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理论教学内容
皮亚杰的理论在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个体遗传、环境、社会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运用皮亚杰的理论,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皮亚杰的理论出发,探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此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来认识世界,尚未形成符号思维。
2. 前运算阶段(2-7岁):此阶段儿童开始使用语言和符号,但仍处于自我中心思维阶段,缺乏逻辑推理能力。
3.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此阶段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仍局限于具体情境。
4.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此阶段儿童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具有逻辑推理能力。
三、皮亚杰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1. 适应原则皮亚杰认为,教育应遵循适应原则,即教育内容、方法应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1)感知运动阶段:此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来认识世界,教师应注重培养儿童的感知和运动能力。
例如,通过游戏、操作活动等,让儿童在操作过程中认识物体、颜色、形状等。
(2)前运算阶段:此阶段儿童开始使用语言和符号,但缺乏逻辑推理能力。
教师应注重培养儿童的符号思维和自我中心思维。
例如,通过故事、角色扮演等,让儿童在情境中理解人物角色、情感等。
(3)具体运算阶段:此阶段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仍局限于具体情境。
教师应注重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和具体情境下的推理能力。
例如,通过数学、科学实验等,让儿童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科学知识。
(4)形式运算阶段:此阶段儿童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具有逻辑推理能力。
教师应注重培养儿童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通过哲学、逻辑学等课程,让儿童在抽象层面理解知识。
2. 环境创设皮亚杰认为,环境对认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的环境。
关于皮亚杰理论的教案有哪些
关于皮亚杰理论的教案有哪些教案标题:运用皮亚杰理论的教学活动设计教案目标:1. 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理解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意义。
2. 掌握如何设计基于皮亚杰理论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 提供具体的教学案例,帮助教师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教学行动。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简要介绍其主要观点和对教育的启示。
2. 理论讲解(15分钟)- 详细解释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 阐述每个阶段的特征和学习能力,以及教师如何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3. 教学案例分享(20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年级和学科,根据皮亚杰理论设计一个教学案例。
-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教学案例,分享设计思路和预期效果。
4. 教学活动设计(15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理论和案例分享,设计一个基于皮亚杰理论的教学活动。
-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记录他们的设计思路和活动细节。
5. 教学活动实施(20分钟)- 学生分组实施他们设计的教学活动,并记录实施过程中的观察和反思。
-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反馈。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教学活动的效果,讨论皮亚杰理论对学生的认知发展的影响。
- 学生个人反思:学生写下对本次教学活动的感想和收获,以及如何将所学理论应用于未来的教学实践中。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皮亚杰理论的详细解释和相关教学案例。
2. 分组讨论和展示材料:每个小组准备PPT或海报,展示他们的教学案例设计。
3. 教学活动设计表格:学生用于记录他们的教学活动设计思路和细节的表格。
4. 学生反思表格:学生用于写下对本次教学活动的感想和收获的表格。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教学活动实施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个人反思表格的内容和深度。
(完整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实例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实例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发端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有关研究。
一.认知发展的实质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实质是适应,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其中,图式:是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同化:是指个体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的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顺应:是指儿童改变已有的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通过顺应个体的认知能力达到新水平;平衡:指同化和顺应间的均衡。
同化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顺应是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
举例说明:比如给床边放一个玩具,当小孩看到时会伸手去抓它,多次之后最终拿到玩具。
这就是同化的过程;然而如果将玩具放入靠近床中心的位置,这时小孩看到时仍然会用手去抓(即使他原有的认知结构),但多次抓取之后他未能拿到玩具,这时他发现把床单拽着抖动时玩具会往床边动(即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这时他便拿到了玩具。
这就是顺应的过程。
过后他就会想当玩具在床边时,我只需伸手去抓就可得到,而当玩具在床中间时就需通过抖动床单来获得,这时便建立起同化—顺应之间的平衡。
