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分析

合集下载

梁的内力分析

梁的内力分析

FQ 3 为负剪力, M 3 为正弯矩。
在计算梁的剪力和弯矩时,可以通过下面的结论直接计算: (1)某截面上的剪力等于该截面左侧(或右侧)梁段上所 有横向外力的代数和。(左上右下剪力为正;反之则为负) 以该截面左侧杆段上的外力进行计算时,则向上的外力产生 正剪力,反之为负。以该截面右侧杆段的外力计算时,则 向下的外力产生正剪力,反之为负。 (2)某截面上的弯矩等于该截面左侧(或右侧)所有外力对该 截面之矩的代数和。(左顺右逆弯矩为正;反之则为负) 以左侧的外力进行计算时,则绕截面顺转的外力产生正弯矩, 反之为负。以右侧的外力计算时,绕截面逆转的外力产生 正弯矩,反之为负。
F
Q1
、 M 1 为正值,表示该截面上剪力和弯矩与所设方向一致,故为正剪力,正弯矩。
例 7- 1
(3)求 2-2 截面的内力。用截面法把梁从 2-2 截面处切成两段,取左段为研究对象,受 力如图 7-6c。图中剪力和弯矩都假设为正。由平衡方程得 ∑Fy=0,
FA - F Q 2 =0, F Q 2 = FA =2 kN
FQ1 FA 2kN M1 FA 2 2 2 4kN m

FQ2=FA-F=2-3=-1kN
M 2 FA 2 2 2 4kN m
(3)求3-3和4-4截面的剪力和弯矩,取右侧计算。
FQ 3 FB 1kN
M3 FB 4 m 1 4 2 2kN m
MA 0
MB ql ql 2 l 0 2 2 ql l q l ql 2 M C ( )2 2 2 2 2 8
当x =l 时
当x=l/2时,
时将三点用一光滑曲线连成一抛物线即得梁的弯矩图,见图7-9c。

本章主要介绍了单跨静定梁和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分析计算1

本章主要介绍了单跨静定梁和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分析计算1

图10
图11
图12
3.3.2
多跨静定梁的内力计算
由层次图可见,作用于基本部分上的荷载,并不 影响附属部分,而作用于附属部分上的荷载,会以支 座反力的形式影响基本部分,因此在多跨静定梁的内 力计算时,应先计算高层次的附属部分,后计算低层 次的附属部分,然后将附属部分的支座反力反向作用 于基本部分,计算其内力,最后将各单跨梁的内力图 联成一体,即为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
例6 试作出如图13(a)所示的四跨静定梁的弯矩图和剪 力图。
解:(1) 绘制层次图,如图13(b)所示。
(2) 计算支座反力,先从高层次的附属部分开 始,逐层向下计算:
① EF段:由静力平衡条件得
∑ME=0: ∑Y=0: YF×4-10×2=0 YF=5kN YE=20+10-YF=25kN
解:(1)求支座反力 先假设反力方向如图所示,以 整梁为研究对象: ∑X=0: XA-P=0 XA=P=4kN ∑MB=0: YA*l-q*l*0.5*l=0 YA=0.5ql =0.5×3×4kN=6kN ∑Y=0: YA+YB=ql YB=ql-VA =(3×4-6) kN=6kN
即:
q′l′=ql q=q′l′/l=q′/cosα
下面以承受沿水平向分布的均布荷载的斜梁为例进 行内力分析,如图(b)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可以求出支座反力为: XA=0, YA=YB=1/2ql
则距A支座距离为x的截面上的内力可由取隔离体求出。 如图(c)所示,荷载qx、YA,在梁轴方向(t方向)的分 力分别为qxsinα、YAsinα;在梁法线方向(n方向) 的分力分别为:qxcosα、YAcosα。则由平衡条件得: ∑T=0: YAsinα-qxsinα+NX=0 NX=(qx-1/2ql)sinα ∑N=0: YAcosα-qxcosα-QX=0 QX=(1/2ql-qx)cosα ∑MX=0: YAx-qx· x/2-MX=0 MX=1/2qx(1-x)

01-静定梁和超定结构知识点小结

01-静定梁和超定结构知识点小结

第3章 静定梁和静定刚架(知识点小结)一、杆件内力分析方法1、内力分量轴力N F 是横截面上的应力沿截面法线方向的合力,一般以拉力为正,压力为负。

剪力S F 是横截面上的应力沿截面切线方向的合力,以绕截面处微段隔离体顺时针方向转动为正,反之为负。

弯矩M 是横截面上的应力对截面形心取矩的代数和,一般不规定正负号。

有时按习惯也可规定,在水平杆件中弯矩使杆件截面的下侧纤维受拉时为正,上侧受拉时为负。

2、截面法截面法是计算指定截面内力的基本方法,即沿指定截面假想将结构截开,切开后截面内力暴露为外力,取截面左侧(或右侧)作为隔离体,作隔离体受力图,建立平衡方程,从而可确定指定截面的内力。

