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论文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永远是个开放着的、未完成的动态过程,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互动关系,在两者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二者积极性,共同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去,通过两者的共享,实现“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发展人才的最终目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说两者的关系说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其一是“主客体关系说”。
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教育主体,起主导作用,负责组织和引领教育对象参加教育活动,受教育者只是被动接受及改造的对象。
这样在此关系中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显然这种简单的“主客体关系说”在一定意义上还有缺陷。
如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填鸭式教学、普遍的厌学情绪等。
其二是“双主体关系说”。
也就是说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主体,教育者是“教”的主体,受教育者是“学”的主体。
此种看法片面地割裂了同样是主体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二者间的有机联系,从而教育活动不再是其共同实践的活动,而是使“教”与“学”成为两个孤立的过程。
“双主体说”实质是把受教育者上升到主体地位,与教育者并列为主体,但是我们必须区分及意识到教育者的主体特征是在何种情况下即某个阶段下体现的,这与其担当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不能划等号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只能是教育者。
笔者认为“双主体说”把教育过程涉及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这两个方面说成是两个过程,逻辑上是矛盾着的。
其三是“互为主客体关系说”。
此说是关于前面俩者观点的进一步发展。
主张从受教过程和施教过程俩方面来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客体关系,该观点仍然是把整体一个活动过程分裂开来分析,强调各自的主体性,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每个行为主体都把对方当作是客体,这样两者间的平等对话关系很难建立。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给我们的启示1.树立地位平等观平等,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关系的本质特征,也是处理两者关系的基本准则。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④从影响力的形式上划分: 自然权威型教育主体、强制权威型教育主体;
⑤从教育主体形式的特点划分: 正式教育主体、非正式教育主体。
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类型的特征
a.科层性与整体性统一; b.民主性和权威性统一; c.对象化和客体化统一; d.教育性和服务性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不同意见:
0 1 人、人民群众; 0 2 人的思想; 0 3 人的思想和行为; 0 4 人的思想政治品德;
含义: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人,所作用的范围是 人的思想政治品德;
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施加可控性教育 影响的对象。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以及教学相长 1、(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党的领导干部为人师表,身体力 行,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古人云:“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导之以行比动之以 情、晓之以理更重要。
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a、靠群众。作为被领导的对象,群众是领导干部治 政思想和施政举措的具体实践者;作为社会的主人 ,群众是领导干部思想行为和行政行为的监督者, 更是领导干部思想观念、道德行为、民主作风的教 育者。群众有权利有责任有能力对领导干部进行教 育。人民群众的教育包孕在他们对领导干部的各种 期待、各类评价以及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批评之中, 当然还包含在为人民群众代言的社会舆论之中。
此外,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充分发挥 好课堂主渠道作用。要把语文课、历史课、思想政治 课等学科教学,作为提高广大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 重要载体,同时加强科学普及教育和唯物论教育,使 青少年从小养成学科学、爱科学,自觉抵制愚昧迷信 的良好习惯。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
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思想政治教育者★★★1.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含义及特征(见表7-1)表7-1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含义及特征2.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能及素质(见表7-2)表7-2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能及素质要点考点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1.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概述(见表7-3)表7-3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概述2.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1)领导干部。
党政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者、组织者,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而且是重点对象。
(2)青年。
青年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也是重点对象,这是由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及其生理心理特征所决定的考点三: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见表7-4)★★★表7-4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7.2 课后习题详解一、概念题1.思想政治教育者答: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指依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的个体或群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从广义的角度说,思想政治教育者既包括专职教育者,也包括兼职教育者,还包括那些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对特定对象开展某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人。
思想政治教育者具有阶级性、主体性、客体性的特征。
2.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答: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施加可控性教育影响的对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对象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狭义的教育对象仅指受教育者,可分为集体对象和个体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作为一个整体,其特征表现为:①广泛性;②层次性;③可塑性;④主体性。
3.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答: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是指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基于某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关系,它通过双方的互动,帮助教育对象解决他们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以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笔记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1. 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对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道德品质和人生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和标准。
2.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群众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1. 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2. 外延: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领域,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1. 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学科。
2. 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原则、方法、载体、环境、管理和评估等方面。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 形成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2. 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包括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与融合、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方法等。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2.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3. 思想与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4. 灌输与疏导:灌输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疏导是指通过引导、启发和沟通,使受教育者自觉接受和内化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
