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技术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产业集群治理理论研究综述及展望

产业集群治理理论研究综述及展望

6 — 8
维普资讯
第2 7卷
2 8 第月期 0 年88 0
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它 既包括有权 迫使人们 服从 的 正式 制度和规则 ,也包括人 民和机构 同意的或认 为符合 其 利益的各种非正 式的制度安排。 … ” 关于产业集群 治理 的概念 ,Gln 20 )从集 群在 ii s g(00 发展 中必须适应 环境条件 的变化以维持竞争 优势 的客观
12 1 全球化影响论 ..
产业集群作为一个开 放的系统 ,必然 不断 的与外 界
产生交 换互 动。在经 济全球 化 的 进程 中,人 才 、资 金 、 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在 全球范 围内频繁 流动 的 同时 ,更 倾 向于从~个 空间 转到另 一 个空 间 内的 集聚 和 重组 _ 。 7 J 集群赖 以形 成的要素资源 的流动 、重 组 ,使得 产业 集群 整体转移成 为可能,从而使集群治理成为一 种需 要。 122 产业集群失灵论 .. 产业集群能够在一定 程度上 避免市场 失灵 和政 府失 灵 。比如 ,产业集群可 以选择并 联耦合 机制在 一定 程度
12 产 业 集群 治 理 的动 因 .
2 世纪 9 年代 以来 ,“ 0 o 治理 ”概念 被广泛应用 于社 会经济领域。全球治理 委员会将治 理定义为 “ 种公共 各
的或私人 的个人和机 构管理其共 同事务 的诸多方式 的总 和 。它是使相互冲突的 或不同 的利 益得 以调 和并 且采 取
13 产 业 集 群 的 治 理 结 构 和 治 理 机 制 .
的} 合体及 其相互 关 系_ ;B m (00 昆 4 mv 20 )则将集 群治理
看 作 是 产业 结 构 和集 群 企业 问 的互 动 关 系 J 。

我国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

我国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
金祥荣和朱希伟 (0 2 2 0 )结合浙江专业化产业 区发展的历史经验 ,认为产业特定性要素 ,如产业 特定性知识 、技术工匠和特质劳动力、产业氛围在 特定地理 区域 内的生成 是专业化产业 区兴起 的历史 起点 。更 为重要地 ,这 些产业特定性要素 的低流动 性特 征导致这些要素一 旦在一定区域 内生成则很难
营造 良好的区域竞争环境 ,强化 区域竞争优势是增 强经济实力的关键 ,产业集群理论是适合 中国国情
的新兴区域发展理论 。 蔡宁和吴 结兵 ( 0 2 2 0 )基 于 资源 的企业 理论
( BV)与 “ R 结构一 行为~绩效 ”( C )的分析框 SP 架来解释产业集群竞争优势,认为特 定的资源和能 力是竞争优势 的来源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 中间组织 形式构成了新 的竞争单位,其竞争的优势来源于资 源禀赋和产业集群对资源的整合能力。
的扩大 , 各种交易费用迅速增加 ,为了减少交易费用 , 增加报酬,协调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和集群应运而生,
并伴随着分工 的发展而发展。同时,集群 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 了专业化分工 。 向世聪 ( 06 20 )系统回顾总结 了不同理论渊源 的产业集聚研究文献,对产业集 聚的演变发展规律及基 本理论做了简要综述与评价。他认为,作为产业布局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国外产业集聚研 究主要经历了
国外对产业积聚的研究起步较 早,从马歇尔首次提出著名的产业空间集聚 的三个 原因以来,经济学者
和经济地理学者对产业集聚理论进行 了不懈地探索。与 国外产业集聚研 究相 比,我国的研究则起步较晚 , 直到 2 0世纪 8 0年代中后期学界才开始对产业集聚现象予 以关注 ,而比较系统 的研究则始于 2 世纪 9 年 0 O 代。这种现象与我国产业发展进程密切相关 。改革 开放 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 场在资源 配种中的作用不断强化,各类 资源和要素在市场导向的作用下向高效率的地区和产业流动,形成 了特定区域的产业集聚现象 。纵观我 国对产业集聚的研 究,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对国外产业集聚理论的介 绍和阐释 ;二是对产业集聚 的分析框架和形成机制的研究 ;三是对我 国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