由截面法可得截面上三个内力分量的运算规则如下:(1)轴力N F 等于截面左侧(或右侧)的所有外力(包括支座反力)沿截面法线方向的投影代数和;(2)剪力S F 等于截面左侧(或右侧)的所有外力(包括支座反力)沿截面切线方向的投影代数和;(3)弯矩M 等于截面左侧(或右侧)的所有外力(包括支座反力)对截面形心取矩的代数和。

3、内力图内力图表示结构上各截面的内力随横截面位置变化规律的图形,包括M 图、S F 图和N F 图。

内力图用平行于杆轴线方向的坐标表示横截面位置(又称基线),用垂直于杆轴线的坐标(又称竖标)表示相应截面的内力值。

轴力图、剪力图中,竖标正、负值分别画在杆件基线的两侧,要标明正负号;弯矩图画在杆件的受拉侧,不标正负。

内力图要画上竖标,标注某些控制截面处的竖标值,并写明图名和单位。

4、内力图的形状特征直杆段上内力图的形状特征归纳如表3-1所示。

熟练掌握内力图的这些形状特征,对于以后正确、迅速地绘制内力图、校核内力图是非常有帮助的。

5、区段叠加法作M图对承受横向荷载作用的任意结构中直杆段,都可采用区段叠加法作其弯矩图:先采用截面法求出该段两个杆端截面弯矩值并将其连以一虚线,然后以此虚线为基线,叠加相应简支梁在跨间相应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如图3-1所示。

建筑力学之 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知识详解

建筑力学之 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知识详解

第二个脚标表示该截面所属杆件的另一端。例如 则表M示BA AB杆B端截面的弯矩。
表M示AB AB杆A端截面的弯矩,
❖ (3)内力图绘制
❖ 静定刚架内力图有弯矩图、剪力图、轴力图。刚架的内力图由各杆的内力图组合 而成,而各杆的内力图,只需求出杆端截面的内力后,即可按照梁内力图的绘制 方法画出。
❖ 6.平面刚架计算步骤
第十一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
❖ 第一节 楼梯斜梁和多跨静定梁 ❖ 1. 楼梯斜梁 ❖ 楼梯斜梁承受的荷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沿
斜梁水平投影长度分布的荷载,如楼梯上人群 的重量等;另一种是沿倾斜的梁轴方向分布的 竖向荷载,如梁的自重等。 ❖ 一般在计算时,为计算简便可将沿梁轴方 向分布的竖向荷载按等值转换为沿水平方向分 布的竖向荷载,如图11-1 (a),沿梁轴线方向分 布 则的 由荷 于载 是等′值转转换换为,沿所水q 以平有方:向分布的荷q 载 ,
❖ (2)杆端内力的表示:如:FNAB 、 、 、 FNBA FQAB FQBA 、M AB 、M BA 等。 ❖ 注意:刚结点处不同方向有不同的杆端内力。
❖ 为了明确表示刚架上不同截面的内力,特别是为了区别汇交于同一结点的不同杆
端截面的内力,在内力符号右下角采用两个脚标;第一个脚标表示内力所属截面,
❖ 详解见教材
图11-21
❖ (6)结点法与截面法的联合应用 ❖ 欲求图11-23所示a杆的内力,如果只用结点法计算,不论取哪个结
点为隔离体,都有三个以上的未知力无法直接求解;如果只用截面法 计算,也需要解联立方程。 ❖ 为简化计算,可以先作Ⅰ-Ⅰ截面,如图所示,取右半部分为隔离 体,由于被截的四杆中,有三杆平行,故可先求1B杆的内力,然后以 B结点为隔离体,可较方便地求出3B杆的内力,再以3结点为隔离体, 即可求得a杆的内力。

