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二期的发病机制
肝硬化的定义、病因及流行病学
肝硬化的定义、病因及流行病学一、本文概述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的、进行性的肝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肝脏组织的广泛纤维化和结节再生,导致肝脏功能严重受损。
本文将对肝硬化的定义、病因以及流行病学进行深入的探讨。
我们将明确肝硬化的定义,理解其病理生理过程。
接着,我们将分析肝硬化的主要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多种因素。
我们将通过流行病学数据,揭示肝硬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情况,以期为预防和治疗肝硬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提高公众对肝硬化的认识,加强肝硬化的预防和治疗工作,降低肝硬化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二、肝硬化的定义肝硬化,亦被称为肝硬变,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肝病,其主要特征是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被广泛破坏,被增生的纤维组织所替代,导致肝脏逐渐变形、变硬,最终发展为肝功能衰竭。
这一过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病毒性肝炎、酗酒、血吸虫病、药物或化学毒物损伤等。
在肝硬化的发展过程中,肝脏的正常细胞被瘢痕组织替代,导致肝脏结构改变和血液流动受阻。
肝硬化不仅影响肝脏的解毒和代谢功能,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腹水、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三、肝硬化的病因肝硬化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因素。
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我国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这些病毒性肝炎的长期感染会导致肝脏持续受损,进而发展为肝硬化。
非病毒性因素则包括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遗传代谢性肝病以及血吸虫病等。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损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则与肥胖、代谢综合征等因素密切相关。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肝脏细胞而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则是由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引起的肝脏损伤。
遗传代谢性肝病则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肝脏代谢异常。
还有一些较少见的病因,如血吸虫病、肝豆状核变性、肝吸虫病等,也可能导致肝硬化的发生。
肝硬化pptppt课件
25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2024/1/26
肝硬化的诊断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 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肝硬化的鉴别诊断
与其他肝病的鉴别,如肝炎、肝癌等
26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肝硬化的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综合治疗,防治并发症
肝硬化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14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2024/1/26
15
上消化道出血预防措施
积极治疗原发病
针对肝硬化病因进行治疗,降低 门脉压力,减少出血、易消化食物为主。
药物预防
使用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如β 受体阻滞剂等。
2024/1/26
16
肝性脑病处理方法
去除诱因
积极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避免 使用肝毒性药物等。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
通过专业心理评估工具,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需求。
2024/1/26
提供个性化心理支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辅导服务,如认 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
建立心理支持小组
组织有相似经历的患者成立心理支持小组,促进患者间的交流和 支持。
21
家庭和社会资源整合利用
家庭参与教育
2024/1/26
27
肝硬化领域前沿动态关注
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与应用
01 用于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基因组学和精准医学在肝硬化中的应用
02 基因测序和精准治疗策略的探索
肝硬化并发症的防治研究
03
如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新方