5. 内化与外化: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将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信念和行为准则;外化是指受教育者将内在的信念和行为准则外化为实际行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七章
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方向,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基本前提。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以及社会生活的有关方面所期望达到的结果。
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人们依据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对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状态的一种期望。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依据和动力。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一个体系,它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具体目的所组成。
1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这个根本目的包含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第一,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要动员人们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使人们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如崇高的理想、优良的品德、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坚强的毅力、严格的纪律等。
这是人们参加现代化事业的动力。
有了优良的道德品质,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才会有持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对人们进行教育,可以使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事业有明确的认识,增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把社会主义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
这样就能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努力奋斗。
第二,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人们要很好地改造客观世界,除了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外,还需要较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只有正确认识世界,并具有改造它的能力,才能按照客观世界的规律改造它,使客观世界的改变符合人的需要和愿望。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配套考研题库-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圣才出品】
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一、辨析题1.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促进思想改造和思想进步的两个过程。
答:该说法正确。
具体分析如下:(1)批评是指对别人的缺点或错误提出意见,自我批评是指政党或个人对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进行的自我揭露和剖析。
(2)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促进思想改造和思想进步的两个过程。
自我批评是比批评更高一层的进步。
(3)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项经常性的“洗脸扫地”的教育方法。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
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
”教育对象的问题大部分是思想认识问题,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正确方法。
2.《后汉书·第五伦传》中记载“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研)答:该观点正确,具体分析如下:(1)这句话的意思是:自身行为不正,即使是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听从。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别人,大家就会心悦诚服。
如果只用语言来空泛说教,大家就会发生争吵而无所适从。
因此这句话就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端正各种行为,在受教育者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儒家特别重视教育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孔子认为,一个人能正己然后才能正人。
儒家要求统治者要树立“圣人”理想人格,具有全德、全智、全功的特征,“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是突出的优秀人才,是伦常的完满体现者,是道德之表帅。
只有这样,统治者才能教化万民,开启民智。
儒家对教师则要求更高,认为教师要为人师表,做学生的道德楷模,对自己要“学而不厌”,对学生要“诲人不倦”,要以自己的负责精神、谦恭态度和博学多知来教育学生、感化学生。
二、简答题1.简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武汉大学2009年研)相关试题:(1)思想政治教育者。
(概念题,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研)(2)论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特征、职能和基本素质。
(论述题,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研)(3)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职能。
浅谈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浅谈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论文网:论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教育对象关系论文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及其相互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科学定位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地位,正确运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教育对象的主动作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的组织者和教育者。
相对于教育对象来说是成熟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始终起主导和支配作用,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教育对象现实的思想道德状况出发,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引导教育对象养成与社会未来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科学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否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不具备主体性,即使身为教育者,也不能很好地履行承担、组织、发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难以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具备了主体性,切实履行了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才能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的强弱,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效率。
因此,有否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必备条件,不断增强主体性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的必要条件。
荀子认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怀。
”邓小平同志也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建设培养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优良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知识素养,“以人为本”的良好动机和良好的信息素质,才能巩固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第七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第七章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节 综 述解放初期,铜陵地区各中、小学的思想教育,一般是围绕各个时间党的中心任务和政治运动进行的。
在学生中,主要宣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常识,教育学生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和革命措施。
同时,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所制定的“共同纲领”第四十二条规定,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五爱”教育。
1958年,学校思想教育以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中心内容。
学校师生在假期分期分批到工厂、农村参加义务劳动。
1962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学校组织师生访贫问苦、忆苦思甜,请老工人讲厂史,讲斗争史;请老农民讲村史和家史。
并开展学习同阶级敌人英勇斗争而牺牲的少年英雄刘文学的活动。
1963年至1965年,学校普遍开展学习《毛泽东选集》活动,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主要思想教育内容。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政治思想教育为读“语录”、“大批判”所代替,被引入“左”倾错误的歧途。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党的领导下,学校组织师生开展揭批“四人帮”罪行的斗争,肃清其流毒和影响,逐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1979年,各校的正常秩序逐步恢复。
学生的学习纪律和校风有所好转,但由于林彪“四人帮”的流毒尚未肃清,部分学生的思想创伤还较为严重。
学校对学生加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
特别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作为新的历史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方针。