二.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2.练习与习得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3.社会性经验: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4.平衡化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
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三: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将人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阶段。
即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
语言和表象尚未完全形成。
特点:(1)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2)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
客体永恒性就是指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依然能够认识到事物是存在的。
举例说明:爸爸离开了,没有获得客体永恒性的儿童,不能认识到爸爸依然存在,以为爸爸从此消失,不会有找的行为;获得客体永恒性的儿童能够认识到爸爸是存在的,就会去找。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教案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教案第六章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并掌握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2.了解并掌握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的特点;3.了解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
教学重点、难点:1.认知发展的起源、机制及其结构的变化;2.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各阶段特点。
教学内容:一、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一)认识的起源皮亚杰认为,应当在活动(动作)中去寻找一切认识的源泉,即 认识起源于动作。
(二)认知发展的机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的过程就是个体不断适应的过程。
适应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实现的。
(三)认知结构的变化所谓结构,就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它不仅指具有解剖学意义的实际结构,也包括功能意义上的结构(李其维,1999)。
二、认知发展的阶段论(一)皮亚杰关于阶段论的主要观点1.儿童认知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2.以具有质的差异的认知结构作为各阶段间的划分标准。
3.儿童认知的发展具有顺序性和定向性。
4.每一阶段都是前面阶段的延伸。
是在新水平上对先前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的系统。
(二)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三、对皮亚杰理论的批评两个主要批评:1.皮亚杰低估了儿童的认知思维能力,而高估了青少年的认知思维能力;2.个体的认知发展并不止于形式运算阶段。
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同化和顺应,分别举个例子加以说明。
2.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什么,各个阶段有哪些特征?这四个阶段的特征有哪些不同之处?第二节 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特点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青少年形式运算思维的特点,了解相关的实验;2.了解青少年的辩证思维;3.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维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青少年的形式运算思维和辩证思维的特点及其相关实验、研究;2.青少年思维的基本特点。
心理学史 第11章 皮亚杰理论 教学PPT课件
第三节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二、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生成
皮亚杰早年对康德、伯格森的哲学非常感兴趣,他的哲学思想主要受康德主义的影响。 皮亚杰受结构主义哲学思想影响较深。 皮亚杰早年对生物学有深入的研究。 皮亚杰的理论还深受布尔代数(Boolean algebra)、符号逻辑学(symbolic logic)以及 体现时代精神的控制论的影响。控制论对皮亚杰理论的影响可以从同化、顺应、平衡等 学说中得到印证。 皮亚杰中后期的思想受到格式塔心理学、机能主义、精神分析等心理学理论的影响。结 构的整体性思想来自格式塔,将结构视为机能上的结构来自机能主义,临床法(clinical method)的提出与应用来自精神分析。
第二节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理论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三) 社会环境
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信息的交换和交流对儿童智力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每个儿童 的活动都不是发生于真空中,而是发生于社会环境中,是在与他人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 行的。实际上,社会环境的影响,只能起到一定范围内的加速或推迟的作用。因为教育 和社会因素对儿童来说,它们只是在提供环境刺激和丰富经验材料的意义上发挥着作用。 皮亚杰认为,以上三个因素对于智力的发展都是重要的。但是,任何一个因素本身都不 足以说明问题,其中每一个因素都包含有一个“基本的平衡化因素”。
PART 03 第三节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第三节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一、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内涵
发生认识论是皮亚杰学说的理论基础。发生认识论乃是用发生学的方法来研究认识论, 其研究对象是知识的心理起源和过程结构,试图揭示人类知识增长的心理机制。 发生认识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用发展的观点研究个体知识的发生、发展机制; 二是结合生物学、逻辑学、数学、心理学、语言学、控制论等学科,成为一门跨学科的 研究领域。广义的发生认识论包括概念和范畴结构的历史发生和个体发生,发生认识论 的实质就是探索这些概念和范畴的发生发展。
皮亚杰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理论教材
李 金瑾慧
一、认识皮亚杰
•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 发生认识论创始人。是瑞士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发生 认识论专家,他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源自于他对 儿童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等)的发展和结构的研究。
• 皮亚杰学说是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来源
三.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
