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第十六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 内能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
宁夏银川市第十六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13.3 比热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免费下载网址/比热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会查比热容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设计修改与补充【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山东电视台当天天气预报的录相片段,播放前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观察省内各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提出问题:“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并揭示课题。
【经验探究】一、提出问题:1.从小到大,咱们同学当中有谁帮助妈妈烧过水?(可适当进行爱劳动、孝敬父母的教育)2.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请用你的生活经验来支持你的观点。
二、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
三、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师板书)1.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2.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实验探究】一、提出问题是不是只要物体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它们吸收的热量就相等呢?或者说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否还跟其他因素有关?学生猜想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教师导引一:教师为同学们提供了水、煤油、沙子三种物质,同学们可任意选择。
2.教师导引二:怎样确定水和砂子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学生经讨论认为: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确定。
九年级物理13.2 内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内能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改变的一些事例。
.通过
能改变的关系。
.通过实验和查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有势能。
对此,你们想提出什具有
观察发生的现象,解
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009年12月
注,因为如果达不成预期目标,后果将不堪设想:已经受淹的图瓦卢将因海水的上涨彻底沉入大海,
在国外买地整体搬迁,
、同一物体、在相同的状态下,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量,物体的内能会减小;外界向物体传递热量,示
.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会感
(
,利用这种方法在解决问题时,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条件,将问题等效地转化成容易解决的形式.
一个物体的内能发生了改变,我们无法确定它是以什么形式来改变的,因为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反之,我们也可以利用等效法来处理问题,当物体的内能要改变时,如果根据身边的条件用热传递的方法不易实现,则我们就可以等效地用做功的方法
等效法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各种货币之间的等效兑换等.你再想一想,。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3.2内能(教案)
内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改变。
2.了解热量的概念。
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或减少。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对内能的概念以及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内能改变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到,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可以给出生活中常见的内能改变,对内能改变方法进行分类,从而总结出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
重点难点1.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2.热量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1【导入】复习提问多媒体课件展示运动的足球图片。
师:图中的足球具有动能和势能吗?那么我首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动能?什么是重力势能?什么是弹性势能?用课件以表格形式显示。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高处的物体由于重力作用而具有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师:接着问决定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分别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用课件以表格形式显示。
决定动能的因素:速度、质量;决定重力势能的因素:高度、质量;决定弹性势能的因素:材料、弹性形变。
2【讲授】新课讲解1、内能课件展示运动的物体图片。
师:如图,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课件展示运动的分子图片。
师:那么,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返回页面4列出分子动能的概念。
课件展示弹簧图片。
师:弹簧由于形变时的相互作用力而具有势能。
课件展示运动的分子图片。
师:那么,互相排斥、吸引的分子之间也具有势能。
返回页面4列出分子动能的概念。
从而引出内能的概念: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
师:冰山有内能吗?请_____同学回答。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3章第2节《内能》。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3.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理解内能的影响因素。
2. 让学生掌握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而夏天则感觉很热?引导学生从内能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讲解内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3)讲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内能的影响因素,如两个质量相同的水球,一个放在热水里,一个放在冷水中,放在热水里的水球内能较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而夏天则感觉很热?2. 两个质量相同的水球,一个放在热水里,一个放在冷水中,为什么放在热水里的水球内能较大?答案:1. 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是因为外界温度低,人体内能减少,感觉冷;夏天则感觉很热,是因为外界温度高,人体内能增加,感觉热。
宁夏银川市第十六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13.3 比热容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免费下载网址/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测】1、热量总是从温物体传向温物体,高温物体______热量,温度___ _,低温物体__ __热量,温度__ ___,热量的单位是___ ___。
2、同温度的一壶水和半壶水,要加热到沸腾,__ 吸收的热量多,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
3、把同一杯水加热到50℃比加热到100℃需要吸收的热量____,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 ____有关。
4、取相同质量的煤油和水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一样多吗?。
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 ____有关。
5、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是通过什么知道水吸收热量多少的呢?【导】一、物体吸收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实验:小明同学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发现沙子很烫脚,而海水却很凉。
同样的太阳光照射,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小明想:是不是沙子和海水吸热后升温快慢不同呢?于是他从海边取了一些沙子和海水带回家进行研究。
小明在两个相同玻璃杯中分别装上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用一个100的白枳灯同时照射它们,并用温度计测出它们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的数据如下:照射时间(分钟)0 2 4 6 8 10 12温度(℃)海水31.0 31.5 32. 32.6 33.0 33.4 33.8 沙子31.0 32.5 34 35.5 35.8 36.6 37.5该实验说明了什么?1、同种物体质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越___________,吸收的热量越__________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_____________,吸收的热量越___________2、不同的物体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_________二、比热容1、比热容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际单位:_________________ 。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符号:。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2内能教学设计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物体内能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前期的学习中,他们已经接触过温度、热量等与内能相关的知识点,为本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学生对内能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尚显不足,需要在本章节的学习中进行巩固和提升。
学生在学习内能时,可能会对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产生混淆,对于内能变化的计算和分析方法掌握不够熟练。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利用案例分析,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内能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归纳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教师辅导:“同学们,在做题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我提问。我会耐心解答你们的疑惑。”
(五)总结归纳
1.归纳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内能的计算方法。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内能的概念,知道了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内能的计算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释一些常见现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前期学习的温度、热量等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温度和热量,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它们与物体的内能又有什么联系呢?”
