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地区杉木林生物量模拟及其分配格局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生物量及分布格局研究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生物量及分布格局研究蔡 勇(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溪后国有林业采育场,福建南平353001)摘要:分析比较了16年生杉木火力楠混交林以及杉木纯林生物量及其分布格局。
结果表明:杉木火力楠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为189135t ・hm -2,高出杉木纯林4913%;其凋落物层生物量则为纯林的3148倍。
混交林中火力楠枝叶生物量分布高度高于杉木,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火力楠根系分布深度低于杉木,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
因而,杉木和火力楠混交林能形成较好的林分结构,可促进林分生产力的提高和地力改善,是值得推广的杉阔混交林模式。
关键词: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生物量;分布格局中图分类号:S791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51(2007)02-0048-05A comparison of the biomas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patterns bet w een the mixed forest of Chinese f irand michelia macclurei and pure Chinese f ir plantationCAI Yong(Yanping National Forest Cutting and Fostering Centre of Nanping ,Nanping ,Fujian 353001,China )Abstract :The biomas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patterns between the mixed forest of Chinese fir and michelia m acclurei and pure Chi 2nese fir plantation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 showed :arbor layer biomass of the mixed forest was 189.35t ・hm -2,49.3%higher than that of pure Chinese fir plantation ;litter layer biomass of which is 3.48times as that of pure Chinese fir plan 2tation.In the mixed forest ,distribution of branch and leaf biomass of michelia m acclurei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hinese fir ,which was beneficial to photosynthetic rate ;root distribution of michelia m acclurei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hinese fir ,which was beneficial to soil nutrition utility.The mixed forest of Chinese fir and michelia m acclurei and pure Chinese fir plantation improved forest structure and increased the forest productivity ,which was worth being popularized.K ey w ords :Chinese fir ;michelia m acclurei ;mixed forest ;biomass ;distribution pattern 杉木(Cunni n hamia lanceolata )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商品用材树种,因其生长迅速、干形优美、材质好、用途广泛,被福建西北部林区生产单位大面积栽植[1]。
不同经营模式对杉木人工林生长量和生物量的影响

不同经营模式对杉木人工林生长量和生物量的影响江廷均(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福建南平353221)摘要:以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30a林龄杉木人工林择伐(Z)、择伐套种闽楠(ZT)和对照(CK)3种不同经营模式为研究对象,测定其10a后林分生长量和生态系统生物量。
结果表明:择伐能够提高杉木树高、胸径生长量,林下套种闽楠能够促进杉木林分生长,增加生态系统生物量。
各处理杉木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立木材积均表现为ZT>Z>CK,其中ZT处理的杉木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立木材积显著高于CK(<0.05)。
不同经营模式的杉木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均表现为干>根>叶>枝,各器官总生物量表现为CK>ZT>Z。
生态系统乔木层生物量、凋落物层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表现为ZT>CK>Z;林下植被层生物量表现为CK>Z>ZT。
