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女史箴图

合集下载

《女史箴图》鉴赏

《女史箴图》鉴赏

《女史箴图》鉴赏2014年,《女史箴图》在大英博物馆现身,它据传为东晋顾恺之画作,原为清宫藏画,曾被多位文人、帝王收藏玩赏,在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后流落到英国。

在大英博物馆,我们再次见到的《女史箴图》画卷被截成四段,裱褙成平板式进行展示,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做法是对文物的伤害。

然而,割裂画作的做法毕竟发生在百年之前。

在今天的纷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和无法复原的珍贵文物,在无法改变的历史面前,解读画中涵义和寻找画作流失经过,也许能够给后人更多启示。

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的这幅《女史箴图》已然被整个世界视作一个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经典。

尽管学者们对作者年代和身份有着诸多猜想,但这幅长卷仍被公认是出自魏晋时期古典人物画派顾恺之;其次,长卷的每一段故事都以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宫廷女性模范事迹为蓝本。

这些故事实际上反映的是儒家精炼总结后的关于古代女性应该如何立身处世、修养品德的戒律信条,是理想化女性美的标准。

后人对这幅教化图的推崇大抵是源于该作品在技法、内容到涵义等各个层面,树立了古代文化观念与艺术表现的规则与典范。

图①图②图③图④不美的大脸凤眼与“内在美”“女史”一词出自《周礼》,是指掌王后之礼,书内令的女性史官。

《女史箴》本意也正是借女史的口吻总结历代贤女的事迹以鉴戒讽刺贾后的专权善妒。

《女史箴图》所有图像的内容和细节都能与张华《女史箴》的文字一一对应。

长卷中的最后一组题字为“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即是原文最后一句(图①)。

“司”是主持、掌管;“箴”是劝告、劝诫;“敢”是大概;“庶姬”就是嫔妃。

和前面有名有姓的八女故事不同,这一组三人不是一个独立的故事,执笔而书的女性正如《汉书》里所记载的“女史彤管,书功记过”那样手执毛笔认真记录着前面那些女性的善思、善言和善行,她正是张华想象出的一位无名女史。

有二嫔妃做相视状,其中一人手放于胸前,好像对女史所云颇有感触。

这样,“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八个字被无一遗漏地以形象表现出来。

论顾恺之《女史箴图》的绘画特点

论顾恺之《女史箴图》的绘画特点

论顾恺之《女史箴图》的绘画特点作者:刘霞来源:《东方教育》2017年第05期摘要:《女史箴图》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之作,是迄今为止存世最早的中国人物画作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本文将从“迁想妙得”、“以形写神”、“悟对通神”三个方面来分析其绘画艺术特点,从而提高读者对于画作的鉴赏力,能更好的解读绘画作品,更好的感受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顾恺之;《女史箴图》;特点一、两晋时代,道释宗教画逐渐发达起来,人物故事画极为流行,纯粹的山水画业已成立,伴随着寺观的建立,又产生了大量的壁画,陆续出现了伟大的画家。

东西两晋之间,以画闻名于世的画家不下二三十人,东晋的顾恺之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个。

顾恺之遗品中属卓绝的当推《女史箴图》,该图是我国尚能见到的最早的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

顾恺之,原名长康,小字虎头。

晋陵人,出身士族。

精通诗文、书画,善于谐谑,时人称“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

《女史箴图》是依据晋代张华所作《女史箴》一文创作而成,以图文相间的横卷形式再现了《女史箴》内容,《女史箴图》题文(即张华文《女史箴》)的大意主要在于规劝贵族女子要遵从妇道,要如同君子一样克制自己的欲念,如修饰外表形象一样修饰内在心灵,进而走向圣贤之路。

张华的原文本是12节,但现存的唐代摹本仅存9幅,每段箴言均配了画,诗与画相得益彰,可以说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为文章配画的佳作。

人物用游丝描,笔法细密精致,沉着有力,衣带飘洒,形象生动,山石、树木勾勒无皴,风格古朴,色泽鲜艳。

有的直绘其形,有的托物比興,也有的借题发挥。

目的在于宣传女德规范,起到“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

全卷结构为典型的早期横卷式,每一段相对独立,而又前后呼应,有整体感。

全卷又通过不同层次的空间体现,来显示物体形象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构成关系。

空间本是物理学概念,用以区别与时间相对的具体物质的存在方式,用来表示在茫茫宇宙中具体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

题目:《关于<女史箴图>的再认识》关于《女史箴图》的再认识摘要: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被誉为中国美术史的“开卷之图”其作者是东晋的顾恺之。

顾恺之人物画传神意境的特点对后世艺术创作的极大影响,画中“形”“神”兼备,外在形体和内在精神使得画更具内涵和感染力,而其所提出的“以形写神”则是画论的核心理论,是绘画艺术史的一座丰碑。