我国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

我国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
而广泛 结 网和灵 活互 动 , 以适 应 具有 时效 性 和 多 样 化 的市场需 求 。
作者简介 : 王志强( 1 9 9 0一), 男, 山西运城 人, 重庆工 商大 学长江上游经 济研究 中心硕 士研 究生, 研究方 向: 产业集群 ; 孙艳( 1 9 8 8一) , 女 山西太原人, 重庆X - - 商大学长 江上游经济研 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研 究方向: 区域创新。
容, 对 我 国产 业集 群理论 进行 分类 整理 和归 纳 , 以掌
是产 业集群 的竞争 优 势 之 所 在 ; 同时 根 据集 群 网络
的不 同 , 将 集群 分类 为 “ 经 典 马 歇 尔式 、 进 化 后 的马 歇尔 式 以及 融 人 全 球 式 ” … 。陈 雪 梅 、 张涌( 2 0 0 8 )
的产 业空 间组 织形 式 迅 速 发 展 到 了环 渤 海 地 区 、 长
三角 地 区以及 内 地发 展 较 快 的个 别 省 份 , 同 时取 得
了 良好 的发展 绩 效 。在 这 样 的 背景 下 , 国 内经 济 地 理学 、 区域 经济 学 、 产 业经 济学 和管 理学界 纷 纷展 开 了对 产业 集群 的研究 。进入 2 1世 纪 , 学者 们广 泛结 合 国 内产业集 群 发 展 的 实际 , 从 不 同角 度 展 开 了大 量 的实 践总结 和 理 论研 究 与 创 新 , 以期 通 过 理论 研 究 准确地 把握 产业 集群 的本 质 、 形 成机 制 、 竞 争 优势 以及风 险等 问题 , 从 而 能 够 为 产业 集 群 的发 展 提供 适 宜 的对策建 议 。本文 尝试 按照 产业集 群 的研 究 内
于在 分析集 群 特征 时运用 了动 态 的视角 。他认 为 处

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现状及理论述评

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现状及理论述评

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现状及理论述评2009-04-26 13:17:55来自: 静谧的尖锐(电影编剧们请和我联系。

)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现状及理论述评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朱华友【内容提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产业集群的论述已成为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这一方面与国际学术动态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不同形式的产业集群的出现有关。

我国学者对产业集群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产业集群的定义和分类、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培育、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产业集群与创新网络等方面。

从整体来看,我国运用产业集群理论成功地解释了一些现象,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今后应加强对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研究,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指导我国产业布局实践。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集聚产业集群的定义及分类1.定义产业集群或簇群是一种相关的产业活动在地理上或特定地点的集中现象,这是国外对产业集群的经典定义。

我国学者对产业集群的定义大同小异。

曾忠禄认为,产业集群指同一产业的企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徐康宁认为,产业集群是指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王冰、顾远飞认为,簇群是一种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面向未来的组织形态,它所具有的两种机制——知识共享机制和信任机制超越了市场/价格和科层/权威;刘友金、黄鲁成认为,产业集群中的产业概念不是指广义上的产业,而是指狭义上的产业,如个人计算机产业、大型计算机产业、传真机产业、医疗器械产业;另有人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种区域产业群落,它强调子相关产业中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这种集中是在竞争环境中产生和形成的,它不仅仅是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更是一种经营组织形式,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2.分类对产业集群形式的划分角度不同,形式也不一样。

1988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根据集群内企业技术的总体水平、集群变化的广泛性以及集群内企业间相互协作与网络化程度三个标准,将集群分为非正式集群、有组织集群、创新集群、科技集群和孵化器及出口加工区五个类型。

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产业集群理论综述当今世界经济中,产业集群的发展已成为一种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它既是产业组织方式的大提升,也是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

众多的产业集群构成了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世界财富的绝大部分都通过这些块状区域内制造出来的。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380个产业集群生产了全美接近60%的产值。

在意大利,形成了199个产业集群,每年200多亿美元的出口额主要由其中的66个产业集群生产。

印度在2000年就有350多个产业集群,产量占印度国内产量的75%-80%,创造了制造业出口额的60%。

法、英、德以及拉丁美洲等国都将产业集群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产业组织方式,列为主要的经济发展战略。

2001年,美国商务部发表了一篇《基于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州长指南》,分析了产业集群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出要利用政策有力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在我国东南沿海(如浙江、广东及江苏省苏南等)不少发达地区,产业集群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绩效。

1产业集群的概念1.1.产业集群的概念1、波特给出的定义现在理论界对产业集群的公认的概念是由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

波特首先于1990年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集群”(Clusters)的概念,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1]。

在1998年发表的《集群于心经济竞争学》一文中,波特指出:产业集群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实体和其他组织;产业集群还经常向下延伸到销售渠道和客户,并向侧面拓展至辅助性制造商,以及与技能技术或投入相关的产业公司;许多产业集群还包括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结构[2]。

在其后的著作《竞争论》(2003)中波特将产业集群(Industry Cluster)的定义加以扩展,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以某一个或几个相关产业为核心,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地方生产系统,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包含最终产品或服务厂商,专业元件、零部件、机器设备以及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及其相关产业的厂商)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3]。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

