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其定理

合集下载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三角函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

下面为大家带来一份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一、基本三角函数1、正弦函数(sin):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正弦是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即 sinA = a / c (其中 A 为锐角,a 为 A 的对边,c 为斜边)。

2、余弦函数(cos):一个锐角的余弦是它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即 cosA = b / c (其中 b 为 A 的邻边)。

3、正切函数(tan):一个锐角的正切是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即 tanA = a / b 。

二、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1、平方关系:sin²A + cos²A = 1 。

2、商数关系:tanA = sinA / cosA 。

三、诱导公式1、终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sin(2kπ + A) = sinA ,cos(2kπ + A) = cosA ,tan(2kπ + A) = tanA (k ∈ Z)。

2、关于 x 轴对称:sin(A) = sinA ,cos(A) = cosA ,tan(A) =tanA 。

3、关于 y 轴对称:sin(π A) = sinA ,cos(π A) = cosA ,tan(π A) = tanA 。

4、关于原点对称:sin(π + A) = sinA ,cos(π + A) = cosA ,tan(π + A) = tanA 。

5、 90°相关:sin(π/2 A) = cosA ,cos(π/2 A) = sinA 。

四、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1、两角和的正弦: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 。

2、两角差的正弦:sin(A B) = sinAcosB cosAsinB 。

3、两角和的余弦:cos(A + B) = cosAcosB sinAsinB 。

4、两角差的余弦:cos(A B) = cosAcosB + sinAsinB 。

完整三角函数公式表

完整三角函数公式表

完整三角函数公式表三角函数公式表是数学中常用的一个工具,用于计算三角函数的数值。

它包含了各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帮助我们在解决三角函数相关问题时,快速找到所需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以下是一个完整的三角函数公式表,包含了常见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和余割函数的公式:1. 正弦函数(sin):- 定义:在单位圆上,从原点到圆上一点与x轴的正角对应的y坐标。

- 基本关系:sin θ = y/r,其中θ是角度,y是对应的y坐标,r是单位圆的半径(常为1)。

- 周期性:sin (θ + 2π) = sin θ。

- 奇偶性:sin (-θ) = -sin θ。

2. 余弦函数(cos):- 定义:在单位圆上,从原点到圆上一点与x轴的正角对应的x坐标。

- 基本关系:cos θ = x/r,其中θ是角度,x是对应的x坐标,r是单位圆的半径(常为1)。

- 周期性:cos (θ + 2π) = cos θ。

- 奇偶性:cos (-θ) = cos θ。

3. 正切函数(tan):- 定义:tan θ = sin θ / cos θ。

- 周期性:tan (θ + π) = tanθ。

- 奇偶性:tan (-θ) = -tan θ。

4. 余切函数(cot):- 定义:cot θ = 1 / tan θ = cos θ / sin θ。

- 周期性:cot (θ + π) = cot θ。

- 奇偶性:cot (-θ) = -cot θ。

5. 正割函数(sec):- 定义:sec θ = 1 / cos θ。

- 周期性:sec (θ + 2π) = sec θ。

- 奇偶性:sec (-θ) = sec θ。

6. 余割函数(csc):- 定义:csc θ = 1 / sin θ。

- 周期性:csc (θ + 2π) = csc θ。

- 奇偶性:csc (-θ) = -csc θ。

此外,三角函数还有一些重要的性质:1. 三角函数的范围:sin、cos、csc、sec的值在[-1, 1]之间,tan、cot的值在整个实数范围内。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其定理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其定理
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记作 (叫做坡角),那么 。
3、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4、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其定理
定义
表达式
取值范围
关系
正弦
(∠A为锐角)
余弦
(∠A为锐角)
正切
(∠A为锐角)
(倒数)
余切
(∠A为锐角)
0°、30°、45°、60°、9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重要)
三角函数

30°
45°
60°
90°
0
1
1
0
0
1
-
-
1
0
2,、坡面的铅直高度 和水平宽度 的比叫做坡度(坡比)。用字母 表示,即 。坡度一般写成 的形式,如 等。

