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讲简支梁受均布载荷作用
简支梁受均布载荷作用,试写出剪力和弯矩方程
一、简支梁的基本概念简支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其特点是两端固定支撑,中间无任何支撑,形成一个简单的横跨结构。
在工程建设中,简支梁常被用于桥梁、楼板等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中。
当梁承受均布载荷时,其上产生的剪力和弯矩是设计和分析的重要参数。
二、受力分析的基本原理1. 剪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在简支梁上,当均布载荷作用时,梁体上的任意一截面上都受到来自上部和下部梁体的相互作用力。
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 = wL/2 - 信信其中,V代表该截面上的剪力,w代表均布载荷的大小,L代表梁的长度,x代表距离截面起点的距离。
2. 弯矩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同样,在简支梁上,距离梁的任意一截面上也存在着弯矩。
弯矩的计算公式如下:M = wLx/2 - w*x^2/2其中,M代表该截面上的弯矩,w代表均布载荷的大小,L代表梁的长度,x代表距离截面起点的距离。
三、剪力和弯矩方程的推导1. 剪力方程的推导根据前文所述的剪力的计算公式,可以推导出简支梁受均布载荷作用时的剪力方程。
假设梁的起点为原点,横向为x轴方向,竖向为y轴方向,由上述公式可知,剪力V与距离x的关系为线性关系,斜率为wL/2,截距为0。
简支梁受均布载荷作用时的剪力方程为:V = wL/2 - 信信2. 弯矩方程的推导同样地,根据前文所述的弯矩的计算公式,可以推导出简支梁受均布载荷作用时的弯矩方程。
假设梁的起点为原点,横向为x轴方向,竖向为y轴方向,通过弯矩的计算公式可得知,弯矩M与距离x的关系为二次函数关系,并且开口向下。
简支梁受均布载荷作用时的弯矩方程为:M = wLx/2 - w*x^2/2四、结论与应用在工程设计中,通过以上剪力和弯矩方程的推导,可以为简支梁的设计、分析提供依据。
在实际工程中,根据预设的载荷情况和结构参数,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截面处的剪力和弯矩,从而根据这些受力情况,进行梁的截面选取、钢筋布置、构造设计等工作。
剪力和弯矩方程的推导及其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求简支梁受均布荷载跨中位移有限元分析步骤(平面梁单元)
K151 M O K 5151
对号入座,组合整体刚度矩阵,并将各个分块矩阵对应的数值代入, 组合成整体刚度矩阵
1
6l 12 6l 2l 2 −12 −6l 2 6l 2l 0 0 0 0 0 0 0 EI 0 K= 3 l M M 0 0 0 0 −12 −6l
ql RA − 12 2 6l −12 ql 2 − 6l 12 0 ql 0 0 0 EI 0 ql = l 0 M M ql RB − 2 0 ql 2 0 12
{Fpy }( 2 )
− ql / 2 − ql 2 / 12 2 = − ql / 2 3 2 ql / 12
……
1
2
3
….
51
ql Fpy = − 2
1
−
ql 12
2
ql 0 ql 0 L
−
ql 2
ql 12
根据
[ F ] = [ K ][δ ]
υ1 = 0
−12 −6l 24 0 −12 6l 0 0 0 0 M 6l 2l 2 −6l 2l 2 0 0 0 0
求出各节点的结点位移
[δ ]
0 θ 1 v2 θ2 v3 θ3 M 0 θ51
0 1 −
0 0
2 3 l l2 1 2 − 3 2 l l
δ1 1 δ 2 = N δ e − [ ] l δ3 1 δ 4 l2 0 0
材料力学B精选题10
能 量 法1. 试就图示杆件的受载情况,证明构件内弹性应变能的数值与加载次序无关。
证:先加F 1后加F 2,则221212()/(2)/(2)/(2)V F a b EA F a EA F F a EA ε 1=+++ 先加F 2后加F 1,则222112/(2)()/(2)/(2)V F a EA F a b EA F F a EA ε 2=+++ 所以 V ε 1 = V ε 22. 直杆的支承及受载如图,试证明当F 1=2F /3时, 杆中应变能最小,并求出此时的应变能值。
解:1AC F F F =- ;1BC F F =-22221111()2/(2)/(2)(23/2)/()V F F l EA F l EA F FF F l EA ε=-+=-+1/0V F ε∂∂=: 1230F F -+= , 12/3F F =2min /(3)V F l EA ε =3. 图示杆系的各杆EA 皆相同,杆长均为a 。
求杆系内的总应变能,并用功能原理求A 、B 两点的相对线位移∆AB 。