•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规律 性,他按儿童发展的水平,把儿童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四个 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感觉-动作期,Sensorimotor) 前运算阶段(前运思期,Preoperational) 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思期,Concrete Operational) 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思期,Formal Operational)
皮亚杰建构主义对于教育的启示
• 1.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 即不主张毫无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 。 • 对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掌握有助于教师理解自 己的学生处于何种阶段,是否具备掌握某一知识的认知水 平,从而调整和改变教学目标。
• 2.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 到学习活动中来。 • 皮亚杰反对教师主动地教而学生却处于消极状态的教 学。儿童的认知发展需要丰富的环境刺激,教师要提供探 索的机会,提供社会互动的机会。同时,教师要学会利用 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整合,帮助儿童纠 正错误的思维方式,而不是盲目地作出判断。
• (4)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需的。在行为主义者斯金 纳看来,通过强化,可以使学生在没有任何错误的情况下 学习。但皮亚杰认为,让学习者犯些错误是应该的,为了 使学习者从事自我调节——这是平衡过程的实质性部分, 学习者需要经历某些冲突或不平衡。错误会引起学生顺化 自己的知识结构,并把所观察到的结果同化到修正过了的 知识结构中去。 • (5)否定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皮亚杰认为,通过否定 的行为解决矛盾、消除差异、排除障碍或填补间隙,这些 都是否定的形式。随着儿童的发展,他们学会使用不同的 否定类型。
皮亚杰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皮亚杰(Jean Piaget)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特征。
基于这一理论,皮亚杰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方法,旨在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本文将探讨皮亚杰的教学实践,以期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他们的认知能力主要体现在对物体的感知、动作的协调和简单的思维活动。
皮亚杰认为,教育者应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引导儿童进行探索和实践,帮助他们建立对世界的初步认识。
2.前运算阶段(2-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开始具有象征性,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但往往缺乏对事物的全面认识。
皮亚杰主张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引导儿童进行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象征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逐渐从自我中心转向以他人为中心,能够进行具体逻辑推理。
他们开始关注事物的内在规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皮亚杰提倡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儿童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能够进行形式逻辑推理。
他们开始关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能够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
皮亚杰主张通过引导儿童进行辩论、写作等活动,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皮亚杰的教学实践方法1.情境教学皮亚杰认为,情境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
因此,教育者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儿童在真实、有趣的环境中学习。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置生活化的情境,让儿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2.游戏教学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他们认知发展的有效途径。
皮亚杰提倡将游戏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
皮亚杰理论在教学中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生理、环境、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皮亚杰理论在教学中实践的方法和策略,旨在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概述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特点和发展任务。
2.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因材施教;(2)创设有利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环境;(3)培养儿童自主探究的能力;(4)重视儿童情感、道德和社会性发展。
三、皮亚杰理论在教学中实践的方法和策略1. 关注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因材施教(1)了解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把握教育契机;(2)根据儿童认知特点,设计教学活动;(3)尊重儿童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创设有利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环境(1)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儿童兴趣;(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儿童主动学习;(3)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3. 培养儿童自主探究的能力(1)鼓励儿童提出问题,培养探究意识;(2)引导儿童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培养探究能力;(3)支持儿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4. 重视儿童情感、道德和社会性发展(1)关注儿童情感需求,营造温馨的班级氛围;(2)培养儿童道德观念,提高道德素养;(3)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儿童社会责任感。
