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浅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度, 规定学 生对人文学科 的选 修至少要达 到一定 的学分 , 为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奠定基础 。 3 . 3 在心理素质教育方面 学校应 该设 置专 门的心理健康辅导部 门,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 知识 的普及 和教育 , 开设 心理健康类 的选修课和讲 座 ; 同时还要 设置专 门 的心 理辅导 机构 , 为 大学生 的具 体行 为提供 帮助 和指
事媒体类 的工作 , 掌握 着我国的思想发展导 向 , 因此 , 在设置课程
科学教育和素质教 育的融合 是大学发 展的必然趋势 , 同时也 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 涉及 的面非 常广 , 这就需要 我们 教师 、 领导不
断地去总结 、 借鉴 , 不断地开拓创新。
参 考 文献 :
时, 除了设置相关 专业课程外 , 还要设置思想政治课 , 以保证学生 本身 必须具有正确 的世界观和价值 观 ; 设置数 学学科 , 以保证学 生形 成正确 的思维 习惯和思维方 式 , 在工作 中 , 既能保持正确 的 立场 又能创新性地工作 。
素质教育是一 个非常复杂 的系统工程 , 涉及到各个方 面 , 下
3 实施素质教育
[ 1 】 浅谈 大学 的人 文 教 k u . b a i d u
c o m/ v i e w/ 2 3 e 3 i6 f 6 c a a e d d 3 3 8 3 c 4 d 3 6  ̄ h t m1 .
对教学 工作的领导 , 定期 的分 析当前学校 的教学 现状 , 针对 出现
育 的内容 、 教学 的方法 、 实践等环节 中, 不断地加大培养创新能力 的比重 。具体实施方面 : 首先要 简化教师讲课 的 内容 , 把大量 的 时间留给学生去 自主学 习和 自我创新 ; 在教 学课 程上 , 尽可能设
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冲突与融合
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冲突与融合科学教育对人文教育的冲击源于哲学流派的纷争,受社会转型和产业革命的影响,被大学职能扩张所催化。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冲突并非必然,应转变观念,改革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实施方式,协调大学教育的职能,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与协调发展。
[标签]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冲突与融合协调发展应对科学教育冲击人文教育的原因进行剖析,采取必要的措施,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融合与协调发展。
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冲突当今,大学科学教育对人文教育的冲击涉及到大学教育的各个方面。
首先,科学教育冲击人文教育表现为科学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不断膨胀与人文课程的步步退让和衰微,科学课程越来越占据了大学课程的主导地位。
20世纪60年代发端于美、苏(前苏联),随后席卷各国的一浪高过一浪的“课程的现代化”,实际上是理科课程的现代化。
其次,科学教育冲击人文教育,还体现在书本知识与个体经验的矛盾上。
现代科技知识浩如烟海,而且还在不断地成倍增长,科技发展使人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尽可能多地把知识教给学生,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需求。
再次,科学教育冲击人文教育,还表现在大学的观念上。
现代大学虽然在口头上都表示要重视人文教育,提倡通识教育,但现实中“重理轻文”的情形非常严重,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重视实用的技能知识,轻视人文知识的传授与学习。
第四,科学教育冲击人文教育,还表现在物质投入上。
大学普遍重视理工学科建设,忽视人文社会学科建设。
最后,科学教育冲击人文教育,还表现在大学的职能上。
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各所大学都把科研作为学校的主要职能,忽视大学引导社会的职能。
大学职能存在功利化倾向,偏重科学研究,轻视文化传承。
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冲突的原因剖析笔者认为,科学教育冲击人文教育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1.由哲学流派的纷争引起,特别是与实证主义的兴起有关。
20世纪初期,信奉“价值中立”的实证主义科学取得了压倒性的主流地位,把自己所强调的实证性、逻辑性和客观性加以推扩,把适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和逻辑准则宣称为一切学科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范式,以科学真理为唯一真理,将知识加以层级划分:物理科学最高,生物科学次之,社会科学再次之,而伦理学、美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甚至不能进入知识的殿堂,人文学者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演讲稿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这一重要话题。
科学与人文,一直被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