解: 25/(6)V F a EA ε=视CD 相对固定2⨯F ∆AB /4 = 5F 2a /(6EA )∆AB = 5Fa /(3EA ) ( 拉开 )4. 杆AB 的拉压刚度为EA ,求(a) 在F 1及F 2二力作用下,杆的弹性应变能; (b) 令F 2为变量,F 2为何值时,杆中的应变能最小?此时杆的应变能是多少? 答: N 12AC F F F =-, N 2BC F F =-(a) 22122()2/(2)/(2)V F F l EA F l EA ε=-+221122(23/2)/()l F F F F EA =-+(b) 2/0V F ε∂∂=,12230F F -+=,212/3F F = 此时 21min /(3)V F l EA ε=5. 力F 可以在梁上自由移动。
为了测定F 力作用在C 点时梁的弯曲轴线,可以利用千分表测各截面的铅垂位移。
均布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结构分析
均布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结构分析摘要:本文利用ANSYS软件中的BEAM系列单元建立简支梁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静力分析与模态分析,得出梁的结构变形,分析梁的受力情况。
并用有限元刚度矩阵知识求解简支梁端点处得位移和旋度。
在此基础上,利用经典力学对以上所得的结果进行梁的有关计算,并将结果与有限元刚度矩阵和ANSYS软件所得结果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得出不同方法在简支梁求解过程中自己的优势和缺点。
关键词:ANSYS简支梁均布荷载求解应力位移1.引言钢制实心梁的截面尺寸为10mm×10mm(如图1所示),弹性模量为200GPa,均布荷载的大小及方向如图1所示。
图12.利用力学方法求解运用力学方法将上述结构求解,易得A、B支座反力相等为500N,该简支梁的计算简图、弯矩图以及剪力图如下图所示:1000N/m1000mm图2简支梁计算简图跨中弯矩:125N㎡图3简支梁弯矩图支座反力500N图4简支梁剪力图3.利用ANSYS软件建立模型与求解通过关键点创建实体模型,然后定义材料及单元属性,然后划分网格,建立有限元模型。
具体步骤包括:添加标题、定义关键点、定义直线、选择单元,定义实常数、定义材料属性、设定网格尺寸、划分网格、施加荷载求解(选择分析类型、定义约束、施加荷载)查看分析结果。
图5简支梁变形前后的情况图6简支梁应力图图7简支梁剪力图4.计算结果对比4.1简支梁内力分析结果比较节点应力有下面公式计算求得:ᵟ=有限元计算所得结果与力学的计算结果对比如下表所示:)单位(N/㎡ANSYS模态结果结构力学计算结果4.2简支梁竖向位移分析结果比较4.2.1结构力学计算求得的简支梁最大位移由下面图乘法求得:aFpx实际荷载作用下梁弯矩表达式:M(x)=500x-500x2单位荷载作用下梁弯矩表达式:Mp= (1-a)x (0<x<a)a(1-x) (a<x<1)则在梁上任意点的竖向位移f:f=500+500dx=0.25a4-0.5a3+0.25a(0,0.1, 0.2 ……) 分别代入分段点的a的数值得各点的位移如下表:4.2.2有限元计算所得简支梁y方向位移如下图8所示:图84.3端点旋度分析结果比较(1)利用结构力学图乘法求得端点处得旋度旋度:Ф=()0.5=(2)利用有限元刚度矩阵求得端点位移与旋度为:假设梁的两端固定,并计算等价的节点荷载用以表示均匀变化的荷载力M1 -M2R2-1/2qL 12 6L -12 6L v1-1/12qL26L 4L2-6L 2L2Ө1-1/2qL =EI/L3-12L -6L 12 -6L v2 (a)1/12qL26L 2L2-6L 4L2 Ө2方程(a)是固定的精确模型,因为如果从中解出的所有位移和旋度,它们的计算值都将为零。
简支梁受均布载荷 弹性力学
修正。
q
y h
4
y2 h2
3 5
(2) y 为梁各层纤维间的挤压应力,材力中
(3) xy
不考虑。 与材力中相同。
15
谢谢大家
§3-4 弹性力学 简支梁受均布载荷 主讲人:ccz
简支梁受均布载荷 -- 应力函数的确定
(1) 分析:
1
q
x —— 主要由弯矩引起;
ql
h/2
ql
xy—— 主要由剪力引起;
h/2 z
x
y——由 q 引起(挤压应力)。
y
ly l
又∵ q =常数,图示坐标系和几何对称,∴ y 不随 x 变化。
0
d
4 f1( y) dy4
0
d
4 f2( dy4
y)
2
d
2 f (y) dy2
0
对前两 f ( y) Ay3 By 2 Cy D
个方程 积分:
f1( y) Ey3 Fy2 Gy
(c) 此处略去了f1(y)中的常数项
对第三个方程得: d 4 f2 ( y) 2 d 2 f ( y) 12 Ay 4B
M
2 h
x
h2
ydy 0
x l
Q
2
h xy 2
dy ql
x l
10
对称条件与边界条件的应用 1
q
ql
ql
h/2
h/2 z
x
h
N
2
h x
dy 0
xl
2
h
M
2
h x
ydy 0
xl
2
h
Q