[ 关键词 ] 产 业集群 文献 研 究 产 业集 群是 在某 一特 定 领域 内互相 联 系的 ,在 地 理位 置上 集 中
段。 韦伯 的产 业 集聚 理论 有 一定 的 创新 性 ,他 从微 观企 业 的 区位选
择角 度 ,探讨 了产业 集群 优 势 的 因素 。但是 韦 伯对 集 聚的 研究 脱离 了一 切制 度 、社 会 、文 化 、历史 因素 ,单纯 从 资源 、能源 的 角度加
2 世 纪 7 年代 末 ,新 经 济 地 理 学理 论 发 展 起 来 ,其 中最 为典 0 0 型 的代 表 是 克 鲁 格 曼 ( g n),他 是 第一 位 把 产 业 集 群 与 国 ku ma r 际 贸 易 因 素 紧 密联 系起 来 研 究 的 经 济 学 家 。他 通 过 “ 模 报 酬 递 规 动倾 向于 空 间集 聚 的一般 性 趋 势 ,阐 明 由于外 在环 境 的限 制 ,如 贸 易保 护 、地理 分 割等 原 因 ,产 业 区集聚 的 空 间格局 可 以是 多样 的 , 并提 出了形成 产 业聚 集 的三 个 主要 原 因 :需 求 、外 部 经济 和特 殊历 史事 件 。克 鲁格 曼 的模 型 为人 为的 产业 政 策扶 持提 供 了理 论依 据 , 但他 的研 究过 于 偏重 数 学模 型 ,忽 略具 体 的地 理空 间 ,缺 乏经 验研 究的 实证 ,忽 视社 会 、文 化等 因 素。
力 ;社 会 学家 则从社 会 关 系网络 、社会 文 化环 境 的视 角对 产业 集群 区 的社会 文化 因素。 组 织进 行研 究 ;地理 学 家则 强 调经 济 空问 、社 会空 间 、地 理空 间的 美 国 区域 经 济 学 家 胡佛 在 2 世 纪 4 年 代 论 证 了产 业 集 聚 存在 O O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发展综述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发展综述
扩展 了产业聚 群活动 的空间 。 ( ) 业 聚群 与 技 术 创 新 、 织 创 新 、 会 资 本 的 关 系 二 产 组 社
得 莫和 吉布 逊 ( m amoea d He e is n 对 钻石模 Ti P d r n n yG bo ) 型进 行 改 进 , 出 了 一 种 分 析 产 业 集 群 竞 争 力 的 模 型 — — 提 GE 模 型。GE 模型确 定 了影 响产 业集 群竞 争 力 的六 大 M M 因素 , 包括“ 资源” “ 施” “ 、设 、供应商 和相关辅 助产业 ” “ 、 企业 的结构 、 战略 和竞 争” “ 地市场 ” 、本 以及“ 外部 市场 ” 。他们用
特的钻石模 型、 帕得 莫 和 吉 布 逊 的 GE 模 型 和 新 产 业 区理 论 进 行 述 评 , 后 就 国 内 外 产 业 集 群 理 论 研 究 的 新 进 展 M 然
进行 总结归纳 , 最后 对产业 集聚度的衡量 方法进行 简单的介 绍和评论 。
关键 词 : 业 集 群 ;理 论 研 究 ; 综 述 产
区域 经 济 与产 发 展 综 述
麻 昌港
( 西 民族 师 范 学 院 , 西 崇 左 5 2 0 ) 广 广 3 2 0
摘 要 : 文 主 要 是 从 产 业 集 群 研 究的 脉 络 方 面 对 集 群 研 究进 行 较 为 全 面 的 综 述 , 先从 经 典 文 献 出发 , 迈 克 尔 ・波 本 首 对
集 团和 决 策 风 格 、 网络 社 会 功 能 逻 辑 、 个 网络 的 问 题 ) 网 七 对 络治理逻 辑进行 了研究 ; 最后研 究 了网络 治理对产业 聚群 和
I —— 企业 ( nep i s ; 本地市场 ” 外部 市场” I ” E trr e) “ s 和“ 合称 为 “ 因素 对 I ” — 市 场 ( res ; GE 模 型 正 是 这 3个 I— I mak t) 而 M “ 因素对” 名称第 一个 字母 的缩 写 。 1

中国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基于产业集群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

中国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基于产业集群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

中国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基于产业集群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产业集群是一种地域性的经济现象,指的是在其中一地区内,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相关产业企业聚集形成的经济组织形式。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的深入推进,产业集群在中国的发展日益活跃。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学界对产业集群理论进行了广泛研究。

本文基于产业集群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对中国产业集群理论研究进行综述。

一、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与演进最早在中国被广泛应用的产业集群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钻石模型"。

该模型认为,一个成功的产业集群需要具备四个要素,即相关支持产业、竞争性企业、需求的近在咫尺以及政府和其他机构的支持。

基于该模型,中国学者对中国的产业集群进行了研究与应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国学者逐渐意识到钻石模型过于简单,不能完全解释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现象。

于是,在继承波特模型的基础上,中国学者开始着重研究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地方条件和环境因素。

例如,地理因素、区位优势、政府支持政策等。

这一研究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产业集群理论。

二、产业集群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集群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可以有效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转型与升级。

首先,产业集群可以提高西部地区产业的竞争力。

由于西部地区起步较晚,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发展产业集群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等方式,提高该地区产业的竞争力,并为其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其次,产业集群可以促进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西部地区大部分为农村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

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可以引进更多的人口和资本,促进城市化进程,并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

再次,产业集群可以增加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

西部地区的就业压力较大,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减轻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最后,产业集群可以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多元化。

