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运算定律教案反思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教学反思1. 引言在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运算定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还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的关键。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通过反思和总结我的教学经验,我希望能够找到改进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运算定律。

2. 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反思之前,先来明确一下教学目标。

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理解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加法、减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3. 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对运算定律的概念理解不明确;- 缺乏实际问题的训练和应用能力;- 对于运算定律的运用方式和步骤不清楚。

4. 教学反思4.1 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

因此,我决定采用一些具体形象的方法来引入运算定律。

比如,可以通过年龄阶梯的比较来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交换律,通过分组计算来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结合律。

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4.2 实际问题的应用为了提高学生对运算定律的应用能力,我将教学重点从抽象概念转移到实际问题上。

例如,在教授加法的交换律时,我设计了一些实际应用的练习题,如购物物品的交换、时间的交换等。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运算定律的应用。

4.3 多种表达方式的训练为了使学生更加熟练地运用运算定律,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运算,比如用加法和减法两种方式计算一个数的两倍。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5.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以上的改进措施,我对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提升。

学生的理解程度明显提高,他们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也能够灵活地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数学四年级下《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数学四年级下《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数学四年级下《运算定律》教学反思在四年级下的数学教学中,我负责讲授《运算定律》这一章节。

这一章节是数学中的基础内容,对于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技能至关重要。

在完成这一章节的教学后,我进行了一些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定义和特点入手,确保学生理解其含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和简单的练习,我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交换律、结合律的运算方法和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学生在运算中的一些常见错误,如混淆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等,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强调和纠正。

此外,我还强调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示,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讲解、示范、实例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讲解,我帮助学生建立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基本概念;通过示范,我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互相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交换律、结合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一些困难,如在混合运算中不能正确应用交换律、结合律的原则。

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了练习的难度和针对性,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对交换律、结合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意识到,个人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我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风格,积极探索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同时,我也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总的来说,《运算定律》这一章节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辅导,并加强运算定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乘法运算定律》人教新课标(2023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乘法运算定律》人教新课标(2023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分配律的应用,我会通过具体例题和逐步解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乘法运算定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通过计算物品的价格,演示乘法分配律在实际购物中的应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数感:通过探索乘法运算定律,增强对数字之间关系的敏感度,提高运算的准确性。
2.推理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分配律的内在逻辑,培养其逻辑推理和数学思维能力。
3.数学建模:学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乘法运算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最后,今天的总结环节中,我询问学生们是否有疑问,很高兴看到他们能够提出一些深入的问题,这说明他们在课堂上确实是积极思考的。我将继续鼓励这种提问的精神,并确保在未来的课程中,为学生们提供更多机会来巩固新学的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乘法运算定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交换两个数的位置来进行计算的情况?”(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乘法运算定律的奥秘。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乘法运算定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乘法运算定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乘法运算定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乘法运算定律》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更复杂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石。

通过学习乘法运算定律,学生能够理解乘法运算的基本规律,提高运算效率,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但对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运算定律的理解不够深入,运用不够灵活的问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能够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推理,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2.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活动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实践,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题。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题,引导学生思考乘法运算的规律。

例如:3 × 4 × 2 等于多少?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从而引出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

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示例。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发现和总结定律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12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12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12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篇一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凑数游戏。

师:我先说一个数,你们再说一个数,你们说的数与我说的数的和或差是整百数。

师生游戏。

同学们玩得真棒!凑整是简便计算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探索发现1、出示教材第21页例4情境图。

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想一想:怎样计算还剩多少页没有看?(用减法)2、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3、汇报展示。

指名汇报,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汇报预设:方法一:先用总页数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234-66-34=168-34=134(页)方法二: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234-66-34=234-(66+34)=234-100=134(页)方法三:先用总页数减去今天看的34页,再减去昨天看的66页,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234-66-34=234-34-66=200-66=134(页)4、拓展提高。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第【1】篇〗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理解其意义。

教学中,我从解决实际问题(买衣服)引入,通过交流两种解法,把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并找出它们的联系。