科学被认为是客观、理性、严谨的,而人文则被视为主观、情感、文艺的。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科学与人文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互相融合的关系。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在科学研究中,人文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科学家们在进行研究时,往往需要考虑到人类的情感、文化、价值观等因素。
例如,在医学领域,科学家们不仅需要研究疾病的发病机理,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环境等因素。
这就需要科学家具备人文素养,才能更好地进行研究和实践。
另外,人文也需要科学的支撑。
人文研究往往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进行支持。
比如,在历史研究中,科学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古代文化、重建历史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历史与文化。
因此,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不仅可以促进科学研究的深入,也可以丰富人文研究的内涵。
除此之外,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还可以带来更多的创新与发展。
当科学家与人文学者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时,往往可以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思维。
比如,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人文思维与科学方法的结合,可以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加全面的思考。
在当今社会,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科学与人文的交叉学科,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型人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让我们共同期待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能够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创新与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社会交往 ,摆脱个体的、地域 的和民族 的狭隘性的 机遇的把握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 ,是现代社会每个 人——不是全面发展的人 , 这是马克思一再否定 的。 优秀人士的必备品质。 当然并不意味着智力因素 , 即 由于历史 的原 因, 国家实行闭关政策 , 人们 的观 专业 因素不重要 ,这恰恰说明二者都具有 同等重要 念保守 , 思想狭隘 , 没有广泛的交流学习天地 , 不能 地 位 , 可偏 废 。 不
维普资讯
Z HONGG UOYE I JAOYU JN I
大 学 科 学 教 育 与 人 文 教 育 的 融 合
◆ 1◆ m -◆ - I b ㈨◆ 【◆ 1◆ I◆ u 【 u l l - ◆
戴 光 明
( 四川机 电职 业技 术 学院, 四川攀枝 花 67 0 ) 10 0
分 析
过 去 ,我 国在教 育方 针 和对 学生 的 培养 目标 上 展受到抑制。 因而 , 毕业生综合素质存在不同程度的
直以马克思关于人 的 “ 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根 缺陷 , 缺乏应有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底蕴 , 专业发展也 据 ,但 我们 在对 这一 学说 的理解认 识 和实 践上 却 经 缺乏有力 的精神支撑 ,理工科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被
已非子虚乌有 , 个多世纪以来 ,当人类还沉浸在科学技术进 国家机密系统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
步巨大成就的喜悦 中不能 自 拔时 ,相伴而来的不仅 高科技 、 高智商犯罪活动 , 其危害性更加骇人听闻。 仅是文明的进步和世界的发展 ,更有成堆 的社会问 所有这些均违背 了人类追求进步的初衷 ,违背了 自
题纷至沓来 ! 经研究认为 :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 然法则和道德理想。如何解决 因科学发达连带而来 的结 果 , 导 致这 些社 会 问题发 生 的一 项重 要症 结 。 的一系列矛盾 ,是一个摆在人类面前不容 回避的现 是 首先 , 科学技术越发展 , 社会生产力越进步 , 社 实 问题 。 目 前人们对一种能够从更高的角度帮助科 合乎理想 目标的指导思想 、 道德规 会就越需要人文精神指导其应用 。随着人类改造 自 技应用合乎人道 、 然能力 的增强 , 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 改变 了人们 范 和价 值 准则 的 呼唤 , 比任何 时候 都更 加 迫切 , 加 更 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创造了前所未有 的物质文 需要 ,而这种思想道德品质决不是科学技术和科学 明 ,给 自身的发展提供 了前人无法想象 的物质基 教育所固有 的,它必须 由超科技本身的人文文化和 础。 但是这种发展带来 的幸福和痛苦 , 所创造的良性 人文教育来提供和完成 。 和恶性循环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在过去几百年间 , 我 其次 ,人类社会发展改变 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们对 自然的征服和统治变成 了对 自 然不计后果的掠 模式 ,现代社会需要人文文化和人文教育重塑对社 夺和破坏 , 各国对森林矿产无节制的消耗 , 各种有害 会生活的指导原则和价值标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 气体 、 化学污染物和垃圾的大量排放 , 造成 自然资源 的发展带来劳动性质的改变以及职业的变换 ,人们 枯竭和生态 日趋恶化 ,以及臭氧层空洞乃至全球变 发现科学生产流程设计和科学技能的单纯进步在提 暖等威胁人类生存 的严重恶果。 