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练习(三十四)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

合集下载

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卷35求索真理的历程含解析

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卷35求索真理的历程含解析

课时卷35 求索真理的历程、选择题.“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无势可以造势,不要等;事情出现恶化的迹象也不要等,抓紧治理,别拖沓;事情哪怕做错了也不要紧,错误也是收获,总比不做强。

这一观点主要表明()要反对无所作为的思想②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要在实践中推动认识的转化④发挥主现能动性是改造时势的客观前提.①②B.①④.②③D.③④.下图漫画《盖章了事》。

很多大学要求学生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是有不少大学生根本没有参加社会实践,只是在开学前拿着“社会实践表”找个单位盖个章了事。

部分大学生这样做()根本在于没有认识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意在寻求离开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将会导致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大改变不利于提高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①②B.②③.①④D.③④020年6月23日上午9时43分,某某卫星发射中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升空。

随着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55颗卫星全部发射入网。

至此,北斗系统全球组网正式成功,标志着北斗跻身世界顶尖导航定位系统。

回答3~4题。

.2020年6月23日上午9时43分,某某卫星发射中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升空,北斗三号全球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材料体现了()要把对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航天实践的出发点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③正确认识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④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①②B.②③.②④D.③④.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北斗系统,自2009年正式启动,至2019年12月6日基本完成地球轨道卫星发射,历经12载研发探索的北斗系统正式向全球130个国家提供RNS服务。

2020年6月23日,全面建成北斗全球系统,为用户带来全球高精度覆盖以及更准确的定位服务。

这表明()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②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③实践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日益完备的工具④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①②B.①③.②④D.③④.“我们应该允许自己的无知,也应该宽容别人的无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求索真理的历程全程测控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求索真理的历程全程测控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1.2012年9月,我国异地高考方案获批,各地年内将陆续出台细则。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加快,这一方案对广大进城务工人员来说无疑是个福音。

但从目前我国高考有全国统考、省份自主命题和使用教材不一等情况看,考试问题依然存在,细则的出台与完善依然有一个过程。

这说明( )①异地高考方案的出台验证了原有高考方案的弊端②任何真理都有具体性和条件性③教育考试方面的各种矛盾有一个逐步展开的过程④在人类认识发展的过程中,真理总是同谬误相伴而行的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原有的高考方案不适应新的形势以及异地高考方案还不完善,体现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异地高考方案细则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原因在于受到事物矛盾变化发展的限制,这说明认识不可能一步到位,要随事物矛盾的变化发展而发展。

故②③正确。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①错误。

④与题意不符。

2.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

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

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从题中的“依赖河流”“开发利用河流”等信息可知,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从题中“早期人类”“工业革命以后”“今天”的不同背景,以及这些背景下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对人与河流关系的不同认识及认识的变化可知,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受实践的制约,同时也说明人类实践对人与河流关系的认识的变化发展起了决定作用。

故①③正确。

题干材料可以体现实践的目的性,但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而不在于认识本身,认识本身的深化只是任务、手段,②错误。

2022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新课标

2022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新课标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1.以下对实践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C.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D.实践是人们认识和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解析:选B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项中选;A项中“主观世界〞说法错误;C、D两项改变了实践的外延。

2.据预测到本世纪30年代,一种可以进入人体的医疗纳米机器人将会出现,他们可以在分子层面上对人体的原子和细胞结构实现一系列操作以维护我们的健康,并将我们的各项身体数据信息传到云端,方便医生随时了解我们的身体情况。

这说明( )A.纳米机器人的出现将有助于人类认识的开展B.纳米机器人能够把握人类疾病的本质C.纳米机器人可以代替医生从事精准的医疗实践D.纳米机器人经历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解析:选A 纳米机器人方便医生随时了解我们的身体情况,说明纳米机器人的出现将有助于人类认识的开展,A项入选。

B项错误,机器人没有人所特有的意识,故不能把握人类疾病的本质。

C项错误,实践的主体是人,机器人不可以实践。

D项与题意无关。

3.2022年8月,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我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这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全面领先。

材料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通过实践可以到达认识的终点③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④正确的认识是实践开展的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 ②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④错误,实践是认识开展的动力;①③正确。

4.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202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练35求索真理的历程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练35求索真理的历程含解析新人教版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名言警句中表达了与“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相近哲理的是()①为学之实,固在践履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③为学患无疑,疑那么有进④物有甘苦,尝之者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中国法治建设在实践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开展,在开展中追寻良法善治。