这幅画也是最早的一幅“以形传神”绘画艺术的杰出作品,因而它除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之外,还具有其他画科难以比拟的史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顾恺之;《女史箴图》;以形写神;创新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同时还要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求得人物和整体布局的统一。

中国艺术人物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长河中的瑰宝。

世称才绝、画绝、痴绝的“三绝”画宗顾恺之就人物画的艺术特质,提出了“以形写神”等中国画史经典理论,这一理论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空前的独创性,它揭示出画家在艺术创造中,认识美、追求美、探索美、体现美的独到见解及艺术造诣。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重要特点(1)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仅是满足外形的肖似,而是更着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的传神。

如明代“写真”代表作——曾鲸的《张卿子像》,作者在传统肖像画法强调“墨骨”和“传神”的基础上,融合西洋画法创造了更重墨染和体积感的“凹凸法”,为中国传统肖像画开辟了新路子。

画中描写了杭州名医张卿子的肖像,惟妙惟肖地表现了这位医学家不求名利、和善坦荡的神态风貌。

(2)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善于运用长卷的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实而细致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及其人物活动。

《韩熙载夜宴图》属于传统的长卷式的人物画外,场面更为繁广的应推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3)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高度的笔墨技巧与技法的多样性。

顾恺之与《女史箴图》

顾恺之与《女史箴图》

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文/雒三桂在中国绘画史上,东晋画家顾恺之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这不仅因为著名的《女史箴图》相传为顾恺之所绘,也因为顾恺之“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的传奇故事。

东晋以前,人物绘画在中国虽然已经存在了上千年,但作者都是民间画工,士大夫文人阶层几乎从没有介入到人物绘画活动中去,顾恺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士大夫文人画家。

顾恺之(345—406)字长康,小字虎头,东晋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出身于江东门阀世家顾氏家族。

父顾悦之,官至尚书左丞。

在孙吴时期,顾氏是江东士族第一高门。

孙吴灭亡之后,顾氏的地位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在东晋时期保持了相当的政治势力。

《世说新语》记载了不少顾恺之的故事。

如《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又:“桓征西(温)治陵城甚丽,会宾僚出江津望之,云:‘若能目此城者有赏。

’顾长康时为客,在坐,目曰:‘遥望层城,丹楼如霞。

’桓即赏以二婢。

”又:“顾长康拜桓宣武(温)墓,作诗云:‘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人问之曰:‘卿凭重桓乃尔,哭之状其可见乎?’顾曰:‘鼻如广莫(同漠)长风,眼如悬河决溜。

’或曰:‘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

’”又《世说新语·文学》:“或问顾长康:‘君《筝赋》何如嵇康《琴赋》?’顾曰:‘不赏者,作后出相遗。

深识者,亦以高奇见贵。

’”顾恺之很有个性,常常专注于某个事物而忘记一切,因此当时人认为他有些“痴”,即有点傻,这当然不是事实,只是顾恺之的个性使然。

《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引《中兴书》说顾恺之“为人迟钝而自矜尚,为时所笑。

”说顾恺之对事物反应迟钝,比较自负,受到时人讥笑。

又引宋明帝《文章志》载桓温之言,说顾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平平耳。

”桓温雄才大略,自然不把顾恺之放在眼里,所以评价并不公允。

因为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顾恺之甚至经常被人戏耍。

刘孝标注引檀道鸾《续晋阳秋》说顾恺之“矜伐过实,诸年少因相称誉,以外戏弄。

女史箴图详细解析

女史箴图详细解析

《女史箴图》详细解析《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绘画作品,作者顾恺之。

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女史箴图》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348.2厘米。

此图依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原文十二节,所画亦为十二段,现存自“冯媛挡熊”至“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共9段。

《女史箴》是西晋张华写的一篇讽谏贾后的辞赋。

贾后名南风,是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立过大功的贾充的女儿。

她在晋惠帝司马衷做太子时,就被册封为王妃。

后来成为皇后,独揽大权八、九年。

《女史箴图》的这个唐代摹本曾被许多文人墨客收藏过,画面上可以看到项子京题记,唐弘文馆“弘文之印”,还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女史箴》词句11行。

画本身及装裱部分压有宋、金、明、清内府藏印,及明清历代收藏者的私人鉴藏印。

故宫博物院另藏有宋代摹本,纸本墨色,水平稍逊,而多出樊姬、卫女2段。

唐摹本流传情况:唐朝:贞观十三年八月望日之前,可能流传于民间。

董其昌曰:“永兴曾见之耳。

”贞观十三年八月望日至贞观十五年六月丙辰之间(639-641)收入唐内府。

米芾《画史》说:“《太宗实录》载购得顾笔一卷。

”弘文馆藏,有弘文馆印。

又有唐太宗时期的皆作半字的编号“卷字柒拾号”和加盖的骑缝印玺长椭圆形“四端俱”双龙小玺。

到了唐朝末年,由于战乱,《女史箴图》流入民间,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之前藏于刘有方家。