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举出几组类似的算式,通过计算得出等式。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这几组等式,发现有什么规律?这里我化了一些时间,我发现学生在用语言文字叙述方面有些困难,新教材上也没有要求,因此,只要学生意思说到即可,后来,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吗?学生立即活跃起来,纷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阐明自己发现的规律:有用字母的,有用符号的,大部分学生会说,没问题。

对于应用这一乘法分配律进行后面的练习还可以。

如:书上第55页的第5题,学生都想到用简便方法去列式计算。

整节课,学生还是学的比较轻松的。

关于乘法分配律早在上学期和本册教材的前几个单元的练习题中就有所渗透,虽然在当时没有揭示,但学生已经从乘法的意义角度初步进行了感知,以及初步体会了它可以使计算简便。

今天的教学就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上午第一节课我在自己班上,后来第二节课去听了一根木头老师的课,现在进行对比,谈一谈自己的感受:首先,值得向一根木头老师学习的是,学生的预习工作很到位。

课前,学生就已经解决了“想想做做”第3、4题,学生通过解决第三题用两种方法求长方形的周长,既巩固了旧知,而且将原来的认识提升了,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进一步感受了乘法分配律。

而第4题通过计算比较,突现了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体现了应用价值。

我在课前没有安排这样的预习,因此课上的.时间比较仓促。

其次,我在学生解决完例题的问题后,还让学生提了减法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对于(a—b)×c=a×b—a×c这种类型的题也同样适合,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又为明天学习简便运算铺垫。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学反思范文(通用20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学反思范文(通用20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学反思范文(通用20篇)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学反思范文(通用2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学反思范文(通用2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的新知识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都有相应的认知基础,只是没有形成知识体系,教师在充分备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为大家奉献了一节实效又实用的课堂。

教师能根据旧知与新知的结合点深入认识原来学过的知识和方法。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用学生身边事情引入新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面的探究呈现素材。

教学中,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

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叙述所发现的规律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规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统一用字母来表示。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符号感的培养,方便记忆;另一方面提高了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也为以后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在充分感知个性创造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

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反思的过程,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自己的理解。

关于两种运算定律的特点,虽然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了观察和描述,但并未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抽象出异同。

在学完两种运算定律后,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种运算定律的区别,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教师在总结时不能简单说说收获,可以提一个思维拓展的问题。

如:学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你还会想到什么呢?学生猜测后思绪会飞扬起来,甚至会问老师,亲自动手实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授课类型:新授课练习课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

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2、同学们做纸花。

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

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

小荣家养鸡多少只?上面这些题哪些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二、新课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插图,再提问: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还可以怎样求?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用乘法计算:5×6=30(个)解答这道题用乘法计算简便还是用加法计算简便?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例如:1×3=3 3×1=3 1×1=1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例如:0×3=0 3×0=0 0×0=02、教学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再看例1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同乘法计算还可以这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5=30(个)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三、巩固练习:1、做第26页“做一做”的题目。

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一、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乘法运算定律的发现、运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4节: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乘法运算定律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观察特例,发现规律请学生观察以下算式:① 2 × 3 = 3 × 2② 4 × 5 = 5 × 4③ 6 × 7 = 7 × 6让学生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乘法运算定律。

(2)举例验证,归纳规律让学生自己举几个例子,验证乘法运算定律的正确性,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乘法运算定律的适用范围。

(3)运用定律,简便计算出示例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并总结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方法。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是否到位。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分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定律,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2 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2 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教案与反思

2 乘法运算定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第1课时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教材第24~25页例5、例6)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举例验证等活动,发现并概括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用字母表示规律。

2.初步学会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观察算式和归纳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并能进行简便运算。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哪几个运算定律?明确: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追问: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a+b=b+a(a+b)+c=a+(b+c)2.我们学习这些运算定律的目的是什么呢?明确:为了使计算更加简便。

揭示课题:好,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一些新的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让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