从“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从“以法治国〞到“依法治国〞再到“法治中国〞,理论和实践上的路径,揭示了中国法治历经变迁的复杂历程,也展现了“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的法治图景。

中国法治历经变迁表达了()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③真理只能追求,不能拥有④从认识到实践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2021年9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中指出,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广阔科技工作者在治疗、疫苗研发、防控等多个领域开展科研攻关并取得重大成果,但要想取得最终胜利还需他们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

上述材料说明()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相行的③追求真理需要一个过程④在实践中真理不断地推翻自身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说明()①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④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之初,人们认为犬科动物是传播疫源,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可能是蝙蝠,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全部基因组组分都可以在蝙蝠上找到,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内部多个位点频繁重组。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①蝙蝠与灾害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②科学研究始终在接近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具体的实践水平限制④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6.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诗人汪国真的名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强调广阔基层干部群众要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2019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作业.doc

2019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作业.doc

2019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第14单元第35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据此回答第1~3题。

1.人们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实践的内容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复杂。

下面是对实践活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实践是人们的一切活动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C.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D.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活动【答案】B [本题易误选A、C、D,错在没有正确理解实践活动的外延。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B正确。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属于实践,A、D 错误;改造自然的活动是人们的实践活动,但人们的实践活动还包括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及科学实验等,C错误。

]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又对科学发展观做出新阐述,并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材料主要表明( )A.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基础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C.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答案】B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故选B。

]3.2013年11月18日,国际TOP500组织公布了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榜单,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以比第二名——美国的“泰坦”快近一倍的速度再度登上榜首。

这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认识具有无限性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B [超级计算机性能的变化发展表明人们的认识会不断发展,同时说明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和水平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同,②③当选。

①与材料中心意思无关;真理是客观的,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不当选。

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第十四单元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第十四单元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限时规范训练一、选择题1.(2019·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Allison)以及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

他们的研究团队,经过20年的临床试验,揭示了癌细胞如何欺骗人体免疫系统恶意增殖的原理,从而发现了抑制负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

上述材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①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②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并促进实践活动开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A。

③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④选项错误,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活动开展;题目中,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以及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团队,经过20年的临床试验,揭示了癌细胞如何欺骗人体免疫系统恶意增殖的原理,从而发现了抑制负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体现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认识和发现真理,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①②选项入选。

选A。

2.(2018·河北承德市高三5月模拟)2018年4月16日,《人民日报》评论员发表的题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有说服力”的文章指出,“道虽迩,不行不至”,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中实现的。

材料表明()①事业的成功需要“道”的指导②唯有“行”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有说服力③“行”是“道”存在与发展的具体条件④一代又一代人量的积累方能实现伟大成就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D。

题目中强调的是实践的作用,不是强调理论的指导作用,排除①;③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题目中,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中实现的,这表明了唯有“行”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有说服力,一代又一代人量的积累方能实现伟大成就,故②④选项入选,选D。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求索真理的历程(含答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求索真理的历程(含答案)

第三十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纲展示]知识条目考试要求知识条目考试要求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①实践的含义和特点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c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①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abb考点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问题导思知识梳理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2)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易错提醒(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指认识来源于实践,强调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从无到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指认识的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基础上“深化和发展”。

1.正确区分实践的三个特征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即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观的、物质的。

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所在社会历史性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提醒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是指两个方面:第一,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第二,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的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2.正确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理解反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②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③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将认识的来源等同于获得认识的途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真理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认识指导实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考向1 实践的内涵典例1 (判断)(2017·浙江4月选考)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含答案):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含解析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含答案):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含解析

必修4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姆森接受采访时说:“当我回顾所研究过的课题时,重视实践,我感到十分重要。

”以下对实践认识正确的是()①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②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实践活动③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说法错误。

答案:C2.3D打印技术以数字化、智能化和新型材料的应用为标志,被认为是改变世界的“破坏性”新技术,将使设计和制造更为简化:工厂里或许不再有生产线,模具可能退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这蕴含的哲理不包括()A.人们认识的深化能够促进事物发展B.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和改变事物C.发展的实质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D.科学实验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存在解析:3D打印技术是人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和改变事物。

经过科学实验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存在的产物,新技术能促进事物的发展,A、B、D三项说法正确;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C项错误,应选。

答案:C3.据英国每日电邮2014年3月19日报道,美国某研究机构发现,水星因炙热铁芯冷却效应,在40亿年间直径已减少大约14公里,比科学家们40年前的预想多了2倍。

