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其定理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三角函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
下面为大家带来一份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一、基本三角函数1、正弦函数(sin):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正弦是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即 sinA = a / c (其中 A 为锐角,a 为 A 的对边,c 为斜边)。
2、余弦函数(cos):一个锐角的余弦是它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即 cosA = b / c (其中 b 为 A 的邻边)。
3、正切函数(tan):一个锐角的正切是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即 tanA = a / b 。
二、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1、平方关系:sin²A + cos²A = 1 。
2、商数关系:tanA = sinA / cosA 。
三、诱导公式1、终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sin(2kπ + A) = sinA ,cos(2kπ + A) = cosA ,tan(2kπ + A) = tanA (k ∈ Z)。
2、关于 x 轴对称:sin(A) = sinA ,cos(A) = cosA ,tan(A) =tanA 。
3、关于 y 轴对称:sin(π A) = sinA ,cos(π A) = cosA ,tan(π A) = tanA 。
4、关于原点对称:sin(π + A) = sinA ,cos(π + A) = cosA ,tan(π + A) = tanA 。
5、 90°相关:sin(π/2 A) = cosA ,cos(π/2 A) = sinA 。
四、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1、两角和的正弦: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 。
2、两角差的正弦:sin(A B) = sinAcosB cosAsinB 。
3、两角和的余弦:cos(A + B) = cosAcosB sinAsinB 。
4、两角差的余弦:cos(A B) = cosAcosB + sinAsinB 。
完整三角函数公式表
完整三角函数公式表三角函数公式表是数学中常用的一个工具,用于计算三角函数的数值。
它包含了各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帮助我们在解决三角函数相关问题时,快速找到所需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以下是一个完整的三角函数公式表,包含了常见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和余割函数的公式:1. 正弦函数(sin):- 定义:在单位圆上,从原点到圆上一点与x轴的正角对应的y坐标。
- 基本关系:sin θ = y/r,其中θ是角度,y是对应的y坐标,r是单位圆的半径(常为1)。
- 周期性:sin (θ + 2π) = sin θ。
- 奇偶性:sin (-θ) = -sin θ。
2. 余弦函数(cos):- 定义:在单位圆上,从原点到圆上一点与x轴的正角对应的x坐标。
- 基本关系:cos θ = x/r,其中θ是角度,x是对应的x坐标,r是单位圆的半径(常为1)。
- 周期性:cos (θ + 2π) = cos θ。
- 奇偶性:cos (-θ) = cos θ。
3. 正切函数(tan):- 定义:tan θ = sin θ / cos θ。
- 周期性:tan (θ + π) = tanθ。
- 奇偶性:tan (-θ) = -tan θ。
4. 余切函数(cot):- 定义:cot θ = 1 / tan θ = cos θ / sin θ。
- 周期性:cot (θ + π) = cot θ。
- 奇偶性:cot (-θ) = -cot θ。
5. 正割函数(sec):- 定义:sec θ = 1 / cos θ。
- 周期性:sec (θ + 2π) = sec θ。
- 奇偶性:sec (-θ) = sec θ。
6. 余割函数(csc):- 定义:csc θ = 1 / sin θ。
- 周期性:csc (θ + 2π) = csc θ。
- 奇偶性:csc (-θ) = -csc θ。
此外,三角函数还有一些重要的性质:1. 三角函数的范围:sin、cos、csc、sec的值在[-1, 1]之间,tan、cot的值在整个实数范围内。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其定理
3、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4、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其定理
定义
表达式
取值范围
关系
正弦
(∠A为锐角)
余弦
(∠A为锐角)
正切
(∠A为锐角)
(倒数)
余切
(∠A为锐角)
0°、30°、45°、60°、9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重要)
三角函数
0°
30°
45°
60°
90°
0
1
1
0
0
1
-
-
1
0
2,、坡面的铅直高度 和水平宽度 的比叫做坡度(坡比)。用字母 表示,即 。坡度一般写成 的形式,如 等。
三角函数abc的三种公式
三角函数abc的三种公式
一、正弦定理
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为R,直径为D。
则有:
a/sinA=b/sinB=c/sinC=2r=D(r为外接圆半径,D为直径)。
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所对角的正弦之比相等,且该比值等于该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半径的2倍)长度。
二、余弦定理
对于任意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对于边长为a、b、c而相应角为A、B、C的三角形则有:
①a²=b²+c²-2bc·cosA;
②b²=a²+c²-2ac·cosB;
③c²=a²+b²-2ab·cosC。
也可表示为:
①cosC=(a²+b²-c²)/2ab;
②cosB=(a²+c²-b²)/2ac;
③cosA=(c²+b²-a²)/2bc。
三、正切定理
在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和除以第一条边减第二条边的差所得的商,等于这两条边对角的和的一半的正切除以第一条边对角减第二条边对角的差的一半的正切所得的商。
对于边长为a,b和c而相应角为A,B和C的三角形,有:
①(a-b)/(a+b)=[tan(A-B)/2]/[tan(A+B)/2];
②(b-c)/(b+c)=[tan(B-C)/2]/[tan(B+C)/2];
③(c-a)/(c+a)=[tan(C-A)/2]/[tan(C+A)/2]。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定理大全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定理大全1、正弦定理:在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的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a/sinA=b/sinB=c/sinC=2R 。