(板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二、学习新课1.乘法交换律。

出示教材第24页例5情境图。

(1)提问:仔细读题,图中告诉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数学问题?明确:①已知条件: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②所求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如何列式解答?学生尝试计算,教师指名汇报。

板书:4×25=100(人)25×4=100(人)(3)请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25=25×4(4)看看这组算式有什么规律?你能归纳出这个规律吗?明确: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5)有谁能模仿这道题目的形式,举出类似的例子?同桌相互交流。

(6)根据我们举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提示:这些例子都是几个数相乘?两者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怎样?归纳:①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反思(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反思第【1】篇〗乘法的运算定律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通过学习,为学生今后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速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是我把内容上完,却发现效果不好,出现同事们说过的一个笑话一样,老师:“这节课你听懂了吗?”生:“听懂了”。

老师:“你会做吗?”生:“摇摇头,我不会做。

”作业简直没法改!于是我就来进行分类练习效果还不错,下面就我的练习方法介绍给大家作为参考。

1、记住这些特殊的算式5×2=10、25×4=100、125×8=1000、125×4=500的计算,使学生明确:这几组数的乘积是一个特殊的整十、整百、整千数。

让学生能够非常迅速敏捷的看到125就去想它的好朋友8,看到25就能够马上想到4。

如:125×32×4就会想到32能不能分成8和几相乘,然后进行类似的练习,如:28×125、72×125、36×25等,学生就能够感受到乘法结合律的魅力真的能使计算变得简便,从而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连不爱做作业的同学都认真而兴奋的完成了作业。

下课了,学生要求我:“老师下节课能不能从新让我们来做一做,记得抽我上黑板”。

2、让学生记住88=11×8、44=11×4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125×88,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来简算125×88=125×(80+8)也可以125×88=125×8×11。

学生通过类似的练习就能熟练的运用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问题。

当我出示11×87+44+99这道题时竟然有大部分学生这样去解决,让我兴奋无比。

11×87+44+99=11×87+11×4+11×9〖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反思第【2】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思想方法比数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它进行验算.3.借助视察、比较、综合、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交换律.教学难点:乘法交换律的应用.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投影仪.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算:14×3 50×30 2×50 15×4 15+15+15+154+4+4+4 30×12 60× 40 4×25 9+9+9+9+92.导入:刚才的口算题同学们算得很对,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即算得对又算得快呢?好!为了实现你们的愿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有关知识.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的交换律.(板书课题)二、探求新知1.教学乘法意义:(1)出示例1,指名读题.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 下载引导学生分析:横着看或竖着看,每排放几个,一共有几排?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加法怎样解答?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或6+6+6+6+6=30(个) (教师板书)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乘法该怎样解答呢?用乘法计算:5×6=30(个)或6×5=30(个)(教师板书)(2)对比例1中的两种方法,哪种方法简便?引导学生说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加法计算,也可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教师提问:从上面的算式关系,谁能说一说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教师补充说明: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下载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积.(3)教学1和0的乘法特点:想一想: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中,有没有不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启发学生举例:3×1=3 1×1=1 3×0=0 0×0=0 (教师板书)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都和哪几个数有关系?教师归纳: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4) 反馈练习:(投影出示)①下列算式能否改成乘法算式,为什么?120+120+120+120 80+90+70 15+15+15+20②判断:求几个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叫乘法.()2.教学乘法交换律:(1) 出示例2 演示课件“乘法交换律”出示例2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12×5○5×12 400×20○20×400引导学生分组计算,使学生明确:左边两个数的乘积和右边两个数的乘积相等.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像这样的式子都具有这些特点呢?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自己举例说明,教师巡视.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教师指出: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反馈练习:①下列各式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对吗?为什么?11×9=9×100 12×18=2×18 a+b=b+a②课本第60页“做一做”第1题.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12×32=32×□ 39×41=□×□(2) 教师提问:加法交换律可用字母表示出来,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因数,那么乘法的交换律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a×b=b×a)(教师板书)教师指出:这里a、b表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数.教师提问:以前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笔算乘法验算时用到了乘法交换律.)(3)练习:课本第60页的“做一做”第2题.计算下面各题,用交换因数的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32×25 105×424三、巩固发展xx四、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1和0的乘法特点)五、布置作业教材62页1、2题1题、应用乘法意义说明下面各题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1) 一幢宿舍楼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可以住15户.一共可以住多少户?(2) 一头牛重500千克,一头大象的重量是这头牛的10倍.这头大象有多重?2题、根据运算性质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15×16=16×□ 25×7×4=□×□×7(60×25)×□=60×(□×8) (125×□)×□=125×(9×14)〖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第【2】篇〗乘法交换律教学目标:①理解乘法交换律的意义。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10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10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10篇)乘法安排律教学反思1乘法安排律是人教版数学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把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展一些简便计算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

