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识形态角度看翻译
从意识形态角度看白睿文的文学翻译观——以《活着》的英文译本为例
- 234 -校园英语 /从意识形态角度看白睿文的文学翻译观——以《活着》的英文译本为例装甲兵工程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室/王志敏 闫文军 刘华【摘要】意识形态对翻译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借助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理论,讨论意识形态对白睿文《活着》英译本的影响,并从社会意识形态和译者个人意识形态的角度探讨白睿文的文学翻译观及其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意识形态 文学翻译 文化相对主义意识形态对翻译过程有深远的影响。
译本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原作在原文化里的影响,更要取决于译入语文化读者对异域文化的接纳程度。
翻译的文化派认为,翻译活动充斥了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矛盾冲突,而译作是译者权衡了各种意识形态和矛盾冲突的结果。
他们认为,翻译活动中,译者的翻译策略和选择都可以从意识形态中找到根源。
因此,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探讨翻译,能翻译研究跳出过去“对等”概念的局限,帮助翻译研究者更好地认识翻译现象,解释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
一、意识形态理论上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翻译研究出现重大范式变革,欧洲低地国家和以色列的一批学者从文学接受和文化传播的角度,以译文描写替代原文分析,将翻译产生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语境进行系统考察,从而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翻译观和翻译研究的模式。
在翻译研究范式的转变过程中,比利时裔美籍比较文学学者和翻译理论家Andre Lefevere 提出,翻译是一种改写,翻译文学作品要树立何种形象,主要是由两种因素决定,这两种因素是译者的意识形态(不管是译者本身认同的还是赞助人强加给他的)和当时在译语环境中占主流地位的诗学观。
从宏观层面上,意识形态会影响翻译的目的,翻译题材,翻译标准,翻译策略;从微观层面上会影响到具体词语的翻译。
而在论及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时,原文语言和“文化万象”(universe of discourse) 带来的各种难题,译者也会在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依据自己的意识形态寻找解决办法。
根据勒菲维尔的这一理论,从庄柔玉对翻译意识形态的提法,置白睿文于美国21世纪跨文化交际的语境中,来分析他的文学翻译观。
从意识形态看外宣翻译中的误译
70现代交际■ 2016年8月从意识形态看外宣翻译中的误译武绒陈柯(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摘要:外宣翻译作为正式的语篇形式,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重要译介输出。
它承栽源 语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也与受众文化里的各种意识形态相抗衡。
本文从政治、经济、审美、文化等意识 形态分析了我国外宣翻译中的一些误译现象,从而对外宣翻译的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外宣翻译意识形态误译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 (2016) 15-0070-02一、意识形态与外宣翻译意识形态(英语:Ideology)就是具有普遍性的共识集 合在一起,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
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刘 金玲(2014)认为:“意识形态”是指某一阶级、政党、职业(通常是知识分子)的人对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 法和简介,它是某一国家或集体里流行的信念,潜藏在其 政治行为和思想风格中:哲学、政治、艺术、审美、宗教、伦理道德等是它的具体表现。
同时,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 的一整套或有系统的社会文化信念或价值观也属于意识形 态范畴。
Lefevere(2004)指出影响翻译的要素有两个,即意识形态(Ideology)以及诗学观(Poetics)确切来说,意 识形态是一直指导我们行为的形式、习俗和信念。
外宣翻译作为跨国界、跨语言、跨文化的传播,其体 裁几乎包括所有的三大文本类型:具有“表达型”(expressive)的官方文告类文本(authoritative statements);具 有“信息型”(informative)的新闻发布与报道类(news release and reports)文本以及具有“呼唤性”(vocative)的公共宣传品(propaganda,publicityf)类文本。
通过这些不 同功能的文本的译文,一方面将本国的各种意识形态通过 受众输出和渗透到其他文化中,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本国文 化中的各种意识形态与异国文化中的各种意识形态相冲突 和抗衡。
论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论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作者:李新来源:《电影评介》2014年第16期翻译并不是纯粹的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翻译文化学派的学者认为译者在进行翻译创作的时候,肯定会受到所处年代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使其译作也打上年代的烙印。
这种观点对译评工作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也就是说,在对某一部译作进行评论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译者的生活时代的意识形态,分析与原作有出入的原因。
应该说,强调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是20世纪末翻译界的一大进步。