(其中R为外接圆的半径),2、第一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意一边等于其他两边以及对应角余弦的交叉乘积的和,即a=c cosB + b cosC。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定理大全1锐角三角函数定义: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in):对边比斜边,即sinA=a/c余弦(cos):邻边比斜边,即cosA=b/c正切(tan):对边比邻边,即tanA=a/b余切(cot):邻边比对边,即cotA=b/a正割(sec):斜边比邻边,即secA=c/b余割(csc):斜边比对边,即cscA=c/a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定理大全2互余角的关系sin(π-α)=cosα, cos(π-α)=sinα,tan(π-α)=cotα, cot(π-α)=tanα.积的关系sinα=tanα·cosαcosα=cotα·sinαtanα=sinα·secαcotα=cosα·cscαsecα=tanα·cscαcscα=secα·cotα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定理大全3平方关系sin^2(α)+cos^2(α)=1tan^2(α)+1=sec^2(α)cot^2(α)+1=csc^2(α)倒数关系tanα·cotα=1sinα·cscα=1cosα·secα=1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定理大全4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sinA+sinB=2sin[(A+B)/2]cos[(A-B)/2]sinA-sinB=2cos[(A+B)/2]sin[(A-B)/2]cosA+cosB=2cos[(A+B)/2]cos[(A-B)/2]cosA-cosB=-2sin[(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初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
初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三角函数的公式:1. 余弦定理:\cos A=\frac{b^2 + c^2 - a^2}{2bc};2. 正弦定理:\sin A=\frac{\sqrt{a^2 - b^2 - c^2}}{2bc};3. 梯形公式:S=\frac{1}{2} a \times b \sin C;4. 两边和定理:a\sin A=b\sin B=c\sin C;5. 余切定理:\tan A=\frac{1}{\sin A}\;6. 正切定理:\cot A=\frac{1}{\tan A}\;三角函数的概念问题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人。
他们考虑了三角函数如何影响几何形状和外形,从而得到了代表三角形的几个基本函数,即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三角函数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比如在地理学和天文学中,它们帮助计算地球上特定地点的坐标,确定太阳位置等等;在单元电路中它们可以用来计算电流和电压;在许多工程应用中,它们可以用来计算房屋的张力,测量角度等等。
三角函数的公式有多种,主要有:1. 余弦定理:它有助于计算三角形的两个角的余弦值,当我们知道该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的时候:余弦定理的表达式为:\cos A=\frac{b^2 + c^2 -a^2}{2bc};2. 正弦定理: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三个角度中其中一个角度的正弦值,以及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正弦定理的表达式:\sin A=\frac{\sqrt{a^2 - b^2 - c^2}}{2bc};3. 梯形公式: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它有两种表示形式:一:根据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可以表示为:S=\frac{1}{2} a \times b \sin C;二:根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可以表示为:S=\frac{abc}{4R};4. 两边和定理: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这个定理可以用来得出三角形三个角度两条边之间的关系:两边和定理的表达式为:a\sin A=b\sin B=c\sin C;5. 余切定理: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三角形的余切值,当我们知道角的正弦值时:余切定理的表达式为:\tan A=\frac{1}{\sin A}\;6. 正切定理: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三角形的正切值,当我们知道角的余弦值时:正切定理的表达式:\cot A=\frac{1}{\tan A}\;以上这些定理和公式都是三角函数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因为三角函数具有广泛的应用,所以必须熟悉这些定理和公式,以便于灵活地应用。
最最完整版--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与反三角函数第一部分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半角公式:sin(α/2)=±√((1-cosα)/2) cos(α/2)=±√((1+cosα)/2)tan(α/2)=±√((1-cosα)/(1+cosα))=sinα/(1+cosα)=(1-cosα)/sinαcot(α/2)=±√((1+cosα)/(1-cosα))=(1+cosα)/sinα=sinα/(1-cosα)sec(α/2)=±√((2secα/(secα+1)) csc(α/2)=±√((2secα/(secα-1))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辅助角公式:Asinα+Bcosα=√(A^2+B^2)sin(α+φ)(tanφ=B/A)Asinα+Bcosα=√(A^2+B^2)cos(α-φ)(tanφ=A/B)·万能公式sin(a)= (2tan(a/2))/(1+tan^2(a/2)) cos(a)= (1-tan^2(a/2))/(1+tan^2(a/2))tan(a)= (2tan(a/2))/(1-tan^2(a/2))·降幂公式sin^2α=(1-cos(2α))/2=versin(2α)/2 cos^2α=(1+cos(2α))/2=covers(2α)/2tan^2α=(1-cos(2α))/(1+cos(2α))·三角和的三角函数: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 