市委、市教育局加强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要求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作为学校教育目标。
1981年11月,市教育局召开全市中小学思想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各类学校应根据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好动、爱新、爱美的特点,坚持疏导方针,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关系探析
作为实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实践互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对基本关系。
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至今,学界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观点,至今尚有学术争鸣,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做一些探讨,以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深化研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关系的既有观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学位办[2005]64号文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学科领域、学科属性进行了明确规定,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
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两个方面: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实际上,这两个规律分别是立足于教育对象和教育者的角度讲的,思想形成和发展规律主要是从教育对象的角度讲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主要是从教育者的角度讲的,这两个规律辩证地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
由此看来,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二者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具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践开展及其成效。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一个存有争议的前沿话题。
就二者的关系而言,当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概念出发,认为教育者是主体,教育对象是客体。
[1](P88)这种主客体说主张教育者是主体,同时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在学术界得到普遍认同。
但是,这种观点在理论上的主客体二分,对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来说,只是体现了其中的一个过程或方面。
第二种观点认为,应当以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提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提出“教育对象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教育者发挥主导作用”的主导主体论。
[2]这种观点承认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但这种地位是由教育者规定的。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的构成: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概述
确 定 和
反映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实
突出教育内容的政治性、 现人的全面发展;立足现实,
目的性、先进性
面向未来
实
施 思
注重教育内容的针
想
对性和可接受性
政
从教育对象现有的个性发展水 平出发;从教育对象的思想成 熟度、内在需要出发
治
教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
第一,把优良传统教育 与时代精神教育有机地 结合起来。
第二,重视并充分发挥 社会实践在民族精神教 育中的作用。
第三,把握民族精神教 育的契机。
第四,把学校教育与家 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 结合起来。
第三节 政治观教育
四、时 代精神 教育
以改革 创新为 核心的 与时俱 进、开 拓进取、 求真务 实、奋 勇争先 的时代 精神
第三节 政治观教育
一、基本国情教育
1 要帮助人们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2 要帮助人们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3 要帮助人们认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4 要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4
时代精神教育
第三节 政治观教育
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
首先, 要坚持 解放思 想、与 时俱进。
其次, 要着眼 于改革 开放的 具体实 践
第四节 人生观教育
一、理想信念教育
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就是要引导人们特别 是共产党员和先进分 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 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第一,要使人们认识到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 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要使人们认识到 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 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
论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论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作者:朱文静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4年第06期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两个基本因素,俩者之间的关系又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微妙的甚至于最难处理的关系。
因此正确把握和运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日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教育对象;关系一、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说两者的关系说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其一是“主客体关系说”。
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教育主体,起主导作用,负责组织和引领教育对象参加教育活动,受教育者只是被动接受及改造的对象。
这样在此关系中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显然这种简单的“主客体关系说”在一定意义上还有缺陷。
如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填鸭式教学、普遍的厌学情绪等。
其二是“双主体关系说”。
也就是说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主体,教育者是“教”的主体,受教育者是“学”的主体。
此种看法片面地割裂了同样是主体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二者间的有机联系,从而教育活动不再是其共同实践的活动,而是使“教”与“学”成为两个孤立的过程。
“双主体说”实质是把受教育者上升到主体地位,与教育者并列为主体,但是我们必须区分及意识到教育者的主体特征是在何种情况下即某个阶段下体现的,这与其担当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不能划等号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只能是教育者。
笔者认为“双主体说”把教育过程涉及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这两个方面说成是两个过程,逻辑上是矛盾着的。
其三是“互为主客体关系说”。
此说是关于前面俩者观点的进一步发展。
主张从受教过程和施教过程俩方面来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客体关系,该观点仍然是把整体一个活动过程分裂开来分析,强调各自的主体性,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每个行为主体都把对方当作是客体,这样两者间的平等对话关系很难建立。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总结
第一章绪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特殊矛盾: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1是思政存在的内在根据2贯穿于思教始终并推动其发展3制约着思教领域其他矛盾)基本范畴:1个人与社会,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是以共同点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共同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思想与行为揭示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的相互关系范畴。
思想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总和(理性感性情感意志)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
关系: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反映思想,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具有反作用。
(表现略)思想转化为行为需①外部条件,行为的环境支持因素(风气,舆论,习俗)②内部条件,行为必须通过动机态度等环节。
动机转化为行为受到两个制约①文化观念,动机形成后能否表露受价值准则判断的制约,符合公认准则就可以②合适的行为方式选择。
3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与客体关系4内化和外化。
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化发展范畴。
内化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
(注意,理解,接受)三环节。
外化则是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产生良好行为结果的过程。
制约因素;①内部制约因素是个体的价值观对行为动机的评价作用和对行为方式的选择。
②外部制约first内在动机外化行为所需要的时间地点和条件。
Second个体意识是否外化受到制约third 从众效应的影响(公共场合尤甚)关系:二者是思教过程密不可分的环节。
两者统一性表现为;①实践活动是两者的共同基础②目的相同,最终都为了通过良好行为产生良好社会效应③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促进。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互动关系新探