四、案例分析以下是一则皮亚杰理论在教学中实践的成功案例:某小学三年级教师在教授“分数”这一知识点时,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将教学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感知运动阶段: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数的意义,如将一个苹果分成两半,表示为1/2。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个体在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此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其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图示。
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使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
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也是逐渐发展的,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
本阶段儿童还不能使用语言和抽象符号来命名事物。
(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知运动图示在这一阶段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示,由于语言的发展,使得儿童的表象日益丰富,认知活动不局限于感知活动,但此阶段思维仍受具体知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
此阶段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还不能很好的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区分开来。
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不可逆性、刻版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此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具有了抽象的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其标志是出现¡°守恒¡±的概念,能运用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
但此阶段儿童的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这一阶段儿童应多做事实性的技能性的训练。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出现逻辑思维此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来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
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
此阶段儿童不再刻板的恪守规则,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拒绝规则。
以上四个阶段与阶段之间不是简单的量的差异,而存在质的差异。
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阶段,而且不能互换。
每一行为模式源于前一阶段的结构,由前一阶段的结构引出后阶段的结构。
前者是后者的准备,并为后者所取代。
教育学第四章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
例子
平衡1 个人图式与经验的和谐 只见过鸟的婴儿会认为所有会飞的 东西都是鸟;(狗,马)
同化 根据已有图式解释新的 儿童将天空中的飞机也当作小鸟 刺激从而适应新刺激
顺应
改变已有图式更好地理 当儿童意识到这种新鸟既没有羽毛
解新刺激
也不能拍打翅膀时,内心就体验到
冲突或不平衡。于是给它起一个新
名字(或询问:这是什么),至在
1、感觉-运动阶段的六个亚阶段
?收缩反射。 用带尖的东西轻刺新生儿的脚掌, 他的脚会迅速收缩,膝盖弯曲,臀部轻抬。 这种反射出生即有, 10天后减弱。它可以使 婴儿免受不良触觉刺激的伤害。
1、感觉-运动阶段的六个亚阶段
?巴宾斯基反射。 用手指沿着新生儿的脚底外 缘从脚趾向脚后根划动,他的拇指会慢慢橇 起,其余脚趾呈扇形张开。这种反射从初生 持续到8-12个月。其生理机能至今无定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 )
1、感觉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
?主要特征: 0-2岁,以基本的感知和动作作为适
应世界的主要方式。
?认知进展:
? 婴儿把自己从客体中区分出来; ? 寻找刺激物和延长对有趣景象的注意时间; ? 客体永久性的获得; ? 对因果关系、时间和空间的简单推理; ? 手段─目的关系; ? 不在眼前、复杂行为模仿的开始; ? 想象游戏和符号思维的最初萌芽
?每个阶段有着不同于其他阶段的结构特点,这些特 点决定着各个阶段的认识和行动方式。
?每个阶段发展中的个体按照相同的顺序通过这些阶 段,前一阶段总是达到后一阶段的前提。
?并不是所有儿童都在同一年龄完成相同的阶段。阶 段的发展不是间断性的跳跃,而是逐渐、持续的变 化。
皮亚杰教育学观点
皮亚杰教育学观点皮亚杰教育学观点是指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经验的积累来逐步形成。
以下是对皮亚杰教育学观点的详细阐述。
1. 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在感知运动期,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世界;在前运算期,儿童开始具备象征思维能力,但还不能进行逻辑推理;在具体运算期,儿童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在形式运算期,儿童进一步发展出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2. 儿童的主动构建皮亚杰认为儿童是主动的构建者,他们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儿童通过感知、观察、实验和思考等方式来积累经验和知识,不断调整和修改自己的认知模式。
3. 学习的重要性皮亚杰认为学习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动力。
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积极探索来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推动自己的认知发展。
他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因素。
4. 指导和引导的作用皮亚杰提出了“适应性指导”和“平衡指导”两个概念。
适应性指导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材料,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平衡指导是指教师在学生的认知冲突和矛盾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促进认知发展。
5. 儿童的社会交往和合作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不仅受到个体内部的因素影响,也受到社会交往和合作的影响。
在合作中,儿童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来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促进自己的认知发展。
6. 教育的目标皮亚杰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他强调了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探索知识。
7. 教学方法皮亚杰提出了“启发式教学”和“问题解决教学”两种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皮亚杰理论教学