结构力学 第3章静 定梁、平面刚架受力分析

结构力学 第3章静 定梁、平面刚架受力分析
工程中,斜梁和 斜杆是常遇到的,如楼梯梁、刚架中的斜梁等。斜梁 受均布荷载时有两种表示方法: (1)按水平方向分布的形式给出(人群、雪荷载等),用 q 表示。 (2)按沿轴线方向分布方式给出(自重、恒载),用 q’ 表示。
q 与 q’间的转换关系:
qdx qds q q
cos
第3章
[例题] 试绘制图示斜梁内力图。
q
B
C
A
α
D VB
HA
l/3 l/3
l/3
VA
(1)求支座反力:
解:
X 0 MB 0 MA 0
HA 0
VA
ql 6
()
VB
ql 6
()
校核:
Y
qj 6
qj 6
ql 3
0
第3章
(2)AC段受力图:
(3)AD段受力图:
HAcosα HAsinα
HA VAsinα
VA VAcosα
MC
C
NC
α QC
HAcosα
dx
d2M dx2
q(x)
(1)在无荷区段q(x)=0,剪力图为水平直线,弯矩图为斜直线。
(2)在q(x)=常量段,剪力图为斜直线,弯矩图为二次抛物线。其凹下去的曲 线象锅底一样兜住q(x)的箭头。
(3)集中力作用点两侧,剪力值有突变、弯矩图形成尖点;集中力偶作用点两 侧,弯矩值突变、剪力值无变化。
解:
10KN/m A HA=0
4m VA=26.25kN
30KN.m
20KN
C
D
B
E
2m
2m
32.5 2.5
3m VB=33.75KN 60
(1)计算支座反力

分析多跨静定梁的步骤

分析多跨静定梁的步骤

分析多跨静定梁的步骤
计算多跨静定梁的步骤可归纳为以下三步:
(1)先对结构进行几何组成分析,按几何组成分析中刚片的选取次序确定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作出层次图。

(2)根据所作层次图,从上层向下层依次取研究对象,计算各梁的约束力。

(3)按照作单跨梁内力图的方法,分别作出各梁段的内力图,然后再按原顺序连接在一起,即得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

例题作如图(a.所示多跨静定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1)进行几何组成分析并作层次图。

选地基为刚片Ⅰ,ABE 梁为刚片
Ⅱ,FCD 梁为刚片Ⅲ。

几何组成分析如下:
作层次图如图(b.所示
(2)计算约束力。

先取EF 梁为研究对象,再取FCD 梁为研究对象,后取ABE 梁为研究对象。

例题图(c.所示为各梁段的受力图。

应用平衡条件依次求出各梁的约束力。

求解过程这里不再详述。

将所求得的各约束反力值标在受力图中。

(3)作内力图。

根据各梁的荷载及约束力情况,分别画出各梁段的剪力图和弯矩图,最后分别把它们按原顺序连在一起。

多跨静定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d.、(e.所示。

例题图。

建筑力学 第九章(最终)

建筑力学 第九章(最终)

图9-7
② 求各杆杆端的内力。 考虑结点 D 的平衡: 由
求得
由 求得

求得 考虑结点 E 的平衡: 由
求得
由 求得
由 求得
M D 0, M DE 18 0
M DE 18 kN m
Fx 0, FNDE 3 0
FNDE 3 kN
Fy 0, FQDE 4.5 0
FQDE 4.5 kN
截取横梁 CF 为研究对象,根据 FN 图、FQ 图 和 M 图,画出其受力图如图9-6e 所示。
MC 24 20 20 2 12 5 36 4 0 Fx 10 10 0
Fy 36 4 20 12 0
可见横梁 CF 满足平衡条件,表明所求作的内 力图正确。
图9-6
【例9-4】试作出图9-7a 所示三铰刚架的内力图。 解:① 计算支座反力。
图9-3
由本例可见,求作多跨静定梁内力图的关键是 要分清梁的组成层次,作出层次图,以及如何将梁 拆开来计算其支座反力。梁的支座反力一旦求出, 求作多跨静定梁内力图的问题就归结为求作各单跨 静定梁内力图的问题,而单跨静定梁的内力图绘制 已是熟悉的求作问题。所以,求作多跨静定梁内力 图只不过是在单跨静定梁的内力图绘制基础上所做 的一种引伸,而并非新的计算问题。
12 110
2
4
kN

Fy 0, FBy FAy 20 12 0
求得
FBy 20 12 FAy 20 12 4 36 kN
② 求各杆的杆端弯矩,作 M 图。
杆AC: M AC 0, MCA 22 4 8 4 2 24kN m
用区段叠加法绘出杆 AC 段弯矩图。应用虚线连接杆端弯 矩 MAC 和 MCA,再叠加该杆段为简支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 矩图。

陈焕龙---多跨超静定梁内力计算(力矩分配法)