摘要在新时期新条件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已不能适应开放、多元、复杂的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二者之间必须建立起新型互动关系,在双向互动和互相转化的过程中统一起来,以实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互动关系New Exploration on Interaction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 and Educatee //ZhaoJieAbstract Inthenewperiod,thetraditionalrelationsbetween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orandeducateecannotadapttonewconditions,especiallyinthediverseandcomplexsituation.Anewinteractiverelationshipbetween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orandeducateemustbeestablished,whichunifiestheed-ucatorandeducateeintothebilateralinteractionandtransforma-tionprocessioninordertoachieveagood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effect.Key words 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educatoranded-ucatee;interactionrelationsAuthor 's address SchoolofMarxism,TianjinNormalUniversity,300387,Tianjin,China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被简单地定义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被动关系,将其划分成主客体二分模式,造成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分裂,引发了“教”与“学”脱钩的现象,严重打击了教育对象的学习积极性,也使教育者缺乏对自身提高和反思的意识,根本无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交往关系
jc2. l 0 c 04 6 1
思政工论 想治作坛
试 论 思想 政治教 育 中教 育者
与教 育对 象的交往关 系
袁文 艺
( 镇江船艇学 院, 江苏 [ 摘 镇江 220 ) 10 3
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中教 育者与教 育对 象的 关系问题 , 思想政 治教 育学所 关注的根 本 f题 之 一, 是 * - I 也
[ 中图分类号】1 4 3 6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l3一 4720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 0 (" 88( 60 07 — 2 X/ 0 4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问题, 是思 想政治教育学所关注的根本问题之一, 也是一个争论较多的前 沿问题, 因而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在这个问题上, 人们已经摒弃 了传统的“ 主客体关系说” 双主体关系说”而代之以公认的 和“ , “ 主体际关系说”并认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主体性模式, , 它以民主平等的主体际关系和双向互动为基础。笔者认为, 在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主要体现为教育对象与教育者的交往关 系, 思想道德建构活动是通过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问的交往活 动实现的。 交往: 探讨思想政治教育 者与教育对象关系的新视角 从表面上看, 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 系问题的不同意见, 似乎是概念之争, 是不同提法、 不同表述之 争。深层次地考察, 则体现在认识这个问题的方法论的重大区 别上。无庸讳言, 无论是“ 主客体关系说” 还是“ 双主体关系说” , 都是把人的主体性理论作为立论基础, 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 它们共同的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 即这些理论视野中的主体性 是一种占 有性个人主体性。比 主客体关系说” 如“ 是把教育者看 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 教育对象则被看作是客体;双主 “ 体关系说” 认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互为主客体。这样, 当突 出一方的主体地位时, 另一方则退回到客体的地位。很明显, 一 方主体性的发挥是以 另一方作为客体为代价的。 这里的主体性 是一种典型的占 有性主体性。 占 有性个人主体性展示的是一种 自我主体, 自我主体以 “ 的利益为核心与他人建立社会关系。 我” 它总是把“ 我” 自 作为 唯一的主体, 他人或社会是“ 达到目的的手段。这是一种单 我” 向的“ 主体一客体” 关系模式。当每个人都以“ 为中心建立社 我” 会关系时, 他人同时也以自己为中心与“ 建立社会关系。这 我” 样, 在这种“ 主一客” 二分的机械的对立关系中,我” “ 与他人相互 被客体化、 手段化,我” “ 与他人建立的是敌对的关系。这种单一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以及社会活动的有关方面所要达到的一种未来状态。
一、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意义(1)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思想政治活动指明方向。
(2)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动力。
(3)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提供依据。
二、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主要依据(1)社会发展的需要(2)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3)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以及思想实际。
三、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一个体系,它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所组成的。
(1)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2)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是多元的,是一个近期的目标,,也是在与党在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具体目标相适应的。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承担的责任。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为什么要培育“四有”新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呢?(1)培育“四有”新人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2)培育“四有”新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3)培育“四有”新人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4)培育“四有”新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在化建设的需要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主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积极性,是广大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热情去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理顺情绪。
(2)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3)明确利益,增强责任感。
三、完成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基本要求(1)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2)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现代化意识<1>首先要树立创新意识。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一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的依据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关系必须遵循的法则或标准。
它是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确立,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科学的理论依据。
1.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它被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为一定的经济、政治服务。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是党实现其领导作用的重要条件和有力工具。
这一鲜明的政治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确立,必须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
而这恰好是思想政治教育按照客观规律进行的具体体现,因为中国共产党以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从而能够在深入分析研究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现实运行趋势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指导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因此,思想政教育原则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确立依据,从根本上讲,就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
2.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认识的产物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重要工作,具有自身的规律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反映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大系统的本质联系,思想政治教育与平行系统(如经济业务工作系统,行政管理系统等)的本质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各要素(如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和内容方法)的内在必然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正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主观反映的结果,换言之,正是这些关系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原则。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内在依据。