ABCD
鼓励操作和实验
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和实验来探索和理解概念,强化实 践经验。
结合生活实际
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情境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应用意 识和实践能力。
实例分析: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理解问题背景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实际背 景和条件限制。
建立数学模型
帮助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如方 程、不等式或图形等。
注重情感和价值观的传递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注重传递积极 的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儿童建立正确 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04 具体运算阶段教学
具体运算阶段特点
思维可逆性
儿童能逆向思考他们见过的行 为或操作,理解事物的变化和
恢复原状的可能性。
守恒概念
儿童开始理解某些属性(如数 量、质量、重量)在物体外观 改变时能够保持不变。
和自主学习能力。
实验探究法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 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加深对科学原理
和方法的理解。
案例分析法
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抽象 概念和原理,并学会将其应用于实际 问题中。
合作学习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鼓励学生 相互交流、分享知识和经验,促进知 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
实例分析:中学物理公式推导过程讲解
3
引导婴儿进行初步的社会交往
通过亲子互动、婴儿间的交流等方式,培养婴儿 的社会性和情感发展。
实例分析:婴儿游戏设计
游戏名称
捉迷藏
游戏目的
培养婴儿的客体永久性概念和空间感知能力。
游戏过程
家长在婴儿面前用双手遮住自己的脸,然后突然移开双手 露出脸来,同时配以开心的表情和声音。也可以将玩具藏 在毯子下,引导婴儿去寻找。
皮亚杰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皮亚杰(Jean Piaget)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皮亚杰教学实践的基本原则1. 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的教学实践强调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
教师应了解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例如,在感知运动阶段,学生主要通过感官体验世界,教师可以设计丰富的感官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前运算阶段,学生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2. 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皮亚杰认为,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需要与外界环境进行互动。
因此,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具体措施包括:(1)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实验、游戏、讨论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知识、感受知识。
(2)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视频、动画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3.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皮亚杰的教学实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具体措施包括:(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4. 强调师生互动皮亚杰的教学实践认为,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
(2)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皮亚杰提出的教学方法
皮亚杰提出的教学方法皮亚杰是一位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认知发展理论家,其提出的教学方法对现代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皮亚杰提出的教学方法,探讨其理论基础、教学原则以及实践应用,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如何应用这一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理论基础皮亚杰的教学方法基于他的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从基于感觉和运动的阶段逐渐转变为内在思维和抽象思维的阶段。
他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这一理论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揭示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轨迹,并为教学提供了指导。
二、教学原则基于他的理论,皮亚杰提出了几个重要的教学原则,这些原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
1. 意义贯通原则:教育应该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开始,建立联系,逐渐引导学生扩展和深化自己的认知结构。
2. 适应性原则:教育应该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供恰当的学习任务和挑战,以促进他们在认知上的进一步发展。
3. 指导性原则: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当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实现更高层次的认知发展。
三、实践应用1. 批判性思维训练:皮亚杰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挑战假设、推理和分析,以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2. 问题解决训练:教育工作者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皮亚杰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教育工作者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他们在合作中互相讨论和分享观点,促进彼此的认知发展。
四、总结皮亚杰提出的教学方法基于他的认知发展理论,通过意义贯通、适应性和指导性原则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批判性思维训练、问题解决训练和合作学习等实践应用来帮助学生发展其认知能力。
皮亚杰提出的教学方法