法
2024/1/26
肝硬化的遗传因素与家族史
肝硬化的遗传因素与家族史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它会导致肝脏组织逐渐受损,形成纤维化和结节,最终影响肝脏的功能。
尽管肝硬化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但遗传因素和家族史在其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遗传因素在肝硬化的发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突变或多态性与肝硬化的风险密切相关。
例如,肝纤维化相关基因如TGF-β1、COL1A1、COL1A2等,在肝硬化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可能导致肝脏纤维化的加速和进展。
此外,家族史也是肝硬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如果一个人有家族中存在肝硬化的成员,那么他或她患上肝硬化的风险将明显增加。
这是因为家族中可能存在一些共同的遗传变异或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肝硬化的发生。
例如,家族中可能存在一些共同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或药物使用,这些因素都可能对肝脏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肝硬化的遗传因素与家族史并非单一决定因素。
环境因素和个体行为也在肝硬化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长期暴露于酒精、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或药物滥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肝脏受损和肝纤维化的发生。
因此,在肝硬化的预防和治疗中,除了关注遗传因素和家族史外,还应该重视环境因素和个体行为的干预。
针对肝硬化的遗传因素和家族史,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首先,了解家族史对于个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如果家族中有肝硬化的病例,个体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肝脏健康,定期进行体检和肝功能检查,及早发现和干预潜在的问题。
其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避免暴饮暴食、过量饮酒和吸烟等不良习惯。
此外,避免接触可能对肝脏有害的环境物质,如有害化学物质和毒素等。
综上所述,肝硬化的遗传因素和家族史在其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个体的遗传背景和家族史对于预防和干预肝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遗传因素和家族史外,环境因素和个体行为也是肝硬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定期体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环境保护,以预防和控制肝硬化的发生。
肝硬化原理
肝硬化原理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疾病,其发生原理主要是由于肝脏长期受到各种损伤和炎症刺激,导致肝细胞逐渐受损、坏死和再生,最终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和结构改变。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具有合成、分解、转化和排泄等多种功能。
在肝脏受到损伤时,炎症反应会引发免疫系统的激活,促使炎性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等聚集在受损区域,释放大量炎症介质。
这些炎症介质的存在会激活肝星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促使其转化为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是产生胶原蛋白等结缔组织成分的细胞,它们在肝硬化的发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激活的肝星细胞会分泌大量胶原蛋白,导致肝脏内纤维组织的沉积和增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纤维组织逐渐扩散并代替正常的肝细胞,形成肝脏内多个结节,从而导致肝脏组织的硬化和功能受损。
肝脏的硬化和结构改变不仅影响了正常的肝脏功能,也会压迫肝内的血管,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
同时,肝硬化还会引起门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导致门脉系
统内的血压升高,血流量增加,最终导致腹水、脾功能亢进等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起来,肝硬化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肝脏长期受到损伤和炎症刺激,促使肝星细胞激活并转化为成纤维细胞,导致肝脏内纤维组织增生和结构改变。
这种结构改变会引起肝脏功能障碍和
门脉高压等严重后果。
因此,预防和及时治疗肝炎、酒精性肝病等潜在原因,对于预防和延缓肝硬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肝硬化病理生理
肝硬化病理生理肝硬化病理生理改变:一、肝脏机能减退因肝细胞大量坏死,而新生的肝细胞功能又远不及正常,故导致肝功能减退,如血浆白蛋白的合成、胆色素的代谢、有害物质的去毒、雌激素的灭能、抗利尿激素的增加、继发性醛固酮增多,以及凝血因子制造等诸多功能均受到影响而引起各种临床表现。