产业集群文献综述

产业集群文献综述

产业集群研究综述一、产业集群国内外研究现状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独特的经济集聚现象,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经济基础的区别,其在国内外的研究阶段、内容和方向各有不同。

1.1发达国家研究现状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最早始于西方发达国家。

国外集群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的机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社会资本以及经济增长与产业集群的关系研究、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政策和实证研究等方面。

其侧重点主要为集聚经济和地方制度。

1929年,韦伯(Alfred Weber)在分析单个产业的区位分布时,首先提出了产业集群(Cluster)。

其区位理论认为,集群的产生是自下而上的,是企业对集聚的优势认知而自发形成的,由此提出了集群形成的四因素论,引入了集聚因子的概念。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Marshall)在《经济学原理》中首先提到了“产业区”这一概念,并将“因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而获得”的经济称为“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ics)”1。

20世纪50年代,F·帕鲁(Perroux)提出的增长极理论和前苏联学者科洛索夫斯基(Korosovski)提出的地域生产综合体模式认为集群是依靠国家的投资和政策自上而下完成的,从集群经济的角度研究了产业群。

20世纪70年代,在发达国家经济普遍衰退时,长期被忽视的中小企业集聚地区的经济发展却不错。

为了改善经济困境,复兴地方工业,产业集群的研究在发达国家兴起。

2意大利社会学家Banasco(1977)首先关注意大利东北部与中部地区的发展,并提出了“第三意大利”的概念。

Giacomo Becattini在将“第三意大利”与马歇尔在英国观察到的“产业区”比较研究后,认为这些产业区的发展得益于本地劳动力分工基础上实现的经济外部性,以及当地社会文化背景支持下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

Lynn Mytelk和Fulvia Farinelli把产业集群分为:非正式群、有组织群和创新群,探讨如何在传统产业中培育创新群、建立创新系统,从而使传统产业保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建设与发展研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更是被各国政府所重视,这里我们将探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的相关问题。

一、集群形成的原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指的是一些利用同一种或相近的技术、生产管理和市场网络相互交错的企业集合体,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促成:1.基础设施:地处优势的产业集群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如交通设施、通信设施、能源设施等,这对高新技术集群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人才:人才是集群发展的核心,高素质的人才能使集群产业的各个领域都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提升产业发展素质和创新能力。

3.政策环境:政府出台的有利政策是形成集群的必要条件,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财政等方面的政策引导企业和资本进行投资。

4.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群发展的重要支撑,创新的产品和技术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两种:1.区域化模式: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即是地理区域内空间上相连的一群高新技术产业企业、重点学科研究单位、政府政策导向单位等,其发展基础在于地方经济的发展环境。

2.产业链模式: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指在同一产业链内企业,不一定在同一区域内,通过互补、协作、专业化分工的方式形成紧密协作的高新技术产业链。

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形成以人才、技术、市场为支撑的良好发展环境和生态系统,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和创新发展。

1.人才集聚:高新技术产业是高度依赖人才优势的产业,配置高素质的人才非常重要。

因此,针对不同的需要,充分发挥人才各自优势,以集聚人才实现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发展。

2.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相应的支持体系是保障。

要鼓励创新企业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保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

产业集群理论与我国高新区的发展——一个文献综述

产业集群理论与我国高新区的发展——一个文献综述
集聚不是以其 内在 的机制 和产 业的关联为基础 的,因而缺乏强 烈的植根性 ( 赵黎 明,0 1 。 20 ) 同时 , 有的园 区的企业来源过于倚 重海外 , 也使高新 区发展呈现一定 的脆弱性 。
定 义。 中比较 有名的是迈 克尔 ・ 特 ( ot ,9 8 , 将产业 其 波 P r r19 )他 e
集 群 定 义 为 在 某 一 特 定 领域 内相 互 关 系 的 ,在 地 理 位 置 上 集 中
应。 产业在地理上 的集 中如 同一个磁场 , 能够吸引大量的高级技 术人才和其他生产要素 ;另一方面 ,通过集群对一个产业 的关 注 , 以提升该 产业 的区域品牌 , 可 提升 区域的竞争力 , 同时 吸引 投资者的 目光 , 为企业提供更 多的市场机会。
其次 , 产业集群 可以帮助企业 降低 总成本 。 产业集群带来 了
大量 的竞争对手 , 加剧 了同行业企业 问的竞争 , 迫使企业不断降 低 成本 , 造产 品和服务。 改 再者 , 企业通过 与集群 中其他 相关企 业 的分工合作和相互交流 ,能够减少其信息搜寻成本和谈判成
本 。 时由于同领域的企业聚集 在一起 , 员 的流动性较小 , 同 雇 企
西 方 产 业 集 群 理 论 研 究 的历 史 进 程 大 致 可 以分 为 两 个 阶 段 。 一阶段是在 2 纪 8 第 0世 0年代 以前 , 了节 省 运 费 , ( ) 为 产 企
业选址或扎堆 尽可 能地靠近矿产或能源地 , 近市场 , 靠 靠近优越
的交通地理位置 。这 时期 的主要代表性理论有马歇尔 ( . 卜 AMa sa ) “ hl 的 三要 素”学说 、 1 韦伯 ( . br 的工 业 区位 论 、 鲁 AWee ) 佩 ( r ciP r u ) Fa o .er x 的增长 极理论 等 。 n s o 第二 阶段 是在 2 0世 纪 8 O 年代 以后 , 产业集群理论发展成为新产业区理论 。 这些理论对一 定地域内的企业 网络 、 区域创 新网络等进行 了系统研究 , 认为 网 络 内的企业与机构 彼此 之间既合作又竞争 的关 系,衍生 出了集 群持久不竭的创新动力 , 从而保持了区域经济 的竞争优势。