乘法安排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根据分析题意、列式解答、叙述思路、观看比拟、总结规律等层次进展的。

然而乘法安排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安排律,更要让学生经受探究规律的过程,进而培育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力量。

同时,学好乘法安排律是学生以后进展简便计算的重要根底,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力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要做到让学生进展“探究、推理、自己总结规律”很难,由于上的是直播棵,为了突破难点,在备课时,我做足了功课,首先我从例题入手,把乘法安排律放在详细的情境中,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学生发觉解决问题策略许多,此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1)(4+2)×25;(2)4×25+2×25,通过比拟,学生知道了为什么:(4+2)×25=4×25+2×25,经受了学问探究的过程,讲完例题后,又让学生通过发语音、课堂连麦的形式让举了很多这样的例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个例子不仅可放在详细情境中,也可借助乘法的意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从而得出什么是“乘法的安排律及它的应用”,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乘法安排律教学反思2《乘法安排律》是本章的难点,它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

教材对于这局部内容的处理方法与前面讲乘法结合律的方法类似。

通过观看几组数目不同的算式,引导学生发觉规律,然后归纳、总结,用语言表述出来。

在教学时,我也是根据教学参考书的建议安排教学过程的。

先复习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接着导入新课。

通过(18+7)×6○18×6+7×6、20×(15+90)○20×15+20×3让学生观看、分析、思索、归纳,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乘法安排律并加以运用。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二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二篇)

小学数学《乘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一)《乘法运算律》这节课我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位指导,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

基于这种思想,设计课堂教学时,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1、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上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历加法运算律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同时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学习加法运算律之前,学生对四则运算已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为新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中始终处于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深化、突破、超越。

3、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

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与外化运用的认知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小学数学《乘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引导我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很好地应用数学知识。

我在教学乘法的运算定律这部分知识时,作了以下一些调整∶1、按照教参中的教学进程安排,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需要分两课时完成。

我认为将两课时可以合并为一课时。

首先,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与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比较相似,由两条加法定律猜想到两条乘法定律,难度不大,十分自然。