ZT处理的40a林龄杉木与11a林龄闽楠异龄复层混交林的杉木平均胸径27.76cm、平均单株立木材积0.6997m3、林分总蓄积量391.12m3·hm-2、生态系统总生物量125.40t·hm-2,分别比CK增加16.15%、38.94%、7.87%、9.30%。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择伐;套种;闽楠;生长量;生物量中图分类号:S7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003-4382(2023)03-0045-04JIANG Tingjun(Fujian yangkou state owned forest farm,Nanping353221,Fujian,China)The stand growth and ecosystem biomass of three different management models including selective logging(Z),selective logging inter-cropping of(ZT),and control(CK),which used to30years old artificial forest built in Fujian Yangkou state owned Forest Farm,were measured.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es:The selective logging could improve the growth of Height and DBH of ar-tificial forest,and the intercropping under the forest can promote the growth and ecosystem biomass.The average of Height,DBH and Volume of artificial forest in each treatment showed ZT>Z>CK,among which the average of DBH and Volume of artificial forest in ZT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K(<0.05).The biomass of each organ in different management models of stands is characterized by stem>root>leaf>branch,and the total biomass of each organ is characterized by CK>ZT>Z.The biomass of the tree layer,litter layer,and total biomass in the ecosystem are all shown as ZT>CK>Z.The biomass of the understory vegetation layer shows CK>Z>ZT.The average of DBHof ar-tificial forest in the40year old forest treated with ZT and the11year old mixed layer forest with different ages were 27.76cm,the average of Volume per tree was0.6997m3,the total stand volume was391.12m3·hm-2,and the total ecosystem biomass was 125.40t·hm-2,which increased by16.15%,38.94%,7.87%,and9.30%respectively compared toCK.plantation;selective logging;interplanting;;growth;biomass FUJIANLINYE福建林业科学研究杉木()是我国南方最主要造林树种和最重要商品用材[1],在南方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2]。
林分各器官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以杉木、马尾松人工林为例

第 2 期
张 林 ,等 :林分各器官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
171
1 黄冕林场生物量实测样地
111 调查地区自然概况
广西黄冕林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境内 ,地处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 ,属于天平山 支脉和驾桥岭南麓支脉 ,多为丘陵和低山地貌 ,最高海拔达 89519 m. 一年中光照充足 ,水热同季 ,冬夏干 湿明显 ,平均气温 19 ℃,年平均降雨量 1750~2000 mm ,降雨量集中在 4~8 月 ; 年均蒸发量 1426~ 1650 mm ,为水分充足区. 林地土壤主要以砂岩 、砂页岩发育而成的红壤 、山地黄红壤为主 ,适宜马尾松 、 杉木和常绿阔叶林的生长.
113 乔木地上器官生物量相对生长方程
对于杉木林分 ,利用本次样木实测值对广西全区杉木人工林的器官生物量相对生长方程[6] 进行修 正 ,即在检尺的立木胸径范围内 (3~21cm) ,从 3cm 起始每隔 2cm 选取一个原方程拟合值 ,共 10 个 ,与本 次实测数据点拟合得到的以胸径平方乘树高 ( D2 H) 为底的幂指数关系式 ;对于马尾松林分 ,选用贵州省 龙里林场马尾松林的生物量相对生长方程[25] 进行拟合 ,即在立木胸径径级范围内 (5~41cm) ,每隔 3cm 选取一个原方程拟合值 ,共 13 个 ,与实测数据点拟合. 利用经过修正的以 D2 H 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 (图 1) ,分别推算广西黄冕林场杉木和马尾松林乔木层地上的生物量 ,并以广西黄冕林场次生阔叶林的相对
地上部分 生物量合计Πkg
125174 33109 34134 10140 288115 91178 19101
杉木人工林空间分布格局时空变化分析

杉木人工林空间分布格局时空变化分析杉木人工林空间分布格局时空变化分析一、引言本文旨在通过对杉木人工林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探索其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为杉木林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1. 杉木人工林的空间分布格局;2. 杉木人工林的时空变化规律;3. 杉木人工林的保护和管理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某省县的杉木人工林,采用遥感技术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研究。