在严酷 的现实面前 , 高生产劳动力方 面出现 了一种相对 的停滞状态 , 科 人们才不得不低下了高傲的头颅。人与 自然和谐共 学管理、 “ 人际关系的协调、 社会责任感、 劳动态度 、 事 处”是 20 年全球 高奏 的一 曲主旋律 ,世界进入 业心、 05 情绪状态等非智力、 非体力因素成为现代生产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现实意义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现实意义时代呼唤科学与人文相融,科学和人文综合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
高等学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起来,对于在新世纪新阶段落实科学教育观,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知识经济的挑战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时代根据,科学教育观所要发展的是全面性的教育。
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过程中实现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全面融合,有利于克服科学与人文分科教育的缺陷,培养大学生博学多才。
随着社会分工及学科分化,大学内部科学与人文两大学科群分野,高等教育存在专业口径过窄的问题,但科学技术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使得我们面临大量单一学科解决不了的综合性的个人和社会问题。
实践表明,分科课程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已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之时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刘献君教授指出,不同的经济形态有不同的核心要素,相应地在科学和教育上也有不同的要求和表现。
农业经济社会核心要素是土地,对应学科高度综合,反映到教育上是以人文教育为主;工业经济社会核心要素是资本,对应学科高度分化,反映到教育上是以科技教育为主;知识经济社会核心要素是知识,对应学科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反映到教育上是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知识经济是世界一体化的经济和决策知识化的经济,信息网络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大量丰富的信息和知识,人们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在于拥有知识信息的数量,而在于面对大量信息时具有的处理和运用信息的综合能力。
这就要求学习自然科学的大学生学一些人文知识,学习人文学科的大学生学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综合化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使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教育具有多样性,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融合,才能形成处理和运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发挥多学科优势有效地解决复杂问题。
新科技革命的挑战、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要求大学生掌握广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交叉知识。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现状以及融合路径1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现状以及融合路径1【摘要】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发展既是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代国家社会对于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
本文仅对当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现状和融合路径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融合途径一、当下大学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现状近代以来,大学作为舶来品自引入中国以来,很多有识之士都提倡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应并重并举。
鲁迅在《科学史教篇》中提出教育的目的是“致人性于全”、即人的全面发展;蔡元培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指出:“那时我们又有一个理想,以为文理是不能分科的。
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先生也认为,“大学校内,通专虽应兼顾,而重心所寄,应在通而不在专。
”但是近现代中国特殊的国情和时代背景,让当下中国大学教育中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越来越呈现相分离的现状。
1、以专业教学取代教育当下很多高校存在以教学取代教育的现象。