二、门静脉高压因肝小叶结构破坏,纤维组织增生,使门静脉血液通道减少。
在再生的肝细胞团中,毛细血管异常曲折,阻碍血液流通。
加之门静脉分支肝动脉分支之间的直接交通,使门静脉压力大为升高。
门脉压正常低于1.96kpa(200mmH2O)。
当门脉压超过2.94kp a(300mmH2O)时,出现胃肠道淤血、脾脏充血肿大、腹水形成,以及门静脉与腔静脉间的侧支循环建立等。
门静脉与腔静脉的侧支循环主要见于以下几个部位:⑴食管下段及胃底部,胃冠状静脉与食道静脉吻合。
⑵在直肠下段,肠系膜下段的痔上静脉与下腔静脉的痔中,痔下静脉吻合。
⑶在脐部周围,自出生后已闭锁的脐静脉及脐旁静脉重新开放,并与腹壁皮下静脉吻合。
⑷腹腔器官与腹膜后组织接触处,如肝及膈之间的静脉,脾肾韧带中的静脉等。
在上述各个侧支中,以食道下端者出现较早,且容易破裂引起大出血而危害生命。
其原因为:①食道静脉距门静脉近,易受门脉高压的影响。
②食道静脉位置甚浅,处于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中,当静脉曲张时,这层结缔组织也受压萎缩。
③食道静脉位于胸腔,受吸气时胸内负压的影响,使门静脉血液更易流入。
三、腹水腹水的形成除门静脉高压外,还有以下几个因素:(一)低蛋白血症肝脏合成白蛋白的机能减退,蛋白质摄取不足,肠道淤血致消化吸收障碍。
当血浆白蛋白低于25-30g/L时,常有腹水及肢体水肿。
(二)肝淋巴液失衡当肝静脉流出道受阻时,血浆自肝窦壁渗透至窦旁间隙(Disse腔),致肝淋巴液生成增多,每日可达7-11L (正常为1-3L),大量淋巴液超过胸导管回流输送的能力,淋巴液自肝包膜表面及肝门淋巴管溢出至腹腔,这种腹水的蛋白含量高,产生速度快,且不易吸收。
肝硬化
2.病因诊断:作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排除由肝炎引 起的肝硬化,怀疑Wilson病因由眼科检查K-F环, 测定血清铜蓝蛋白、尿铜、血铜等。
3.病理诊断:肝活检常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肝、脾肿大:与血液病、代谢性疾病的肝脾肿大鉴别。 必要时做肝活检。
2.腹腔积液的鉴别诊断:应确定腹腔积液的程度和性质,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腹腔积液鉴别。肝硬化腹腔积液为漏 出液,合并自发性腹膜炎为渗出液,以中性粒细胞增多 为主。结合性腹膜炎为渗出液伴ADA增高。肿瘤性腹腔 积液比重介于渗出液和漏出液之间,腹腔积液LDH/血 LDH>1,可找到肿瘤细胞。腹腔积液检查不能明确诊断 时,可作腹腔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2.尿液检查:尿常规一般在正常范围,乙型肝炎 肝硬化合并乙肝相关性肾炎时尿蛋白阳性。胆汁 淤积引起的黄疸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阴性。肝 细胞损伤引起的黄疸,尿胆原亦增加。腹腔积液 病人应常规测定24h尿钠、尿钾。
3.粪常规:消化道出血时出现肉眼可见的黑粪, 门脉高压性胃病引起的慢性出血,粪隐血试验阳 性。
2.乏力:为早期症状之一,其程度自轻度疲倦感到严重 乏力,常与肝病活动程度一致。
3.腹胀:与低钾血症、胃肠胀气、腹腔积液和肝脾肿大 所致
4.腹痛:肝因伴发溃疡病、胆道及肠道感染 引起。
5.腹泻:较普遍,与肠壁水肿、吸收不良和肠道菌群失 调有关。
并发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肝肾综合征:顽固性腹腔积液病人出现少尿、。 无尿、氮质血症、低血钠、低尿钠,考虑出现肝 肾综合征。国际腹腔积液研究会推荐诊断标准, 主要为:有没有休克、持续细菌感染、失水和使 用肾毒性药物情况下,血清肌酐>132.6umol/L, 在停用利尿剂和用1.5L血浆扩容后,上述二项肾 功能指标没有稳定持续的好转。蛋白质 ﹤500mg/d,超声检查未发现梗阻性泌尿道疾病 或肾实质疾病。
肝硬化预后及影响因素及改善策略
肝硬化预后:影响因素与改善策略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肝脏疾病,其预后情况因多种因素而异。
本文将从肝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影响预后的因素、改善策略以及如何预防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肝硬化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肝硬化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和病理阶段。
简单来说,肝硬化是由于肝脏受到长期、反复的损伤,导致肝细胞逐渐发生变性、坏死,同时肝脏内的纤维组织大量增生,进而对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造成破坏,最终发展成肝硬化。
具体来说,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肝细胞损伤:肝脏受到病毒感染、酒精、药物、毒物等各种致病因素的损伤,导致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
2.炎症反应:肝细胞损伤后,肝脏内会发生炎症反应,吸引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
这些炎性细胞会释放各种细胞因子,进一步促进肝脏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
3.肝纤维化:在炎症反应和肝细胞损伤的基础上,肝脏内的纤维组织开始大量增生,并逐渐替代正常的肝细胞。
这个过程被称为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4.结节和假小叶形成: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肝脏的正常结构受到破坏,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肝细胞团块,即结节。
同时,由于纤维组织的增生和分割,原本连续的肝小叶结构被分割成多个不完整的、由纤维组织包绕的肝细胞团,即假小叶。