均布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结构分析知识分享
均布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结构分析均布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结构分析摘要:本文利用ANSYS软件中的BEAM系列单元建立简支梁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静力分析与模态分析,得出梁的结构变形,分析梁的受力情况。
并用有限元刚度矩阵知识求解简支梁端点处得位移和旋度。
在此基础上,利用经典力学对以上所得的结果进行梁的有关计算,并将结果与有限元刚度矩阵和ANSYS软件所得结果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得出不同方法在简支梁求解过程中自己的优势和缺点。
关键词:ANSYS简支梁均布荷载求解应力位移1.引言钢制实心梁的截面尺寸为10mm×10mm(如图1所示),弹性模量为200GPa,均布荷载的大小及方向如图1所示。
图12.利用力学方法求解运用力学方法将上述结构求解,易得A、B支座反力相等为500N,该简支梁的计算简图、弯矩图以及剪力图如下图所示:1000N/m1000mm图2简支梁计算简图跨中弯矩:125N㎡图3简支梁弯矩图支座反力500N图4简支梁剪力图3.利用ANSYS软件建立模型与求解通过关键点创建实体模型,然后定义材料及单元属性,然后划分网格,建立有限元模型。
具体步骤包括:添加标题、定义关键点、定义直线、选择单元,定义实常数、定义材料属性、设定网格尺寸、划分网格、施加荷载求解(选择分析类型、定义约束、施加荷载)查看分析结果。
图5简支梁变形前后的情况图6简支梁应力图图7简支梁剪力图4.计算结果对比4.1简支梁内力分析结果比较节点应力有下面公式计算求得:ᵟ=有限元计算所得结果与力学的计算结果对比如下表所示:单位(N/㎡)节点应力1 02 2703 4804 6305 7206 7507 7208 6309 48010 270ANSYS模态结果结构力学计算结果4.2简支梁竖向位移分析结果比较4.2.1结构力学计算求得的简支梁最大位移由下面图乘法求得:x实际荷载作用下梁弯矩表达式:M(x)=500x-500x2单位荷载作用下梁弯矩表达式:Mp= (1-a)x (0<x<a)a(1-x) (a<x<1)则在梁上任意点的竖向位移f:f=500+500dx=0.25a4-0.5a3+0.25a(0,0.1, 0.2 ……) 分别代入分段点的a的数值得各点的位移如下表:4.2.2有限元计算所得简支梁y方向位移如下图8所示:图84.3端点旋度分析结果比较(1)利用结构力学图乘法求得端点处得旋度旋度:Ф=()0.5=(2)利用有限元刚度矩阵求得端点位移与旋度为:假设梁的两端固定,并计算等价的节点荷载用以表示均匀变化的荷载力M1 -M2R1 R2-1/2qL 12 6L -12 6L v1-1/12qL2 6L 4L2 -6L 2L2Ө1-1/2qL =EI/L3 -12L -6L 12 -6L v2 (a)1/12qL2 6L 2L2 -6L 4L2 Ө2方程(a)是固定的精确模型,因为如果从中解出的所有位移和旋度,它们的计算值都将为零。
均布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的跨中弯矩m
均布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的跨中弯矩m均布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的跨中弯矩m1. 引言在结构工程中,简支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桥梁、楼板等建筑结构中。
而在实际的设计与分析过程中,了解梁的受力情况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以均布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的跨中弯矩m为主题,深入探讨其相关概念、原理,并讨论对梁的设计与分析的影响。
2. 均布荷载对梁的作用在探讨跨中弯矩m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均布荷载对梁的作用。
均布荷载是指在梁的整个跨度上施加的等强度的负载。
当均布荷载作用于简支梁上时,梁体将会发生弯曲变形,产生弯矩。
而弯矩是指由于外力作用而引起的梁截面内部产生的转动力矩。
3. 简支梁的受力分析简支梁的跨中弯矩m是在均布荷载作用下产生的,通过对梁的受力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跨中弯矩m的表达式。
简支梁处于均布荷载作用下时,梁的自由体图可以被简化为一个受力系统,包括竖直向上的力R和水平向内的力H。
受力分析的结果表明,跨中弯矩m为荷载q乘以梁长度L的平方除以8,即m = qL^2/8。