β·sinγ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 β·cosγ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和差化积公式: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积化和差公式:sin α·cos β=(1/2)[sin(α+β)+sin(α-β)] cos α·sin β=(1/2)[sin(α+β)-sin(α-β)] cos α·cos β=(1/2)[cos(α+β)+cos(α-β)] sin α·sin β=-(1/2)[cos(α+β)-cos(α-β)] ·倍角公式:sin(2α)=2sin α·cos α=2/(tan α+cot α)cos(2α)=(cos α)^2-(sin α)^2=2(cos α)^2-1=1-2(sin α)^2tan(2α)=2tan α/(1-tan^2α) cot(2α)=(cot^2α-1)/(2cot α) sec(2α)=sec^2α/(1-tan^2α) csc(2α)=1/2*sec α·csc α ·三倍角公式:sin(3α) = 3sin α-4sin^3α = 4sin α·sin(60°+α)sin(60°-α) cos(3α) = 4cos^3α-3cos α = 4cos α·cos(60°+α)cos(60°-α)tan(3α) = (3tan α-tan^3α)/(1-3tan^2α) = tan αtan(π/3+α)tan(π/3-α) cot(3α)=(cot^3α-3cot α)/(3cot^2α-1) ·n 倍角公式:sin(n α)=ncos^(n-1)α·sin α-C(n,3)cos^(n-3)α·sin^3α+C(n,5)cos^(n-5)α·sin^5α-… cos(n α)=cos^n α-C(n,2)cos^(n-2)α·sin^2α+C(n,4)cos^(n-4)α·sin^4α-…·三角和的三角函数:sin(α+β+γ)=sin α·cos β·cos γ+cos α·sin β·cos γ+cos α·cos β·sin γ-sin α·sin β·sin γcos(α+β+γ)=cos α·cos β·cos γ-cos α·sin β·sin γ-sin α·cos β·sin γ-sin α·sin β·cos γtan(α+β+γ)=(tan α+tan β+tan γ-tan α·tan β·tan γ)/(1-tan α·tan β-tan β·tan γ-tan γ·tan α) ·其它公式1+sin(a)=(sin(a/2)+cos(a/2))^2 1-sin(a)=(sin(a/2)-cos(a/2))^ csc(a)=1/sin(a) sec(a)=1/cos(a) ·推导公式tan α+cot α=2/sin2α tan α-cot α=-2cot2α 1+cos2α=2cos^2α 1-cos2α=2sin^2α1+sin(a)=(sin(a/2)+cos(a/2))^2 1-sin(a)=(sin(a/2)-cos(a/2))^2 csc(a)=1/sin(a) sec(a)=1/cos(a) 。
三角函数公式及其定理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其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
2、如下图,在Rt △ABC 中,∠C 为直角,则∠A 的锐角三角函数为(∠A 可换成∠B):
3、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4、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5、0°、30°、45°、60°、9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重要)
6、正弦、余弦的增减性:
当0°≤α≤90°时,si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s 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7、正切、余切的增减性:
当0°<α<90°时,ta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t 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A
90B 90∠-︒=∠︒=∠+∠得由B A 对边
邻边 C A
90B 90∠-︒=∠︒
=∠+∠得由B A。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大全一、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定理计算三角形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正弦定理的表达式如下: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表示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A、B、C表示对应的内角。
利用正弦定理,我们可以求解出任意一个角的大小,或者求解出任意一条边的长度。
二、余弦定理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类似,也是用于计算三角形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余弦定理的表达式如下:c² = a² + b² - 2abcosCb² = a² + c² - 2accosBa² = b² + c² - 2bccosA其中a、b、c表示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A、B、C表示对应的内角。
余弦定理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边的长度,特别是当已知两边和它们之间的夹角时。
三、正切公式对于任意角度θ,我们可以利用正切公式计算其正切值:tanθ = sinθ/cosθ正切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角度的正切值,常常用于解决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四、倍角公式倍角公式是用来计算角度的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值。
倍角公式的表达式如下:sin2θ = 2sinθcosθcos2θ = cos²θ - sin²θtan2θ = (2tanθ)/(1-tan²θ)五、半角公式半角公式是用来计算角度的一半或二分之一角的三角函数值。
半角公式的表达式如下:sin(θ/2) = ±√[(1-cosθ)/2]cos(θ/2) = ±√[(1+cosθ)/2]tan(θ/2) = ±√[(1-cosθ)/(1+cosθ)]半角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角度的一半或二分之一角的三角函数值。
六、常用的三角函数关系在学习三角函数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三角函数关系。
这些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同的三角函数之间进行转换。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