陈焕龙---多跨超静定梁内力计算(力矩分配法)
FQCD=143.33kgFQDC=96.67kgFAy=96.67kgFBy=263.33kgFCy=263.33kgFDy=96.67kg
1.036 0.072
-0.018
18.75
1.172
0.072
最后弯矩
70
-70-70
70
3.计算分配弯矩与传递弯矩:如图
4.计算杆端最后弯矩:
5.由图所示隔离体的平衡条件,即可算得各杆的杆端剪力和梁的支座反力如下:
FQAB=9பைடு நூலகம்.67kgFQBA=-143.33kg
FQBC=120kgFQCB=120kg
多跨超静定梁内力计算力矩分配法参考结构力学第七章及p111计算结果相当与结构力学或钢混的系数法2
多跨超静定梁内力计算----力矩分配法
(参考结构力学第七章及P111)
(计算结果相当与结构力学或钢混的系数法)
--------陈焕龙
1.先求个杆端的分配系数:
( )
2.计算个杆的固端弯矩:(参考结构力学P111)
分配系数
0.5
0.5
0.5
0.5
固端弯矩
090
-6060
-90
B一次分配传递
C一次分配传递
B二次分配传递
C二次分配传递
B三次分配传递
C三次分配传递
B四次分配传递
-15
-4.687
–0.293
-0.018
-15 -7.5
9.375 18.75
-4.687 -2.334
1.586 1.172
–0.293 -0.146

5.2多跨静定梁的内力计算与内力图绘制(精)

5.2多跨静定梁的内力计算与内力图绘制(精)

5.2 多跨静定梁的内力计算与内力图绘制一、多跨静定梁的组成单跨静定梁多使用于跨度不大的情况,如门窗、楼板、屋面大梁、短跨的桥梁以及吊车梁等。

通常将若干根单跨梁用铰相连,并用若干支座与基础连接而组成的静定结构称为多跨静定梁。

如图5. 19(a)所示为房屋建筑中一木檩条的结构图,在各短梁的接头处采用斜搭接加螺栓系紧。

由于接头处不能抵抗弯矩,因而视为铰结点。

其计算简图如图5. 19(b)所示。

从几何组成上看,多跨静定梁的组成部分可分为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

如图5. 19(b)所示,其中梁AB 部分,有三根支座链杆直接与基础(屋架)相连,不依赖其它部分构成几何不变体系,称为基本部分;对于梁的EF 和IJ 部分,因它们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也能独立保持平衡,故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以把它们当作基本部分;而短梁CD 和GH 两部分支承在基本部分之上,需依靠基本部分才能保持其几何不变性,故称为附属部分。

为了清楚地看到梁各部分之间的依存关系和力的传递层次,可以把基本部分画在下层,把附属部分画在上层,如图5.19(c)所示,称为层次图。

BCDEFG H I(f)(g)AB CD E F GHA BCDE F GHII(a)(b)(c)(d)(e)ABCDEF GHIA B C D E F G H I JABCD EFG H IJ檩条屋架上弦图5.19二、多跨静定梁的内力计算从受力分析看,由于基本部分能独立地承受荷载而维持平衡,故当荷载作用于基本部分时,由平衡条件可知,将只有基本部分受力,附属部分不受力。

而当荷载作用于附属部分时,则不仅附属部分受力,其反力将通过铰结处传给基本部分,使基本部分同时受力。

由上述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力的传递关系可知,多跨静定梁的计算顺序应该是先计算附属部分,后计算基本部分。

计算附属部分时,应先从附属程度最高的部分算起;计算基本部分时,把计算出的附属部分的约束力反其方向,作为荷载作用于基本部分。

结构力学静定梁的内力分析

结构力学静定梁的内力分析

(d)
M M M FQdx m 0
M m
(e)
以上两式,为荷载与内力的增量 关系。式(e)忽略了一阶微量。
增量关系的几 何意义
在集中力作用点(集中力垂直 与杆轴或有垂直于杆轴的分量) 两侧截面,剪力有突变,突变 值即为该集中力或垂直于杆轴 的分量;弯矩相同。
在集中力偶作用截面两侧,弯矩 有突变,突变值即为该集中力偶; 剪力相同。
a
M
0
M1
1 2
qa 2
FAy a
M
用文字写 明受拉侧
取截面1右侧为隔离体 计算可得同样结果
3.直接法求指定 截面的内力
由例3-1-1内力计算结果 分析,指定截面的内力可 用该截面一侧的外力直接 表示,即:
轴力 (FN)
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在指定 截面法线方向投影的代数 和,以与截面外法线方向 相反为正。
剪力 (FQ)
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在指定 截面切线方向投影的代数 和,左上、右下为正。
弯矩(M)
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对 指定截面形心力矩的 代数和。
例3-1-2 用直接法,求例 3-1-1图(a)所示伸臂梁截 面2上的内力。
M
(a)

支座反力计算同例3-1-1。内力 可由右图所示受力图直接计算:
M
F A x F A y
3a 2
FP
4 5
a
(↓)
(箭头标出 实际方向)
MA 0
FBy
3a
M
q 3a
3a 2
FP
4 5
4a
0
(↑) FBy
1 M 3a
q 3a
3a 2
FP
4 4a 5
箭头标出实 际方向