一、意识形态与翻译活动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和文化的产物。
人类在出现社会、产生文化的同时也就产生了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它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
就意识形态与翻译的关系而言,罗特曼(Yury Lotman)的界说有着直接意义。
他把意识形态描述为“框架性观念,它由某个社会在某个特定时期可以接受的思想观点和态度构成,读者和译者通过它接近文本”。
[1]罗特曼所提出的可接受的观点和态度乃是指某个社会在某个特定时期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译者是社会背景下的人,他的任何翻译活动都要受到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的约束。
这种制约性有来自政府出版审查方面的,也有发自译者个人政治意识的。
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下,译者的个人经历、教育程度、实践目的、价值取向、社会文化环境方面的不同,会形成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从而影响其翻译活动。
二、意识形态对翻译语言的影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他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及自身文化因素的规约与限定,使翻译从一开始就打上意识形态的烙印,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的诸多方面进行着操控。
这种操控首先体现在翻译目的的政治性上,译者的目的往往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
例如,《简·爱》的两个译本:李霁野译本[2](简称李译本)和黄渊深译本[3](简称黄译本),分别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和90年代。
意识形态对翻译策略的操控——以《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为例
现了他妻子的纯洁、 美丽的形象, 也表达了对妻子深 深 的爱 。林语 堂对 之 进 行逐 字 翻译 , 留 了 中国独 保
特 的文 化 。在译 文 中 , 还 用 异 化 的 翻译 策 略保 留 林 了许多 其 他 的 中 国 特 有 的 文 化 词 汇 , “ 股 时 如 八
宗 教信仰 是每Leabharlann 国家文化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原
文 中的“ 阳” 中 国佛 教 文 化 中重 要 的 术语 。 中 阴 是
文” “ 、 童媳 ” “ 明 1 、 马褂 ” “ 饨 ” , 、 清 3” “ 和 馄 等 向西
方 读者 介绍 了 中国特有 的文 化 。
国 的佛 教信徒 把世 人所 生存 的世 界 称 作 “ 阳间 ” 他 , 们相 信人死后 , 灵魂 会 在 另一 个 世界— — “ 间 ” 其 阴 继续 生存 。布 莱 克 将 之 翻 译 成 “h ehrw r f tente ol o d H ds ae”—— 一个 希腊神 话 中人死后 , 魂所 去 的地 灵 方 , 西方读 者认 为 中国古人 都相 信希腊 神话 , 让 曲解
绍 了“ 鸿案相庄 ” 这个 中文成语所涉及 的两个 主人公 ,
理解和接受 , 在对《 浮生六记》 的翻译过程中主要采 用 了归 化策 略 。他 以 自以为不 致 让 人含 混 的顺 序 ,
意识形态对电影大片字幕翻译的影响
意识形态对电影大片字幕翻译的影响当今世界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全球化的时代,电影大片传播的方式因此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传统电影大片的传播主要是以国家为主导,通过引进、译制、发行等步骤来进行传播的,因此传播的周期较长。
而今,任何一个人只要通过登录互联网就可以即时收看到最新的原版电影大片。
传播速度的加快对于电影大片翻译活动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传统的电影大片翻译以配音为主,如今的翻译则以字幕为主。
传统的翻译是以国家为主,如今的翻译则以公众为主。
这种转变不仅是一种翻译技术的转变,同时也是翻译主体的转变,更是一种翻译意识形态的转变。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正是由于翻译过程中主导意识形态的变化,从而使字幕翻译呈现出传统配音翻译所没有的多元化、大众化、娱乐化的趋势。
诚然,翻译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准确性原则,但是翻译的准确性不仅仅是一个翻译技术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意识形态的变化以及其对字幕翻译的影响展开论述。
一、电影大片字幕翻译的意识形态我们首先来看现代翻译的意识形态,在此基础上审视意识形态对于现代翻译的影响。
翻译和差异性密切相关,这种差异性首先体现在意识形态的差异上。
翻译是一种处理方式,改进或是改良,它必须要面对意识形态。
翻译的目的是转换,从一种意识形态转换为另一种意识形态,消除一种意识形态使其成为另一种意识形态,或者是将一种意识形态移位到另一种意识形态。
翻译对意识形态的跨越。
现代翻译主要有三种概念。
首先是作为解释的翻译。
解释的翻译就是为了要澄清、说明和启发。
意识形态的差异极为广泛而又模糊,难以理解。
因此作为解释的翻译,就是对意识形态进行解释、澄清和说明。
其次是作为改编的翻译,翻译是一种改写,改编,一种对于原文精神的传递,不是复制,不是粘贴,不是简单由一个词转变为另一个词。
意识形态不能够原封不动传递,即便是最为伟大的作品,其中的思想不可能完全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译作与原作总是会存在方方面面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只能够减少,而不能够消除。
从清末翻译看翻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Vol .31 No .1Feb . 2017doi :10.13440/i .slxy .1674-0033.2017.01.010第31卷第1期 商洛学院学报2017 年 2 月Journal of Shangluo University从清末翻译看翻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彭治民(商洛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商洛726000)摘要:翻译是一种社会行为,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制约和操控最为明显。