米芾《画史》著录。

宋朝:宋徽宗政和年间收入内府,《宣和画谱》著录,画面盖有“政”、“宣”、“御书”诸印。

至南宋绍兴年间藏于内府,有“绍兴”、“内府图书之印”、“睿赏东阁”诸印为证。

《墨缘汇观录》有所记载。

十三世纪中期,由贾似道收藏。

有“秋壑图书印”。

明朝:16世纪中《天水冰山录》记载藏于明代严嵩家。

1570年左右属中书顾正谊。

画面董其昌跋、何良俊跋可得知。

1580-1590年间属大收藏家项墨林。

印章极多,不逐一列举。

明崇祯至清顺治间归张孝思,有“张则之”印。

顾恺之《女史箴图》浅析

顾恺之《女史箴图》浅析

顾恺之《女史箴图》浅析摘要: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堪称人物画的巅峰,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非常大。

关键词:顾恺之;《女史箴图》顾恺之(344-405),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东晋著名画家,绘画理论家,博学多能,工诗善书尤其精通丹青。

有“才绝、画绝、痴绝”的雅号,并提出著名的绘画理论“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

其“游丝画法”和“传神写照”画论都在此幅作品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但此图真迹早已失传,现存两个摹本,一宋摹本现藏故宫博物院,而另外一唐摹本则由大英博物馆收藏。

顾恺之的个性正如《晋书·顾恺之传》上记:“恺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存)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

玄乃发其出厨后,窃取画,而缄闭如旧以还之。

绐云未开。

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

’了无怪色。

”他的狡黠,痴语痴相和当时社会达成一定程度的和谐。

在魏晋南北朝这种政局动荡的时代,实际上也不失是一种超脱,为他更好的绘画做学问节省下了时间。

在以后长达一千四百多年的历代文人画家中,很多有才情的在野文人画家承延顾恺之这种精神道路,既是充满了智慧,也是画家生存的一种无奈。

《女史箴》是晋代文学家张华所写的一篇旨在劝谏晋惠帝的皇后贾南凤而作,劝诫妇女如何立身处世修养品德的文章。

选文如下:玄熊攀槛,冯媛趋进。

夫岂无畏?知死不吝。

班婕有辞,割驩同辇。

夫岂不怀?防微虑远。

道罔隆而不杀,物无盛而不衰。

日中则昃,月满则微。

崇犹尘积,替若骇机!人咸知修其容,而莫知饰其性。

性之不饰,或愆礼正。

斧之藻之,克念作圣。

出其言善,千里应之,苟违斯义,同衾以疑。

夫出言如微,而荣辱由兹。

勿谓幽昧,灵监无象。

勿谓玄漠,神听无响。

无矜尔荣,天道恶盈。

无恃尔贵,隆隆者坠。

鉴于小星,戒彼攸遂。

比心螽斯,则繁尔类。

欢不可以黩,宠不可以专。

专实生慢,爱极则迁。

致盈必损,理有固然。

美者自美,翩以取尤。

冶容求好,君子所仇。

结恩而绝,职此之由。

女史箴图观后感800字

女史箴图观后感800字

《女史箴图》《女史箴图》是西晋广武侯张华所写,“女史”是宫廷中侍奉皇后左右、专门记载皇后言行和制定宫廷中嫔妃应遵守制度的女官,“箴”是规劝、告诫的意思。

西晋惠帝司马衷昏庸无能,国家大权为其皇后贾氏独揽,其人善妒忌,多权诈,引起宗室诸王不满。

当时的文学家张华用韵文的形式作《女史箴》,以女史的口气写出宫廷的规箴,是一篇旨在劝说妇女如何立身处世,修养品德的文章。

东晋顾恺之就以这篇文章为画题,将文中故事以图画的形式加以描绘,使之通俗易懂,故称《女史箴图》。

是我国尚能见到的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

西晋张华《女史箴》原文十二节,所画亦为十二段,顾恺之原作已佚,现存《女史箴图》最富盛名的摹本有两卷,分别是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的唐摹本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宋摹本。

现存《女史箴图》最早的画本是唐代摹本,因年代久远,此版《女史箴图》现存共9段。

原为清宫旧藏,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盗出携往海外。

该作品在绘画技巧上,准确地描绘了各种人物的身份和特征。

画家善于用细线勾勒人物,我们看到,画面里的线条循环婉转,均匀优美,人物衣带飘洒,形象生动。

女史们那下摆宽大的衣裙修长婀娜,每款都配以形态各异、颜色艳丽的飘带,显现出飘飘欲仙,雍容华贵的气派。

在整个画图上,都以细线勾勒,只是在头发,裙边或飘带等处敷染颜色,稍加点缀,显得柔软而缠绵,就像是蚕丝一样细密流畅。

而配景所画的山石、树木均勾勒无皴,与人物的比例则大小不称,画风格外古朴,色泽非常鲜艳。

画家创作《女史箴图》所采用的游丝描手法,使得画面典雅、宁静又不失亮丽、活泼,其卓越的绘画语言是无懈可击的。

这种线条的出现,也影响后人逐渐将这种娴静的线条不再赋加色彩,使之独立成为一个画种,谓之“白描”。

“白描”工夫也成为了中国画画家的一种基本功。

每段都相对独立,但又通过提款及人物服饰的处理等手法,使段与段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形成散而不乱、疏密得当的有机整体。