3-1 梁内力计算&静定多跨梁

3-1 梁内力计算&静定多跨梁

第3章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防 灾 科 技 学 院
五、分段叠加法作弯矩图
MA
q
MB
P
q
YA YB M 假定:在外荷载作用下,结构 A
分段叠加法的理论依据:
M
A
B
B
A
q
MB
NB q Y B MB
构件材料均处于线弹性阶段。 NA
MA MB
M 图中:OA段即为线弹性阶段

MAYA
AB段为非线性弹性阶段 M
A G B C D E F q
l/2 MG=ql2/12
ql2/24 ↓↓↓↓↓↓↓↓↓↓↓↓↓↓↓↓↓↓↓↓↓↓↓↓↓↓↓↓
MG=ql2/8
由于多跨静定梁设置了带伸臂的基本部分,这不仅使 中间支座处产生了负弯矩,它将降低跨中正弯矩;另外减少 了附属部分的跨度。因此多跨静定梁较相应的多个简支梁 弯矩分布均匀,节省材料,但其构造要复杂一些!!
qa qa/2
↓↓↓↓↓↓↓↓↓↓↓
2qa
qa/2
q
qa/2
-3qa/4
9qa/4
第3章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防 灾 科 技 学 院
qa
q
↓↓↓↓↓↓↓↓↓↓↓
qa
a
a
2qa
qa
- +
a 3qa/4 qa qa/4
2a
a 9qa/4
qa/2
- +
a
a qa/2
qa/2
7qa/4

qa qa2
qa/2
↓↓↓↓↓↓↓↓↓↓↓↓↓↓↓↓↓↓↓↓↓↓↓↓↓↓↓↓
A
q
G
B
C
D
E
F

多跨静定连续梁受力分析

多跨静定连续梁受力分析

多跨铰接连续静定梁内力分析第1跨内力分析:R Bi =qL i *[1-(A i /L i )2]/2-P i *(A i /L i ),i=1 M i =qL i 2*[1-(A i /L i )2]2/8,i=1 第2跨内力分析: P i =R Bi-1,i=2R Bi =qL i *[1-(A i /L i )2]/2-P i *(A i /L i ),i=2M i =qL i 2*[1-(A i /L i )2]2/8-P i *A i *[1-(1+(A i /L i ))2/2+A i /L i ],i=2 M A2=-(P i *A i +qA i 2/2),(i=2) 第3跨内力分析:P i =R Bi-1,i=3R Bi =qL i *[1-(A i /L i )2]/2-P i *(A i /L i ),i=3M i =qL i 2*[1-(A i /L i )2]2/8-P i *A i *[1-(1+(A i /L i ))2/2+A i /L i ],i=3 M A3=-(P i *A i +qA i 2/2),(i=3) 第4跨内力分析:P i =R Bi-1,i=4R Bi =qL i *[1-(A i /L i )2]/2-P i *(A i /L i ),i=4M i =qL i 2*[1-(A i /L i )2]2/8-P i *A i *[1-(1+(A i /L i ))2/2+A i /L i ],i=4 M A4=-(P i *A i +qA i 2/2),(i=4) 第5跨内力分析: P i =R Bi-1,i=5R Bi =qL i *[1-(A i /L i )2]/2-P i *(A i /L i ),i=5M i =qL i 2*[1-(A i /L i )2]2/8-P i *A i *[1-(1+(A i /L i ))2/2+A i /L i ],i=5 M A5=-(P i *A i +qA i 2/2),(i=5) 第6跨内力分析: P i =R Bi-1,i=6R Bi =qL i *[1-(A i /L i )2]/2-P i *(A i /L i ),i=6M i =qL i 2*[1-(A i /L i )2]2/8-P i *A i *[1-(1+(A i /L i ))2/2+A i /L i ],i=6 M A6=-(P i *A i +qA i 2/2),(i=6) 第7跨内力分析: P i =R Bi-1,i=7R Bi =qL i *[1-(A i /L i )2]/2-P i *(A i /L i ),i=7M i =qL i 2*[1-(A i /L i )2]2/8-P i *A i *[1-(1+(A i /L i ))2/2+A i /L i ],i=7 M A7=-(P i *A i +qA i 2/2),(i=7) 第8跨内力分析: P i =R Bi-1,i=8R Bi =qL i *[1-(A i /L i )2]/2-P i *(A i /L i ),i=8M i =qL i 2*[1-(A i /L i )2]2/8-P i *A i *[1-(1+(A i /L i ))2/2+A i /L i ],i=8 M A8=-(P i *A i +qA i 2/2),(i=8) 第9跨内力分析: P i =R Bi-1,i=9R Bi =qL i *[1-(A i /L i )2]/2-P i *(A i /L i ),i=9M i =qL i 2*[1-(A i /L i )2]2/8-P i *A i *[1-(1+(A i /L i ))2/2+A i /L i ],i=9 M A9=-(P i *A i +qA i 2/2),(i=9)第10跨内力分析: P i =R Bi-1,i=10R Bi =qL i *[1-(A i /L i )2]/2-P i *(A i /L i ),i=10M i =qL i 2*[1-(A i /L i )2]2/8-P i *A i *[1-(1+(A i /L i ))2/2+A i /L i ],i=10 M A10=-(P i *A i +qA i 2/2),(i=10)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分析