一、锐角三角函数: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sin A =∠A 的对边cos A =∠A 的邻边① ∠A 是 Rt △ABC 的任一锐角,则∠A 的正弦:tan A = ∠A 的对边斜边 ,∠A 的余弦: 斜 边 ,∠A 的正切:∠A 的邻边; 并且 sin 2A +cos 2A =1. 0<sin A <1,0<cos A <1,tan A >0. ∠A 越大,∠A 的正弦和正切值越大,余弦值反而越小.② 余角公式:sin(90º-A )=cos A ,cos(90º-A )=sin A .铅垂高度=ℎ ℎ③ 斜坡的坡度:i =水平宽度 ④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l .设坡角为 α,则 i =tan α=l . l二、二次函数: y = ) 1.定义:一般地,如果 ,那么 y 叫做 x 的二次函数. 2. 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①a 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a > 0时,开口向上;当a < 0时,开口向下;|a |相等,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形状相同。
②平行于 y 轴(或重合)的直线记作x = ℎ,特别地,y 轴记作直线x = 0。
y = ax 2 + bx + c = a(x + b )2 + 4ac ‒ b2(‒ b , 4ac ‒ b 2) x = ‒ b(1)公式法:2a4a,∴顶点是 2a4a,对称轴是直线2a(2)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y = a (x ‒ ℎ)2+ k 的形式,得到顶点为(h,k),对称轴是直线x = ℎ(3)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顶点。
(x ,y ) (x ,y ) x = x 1 + x 2 若已知抛物线上两点 1 、 2 (及 y 值相同),则对称轴方程可以表示为:2 4.抛物线y = ax 2 + bx + c 中,a ,b ,c 的作用(1)a 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这与y = ax 2中的a 完全一样. b a y = ax 2 + bx + c x =‒ bb = 0 (2) 和 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由于抛物线 的对称轴是直线 2a ,故:① 时,对b > 0a b< 0 a称轴为 y 轴;②a (即 、b 同号)时,对称轴在 y 轴左侧;③a (即 、b 异号)时,对称轴在 y 轴右侧.(3)c 的大小决定抛物线y = ax 2+ bx + c 与 y 轴交点的位置. 当x = 0时,y=c ,∴抛物线y = ax 2+ bx + c 与 y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0,c )① c = 0,抛物线经过原点; ②c > 0,与 y 轴交于正半轴;③c < 0,与 y 轴交于负半轴b < 0α以上三点中,当结论和条件互换时,仍成立。
三角函数公式(最全)
正弦定理变形可得:
五、其他公式
2、余弦定理
对于如图所示的边长为a、b、c而相应角为α、β、γ的△ABC, 有:
3、降幂公式
sin²α=[1-cos(2α)]/2 cos²α=[1+cos(2α)]/2 tan²α=[1-cos(2α)]/[1+cos(2α)]
4、三角和
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 co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
ln(1+x)=x-x2/2+x3/3-…+(-1)k-1xk/k, x∈(-1,1)
sin x = x-x3/3!+x5/5!-…+(-1)k-1x2k-1/(2k-1)!+…, x∈R
cos x = 1-x2/2!+x4/4!-…+(-1)kx2k/(2k)!+…, x∈R
arcsin x = x + x3/(2*3) + (1*3)x5/(2*4*5) + (1*3*5)x7/(2* 4*6*7)…+(2k+1)!!*x2k+1/(2k!!*(2k+1))+…, x∈(-1,1)(!!表 示双阶乘)
1
一、定义公式
三角函数公式
锐角三角函数 任意角三角函数
正弦(sin) 余弦(cos) 正切(tan或tg) 余切(cot或ctg) 正割(sec) 余割(csc) 正弦(sin) 余弦(cos) 正切(tan或tg) 余切(cot或ctg) 正割(sec) 余割(csc)
1、倒数关系
二、函数关系
(完整版)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公式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在角α的终边上任取..一点),(y x P ,记:22y x r +=, 正弦函数:ry=αsin 余弦函数:r x =αcos 正切函数:x y =αtan余切函数:y x =αcot 正割函数:xr=αsec 余割函数:yr=αcsc 二、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六边形记忆法:图形结构“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记忆方法“对角线上两个函数的积为1;阴影三角形上两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任意一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等于相邻两个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
”倒数关系:1csc sin =⋅x x ,1sec cos =⋅x x ,1cot tan =⋅x x 。
商数关系:x x x cos sin tan =,xxx sin cos cot =。
平方关系:1cos sin 22=+x x ,x x 22sec tan 1=+,x x 22csc cot 1=+。
积的关系:sinx=tanx·cosx cosx=sinx·cotx tanx=sinx·secxcotx=cosx·cscx secx=tanx·cscx cscx=secx·cotx三、诱导公式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in (2kπ+α)=sinα cos(2kπ+α)=cosαtan (2kπ+α)=tanα cot(2kπ+α)=cotα (其中k ∈Z) 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的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 (π+α)=tanα cot(π+α)=cotα公式三: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 (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απ-2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 (απ-2)=cosα cos(απ-2)=sinα tan (απ-2)=cotα cot(απ-2)=tanα公式六:απ+2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 (απ+2)=cosα cos(απ+2)=-sinαtan(απ+2)=-cotα cot(απ+2)=-tanα公式七:απ-23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π-23)=-cosα cos(απ-23)=-sinαtan (απ-23)=cotα cot(απ-23)=tanα公式八:απ+23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απ+23)=-cosα cos(απ+23)=sinαtan (απ+23)=-cotα cot(απ+23)=-tanα公式九: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 (2π-α)=-tanα cot(2π-α)=-cotα⑴παk 2+)(Z k ∈、α-、απ+、απ-、απ-2的三角函数值,等于α的同名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定理大全