我国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

我国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

二、我国产业集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产业集聚类型多样化。我国产业集聚的类型逐渐多样化,包括高新技术产 业集聚、传统制造业集聚、农产品加工业集聚、服务业集聚等。不同类型的产业 集聚区都在不断发展和壮大,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三、我国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产业集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产业集聚理论的实践探究
产业集聚理论的实践探究
在实践中,产业集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以下是一些有代表性的产业集 聚区实践案例:
产业集聚理论的实践探究
1、硅谷:硅谷是全球著名的科技创新中心,拥有众多高科技企业,如苹果、 谷歌、Facebook等。硅谷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创新文化和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 这使得硅谷在信息技术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四、原因和对策
1、政府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在产业集聚过 程中加强合作与交流,避免同质化竞争和恶性竞争。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给予 企业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四、原因和对策
2、企业提升自身素质。企业可以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 平、加强品牌建设等方式,提升自身竞争力,避免同质化竞争和恶性竞争。同时, 企业还可以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自身创新 能力和竞争力。
产业集聚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2、绿色发展研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的产业集聚区需要更加注重环 保和可持续发展。这包括建设绿色产业链、推广清洁能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等 方面。
产业集聚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3、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研究: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未来的产业集聚区需要更加注重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这包括大数据分析、人工 智能技术应用、智能制造等方面。

产业集群理论评述及最新研究进展

产业集群理论评述及最新研究进展

产业集群理论评述及最新研究进展摘要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社会经济活动会表现出各种地理特征。

近些年来产业集群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非常显著。

产业集群理论随之迅速兴起,各种观点层出不穷,各方面研究蓬勃发展。

本文简要回顾了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历程,分七个方面对产业集群理论的最新发展进行了评述。

文章具体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特点和内在机制,产业集群与创新、竞争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周期和产业政策的作用。

最后文章指出了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对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产业集群合作竞争创新生命周期经济增长集群战略一、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进展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对地理环境依赖的方式,但并没有削弱和消除地理因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

今天,地理因素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经济结构、人们的生产和贸易方式以及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内容。

例如,我们经常可以发现,经济主体间的联系随着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弱,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与地区的要素禀赋紧密相关,收入水平呈现从经济中心到边缘明显的等级分布等等,这些都是地理环境对经济有决定性影响的例证。

据测算,各国人均收入差距的35%是由与国外市场联系程度等地理因素造成的,可见地理因素对经济影响之大(Overman, Redding and Venables, 2001)。

概括地讲,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影响是造成经济空间分布和发展的不平衡。

近些年来,经济资源的集中趋势越来越明显,无论国家之间或是一国之内,经济发展都呈现高度不均衡的状态。

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也明显地扩大了迁移的范围,加快了迁移的速度,不断地向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地区移动,并往往在某些区域集中发展。

这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某些(或某一)产业的资本、劳动力、技术和企业家就集中于某一地区,许多相关企业和机构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丰富而成熟的内部组织结构,成长能力非常强,这就是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理论文献综述-.6.5

产业集群理论文献综述-.6.5

产业集群理论文献综述-.6.5•相关推荐产业集群理论文献综述-.6.5产业集群理论文献综述汤连帮201030510870技术经济及管理科学研究院一、引言从历史环境的来说,在人类社会历史文明出现的那一时刻开始,伴随着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产业集群的现象就早已存在。

从产业集群产生的理论基础来看,经济学上的分工思想为产业集群提供了一个思想环境背景。

从古代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古尼罗河流域和古黄河流域的下游的集中灌溉农业区,再到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美国硅谷、128号公路电子产业集群、底特律汽车工业区,印度产班加罗尔软件的软件开发区、日本的筑波和关西,以及台湾的新竹等等,都说明了产业集群这一经济现象在提高和促进国家国际竞争力和推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二、问题的提出20世纪90年代开始,产业集群已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在当代颇具特色的产业组织形式。

在当代,产业集群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组织现象。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都对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

在大量研究和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得出世界产业集群组织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相似或相关的产业在相同的区域集聚,并变得日益相互依赖而具有产业集聚优势,形成产业集群。