5.肝功能减退:随着肝硬化的进一步发展,肝脏的正常功能逐渐减退,包括合成、代谢、解毒等功能。
这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黄疸、腹水、消瘦、乏力等。
二、影响肝硬化预后的因素1.发病年龄: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预后较好,而大于60岁的患者因肝实质储备功能差、合并症多,预后相对较差。
2.发病原因:不同原因导致的肝硬化预后存在差异。
如血吸虫病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等,在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病因后,病变可趋于稳定,预后较好。
而病毒性肝炎性肝硬化则因病毒持续存在、肝脏炎症活动等原因,预后相对较差。
3.病变类型:肝硬化可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脏炎症较小、病情稳定,预后较好。
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很多,不同地区主因不同,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为主,西方国家则以慢性酒精中毒多见,因此诊断肝硬化时也需将其相关病因考虑在内,具体病因诊断依据包括如下:1、血吸虫性肝纤维化血吸虫的虫卵及其毒性产物可引起大量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肝纤维化,形成不完全分隔性肝硬化,诊断时需明确患者有无慢性血吸虫病史。
2、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需有乙型肝炎病毒(HBV)(任何一项)或丙型肝炎病毒(HCV)(任何一项)阳性,或有明确重症肝炎史。
3、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需有长期大量嗜酒史,一般为每天饮酒80g,时间达10年以上。
除以上情况外,其他肝病引起的肝硬化需有相应的病史和诊断,如长期右心衰或下腔静脉阻塞、长期使用损肝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障碍性疾病等。
需要注意的是,因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症状多不明显,故诊断常不容易,对怀疑者应定期追踪观察,必要时进行肝穿刺组织病理检测才能确诊。
肝硬化的病理分析肝硬化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病,以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再生结节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使肝脏逐渐变形、变硬为特征的疾病。
早期肝脏体积正常或稍大,晚期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包膜增厚,整个肝表面呈颗粒状或小结节突起,直径多在1.0~1.5cm之间。
肝脏切面满布与表面相同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结节,结节周围被增生的灰白色纤维组织包绕。
根据结节的状态可将其分为4种病理类型:1、大小结节混合性肝硬化为小结节性肝硬化和大结节性肝硬化的混合型,即肝内同时存在大、小结节两种病理形态。
2、不完全分隔性肝硬化多数小叶被纤维隔包围形成结节,纤维隔可向肝小叶内延伸,但不完全分隔肝小叶,结节再生不显著。
3、小结节性肝硬化结节大小比较均匀,直径较小,一般为3~5mm,最大不超过1cm,假小叶大小也一致,纤维间隔较细。
4、大结节性肝硬化结节粗大,大小不均,直径为1~3cm,最大可达5cm,结节由多个小叶构成,纤维间隔宽窄不一,一般较宽,假小叶大小不等。
肝硬化的常见发病原因
肝硬化的常见发病原因1、病毒性肝炎主要为乙肝、丙肝以及丁肝病毒重叠感染,通常经过慢性肝炎阶段演变为肝硬化。
2、慢性酒精中毒在欧美国家,因酒精中毒引起的肝硬化者约为60%~70%,我国近些年酗酒引起的肝硬化也在逐年增加。
3、肝脏淤血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肝静脉阻塞综合征等导致肝脏长期淤血缺氧,肝细胞坏死和结缔组织增生,形成淤血性肝硬化。
4、化学毒物或药物长期反复接触磷、砷、苯等工业毒物,或长期服用甲基多巴、甲氨蝶呤、双醋酚酊等药物,可引起中毒性肝炎,最后可发展为肝硬化。
5、代谢障碍于先天性遗传缺陷引起物质代谢障碍,某些代谢物质在肝内异常沉积损伤肝细胞而致肝硬化。
6、血吸虫病主要由日本血吸虫病引起,血吸虫卵沉积于汇管区,虫卵及其毒性产物可引起大量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肝硬化。
7、胆汁淤积慢性持续性肝内胆汁瘀滞或肝外胆管阻塞,高浓度、高压力的胆酸和胆红素刺激,可导致肝硬化。
1、肝脏的位置变化肝脏的位置原本是在右上腹部,如果检查发现,肝右叶上、下径变短,肋问厚度变窄右肋下斜径不易测得。
肝左叶代偿肥大,致右侧腋前线较正常位置抬高,此时就可以判断肝硬化的发生了。
2、肝脏形态变化当发生肝硬化时,肝脏会出现表面凹凸不平,呈锯齿状,小”结节”状,合并”肝腹水”时更清晰;肝横切面失去楔形,矢状面不呈三角形,似椭圆形。
3、蜘蛛痣和”肝掌”出现肝硬化患者常在面部、颈、胸、肩、前臂及手背等处出现一些扩张的皮肤小动脉,这就是蜘蛛痣。
而肝掌则是手掌发红等,这都是得了肝硬化的症状表现。
4、肝实质变化由于肝内脂肪变性及纤维性变,肝实质内回声致密,回声弥漫性增强、增粗。
5、肝内外血管变化肝硬化早期改变不显着,肝硬化后期可见肝内血管粗细不均匀,扭曲、紊乱,甚至因为血管闭塞而不能显示。
肝静脉变化尤为明显,表现为主干变细,分支狭窄。
6、消化系统异常表现得了肝硬化之后,肝功能受损严重,会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可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异常的表现,与胃肠积气、”腹水”和肝脾肿大等有关,当腹水出现的时候,则标志着肝硬化已经进入了失代偿期肝硬化,此时对于脂肪和蛋白质耐受差,稍进油腻肉食即易发生腹泻。
肝硬化的病因和主要症状有哪些?