清末翻译思想的变化清晰地反映了翻译对意识形态的依附。
从翻译的内容上 看,清末的翻译大致经历了科技翻译、政治翻译、小说翻译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都是在相应 的意识形态支配下进行的,科技翻译反映的是科技强国的翻译思想,政治翻译反映的是自上 而下进行政治改良的翻译思想,小说翻译则是自下而上唤起民众斗争意识的表现。
由此可以 看出,清末翻译的每一阶段都是在相应的意识形态支配下进行的,都依附于一定的意识形态。
从清末中国翻译思想的变化研究翻译对意识形态的依附,为研究翻译与意识形态关系提供依 据,对理解翻译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意识形态;科技翻译;政治翻译;小说翻译中图分类号:H 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033(2017)01-0043-05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and Ideology from the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PENG Zhi-min(College of Language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s , Shangluo University , Shangluo 726000,Shaanxi )Abstract:Translation is a social activity,and manipulated by various social factors , of which ideology is themost obvious one.The change of ideology in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clearly reflects the attachment of translation to ideology.In view of the content,transl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can be generally divided in three stages:translation of science,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works,translation of novels . The three stages went with different ideologies.Translation of science is the reflection of a strong China by science,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works is the reflection of a strong China by political reform and translation of novels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calling for the mass to rise up.Hence every stage of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went under respective ideology and was attached to a certain ideology.The study of change in translation attached to ideolog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provides evidence to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and ideology,and has signific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essence of translation .Key words:ideology;translation of science;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works;translation of novels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和文化的产物,翻译作 文本的选择,还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更是译者为一种跨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 意识形态的体现,从译者的翻译中,能清楚地反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他不仅影响译者对翻译映出译者的意识形态。
再论“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从绝对性到相对性
在翻译过程 中, 译者 “ 了必须考虑原作者意 除 图 、 文本语 境等 一 切与 源文本 相关 的特 征外 , 主 源 更 要 的是 还必 须考 虑 翻译 目的 、 目标文 本 功能 、 者期 读 望 和反应 、 委托 者 和赞 助者 、 品 出 版发 行 机 构 审 作 核等一系列与译语文化相关 的因素”14 2 。而这 [2 -0 1 5 1 些 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左右着译者的意识形态 , 从 而 对 翻译 过 程产 生 巨大 的影响 。 ( ) 响文 本选 择 一 影 影响翻译取材的因素很多 , 意识形态中政治 但 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为它不但会影响译者 的价
●语言学研 究
再 论 意 识 形 态 ’ 翻 译 的 操 纵 “ ’ 对
从 绝对 性 到 相对 性
李 素 慧
( 河南科技学 院 外语 系 , 河南 新乡 4 30 ) 5 0 3
摘
要: 翻译理论研究从 “ 言转 向” “ 语 到 文化转 向” 大地拓 展 了翻译研 究 的视 角 。“ 极 文化派 ” 从译 语意识形
2 1 年 4月 01
第2 5卷 第 2期
新乡学 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u a o ixagU iesy Sc l c n e dt n o rl f n i nvri (oi i csE io) n X n t aSe 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p . 01 r2 1
Vo . 5 No 2 12 .