图中人物神态宛然,所画仕女端庄娴静,符合封建箴文内容。

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档

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档

顾恺之与《女史箴图》作者:雒三桂《光明日报》(2016年06月05日11版:艺萃·美术经典)(传)顾恺之女史箴图宋徽宗书《女史箴》词十一行《历代名画记》(王氏画苑金陵刻本)卷三有关顾恺之的记载顾恺之(约346—406)字长康,小字虎头,生于晋陵无锡(今属江苏省),出身世家大族,为孙吴大臣顾雍之后。

他是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同时,也是一位绘画理论家。

当时人说顾恺之有三绝:画绝、文绝、痴绝,在南朝刘义庆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中,也留下了不少关于他的逸闻趣事。

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种类繁多,不仅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工艺装饰画,还包括兼有绘画和雕刻两种特点的画像石和画像砖。

从考古发掘所见的先秦汉墓室壁画以及汉代画像砖石所描绘的图像中,我们可以得知,人物只是画面整体的一小部分,并未分离成单独的一科。

当时,人们对于人物画,看重的是其教化功能,即曹植所说的“存乎鉴戒者图画也。

”(《太平御览》卷七五一引《历代名画记》)。

汉末以后,随着佛教的日益兴盛,以宗教宣传为背景的人物绘画开始独立出来,并涌现出一批佛教绘画名家。

随着人物品评风气盛行,人物绘画的对象不再局限于神话传说和前代人物,而开始面向当世人物。

在此背景之下,形神兼备,能充分反映人物精神气质,笔墨简淡高华成为当时人物绘画追求的主要目标。

这一点,在顾恺之的绘画创作中有非常典型的表现。

顾恺之图写人物,并不仅仅图其外形轮廓,而十分注意人物精神世界的塑造。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顾恺之甚至开创性地使用了许多在当时看来十分超前的手段。

《世说新语·巧艺》中记载: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

人问其故,故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

”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顾长康好写起人形,欲图殷荆州(殷仲堪),殷曰:“我形恶,不烦耳。

”顾曰:“明府正为眼耳。

(殷仲堪眇一目)但明点童子(即瞳子),飞白拂其上,使如轻云之蔽日。

”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岩石里。

《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

线 描
图中人物神态宛然,所画仕女端庄娴静,符合封建箴文 内容。 古人称其勾勒轮廓和衣褶所用的线条“如春蚕吐丝”。 在《女史箴图》中保留了这些线条的联绵不断、悠缓自 然、非常匀和的节奏感。线条匀细而流动,富有韵律之 美,全画呈现出“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式的运动感和 飘逸气息。
姿 态
顾恺之作画,意 在传神,其“迁想 妙得” “以形写神” 等论点,为中国传 统绘画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 在反映客观现实 时,不仅应追求外 在形象的逼真,还 应追求内在的精神 本质的酷似。
《女史箴图》(隋代摹本,现藏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
全图按题材划分,共12段,现存9段,均各有箴文。每段都相对独立,但 又通过题款及人物服饰的处理等手法,使段与段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 形成散而不乱、疏密得当的有机整体。
线 描
高古游丝描: 线条描法形似 游丝,故名。 其画法为:用 中锋笔尖圆匀 细描,要有秀 劲古逸之气为 合。
第一段 冯媛当熊
第二段 班姬辞辇
第三段 世事盛衰
第四段 修容饰性
第五段 同衾以疑
第六段 微言荣辱
第七段 专宠渎欢
第八段 峭恭自思
第九段 女史司箴
魏晋南北朝美术——创作背景
看待一个社会历史时期,我们总是首先要抓住它和前代不 同的特点,这样我们比较容易得出清晰的印象。和秦汉时代 相比,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最明显的一点,是它动荡不定的 争执局面。因此历史学家曾经把它和欧洲的中世纪相提并论, 称之为“黑暗时期”。 在这一动荡不断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批杰出的书法绘画大 家。作为魏晋名士的王羲之、顾恺之,书画艺术是他们体现 强烈自我意识的理想形式,所以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都由此 转化为深刻的艺术表现,引导中国向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度 和高度发展。现在让我们走进魏晋南北朝绘画名家顾恺之的 生平绘画。