肝硬化的病因和主要症状有哪些?作者:郭晓燕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9期肝硬化是一种很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在病因的作用下会对肝脏造成弥漫性损害,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感染、消化道出血、腹水等并发症,还有癌变的可能。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有很多,与日常生活习惯、饮食和疾病等因素有关。
下面来介绍一下肝硬化的病因。
1 肝硬化的病因有哪些肝硬化按照病因的不同分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药物性肝硬化以及隐源性肝硬化等等,引起不同类型肝硬化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病毒感染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是引起肝硬化最主要的因素,50%以上的肝硬化患者曾有病毒性肝炎病史,特别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慢性病毒性肝炎会长期侵蚀肝脏,使肝细胞坏死、残存的肝细胞结节性再生,肝脏结构破坏,进而使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成肝硬化。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已经将病毒性肝炎被列为重点防治的法定传染病,也研制出了比较成熟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高危人群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目前的乙肝母婴阻断政策也大大减少未来乙肝引发的肝硬化机率。
感染后也可以通过药物干预等方式控制发病和保护肝脏。
1.2 饮酒长期、大量饮酒会严重损伤肝脏,这也是引起酒精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女性每日饮酒超過3杯,男性每日饮酒超过5杯就达到了酗酒的标准,长期如此,酒精和其中间代谢产物乙醛的毒性作用会引发肝硬化。
但是,饮酒会肝脏的损害是慢性过程,由于饮酒导致的肝硬化往往不会立即发作,可能在十年或数十年后才会发病,因此很少人能够立即意识到酒精对肝脏的危害,待出现症状时已经较难治疗。
1.3 胆道阻塞胆道或肝外胆管阻塞、发炎,胆汁无法正常排出,就会引发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胆汁在肝内淤积,高浓度的胆汁酸和胆红素,会损害肝细胞,长此以往便会引发肝硬化。
1.4 肥胖大量脂肪在肝脏周围堆积,可引起吸收不良和营养障碍,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降低肝对其他致病因素的抵抗力,会引发炎症,这种炎症被称为脂肪性肝炎,是肥胖、糖尿病、胆固醇较高人群的高发疾病。
肝硬化病例讨论(1).
肝性脑病的治疗
止血和清除肠道积血:上消化道出血是肝性 脑病的重要诱因。 因此,食管静脉曲张破 裂出血者应采取各项紧急措施进行止血,并 输入血制品以补充血容量。清除肠道积血可 采取以下措施:口服或鼻饲乳果糖 、 乳梨 醇溶液或 25% 硫酸镁,用生理盐水或弱 酸液(如醋酸)进行灌肠,将乳果糖稀释至 33.3%进行灌肠。 其他如患者有缺氧应予吸氧 低 血糖者可静 脉注射高渗葡萄糖 ,如有感染应及时 控制。
最有可能的诊断
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门脉高压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腹水 失血性休克
有关肝硬化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 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具体表现 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 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 结果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导致 肝硬化。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则出现一系列 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直至出现上 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死亡。
凝血常规:PT:21.8s,INR:1.74
腹部B超:肝硬化,脾肿大,腹腔积液 肝功能: ALT: 85U/L,TBIL:75.5umol/L,DBIL:27.5umo l/L
进一步的辅助检查
1.胃镜:急诊胃镜要求在出血72小时内完 成,可在内镜下给予治疗。 2.监测血常规及凝血指标的变化。 3.必要时血氨检查。 4.做一些术前的相关准备,如乙肝三系及输 血四项。
内镜止血应作为首选。或者在三腔二囊管有效 压迫和药物降低门脉压的基础上,应尽早在出血 后24~48h内进行。要有足够的术前准备和完善 的抢救措施,备好止血药物和器械,不可盲目进 行内镜检查。如心率>120次/min ,收缩压 <90mmHg 或较基础收缩压降低程度大于30mmHg、 血红蛋白<50 g/L等,应先迅速纠正循环衰竭,待 血红蛋白上升至70g/L 后再行检查。
肝硬化的病因有哪些
肝硬化的病因有哪些?