应该说大学教育离不开教学,教学是传统大学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实现一定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但是完全以教学取代教育则是本末倒置的现象。
一些高校过分强调专业建设,在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只重视该专业相关知识是否系统完整,忽视大学教育的育人本质,将大学教育简化为培养会说话的“机器”,美其名曰培养“一技之长”的应用型人才。
而实际上由于大学扩招以及中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掠夺式开发,大量学生对于这种纯粹的专业教学是采取应付的心态,教学效果极差。
2、重科学、轻人文当下很多高校或多或少存在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的现象,这种情况在理工科大学尤为明显。
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高校教育中出现这种现状与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中国社会普遍也存在重科学、轻人文的现象,在社会中存在一种隐性的专业鄙视链,即工科——理科——文科——特长专业,社会上这种理工科对文科的比较优势是高校教育中重科学、轻人文的重要支撑,同时也进一步助长了大学教育中重科学、轻人文的现象;另一方面,高校中普通存在对于理工类专业重视高投入高,对于人文学科重视少投入少的现象,对于已经供大于求的传统理工类专业一味扩大投入、扎堆发展,而对于看似“无用”的人文学科抱着差不多就行的观点。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怎样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具有良好素质的各级各类人才,这是当前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教育要肩负起这一时代使命,关键是要从教育本身的改革做起,而积极推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与表示自然界变化的“天文”相对,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19世纪中叶以前,各国教育基本上是人文教育,中国从古代起,以儒家文化为内容的教育是人文教育的典型。
在西方,中世纪出现的大学主要也是进行人文教育,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确立了人文主义的价值观,使人文教育在大学教育中长期占主导地位。
所谓人文教育,简言之,就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
人文教育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但其基本精神大体上是一致的,都是以强调人性教育、完善人格为宗旨,以注重实现和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发展为培养目标。
早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认为,设立大学是为了“培养有教养的人……就大学毕业生而言,具有教养比具有高深学识更重要。
”它表明了人文教育是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体现的主要是以个人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
随着近代自然科学在西方兴起,科技教育在各国逐步发展起来,并导致了它与人文教育之间旷日持久的矛盾和冲突。
无论人文教育家们怎样抵制和抗争,科技教育终以不可逆转之势向前发展,并逐步取代了人文教育。
所谓科技教育,是指以征服和改造自然、促进物质财富增长和社会发展为目的,向人们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开发人的智力的教育。
它体现的主要是以社会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
科技教育之所以在大学教育中取代了人文教育并占据统治地位,主要是这种教育适应了工业革命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工业化进程迫切要求教育培养具有一定实用知识的专门人才;同时,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也为科技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为教育开辟了广阔的领域。
高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通发展论文
论高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通发展摘要:当前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共同目标就是培养具备全面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高等知识人才。
而将人文教育同科学教育进行融合和统一也是当前和未来社会中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也是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文就目前我国高校内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做好高校人文教育同科学教育的融通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以期更好的促进我国高校人文与科学教育的融通发展。
关键词:高校人文教育科学教育融通发展目前,虽然许多高等院校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逐步的统一和融合,但仍然存在着部分对抗和分离的现象,导致了高校科学教育当中人文价值的缺失和唯科学主义的倾向,出现了异化科学教育的现象。
而人文教育则由从前的一统天下到现在的渐趋式微。
高等教育领域内人文教育同科学教育的不和谐发展是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着重关注和重视的。