收 稿 日期 :00—1 0 21 2— 6
作者简介 : 李素慧 , , 女 河南濮 阳人 , 河南科技学 院讲师 。
当代翻译理论 以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为主导。在 当代 西方 翻译 理 论 “ 言 学 ” 语 的研究 方 法 发 展 到 2 0 世纪 7 年代时, 0 翻译研究从重视不同语言之间语言 层 面 上 的转 换 走 向 了更 为 重 视 社 会 文 化 层 面 上 的 “ 文化转 向”1 卜 。就 翻译研究学科而言其 文化 ¨2 】 转 向极 大 地拓 展 了 翻译 研 究 的视 野 , 翻 译 研 究 从 将 追求形式对等、 功能等效等文本 问语言层面的关系 扩展 到在 文化 层 面上分 析 整个 翻译 过程 。
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论的翻译实践
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论的翻译实践一、概述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论的翻译实践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领域,它涉及语言、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的交互与碰撞。
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文学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意识形态的传递与重构。
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对文学翻译的影响深远。
不同的意识形态会导致翻译者对原作的理解和诠释产生差异,进而影响到翻译文本的表达和呈现。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到原作所处的文化语境和意识形态背景,以确保翻译文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文学翻译论则是对文学翻译活动的理论探讨和总结。
它旨在揭示文学翻译的内在规律和特点,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在文学翻译论中,意识形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翻译者需要借助文学翻译论的理论框架,对原作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理解,同时结合自身的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进行合理的翻译和表达。
1. 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的关系概述在探讨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的关系时,我们不得不首先认识到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与相互影响。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社会观念体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而文学翻译作为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塑造。
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内容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翻译者在挑选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往往会受到其所处时代、社会背景以及个人信仰等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决定了翻译者的审美偏好和价值判断,进而影响了他们对翻译文本的选择。
例如,在特定历史时期,某些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学作品可能更容易得到翻译和传播,而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作品则可能遭到冷落或禁止。
意识形态还影响着文学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目标语言读者的接受能力和审美习惯,因此他们会根据意识形态的需求来调整翻译策略。
例如,为了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翻译者可能会采用归化翻译策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
从意识形态角度看时政用语的翻译——以《时政用语中译英释例》为指导
摘
要: 时政 用语 作 为 一 个 国 家的政 治产 物 , 从 某种程 度 上 而 言 , 具有 鲜 明的 意识 形 态 色彩 。 当今世 界 存
在 两种 意识 形 态—— 社 会 主 义和 资本 主 义 , 政 治 交锋 时刻存 在 。在 中国与 西 方 国 家的 交 流 中 , 如 何 妥 善 处理 时政 用语 的翻译 , 杜 争 鸣教 授 的 《 时政 用语 中译英 释例 》 一 书 具有极 强的指 导作 用。
一 一
系列活 动 中形 成 的具 有特 定含 义 的政 治性 词语 和话 政 府文件 中高频 率 出现 的词 汇进行 了阐释。言 中 因不 同的政治 状况 而有 授 对时政用语 翻译 的解读不仅 仅停 留在词 汇层 面上 , 还 所不 同 , 给 翻译带来 了一定挑 战。 将分析上升至词组 、 句子, 以及语段层面 , 同时对 时政用 然而 , 由于 当今世界 存在两种 意识形 态—— 社会 主 语 的话 语结 构 、 主客观视 角 、 修 辞等方 面也有 所解读 。 义 和资本 主义 , 政治交锋 时刻存在 。在 中国与西方 国家 交流的政治舞 台中, 若不谨慎 翻译时政用语 , 则很容 易出 现沟通失 当甚 至是误读 的现象 , 给 中国的外交带来 障碍。 如何避免 时政用语 中译 英 出现这 种情 况? 如何 把中 比如 , 杜教授也 指 出:“ 英语是 主语 突出 的语言 , 即句子 不可 以没有 主语 , 但 主语 是主要 形式结 构 的起 点 , 不 一 定是话 语语 义 中的话题 ; 而汉语 是主题 突 出的语言 , 即 句子 以话 题为起点 , 话 题明确时可 以没有语法形 式上的