这说明①预想与现实总是不一致的②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不可捉摸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④客观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40亿年间水星的直径已减少大约14公里,比科学家们40年前的预想多了2倍,这说明人们一开始的预想不一定是正确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反复论证与发展,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③符合题意;水星的变化超出了科学家预想的范围说明事物的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符合题意;人类的预想是可以正确认识客观事物,①观点错误;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②说法错误。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2.6《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训练试题(新人教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2.6《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训练试题(新人教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2.6《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训练试题(新人教必修4)一、选择题(每小题 6 分,共 72 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据此回答 1~7 题。

1.2009 年,卡梅隆导演的电影《阿凡达》风靡全球,饱受好评。

据了解,卡梅隆是在看到《指环王》以后,才敢把尘封多年的《阿凡达》剧本拿出来拍摄。

他等待的是科技的进步,为了拍摄该片他又革新了 3D 技术。

于是在《阿凡达》中,我们看到了逼真的飞流瀑布、漂浮云中的山峦、似含羞草的粉红植物、旋转飞行的“蜥蜴”、夜间发光的森林、似水母般在空气中游动的树种……这些逼真的 3D 画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也令人相信科技的进步的确会改变电影的观感。

卡梅隆等待的是科技的进步,这主要说明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2010 年 10 月 6 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二号”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顺利进入环月轨道。

这说明A.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和基础 B.人的意识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的特点,能够把握世界的本质 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成功 3.(2010·新课标全国卷)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

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 2011 年 8 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

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 ) (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4.(2010·北京文综)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

高三政治高考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解析

高三政治高考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求索真理的历程[易错澄清练]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点拨: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2.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

(×)点拨:认识具有反复性,真理具有相对性。

3.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点拨:认识的发展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认识的水平与程度与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有密切关系。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

(×)点拨: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指,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说法错误。

5.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位置不能颠倒,否则就会犯唯心主义错误。

(√)[小题提速练]6.团队发展,各要素有长有短是常态。

目前,短板理论的逆命题——长板理论,在各届引起广泛关注。

观察漫画,长板理论告诉我们( )①规律总是能被人们认识、利用和创造的②矛盾双方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③要强化团队核心竞争力,突出长板优势④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选C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但是不能创造规律,①说法错误,排除;矛盾双方“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是指矛盾的相互依存,是指“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但是本题漫画中长板理论说的是要充分发挥特长,与短板无关,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漫画寓意是转变人的思维方式,在实践中要突出长板优势,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项。

7.(2017·青岛模拟)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实践引入认识论,但他的认识过程是:认识-实践-认识,其所说的认识和实践都是建立在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的,仅把实践看成是认识的一个必然环节。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练34-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练34-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版必修4

课练34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16年3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责任分工,确保实现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回答1~2题。

1.会议指出,经全国人大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国务院及各部门全年工作的“蓝图”。

施政之要贵在实干,必须勤勉尽责抓好落实,不折不扣达到目标。

这是因为(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④实践是认识的唯一目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会议强调,要密切跟踪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用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工具,加强预调微调,做好政策储备,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妥善应对各种复杂局面。

这表明( )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②重视量变,防止事物向不利方面转化③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④认识对实践活动具有促进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石家庄是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之一。

“智慧城市”的创建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将集约、低碳、生态、智慧等先进理念融入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最终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智慧城市”的创建说明( )A.实践具有能动性 B.实践具有反复性C.实践具有无限性 D.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4.毛泽东曾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下列诗句与上述观点包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③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④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撰文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工夫。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强调调研工作,从实践观点看,是因为 ( )①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②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③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无限反复的过程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④6.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后限时训练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后限时训练

课后限时集训(三十四) 求索真理的历程(限时:45分钟)(对应活页卷第343页)一、选择题1.(2017·广西柳州月考)2016年8月16日凌晨,被命名为“墨子号”的中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开启星际之旅。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承载着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并将首次在空间尺度验证量子理论的真实性。

这说明( ) 【:97300160】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②服务和指导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和来源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C[通过科学实验探索来验证科学理论的真实性,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符合题意;“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承载着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这体现了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①符合题意;材料描述的是进行科学探索来证明理论的真实性,因此并没有体现认识服务于实践,②不符合题意;获取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也有间接经验,④错误。

]2.成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不!可能!”,把“Impossible”变成“I'mpossible!”。