4. 设计与分析的影响跨中弯矩m是简支梁设计与分析中的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到梁的尺寸和材料选取。
根据跨中弯矩m的大小,我们可以评估梁的强度和刚度。
当跨中弯矩m较大时,梁需要更大的截面尺寸和更高强度的材料来承受荷载,以确保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而当跨中弯矩m较小时,可以采用较小的梁截面和适量的材料,实现经济高效的设计。
5.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的个人观点与理解中,跨中弯矩m是梁受力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不仅影响梁的设计与分析,还体现了结构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的智慧与创造力。
合理估计跨中弯矩m的大小,可以在保证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材料的使用量和减低工程成本。
对于简支梁设计与分析过程中的跨中弯矩m参数的合理把握,是工程师在实践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6. 总结与回顾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均布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的跨中弯矩m。
通过受力分析,我们得到了跨中弯矩m的表达式,并讨论了其对梁的设计与分析的影响。
均布线荷载简支梁的支座反力计算
均布线荷载简支梁的支座反力计算简支梁是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其在各种工程项目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设计和计算简支梁的支座反力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均布线荷载。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介绍简支梁的支座反力计算方法。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均布线荷载。
均布线荷载是指在梁的整个跨度上均匀分布的荷载,如自身重量、人员活动荷载等。
与之相对的是集中力荷载,即作用于梁上某一点或几个点的集中荷载。
在计算简支梁的支座反力时,需要先计算出梁的弯矩和剪力分布。
弯矩是指梁上各个截面上由于外力作用而引起的弯曲力矩,剪力是指梁上各个截面上的切割力。
根据力学原理,我们可以得到弯矩和剪力的计算公式,但在本文中我们不会直接给出这些公式。
对于均布线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其弯矩和剪力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在简支梁两个支座之间的任意截面上,弯矩和剪力的数值都是变化的,且满足一定的数学关系。
通常情况下,距离支座越远,弯矩和剪力的数值越大。
接下来,我们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如何计算简支梁的支座反力。
假设有一根长度为L的简支梁,其两个支座之间均布线荷载为q。
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将梁均匀分为n个小段,每个小段的长度为Δx。
根据力学原理,我们可以得到每个小段的弯矩和剪力的表达式。
我们计算两个支座之间的弯矩和剪力。
在两个支座之间的任意截面上,弯矩和剪力的数值都是相等的。
因此,我们只需要计算出梁中点的弯矩和剪力即可。
假设梁中点的坐标为x=L/2,那么在中点处的弯矩和剪力分别为M 和V。
根据力学原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系式:M = qL^2/8 (1)V = qL/2 (2)其中,q为均布线荷载的大小。
根据这两个关系式,我们就可以计算出简支梁两个支座的反力。
根据力学平衡条件,两个支座的反力之和等于均布线荷载的大小。
即:R1 + R2 = qL (3)将式(2)代入式(3)中,可以得到:R1 + R2 = 2V (4)根据式(4),我们可以得到支座反力的计算公式。
均布荷载简支梁弯矩计算公式
均布荷载简支梁弯矩计算公式
(实用版)
目录
1.均布荷载简支梁的概念
2.均布荷载简支梁弯矩计算公式的推导
3.均布荷载简支梁弯矩计算的实例
正文
一、均布荷载简支梁的概念
均布荷载简支梁是一种结构力学模型,它是指在梁的两端固定,梁上承受的荷载均匀分布在一定的长度上。
这种模型常用于研究梁的弯曲变形和弯矩分布等问题。
二、均布荷载简支梁弯矩计算公式的推导
均布荷载简支梁弯矩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如下:
首先,我们假设均布荷载简支梁的长度为 L,梁上的均布荷载为 q,梁的截面惯性矩为 I。
当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发生弯曲时,梁的中性轴位于梁的几何中心线上。
在这个过程中,梁上每个部分都会产生一个弯矩 M。
根据力学原理,弯矩 M 可以表示为:M = ql/8I,其中 l 为梁的跨度。
这就是均布荷载简支梁弯矩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均布荷载简支梁弯矩计算的实例
假设我们有一个均布荷载简支梁,其长度为 4m,梁上的均布荷载为8kN/m,梁的截面惯性矩为 0.5m。
第1页共1页。
均布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结构分析
均布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结构分析简支梁是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在实际工程中常受到均布荷载的作用。
因此,了解均布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结构的分析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会通过推导和实例分析来介绍均布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结构的分析过程。
首先,我们来推导均布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结构的弯矩公式。
假设简支梁长度为L,均布荷载为w,梁上其中一截面距离左端为x,这一截面处的弯矩为M。
根据力学原理,可以得到该截面处的受力分析方程:dM/dx = -w(x-L/2)。
接着,我们来看一个实例,通过具体计算来分析均布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结构。
假设有一个长为4m的简支梁,均布荷载为10N/m。
我们需要求解该梁的弯矩分布。
首先,我们需要划定梁上的坐标轴,其中x=0处为梁的左端点,x=4m处为梁的右端点。
根据前面的推导,我们可以得到弯矩公式: dM/dx = -10(x-2)。
我们可以对这个方程进行积分,得到弯矩表达式M=-5(x^2-4x)+C。
由于是简支梁,悬臂端点的弯矩为0,即M(0)=0,代入弯矩表达式可以得到:C=0。
因此,弯矩公式为M=-5(x^2-4x)。
接下来,我们将弯矩公式代入到具体的计算中。
当x=0时,M=0N·m;当x=1m时,M=-5N·m;当x=2m时,M=-20N·m;当x=3m时,M=-45N·m;当x=4m时,M=-80N·m。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弯矩分布图,从而了解均布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结构的受力情况。
除了弯矩分布,我们还可以通过上述推导的方程计算出简支梁结构受力最大处的弯矩。
在这个实例中,最大弯矩出现在x=2m处,为-20N·m。
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这个弯矩公式来计算简支梁结构的挠度和最大挠度。
挠度公式为δ = -1/(EI) * ∫(x^2-4x)·dx,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梁的最大挠度为δmax = 5/3(L^3)/(3EI)。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推导和实例分析介绍了均布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结构的分析方法。
材料力学B精选题10
材料力学B精选题10能 量 法1. 试就图示杆件的受载情况,证明构件内弹性应变能的数值与加载次序无关。
证:先加F 1后加F 2,则221212()/(2)/(2)/(2)V F a b EA F a EA F F a EA ε 1=+++先加F 2后加F 1,则222112/(2)()/(2)/(2)V F a EA F a b EA F F a EA ε 2=+++ 所以 V ε 1 = V ε 22. 直杆的支承及受载如图,试证明当F 1=2F /3时, 杆中应变能最小,并求出此时的应变能值。
解:1AC F F F =- ;1BC F F =-22221111()2/(2)/(2)(23/2)/()V F F l EA F l EA F FF F l EA ε=-+=-+1/0V F ε∂∂=: 1230F F -+= , 12/3F F =2min /(3)V F l EA ε =3. 图示杆系的各杆EA 皆相同,杆长均为a 。