本文就目前我国高校内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做好高校人文教育同科学教育的融通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以期更好的促进我国高校人文与科学教育的融通发展。
一、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概述1、人文教育的含义人文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
学生通过对人类积累的阅历经验、智慧精神和人生哲理等的学习和认识,了解自我世界,并积极的认识和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式,提高自身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水平,提升自身审美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全面培养和发展。
2、科学教育的含义科学教育就是指以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为教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学生的主要学习目的就是征服和改造自然。
通过了解、学习和掌握相关自然科学的技术知识及其发展成果,推动和促进物质财富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社会的发展建设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而更加相关的实践证明,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只有将人文教育同科学教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才能培养出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这二者之间是不可替代、不可偏颇,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统一关系。
试析高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文 章 编 号 :0 7 5 6 (0 2 0 — 0 8 0 1 0 — 9 8 2 1 )4 0 7 — 2
科 学 发展 观 的提 出 , 现 了从 物 本 到 人本 的转 变 , 实 把
发展 的 内涵 从 单纯 的经济 增长 转 变 为实 现人 的全 面发 展 ,
科 学 知识 相对 薄 弱 , 工科 类 学 校 人 文知 识 相 对 缺乏 , 理 学
清 楚 中 国“ 四大名 著 ” 什么 。从 2 0 年 开始 , 文教 育新 是 02 人
教 材 《 学 人文 读 本 》 大 问世 , 并率 先 走 进华 东 师 范 大 学 、 南 京 大 学 、 州 大学 等 高 校 。 但是 从 高 校 整个 教 育 政 策 、 苏 教 育 环 境 、 科建 设 等 方 面 , 然 可 以看 出 对 于人 文 教 育 的 学 仍
堂箜塞堡墨星璺墼 查
总第 4 9 1 期
试 析 高校 科 学 教 育 与人 文 教 育 的 融合
口 肖燕 飞 王 丽
摘 要 : 当前 , 学教 育 与人 文教 育的 对抗 与 分 离是 不 争 的事 实。在 现 代 大 学教 育 中 , 科 坚持 以科 学发展 观 为 指
导, 坚持 以人 为本 的理 念 , 进 高校 科 学教 育与 人 文教 育 的融合 , 解决 人 类生 存危 机 、 推 是 实现人 的 全 面发展 的必
校 在 学 科 设 置 上 很 难 开 出 数 量 众 多 的 综 合 性 课 程 , 生 也 学
是 融科 学 精 神 与 人 文精 神 于一 体 的崭 新 发 展 观 。运 用 科 学 发 展 观 审 视 高校 教 育 , 进 科 学 教 育 与 人 文 教 育 的融 推 合 , 高校 教育科 学发 展 的必然选 择 。 是
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途径
V0 .3 . I 1No 5 S印 .2 0 09
论 科 学教 育 与 人 文 教 育 融合 的 途 径
李四军
(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 系, 湖南 湘潭 4 10 ) 10 2
摘 要: 科学教 育与人文教育 的融合是 国内外高等教育多年来关注的热点话题 , 是高等教 育发展 的需要。实现科学教 育-人文教 育融合 的基本途径如下: 9 一是树 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 育融合 的新 的大学理念; 二是构建有效 的人文, ̄ t 学结合 r - 的教育体 系 , 创新人才培养模 式; 三是加强大学生的人文实践 与科学实践活动的教育, 营造全社会 的人文氛 围; 四是 改善教 师 的知识结构, 变革教育思维方式; 五是构建科学教 育与人文教育融合 的校 园文化场。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国内外高等教育多年来关注的热点话
湘潭师 范学 院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J un l f in tnN r l nv ri ( o i c n eE i n o ra o a ga oma U i sy S ca S i c d i ) X e t l e t o
关键词 : 学教育 ; 科 人文教育; 融合 中图分 类号 :4 0 C 0— 3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9— 4 2 20 )5— 10— 2 10 4 8 (09 0 06 0
信 息社会和知识经济 时代的到来 , 对全面人才 的需求 更加迫 切 , 高素质人 才的培养和知识创 新已成为各 国综 合 国力竞争 的焦点 。进入新世 纪 , 高等教 育更要树立起 与时 俱进的教育理念 , 努力 推进 人文教 育与科学 教育 的融 合 , 培养适合新 时期 、 时代要 求的全 面人才 , 新 将大 学发展 成 为传递科学 知识与体现人文关怀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
高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1专 业 设 置 狭 窄 单 一 . 科 过 细 . 科 之 间 画 地 为 . 分 学