三角函数abc的三种公式

三角函数abc的三种公式

三角函数abc的三种公式
一、正弦定理
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为R,直径为D。

则有:
a/sinA=b/sinB=c/sinC=2r=D(r为外接圆半径,D为直径)。

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所对角的正弦之比相等,且该比值等于该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半径的2倍)长度。

二、余弦定理
对于任意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对于边长为a、b、c而相应角为A、B、C的三角形则有:
①a²=b²+c²-2bc·cosA;
②b²=a²+c²-2ac·cosB;
③c²=a²+b²-2ab·cosC。

也可表示为:
①cosC=(a²+b²-c²)/2ab;
②cosB=(a²+c²-b²)/2ac;
③cosA=(c²+b²-a²)/2bc。

三、正切定理
在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和除以第一条边减第二条边的差所得的商,等于这两条边对角的和的一半的正切除以第一条边对角减第二条边对角的差的一半的正切所得的商。

对于边长为a,b和c而相应角为A,B和C的三角形,有:
①(a-b)/(a+b)=[tan(A-B)/2]/[tan(A+B)/2];
②(b-c)/(b+c)=[tan(B-C)/2]/[tan(B+C)/2];
③(c-a)/(c+a)=[tan(C-A)/2]/[tan(C+A)/2]。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定理大全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定理大全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定理大全1、正弦定理:在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的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a/sinA=b/sinB=c/sinC=2R 。

(其中R为外接圆的半径),2、第一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意一边等于其他两边以及对应角余弦的交叉乘积的和,即a=c cosB + b cosC。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定理大全1锐角三角函数定义: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in):对边比斜边,即sinA=a/c余弦(cos):邻边比斜边,即cosA=b/c正切(tan):对边比邻边,即tanA=a/b余切(cot):邻边比对边,即cotA=b/a正割(sec):斜边比邻边,即secA=c/b余割(csc):斜边比对边,即cscA=c/a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定理大全2互余角的关系sin(π-α)=cosα, cos(π-α)=sinα,tan(π-α)=cotα, cot(π-α)=tanα.积的关系sinα=tanα·cosαcosα=cotα·sinαtanα=sinα·secαcotα=cosα·cscαsecα=tanα·cscαcscα=secα·cotα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定理大全3平方关系sin^2(α)+cos^2(α)=1tan^2(α)+1=sec^2(α)cot^2(α)+1=csc^2(α)倒数关系tanα·cotα=1sinα·cscα=1cosα·secα=1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定理大全4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sinA+sinB=2sin[(A+B)/2]cos[(A-B)/2]sinA-sinB=2cos[(A+B)/2]sin[(A-B)/2]cosA+cosB=2cos[(A+B)/2]cos[(A-B)/2]cosA-cosB=-2sin[(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初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

初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

初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三角函数的公式:1. 余弦定理:\cos A=\frac{b^2 + c^2 - a^2}{2bc};2. 正弦定理:\sin A=\frac{\sqrt{a^2 - b^2 - c^2}}{2bc};3. 梯形公式:S=\frac{1}{2} a \times b \sin C;4. 两边和定理:a\sin A=b\sin B=c\sin C;5. 余切定理:\tan A=\frac{1}{\sin A}\;6. 正切定理:\cot A=\frac{1}{\tan A}\;三角函数的概念问题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人。

他们考虑了三角函数如何影响几何形状和外形,从而得到了代表三角形的几个基本函数,即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三角函数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比如在地理学和天文学中,它们帮助计算地球上特定地点的坐标,确定太阳位置等等;在单元电路中它们可以用来计算电流和电压;在许多工程应用中,它们可以用来计算房屋的张力,测量角度等等。