初中三角函数的公式有半角公式sin(A/2)=±√((1-cosA)/2)、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A、两角和与差公式Sin2A=2SinA*CosA、平方关系公式sin²α+cos²α=1、倒数关系公式tanα·cotα=1等等。
1初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锐角三角函数公式sinα=∠α的对边/斜边cosα=∠α的邻边/斜边tanα=∠α的对边/∠α的邻边cotα=∠α的邻边/∠α的对边2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ACos2A=CosA^2-SinA^2=1-2SinA^2=2CosA^2-1tan2A=(2tanA)/(1-tanA^2)(注:SinA^2是sinA的平方sin2(A))2初中三角函数正切定理公式在平面三角形中,正切定理说明任意两条边的和除第一条边减第二条边的差所得的商等于这两条边的对角的和的一半的正切除第一条边对角减第二条边对角的差的一半的正切所得的商。
正切定理:(a+b)/(a-b)=tan((α+β)/2)/tan((α-β)/2)。
3初中三角函数余弦定理定义:对于任意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对于边长为a、b、c而相应角为A、B、C的三角形,有:a^2=b^2+c^2-2bc·cosAb^2=a^2+c^2-2ac·cosBc^2=a^2+b^2-2ab·cosC也可表示为:cosC=(a^2+b^2-c^2)/2abcosB=(a^2+c^2-b^2)/2accosA=(c^2+b^2-a^2)/2bc这个定理也可以通过把三角形分为两个直角三角形来证明。
如果这个角不是两条边的夹角,那么三角形可能不是唯一的(边-边-角)。
要小心余弦定理的这种歧义情况。
延伸定理:第一余弦定理(任意三角形射影定理)设△ABC的三边是a、b、c,它们所对的角分别是A、B、C,则有:a=b·cosC+c·cosB,b=c·cosA+a·cosC,c=a·cosB+b·cosA。
(完整版)初中三角函数公式表
(完整版)初中三角函数公式表一、三角函数的基本定义在初中数学中,三角函数主要涉及正弦函数(sin)、余弦函数(cos)和正切函数(tan)。
这些函数与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1. 正弦函数(sin):正弦函数表示直角三角形中,对应于一个锐角的斜边与斜边与邻边之比。
公式为:sin(θ) = 对边 / 斜边。
2. 余弦函数(cos):余弦函数表示直角三角形中,对应于一个锐角的邻边与斜边之比。
公式为:cos(θ) = 邻边 / 斜边。
3. 正切函数(tan):正切函数表示直角三角形中,对应于一个锐角的斜边与邻边之比。
公式为:tan(θ) = 对边 / 邻边。
二、三角函数的相互关系1.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关系:sin(θ) = cos(90° θ),cos(θ) = sin(90° θ)。
2. 正切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关系:tan(θ) = sin(θ) / cos(θ)。
3. 正切函数和正弦函数的关系:tan(θ) = sin(θ) / cos(θ)。
三、三角函数的特殊值1. 0°:sin(0°) = 0,cos(0°) = 1,tan(0°) = 0。
2. 30°:sin(30°) = 1/2,cos(30°) = √3/2,tan(30°) =1/√3。
3. 45°:sin(45°) = √2/2,cos(45°) = √2/2,tan(45°)= 1。
4. 60°:sin(60°) = √3/2,cos(60°) = 1/2,tan(60°) = √3。
5. 90°:sin(90°) = 1,cos(90°) = 0,tan(90°) 无定义。
四、三角函数的周期性三角函数具有周期性,即函数值在一定的周期内会重复出现。
最最完整版--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与反三角函数第一部分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半角公式:sin(α/2)=±√((1-cosα)/2) cos(α/2)=±√((1+cosα)/2)tan(α/2)=±√((1-cosα)/(1+cosα))=sinα/(1+cosα)=(1-cosα)/sinαcot(α/2)=±√((1+cosα)/(1-cosα))=(1+cosα)/sinα=sinα/(1-cosα)sec(α/2)=±√((2secα/(secα+1)) csc(α/2)=±√((2secα/(secα-1))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辅助角公式:Asinα+Bcosα=√(A^2+B^2)sin(α+φ)(tanφ=B/A)Asinα+Bcosα=√(A^2+B^2)cos(α-φ)(tanφ=A/B)·万能公式sin(a)= (2tan(a/2))/(1+tan^2(a/2)) cos(a)= (1-tan^2(a/2))/(1+tan^2(a/2))tan(a)= (2tan(a/2))/(1-tan^2(a/2))·降幂公式sin^2α=(1-cos(2α))/2=versin(2α)/2 cos^2α=(1+cos(2α))/2=covers(2α)/2tan^2α=(1-cos(2α))/(1+cos(2α))·三角和的三角函数: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 β·sinγ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 β·cosγ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和差化积公式: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积化和差公式:sin α·cos β=(1/2)[sin(α+β)+sin(α-β)] cos α·sin β=(1/2)[sin(α+β)-sin(α-β)] cos α·cos β=(1/2)[cos(α+β)+cos(α-β)] sin α·sin β=-(1/2)[cos(α+β)-cos(α-β)] ·倍角公式:sin(2α)=2sin α·cos α=2/(tan α+cot α)cos(2α)=(cos α)^2-(sin α)^2=2(cos α)^2-1=1-2(sin α)^2tan(2α)=2tan α/(1-tan^2α) cot(2α)=(cot^2α-1)/(2cot α) sec(2α)=sec^2α/(1-tan^2α) csc(2α)=1/2*sec α·csc α ·三倍角公式:sin(3α) = 3sin α-4sin^3α = 4sin α·sin(60°+α)sin(60°-α) cos(3α) = 4cos^3α-3cos α = 4cos α·cos(60°+α)cos(60°-α)tan(3α) = (3tan