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分析

-3qa/4
9qa/4
不求反力或少求反力绘制内力图
14
qa2
qa
q
qa2/2
qa
↓↓↓↓↓↓↓↓↓↓↓
qa2
qa2/2
qa2/2
M图(kN.m)
qa
qa 3qa/4
+ qa/4
qa/2

qa -
- qa
qa/2 - qa/2
3qa/4
7qa/4
Q图(kN)
15
40k N
80k N·m
20k N/m
3-2 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分析 1
多跨静定梁是若干单跨静定梁用铰相联而成 的静定结构。
计算简图
从几何组成来看,多跨静定梁可分为基 本部分和附属部分。
多跨静定梁的几何组成
2
基本部分:不依赖结构的其他部分而能独立地维持其 几何不变的结构部分。
附属部分: 必须依赖基本部分的支承才能维持其几何 不变性的结构部分。
地基
机动分析:地基 内力分析:BC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B梁、CD梁 AB梁、CD梁
BC梁
弯矩图的作法:先作出各个单跨梁的弯矩图;再把 各单跨梁的弯矩图联在一起,就得到多跨静定梁的 弯矩图。
例1 作图示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 5
10kN
4kN/m
1m 2m
层叠图
BC
D
2m
1m 2m
10kN
4kN/m
附属部分
基本部分
10kN 4 10
8
4kN/m
42
4
M图、Q图
6
4
10
BC
8
4
4
+
+

建筑力学11静定结构内力分析

建筑力学11静定结构内力分析
c
d
q=20KN/m 10KN
FNae= F = – 35KN
Nea
Fax
a
b
4m
FNec= FNce= – 35KN
FNcd=FNdc=0
FN图 KN
35
Fay
Fay
45
31
2m
e
2m
5.作FN图
c
d
6、验算
20
c
35
35
c c
45
20
20 50
10
45 FQ图
M图
c 20 35
KNm
20 35
q=20KN/m
c
d
10KN
Fby=45KN
2.分析各段杆的 内力图形。
F ax
a
b
4m Fay FBy
28
2m
Fay=35KN
e
2m
Fax= – 10KN
q=20KN/m
10KN
Mae=0
Mea=Mec=10×2=20KNM
Fax
a
b
4m
Mce=10×4 – 10×2=20KNM Mcd=10×4 – 10×2=20KNM Mdb=0 Mbd=0
38
11.3 静定平面桁架的内力分析 11.3.1 概述 三点假定: 1、桁架的节点都是光滑的理想饺。 2、各杆的轴线都是直线,且在同一平面内,并 通过饺的中心。 3、荷载和支座反力都作用于节点上,并位于桁 架的平面内。杆自重忽略不计。 特点——按理想桁架计算的各杆的内力只 有轴力
39
11.3.2 简单平面桁架内力求解 1、内力计算方法 (1)节点法—以节点为隔离体,从只有二个未 知力的节点开始,逐个节点进行。利用节点的 静力平衡方程计算节点上截断杆的内力。 (2)截面法—用以截面(平面或曲面)截取桁 架的某一部分为隔离体,利用该部分的静力 平衡方程计算截断杆的轴力。

静定梁的内力—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建筑力学)

静定梁的内力—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建筑力学)

(3) 计算顺序
先计算附属部分后计算基本部分,即先附属后基础。
§ 8.6 多跨静定梁的内力
多跨静定梁的概念和特点 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
知识回顾
(1) 多跨静定梁的受力特点 当荷载只作用在基本部分上时,附属部分不受力,即
只有基本部分有内力,而附属部分没有内力;
F
A
BC
当荷载只作用在附属部分上时,基本部分上也会受力, A 附属部分和基本部分都有内力。
(2) 计算顺序 先计算附属部分后计算基本部分,即先附属后基础。
BC
D