求杆系内的总应变能,并用功能原理求A 、B 两点的相对线位移∆AB 。
解: 25/(6)V F a EA ε=视CD 相对固定2⨯F ∆AB /4 = 5F 2a /(6EA )∆AB = 5Fa /(3EA ) ( 拉开 )4. 杆AB 的拉压刚度为EA ,求(a) 在F 1及F 2二力作用下,杆的弹性应变能; (b) 令F 2为变量,F 2为何值时,杆中的应变能最小?此时杆的应变能是多少? 答: N 12AC F F F =-, N 2BC F F =-(a) 22122()2/(2)/(2)V F F l EA F l EA ε=-+221122(23/2)/()l F F F F EA =-+(b) 2/0V F ε∂∂=,12230F F -+=,212/3F F =ab1F 2F F 2l l EAB1F CAAFCaD aBFaaa 2llF 1F 2ACB此时 21min /(3)V F l EA ε= 5. 力F 可以在梁上自由移动。
受均布载荷简支梁弯矩
受均布载荷简支梁剪力、弯曲计算过程一、进入ANSYS二、定义路径及文件名三、 定义单元类型用鼠标按顺序操作:(prep/element type/add)四、定义梁截面(矩形截面:宽1m, 高2m)Prep/section/common section五、定义材料属性(弹性模量:2E11Pa;泊松比:0.3) Prep/material models/favorites/linear static/linear isotropic六、建模1、生成点keypoint(0,0,0), (10,0,0), (0,3,0)Prep/modeling/create/keypoint/in active CS生成点1后,生成点2,用键盘修改2、3处数值即可同样生成3点2、由1、2点生成直线Prep/modeling/create/lines/lines/straight line出现下面对话框时用鼠标点击1、2点或用键盘输入后回车均可。
七、划分单元1、定义线的属性(1)定义关键点Prep/meshing/mesh attributes/all lines(2)定义单元数(单元数:50)Prep/meshing/meshtool2、分网Prep/meshing/meshtool/mesh输入50出现对话框用鼠标单击线或用键盘输入1后回车均可。
八、加载1、位移约束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structural/displacement/on node 出现对话框后用鼠标单击节点1或用键盘输入将1点X、Y、Z方向位移及X、Y方向转角约束为0。
用同样方法约束2点Y方向位移。
2、施加均布载荷(1)选择节点(选择Y=0节点)Select/entities/node/by location(2)加载(线载荷1*101/10=10.1N/mm)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structural/force/on nodes(3)求解选择全部模型Select/everything Solution/solve/current LS九、进入后处理查看弯矩结果1、定义单元表General postproc/element table/add/by sequence num/smisc,2用同样的方法定义SMISC,23、画弯矩General postproc/plot results/contour plot/line elem res。
受均布荷载作用固支三角形梁的形变分析
受均布荷载作用固支三角形梁的形变分析受均布荷载作用的固支三角形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在建筑、机械等领域广泛应用。
对于这种梁结构,我们可以进行形变分析,以了解梁的受力情况。
形变分析的步骤如下:
1.建立荷载-位移关系:根据固支三角形梁的几何特点,建立荷载和
位移之间的关系。
2.确定荷载和位移的解析解:通过对荷载-位移关系的求解,确定荷
载和位移的解析解。
3.求解形变:根据荷载和位移的解析解,求解梁的形变量。
4.绘制形变图:根据求解的形变量,绘制梁的形变图,以直观地展
示梁的受力情况。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对受均布荷载作用的固支三角形梁进行形变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梁的受力情况。
受均布荷载q作用
2
1、受拉压杆的弹性变形能(线弹性)
U W Pd
0
N
ε
PN
Nl Δl EA
l
N (a)
O (b)
l
O (c)
σ
弹性变形能为
1 N l EAl U P 2 2 EA 2l
2
2
(8-2-1)
2、受扭圆轴的弹性变形能(线弹性)
U W Pd
δ
U W
4 1 3
1
0
P d
0
1
(
l
3 EAd )
1 1 EA P 11 4 l 4
二、 余能
1、基本公式
P P1 Δ
P1
dP
Δ1 Δ
W
C
dP
0
2、与应变能的关系
Δ1 Δ dP 0 + 0 PdΔ =矩形面积
P1
即
U W
C
C
矩形面积