2.生活实例导入:列举生活中与内能相关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举例:“我们在冬天时,为什么会感到金属制品比木头制品更冷?这是因为金属制品导热性能好,内能传递得更快。那么,内能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第二节 内能的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
热传递从高温的鸡蛋向水传递。
学生讨论,举例。
冬天利用热水袋取暖、发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夏天把食物放入冰箱冷藏等。
学生讨论,进行交流。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是增加的;液态晶体在凝固时,温度不变,但要放热,内能减少。
内能
展示具有动能的物体的图片和视频。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是动能。分子具有动能吗?
展示具有势能的物体的图片和视频。
弹簧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力,还具有弹性势能。分子间有分子势能吗?
我们把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和机械能是同种能量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异同点吗?
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空气压缩引火仪、烧瓶、打气筒、自行车车胎、橡皮管、玻璃管、水、暖水瓶。
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新课内容
新课内容
新课内容
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播放视频:神舟九号火箭载着国人的梦想飞向太空。
设疑;神舟九号发射时,为什么要携带大量的燃料?火箭利用哪种能量做升空的动力呢?
小结:内能是与机械能不同的一种能量。物体可以没有机械能,但一定有内能。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内能的大小
猜想:内能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说说你的猜想依据。
小结:
1.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2.内能还与物体的质量、状态等有关。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2 内能 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教学设计(人教版)一、课题:内能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建立内能的概念,知道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热传递和做功3、知道热量的概念、单位4、了解热传递现象,知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要有温度差5、理解内能、热量、温度三者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2通过演示实验认识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内能、热量概念,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五)、教学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复习:什么叫动能,其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叫重力势能其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讲述:物体里的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分子间由于有相互的引力和斥力,因此分子具有势能,物体里分子具有的这些能量与机械能是不同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能.(二)新课一、内能1.(讲述)内能:物体里一切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讨论:有没有内能的物体?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指出: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学生讨论:1)、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内能有何变化,为什么?2)、质量是1kg、50℃的铁块与质量是10kg、50℃的铁块,它们的内能有何不同,说明理由3)、提出问题:物体的内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温度和质量4)、提出问题:内能和机械能有何区别?学生试答,教师进一步指出: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而内能与物体内分子的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力有关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1、热传递可改变物体的内能举例:烤火时,身体变暧和,身体的内能增加了冬天,用嘴对手哈气手变暧和了,手的内能增加了一杯开水放在桌子上会慢慢变凉,水的内能减少了。
这些现象说明用什么办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学生思考后教师指出:用热传递的方法可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吸热内能增加,物体放热内能减少.教师介绍热传递现象: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3.2内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
2.掌握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能源利用与节约意识的培养,了解不同能源的特点及合理利用。
4.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内能的变化。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撰写实验报告。
-提示:可以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如热水、冰块等。
3.调查家庭能源使用情况,分析能源利用的合理性,并提出节能建议。
-要求:数据真实可靠,建议具有可操作性。
4.拓展阅读:查阅资料,了解新能源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撰写一篇小短文。
-例如:为什么冬天穿棉袄可以保暖?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设计课堂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内能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例如:通过压缩空气引火实验,让学生观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5.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分组讨论:如何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内能的变化,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内能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内能及其转化、传递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 内能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内能教学设计【背景和教学任务】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九年级的第十六章第二节,教学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在理性认识中还存在一定困难。
为此,本课应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心、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以感性知识为依托,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教学设计理念】以我国在航空、航天、航海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为感性认识基础,利用类比、分析、总结的方法知道什么是内能,能简单的描述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知道用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既完成了本节重难点教学,又锻炼和培养了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从实验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系统,以便日后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属于物理基本概念及通过探究实验和小组讨论得出基本规律和方法的教学。
本节先通过“想想议议”引导学生思考推动瓶盖的能量是什么,引出内能、在通过对课本图16.2-1、16.2-2的分析,让学生联想分子具有动能,也具有势能,在初步建立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基础上,再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叫做物体内能,在这里注意提醒学生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的运动,跟物体是否运动无关,而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
然后,通过“想想议议”和“探究”活动,了解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热传递;二是做功。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3.2内能教案
内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根据分子动理论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内能的方法。