关键词 : 时政用语 ; 意识形态; 《 时政用语 中译英释例 》 中图分 类 号 :H0 5 9 文献 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0 8 — 9 6 4 0( 2 0 1 7)0 4 0 0 5 0 . 0 2
意识形态对翻译研究的影响及启示
织着他个人的政治 意识 和上层建 筑 的政 治意 识 、 人 的审 个 美意识和 目标读者 的审美意识。严复对翻译文本进行 了精 心选择 , 从亚 当斯 密 的《 富》 原 到赫 胥 黎的 《 天演 论》 , 等 每
一
国家或集体里流行 的信念 , 潜藏 在其政 治行 为 或思 想风格 中, 哲学 、 政治 、 艺术 、 审美 、 宗教 、 伦理 道德等是它 的具体表 现 。同时 , 一个人 在一定 时期 内的一整 套或 有 系统 的社会 文化信念和价值观 也属于 意识形 态范 畴。 翻译作 为一种 跨语言 、 跨文 化的交际活动与社会实践 , 无疑要受 到意识形 态的影响和制约 , 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 的关 系。 Lfvr e ee阐述 了影 响 翻译 的“ e 两要 素 ” 论 , 理 口 即翻译
自始至终都会受 到意识 形态 (dooy 和/ 诗学 观 ( ot i lg ) 或 e pe・
本都 是代表近代西方 资产 阶级思想或主导意识形 态的经
典 之作。严复在 国难 当头之 时选 择 翻译 《 天演论 》 是他 就 胸 中 自强保种 、 亡 图存 的忧 国忧 民 的激情所 使然 。因为 救 书中“物竟天择适 者生存~ 与天争胜~ 自强保 种” 的论点 正 切合 当时严复 的 目的和用 意 , 即站在 危机 意识 的时代 高 度, 对西方流行 的进化论 作慎 重选 择后 的 中国化改 造。他 的译作所 宣扬的 自由、 民主 、 法治 、 经济 等现 代 国家 的立 国 之本 , 正是 当时中国最缺乏 的思想。他通过 翻译利用异 域 的意识形态 颠覆了 中国当时的封 建传统 意识形态 , 唤醒 了 知识分 子的革命和 民主 意识 。4在早期爱尔兰文学 中 C u- L hl an in是一个 身上长满虱子 的年轻人 。他一上 战场就 因愤 怒 而变得疯狂 、 荒唐 ; 他肩负着保卫 边疆重镇 的任务 , 因儿 却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_从_操控论_看_红楼梦_的两个英译本
2011年第2期(总第86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No.2.2011General.No.86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113【译文文化】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从“操控论”看《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冯宇玲(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150040)摘要:勒菲弗尔将意识形态纳入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使学者从一个新的视角来重新看待翻译实践。
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具有操控作用,这种作用是多方面的。
通过对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David Hawkes )的两个《红楼梦》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以证明意识形态对翻译不可低估的操控作用。
关键词:意识形态;操控论;翻译中图分类号:H 0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409(2011)02-0113-02收稿日期:2010-12-03作者简介:冯宇玲(1980-),女,哈尔滨人,讲师,硕士,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研究的重点往往放在原作与译作的文本对比之上,所遵循的最高标准则是“忠”。
例如,严复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则是以“信”为首;而林语堂的“忠实、通顺和美”的翻译标准与严复不谋而合,所强调的仍然是“忠实”。
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将文化纳入了翻译研究的范围,形成了面向译入语文化的文化学派翻译理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以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éLefevere )为代表的“操控学派”理论。
他们关注的是意识形态和诗学对文本操控性改写,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角。
本文试图以操控学派的研究理论为基础,对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英译的两个《红楼梦》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分析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影响。
一、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在英文中是ideology ,源自希腊文idea (观念)和logos (逻各斯),字面意思是观念逻各斯,即观念的学说。
这一概念是法国哲学家特拉西(An toine Destutt de Tracy )在18世纪末首先提出来表示他所称的“观念科学”。
论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产生的影响
论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产生的影响摘要意识形态在文学翻译过程中产生的影响问题一直是中外学者进行讨论的重要话题。