国宝档案钩沉:流落海外的画圣名作《女史箴图》

国宝档案钩沉:流落海外的画圣名作《女史箴图》
醉, 诱 迫 醉 酒 中 的太 子 将 写 有 “ 陛 下 宜 自了 , 不 自了, 吾 当入了之” 字 样 的表 文 抄 写 一 遍 。第 二 天 , 在 晋 惠 帝 与 群 臣早 朝 之 时 , 突然 拿 出 太 子 醉 写 的表 文 公 示 于 众 , 并
儿媳贾南风 , 让皇室纷争更加血腥 。
也 种下 了“ 八王 之乱 ” 的祸根 . 加 之 娶 了 个 擅 权 妄 为 的
楚王玮后 因大 臣弹劾 , 成 了乱 臣贼子 , 被送上 断头台 。
接着 。 皇太 子 司 马通 成 了贾 南 风 关注 的 目标 。由于
不是 亲生 , 贾后对他越看越不顺 眼 。一 日, 贾南 风命太
子觐 见。冈 4 一进宫 , 即派 人 给 太 子 “ 食枣进酒 ” , 将 其 灌
王伦联手对付贾南风 。 这位赵王与 心腹孙 秀定下 “ 先迫 使贾后杀掉太子 , 再除掉贾后 , 后夺取 帝位 ” 之计 。 几天
后. 在孙 秀的精心导演之下 , “ 大臣秘密扶植太子 复位” 的传 言 在 朝 野 慢 慢 散 播 开 来 。贾 后 一 听 , 很 是害怕 , 急 急 忙 忙 找 来 心 腹 商 议 ,谋 士 献 上 了直 接 除 掉 太 子 的计
琢 州 刺 史 殷 仲 誊露 堪 .随 后 又 投
攻 破 荆 州 的 桓
位, 儿 童 5位 , 女性头饰不论 身份 , 如 出一 辙 , 发 间插 金 爵钗 , 男 性头饰 均用通 天冠 、 漆 纱笼冠 等 , 比汉 代 画像 中 的 人 物 造 型 更 为丰 富 , 女 史 着 下 摆 宽 大 的衣 裙 , 每 款 都配有 形态各 异 、 颜 色艳丽 的飘带 , 显 现 出飘 飘 欲 仙 、 雍 容 华 贵 的气 派 ,绘 制 技 法 与表 现 色 彩 都 突 破 了汉 代 的单 调 。

探析《女史箴图》的艺术特色及影响

探析《女史箴图》的艺术特色及影响

探析《女史箴图》的艺术特色及影响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征战不断的民族大融合时代。

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创作注重表达主观情趣,画家把重点投放到人物性格的刻画上,希望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对人性的刻画,从而对社会产生影响。

《女史箴图》就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刻画人物的绘画作品之一。

[1]本文题目为“探析《女史箴图》的艺术特色及影响”,将首先对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生平和艺术创作思想进行介绍,基于《女史箴图》的创作,对它的故事背景和时代背景进行解析;其次,通过对《女史箴图》内容的研究,分析《女史箴图》的艺术特色;最后总结了《女史箴图》的创作价值意义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对我国中国画的发展和传统的文化艺术的传承做出贡献。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女史箴图》;艺术特色;影响AbstractThe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is an era of national integration. During this period, the art of painting to express the subjective taste, to focus on cultural relics depict the painter's character,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emale Pro map" of this period i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aintings. [1]The title of this article is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picture of Lady officials "and" will be the first of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painter Gu Kaizhi's life and artistic ideas are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picture of Lady officials" creation, analysis of its story background and the background; secondly,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picture of Lady officials" content analysis, "the history of women Fazhen map"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finally summarized the influence of "picture of Lady officials" the creation of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n later generations. I hope this paper ca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and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rt.Key words: Wei Zhen map ";" the history of women;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目录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3072 摘要IHYPERLINK \l _Toc6194 Abstract IIHYPERLINK \l _Toc7625 目录IIIHYPERLINK \l _Toc18672 引言1HYPERLINK \l _Toc9319 一、《女史箴图》的创作背景2HYPERLINK \l _Toc2352 (一)作者简介2HYPERLINK \l _Toc2934 (二)《女史箴图》创作背景2HYPERLINK \l _Toc28724 二、《女史箴图》的主要内容2HYPERLINK \l _Toc18175 (一)《女史箴图》的结构安排和内容梗概2HYPERLINK \l _Toc7293 (二)《女史箴图》包含的故事内容3HYPERLINK \l _Toc5011 三、《女史箴图》的艺术特色5HYPERLINK \l _Toc30734 (一)《女史箴图》的情节描述5HYPERLINK \l _Toc7192 (二)《女史箴图》的细节把握6HYPERLINK \l _Toc28533 (三)《女史箴图》艺术技巧的运用6HYPERLINK \l _Toc23325 1、白描手法的运用6HYPERLINK \l _Toc14939 2、画卷中的留白7HYPERLINK \l _Toc31664 四、《女史箴图》对后世的影响7HYPERLINK \l _Toc2421 结语8HYPERLINK \l _Toc24076 参考文献9HYPERLINK \l _Toc19714 谢辞10引言《女史箴图》作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绢画,同时在我国人物绘画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美术有很大的影响。