其次,两条乘法定律一起学,一方面有利于比较区分;另一方面,更利干实际应用,事实上在计算应用中,这两条定律通常是结合在一起应用的。

但是教学后发现,学生在应用时情况较好,但对两条定律的区分不够明确。

于是,在接下来的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运算教学时,我出示了大量的习题,分组冲关夺红旗比寨,让学生通过计算从中去发现问题,并从数学角度去探讨问题,然后再通过举例验证,让学生直观感知乘法中的一些变化规律—任意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因数位置不变,改变计算顺序,积也不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有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直观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2、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对于整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培养几何直观,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体验策略的价值,会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难点:借助画图的策略解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理念】通过尝试画图、指导画法、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体会画图的优点、借助画图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等活动,帮助学生切实感受画图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探索并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突出解决问题的“中间问题”、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新使用教材,既体现“以本为本”的教学思想,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活用例题、在强调合作、交流的同时,始终把独立思考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既重视知识技能训练,又注重发展数学思考、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能在你的作业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吗?师: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求长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怎么求宽?如何求长方形的长呢?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面积÷长=宽面积÷宽=长师:今天老师想请大家解决我们学校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愿意吗?2、教学例题(一)例1教学出示例题:合肥市华山路小学有一块长方形的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认真读题,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2、师质疑:同学们已经注意到花圃的长增加3米,面积增加了18平方米、仔细想一想:长方形的长增加了,面积就一定会增加吗?师指名回答、预设1:学生长增加,宽不变,面积就一定会增加、预设2:学生长增加,宽不知道,面积就不一定会增加,也许还会减少、师:同学们说的非常有道理,在这道题中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花圃的长增加,面积就增加了?预设1:把增加的面积画出来、预设2:画图3、画一画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接下来我们一起在练习纸上画一画示意图,用刚才画的长方形代表花圃,在花圃上面画出增加的面积、提醒一下:既然是示意图,可以不需要用尺子,用铅笔直接画、4、同学们都画好了吗?老师也想画一画、预设:第一步,黑板上的长方形表示花圃、第二步,只画一条边增加很长、追问:可以吗?为什么?第三步,画出一条边增加3米、追问:画好了吗?第四步,画出两条边都增加3米、追问:现在画好了吧?怎么又不可以?第五步,谁能上来把那条边画出来、你来指一指哪里是增加的面积?教师用阴影部分表示增加的面积、原来的面积在哪里?第六步:谁来根据示意图说一说面积为什么增加了?宽是哪一条边?师指着图,这条边既是原来长方形的宽,也是这个增加部分的什么?(用红笔再次画一画这条宽)5、在示意图中标出条件和问题,然后同桌根据示意图互相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上台板书,说一说)6、想一想应该先算什么?7、独立完成,指名上台指着示意图板演,教师板书、8、从图中我们发现花圃的长增加了,宽不变,面积增加了;如果花圃的长减少了,宽不变,面积会发生什么变化?(减少)你能在长方形中画出减少的部分吗?想一想,谁上台在长方形中画一画?预设1:上台画出正确的同学,让他说一说哪条线段减少了,减少的面积在哪里?这位同学的画法非常准确、预设2:上台画出错误的同学,让别人说一说哪条线段减少了?符合题意吗?谁能上台画出长减少,减少的面积在哪里?师提醒学生画图一定要一定要想好哪条边改变?哪条边不变?比较:两次画图有什么不一样?过渡:长方形的宽不变,长发生变化,面积也发生了改变、那如果宽减少,减少的面积在哪里呢?一起看第二道数学问题、(二)教学“试一试”华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水池、后来因扩建公路,水池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水池的面积就减少了壹伍0平方米、现在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学生齐读,教师追问:这个长方形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在图中画出减少的部分吗?2、在图中画出减少的部分,指名上台用手势比划后师追问:这次什么改变了?什么又没变呢?3、独立列式计算后,谁来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上台指着图说、(三)比一比1、我们一起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这是文字叙述题意,这是用示意图表示题意,比一比,你有什么想说的?同桌交流,再指名回答、2、师:看来,画图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和策略、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三、变式练习过渡: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两道题目中都有一个量没有变,你发现了吗?如果长与宽都发生了变化,这样的题目你们还会吗?出示变式1:(1)变式1一个长方形,如果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老师读题后并追问:长方形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是怎么理解的?2、师:照这样,增加的面积在哪里?先在大脑中想一想,想好了试着在图上画一画、3、师指名上台比划示意图,课件随机出现、4、长方形的长和宽都不知道,看着示意图,你会解决问题吗?(二)变式2师:同学们现在已经能够在纸上画出图形帮助思考了、其实高手画图不但能在纸上画图,还可以在脑海中画图、接下来我们一起试试在脑子中画图、(出示:有一个长方形,长50米,宽40米、)1、长增加5米,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先在头脑中画图,再列式计算,最后课件验证,板书算式、板书:40×5=200(平方米)2、宽增加5米,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先在头脑中画图,再列式计算,最后课件验证,板书算式、板书:50×5=250(平方米)3、长和宽同时增加5米,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1)头脑中的图画好了吧?谁能很快列出算式?生:200+250=450(平方米)(2)我们在图上画一画来验证脑子里想的图,好吗?有什么不一样?发现刚才我们的计算有什么问题?到底增加了多少呢?4、长和宽同时减少5米,面积减少了多少平方米?先在脑子中画图,课间验证、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求出减少部分的面积?生1:分三部分来求、生2:分两部分来求、生3: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小长方形的面积来求、5、长增加5米,宽减少5米,面积改变吗?肯定吗?四、课堂小结师:我们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各种变化,我们是怎么解决的?画图有什么好处呢?在画图应该注意什么了?师:其实不单单是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如果发生变化,同样可以采用画图的策略予以解决、课后同学们可以好好研究这道题“长增加5米,宽减少5米,面积改变吗?”,将研究过程和成果写成“数学日记”,与你的老师、你的同学一起分享!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篇二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33页-35页内容,《乘法运算定律》第一课时。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情分析:乘法分配律这个知识点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有一些潜移默化的理解,在实际计算中也有应用,如: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卫星运行时间》乘数是两位的乘法中,“114×21=”不论是第一种“114×20=2280,114×1=114,2280+114=2394 ”还是第四种用竖式计算,其实质都是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这一理论依据,即将21个114,分成20个114和1个114的和,只是表达形式不同罢了。