肝硬化的病因有很多种,地理环境、生活习惯、营养状态等等都会影响到,导致肝硬化的原因有很多,看看下面的介绍,你知道哪些?
肝炎病毒:是我国引起肝硬化的最常见原因。
主要是由乙肝、丙肝、丁肝病毒。
胆汁淤积:长期慢性胆汁淤积,导致肝细胞炎症及胆小管反应,甚至出现坏死,形成胆汁性肝硬化。
肝脏淤血:长期反复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及肝静脉阻塞可引起肝脏淤血,使肝细胞缺氧而致坏死,变性,终致肝硬化。
其中由于心脏引起的肝硬化称心源性肝硬化。
药物性或化学毒物因素:长期接触某些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砷、铋、磷、氯仿等或服用某些药物四环素、异烟肼、辛可芬、甲基多巴等可导致大结节或小结节性肝硬化。
代谢紊乱:铜代谢紊乱,见于肝豆状核变性。
铁代谢紊乱,见于血友并半乳糖血症、纤维性囊肿并糖原贮积并酪氨酸代谢紊乱症、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以上情况与遗传代谢缺陷有关,均可导致肝硬化。
寄生虫感染:血吸虫感染在中国南方多见,可导致血吸虫病,进一步引起肝脏纤维化、肝硬化。
以大结节性(2~5厘米)肝硬化多见。
先天梅毒性肝硬化:孕妇感染梅毒后经胎盘传染给胎儿所致。
其他因素:高度营养不良可致肝硬化;长期的肠道感染,导致消化吸收障碍,产生毒素,损害肝脏,也可导致肝硬化。
还有少部分肝硬化原因不明。
李亚磊院长提醒:随着科研技术的更新,目前对于肝硬化通过源头治疗可以疏通肝脏五大通路让毒素胆汁容易排泄出去,药物能够渗透进来。
并全面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肝细胞活化与再生,可快速重建肝组织结构,阻断肝纤维化路径,恢复肝功能。
肝硬化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如何治疗
肝硬化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如何治疗什么是肝硬化?肝硬化是消化科的常见病之一,是一种或多种病因对肝脏长期或反复的影响,造成了弥漫性的肝损害。
肝硬化常见的病因有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胆汁淤积,血吸虫感染,药物或毒物,遗传和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循环障碍等。
从病理上来说,肝硬化存在肝脏弥漫性纤维化、肝的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出现。
要了解认识肝硬化,就要从肝硬化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说起。
1、肝硬化的病因导致肝硬化的病因有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1)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酒精性肝硬化;3)代谢性肝硬化;4.胆汁淤积性肝硬化;5)门静脉回流受阻性肝硬化;6)自身免疫性肝硬化;7)毒物和药物性肝硬化;8)营养不良性肝硬化;9)隐源性肝硬化等。
具体病因如下:(1)病毒性肝炎:在我国,病毒性肝炎如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2)酒精中毒:长期并且大量的饮酒。
(3)营养障碍:多数学者认为营养不良会降低自身的免疫力,导致肝细胞对有毒物质和病毒的抵抗力不足。
(4)工业毒物或药物:如含砷杀虫剂、异烟肼、黄曲霉素等。
(5)循环障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可使肝内长期淤血缺氧,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称淤血性肝硬化,也称为心源性肝硬化。
(6)代谢障碍:例如血色病,肝豆状核变性等。
(7)胆汁淤积:肝外胆管阻塞、肝内胆汁淤积时,高浓度的胆红素会损害肝细胞,时间长了也会导致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所致者称原发胆汁性肝硬化,肝外胆管阻塞所致者称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8)血吸虫病:血吸虫病也可导致肝硬化,引起显著的门静脉高压。
(9)病因不明:部分肝硬化病因不明,称为隐源性肝硬化。
2、肝硬化的临床表现早期(代偿期)的肝硬化一般来说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晚期肝硬化(失代偿期)其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消化道症状,其表现为恶心、纳差、腹胀。
(2)肝区表现,其表现为肝区疼痛、胀满。
肝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肝硬化是⼀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性、弥漫性肝病。
是在肝细胞⼴泛变性和坏死基础上产⽣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并形成再⽣结节和假⼩叶,导致肝⼩叶正常结构和⾎管解剖的破坏。
病变逐渐进展,晚期出现肝功能衰竭、门静脉⾼压和多种并发症,死亡率⾼。