α-tan^3α)/(1-3tan^2α) = tan αtan(π/3+α)tan(π/3-α) cot(3α)=(cot^3α-3cot α)/(3cot^2α-1) ·n 倍角公式:sin(n α)=ncos^(n-1)α·sin α-C(n,3)cos^(n-3)α·sin^3α+C(n,5)cos^(n-5)α·sin^5α-… cos(n α)=cos^n α-C(n,2)cos^(n-2)α·sin^2α+C(n,4)cos^(n-4)α·sin^4α-…·三角和的三角函数:sin(α+β+γ)=sin α·cos β·cos γ+cos α·sin β·cos γ+cos α·cos β·sin γ-sin α·sin β·sin γcos(α+β+γ)=cos α·cos β·cos γ-cos α·sin β·sin γ-sin α·cos β·sin γ-sin α·sin β·cos γtan(α+β+γ)=(tan α+tan β+tan γ-tan α·tan β·tan γ)/(1-tan α·tan β-tan β·tan γ-tan γ·tan α) ·其它公式1+sin(a)=(sin(a/2)+cos(a/2))^2 1-sin(a)=(sin(a/2)-cos(a/2))^ csc(a)=1/sin(a) sec(a)=1/cos(a) ·推导公式tan α+cot α=2/sin2α tan α-cot α=-2cot2α 1+cos2α=2cos^2α 1-cos2α=2sin^2α1+sin(a)=(sin(a/2)+cos(a/2))^2 1-sin(a)=(sin(a/2)-cos(a/2))^2 csc(a)=1/sin(a) sec(a)=1/cos(a) 。
(完整版)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公式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在角α的终边上任取..一点),(y x P ,记:22y x r +=,正弦函数:r y =αsin 余弦函数:r x =αcos 正切函数:x y=αtan 余切函数:y x =αcot 正割函数:xr=αsec 余割函数:y r =αcsc 二、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六边形记忆法:图形结构“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记忆方法“对角线上两个函数的积为1;阴影三角形上两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任意一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等于相邻两个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
”倒数关系:1csc sin =⋅x x ,1sec cos =⋅x x ,1cot tan =⋅x x 。
商数关系:x x x cos sin tan =,xxx sin cos cot =。
平方关系:1cos sin 22=+x x ,x x 22sec tan 1=+,x x 22csc cot 1=+。
积的关系:sinx=tanx·cosx cosx=sinx·cotx tanx=sinx·secxcotx=cosx·cscx secx=tanx·cscx cscx=secx·cotx三、诱导公式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in (2kπ+α)=sinα cos (2kπ+α)=cosαtan (2kπ+α)=tanα cot (2kπ+α)=cotα (其中k ∈Z)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的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π+α)=-sinα cos (π+α)=-cosα tan (π+α)=tanα cot (π+α)=cotα公式三: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 (-α)=-sinα cos (-α)=cosα tan (-α)=-tanα cot (-α)=-cotα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π-α)=sinα cos (π-α)=-cosα tan (π-α)=-tanα cot (π-α)=-cotα 公式五:απ-2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 (απ-2)=cosα cos (απ-2)=sinα tan (απ-2)=cotα cot (απ-2)=tanα公式六:απ+2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 (απ+2)=cosα cos (απ+2)=-sinα tan (απ+2)=-cotα cot (απ+2)=-tanα公式七:απ-23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απ-23)=-cosα cos (απ-23)=-sinαtan (απ-23)=cotα cot (απ-23)=tanα公式八:απ+23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 (απ+23)=-cosα cos (απ+23)=sinαtan (απ+23)=-cotα cot (απ+23)=-tanα公式九: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2π-α)=-sinα cos (2π-α)=cosα tan (2π-α)=-tanα cot (2π-α)=-cotα⑴παk 2+)(Z k ∈、α-、απ+、απ-、απ-2的三角函数值,等于α的同名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
全部三角函数公式(打印版)
i). tgA tgB tgC tgA tgB tgC ⒑二倍角公式:(含万能公式) ① sin 2 2 sin cos
2tg 1 tg 2
ii). tg tg
A 2
B A C B C tg tg tg tg 1 2 2 2 2 2
② cos2 cos2 sin 2 2 cos2 1 1 2 sin 2 ③ tg 2
a 1
x | x k 1 arcsin a, k Z
k
cosx a
a 1 a 1
x | x 2k arccosa, k Z x | x 2k arccosa, k Z
x | x k arctga, k Z
⒔积化和差公式:
sin cos 1 sin( ) sin( ) 2
3
cos sin
1 sin( ) sin( ) 2
cos cos
1 cos( ) cos( ) sin sin 1 cos( ) cos 2 2
2
2
sin
函数式
定义域
值域
, 2 2
性质
arcsin(-x) -arcsinx 奇
反正弦函数 y arcsin x 反余弦函数 反正切函数 反余切函数
y arccos x
1,1 增
1,1 减
R R 增 减
0,
, 2 2
2tg 1 tg 2
1 tg 2 1 tg 2
④ sin 2
tg 2 1 cos 2 2 1 tg 2
初中数学tan sin cos公式