[例1] 绘制如图所示多跨静定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a) 30kN
20kN.m
20kN/m
解: (1)绘制层次图
AB和CE梁均为基本部分,BC梁为附属部分(图b所示)。
(c)
(2)画受力图,求约束力
FBx
先附属后基础
8kN/m
12kN
A
FAy 5kN 3m
B
C
D
E
FG
FCy 30.75kN FDy 32.25kN FFy 16kN
1m
4m
1m 3m 1m
(c) 15kN.m
10kN
12kN
A
B
E
FG
FAy
FFBBy 15kN 8kN/m
FEy F4Eky N
FFy
(b) 15kN.m
B 10kN
A
B
(c)
附属部分: 在去掉与其他部分的联系之后(与基础的联系不去掉),本身不能独立维持平衡的部分
称为附属部分,如CE和EF部分。
基本部分:AC、 DF
(b) A
附属部分: CD

结构力学——3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

结构力学——3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
x=1.6m 3.K截面弯矩的计算
M图(kN·m) Mk
Mmax=32.4kn·N
qx2
MK=ME+QE x- 2 =26+8×1.6- 51
62
2
=32.4kN·m
返10回
§3—2 多跨静定梁
1.多跨静定梁的概念 若干根梁用铰相联,并用若干支座与基础
相联而组成的结构。
2.多跨静定梁的特点: (1)几何组成上: 可分为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
(5)校核: 内力图作出后应进行校核。
M图: 通常检查刚结点处是否满足力矩的平衡条件。
例如取结点C为隔离体(图a),有:
∑MC=48-192+144=0 满足这一平衡条件。
48kN·m
C
192kN·m
Q(N)图:可取刚架任何一部分为隔
离体,检查∑X=0 和 ∑Y=0 是否满足。 144kN·m (a)
静定刚架常常可少求或不求反力绘制弯矩图。
例如:1. 悬臂部分及简支梁部分,弯矩图可先绘出。
2. 充分利用弯矩图的形状特征(直线、零值)。
3.刚结点处的力矩平衡条件。
4. 用叠加法作弯矩图。
5. 平行于杆轴的力及外力偶产生的弯矩为常数。 6. 与杆轴重合的力不产生弯矩等。
以例说明如下
返22回
E
20
20
75
45
0
例 3—7 绘制刚架的弯矩图。 解:
由刚架整体平衡条件 ∑X=0
得 FBX=5kN(←) 5kN 此时不需再求竖向反力便可
绘出弯矩图。 有:
40 30
MA=0 , MEC=0 MCE=20kN·m(外)
MCD=20kN·m(外)
MB=0
MDB=30kN·m(外)

结构力学课件-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分析

结构力学课件-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分析

三、多跨静定梁的计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①计算次序与几何构造次序相反
②计算关键: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之间相互连接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求出这些连接力后,各部分当作单跨静定梁来计算。
q
F1
F2
A①
B C ② D E③F
F2
E ③F
F1
FE
C ②D
q
FC
基本部分不仅承受本身所 受的外荷载,还承受其附 属部分传递来的铰约束力 作用。
M E 6 21 12kN.m(上拉)
M图(kN.m)
10
4kN 10kN AB
H
2m 2m 2m
CD 2m
G 2m
6kN/m
E
F
2m 2m
10kN
B
C
H
FBy 5kN
5kN AB
4kN
9 5
FCy 5kN
5kN
6kN/m
C
DG E
F
FDy 7.5kN
FEy 21.5kN
12
2.5
③ 作 FS 图 : 由 附 属 部 分 到 基本部分依次分析
2、几何构造次序 先固定基本部分,后固定附属部分

A
BC
A

C B


DE
F
②E D
③ F
层次图
3、力的传递特点
基本部分上所 受到的荷载对 其附属部分受 力没有影响
F1 ①
A
BC


DE
F
F1 A
C ①B
E ②
D
③ F
附属部分上 作用的外荷 载必然传递 到其基本部 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叠图 基本部分
计算简图
附属部分
基本部分
多跨静定梁的受力分析
3
层叠图
多跨静定梁是主从结构,其受力特点是:力作 用在基本部分时附属部分不受力,力作用在附 属部分时附属部分和基本部分都受力。
VB
VC
计算多跨静定梁的顺序
4
先算附属部分,后算基本部分
即:与几何组成的顺序相反,可顺利的求出各铰结 处的约束力和各支座反力,而避免求解联立方程。
q(l −2x) 2
q(l −2x) 2
MB
q(l −2x)
↓↓↓↓↓↓↓↓↓↓↓↓↓↓ 2
MG
M
B
=
−⎢⎣⎡
q(l
−2x)×x+ 2
1 2
qx 2
⎤ ⎥⎦
MG可按叠加法求得:M G
=
ql 2 8