牢 , 自为 阵 , 致 学 生 知 识 结 构 失 衡 , 乏 驾 驭 多 门 学 各 导 缺 科 的 综 合 的 知 识 能 力 , 以 对 跨 专 业 、 学 科 、 领 域 的 难 跨 跨
一
增 多 。 些 大学 生 的集体 观 念减 退 , 至 出现 了极 端个 人 有 甚 主 义 倾 向 .他 们 过 分 夸 大 个 人 的 作 用 ,片 面 理 解 个 性 发 展 、 自我 奋 斗 , 个 人 与 社 会 割 裂 开 来 , 调 自 己 是 一 切 将 强
、
高 等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存 在 的 主 要 问 题
任 感 . 有发 展 的后 劲 。 没 6高 校 学 生 的 人 文 素 质 偏 低 。 由 于 绝 大 多 数 时 间 都 .
在 现 有 的 教 育 体 制 上 , 随 着 科 学 重 要 性 的 与 日俱 伴
增 及 受 市 场 经 济 的 负 面 影 响 , 等 教 育 在 培 养 人 才 中 只 高
当好好 抓 , 科 的学生 要加 强 学 习人 文 方 面的 知识 , 科 理 文 的 学 生 要 加 强 学 习 自然 科 学 方 面 的 知 识 。 这 对 高 校 培 养 ” 新 时 期 高 素 质 人 才 指 明 了 方 向 。 今 世 界 , 识 经 济 的 到 当 知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演讲稿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科学与人文,似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一个强调逻辑与实证,一个强调情感与人文关怀。
然而,在当今社会,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需求。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话题。
首先,我们可以从教育领域来看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传统的教育往往偏重于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养。
然而,现代教育已经意识到了科学与人文的平衡重要性。
科学知识可以让我们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而人文素养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培养情感和情商。
只有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其次,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也可以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为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进步,而人文关怀可以让社会更加和谐和温暖。
比如,在医疗领域,医学科学的发展可以让人们获得更好的治疗和康复,而人文关怀则可以让患者在心灵上得到更多的安慰和支持。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可以让社会更加人性化,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最后,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也可以在个人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科学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而人文素养可以让我们更加关注他人,提高我们的情商和情感表达能力。
只有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总之,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
只有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让社会更加和谐,让个人更加全面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谢谢大家!。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可能性
20 09年
刘 雪飞 王建平 :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可能性
Hale Waihona Puke 第 3期 毫无 关联 , 应该说人 的内心思 维活 动无不受外 在客 观世 界 的羁 绊 , 是外部 世界 在人心理 的一 种投射 和反应 。人文 文
收 稿 日期 :2 o_ 0 _ 2 09-3 l
的特点 , 着重解决人内在世界的问题 , 不能说和外部世界 但
作者简介 :刘雪 飞 (9 6 ) 17 一 ,女 ,湖 南武 冈人 ,湖南 第一师 范学院 图书馆助 理馆员 ;王建 平 ( 98 ) 16 一 ,男 ,湖 南武 冈人 ,湖南第一师范学 院教育科学系副教授 ,博士。
刘 雪飞 , 王建平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湖南 长沙 400 ) 102
摘 要 : 学教 育与人 文教 育融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 求。两者具有融合 的可能与基 础: 科 两者 同源共 生; 两者 的
出发点都指向人 ; 科学精神 的本质就是人文精神 。所 以, 二者之间具有相 互通达 的途径与桥梁。 关键词 : 学教育 ; 科 人文教育 ; 融合 ; 思考
以来 , 主要是 1 9世纪 自然 科学 的迅速发 展 , 动 了学科 的 推
人与 自然的关 系, 一是人类 自身内部 ( 包括人与社会 、 人与
他人 、 自身 ) 人 的关系 。这分别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所要 解决的问题 。因此 , 人文教育与 科学教 育本质上都 源于人 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 源于人 类解决 这两类 问题 的需要 。只