1.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定义:锐角角A的正弦(s i n),余弦(c o s)和正切(t an),余切(c o t)以及正割(s e c),余割(c s 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 i n):对边比斜边,即s i n A=a/c余弦(c o s):邻边比斜边,即c o s A=b/c正切(t a n):对边比邻边,即t a n A=a/b余切(c o t):邻边比对边,即c o t A=b/a正割(s e c):斜边比邻边,即s e c A=c/b余割(c s c):斜边比对边,即c s c A=c/a2.特殊角三角函数值3.互余角的关系s i n(π-α)=c o sα,c o s(π-α)=s i nα,t an(π-α)=c o tα,c o t(π-α)=t a nα.4.平方关系sin^2(α)+cos^2(α)=1tan^2(α)+1=sec^2(α)cot^2(α)+1=csc^2(α)5.积的关系s i nα=t a nα·c o sαc o sα=c o tα·s i nαt anα=s i nα·s e cαc o tα=c o sα·c s cαs e cα=t anα·c s cαc s cα=s e cα·c o tα6.倒数关系t anα·c o tα=1s i nα·c s cα=1c o sα·s e cα=17.诱导公式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 i n(2kπ+α)=s i nαk∈zc o s(2kπ+α)=c o sαk∈zt an(2kπ+α)=t a nαk∈zc o t(2kπ+α)=c o tαk∈z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 i n(π+α)=-s i nαc o s(π+α)=-c o sαt an(π+α)=t anα8.两角和差公式(1)s i n(A+B)=s i n A c o s B+c o s A s i n B(2)s i n(A-B)=s i n A c o s B-s i n B c o s A(3)c o s(A+B)=c o s A c o s B-s i n A s i n B(4)c o s(A-B)=c o s A c o s B+s i n A s i n B(5)t a n(A+B)=(t a n A+t a n B)/(1-t an A t an B)(6)t a n(A-B)=(t a n A-t a n B)/(1+t a n A t an B)(7)c o t(A+B)=(c o t A c o t B-1)/(c o t B+c o t A)(8)c o t(A-B)=(c o t A c o t B+1)/(c o t B-c o t A)除了以上常考的三角函数公式外,掌握下面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和万能公式有利于快速解决选择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哦!1.半角公式注:正负由α/2所在的象限决定。
中学三角函数公式归纳汇总
中学三角函数公式归纳汇总一、基本关系与公式1. 正弦函数(sin):- 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角A,正弦函数是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即sinA = 对边/斜边。
- 符号表示:sinA = a/c2. 余弦函数(cos):- 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角A,余弦函数是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即cosA = 邻边/斜边。
- 符号表示:cosA = b/c3. 正切函数(tan):- 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角A,正切函数是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即tanA = 对边/邻边。
- 符号表示:tanA = a/b4. 余切函数(cot):- 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角A,余切函数是邻边与对边的比值,即cotA = 邻边/对边。
- 符号表示:cotA = b/a5. 正割函数(sec):- 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角A,正割函数是斜边与邻边的比值,即secA = 斜边/邻边。
- 符号表示:secA = c/b6. 余割函数(csc):- 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角A,余割函数是斜边与对边的比值,即cscA = 斜边/对边。
- 符号表示:cscA = c/a二、三角函数的特殊角公式1.正弦函数的特殊角公式:- sin0° = 0- sin30° = 1/2- sin45° = √2/2- sin60° = √3/2- sin90° = 12.余弦函数的特殊角公式:- cos0° = 1- cos30° = √3/2- cos45° = √2/2- cos60° = 1/2- cos90° = 03.正切函数的特殊角公式:- tan0° = 0- tan30° = √3/3- tan45° = 1- tan60° = √3- tan90° = 不存在4.余切函数的特殊角公式:- cot0° = 不存在- cot30° = √3- cot45° = 1- cot60° = √3/3- cot90° = 05.正割函数的特殊角公式:- sec0° = 1- sec30° = 2/√3- sec45° = √2- sec60° = 2- sec90° = 不存在6.余割函数的特殊角公式:- csc0° = 不存在- csc30° = 2- csc45° = √2- csc60° = 2/√3- csc90° = 1三、和差公式1.正弦函数的和差公式:- sin(A±B) = sinAcosB ± cosAsinB2.余弦函数的和差公式:- cos(A±B) = cosAcosB ∓ sinAsinB3.正切函数的和差公式:- tan(A±B) = (tanA ± tanB)/(1 ∓ tanAtanB)四、倍角公式1.正弦函数的倍角公式:- sin2A = 2sinAcosA2.余弦函数的倍角公式:- cos2A = cos²A - sin²A = 2cos²A - 1 = 1 - 2sin²A3.正切函数的倍角公式:- tan2A = (2tanA)/(1 - tan²A)五、半角公式1.正弦函数的半角公式:- sin(A/2) = ±√[(1 - cosA)/2]2.余弦函数的半角公式:- cos(A/2) = ±√[(1 + cosA)/2]3.正切函数的半角公式:- tan(A/2) = ±√[(1 - cosA)/(1 + cosA)]这些是中学三角函数的部分公式归纳和汇总,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其定理第十一次授课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
2、如下图,在Rt △ABC 中,∠C 为直角,则∠A 的锐角三角函数为(∠A 可换成∠B):3、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4、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5、0°、30°、45°、60°、9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重要)当0°≤α≤90°时,si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s 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A 90B 90∠-︒=∠︒=∠+∠得由B A 对边邻边 C A90B 90∠-︒=∠︒=∠+∠得由B A7、正切、余切的增减性:当0°<α<90°时,tan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t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1、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依据:①边的关系:222cba=+;②角的关系:A+B=90°;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2、应用举例:(1)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仰角铅垂线水平线视线视线俯角(2)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坡比)。