从哲学角度看,这一说法的合理性在于(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C.真理具有具体条件性D.意识具有决定性B[A、C不符合题意指向,故排除;题干强调由不可能转变为可能,即强调的是转化为现实,故B正确;D观点错误,意识不起决定作用。

]3.(2018·山西省孝义市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2017年4月9日,美国和日本科研团队通过小白鼠实验发现了记忆发生过程:小白鼠大脑把信息“备份”,同时储存两份同样的记忆版本,一份供当下用,另一份则永久保存,带入坟墓。

虽然这项研究的对象是小白鼠,但也适用于人脑。

该成果目前只是科学层面的发现,但其在临床应用方面的潜力不容低估。

材料表明( )①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人们要获得认识,必须亲身实践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D[认识的来源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不一定要亲身实践,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资料生产而非科学实验,故①②说法错误。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课时提升作业求索真理的历程(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姆森接受采访时说:“当我回顾所研究过的课题时,重视实践,我感到十分重要。

”以下对实践认识正确的是( )①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②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实践活动③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选C。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说法错误。

2.(2014·嘉兴模拟)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您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

”这一回答表明实践具有( )A.社会历史性B.客观物质性C.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解析】选D。

“知道”仅仅停留在认识领域,而“做到了”却把思想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是实践直接现实性的表现,D符合题意。

A、B、C三项与题意不符,可排除。

【加固训练】(2014·安徽名校联考)网络上一则严重雾霾预示将出现大旱和频繁地震的说法引起种种疑虑。

该观点认为,我国近期大面积、长时间雾霾现象的成因与地球软流层的活动有关,出现大范围雾霾后,地震、干旱等其他灾害可能接踵而至。

对该观点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A.要通过实践的直接现实性证明该说法是否正确B.要坚信意识能借助已知世界准确预测未知世界C.要善于突破表面联系,创造事物间本质的联系D.要发挥意识能动作用自觉改造雾霾发生的规律【解析】选A。

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材料中的观点是对雾霾与干旱和地震关系的认识。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观点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来检验,A项观点正确。

B项不符合题意。

C项否定了联系的客观性,D项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均应排除。

3.“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课时达标检测:(三十四)_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 含答案解析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课时达标检测:(三十四)_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 含答案解析

课时达标检测(三十四)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1.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这表明()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A人类造船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海洋认识的提高,体现了①②;材料没有强调人类改造世界、揭开深海世界神秘面纱的目的等内容,排除③④。

2.在一次重复前人的实验中,德国物理学家伦琴用黑色硬纸板和锡箔把阴极射线管严密地套封起来,接上高压电源后,他意外地发现前方的荧光屏上出现了微弱的闪光。

经过反复试验,他确信这是一种还未被认识的新射线,取名为“X射线”。

今天,X射线广泛应用于常规透视检查。

X射线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印证了()①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②获得新的认识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目的③在反复实践中改变客观条件总会使人们发现新的认识④实践中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认识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C X射线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印证了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实践中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了认识发展,①④正确;②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③中“总会”说法错误。

3.民谚有云:“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民谚是主观的人为联系②客观规律支配农事活动③实践是民谚的基础和来源④顺从自然是农业的必然选择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选C①错误,民谚中讲述的联系不是主观臆断的联系。

④错误,否认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3 课下作业(三十六)求索真理的历程 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3 课下作业(三十六)求索真理的历程 新人教版

课下作业(三十六)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1.马克思说过:“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

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C.能动性D.自觉选择性解析:选A。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思想是纯主观的活动,“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因此,“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A正确。

2.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相近哲理的是( )①为学之实,固在践履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③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④物有甘苦,尝之者识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B。

回答有关名言警句的题目时,首先对名言警句的意思要大概了解,然后挖掘其体现的哲学道理,①④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比喻学习勤奋,进取心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体现了辩证否定的观点,②③不符合题意。

3.(2018·衡阳调研)古人认为地球形状是天圆地方,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推测地球是个球形体。

1517年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最早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这表明( )①认识在推翻已有真理的基础上发展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人们能够将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④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

认识是对已有真理的发展,而不是推翻,①不选;材料强调人们由错误的认识经过实践形成正确的认识,没有涉及将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③不选;实践验证了亚里士多德的推测,可见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正确;麦哲伦环球航行最终证实地球是个球体,体现了④。

4.古往今来,人类一直希望掌握一种可以预知疾病的方法,在疾病发生之前就进行防范。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基因检测技术的完善,通过基因检测预测自己的健康走向,个性化预防疾病已经成为可能。