具体方法如下:1. 利用遥感影像获取杉木人工林的空间分布数据;2. 利用GIS软件对杉木人工林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3. 基于历史遥感数据,对杉木人工林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三、结果表述1. 杉木人工林的空间分布格局根据遥感影像和GIS空间分析结果,本文发现该杉木人工林空间分布呈现集中分布格局,即林木主要分布在山脉脚下的沟谷地带和南北向山谷中,周围无人区密集,其分布与气候、土壤、地形高程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2. 杉木人工林的时空变化规律基于历史遥感影像数据,本文研究了杉木人工林在过去20年中的时空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该杉木人工林总体上呈现出轻微退化趋势,主要表现在林木生长状况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方面。
四、保护和管理建议根据对杉木人工林的分析结果,本文提出如下保护和管理建议:1. 杉木人工林应加强保护和管理,定期对林木生长状况进行监测;2. 在林木生长状况较差的地区继续加大人工抚育和管理力度,同时加强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3. 加大科学研究力度,推动技术的创新,从而提高杉木人工林的管理水平和保护效果。
五、结论本文通过遥感技术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某省县的杉木人工林空间分布格局和时空变化规律,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管理建议。
这些研究对于杉木人工林的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无)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艰难及解决办法: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艰难主要是遥感数据来源的不确定和GIS分析方法的复杂性。
湖北省杉木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

湖北省杉木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湖北省杉木人工林的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形地势、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
下面将对每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评价。
一、地形地势湖北省地形地势较为复杂,分布着高山、丘陵、平原等地貌类型。
在杉木人工林的立地类型划分中,地形地势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1. 平原区:湖北省南部多为平原区,地势较为平坦,土层较厚,土壤深厚,通气性好,有利于杉木的生长。
这种立地类型适合种植速生杉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3. 山地区:湖北省西部多为山地区,地势陡峭,土层薄,土壤贫瘠,容易发生坡面侵蚀等自然灾害。
这种立地条件对杉木的生长极为不利,不适合种植杉木人工林。
二、土壤条件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对于杉木人工林的立地类型划分和评价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湖北省土壤类型较多样化,主要有黄壤、红壤、黄棕壤和山地土壤等。
2. 红壤:湖北省东北部多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较强,肥力较差,有机质含量较低。
这种土壤条件对杉木的生长不利,苗木易受到铁锈病等病虫害的侵害。
3. 黄棕壤:湖北省中部多为黄棕壤分布区,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有利于杉木的生长。
这种土壤条件适合种植速生杉木,但需注意水分管理,避免发生涝灾。
4. 山地土壤:湖北省西部多为山地土壤,土层薄,土壤贫瘠,容易疏松,对水分和养分的保持能力较差。
这种土壤条件对杉木的生长不利。
三、气候条件湖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气候条件对于杉木人工林的生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 适宜降水量:杉木对水分要求较高,适宜的降水量可以提供充足的水源,有利于杉木的生长发育。
湖北省降雨分布较为合理,适宜种植杉木人工林。
2. 适宜温度范围:湖北省夏季温度较高,适宜杉木的生长,但需注意防暑降温。
冬季温度较低,对杉木的生长不利。
3. 光照条件:杉木喜光,在湖北省的适宜地区,阳光充足,有利于杉木的光合作用,促进生长发育。
湖北省杉木人工林的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势、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等因素。
湖北省杉木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

tablish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quant辻ication theory I,and the site class辻ication and site quality evaluation of Cunning
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 in the study area we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lex correlation coeff--
