文内容解析
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
文章结构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篇点题,综述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重要地位,接着分 别从不同角度歌颂黄河,最后总结全文,发出豪迈的誓言。
中国水利网
包含了大量的关于黄河的历史、文化、地理 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一个有关水利资源的官方网站,提供了大量 有关黄河治理、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THANKS
感谢观看
05
CATALOGUE
课文学习活动设计
小组朗诵和角色扮演活动
总结词
增强情感体验
详细描述
通过小组朗诵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对黄河的热爱和对祖国的自豪感。
黄河文化探究活动
总结词
拓展知识视野
VS
详细描述
通过黄河文化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 关于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拓展知识视 野,增强对黄河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制作黄河文化手抄报比赛
总结词
锻炼综合能力
详细描述
通过制作黄河文化手抄报比赛,让学生更好 地掌握课文内容,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包括团队合作、创意设计、文字表达等。
06
CATALOGUE
相关资源推荐
黄河相关的电影、纪录片推荐
1 2 3
《黄河之水天上来》
一部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纪录片, 详细介绍了黄河的起源、历史、文化以及治理情 况。
主要内容
本文以热烈的颂歌形式,赞美了黄河的雄伟形象,表达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深厚 情感和民族精神。
黄河颂课文讲解
《黄河颂课文讲解》
同学们,咱们今天来一起聊聊《黄河颂》这篇课文。
一提到黄河,大家脑海里是不是马上就浮现出那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画面?《黄河颂》就是一首赞美黄河的诗歌。
作者开篇就用“啊,黄河!”这样直接而强烈的呼唤,把我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吸引到了黄河身上。
接下来,作者用“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把黄河比作摇篮,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就好像我们都是在黄河的怀抱里成长起来的。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这让我们想到了古代那些伟大的发明、灿烂的文化,还有无数英雄为了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斗的故事。
比如说,古代有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近代有抗日英雄们在黄河边上与敌人奋勇作战。
他们的英勇事迹就像黄河的波涛一样,永不停息。
再看“你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把黄河比作巨人,突出了黄河的雄伟高大。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这里写出了黄河就像一道坚固的屏障,保护着我们的民族。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黄河水奔腾而下,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
同学们,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咱们要带着对黄河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想象自己就站在黄河边,感受着它的力量和伟大。
总之,《黄河颂》这篇课文用豪迈的语言,赞美了黄河的伟大和坚强,也表达了我们对祖国的热爱。
希望同学们能好好体会,感受黄河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黄河颂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在诵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3、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
古往今来吟唱黄河的篇章可谓多矣。
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写黄河的现代诗--《黄河颂》
二、诗歌诵读
1、诗歌诵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奏与情感。
2、感悟黄河:
在你朗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节最有气势?请你读给全班同学听,并交流一下朗读感受。
三、探究赏析
1、合作探究:
①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②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颂黄河部分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历史贡献、地理特点、自然特点)
③结合时代背景,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
2、品读赏析:
①分小组自由选定最欣赏、理解最深刻的片段进行朗读赏析。
②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四、拓展延伸
1、回味抒情:
同学们,“情到深处自成诗”下面让我们再一次高声诵读《黄河颂》,再次感受黄河,感受伟大的中华民族。
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2、拓展延伸:
①以“啊!黄河!”为情感基调,仿写几句话歌颂黄河。
②让学生欣赏《黄河大合唱》。
五、作业
1、课后练习
2、练习册上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