在我国肝硬化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也是后果严重的疾病。
年发病率17/10万,主要累及20~50岁男性。
城市男性50~60岁肝硬化患者的病死率⾼达112/10万。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1.病毒性肝炎⼄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均可进展为肝硬化,⼤多数病⼈经过慢性肝炎阶段。
急性或亚急性肝炎如有⼤量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可以直接演变为肝硬化。
我国的肝硬化病⼈有⼀半以上是由⼄肝病毒引起。
慢性⼄型肝炎演变为肝硬化的年发⽣率为0.4%~14.2%。
病毒的持续存在、中到重度的肝脏坏死炎症以及纤维化是演变为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型和丙型或丁型肝炎的重叠感染常可加速肝硬化的发展。
2.慢性酒精中毒在欧美国家慢性酒精中毒为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约占60%~70%),我国较为少见(约10%),但近年来有升⾼趋势。
长期⼤量饮酒可导致肝硬化。
3.⾮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最近⼏年来国际上⼏项⼤规模临床流⾏病调查结果显⽰,年龄> 50岁、伴有2型糖尿病、体重指数明显增加、ALT异常的⾮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易发展为肝硬化。
⽽年龄<50岁、肝脏病理检查未见炎症坏死、⽓球样变或纤维化,仅有单纯脂肪浸润者不易发⽣肝硬化。
现认为NASH也是引起肝硬化的常见病因,⽽是否会发展为肝硬化与个⼈的基因易感性有关。
4.胆汁淤积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后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外胆道长期梗阻所致。
⾼浓度胆酸和胆红素对肝细胞的毒性作⽤可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进⽽发展为肝硬化。
5.药物或毒物长期服⽤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双醋酚酊、甲基多巴等或长期反复接触化学毒物如砷、四氯化碳等,均可引起药物性或中毒性肝炎,最后演变为肝硬化。
肝硬化的名词解释
肝硬化的名词解释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脏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肝组织的结构被纤维组织取代,导致肝脏功能不全。
这种病症通常是由长期酗酒、病毒感染(如丙肝病毒)、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因素引起的。
肝硬化是一种可逆疾病,当肝功能丧失达到一定程度时,只有肝移植才能拯救患者的生命。
导致肝硬化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长期酗酒。
过量的酒精摄入会导致肝脏炎症和细胞损伤,从而引发纤维化的过程。
长期酗酒会导致肝细胞的死亡和替代性增生,这最终会导致肝脏纤维化和硬化。
此外,其他因素如病毒感染、肝内胆汁淤积、遗传性疾病、肝毒性药物和污染物暴露,也可能导致肝脏损伤和肝硬化的发展。
肝硬化通常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而当疾病进展到晚期时,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
这些症状包括慢性疲劳、体重减轻、食欲不振、腹痛、黄疸、腹水、腹胀、肌肉萎缩、失衡等。
当肝硬化达到晚期时,患者容易发生肝性脑病,这是由于肝脏不能及时清除血液中的毒素而导致大脑功能受损。
此外,肝硬化患者还容易发生肝细胞癌等恶性肿瘤。
肝硬化的确诊通常依赖于临床症状、身体检查和各种医学检验。
医生会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血液检验、肝功能呈的结果来确诊患者是否患有肝硬化。
对于一些具体病因的肝硬化,例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硬化,医生可能会进行病毒载量检测、肝组织活检等进一步检查。
一旦确诊为肝硬化,治疗的目标是减缓疾病的进展、缓解症状,并尽力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酒精戒断是治疗肝硬化的重要步骤,对于那些长期酗酒的患者来说,戒酒可以避免进一步损害肝脏。
此外,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医生可能采取一些药物治疗,例如抗病毒药物、利尿剂和抗炎药物。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肝细胞癌的发生,肝移植可能是唯一的治疗选择。
总之,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脏疾病,由于肝组织的纤维化和硬化引起肝功能不全。