二、线弹性材料的几何线性问题
弹性变形能为
M ( x) I U u dV V l A 2E M ( x) dx l 2 EI
2
y dA dx
(8-2-4)
2
例 8-1 在线弹性 范围内工作的杆, 已知: m、G、l、d 。
求:在加载过程中所积蓄的应变能 U。
d m l
又
(a)
U W Pd
0
θ
m
θ
2
θ
2 m
Pm
弹性变形能为
ε
O (b)
m
σ
O
(c) θ
1 m2l EI 2 U P 2 2 EI 2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8 简支梁受均布载荷作用学习思路:简支梁作用均匀分布力问题是又一个经典弹性力学平面问题解。
采用应力解法的关键是确定应力函数,首先根据边界条件,确定应力函数的基本形式。
将待定的应力函数代入双调和方程得到多项式表达的函数形式。
对于待定系数的确定,需要再次应用面力边界条件。
应该注意的是简支梁是几何对称结构,对称载荷作用时应力分量也是对称的。
对称条件的应用将简化问题的求解难度。
学习要点:1. 简支梁及其边界条件;2. 应力函数分析;3. 应力函数;4. 待定系数确定;5. 端面边界条件简化;6. 简支梁应力分析。
试考察一个承受均匀分布载荷的简支梁q,其跨度为l,横截面高度为h(h <<l=,单位厚度。
并且设其自重可以忽略不计。
由于简支梁是外力静定的,两端的支座反力是已知的。
因此在求解时,不妨将支座看作外力已知的边界,于是可写出下列边界条件:上述条件中,上下表面的边界条件是主要的,必须精确满足。
至于两端的边界条件可以根据圣维南原理放松为合力满足。
采用半逆解法求解。
首先对应力状态做一个基本分析,由材料力学分析可知:弯曲正应力主要是由弯矩引起的;弯曲切应力主要由剪力引起的;而挤压应力应由分布载荷引起的。
根据上述分析,因此假设挤压应力不随坐标x而改变,即 y为坐标y的函数,因此根据应力函数与应力分量的关系式,可得将上式对x积分,可得其中f (y),g(y),h(y)均为任意待定函数。
对于上述应力函数还需要考察其是否满足变形协调方程,代入变形协调方程,则上式为关于x的二次方程。
对于变形协调方程,要求在弹性体的任意点满足。
因此要求所有的x均满足,所以这个二次方程的系数和自由项都必须为零。
即上述公式的前两式要求这里应力函数的线性项已经略去。
而第三式则要求即其中线性项已被忽略不计。
将上述各式代入应力函数公式,则将上述应力函数代入应力分量表达式,可得上述应力分量已经满足平衡微分方程和变形协调方程,现在的问题是根据面力边界条件确定待定系数。
在考虑边界条件之前,首先讨论一下问题的对称性,这样往往可以减少计算工作。
由于y轴是结构和载荷的对称轴,所以应力分量也应该对称于y轴,因此σx和σy应该是x的偶函数,而τxy应为x的奇函数。
因此E =F =G = 0对于细长梁,由于梁的高度远小于跨度,所以上下边界为主要边界,其边界条件必须精确满足,我们首先考虑上下两边的边界条件。
根据上述主要边界的面力边界条件,可得将上述七个待定系数分别代入应力分量表达式,可得以下考虑简支梁左右两端面的面力边界条件,确定剩余的两个待定系数。
由于对称性已经讨论,所以只需要考虑其中的一个端面,比如右端面。
如果右端面的边界条件能满足,左端面的边界条件由对称性自然满足。
首先,在梁的右端面没有水平面力,这要求根据应力分量计算公式,如果该条件满足,只有q=0。
但是这与问题是矛盾的,因此这个边界条件只能利用圣维南原理,放松为合力边界条件,将应力分量分别代入上述两式,则另外在梁的右边,,切应力的合力应等于支反力。
将切应力计算公式代入,积分可见这个条件已经满足。
综上所述,已经求出了所有的待定系数。
将上述结论代入应力分量表达式,并作整理,可得下面讨论简支梁的应力分布。
注意到梁的惯性矩为静矩为而梁的弯曲内力为,则应力分量表达式可以改写为让我们将上述应力分量,即弹性力学解答结果与材料力学的结果作一比较。
首先考虑横截面,即沿铅垂方向的应力分布,如图所示。
在弯曲正应力σx的表达式中,第一项是主要项,与材料力学的解完全相同,而第二项是弹性力学提出的修正项。
对于细长梁,这个修正项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应力分量σy是梁的各纤维之间的挤压应力,在材料力学中一般是不考虑这个应力分量的。
而弯曲切应力τxy的表达式则和材料力学解答里完全相同。
§6.9 楔形体水坝学习思路:楔形体水坝受重力和液体压力作用问题是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另一个应用。
注意到楔形体水坝由于底部在无限远,而液体作用至顶部。
由于力学模型的几何形状不需要长度单位确定,因此问题的应力函数可以采用量纲分析方法确定。
量纲分析得到楔形体水坝的应力函数是纯三次函数。
应用面力边界条件可以确定待定系数。
由于水坝的侧边界是斜边界,应该注意边界法线方向余弦的确定。
最后分析楔形体水坝应力,并且与材料力学解答作比较。
学习要点:1. 楔形体水坝应力函数;2. 面力边界条件;3. 水坝应力分析。
楔形体水坝左边铅垂,右边与铅直面夹α 角度,下端伸向无限长。
水坝承受重力和液体压力作用,楔形体的密度为ρ,液体的密度为γ,如图所示。