因此,基于这些基础,我教学时特别注重与旧知的联系和在意义上的沟通。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乘法分配律的发现过程中训练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4.感受“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增强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提出猜想1.情景暑假中,我们谕小娃娃表演的《阳光羌娃》在比赛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他们马上还要到香港参加演出。

(出示照片) 出示资料:他们每天都在辛苦地训练着,有时会练得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昨天晚上,王老师就给参加训练的18个男生和23个女生每人准备了一份8元的快餐,你知道王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吗(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学校中的大事作为问题背景,可以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也利于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①整理条件、问题从这段资料中你知道了那些信息王老师遇到了哪些问题②学生列式,抽生回答: (18+23)×8, 18×8+23×8③交流算式的意义第一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个算式呢④计算:(发现两个算式结果相等)⑤观察、分析算式特点咦,我发现这两个算式非常有意思。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乘法运算定律(3)——简便计算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乘法运算定律(3)——简便计算教案与教学反思

乘法运算定律(3)——简便计算【教学内容】教材P29例8(1).【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各自的特点,通过体验、感悟,熟练、灵活地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在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灵活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情景导入】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聪明的小猴子最爱动脑筋了,他正在思考谁能给这个数字找个好朋友,与它相乘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像这样的好朋友,还有哪些?教师板书:25×4 125×815×2 ……请同学们要牢记这些好朋友,一会儿它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新课讲授】一、定向梳理1.回忆,我们学习了哪些乘法运算定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定律的内容。

我们怎样应用乘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呢?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2.情境一:导游设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果子都成熟了,你们想到果园去采摘吗?但在出发前,导游想考考同学们,必须先闯过她设的一道关。

比一比,男生和女生谁先坐上车?符合定律形式的基本题:8×(125+7) 19×37+19×63教师:看到这个算式,你想到了应用什么定律?19×37+19×63“仔细看一看这道题里的两个乘法计算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想一想这道题怎样做才能使计算简便呢?”(两个乘法计算有相同的因数19,另外两个因数是37和63,它们的和正好是100,整百数乘19比较容易。

应用乘法分配律先求出37与63的和再乘19比较简便。

)3.出示教材例8情景图。

让学生自己观察图上内容,根据问题(1)列出算式12×25,请同学用自己最快方法算出结果,然后展示学生计算方法。

乘法(分配)律:(a+b)×c=a×c+b×c学生1:12×25=(10+2)×25=10×25+2×25=250+50=300(个)学生2:12×25=(3×4)×25=3×(4×25)=3×100=300(个)【课堂作业】教材第29页“做一做”前面两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运算定律教案反思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能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推导乘法结合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教学中具体的教学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并会应用;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
1、复习准备,引入问题情境
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有哪些,什么叫加法交换律?你能举例说明吗? 怎样用字母怎么表示?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呢?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2(1)出示主题图所显示的两条数学信息,提问:要求一共要交多少桶水?需要哪些条件?看完整的应用题: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提问:这道题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会做吗?全体
同学做在本上。