备战2022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作业(含解析)

备战2022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作业(含解析)

课时练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1.(2022·河南郑州检测)目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阅读观念深入人心,年轻父母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阅读问题。

很多家长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读什么书最好?该怎么选书?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童书分级阅读〞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在呼声之中,还存有一些类似“有无权威分级标准〞“细化阅读是否必要〞的争议。

这充分说明( )①人们对分级阅读的认识没有对错之分②分级阅读的科学性有待于实践的检验③对于分级阅读的可行性很难达成共识④分级阅读产生于孩子的阅读实践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 [认识有对错之分,①表述错误;有争议并不代表很难达成共识,③表述错误;题干材料强调伴随孩子读书的开展,在分级阅读问题上产生一些不同认识,②④入选。

]2.艾滋病、乙肝等慢性病毒感染疾病一直困扰着人类的开展。

经过反复的探索与实验,我国科学家于近期发现了一群新的CD8+T细胞亚类并掌握了其抑制病毒复制的机制,这一发现为**上述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

材料说明( )①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才能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②实践的客观需要推动着人们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与研究③只有实践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④人类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不断开展而无限开展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D [题干强调科学家经过反复的探索与实验找到一直困扰人类慢性病毒感染疾病的方法,因而②④符合题意;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①表述错误;③表述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

] 3.我国经济开展已进入新常态,其明显特征是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

认识不到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不仅难以适应新常态,更难以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材料从哲学上提醒我们( )①要认识到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②要密切关注变化开展着的实际③要认识到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要认识到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C [材料强调,现在我们做好经济工作必须面对经济新常态这一新变化、新条件,故②③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达标检测(三十四)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1.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这表明()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A人类造船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海洋认识的提高,体现了①②;材料没有强调人类改造世界、揭开深海世界神秘面纱的目的等内容,排除③④。

2.在一次重复前人的实验中,德国物理学家伦琴用黑色硬纸板和锡箔把阴极射线管严密地套封起来,接上高压电源后,他意外地发现前方的荧光屏上出现了微弱的闪光。

经过反复试验,他确信这是一种还未被认识的新射线,取名为“X射线”。

今天,X射线广泛应用于常规透视检查。

X射线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印证了()①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②获得新的认识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目的③在反复实践中改变客观条件总会使人们发现新的认识④实践中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认识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C X射线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印证了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实践中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了认识发展,①④正确;②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③中“总会”说法错误。

3.民谚有云:“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民谚是主观的人为联系②客观规律支配农事活动③实践是民谚的基础和来源④顺从自然是农业的必然选择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选C①错误,民谚中讲述的联系不是主观臆断的联系。

④错误,否认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们根据天气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农业生产,表明了实践是民谚的基础和来源,农业活动受客观规律的支配,②③入选。

4.(2018·深圳二调)如图漫画“拾脚印”(作者:刘志永)启示我们()A.经验是虚假的,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B.一克的经验抵得上一吨的理论,学习他人经验才是成才之道C.经验是一面镜子,对他人的经验要学会选择D.经验是知识之父,要用科学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解析:选C漫画反映的是对他人的经验全盘学习,这启示我们要加以选择,答案为C;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A项错误;B项与漫画主旨不符;他人的经验并非一定正确,D项错误。

5.在互联网十分流行的今天,无论是信息流动速度还是信息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

有人认为,“谣言重复一千遍就能变成真理”。

对此,你认为正确的认识是() A.人类认识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D.真理与谣言之间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解析:选C真理具有客观性,谣言不会因为人们的传播而变成真理,真理与谣言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故C项分析正确;A、D两项不符合题意;B项观点本身错误,应该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2018·达州二诊)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4次组织起草民法工作。

前两次由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和指导方针方面的原因而停止,第三次由于改革开放刚开始,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条件还不成熟,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第四次由于各方面认识不尽一致,继续采取制定单行法的办法。

民事单行法的制定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较好的法律基础和实践基础。

我国民法制定过程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①民法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②对民法的认识一致是民法制定的基础③对民法的认识水平基于人们的实践水平④不同认识主体对复杂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选B②错误,认识不能成为基础。

④错误,不同认识主体对复杂问题的认识有可能是相同的。

我国民法制定过程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民法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对民法的认识水平基于人们的实践水平,①③当选。