同产生 、 谐发展。 和
术和高情感的平衡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不仅是 当 今世界教育发展 的大趋 势 , 是我 国教 育改革 必须 直面 的 也
高等教育中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刘智 运 . 普 通 高 校 本科 教 学评 估 的 理 性 思 考 【】. 5 对 J 高教
更 加 关 注 人 的 素 质 和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特 别 是 关 注 真 正
一
( )科 学教 育需要 人 文精 神 一
近代 科 学 的 飞 速 发 展 ,为 人 类 创 造 出 巨 大 的 物 质 财 富 ,科 学 被 赋 予 至 高 无 上 的 地 位 ,科 学 文 化 逐 渐 占 据 主 导地 位 成 为 强 势 文 化 。但 是 科 学 在 推 动 社 会 发 展 的 同 时 也暴 露 出越 来 越 大 的 负 面 影 响 。 一 方 面 ,科 学 的不 合 理应 用造 成 了环 境 污 染 、生 态 失衡 ;另 一 方 面 , 由于人 们 片 面追 求 科 技 发 展 而忽 视人 类 社 会 的 其 它 目 的 ,尤其 是 伦 理 道 德 、社 会 制 度 、价值 观 念 等 方 面 的 发展 而导 致 价 值 失 落 、道 德 沦 丧 、秩序 混乱 等 社 会 文 化 的普 遍 降 低 。因 此 人们 开始 反 思 科 学 及 科 学 的社 会
教育 中的人 文 与科 学 的融 合 具有 重 要意 义 。
一
价 值 ,反 思 我们 的现 代科 学 教 育 ,强 烈呼 唤 人 文精 神 。 我 国 现代 科 学 和科 学 教 育 制 度 基 本 上 都是 1 9世纪 末2 0世 纪 初 开始 从 西 方 引进 的 ,它 们 与西 方 科 学 和科 学 教 育 一 致 的地 方 很 多 ,包 括 受 西 方 唯 科 学 主 义思 潮 的 影 响 。 当今 的 中 国教 育 , 面临 着 从 应 试 教 育 向素 质 教 育 的 转 变 。就 科 学 教 育 而 言 ,就 是 要 克 服 并 超 越 狭
高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有机融合
质 的全 面 发展 的人 才 , 而 实 现科 学 教 育 和人 文 教 育 的有机 融 合 , 能有效 地 促进 人 文 知 识 和科 学 知 识 的 相 互 渗透 , 为 培养 全 面 发 展 的 高 素质 人 才 奠 定 坚 实
的基 础 。 [ s ]
教育 以及 素质 教育 环 节都 比较 薄弱 。在 这样 的情 形 下, 为适应 经 济全 球 化 和 高 等教 育 国 际化 对 我 国高
认 识 。不管 是 科学 教 育 还 是 人 文 教 育 , 都 只是 高 等
作 者简介 : 胡俊梅 ( 1 9 7 6 一) , 女, 湖北钟 祥人 , 助理研究 员 , 硕士 , 主要从事高校管理 研究。
第3 6卷 第 3期
胡俊 梅 : 高校 人文 教 育 与科 学教 育 的有 机融 合
等教 育提 出的新需 求 , 必 须重 新 审 视 我 国 的高 等 教
育, 转 变教 育 理念 , 使其 实现 人 文教 育和科 学教 育 的
充分 有效 的融 合 , 以提 高 我 国人 文 教 育 和 素 质 教 育
环 节 的教 育 水 平 。 口
只 有充 分实 现高 校教 育 中人文 教 育和科 学 教育
为, 人 文教 育 ~旦 失 去科学 理性 的支撑 , 将会 陷入 空 疏 的境 地 , 而科 学教 育一 旦失 却人 文关 怀 的引 领 , 则
论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
论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科学和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要驱动力。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目标在于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然而,大学人文教育的价值仍然不可忽视。
大学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类文明的本质和意义,以及探讨不同文化、价值观和信仰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它也可以为学生成长提供一个多元化和开放的环境,帮助他们培养自我认知和批判思维能力。
科学教育则注重于掌握自然科学、工程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以及开发和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些技能对于现代社会的生产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大学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之间的分离已经成为现代教育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两者之间教育目标和方法的不同,学生通常会被迫在两个极端之间做出选择,而无法真正意义上意识到两者之间的融合。
因此,为了使大学毕业生能够在日益复杂和竞争性的现代社会中取得成功,大学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应该结合起来。
这将有助于学生发展出各种技能和价值观,并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首先,大学教育者应该注重学科间的此消彼长和相互关系,开发跨学科课程和活动,从而创造一个加强人文科学相互作用的环境。
其次,大学教育者应支持深度研究与实践的结合。
学生应该有机会通过“学以致用”方式实现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和更有意义的体验。
最后,大学教育者应该注重学生的陶冶,帮助他们在多元文化环境中获取体验和人际交往技能,看待问题时能够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总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是一个逐渐普及的趋势。