学生做完后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指名板书:255225(52) =1252 =2510 =250(桶)
=250(桶)
答:一共要浇250桶水、提问:(1)这两个算式都有道理,而且它们的结果是相同的,说明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是相等关系、)
(2)等号左边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二人议论后得出:等式两边算式中的3个因数一样,都是25,5和2;它们的运算符号是一样的,都是乘号、(3)那它们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它们的运算顺序不一样,左边算式要把前2个数相乘,右边算式因为有小括号,所以要先算后边小括号里面的、师概括并启发提问:这两个算式因数相同,运算顺序不一样,但结果都是相同的,这种现象是不是偶然的呢?
2、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365
3(65)7420
7(204)2584
25(84)每组算一个题,订正得数后,得出每组两个算式之间是相等的、教师板书“=”、启发提问:(1)这三个等式中,每组等式的因数一样吗?(一样的)(2)它们的运算顺序呢?(不一样的)(3)三个等式左边的算式因数一样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议论后明确:三个等式左边的算式因数都不一样,但运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把前两个数先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4)三个
等式右边的算式,因数一样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议论后得出:三个等式右边算式的因数都不一样,但运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5)它们每个等式左右两边运算顺序不一样,但它们的积呢?(积是一样的)师概括:通过刚才的计算、讨论,看来咱们发现的现象不是偶然的,是有规律性的、3、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咱们再观察一下,在乘法中,三个数相乘,可以怎么算?还可以怎么算?学生议论、在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概括并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4、用字母公式表示定律、启发学生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因数,乘法结合律的字母公式是什么?板书:(ab)c=a(bc)提问:a,b,c各代表什么样的数?从而明确必须是大于1的整数、师概括:我们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可以改变乘法中的两个因数的位置,今天我们学习乘法结合律可以改变乘法运算当中的运算顺序,它们的积都是不变的、5、练一练完成35页下面的“做一做”的第二题,请生板演,做完后集体订正。

3、巩固练习
1、想一想,下面的等式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2(34)=(23)46(2a)=(62)a2345=3(24)
42、课本37页第 2、3题
4、拓展应用你会简算吗?2519412548251253
25、全课总结
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观察与思考,自己发现并总结出了乘法结合律,今后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乘法的运算定律教学反思本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可能对于在使用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又运用乘法交换律有冲突,老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把前面一节课所学知识与今天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简便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改进加强:
1、复习时间过多。

共花费了7分钟,复习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不必每个运算定律都复习概念、图形表示、字母表示、举例子,过多重复的复习,让学生没什么新鲜感,更花费了时间,以至于后面的拓展训练时间不够,草草收场。

2、全员参与不够。

在教学的很多环节,如例题中的列式计算、练习中的判断等等环节都只是指名回答,其余学生没什么事做,从而课堂成了少数学生的舞台,多少学生成了观众,显然,这对大部分学生是不利的。

教学中应该让全班学生全员参与,比如列式时可以指名到黑板上列,其余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列,练
习时也可以先自己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订正,从而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3、放手不够。

教学中教师讲解过多,教师包办代替过多,这对学生思维,特别是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不利的。

教学中应该是凡是学生能说的,尽量让学生去说;凡是学生能想到的,尽量让学生去思考,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去完成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去做。

如在我今天这节课例题中的列式环节,我就应该让学生自己列综合算式,也许一开始就达不到需要的效果,但是可以通过引导得出。

在让学生观察两个算式的异同,给一定的时间思考分组交流,同桌交流这样的形式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有利的。

练习形式再多一些。

除了让学生判断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的练习,还可以增加练习能不能运用运算定律,该不该运用运算定律这样的练习。

还可以出一些含有两级运算的式子,说说为什么不能运算定律,等等形式的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