世界各地的产业集群的发展已成为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

纵观世界的地理版图,产业集群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可以找到。

在美国,有硅谷和128公路的电子产业群、好莱坞的影视娱乐产业群、纽约麦迪森大街的广告业群、明尼阿波利斯的医学设备业群、克利夫兰的油漆和涂料业群、西密歇根的办公室家具业群、达尔顿的地毯业群、加利福利亚的葡萄酒业群、马萨诸塞的制鞋业群等等。

在意大利,根据统计局的标准,2002年,专业集群有199个,其中纺织品集群69个、制鞋集群27个、家具集群39个、机械集群32个、食品集群17个、金属制品集群1个,化学制品集群4个,造纸和印刷集群6个、首饰集群4个。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进展综述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进展综述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摘要:本文研究了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的定义与分类,介绍了产业集群的激励研究,并对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做了回顾。

关键词:产业集群机理研究研究型合资企业一、产业集群的定义与分类1990年迈克·波特(M. E. 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首先提出用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对集群现象的分析。

区域的竞争力对企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影响,波特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

迈克·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联系在一起。

i J.A. Theo、Rolelandt和Pim den Hertog对产业集群的定义是:为了获取新的互补技术,从互补资产和知识联盟中获得收益,加快学习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克服或构筑市场壁垒,取得协作经济效益,分散创新风险和相互依赖性很强的企业(包括专业供应商) 、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和工程设计公司) 、中介机构(经纪人和咨询顾问) 和客户通过增值链相互联系形成的网络。

派克(F. Pyke) 等人将产业集群定义为“在生产过程中相互关联的企业聚集,通常在一个产业内,并且根植于地方社区。

”ii广义的集群中通常包括制造商、供应商和客户以及提供支持和服务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等。

国内学者聂鸣等总结了产业集群的定义,他们认为: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即某个领域内相互关联(互补、竞争)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地域内集中连片,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从原材料供应到销售渠道甚至最终用户)、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健全、具有灵活机动等特性的有机体系集群内企业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通过深度的专业化分工,促进了每个企业效率的提高。

iii国内外各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理解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并没有广泛认同的定义。

产业聚集理论综述

产业聚集理论综述

产业聚集理论综述目前产业集聚在社会生产与实践中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主体。

产业集聚已经成为促进创新与形成区域竞争优势的更能,现在国际上诸多政策的制定已经将产业集聚作为一个重要的区域经济政策的手段或者目标。

产业集群(有时被成为产业集聚或产业簇群)是产生聚集经济的表现形式,由相关联的产业为赢得竞争优势,通过协同定位在特定空间集聚形成,集聚的空间为新产业区。

产业集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进程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如美国的硅谷,中国的中关村,都是高新技术的产业集聚形态。

早在一个世纪之前,马歇尔便阐述了在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的条件下,产业集聚产生的经济动因。

由此,学术界对产业集聚理论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愈加深入的研究。

一、马歇尔的外部性区位集聚马歇尔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新古典经济学家的代表人,于1890年发表了《经济学原理》,被看作是与亚当斯密《国富论》、李嘉图《税赋原理》齐名的划时代的著作。

马歇尔主要是通过对工业组织生产要素的研究表明企业区位聚集的原因分别是:劳动力市场规模效应;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应;信息交换与技术扩散效应。

即企业为了追求外部的规模经济达进而达到利润最大化而产生集聚。

二、韦伯的工业区位聚集19世纪中叶,西欧机器大生产空前发展。

在此背景下,阿尔弗雷德·韦伯是德国著名经济学家、近代工业区位论创始人,韦伯于1909年出版了《工业区位论》,从经济区位的角度上,解释了工业区位活动空间分布的理论依据,给世界区位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韦伯首先提出了决定工业区位的最小成本理论,解释了工业在区位选择中的基本原则是经济利益成本的节约,这一基本理论时至今日依然对产业的空间分布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韦伯第一次提出了“区位因子”的概念,系统地阐述了决定工厂最有位置的因子是运费指向、劳动力指向、聚集因素,并且提出了衡量这些区位因子的基本公式与标准,对于工业的区位选择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韦伯的理论离开了社会、制度、历史、文化等因素,单纯从资源的角度上研究工业布局,与现实中的工业布局有一定的差距。

