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含义

②理解:联系的多样性

③运用: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实例,探究建德草莓发展的对策。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初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经济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方法:案例法、归纳法、探究法等。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课前播放首届新安江·中国草莓节主题曲《新安江的草莓红了》。欣赏完以后,就歌词内容提问“为什么你也来,他也来新安江”——因为草莓红了,草莓熟了。“为什么你又醉了他又醉了”——因为草莓的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联系的一种形式。

一曲《新安江的草莓红了》让我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首届新安江·中国草莓节上,这次草莓节将持续一个月。(图片)这是草莓节上评选出来的“草莓王”,它有半个手掌大。今天我们就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角度谈谈建德草莓的发展问题。

2、【新授】:本节课我们一起用3个篇章,对我市草莓发展进行探讨。——成果篇、发展篇、探究篇。

(1)成果篇: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建德草莓发展取得的成果(文字材料)。

①问:你认为我市草莓取得如此成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气候条件、农民、政府、党的政策…(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角度或教师提示角度)教师:这些因素都和我市草莓的发展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问:你还能列举实际生活中事物相互联系的例子吗?(把学生答案归纳为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三角度;注意引导学生寻找事物的内部联系,而非仅停留在现象的联系)

教师:以草莓为例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联系的内涵(哲学上把这种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就叫做联系)。就某一事物而言,联系不仅体现在事物之间,还体现在事物内部。我们仍以草莓为例,看看材料体现了哪些事物的联系?(草莓和人)

草莓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类植物,其独特的营养成分对促进人体健康有积极作用(这体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联系);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对草莓的营养价值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自然界和人的思维之间的联系);人类反过来利用这种认识指导人们的生活,是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之间的联系)。

→得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是相互联系的。不仅如此,自然界内部(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人类社会内部(政治、经济、文化、人口、资源、环境间的联系),人的思维内部(各种观点、思想、理论都是相互联系的)也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得出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普遍性,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是世界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环节。

②请学生从世界观与方法论角度小结联系普遍性哲理。(引导学生回顾: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方法论是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③问:联系是普遍的,是不是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呢?(请学生简要回答,不管对错)带着问题引出下一个环节。

(2)发展篇:建德草莓的发展经历了露天栽培、大棚设施种植、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三个阶段。以建德和“中国草莓之乡”荣誉称号两事物间的联系为例。——条件性

①教师:虽然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世界上每一具体联系都是有条件的,是具体的。由于条件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其性质、地位、作用也各不相同,是多种多样的。

问:建德草莓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哪些具体联系?(有利—不利,内部—外部,必然—偶然,因果联系)——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刚才同学们提到的联系,还有很多具体联系,如……

问:你觉得我们的成长中要注意哪些条件,重视哪些联系?(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

物的不利条件。要重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长远的联系,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方法论意义

②通过上述学习,我们知道联系是普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事实上不仅如此,每一具体联系的条件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仍以建德草莓的发展历程为例,虽然在第一、二阶段我们也很想获得“中国草莓之乡”的荣誉称号,想打响建德草莓的知名度,造福建德人民。但是客观条件不允许,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因为联系是客观的。

A、联系客观性的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既不能消灭,也不能臆造。)

教师:原来有的联系我们不能忽视,原来没有的联系我们不能强加。

B、就事物联系与人类实践的关系来说,联系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

人为事物的联系。那么这些联系都是客观的吗?我们首先来看自在事物的联系。

问:请学生举例自在事物的联系有哪些?——自然规律。

教师:这些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它们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教师:这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遵循自然界固有的联系,否则就不会成功。如永动机(不消耗能量而能永远做功的机器),为什么不能制造成功?——违背能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人为事物的联系。

问: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对象是什么?——自在事物的联系。

问: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人类实践活动。

教师:我们说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并且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所以也是客观的。

举例:大棚设施种植草莓,它以草莓生长和温度、湿度间的联系为基础,通过实践,做成草莓大棚,控制草莓生长和成熟的时间。

→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思考:学习了联系的客观性以后,请同学们来判断这种联系是真实联系吗?—主观臆造的联系。

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所以,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区分客观真实联系和主观臆造联系)

C、联系客观性原理小结。

D、思考: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在客观联系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请学生举例,有困难时教师举例:杭千高速公路的开通,使杭州、苏州、南京、上海等城市都能吃到建德当天采摘的草莓;计算机网络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