三角函数的公式有多种,主要有:1. 余弦定理:它有助于计算三角形的两个角的余弦值,当我们知道该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的时候:余弦定理的表达式为:\cos A=\frac{b^2 + c^2 -a^2}{2bc};2. 正弦定理: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三个角度中其中一个角度的正弦值,以及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正弦定理的表达式:\sin A=\frac{\sqrt{a^2 - b^2 - c^2}}{2bc};3. 梯形公式: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它有两种表示形式:一:根据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可以表示为:S=\frac{1}{2} a \times b \sin C;二:根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可以表示为:S=\frac{abc}{4R};4. 两边和定理: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这个定理可以用来得出三角形三个角度两条边之间的关系:两边和定理的表达式为:a\sin A=b\sin B=c\sin C;5. 余切定理: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三角形的余切值,当我们知道角的正弦值时:余切定理的表达式为:\tan A=\frac{1}{\sin A}\;6. 正切定理: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三角形的正切值,当我们知道角的余弦值时:正切定理的表达式:\cot A=\frac{1}{\tan A}\;以上这些定理和公式都是三角函数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因为三角函数具有广泛的应用,所以必须熟悉这些定理和公式,以便于灵活地应用。

最最完整版--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最最完整版--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与反三角函数第一部分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半角公式:sin(α/2)=±√((1-cosα)/2) cos(α/2)=±√((1+cosα)/2)tan(α/2)=±√((1-cosα)/(1+cosα))=sinα/(1+cosα)=(1-cosα)/sinαcot(α/2)=±√((1+cosα)/(1-cosα))=(1+cosα)/sinα=sinα/(1-cosα)sec(α/2)=±√((2secα/(secα+1)) csc(α/2)=±√((2secα/(secα-1))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辅助角公式:Asinα+Bcosα=√(A^2+B^2)sin(α+φ)(tanφ=B/A)Asinα+Bcosα=√(A^2+B^2)cos(α-φ)(tanφ=A/B)·万能公式sin(a)= (2tan(a/2))/(1+tan^2(a/2)) cos(a)= (1-tan^2(a/2))/(1+tan^2(a/2))tan(a)= (2tan(a/2))/(1-tan^2(a/2))·降幂公式sin^2α=(1-cos(2α))/2=versin(2α)/2 cos^2α=(1+cos(2α))/2=covers(2α)/2tan^2α=(1-cos(2α))/(1+cos(2α))·三角和的三角函数: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 β·sinγ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 β·cosγ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和差化积公式: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积化和差公式:sin α·cos β=(1/2)[sin(α+β)+sin(α-β)] cos α·sin β=(1/2)[sin(α+β)-sin(α-β)] cos α·cos β=(1/2)[cos(α+β)+cos(α-β)] sin α·sin β=-(1/2)[cos(α+β)-cos(α-β)] ·倍角公式:sin(2α)=2sin α·cos α=2/(tan α+cot α)cos(2α)=(cos α)^2-(sin α)^2=2(cos α)^2-1=1-2(sin α)^2tan(2α)=2tan α/(1-tan^2α) cot(2α)=(cot^2α-1)/(2cot α) sec(2α)=sec^2α/(1-tan^2α) csc(2α)=1/2*sec α·csc α ·三倍角公式:sin(3α) = 3sin α-4sin^3α = 4sin α·sin(60°+α)sin(60°-α) cos(3α) = 4cos^3α-3cos α = 4cos α·cos(60°+α)cos(60°-α)tan(3α) = (3tan α-tan^3α)/(1-3tan^2α) = tan αtan(π/3+α)tan(π/3-α) cot(3α)=(cot^3α-3cot α)/(3cot^2α-1) ·n 倍角公式:sin(n α)=ncos^(n-1)α·sin α-C(n,3)cos^(n-3)α·sin^3α+C(n,5)cos^(n-5)α·sin^5α-… cos(n α)=cos^n α-C(n,2)cos^(n-2)α·sin^2α+C(n,4)cos^(n-4)α·sin^4α-…·三角和的三角函数:sin(α+β+γ)=sin α·cos β·cos γ+cos α·sin β·cos γ+cos α·cos β·sin γ-sin α·sin β·sin γcos(α+β+γ)=cos α·cos β·cos γ-cos α·sin β·sin γ-sin α·cos β·sin γ-sin α·sin β·cos γtan(α+β+γ)=(tan α+tan β+tan γ-tan α·tan β·tan γ)/(1-tan α·tan β-tan β·tan γ-tan γ·tan α) ·其它公式1+sin(a)=(sin(a/2)+cos(a/2))^2 1-sin(a)=(sin(a/2)-cos(a/2))^ csc(a)=1/sin(a) sec(a)=1/cos(a) ·推导公式tan α+cot α=2/sin2α tan α-cot α=-2cot2α 1+cos2α=2cos^2α 1-cos2α=2sin^2α1+sin(a)=(sin(a/2)+cos(a/2))^2 1-sin(a)=(sin(a/2)-cos(a/2))^2 csc(a)=1/sin(a) sec(a)=1/cos(a) 。