高技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文献综述

高技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文献综述
较多 ,ok C o e& S he s c (0 0 、 sem t l2 0 ) 王 c int k 2 0 )A hi e (0 2 和 o a
的可 编码 化 程度 越 低 ,相 关创 新 主 体 的地 理 集 聚 就越 迫
切 ,认 为产 业集 聚 程度 与技 术 的可编 码 化程 度 负相 关 [, 4 ] 这 就 很 好 地 解 释 了高 技 术 产 业 集 群 形 成 的原 因 。J f , 'e f
种正式、 非正 式制 度 的协 同作用 下 , 过正 式 、 正式 的方 通 非 式 , 进知 识在 集群 内部创 造 、 存 、 移及 应用 的各种 活 促 储 转 动 和相互 关 系的 总和 [。 1 3
11 知 识 溢 出 理 论 .
L n v l 1 9 )F lma ( 9 4 和 V n H p e (9 4 u d  ̄ (9 2 、 e d n 19 ) o ipl 19 )
工 业 经济 时 代 ,规 模是 企 业 获 得竞 争 优 势 的主要 来
的人 际交 流才 能有效 获取 。为 了提 高创 新 收益 , 创新 主体 需要 在地 理上 与相关 知 识源 邻近 , 而 能够 与之 进行 频 繁 从 互动 交流 来获 得所 需 的知识 。C rn aeu ar cza x等人 (0 1认 i 20 )
(9 6 的研 究 表 明 , 识溢 出更 可 能在 地理 上相 互 靠 近的 19 ) 知
地 区内发 生 . 而不 是跨 区域 自由流 动 , 正是 这 种 区域 的知
识 流动 的加 速 , 加快 了技术创 新 的步伐 。知识 溢 出理论 认 为 高技 术 产 业集 群 形成 的原 因在 于 高 技术 产 业 知识 技 术 含 量 高 , 这 种 知识 一般 都 是很 难 进 行 编码 化 的 , 且 这 而 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技术产业集群正以令人瞩目的势头超越传统产业集群。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大力鼓励和支持国内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建立了一批科技园区。

自1988年至今,我国已建立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其中31个位于东部沿海地区,13个在中部地区,9个在西部地区,基本上都是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和光机电一体化的产业多样化园区。

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地理学界将西方产业集群理论引进中国,我国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开始起步。

之后,学术界对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学术文献大量增加。

目前,高技术产业集群研究已成为我国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但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研究尚未形成集大成的研究成果和研究体系,对当前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梳理是推进学术研究进一步发展和解决我国高技术产业集群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迫切要求。

二、中国高技术产业集群研究进展及阶段特征根据“中国期刊论文数据库”检索结果,中国高技术产业集群研究的期刊文献最早出现于2002年;截至2009年5月底,对“高技术产业集群”进行相关理论研究的期刊文献共计119篇。

笔者认为,我国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研究仍以理论分析为主。

根据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特点,中国高技术产业集群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2-2004年),研究起步阶段。

这一阶段相关文献数量较少,期刊文献共17篇左右,其中实证研究仅占总体数量的14%左右。

研究者主要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因、模式进行初步探讨,并从宏观层面对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培育措施、发展战略、政策支持体系进行对策研究,注重政府在构建高技术产业集群中的扶持作用。

第二阶段(2005年以来),研究发展阶段。

这一中国高技术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谭笑天夏青孙智君(谭笑天: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430072)(夏青: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100872)(孙智君: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430072)摘要:中国自本世纪初开始研究高技术产业集群理论问题,已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

现有研究的主要特征为:理论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且占主导地位;实证研究成果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理论研究的热点是形成机理研究、创新研究和治理研究。

未来相关研究将结合我国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逐渐向动态、系统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创新中图分类号:F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730(2009)09-0018-1218阶段相关期刊文献的数量大幅增加,共计102篇左右,实证研究的比例上升到86%以上。

研究内容上明显呈现出“深化”、“细化”的特点,从描述性研究阶段发展到机理分析、量化研究阶段。

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①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研究,包括人才、风险资本、技术和知识外溢、制度创新等具体因素的作用机制及其与高技术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化的内在关系。

②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研究,包括竞争优势分析、竞争力评价、持续竞争力培育策略等内容。

③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研究,包括创新机理、创新体系或创新模型、创新能力评价、创新绩效等内容。

④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研究,涉及集群效应、发展和演化模式、发展问题与对策、国际化发展、集群治理等问题,其中集群治理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具有综合性特征。

图12002-2009年高技术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分布图2002年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集群理论研究文献逐年递增(见图1),论域十分广泛,研究热点及时间见表1。

表1中国高技术产业集群理论研究主要论域三、相关概念辨析首先是“高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区分。

“高技术产业”是国外通用的提法,目前国际公认的高技术产业的定义是OECD(Organization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定义。

1994年OECD专家将R&D总经费占总产值的比重、直接R&D经费占总产值的比重和直接R&D经费占增加值的比重三个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产业的四类产业(包括航天航空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定义为高技术产业。

在我国,为了强调先进的适用技术和高技术在提高我国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中的重要地位,采用“高新技术产业”这一特定术语,它包括高技术产业和新技术产业两部分。

其中,高技术产业是指以科学最新成就为基础的尖端科技产业,新技术产业是指以新技术为基础的新产业[1]。

但是,目前在我国统计体系中,高技术和高新技术通常作为同一个概念使用,学术界有关文献很少严格区分高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实际上,新技术产业不一定是高技术产业,而高技术产业可以是新技术产业,也可以不是新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两个概念并不相同(见表2)。

鉴于“高技术产业”概念的国际通用性和明确的指向性,本文对应统一使用“高技术产业集群”这一提法。

同时本文亦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成果纳入综述范围。

表2高技术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概念的区别资料来源:孙静娟、戴忻、杨际昌:《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界定的思考》,《统计与决策》,2008年第4期。