用字母i表示,即hil=。
坡度一般写成1:m的形式,如1:5i=等。
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记作α(叫做坡角),那么tanhilα==。
3、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
如图3,OA、OB、OC、OD的方向角分别是:45°、135°、225°。
4、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
如图4,OA、OB、OC、OD的方向角分别是:北偏东30°(东北方向),南偏东45°(东南方向),南偏西60°(西南方向),北偏西60°(西北方向)。
典型例题例题1(2009·安徽中考) 长为4m的梯子搭在墙上与地面成45°角,作业时调整为60°角(如图所示),则梯子的顶端沿墙面升高了m.练习1(2008·庆阳中考)如图,一架梯子斜靠在墙上,若梯子底端到墙的距离AC=3米,:i h l=hlα3cos 4BAC ∠=,则梯子长AB = 米.例题2(2007·湖州中考)小明发现在教学楼走廊上有一拖把以15°的倾斜角斜靠在栏杆上,严重影响了同学们的行走安全。
他自觉地将拖把挪动位置,使其的倾斜角为75°,如果拖把的总长为1.80m ,则小明拓宽了行路通道_______________m .(结果保留三个有效数字,参考数据:sin15°≈26,cos15°≈0.97)练习2(2009·庆阳中考)如图(1),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 可将其固定.如图(2)是如图(1)中窗子开到一定位置时的平面图,若∠AOB =45°, ∠OAB =30°,OA =60cm ,求点B 到OA 边的距离.(3 1.7≈,结果精确到整数)例题3(2009·郴州中考)如图,数学活动小组来到校园内的一盏路灯下测量路灯的高度,测角仪AB 的高度为1.5米,测得仰角α为30°,点B 到电灯杆底端N 的距离BN 为10米,求路灯的高度MN 是多少米?(取2=1.414,3=1.73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练习3(2009·眉山中考)海船以5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行驶,在A 处看见灯塔B 在海船的北偏东60°方向,2小时后船行驶到C处,发现此时灯塔B在海船的北偏西45方向,求此时灯塔B到C处的距离。
例题4(2009·常德中考)如图,某人在D处测得山顶C的仰角为30o,向前走200米来到山脚A≈,结果保处,测得山坡AC的坡度为i=1∶0.5,求山的高度(不计测角仪的高度,3 1.73留整数).练习4(2008·广安中考)如图,某幼儿园为了加强安全管理,决定将园内的滑滑板的倾角由45º降为30º,已知原滑滑板AB的长为5米,点D、B、C在同一水平地面上.(1)改善后滑滑板会加长多少?(精确到0.01)(2)若滑滑板的正前方能有3米长的空地就能保证安全,原滑滑板的前方有6米长的空地,像这样改造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参考数据:2 1.414,3 1.732,6 2.449家庭作业10.(2008·庆阳中考)如图,一架梯子斜靠在墙上,若梯子底端到墙的距离AC =3米,3cos 4BAC ∠=,则梯子长AB = 米.答案:411.(2007·湖州中考)小明发现在教学楼走廊上有一拖把以15°的倾斜角斜靠在栏杆上,严重影响了同学们的行走安全。
他自觉地将拖把挪动位置,使其的倾斜角为75°,如果拖把的总长为1.80m ,则小明拓宽了行路通道_______________m .(结果保留三个有效数字,参考数据:sin15°≈26,cos15°≈0.97)答案:1.28 三、解答题12.(2009·庆阳中考)如图(1),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 可将其固定.如图(2)是如图(1)中窗子开到一定位置时的平面图,若∠AOB =45°, ∠OAB =30°,OA =60cm ,求点B 到OA 边的距离.(3 1.7≈,结果精确到整数)【解析】如图,过点B 作BC ⊥OA 于点C∵ ∠AOB =45°,∴∠CBO =45°,BC =OC . 设BC =OC =x ,∵∠OAB =30°, ∴ AC =BC ×tan60°=3x .∵ OC +CA =OA ,∴x +3x =60, ∴ x =3160+≈22(cm ).即点B 到OA 边的距离是22 cm .13.(2009·郴州中考)如图,数学活动小组来到校园内的一盏路灯下测量路灯的高度,测角仪AB 的高度为1.5米,测得仰角α为30°,点B 到电灯杆底端N 的距离BN 为10米,求路灯的高度MN 是多少米?(取2=1.414,3=1.73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解析】在直角三角形MPA 中,30α∠=°,10AP =米MP=10·tan300 =10×33≈5.773米 因为 1.5AB =米 所以MN=1.5+5.77=7.27米答:路灯的高度为7.27米14.(2009·眉山中考)海船以5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行驶,在A 处看见灯塔B 在海船的北偏东60°方向,2小时后船行驶到C 处,发现此时灯塔B 在海船的北偏西45方向,求此时灯塔B 到C 处的距离。
【解析】如图,过B 点作BD ⊥AC 于D∴∠DAB =90°-60°=30°,∠DCB =90°-45°=45°设BD =x ,在Rt △ABD 中,AD =x ⋅tan30°3x在Rt △BDC 中,BD =DC =x BC 2x又AC =5×2=10 310+=x x , 得31)x =,∴25(31)5(62)BC ==(海里)答:灯塔B 距C 处62)海里15.(2009·常德中考)如图,某人在D 处测得山顶C 的仰角为30o ,向前走200米来到山脚A 处,测得山坡AC 的坡度为i=1∶0.53 1.73,结果保留整数).【解析】设山高BC =x,则AB=12 x,tan3012002BC xBD x==+o,得(231)400x-=,解得400(231)162231x+==-≈米16.(2008·广安中考)如图,某幼儿园为了加强安全管理,决定将园内的滑滑板的倾角由45º降为30º,已知原滑滑板AB的长为5米,点D、B、C在同一水平地面上.(1)改善后滑滑板会加长多少?(精确到0.01)(2)若滑滑板的正前方能有3米长的空地就能保证安全,原滑滑板的前方有6米长的空地,像这样改造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参考数据:2 1.414,3 1.732,6 2.449===)【解析】(1)在Rt ABC△中,5sin452(m)2AC AB==og5cos452(m)2BC AB==ogRt ADC△中52(m)sin30ACAD==o56(m)tan302ACCD==o2.07(m)AD AB ∴-≈改善后的滑滑板会加长2.07m .(2)这样改造能行.因为 2.59(m)CD BC -≈,而63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