在楔形体内任一点的应力分量都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重力引起的,应当与楔形体的单位体积重量ρg成正比;二是由液体压力引起的,其与液体的单位体积重量γg成正比。
当然,上述应力分量还和α,x,y等有关。
由于应力分量的量纲是[力][长度]-2,ρg和γg的量纲是[力][长度]-3,α 是无量纲的数量,而x,y的量纲是[长度],因此应力分量如果具有多项式的解答,其只能是坐标的x,y的一次幂。
即各个应力分量的表达式为x,y的纯一次式,而其应力函数应当是x,y的纯三次式。
因此可以假设对于楔形体水坝,体力分量F b x=0,F b y=ρg。
根据应力分量的表达式,可得上述应力分量是满足平衡微分方程和变形协调方程的,下面考虑面力边界条件以确定各个待定系数。
在水坝左侧,面力边界条件为在水坝右侧,边界方程x=y tanα,面力边界条件为边界法线方向余弦为将应力表达式代入上述边界条件,可得联立求解可得将计算所得的系数代入应力分量表达式,即可得到计算数据如图所示。
分析表明:应力分量 x沿水平方向为常数。
对于这个挤压应力,材料力学是不讨论的。
弯曲应力分量σy沿水平方向线性分布,在水坝左右两边分别为对于弯曲应力与材料力学偏心压缩公式所得结果相同。
切应力分量τxy也是线性变化,在水坝左右两边分别为按材料力学解,横截面切应力τxy是抛物线分布的,这一结论和弹性力学解答是完全不同的。
以上解答称为莱维解,在工程上作为三角形重力坝的基本解答。
§6.10 矩形截面梁的级数解法学习思路:弹性力学的经典问题具有多项式解,可以通过半逆解法选取所要求的应力函数。
这种方法要求弹性体主要边界作用的载荷必须连续,而且也能表示成代数多项式的形式。
对于任意载荷作用的矩形弹性体问题,可以采用三角级数表示的应力函数求解。
假设应力函数并且通过双调和方程找到应力函数特解,叠加可以确定级数形式应力函数。
对于级数形式应力函数的系数,可以通过面力边界条件,并且应用三角函数的正交性在边界作积分确定。
用级数求解平面问题时,用于求解应力表达式的待定系数的计算工作量相当大。
如果级数的收敛不快,将需要更多的计算工作量。
学习要点:1. 应力函数与双调和方程;2. 应力函数特解;3. 级数形式的应力分量;4. 级数应力函数系数的确定。
对于弹性力学的经典问题,由于问题具有多项式解,因此可以通过半逆解法选取所要求的应力函数,从而求得应力分量和位移分量。
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是明显的,它要求弹性体主要边界作用的载荷必须连续,而且也能表示成代数多项式的形式。
如果载荷不具备上述特点,甚至是不连续的,则不能构造应力函数。
对于任意载荷作用的矩形弹性体问题,可以采用三角级数表示的应力函数求解。
假设应力函数可以写成如下的形式:将上述应力函数代入双调和方程,可得等式两边同时除以X(x)Y(y)后,则将上式对y求一阶偏导数,得若要上式成立,则必须有其中, 为任意常数。
于是可以得到下列方程,和上述方程的第一式的通解为这里的K1,K2为任意常数。
对于方程的第二式,它是变形协调方程对y求一阶偏导数得到的,求解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它的解未必是变形协调方程的解。
下面采用另一种方法简化变形协调方程。
仍然根据方程的第一式,由于则将上述结果回代变形协调方程,于是得到Y(y)所满足的方程,这个方程的通解为将上述关于X(x),Y(y)的公式代入变形协调方程,可以得到方程的一个特解,这里K1,K2和A,B,C,D,λ均为任意常数,如果取不同的值,就可以得到任意多个特解。
另外,基本方程关于这些任意常数是线性的,所以这些解的和也是它的解答。
如果在这些解中取足够多的项数,就可以适当的选择这些常数,以尽可能满足问题的边界条件。
设细长简支梁的长度为l,高度为h 。
其上下边界分别受有垂直载荷和水平载荷的作用。
设在上表面y=0处,垂直载荷q1 = f1(x) ,水平载荷p1= g1(x);在下表面y=h处,垂直载荷q2 = f2(x) ,水平载荷p2= g2(x)。
本问题的边界条件可以表示为现在将上述边界条件应用于应力函数表达式,首先由上述边界条件的最后两个条件,即x = 0和x = l处,,可得。
=1,则可将应力函数表达为级数形式将上述解答代入应力函数公式,并令K2显然该应力函数是满足双调和方程和边界条件的后两式,现在需要适当选取待定系数A m,B m,C m,D m(m=1,2,3,…),使其满足其他边界条件。
根据应力分量表达式,利用上下边界条件,有为了求得待定系数A m,B m,C m,D m(m=1,2,3,…),我们在上式的一,三和二,四分别乘以然后从0到l积分,并利用三角函数的正交性:于是得到A m,B m,C m,D m所满足的方程组。
由此可以求出A m,B m,C m,D m代入应力表达式,可得应力分量。
由本节讨论的简支梁问题可以看出,用级数求解平面问题时,仅用于求解应力表达式的待定系数的计算工作量就相当大。
再加上由于级数的收敛不快,将需要更多的计算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