皮亚杰提出的教学方法教育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是现代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为教育领域提供了深远的启示。
其中,他提出并发展了一套教学方法,旨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
本文将介绍皮亚杰提出的教学方法,分析其原理,并探讨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应用。
一、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介绍皮亚杰的教学方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他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经历了一系列的认知阶段,从感知运动阶段到形式运算阶段,逐渐发展出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他主张,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皮亚杰的教学方法原理1. 情景教学:皮亚杰提倡通过创造具体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他认为,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探索,构建起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因此,教师应该创设丰富多样的情景,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知识。
2. 建构主义教学:皮亚杰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和思考,不断建构和重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因此,教师的角色应该转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3. 个体差异认可:皮亚杰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认知发展上存在着各种差异。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其认知能力和学习风格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安排,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应用皮亚杰的教学方法1. 设计情景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和案例,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积极探索和发现知识。
例如,在科学课上,教师可以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和观察,从中获得科学知识。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
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指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建构知识。
3. 差异化教学: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幼儿园大班皮亚杰教案
幼儿园大班皮亚杰教案一、前言皮亚杰教育法是以瑞士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皮亚杰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让学生自由探究、发现规律,以及通过游戏、经验和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教案将会介绍如何在幼儿园大班课堂上,应用皮亚杰教育法,使学生在充满乐趣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皮亚杰教育法的基本理念和方法;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4.通过游戏和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前的准备1.整理好教学用具,包括画纸、彩笔等;2.确保幼儿园教室的物品不会影响学生各种活动的开展;3.确认教学计划时间段。
四、教学过程1. 学生上课准备首先,聚集在一起,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下今天课程的主题。
并且问问学生他们对课程主题了解的情况。
2. 游戏环节在这个环节,老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游戏方式,引导学生自由探究。
例如,让学生一起进行有趣的实验或者制作简单工艺品。
其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游戏中小朋友的情感交流,帮助小朋友探讨问题的根源,并提出问题来鼓励小朋友思考。
3. 讨论环节在游戏之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游戏环节中发现的问题,事实上,这也是皮亚杰教育法中最核心的一点。
通过讨论这些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讨论中,学生可以交流自己通过游戏发现的问题,也可以交流其他方面的观察和思考,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尊重他人的不同想法。
4. 综合治疗环节在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综合治疗环节。
这一环节,涉及的主要是通过游戏和讨论所达到的目标。
例如,老师可以全班进行绘画,而学生则可以自己选择自己的主题。
教师在综合治疗环节中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也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总结通过本次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皮亚杰教育法的理念和方法。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实例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实例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发端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有关研究。
一.认知发展的实质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实质是适应,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其中,图式:是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同化:是指个体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的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顺应:是指儿童改变已有的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通过顺应个体的认知能力达到新水平;平衡:指同化和顺应间的均衡。
同化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顺应是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
举例说明:比如给床边放一个玩具,当小孩看到时会伸手去抓它,多次之后最终拿到玩具。
这就是同化的过程;然而如果将玩具放入靠近床中心的位置,这时小孩看到时仍然会用手去抓(即使他原有的认知结构),但多次抓取之后他未能拿到玩具,这时他发现把床单拽着抖动时玩具会往床边动(即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这时他便拿到了玩具。