7.(2018·北京海淀区适应性考试)右图剪纸艺术作品《马上封侯》由猴子、骏马组图。

“猴”与“侯”同音双关,侯为中国古代分五等贵族爵位的第二等级。

猴子骑于马上,“马上”为立刻之意。

有人认为,此图寓意功名指日可待,马上封侯,意思是即刻就要受封爵位,做大官,纹饰主要以马、蜂和猴组成,运用“蜂”与“封”、“猴”与“侯”同音和隐喻等手法,以示寓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但也有人认为,此作品反映了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是封建文化糟粕,应该抛弃。

这说明()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③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④不同的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具有同样的真理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不同人对剪纸艺术作品《马上封侯》的不同认识说明主体差异影响认识,认识具有能动性,①③正确;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②错误;对同一事物,真理只有一个,④错误。

8.(2018·肇庆统测)教育部在2017年1月发函要求全国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

这似乎有悖于我们的常识,但“十四年抗战”有真实的历史事实支撑。

随着人们对抗战历史研究的深入,人们在不断纠正、改变历史的看法,努力做到趋向真实的历史。

由此可见()①任何真理都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②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③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选A“十四年抗战”有真实的历史事实支撑,表明了任何真理都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故①入选。

随着人们对抗战历史研究的深入,人们在不断纠正、改变历史的看法,努力做到趋向真实的历史,说明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故③入选。

②表述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

④中“不断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的表述错误,排除。

9.“吃一碗方便面需排毒32天”“在外太空没有地心引力”“闪电不会击中同一个地方两次”这些都是在微信朋友圈流传甚广,被网友相信但最后却被证实是谬误的“科学”流言。

从哲学角度看科学流言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是()①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②一切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④复杂事物的本质暴露需要一个过程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选D“吃一碗方便面需排毒32天”“在外太空没有地心引力”“闪电不会击中同一个地方两次”,这些伪科学是人为臆造的,说明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复杂事物的本质暴露需要一个过程,故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

10.(2018·山西五校联考)传统教科书上说,人类的进化过程是一条直线,从最开始的爬行猿类,到最终的现代直立智人。

然而,中国科学家运用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古代DNA时发现,人类进化过程并非这样井然有序。

它们存在的时间点有交集,而且这种交集还较多。

这表明()①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②真理具有反复性,认识对象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③认识随实践发展而发展,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真理④科技进步能揭示复杂事物的本质,推动认识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D相对于传统教科书的观点,中国科学家运用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对古代DNA分析的新发现表明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科技进步能够推动认识发展,③④正确;认识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原有真理被推翻,①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但具有反复性的是认识而非真理,②错误。

11.(2018·河南百校联盟质检)经过6年努力,我国科学家领衔绘制出的脑网络组图谱,突破了100多年来传统脑图谱绘制思想,比传统的大脑图谱“布罗德曼图谱”精细4至5倍,为实现脑科学和脑疾病研究的源头创新提供基础,更好地认识人类大脑。

材料说明()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需要不断修正真理中的谬误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④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解析:选D真理中没有谬误,①错误。

我国科学家绘制出的脑网络组图谱,突破了100多年来传统脑图谱绘制思想,体现了认识是无限的,是不断上升的,②③正确。

题干并不反映实践,④不符合题意。

12.上海健康医学院团队打造的“超声波室内空气清洁器”将超声波用于空气净化。

该团队经过多次实验验证了思路的可行性,但也坦诚,对于使用这种方法净化空气的效率、气泵产生的噪音等问题,还需进行进一步研究。

材料说明()①人类对空气净化方法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是实践成功的前提条件③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④只有正确认识才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B题干“对于使用这种方法净化空气的效率、气泵产生的噪音等问题,还需进行进一步研究”,说明人类对空气净化方法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只有正确认识才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故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成功的前提条件;③说法错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二、非选择题13.(2018·北京门头沟区一模)材料1993年中法两国合资企业神龙汽车工厂在武汉成立,武汉市政府本着“效率优先”的原则,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进入21世纪以来,武汉市先后积极引进法航、法国电力、施耐德等世界500强企业,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地,但在经济发展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和资源消耗的相应代价。

在新的历史时期,武汉市政府提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总体规划(2016~2030年),旨在进一步吸纳法国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注入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中法合作之城。

结合材料,说明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建设过程中所体现的认识论道理。

解析: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总体规划形成于中法多年的合作——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经济发展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和资源消耗的相应代价,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总体规划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一规划旨在注入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另外,这一规划正确与否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总体规划是武汉市政府在长期的中法合作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中法双方合作交流的日益深入;推动了武汉市政府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的进一步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