3、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初三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因此,要通过各种情境资料和演示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跃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全面的物理认知。
一部分学生还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探究改变内能的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塞(盖)弹出来,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哪里?2【讲授】内能前面我们学习过运动物体所具有的能叫什么? 上节课我们有学习构成物质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它有没有动能?叫什么?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什么能? 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力,那么分子也有势能,我们把它叫做什么? 宏观的动能和势能统称为什么? 那么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什么? 内能它是能量,所以它的单位是什么?用什么字母表示。
内能和机械能是一回事吗?3【活动】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内能,接下来我们研究内能与温度有着怎样的关系。
思考:炽热的铁水和冰冷的冰块他们都有内能吗?这一实例说明了什么?4【活动】改变内能的方式内能与温度关系我们知道了,接下来请同学们探究:怎样才能将30cm长的细铁丝变热(温度升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请同学们自己利用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试验,得出结论。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1.重难点一:内能的概念及其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中,虽然接触过热量和温度,但对于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可能仍感陌生。因此,教师需通过生动的实例、形象的解释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能的本质。
2.重难点二:热传递的条件和规律。
热传递是内能变化的重要方式,但学生对热传递的规律和条件理解可能不够深入。教学中应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使学生掌握热传递的基本规律。
4.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热传递的条件和规律。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几道关于内能、热传递和温度计使用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3.针对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师可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习惯。
3.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4.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能源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内能的概念,为后续学习热力学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打下坚实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内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举例说明。”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实例。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3.2内能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3.2 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介绍内能的定义、单位和测量方法。
2. 内能的转化:讲解内能的转化原理,包括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方式。
3. 内能的利用:介绍内能的实际应用,如热机、散热器等。
4. 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探讨内能与这些因素的相互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内能的转化原理,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内能转化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2. 内能的转化原理,包括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方式。
3. 内能的实际应用,如热机、散热器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热水瓶、热水、温度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如热水瓶、热水、温度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热水壶,让学生观察热水壶的保温效果,引导学生思考热水壶是如何保持水温的。
2. 讲解内能的概念:教师简要介绍内能的定义、单位和测量方法,让学生理解内能的基本概念。
3. 内能的转化原理:教师讲解内能的转化原理,包括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方式,并通过示例进行分析。
4. 内能的实际应用:教师介绍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热机、散热器等,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5. 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教师通过实验和示例,讲解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相互影响,让学生掌握内能的相关性质。
6.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与内能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解答,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内能的概念2. 内能的单位与测量方法3. 内能的转化原理4. 内能的实际应用5. 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内能的概念,并说明如何测量内能。
2. 举例说明内能的转化原理,包括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方式。
九年级的物理全册13.2内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物理全册13.2内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 放出 ) 热量,温度升高( 降低 ) ,内能改变。
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导学过程:(一)、复习复习机械能的知识。
通过事例说明物体怎样才能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要特别强调由于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相互吸引,才使地面上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二)、情景导入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出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引入新课——内能。
自主预习案阅读教材,完成下列任务。
1、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于。
2、分子动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在不停地做,像所有运动的物体具有能一样,物体内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称为分子动能。
3、分子势能: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这种作用力好似分子间连着一个看不见的弹簧一样,在弹簧被压缩或被拉伸时,弹簧具有。
当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时,分子间的“无形弹簧”被压缩或被拉伸,具有的势能叫。
4、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和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5、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内能的单位是。
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有关。
一个钢球是否运动, 是否被举高 , 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 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的动能和势能。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 内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3.2 内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够简单的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3)知道在热传递的过程中,所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导出物体分子的内能,体会类比的过程,从而掌握物体分子的内能。