3.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具有鲜明的实践意义,它之所以能够有效地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一是因为它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要求;二是因为它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7-12章复习重点
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指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体或群体。
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既包括专职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包括兼职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包括在特定时间和空间针对特定对象进行某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人(参与活动的特定人员)。
特征:阶级性、主导性、客体性(客观性)。
阶级性:在特定的阶级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者、决策者、组织者、发动者和实施者的地位最终是由统治阶级决定的,他们身上体现出鲜明的阶级性。
主导性: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教育者设计并控制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组织和引领教育对象参加教育活动,使教育对象逐步形成特定社会和阶级所要求的思想品德。
客体性(客观性):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和环境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者及其教育活动被客体所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者是自检、内省的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能:1.教育职能。
组织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传授思想政治知识和品德规范;促使教育对象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引导教育对象思想品德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2.管理职能。
确定目标和计划;进行制度管理;协调教育活动的各种因素或关系,形成合力。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工作对象、过程、手段、成果的特殊性决定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具备较高的素质)1.政治素质。
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较高的政治水平。
2.道德素质。
有爱心、热爱党与人民;热爱和尊重教育对象;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奉献精神;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思想素质。
思想观念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思维方式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思想作风要严谨。
4.知识素质。
掌握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学科);根据工作对象和所处环境的需要应掌握的有关知识。
论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docx
论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论文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及其相互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科学定位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地位,正确运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教育对象的主动作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教育对象关系一、对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即教育者,是指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体或群体。
最根本的特点是具有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想成为名副其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就必须具备了主体性特征,并且切实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即受教育者,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作用的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和受动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直接体现者。
需要注意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不同于一般的物质客体,他们作为带有思想、情感、意志等本质特征的人,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教育,其中也饱含主动性特征。
但是并不能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具有主动性就认为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因为这种主动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接受教育的主动性,而不是教育本身具有的主动性,它依然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客体性的特殊表现形式,我们不能因此而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客体地位。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就否定它的主体性。
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具有主体性,并有可能转变为主体。
当受教育者对他人进行教育时,它自身的主体性就会逐渐增强,逐渐成为主体。
也就是说,二者的身份和特征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的认识1、平等关系。
在我国当今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社会地位是平等的;人格是平等的;接受信息的机会也是均等的,提高思想认识的要求是平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联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区别 三、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联系
1、相互规定和相互依存 2、变化不居和相互转化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区别 1、角色不同 2、任务侧重点和活动方式不同 3、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
E、怯懦与自卑
F、狂妄与自大
从巴布的高校教育目标, 从巴布的高校教育目标,看大学生能力培养 提高交流能力 培养分析能力 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价值判断的能力 提高社会交往与互动的能力 培养对个人和环境的理解能力 改善个人对当今世界的了解能力 增长艺术与人文学科的知识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一、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二、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三、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对象
大学生思想现状
(1)时代感强,责任感减弱 时代感强, 认同感强, (2)认同感强,践行能力弱 参与意识强, (3)参与意识强,辨别能力弱 主体意识强,对权威淡化, (4)主体意识强,对权威淡化,集体观念弱 个性特征强, (5)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弱 注重实惠, (6)注重实惠,缺乏崇高理想追求 (7)大学生女性价值观发生最大变化 (8)大学生心理问题比较多 A 、焦虑 B、冷漠 C、逆反 D、狭隘与抑郁
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品德、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政治素质(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品德、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道德素质 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思想作风) 思想素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思想作风) 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思政教育专业知识、其他相关知识) 知识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思政教育专业知识、其他相关知识) 能力素质(观察、分析研究、表达、组织指导、创新、自我调控、协调人际关系等) 观察、 分析研究、 表达、 组织指导、 创新、 自我调控、 协调人际关系等) 生理心理素质
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 1、平等 2、理解 3、共享
思考题: 思考题:
1、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基本素质。 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基本素质。 如何教育和培养青年大学生? 2、如何教育和培养青年大学生? 如何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 3、如何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者 与教育对象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者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特征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能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特征
1、阶级性 2、主导性 3、客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能1、教育职能
2、管理职能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
1、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特殊性 2、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要素质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