女史箴图背后的故事

女史箴图背后的故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西晋的时候,晋惠帝昏庸无能,他的皇后贾后借此机会耍阴谋、专朝政,引起宗室诸王的不满。

为此,大臣张华作《女史箴》,用韵文的形式,以女史(宫廷中专门记载皇后言行和制定宫廷中嫔妃应遵守的制度的女官)的口气写成宫廷规箴,规劝教育宫廷中的妇女遵循道德礼教,同时列举历史故事来讽喻残暴而放荡的贾后。

顾恺之就以这篇文章作画题,作了这幅《女史箴图》。

贾后,名贾南风。

史书记载,此人长得既矮又丑,且生性多疑,嫉妒心强,同时还野心勃勃,善于玩弄权术。

公元290年,晋惠即位,贾南风被册封为皇后,开始了她争夺权势的斗争。

她先设计杀害了辅政大臣杨骏,接着又逼死了皇太后,最后把目标锁定在太子身上。

因为太子不是她的亲生儿子,为了保证彻底走上专权的道路,太子就成了她不能不除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天,贾后以晋惠帝病重为借口,骗太子入朝。

当太子刚刚进宫,她即派人给太子“食枣进酒”,将其灌醉,然后逼迫醉酒中的太子写谋逆的手书。

接着,她便以此为罪证,让昏庸的晋惠帝召公卿入朝,想借此机会废掉太子。

此时,辅政大臣中的张华等料定其中有诈,出面为太子力争,怎奈贾后处心积虑,而惠帝昏庸无能,他们最后只保住了太子的性命。

太子被废,朝中许多大臣对此愤愤不平。

不久后,一直想为太子复仇的司马雅和许超结成了联盟。

他们计划借赵王之手废掉贾后。

于是,他们找到赵王的谋臣孙秀,鼓动他为了赵王的利益而除掉贾后。

随后,孙秀便与赵王密谋,决定逼迫贾后杀掉太子,这样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废掉贾后,然后顺利地夺取帝位。

接着,孙秀便开始到处散播有人要废掉贾后、迎回太子的谣言。

贾后闻知果然大惊失色,找来心腹去毒死太子。

狠毒而狭隘的贾后认为,只要太子一死,她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然而,她哪里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太子被害,大臣们群情激荡,赵王趋势而起,与齐王联合发兵打入宫中,先是废了她的皇后,随后又送上毒药,结束了她的性命。

《女史箴图》绢本设色24×248厘米英国大英博物馆藏名人名画:顾恺之,(346-407) 字长康,东晋时期的杰出画家,被画界奉为中国“画家四祖”之首。

女史箴图赏析

女史箴图赏析

女史箴图赏析美术鉴赏教学是以美育为基础的,是引导学生开展审美活动的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提高审美素养、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健全学生人格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对《女史箴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吧。

首先来说一下它的作者。

顾恺之,(346—407年)〔东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今江苏无锡)人。

义熙初年(405-418)任通直散骑常侍,博学多能,工诗善书精丹青。

沉浸艺术,孜孜不倦,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

绘画尝从师卫协,擅作佛像、人物、山水、走兽、禽鸟,尤善点睛,自谓“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

其笔法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细看则六法兼备;设色以浓彩微加点缀,不晕饰,运思精微,襟灵莫测,神气飘然。

兴宁中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瓦棺寺壁作《维摩诘像》,容貌清羸,神态忘言。

为之当众点睛,观者如堵,施舍钱顷刻超过百万,轰动一时。

尝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三毫,倍觉有神采。

又为谢鲲造像,布以石岩之中,可谓别出心裁,其对此自云:“此子宜置丘壑中”。

画中兴帝相列像,妙极当时。

唐代张怀瓘对其画评价甚高,云:“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

”史称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为“六朝四大家”。

又通画理,著《论画》一篇,对后人颇有启迪。

画迹甚多,有《司马宣王像》《谢安像》《刘牢之像》《王安期像》《阮脩像》《阮咸像》《晋帝相列像》《司马宣王并魏二太子像》《桂阳王美人图》《荡舟图》《虎豹杂鸷鸟图》《凫雁水鸟图》《庐山会图》《水府图》《行三龙图》《大禹治水图》等。

传世作品有《列女仁智图》卷、《洛神赋图》卷(为宋人摹本),现均藏故宫博物院。

下面对画名进行简析。

“女史”是女官名,后来成为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规劝、劝戒的意思。

西晋惠帝司马衷是个弱智,国家大权为其皇后贾氏独揽,其人善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

朝中大臣张华便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了九段《女史箴》,以为劝诫和警示,被当时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流传甚广。