significant level "he three factors of altitude, humic layer thickness and slope position were used to construct the site types
ofCunninghamia anceo atap*ahuiledoasynairnea
cient of the five selected site factors and the dominant height was 0. 639 "he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three site factors of
altitude,humic layer thickness and slope position to the dominant height was 84. 99%, and the influence reached a very
Key words: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 quant辻ication theory I "ite class辻i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湖北省杉木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

湖北省杉木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一、引言杉木(科学名称: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是中国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广泛分布于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
由于其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木材质量好等特点,因此在湖北省广泛种植。
杉木人工林的立地条件对其生长和经营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杉木人工林的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对指导杉木林的合理布局、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杉木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杉木人工林的立地类型划分主要根据地形、土壤和气候等因素进行。
根据实际调查和研究,湖北省杉木人工林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立地类型:1. 山地立地类型:这种类型的杉木人工林分布于湖北省的山区地带,地形多为陡峭,具有较大的高差。
土壤一般较为贫瘠,含水量较低。
气候特点是温、湿、光照充足。
山地立地类型适宜杉木生长,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和经济价值。
三、杉木人工林立地类型评价杉木人工林立地类型评价主要从生产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进行。
1. 生产力评价:根据杉木人工林的生长速度、材质质量等指标评价,可以综合评估不同立地类型的生产力。
一般来说,山地立地类型的生产力相对较高,而平原立地类型的生产力相对较低。
四、结论湖北省杉木人工林可以根据地形、土壤和气候等因素划分为山地立地类型、平原立地类型和丘陵立地类型三种。
“山地类型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和经济价值,平原类型需要更高的经营管理技术,丘陵类型是湖北省杉木人工林的主要立地类型。
在评价方面,山地类型相对较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而平原类型更低。
山地类型较高的生态效益,而平原类型较低。
”。
杉木生物量优化模型研究

杉木生物量优化模型研究
唐坤银;唐代生
【期刊名称】《林业调查规划》
【年(卷),期】2010(035)001
【摘要】根据湖南省杉木分布特点,本着"布点均匀、选树适中"的原则,在湖南绥宁、资兴等地选取标准地进行50株杉木取样,测定样木树高、冠幅、胸径等指标,记录
样地海拔、小地形、坡向、坡位、坡度等因子.根据外业采集数据,在充分考虑各种
立地因子对杉木生物量影响的基础上,以胸径(D)和树高(H)(或树冠长L)为自变量,用8种数学回归模型进行拟合,拟合了8种模型的杉木树干、根、叶、枝干等的生物量,从中筛选出杉木生物量最优模型.
【总页数】4页(P47-49,52)
【作者】唐坤银;唐代生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
沙,41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1.27;S718.556;S711
【相关文献】
1.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生物量及分布格局研究 [J], 蔡勇
2.绿竹生物量优化模型建立研究 [J], 郑郁善;陈辉
3.基于生态信息诊断框架的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生态预测研究 [J], 刘陈坚;张黎明;任
引
4.采伐剩余物不同清理方式对杉木幼林生长及生物量影响研究 [J], 沈宝贵
5.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人工林生长状况与根系生物量相关性研究 [J], 廖迎春;段洪浪;施星星;孟庆银;刘文飞;沈芳芳;樊后保;朱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西地区杉木林生物量模拟及其分配格局胡炎红;庞启亮【摘要】笔者研究杉木的生物量及其分布格局对研究鄂西地区植被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以杉木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利用在鄂西地区样地每木调查的资料,建立了不同器官生物量预测模型,统计分析了不同杉木林分的乔木层生物量及其组成关系;通过对样品含水量的测定,统计分析出不同林分灌木层和枯落物的生物量;杉木林各器官生物量模型分别为:W树干=0.010 0(D2 H)1.036 6;W树皮=0.013 5(D2 H)0.787 1;W树枝=1.223 0(D2 H)0.257 3;W树叶=0.851 1(D2 H)0.258 7;W 地下=0.031 1(D2 H)0.736 7;W地上=0.070 7(D2 H)0.854 3;W总=0.094 2(D2 H)0.838 3。