三角函数公式及其定理

三角函数公式及其定理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其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

2、如下图,在Rt △ABC 中,∠C 为直角,则∠A 的锐角三角函数为(∠A 可换成∠B):
3、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4、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5、0°、30°、45°、60°、9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重要)
6、正弦、余弦的增减性:
当0°≤α≤90°时,si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s 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7、正切、余切的增减性:
当0°<α<90°时,ta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t 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A
90B 90∠-︒=∠︒=∠+∠得由B A 对边
邻边 C A
90B 90∠-︒=∠︒
=∠+∠得由B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其定理第十一次授课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

2、如下图,在Rt △ABC 中,∠C 为直角,则∠A 的锐角三角函数为(∠A 可换成∠B):3、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4、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5、0°、30°、45°、60°、9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重要)当0°≤α≤90°时,si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s 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A 90B 90∠-︒=∠︒=∠+∠得由B A 对边邻边 C A90B 90∠-︒=∠︒=∠+∠得由B A7、正切、余切的增减性:当0°<α<90°时,tan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t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1、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依据:①边的关系:222cba=+;②角的关系:A+B=90°;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2、应用举例:(1)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仰角铅垂线水平线视线视线俯角(2)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坡比)。

用字母i表示,即hil=。

坡度一般写成1:m的形式,如1:5i=等。

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记作α(叫做坡角),那么tanhilα==。

3、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

如图3,OA、OB、OC、OD的方向角分别是:45°、135°、225°。

4、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

如图4,OA、OB、OC、OD的方向角分别是:北偏东30°(东北方向),南偏东45°(东南方向),南偏西60°(西南方向),北偏西60°(西北方向)。

典型例题例题1(2009·安徽中考) 长为4m的梯子搭在墙上与地面成45°角,作业时调整为60°角(如图所示),则梯子的顶端沿墙面升高了m.练习1(2008·庆阳中考)如图,一架梯子斜靠在墙上,若梯子底端到墙的距离AC=3米,:i h l=hlα3cos 4BAC ∠=,则梯子长AB = 米.例题2(2007·湖州中考)小明发现在教学楼走廊上有一拖把以15°的倾斜角斜靠在栏杆上,严重影响了同学们的行走安全。

他自觉地将拖把挪动位置,使其的倾斜角为75°,如果拖把的总长为1.80m ,则小明拓宽了行路通道_______________m .(结果保留三个有效数字,参考数据:sin15°≈26,cos15°≈0.97)练习2(2009·庆阳中考)如图(1),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 可将其固定.如图(2)是如图(1)中窗子开到一定位置时的平面图,若∠AOB =45°, ∠OAB =30°,OA =60cm ,求点B 到OA 边的距离.(3 1.7≈,结果精确到整数)例题3(2009·郴州中考)如图,数学活动小组来到校园内的一盏路灯下测量路灯的高度,测角仪AB 的高度为1.5米,测得仰角α为30°,点B 到电灯杆底端N 的距离BN 为10米,求路灯的高度MN 是多少米?(取2=1.414,3=1.73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练习3(2009·眉山中考)海船以5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行驶,在A 处看见灯塔B 在海船的北偏东60°方向,2小时后船行驶到C处,发现此时灯塔B在海船的北偏西45方向,求此时灯塔B到C处的距离。