魏晋时期的“绘本”——《女史箴图》

魏晋时期的“绘本”——《女史箴图》

文/王欢欢绘本,作为一种图书形式逐渐融入我们当今的阅读生活中,它蕴藏着宏大的画面、微观的细节、安宁的意境、饱满的情感。

可如果说我国魏晋时期的绘画便已潜藏着“绘本”的萌芽,你相信吗?无价之宝有渊源西晋时有位皇后叫贾南风,据《晋书》记载,她长相难看,性格霸道,为夺权无所不用其极。

不过,这位心狠手辣的皇后对普通大臣倒挺客气。

那时朝堂上有位老先生叫张华,贾皇后特别敬重他。

张老先生堪称“行走的百科全书”,搬家时仅藏书就拉了三十车。

他还编撰了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书中包罗万象,记录了山川河海、人情风貌、故事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原型就出现在这部书里。

张老先生想劝贾皇后别太好勇斗狠,于是由晋朝开始出现的书画手卷,就是把文字和图在一条窄长的画纸或薄绢上呈现。

平时可把它卷起来随身携带,看的时候从右向左一点点展开,展开一段读一段,每段图文都是独立的,就像今天的绘本。

没错!《女史箴图》就是顾恺之为当时的贵族女性所画的绘本。

可惜的是,《女史箴图》原作已经找不到了。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朝摹本(临摹的复制品)为绢本设色(画在薄绢上的彩色画),被认为比较接近顾恺之的原作。

它原有十二段,因保存不当,现在只剩下九段。

另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宋朝摹本是纸本墨色(画在纸上的水墨画),艺术价值较唐摹本略低,但多出樊姬、卫女两段。

将历代贤女的故事编成一篇讽谏文章,名为《女史箴》。

“女史箴”是“宫中女官教导后宫生活规范”的意思。

可惜贾皇后并不听劝,不得善终,张华也遭牵连,倒是他用心写就的教化文《女史箴》成了传世名篇。

大约一百年后,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将《女史箴》画成了插图版手卷《女史箴图》。

手卷穿越千年,流传至今,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中国最早的职业画家作品,被誉为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经典画作,可谓无价之宝。

画中有戏细细看《女史箴图》手卷共有十二段,与原文的十二段文字一一对应。

虽然张华的原文写得庄重严肃,但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毫不刻板、别具生趣。

女史简图

女史简图

原有十二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九段。

现存的第一段“玄熊攀槛、冯媛趋进”应为第四段,描绘冯媛以身阻熊,护卫汉元帝的故事,一念之间的心意,往往最令人感戴。

现存第二段画汉成帝班婕妤辞辇的故事,插题箴文“班婕有辞……防微虑远”,后妃之德也令人动容。

第三段画冈峦重叠,人物射猎于山间。

插题箴文“道罔隆而不杀……替若骇机”,意思是日月有常、天下万物莫不盛极而衰,维持中庸平和是明哲保身之举,也是一种美德。

第四段画两女相对妆容。

插题箴文“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千载之下,仍掷地有声。

第五段画床帏间夫妇相背,男子揭帏作仓猝而起状。

插题箴文“出其言善……同衾以疑”,咫尺成千里,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此乎?第六段画夫妇并坐,妾侍围坐,群婴罗膝。

插题箴文是“夫言如微”至“则繁尔类”,意指后妃不妒忌则子孙繁多。

第七段画男女二人相向对立,男子对女子举手做相拒之势。

插题箴文“欢不可以渎,宠不可以专……实此之由”,规劝女子不能刻意争宠,专宠必生傲慢。

第八段画一妃端坐,有贞静之态。

插题箴文是“静恭自思,荣显所期”,意思是女子若想尊贵,必须谨言慎行,尤其要“慎独”。

第九段画一女史端立,执笔而书,前有两姬相伴而行,相顾而语。

插题箴文是“女史司箴,敢告庶姬”两句。

宫廷女官在劝导嫔妃们慎言善行,普天下女子也可以此为鉴。

《女史箴图》画旁题箴文:“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性之不猸,或愆礼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

”意思是说,人们都通常只知修饰自己容貌,却不注意加强自己品质的修养,其实个人品质的修养是至关重要的。

“女史”是女官名,后来成为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规劝、劝戒的意思。

西晋惠帝司马衷不务正业,国家大权为其皇后贾氏独揽,其人善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

朝中大臣张华便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了九段《女史箴》,以为劝诫和警示,被当时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流传甚广。

后来顾恺之就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段为画,每段有箴文(除第一段外),各段画面形象地揭示了箴文的含义,故称《女史箴图》。

中国美术名作赏析—《女史箴图》

中国美术名作赏析—《女史箴图》

中国美术名作赏析——《女史箴图》:后宫女子要遵守哪些德行?这一讲,讲的是赫赫有名的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原作已经佚失了,不过还有一件非常珍贵的唐代摹本存世,被公认是最接近顾恺之原作的, 现在收藏在大英博物馆。