学校应该鼓励和支持此种趋势。
在此基础上,大学教育者应该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学和培训方法,并加强学科间的交流和合作,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其潜力,顺利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果的作用也越 来越 大 , 由此带来 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美国 未来学者约翰 ・ 奈斯 比特在 1 9 9 9年就忧 虑此事 .他坚定 认为
要 作 人 性 思 考 . 呼 吁 人 性 . 提 出 了 未 来 的 人 一 要 有 高 度 的 要 并
映着 大学 生 的人 文 修 养 。
第 三 ,科 学 与人 文 教 育 的 融 合 是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的 需要 。 马 克 思 关 于 人 的全 面 发 展 的 含 义 主 要 包 括 : 的 体 力 和 智 力 人
认 识 科 学 与 人 文 教 育 融 合 的 重 要 性 和 必 要 性 ; 一 方 面 , 人 才 培 养 的 实 践 中 要 改 革 课 程 体 系 , 进 另 在 促 “ 理 兼 融 ” 改 革 评 价 体 系 , 实 提 高 选 修 课 教 学 质 量 ; 教 学 过 程 中落 实 科 学 与 人 文 教 育 的 融合 。 文 ; 切 在
代发展 的关键就是 由于 科学技术 的突飞猛进 .也就是 由于 科
学 技 术 的 突飞 猛 进 . 使 人类 迈 进 了知 识 经 济 时 代 。 二 、 年 才 三 来 , 技 给 人 类 带 来 了高 度 发 达 的 物 质 文 明 , 科 同时 也 导 致 了 一 系列 极 为 严 重 的环 境 问题 、 源 问 题 、 会 问 题 与 精 神 问题 以 资 社 及科 技 本 身 发 展 问题 。 而 且 , 科技 发 展 的速 度越 来 越 快 , 技 科
过 程 。从 文化 角 度 来 看 “ 体 的 社 会 化 过 程就 是 接 受 世代 积 累 个 的 文 化 遗 产 , 持 社 会 文 化 遗 产 , 持 社 会 文 化 的 传 递 和 社 会 保 保 生 活 的 延 续 ”从 人 格 发 展 的 角 度 来 看 “ 会 化 就 是 一 个 人 的 : 社 个 性 形 成 的 发 展 的过 程 ” 从 社 会 结 构 来 看 “ 会 化 的 本 质 就 : 社
・
人性, 高度 地对社会 负责 ; 二要 有高度 的灵性 , 高智力地 预 能 知与控制科技成 果的后效 ; 要有高度 的人性与灵性综合 , 三 以 更高 的科技手段 去制止科技带来 的具有毁灭性 的后果 。要培
养 这 种 人 就 需要 科 学 文 化 与 人 文 文 化 的 交 融 .需 要 科 学 教 育 与人 文 教 育 的 交 融 , 要 人 性 与 灵 性 的 交 融 来 实 现 。显 然 。 需 科 学 与 人 文 教 育 的 融 合 这 正 是 时 代 的必 然 趋 势 。 第二 , 学 与人 文 的 融合 体现 教 育 的 本 质 。教 育 的 本 质 在 科 于 发 展 人 ,这 一观 点 强调 教 育 是 促 成 人 的 发 展 和 形成 社 会 化
是 角 色承 担 ” 。
性、 必要性 , 树立现代化 的教育理念 : 与此 同时 , 在人才培养 实
践 中要 用 先进 的教 育 理 念 为 指 导 .积 极 探 索 科 学 与 人 文 教 育 融 合 的有 效 途径 。 一 步 提 高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 进
一
可 见 , 育 不 仅 要 让 学 生 获 得 知 识 、 能 。 应 该 让 学 生 教 技 更 获 得 文 化 的熏 陶 、 格 的发 展 和 正 确 认 识 自 己与 他 人 。教育 过 人 程 不 仅 是 一 个 知 识 传 递 过 程 。 是 一 个 文 化 传 递 、 值 形成 、 更 价 个 性 养成 的过 程 。就 大 学 而 言 , 目标 就 不 仅 在 于 对 学 生进 行 其 科 学 教 育 。 学 生 获 得 身 心 的和 谐 发 展 ; 使 更重 要 的 是 培 养 大学 生 和 谐 人格 , 括 学 会 珍 惜 、 重 、 解 、 价 、 等 品 质 以及 包 尊 理 评 爱
维普资讯
《 譬之譬 20 年第 3 局 陵 f - 106 K 期
大学教 育 : 学 与人 文教 育 的融合 科
雷 金 火
( 徽 工 业 大 学 ,安 徽 马 鞍 山 2 3 0 安 4 0 2)
摘 要 :科 学 与 人 文 教 育 的 融 合 是 现 代 大 学 的教 育 理 念 。促 进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与 人 文教 育 的 融 合 , 方 面 要 充 分 一
都 得 到 充 分 的 发 展 和 运 用 ,其 他 方面 的 能 力在 此 基 础 上 。 也
得到充 分的发展和运 用 : 人的体 力和 智 力在 充分 发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基 础
上 结 合 起 来 , 一 起 来 ; 的 各 方面 的 能 力 的 发 展 逐 步 向 熟 统 人 练 地 掌 握和 运 用 一 切 自然 和 社 会 发 展 规 律 方面 前 进 . 为 自 成
关 键 词 :大 学 教 育 ; 学 教 育 ; 文 教 育 科 人
中 图 分 类 号 :G 4 6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6 2 0 4 (0 6 0 — 1 — 2 1 7 — 5 7 2 0 ) 3 0 21 0
科学与人文 教育 的融合 既是一个 教育理念 创新 的问题 。 也是 一 个 具 有 强烈 现 实 性 的 实 践 探 索 的 问题 。 促 进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与 人 文 的融 合 必须 深 刻 认 识 科 学 与 人 文 教 育 融 合 的重 要
丰 富 的学 识 、 事 对 物 浓 厚 的 兴 趣 、 当 的 学 习 动 机 、 对 恰 良好 的 情 绪 状 态 、 容 的心 态 、 当 的 智 力 水 平 等 等 。 而 这 些 无 不 反 宽 相
、
科 学与 人 文 教 育 融合 的 重 要性 和 必 要性
第一 。 学 与人 文 教 育 的 融合 是 时代 的 必 然趋 势 。当今 时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