结果表明杉木林生物量主要集中于乔木层,各部分所占比例为:干(52%)〉地下(15%)〉枝(14%)〉叶(10%)〉皮(9.6%),灌木层和枯落物的生物量比较少。
%The authors studied on biomass and distribution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on the significance for carbon cycle in western of Hubei.The biomass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in western of Hubei was the investigative target.Predicted models of the biomass for different organs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 biomass of tree layer as well as its components in different stands were analyzed basing on the statistics of sample plot survey.The biomass of shrub and litter layer in different stands were analyzed through determining the water content in the samples,and finally the total biomass and its distribution rule and pattern were calculated.The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the biomass mode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were Wtrunk=0.010 0(D2H)1.036 6;Wbark=0.013 5(D2H)0.787 1;Wbranch=1.223 0(D2H)0.257 3;Wleaf=0.851 1(D2H)0.258 7;Wroot=0.031 1(D2H)0.7367;Waboveground=0.070 7(D2H)0.854 3;Wtotal=0.094 2(D2H)0.838 3.The biomass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were mainly concentrated on arbor layer,in which the proportion of each part is that wood(52%) root(15%) branch(14%) leaf(10%) bark(9.6%),while the biomass in shrub and litter layer are comparatively little.【期刊名称】《湖北林业科技》【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4页(P6-9)【关键词】杉木;生物量;生长模型;分配规律【作者】胡炎红;庞启亮【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科技局,大兴安岭165000;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农林科学院,大兴安岭16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森林生物量的研究是现代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揭示森林与环境各成分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规律的重要基础,是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和发挥其服务功能的关键理论基础。
对研究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固定、消耗、分配、积累和转化及评价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有重要意义[1~3]。
森林生物量不仅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也是研究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探索生态系统的碳源汇关系,进而对全球变化进行预测的基本资料。
在陆地生态系统各植被类型中,森林不仅控制着地上碳蓄积的80%和地下碳蓄积的40%[4],而且在地圈、生物圈的地球化学循环中也起着重要的“缓冲器”和“阀”的作用[5]。
目前,气候变暖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关于其成因依然有很大争议,其中争论的焦点是陆地生态系统到底释放了多少的CO2。
由于森林生物量与森林碳贮量紧密相关,随着近年来人们对森林碳吸存研究的重视,有关区域或国家尺度的森林生物量的估算以及动态变化等成为研究热点[6],同时森林生物量是生态系统运行的能量基础和营养物质的来源,因此科学、准确地调查森林中的生物量对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是碳源与碳汇有着重要的意义。
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是三大常绿针叶树种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第一期世界银行贷款造林中占34.7%[7],在我国南方集体林区的生产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杉木人工林是我国生物量研究最早的森林类型,亦是目前有关生物量研究开展最多的森林类型[8~11]。
杉木为鄂西主要用材树种,有近千年的栽培历史。