这就是顺应的过程。
过后他就会想当玩具在床边时,我只需伸手去抓就可得到,而当玩具在床中间时就需通过抖动床单来获得,这时便建立起同化—顺应之间的平衡。
二.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2.练习与习得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3.社会性经验: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4.平衡化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
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三: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将人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阶段。
即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
皮亚杰教育理念概述[教学]
皮亚杰教育理念概述概念是从他分析某些有机体生物的发展而来的。
皮亚杰的研究结论指出:有机体在发生上的发展并不是被动的,也就是说,发生上的改变并非在环境控制的选择历程下偶然发生的,而是生物的适应的结果,因此,维生是有机体和环境间互动的历程,有机体为适应环境条件产生的变化,建构了它所需要的特定的生物结构。
智能和其他的生物系统一样,是适应环境的历程;认知结构和生物结构一样,「不是预先存在的,既不存在人类心中,也不是存在外在的世界中」。
个体的智能体系透过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的。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论的要义(一)认知结构与基模婴儿出生不久,便开始主动运用他与生俱来的一些基本行为模式来对环境中的事物做出反应,而获取知识。
以身体感官为基础的基本行为模式,可以视为个体用以了解周围世界的认知结构。
每当遇到某事物时,便用既有的认知结构去核对、处理,这就是皮亚杰所说的“基模”。
而个体最原始性的基模多为感觉动作式的,也就是通过个体的感觉、动作了解周围的世界,而基模被视为人类吸收知识的基本架构,因而将认知发展或智力发展,解释为个体的基模随年龄增长而产生改变。
(二)组织与适应皮亚杰的理论将认知发展视同为智力发展。
对儿童的智力,皮亚杰是从儿童智能性的行为表现及行为表现背后智能性思维运作两个层面进行研究。
从儿童表现的外显行为看,儿童对环境中的事物知道多少及对事物特征持什么看法(如天上的云为什么会移动)。
根据儿童的外显行为去推理解释内在的心理历程,才可能了解儿童对事物的看法何以随年龄增长而有所不同。
皮亚杰之最大贡献,其解释是根据对儿童认知行为的精密观察而获得验证。
组织是指个体在处理周围事物时,能统合运用其身体与心智的各种功能,而达到目的的一种身心活动历程。
组织是个体生存的基本能力。
此能力是随着身心发展由简单而变为极复杂的地步。
适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或基模因环境限制而主动改变的心理历程。
而个体适应时,将因环境的需要而产生同化、调适彼此互补的心理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亚杰理论试论述皮亚杰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如何评价这一理论?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一、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
这一阶段是思维的萌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
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决定着未来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
二、前运演阶段(两岁左右到六七岁左右)。
这一阶段又称前逻辑阶段,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的延缓模仿、想象或游戏之中。
三、具体运演阶段(从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
在这个阶段,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
四、形式运演阶段(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
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
如何评价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给我们的启示很著名的理论,颇具争议但是有不能否认的价值,比如在学校教育方面-如何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他的理论有三点主要的局限性1.过分强调了年龄差异(overestimate age differences)2.没有解释改变的过程(vague about process of change)3.低估了社会环境因素(underestimate role of social environment)因为社会因素和很多个人因素,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按照皮亚杰给定的年龄段发展。
比如他的理论无法解释“神童”的出现。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认为影响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一、构建主义的发展观。
1、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2、皮亚杰认为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3、认知的结构既不是在每一个结构都是心理发生的结果,而心理发生就是从一个较低级的结构过渡到一个不那么初级(或较复杂的)结构 4、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示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 5、皮亚杰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重点先后四个阶段顺序不能改变。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 3、具体运算阶段(7-11) 4、形式运算阶段(11-16)三、皮亚杰提出影响发展的四个基本因素为:1、成熟 2、练习和经验 3、社会性经验 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一游戏理论基础1 儿童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2 儿童认知发展的机能皮亚杰认为,每一个认知活动都包括有一定的认知发展结构。
它们分别是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3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二认知发展游戏的主要观点1 游戏的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2 游戏的发展受认知发展的驱使和制约并与认知发展的阶段相适应。
感知运动阶段——练习性游戏前运算阶段——象征性游戏具体运算阶段——规则性游戏3 游戏的功能:以同化作用改变现实,满足自我情感需要。
积极做全面性游戏,在(1-2)岁幼儿玩耍时,不要求规则,满足任何好奇心。
一、运算(Operation)运算是皮亚杰理论的主要概念之一。
在这里运算指的是心理运算。
什么是运算?运算是动作,是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从这个定义中可看出,运算或心理运算不四个重要特征:1、心理运算是一种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例如,把热水瓶里的水倒进杯子里去,倘若我们实际进行这一倒水的动作,就可以见到在这一动作中有一系列外显的,直接诉诸感官的特征。