19其次是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概念。

高技术产业集群是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而形成的区域空间创新体系。

根据中国国家科技部的界定,高技术产业集聚是高技术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或机构在一定地理位置上集聚,形成的结构完善、外围支撑系统健全、充满活力的有机体系。

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进行补充和扩展,对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概念进行了略微不同的界定。

综合其观点,高技术产业集群指大量关联密切的高新技术企业与相关机构,以一个或几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集聚,集群内的企业根植于当地社会文化,通过分工协作形成的知识链、创新链、产业链及价值链完整[2],发展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3]。

成功的高技术产业集群都是高新技术综合体或柔性生产综合体,本质上是一种网络化的创新体系,技术创新是其本质特征,技术创新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源泉[4]。

四、中国高技术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及主要观点高技术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是中国高技术产业集群研究领域中起步最早的论域。

这一论域的研究成果对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建设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高技术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因分析王缉慈(2001)将高技术产业集聚化发展的因素归纳为产业的本地前后向物质联系、新企业的衍生、高技术产业的劳动过程和面对面的知识与信息流通[5]。

纂良群等(2007)指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与一般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一样,主要受产业的本地联系、企业的衍生、劳动过程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但也存在自身特点:①高新技术企业与本地企业的前向联系并不是很紧密,主要受技术开发的配套支撑能力影响形成集群,集群发展程度主要取决于集群内相关支持性技术水平的高低、创新周期等影响产品技术含量的因素,而非“低成本”;②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劳动力的“质量”与“有效性”的要求远胜于对劳动“成本”的考虑[6]。

胡珑瑛等(2002)认为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动因主要表现为:①高技术产业的区位指向性决定了高技术产业一般趋向于聚集在基础设施发达、智力资源密集、信息灵通、生活环境质量良好、交通通讯便利的地区;②高技术产业的内在功能联系而形成聚集,即在高技术产业集群内部由垂直和水平技术关联关系形成网络化的组织结构下,经济活动联系紧密、相互依赖性大,趋向于集中在某一区域内;③获得聚集外部经济效应,包括人才聚集效应、创新技术溢出效应、良好的资本环境等[7]。

彭澎等(2007)提出影响高技术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区位禀赋、产业特性、市场需求、企业家和机遇[8]。

徐颖等(2004)认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动因包括:①优势的创新能力,这主要来源于集群创新技术的扩散、市场需求的拉动、同业竞争的驱动;②基于集群网络关系的协同创新的带动作用;③创新技术的溢出效应;④优越的学习效应,即集群式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9]。

可以概括为高技术产业的集群效应或范围经济效应。

赵卓慧(2008)从微观个体创业的角度提出,微观主体的创业活动是高技术企业集群发育的动力。

一方面在区域要素条件和产业要素条件的基础上形成个体的创业认知、创业决策,另一方面众多个体创业的结果改善了区域要素条件和产业要素条件,不断完善的区域创业机制又使更多个体加入创业,扩大并优化企业网络的组成结构,如此循环,最终形成以创业者为主体的高技术企业集群[10]。

段薇等(2008)从高技术产业中企业家精神激发日趋重要的特征出发,提出企业家精神激发是不同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共同内核[11]。

综上,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动因主要包括:高技术产业的区位指向性、本地联系、劳动过程等产业特性;区位禀赋;企业家精神和创业者行为;企业衍生;外部经20济效应;集聚效应或范围经济效应;市场需求;机遇等。

2.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角度的形成机理研究学者们也从形成和发展模式的角度有针对性地讨论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王林雪等对比分析了传统企业集群模式和高技术企业集群模式,指出传统企业集群模式主要是禀赋型,高技术企业集群主要有政府依赖型、高技术企业战略型和体现创新文化的人文因素型[12]。

郝宇等(2005)认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有三种典型模式:基于价值链裂变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基于供应链整合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基于虚拟链集聚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13]。

彭澎等(2006)认为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生成有两种模式:第一类是市场主导型,以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集群为代表,主要通过企业对自身利益的追逐,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第二类是政府扶持型,以日本、韩国、印度等经济后发国家和地区的集群为代表,通过与市场机制相配合的政府扶植作用的发挥,自上而下形成。

对政府扶持型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进一步分析,他们认为在集群形成的启动阶段政府规划具有重要作用;在自组织阶段,集群优势促使集群规模不断扩大,集群结构网络关系逐渐出现,具体表现为集群内企业的非线性性和复合化创新、纵向分工和横向合作、企业与公共资源之间的互动反馈、企业与机构网络化联系,这一阶段政府作用减弱[14]。

以上三种观点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分析角度各不相同,综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可概括为:①宏观经济角度,包括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创新文化主导三种模式;②中观产业层面,包括价值链裂变、供应链整合、虚拟链集聚三种模式;③微观企业层面,主要是企业战略主导模式。

3.高技术产业集群形成的支持体系魏世红(2007)认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政府主导占主要地位,在这一阶段建立完善高新技术支持系统有助于集群区位的选择、促进集群的根植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