研究杉木的生物量及其分布格局对研究鄂西地区植被生物量和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为鄂西地区杉木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循环研究提供一定数据支持。
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四季分明。
冬季少雨,初夏和仲夏雨水集中,盛夏常有伏旱。
年平均气温达18℃,边缘山地年平均气温10~14 ℃,无霜期长达300~340d。
年平均气温垂直梯度变率为0.63℃/100m。
研究区降水丰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 100mm 左右,4~10月降水占全年的80%,7~8月相对湿度为60%~80%。
2 样地的设置与调查2.1 样地的选择以群落类型、海拔梯度地形为主要因子设置样地。
研究区杉木林多为人工纯林,天然林面积较小,选择近自然杉木人工林进行调查。
选择样地时尽量避免选择包括较多大径级的树木,因为单株的生物量随直径呈几何级数增长[12]。
表1 杉木样地概况样地序号群落名称面积/m2 海拔/m 地貌坡位坡向坡度/° 郁闭度S1 杉木林 200 220 丘陵下东北30 0.5 S2 杉木林 150 393 低山中北 10 0.7 S3 杉木林 200 1 630 中山上西北 8 0.7 S4 杉木林 200 1 400 中山上东 5 0.6 S5 杉木林 300 1 450 中山中东 7 0.7 S6 杉木林 300 1 191 中山中西北 12 0.6 S7 杉木林 400 436 低山上东 12 0.5 S8 杉木林 225 840 低山中东 7 0.8 S9 杉木林 300 1 160 低山上北 10 0.6 S10 杉木林 300 1 180 低山中东 6 0.7 S11杉木林 100 825 低山上东5 0.82.2 每木检尺在样地林分中,按常规测树学方法逐株测量胸径、树高。
平地要沿“S”形一行一行测量,坡地从坡下向坡上调查。
2.3 标准木的选择与测量以平均胸径为标准选取1~2株标准木。
标准木不宜选林缘木、被压木、病虫危害大和其他受自然或人类因素干扰破坏的立木,选好标准木后,标记树干南北方向后,并用粉笔标记然后伐倒,测量树高、胸径等因子并做好记录。
2.4 标准木生物量测定采用平均木法测定时选择不同的测树因子选取的平均木也是不同的,可以得到不同的林分生物量。
笔者选择胸径和树高作为测树因子。
树干生物量用分层切割法,枝叶采用分层、分级调查,地下生物量挖取树根,实测5mm 以上根鲜重,并分别取样烘干,换算为干物质重。
2.5 林下生物量测定在样地内按对角线设置2m×2m 的小样方,分别于四角和中央取5块。
挖取样方内的所有灌木与草本(带根)分别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称鲜重。
并分别取地上部分、地下部分样品称重,装入信封做好标记,带回室内,用于测定水分。
2.6 枯落物生物量测定于四角和中央取5块0.5 m×0.5 m 的小样方。
取样方内未分解层所有枯落物称鲜重,装入网袋做好标记,带回室内,用于测定水分。
2.7 样木含水率测定和资料整理样品在105℃烘箱内烘至干重,求出含水率,然后依据鲜重求出各器官、各部位绝对干重,将各器官生物量按径阶累计得径阶单株生物量,再根据样地各径阶株数算出径阶生物量和全林分生物量及单位面积上这两类生物量。
3 结果与分析3.1 杉木生物量生长模型的确定表2 杉木生物量预测方程参数器官 a b F 值 Pr>F干 0.094 2 0.838 3 1 496.72 <0.000 1皮 0.010 0 1.036 6 896.1 <0.000 1枝 0.013 5 0.787 1 142.57 <0.000 1叶 1.223 0 0.257 3 38.63 <0.000 1地下 0.851 1 0.258 7 27.48 <0.000 1地上 0.031 1 0.736 7 768.55 <0.000 1总计 0.070 7 0.854 3 1 193.26 <0.000 1在拟合相关方程时,有线性函数、幂函数和指数函数简称3 种方法。
但研究表明[13],以幂函数曲线模拟效果最佳。
如树干生物量、枝条生物量、叶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以及地上部分中与D2之间常成立相对生长关系。
Yoda曾经指出根的生物量与D2 H 之间成很好的相对生长关系[13],即利用SAS软件,以公式(1)为模型,应用测得的标准木胸径、树高的信息,计算得到各参数数值,结果见表2。
表3 杉木林林分各部分生物量样地号平高均/m树平径/均c胸m(t·干hm/-2)(t·皮hm/-2)(t·枝h/m-2)(t·叶hm/-2)(t·地h下m/-2)(t生乔·物h木m量层-/2)(t生灌·物h木m量层-/2)(t生枯·物h落m量物-/2)(t·总h计m/-2)S01 10.38 12.58 92.32 16.80 25.13 17.67 25.93 176.29 1.29 8.86 352.67 S20 9.40 10.04 38.33 8.80 19.83 13.93 14.20 88.17 4.22 8.92 144.03 S31 16.70 26.69 251.48 32.04 19.76 13.93 45.86 362.72 0.96 9.11 194.16 a04 8.17 11.25 41.88 8.33 15.82 11.12 13.13 85.71 2.57 2.61 181.47 a12 8.11 14.35 77.01 14.13 21.58 15.17 21.86 147.99 1.92 6.67 96.75 a29 9.16 11.61 48.41 9.08 15.00 10.55 14.11 94.62 3.15 4.87 370.74 a31 7.75 10.31 87.42 10.89 17.23 12.11 16.20 120.33 0.41 18.70 104.82 a37 10.35 13.99 41.24 6.76 8.64 6.08 10.24 69.97 3.83 10.19 162.01 b04 13.30 14.96 204.16 31.61 34.70 24.42 47.33 342.53 1.09 19.38 115.09 b09 11.33 14.53 73.99 12.24 15.18 10.68 18.55 130.89 2.12 34.86 157.32 b33 7.59 8.69 77.19 18.58 50.16 35.22 30.37 184.09 0.93 3.06 73.97 3.2 杉木生物量及其分配根据得到的杉木各器官的生长模型,分别将每木检尺得到的树高、胸径的数据带入各个方程,得到不同杉木林分各部分的生物量、乔木层总生物量及单位面积的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