2)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3)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4)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类比教学,降低学习难度,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3)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4)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难点:内能的概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复习物体的动能及势能运动员把足球踢出去,此时足球具有______能;弹簧被拉长,弹簧具有_____能。
2、引入新课:一切物体都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分子在运动说明分子可能有________。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之间进行相互吸引,那么分子之间具有__________。
3、实验视频演示:水沸腾后,塞子飞出来。
水分子对外作用!因此分子具有内能。
4、 分子内能的定义、单位、影响因素:引导学生分析上图表,从分子运动角度分析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
5、 播放视频2:空气压缩点火仪6、 播放视频3:压缩空气对外做功7、 播放视频4:酒精点火对外做功例题: 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8、 课堂小结9、 当堂检测【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3.2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3.2内能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13.2节“内能”的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重难点、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详细描述。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理解内能的计算公式,学会用内能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计算方法。
难点: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内能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热水瓶、水、温度计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时水温的升高,引导学生思考温度、热量和内能之间的关系。
2. 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内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现象。
4.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计算方法。
难点: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内能的实际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内能的概念,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随堂练习,巩固了学生对内能知识的掌握。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内能与热量、温度关系的讲解,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宁夏银川市第十六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 内能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内能教学目标1、知道为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2、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之改变。
3、通过探究活动,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4、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及热量的单位——焦耳。
教学重点1、内能的概念和其与温度有关。
2、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教学难点1、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
2、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
3、判定内能改变的方式教学设计修改与补充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复习提问:1、物体怎样才能够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
2、扩散现象表明了什么?二. 〖新课教学〗1.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
(1)演示实验:分别滴入墨水观察扩散情况。
(2)实验表明什么(教师作适当启发)。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
内能也常称热能。
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让学生讨论,并归纳回答,教师作启发诱导)——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是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5.改变内能的方式。
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也就是说当物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时,它的内能就发生了变化。
如何改变物体的温度,同学们能够从生活实际上举出许多的事例。
第二课时一.做功〖演示〗压缩空气引火实验。
(1)出示压缩空气引火器,简单介绍它的构造。
取绿豆粒大小的一块干燥硝化棉,用镊子把棉花拉得疏松一些,放入玻璃筒底。
将活塞涂上少许蓖麻油(起润滑和密封作用),放入玻璃筒的上口。
此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筒内的棉花。
迅速地压下活塞,可看到硝化棉燃烧发出的火光。
(2)分析现象:组织学生议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起棉花燃烧。
九年级物理全册13-2内能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13-2内能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几种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热量的概念及热量的单位。
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改变的一些事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和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和演示实验,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教具准备配有活塞的玻璃筒、硝化棉、烧瓶(可乐瓶)、打气筒、塞子及管子等。
教学流程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能,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能——内能。
二、合作探究1.内能[想想议议]装着开水的开水瓶,有时瓶塞会弹起来,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哪里?[生]开水的动能。
[生]水蒸气的动能。
[生]水蒸气的弹性势能。
[师]以上说法都不准确,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水蒸气的内能。
那么什么是内能?[师]我们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速度越大,它们的动能也就越大。
除此之外,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类似弹簧形变时的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也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分子势能。
[师]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师]运动着的足球具有哪些能量?[生]足球有高度,具有重力势能。
[生]足球有速度,具有动能。
[生]足球内的分子在做热运动,具有内能。
[师]弹簧发生形变时,具有哪些能量?[生]具有弹性势能和内能。
[师]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而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师]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生]炙热的铁水具有内能。
[生]冰冷的冰块具有内能。
[师]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可见物体的内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内能改变与否也可以从温度的改变看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能
感受人类认知内能过程中从宏观跨越到微观的伟大,和人类认知过程中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
索日常生活中和相关科学技术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助于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教学重点:
[观察一下]“分子”和“孩子”是
否有相似之处?
为以后规范
②因为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
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学生思考,
通过学生生活经②让学生对各组的方法进行评价,
②演示实验B
要让学生看,还要做。
教师要
让两组同学来做这个实验,
的分子热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