例题4(2009·常德中考)如图,某人在D处测得山顶C的仰角为30o,向前走200米来到山脚A≈,结果保处,测得山坡AC的坡度为i=1∶0.5,求山的高度(不计测角仪的高度,3 1.73留整数).练习4(2008·广安中考)如图,某幼儿园为了加强安全管理,决定将园内的滑滑板的倾角由45º降为30º,已知原滑滑板AB的长为5米,点D、B、C在同一水平地面上.(1)改善后滑滑板会加长多少?(精确到0.01)(2)若滑滑板的正前方能有3米长的空地就能保证安全,原滑滑板的前方有6米长的空地,像这样改造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参考数据:2 1.414,3 1.732,6 2.449家庭作业10.(2008·庆阳中考)如图,一架梯子斜靠在墙上,若梯子底端到墙的距离AC =3米,3cos 4BAC ∠=,则梯子长AB = 米.答案:411.(2007·湖州中考)小明发现在教学楼走廊上有一拖把以15°的倾斜角斜靠在栏杆上,严重影响了同学们的行走安全。

他自觉地将拖把挪动位置,使其的倾斜角为75°,如果拖把的总长为1.80m ,则小明拓宽了行路通道_______________m .(结果保留三个有效数字,参考数据:sin15°≈26,cos15°≈0.97)答案:1.28 三、解答题12.(2009·庆阳中考)如图(1),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 可将其固定.如图(2)是如图(1)中窗子开到一定位置时的平面图,若∠AOB =45°, ∠OAB =30°,OA =60cm ,求点B 到OA 边的距离.(3 1.7≈,结果精确到整数)【解析】如图,过点B 作BC ⊥OA 于点C∵ ∠AOB =45°,∴∠CBO =45°,BC =OC . 设BC =OC =x ,∵∠OAB =30°, ∴ AC =BC ×tan60°=3x .∵ OC +CA =OA ,∴x +3x =60, ∴ x =3160+≈22(cm ).即点B 到OA 边的距离是22 cm .13.(2009·郴州中考)如图,数学活动小组来到校园内的一盏路灯下测量路灯的高度,测角仪AB 的高度为1.5米,测得仰角α为30°,点B 到电灯杆底端N 的距离BN 为10米,求路灯的高度MN 是多少米?(取2=1.414,3=1.73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解析】在直角三角形MPA 中,30α∠=°,10AP =米MP=10·tan300 =10×33≈5.773米 因为 1.5AB =米 所以MN=1.5+5.77=7.27米答:路灯的高度为7.27米14.(2009·眉山中考)海船以5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行驶,在A 处看见灯塔B 在海船的北偏东60°方向,2小时后船行驶到C 处,发现此时灯塔B 在海船的北偏西45方向,求此时灯塔B 到C 处的距离。

【解析】如图,过B 点作BD ⊥AC 于D∴∠DAB =90°-60°=30°,∠DCB =90°-45°=45°设BD =x ,在Rt △ABD 中,AD =x ⋅tan30°3x在Rt △BDC 中,BD =DC =x BC 2x又AC =5×2=10 310+=x x , 得31)x =,∴25(31)5(62)BC ==(海里)答:灯塔B 距C 处62)海里15.(2009·常德中考)如图,某人在D 处测得山顶C 的仰角为30o ,向前走200米来到山脚A 处,测得山坡AC 的坡度为i=1∶0.53 1.73,结果保留整数).【解析】设山高BC =x,则AB=12 x,tan3012002BC xBD x==+o,得(231)400x-=,解得400(231)162231x+==-≈米16.(2008·广安中考)如图,某幼儿园为了加强安全管理,决定将园内的滑滑板的倾角由45º降为30º,已知原滑滑板AB的长为5米,点D、B、C在同一水平地面上.(1)改善后滑滑板会加长多少?(精确到0.01)(2)若滑滑板的正前方能有3米长的空地就能保证安全,原滑滑板的前方有6米长的空地,像这样改造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参考数据:2 1.414,3 1.732,6 2.449===)【解析】(1)在Rt ABC△中,5sin452(m)2AC AB==og5cos452(m)2BC AB==ogRt ADC△中52(m)sin30ACAD==o56(m)tan302ACCD==o2.07(m)AD AB ∴-≈改善后的滑滑板会加长2.07m .(2)这样改造能行.因为 2.59(m)CD BC -≈,而63 2.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