然而对于成人和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可以用不着实际去做这个动作,而在头脑里想象完成这一动作并预见它的结果。
这种心理上的倒水过程,就是所谓"内化的动作",是动作能被称之为运算的条件之一。
可以看出,运算其实就是一种由外在动作内化而成的思维,或是说在思维指导下的动作。
新生婴儿也有动作,哭叫、吸吮、抓握等,这些动作都是一些没有思维的反射动作,所以,不能算做运算。
事实上由于运算还有其它一些条件,儿童要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出现有称之为运算的动作。
2、心理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内化动作。
这里又引出可逆的概念。
可以继续用上面倒水过程的例子加以解释,在头脑中我们可以将水从热水瓶倒入杯中,事实上我们也能够在头脑中让水从杯中回到热水瓶去,这就是可逆性(reversibility),是动作成为运算的又一个条件。
一个儿童如果在思维中具有了可逆性,可以认为其智慧动作达到了运算水平。
3、运算是有守恒性前提的动作。
当一个动作已具备思维的意义,这个动作除了是内化的可逆的动作,它同时还必定具有守恒性前提。
所谓守恒性(conservaion)是指认识到数目、长度、面积、体积、重量、质量等等尽管以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形式呈现,但保持不变。
装在大杯中的100毫升水倒进小杯中仍是100毫升,一个完整的苹果切成4小块后其重量并不发生改变。
自然界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电荷守恒都是具体的例子。
当儿童的智力发展到了能认识到守恒性,则儿童的智力达到运算水平。
守恒性与可逆性是内在联系着的,是同一过程的两种表现形式。
可逆性是指过程的转变方向可以为正或为逆,而守恒性表示过程中量的关系不变。
儿童思维如果具备可逆性(或守恒性),则差不多可以说他们的思维也具备守恒性(或可逆性)。
否则两者都不具备。
4、运算是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前面介绍过,智力是有结构基础的,即图式。
儿童的智力发展到运算水平,即动作已具备内化、可逆性和守恒性特征时,智力结构演变成运算图式。
运算图式或者说运算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一个有组织的运算系统之中。
一个单独的内化动作并非运算而只是一种简单的直觉表象。
而事实上动作不是单独,孤立的,而是互相协调的,有结构的。
例如一般地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动作,这时需要动作与目的有机配合,而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形成动作结构。
在介绍图式时,已说过运算图式是一种逻辑结构,这不仅因为运算的生物学生理基础目前尚不清楚而由人们推测而来,更重要的是因为这种结构的观点是符合逻辑学和认识论原理的,因为是一种逻辑结构。
故心理运算又是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以运算为标志,儿童智力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前运算时期和运算时期;继之又可将前者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和表象阶段;后者区分为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二、建构主义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其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
为了说明这种内部的心理结构是如何变化的,皮亚杰首先引出了图式(schema)的概念。
所谓图式,在皮亚杰看来就是人们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
最初的图式来源于先天的遗传,表现为一些简单的反射,如握拳反射、吸吮反射等。
为了应付周围的世界,个体逐渐地丰富和完善着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了一系列的图式。
同时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两个过程完成的。
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也就是说,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如果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这就是同化。
顺应就是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即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的刺激情境时,有机体就会对自身图式作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新的情境。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个体也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的发展。
三、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智力发展可以分为具有不同的质的四个主要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见表2-2)。
在皮亚杰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都在同一年龄完成相同的阶段。
但是,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顺序是一致的,前一阶段总是达到后一阶段的前提。
阶段的发展不是间断性的跳跃,而是逐渐、持续的变化。
随着儿童从低级向高级阶段的发展,他们由一个不能思维,仅依靠感觉和运动认识周围世界的有机体逐步发展成一个具有灵活思维和抽象推理能力的独立个体。
四、教学工作的启示在实践教学工作中,应该努力做到:第一,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他们建构知识;第二,要重视学校的课程设计,依据学生之间的差异体现不同的难度水平,制造认知矛盾,促进学生的同化和顺应过程;第三,教师还应该为学生设计一些社会互动的活动,提供概念的实例,为认知发展过程提供环境资源。
第四、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认知发展理论”和“发生认识论”是一样的吗?这两个理论我我总是不明白不一样认知发展论重点在于研究一个大体的方向,是一个向前的过程。
发生认识论是研究已存在的事物,是向后的过程。
认识发展论是说认识不断向未知推进,慢慢的向前走,你得到的是假设,你认识的基点来自于你的现在,向未来在延伸。
发生认识论是在总结规律,从你的现在开始,向过去追溯,认识的本体大都是已存在的事物。
你想更详细一点就查专业书吧,里头的定义更权威一点,我说的只是我自己的理解。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
1、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
同化(assimilation)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
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由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顺应(accommodation)是指学习者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当学习者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
平衡(equilibration)是指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演化成为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