这件作品不仅是中国美术史绕不过的经典,更重要的是,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审美价值,深深植入我们的历史了。

不过,《女史箴图》虽然人人都知道,但大部分人都没有仔细看过,借此机会,我就带你仔细阅读一遍吧。

《女史箴图》总长度是348厘米,宽25厘米,尺幅很窄。

画面呈现岀深深的咖啡棕黄色,这是丝绢老化的结果。

这件作品经过多次装裱以及时代的磨损,已经千疮百孔。

这件作品原来是清朝宫廷的收藏,圆明园被掠之后不久,就在英国出现了。

有文章透露,在圆明园被烧那年的年底,很多圆明园的东西就岀现在了伦敦的拍卖行、古董市场上,直到今天,我们中国人提起这件事依然十分痛心。

这件作品原来有12段,但现在只剩下九段,每段都是一个独立的场景。

这些场景表达的是什么故事呢?这就要从题目说起。

《女史箴图》来自《女史箴》,这是西晋大臣张华写的一篇文章。

顾恺之生活的两晋时期,充满了混乱和战争,从上层到下层的价值体系也濒临崩溃。

西晋惠帝的时候,贾皇后独揽权力/扰乱宫廷。

贾皇后败落后,大臣张华收集了历史上各个朝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了《女史箴》,"箴”就是规劝、劝戒的意思。

这篇文章告诫女官和妃子遵守规范,崇仰妇德,避免再岀现一个贾皇后。

这篇文章被称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顾恺之就根据他这篇文章,创作了一幅画。

现存的九段画,因为经过切割和重新装裱,我们无法肯定就是原本的顺序。

但既然这件作品是为《女史箴》作图,那么按照《女史箴》的文字来排列,是比较合理的。

下面,我先介绍这九段的内容,然后再挑出几段精彩的来做分析:1.第一段叫”冯婕妤挡熊“,"婕妤,是当时宫廷里地位比较高的妃嫔的称号。

描绘了冯的妃子站在黑熊前面,保护皇帝汉元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冲之邮票
祖冲之纪念银币
艺术
1、“书圣” 王羲之(书法)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是 《兰亭序》 找出《兰亭序》中的“之”字,体 会他的书法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全文共有20个“之”字,7个“不”字。 特点:他的字端秀清新、绚丽华贵,有 “飘若浮云,娇若惊龙”的美称。
王羲之的故事
传说他曾在浙江绍兴兰亭池畔“临池学书”,日复一日,废寝忘食地 苦学各家书法之长,为节省时间,身边的池水竟成了他顺手涮笔的方 便之处,日久天长,一池清品被染得墨黑墨黑,便留下了个心无旁骛、 专心从学的感人故事。
当然,学习书法是有规律可循的,只凭苦练也不行。但老祖先们 所以一代代地把“二王”学书法的苦练故事传下来,其目的是在强调 勤学苦练的重要,是在借助池中之水、缸里之水来鞭策人们恒定心志, 学而不辍,这样才可成大事。
我们从王羲之、王献之学习书法的故 事中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勤奋、刻苦、专心
王羲之被后世尊称为 “书圣”
若干年后,王羲之最小的儿子王献之随其练字,几载之后, 书法居然可观。王献之年小志大,决心要赶上父亲的名望,便有些急 于求成。一日,他趁父亲表扬他的机会,向父亲讨求练字的秘诀,王 羲之听罢微微一笑,招招手把献之领到庭院中,指着院中18口大水缸 说:“练字的秘诀就在这18口缸的水里,从明天起,你就用这缸里的 水磨墨,直到18口缸中的水全用完了秘诀也就知道了。”王献之非常 聪明,知道父亲话里的深刻涵意,就毫不贪懒、日以继夜地舀水研墨, 越发苦练起来,终于练得一手好字,直到后来的成就竟与父亲齐名, 在书法史上并称“二王”。
飞天
龙门石窟古阳洞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
顾恺之
《女史箴图》部分
《女史箴图》局部
〈洛神赋图〉局部
《洛神赋图》局部
《洛神赋图》局部
《洛神赋图》局部
❖ 3、石窟艺术(雕刻)
❖ 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其中 最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 的龙门石窟等
石窟艺术
云冈石窟
第20窟
1、祖冲之和圆周率(数学)
圆周率是解决圆的周长和直径比率关系的数 学问题
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 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候没有上过什 么学校,也没有得到 什么名师指教.但经 过刻苦勤奋的学习, 他在数学、天文历法、 机械制造等领域都有 卓越的贡献,成为我 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位 杰出的科学家.

为什么?

之 杰出的书法艺术成就
《兰亭序》摹本(局部)
王羲之的《黄庭经》 书成换白鹅的故事
福无双至今日至 祸不单行 昨夜行
❖ 2、顾恺之和绘画(绘画)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有了很大发 展,名家辈出。期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东晋 人顾恺之。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以人物画最 为突出,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 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