MB 2
= MB
解得:
MB
= ql 2 12
代入上式: q(l −2x)x + qx2 = ql 2
2
12 3 5
4kN 7.5kN
把各单跨梁的弯矩图联在一起 9
10kN
18
B
C
5kN
10 5kN 10
12 3 5
6kN/m
18
4kN
10
3 12
5
9
+
10
5
+
-
5
2.5
3.5 6
+
12
+
-6
M图(kN.m) Q图(kN)
9.5
例不3求作反力图或示少多求跨反静力定绘梁制的内内力图力图 10
铰处的M为零,且梁上无集中荷载作用,
3-2 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分析 1
多跨静定梁是若干单跨静定梁用铰相联而成 的静定结构。
计算简图
从几何组成来看,多跨静定梁可分为基 本部分和附属部分。
多跨静定梁的几何组成
2
基本部分:不依赖结构的其他部分而能独立地维持其 几何不变的结构部分。
附属部分: 必须依赖基本部分的支承才能维持其几何 不变性的结构部分。
2 12
解得:
x= 3−
3 l
6
MB=ql2/12
17
q ↓↓↓↓↓↓↓↓↓↓↓↓↓↓↓↓↓↓↓↓↓↓↓↓↓↓↓↓
A
G
B
C
D
E
F
l/2 MG=ql2/12
ql2/24
↓↓↓↓↓↓↓↓↓↓↓↓↓↓↓↓↓↓↓↓↓↓↓↓↓↓↓↓
MG=ql2/8
由于多跨静定梁设置了带伸臂的基本部分,这不 仅使中间支座处产生了负弯矩,它将降低跨中正弯矩; 另外减少了附属部分的跨度。因此多跨静定梁较相应 的多个简支梁弯矩分布均匀,节省材料,但其构造要 复杂一些!!
地基
机动分析:地基 内力分析:BC梁
AB梁、CD梁 AB梁、CD梁
BC梁
弯矩图的作法:先作出各个单跨梁的弯矩图;再把 各单跨梁的弯矩图联在一起,就得到多跨静定梁的 弯矩图。
例1 作图示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 5
10kN
4kN/m
1m 2m
层叠图
BC
D
2m
1m 2m
10kN
4kN/m
附属部分
基本部分
10kN 4 10
AB 2m 2m
CD 2m 1m 2m
EF
G
H
2m 1m
4m
2m
50
40
20
40
40
40
20
40
M (kN·m)
例:确定图示三跨连续梁C、D铰的位置,使边跨的跨中弯矩
与支座处的弯矩的绝对值相等
16
q
↓↓↓↓↓↓↓↓↓↓↓↓↓↓↓↓↓↓↓↓↓↓↓↓↓↓↓↓
A
G
B
C
D
E
F
l/2 l
x
x
lq
l
↓↓↓↓↓↓
-3qa/4
9qa/4
不求反力或少求反力绘制内力图
14
qa2
qa
q
qa2/2
qa
↓↓↓↓↓↓↓↓↓↓↓
qa2
qa2/2
qa2/2
M图(kN.m)
qa
qa 3qa/4
+ qa/4
qa/2

qa -
- qa
qa/2 - qa/2
3qa/4
70k N·m
20k N/m
ql 2 = 2
4
2
ql 2 = 2 8
2
2
2
2
例5 作图示多跨静定梁的弯矩图 12
3qa 2
q(2a)2 = 2qa 2 2
qa ⋅ 2a = qa2 2
qa 2 8
例6
qa
q
↓↓↓↓↓↓↓↓↓↓↓
13
qa
a
a
a
2a
qa
a
a
a
qa
2qa qa
qa
qa/2
qa/2
q
qaa//22
↓↓↓↓↓↓↓↓↓↓↓
4M图为一无斜率变化的斜直线。4 2
8
0.5 8
7.5 +
-
4
8.5
2
+
-8
2
8.5
4
2m
M图
(kN.m)
2
-
2
4
+ Q图
(kN)
RC=8.5+2=10.5kN
例4 作图示多跨静定梁的弯矩图 11
4kN
4kN.m
1kN/m
4 8
2 4
铰处的M为零,且梁上无集中荷载作用,M图
为一无斜率变化的斜直线。
8
4kN/m
42
4
M图、Q图
6
4
10
BC
8
4
4
+
+
- BC
6
D M图(kN.m)
2
- D Q图(kN)
4
例2 作图示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 7
4kN 10kN
6kN/m
基本部分 附属部分
基本部分
作出各个单跨梁的弯矩图
8
4kN
10kN
6kN/m
基本部分 附属部分
基本部分
10kN
18
B
C
5kN
10 5kN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