酗酒、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肝硬化发病原因。
肝硬化的症状和并发症多种多样,包括慢性疲劳、黄疸、腹水等。
肝硬化案例分析+0929版
(1)肝功能减退症
1)全身症状:一般情况及营养状态较差,表现为消瘦、乏力面色灰暗精神不振,部分病人有低热、水肿 等症状。
2)消化道症状:食欲明显减退、甚至厌食,有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等,对脂肪和蛋白质耐受性差,进食 油腻食物可引起腹泻,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胃肠道淤血水肿致消化吸收障碍、肠道菌群失调、腹水及脾大加 重消化道症状等有关。半数以上病人有轻度黄疸,少数有中度或重度黄疸,提示肝细胞有进行性或广泛坏死,是 肝功能严重减退的表现,预后不良。
健康宣 教
护理措 施
护理评估
肝硬化
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 病理特点为广泛的细胞变性坏死(伴或不伴炎症 过程),再生结节形成,结缔组织增生,正常肝小叶 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临床上可出现多系统 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 晚期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 等并发症。肝硬化是种全球性的常见病,不同国 家和地区因环境、种族、生活方式的差异,发病 率不同。好发年龄为35~50岁,多见于男性青壮 年,出现并发症时死亡率高。
3)腹水:是肝功能严重受损的表现,伴有腹胀、食欲减退大量腹水时腹部隆起,腹壁绷紧发亮,病人行动困 难,出现呼吸困难、心悸。
并发症
1.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一次性出血量达到 1000—2000ml,出现突然呕血或黑便,常导致 出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由于肝功能损害引 起凝血功能障碍及脾脏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计数 减少,出血难以自行停止。(可用三腔二囊管)
ctmri检查显示肝脾肝内门静脉肝静脉腹水内镜检查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可直视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的程度及范围上消化道出血时可判断出血部位和原因并可通过护理评估护理评估肝硬化代偿期症状较轻缺乏特征性早期较突出的症状是乏力食欲减退伴有腹胀不适上腹隐痛或轻度腹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硬化二期的发病机制
我们都知道肝硬化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这种类型的疾病对我们身体的伤害是巨大的,在患病的初期如果不接受有效的治疗的话我们的身体就会越来越虚弱,死亡的风险是很大的,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肝硬化二期的发病的机制和原因。
1、门脉压力增高
当门静脉压力超过300mmH2O时,腹腔内脏毛细血管床静脉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形成。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当肝功能严重损害时,合成白蛋白的功能减退,当白蛋白低
于30g/L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血浆外渗形成腹水。
3、淋巴液生成过多
肝静脉回流受阻,血浆自肝窦壁渗透至窦旁间隙,产生大量的淋巴液,当超过胸导管的引流量时,淋巴液从肝包膜表面和肝门淋巴管壁溢出形成腹水。
4、肾性因素
肝硬化时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肾灌注不足,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近端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而导致腹水出现。
5、内分泌因素
如继发性醛固酮增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等等。
肝硬化腹水俗称肝腹水,是指由于肝脏疾病导致肝脏反复炎症,纤维化及肝硬化形成后由于多种病理因素引起腹腔内积液的临床症状。
肝硬化腹水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许多肝脏疾病终末期的共同临床表现,其发生机制比较复杂,最基本因素是门脉高压、肝功能障碍、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上面的这些内容就是关于肝硬化二期的发病机制的介绍了,对于已经患上肝硬化并且发展到二期的患者来说一定要有良好
的心态去面对治疗,虽然二期的情况比较严重,但是治愈的希望还是很大的,大家一定要积极的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