本文从翻译过程中的文本选择、文本解读、翻译策略以及翻译方法的选取三个方面,对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意识形态文学翻译文本选择文本解读翻译策略翻译方法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一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过程中文本选择的影响文学翻译的狭义定义为针对某部文学作品进行不同符号间或者不同语言间的转换,但是从广义上来看,文学翻译的过程包括很多阶段,所以广义理解上的文学翻译要比狭义理解上的文学翻译内容更加丰富,其中对于翻译文本做出选择就是广义文学翻译过程中的首要环节。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只有在合理选材的基础上才能开展文学翻译活动后续的步骤,而对文本选择造成影响的因素包括政治、教育、经济等许多方面,但是其中更重要的是,无论是译者还是编辑或者是出版商在进行文本选择前,都会对自己翻译或者出版的译作具有一定的期望,这个期望可以是得到的经济利益,或者是教化大众以及陶冶读者情操的效果,即作者对译作的方向。
而通常情况下,只有确保所选择的文本适应本土文化的需求、文本中的内容适应读者的审美观以及价值观,译作才能够在这些方面取得预期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译者等翻译主体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但是从更深层次上来看,确实意识形态在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以《汤姆叔叔的小屋》为例。
《汤姆叔叔的小屋》由美国的斯托夫人所著,这本著作被翻译为多国语言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十分畅销。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所写的内容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所以这本著作在美国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很大轰动。
1901年,我国著名的翻译家魏易和林纾合作对这部作品进行了翻译并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西方列强对中国国土虎视眈眈,而满清政府内部腐败、对外无能。
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际,百姓也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当时的社会需要作出变革,所以这个时期中国主要的意识形态是“求变革”以及“开民智”。
意识形态与翻译
意识形态与翻译方华文教授的翻译思想历经多年的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的教学及研究,方华文教授对翻译所起的社会效应以及它的政治功能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这些在他的“红色中国,红色翻译”翻译观中可见一斑。
在方教授看来,翻译是社会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各个国家的政治中,翻译所起的作用都不容忽视,在中国尤为如此。
从东汉末年的佛经翻译开始,各个朝代的当权者总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利用翻译以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
翻译总是为这个阶级或那个阶级所利用,成为它们的政治工具。
它可以为巩固统治阶级的地位效力,也能够成为统治阶级的丧钟。
翻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不例外,亦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总是围绕着如何巩固执政党的地位而展开的。
在他的专著《20世纪中国翻译史》以及《文学翻译概论》里,方教授详细地阐释了翻译在中国如何影响政治,而政治又是如何操纵翻译。
现代中国的政坛风云变幻,其中翻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国革命以红色作为标志性的颜色,中国的翻译活动便自然而然蒙上了红的色彩。
红色象征着这个国家主流政治的性质,具体来说就是红色的“无产阶级”政治。
“无产阶级”一词代表了中国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代表了中国进步力量几十年来的追求、梦想以及选择。
作为这个潮流的一个分支,翻译也总是不断经历着潮起潮落,它的角色或者是引导或者是受控制,但总是与政治息息相关。
虽然中国执政党的地位已“固若金汤”,近年来政治对翻译的影响大大减弱,但仍然起着一定的作用,仍似一只隐形的手操纵着它的行为。
编辑本段为什么在中国,政治对翻译的影响总是比其他国家要大呢?方教授在《20世纪中国翻译史》中提出了以下四个原因来解释这一现象:历史和社会原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内战频仍,并且遭受外来侵略。
统治阶级却无视人民大众的疾苦,过着奢华的生活。
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这给当时的国家和爱国学者当头一棒。
学者们认为低我们一等的日本通过西化而变得强大,这是日本胜利的原因。
论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
论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本文探讨了意识形态对翻译的诸多影响,但通过论述明确指出,这种影响是相对的,”绝对化”只会使译者陷入新的教条。
标签:意识形态;影响;相对;绝对从”意识形态”角度研究翻译是近年来随着翻译文化学派的兴起而变得日益引人注目的。
Lefevere阐述了影响翻译的”两要素”理论,即翻译自始至终都会受到意识形态(ideology)和诗学观(poetics)的影响,其中,赞助人(patronage)控制意识形态,”专业人士”(professionals)控制诗学。
从意识形态角度研究翻译的一大特点是将翻译现象置于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审视,使人们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译者的作用、影响和创造空间,从本质上颠覆原作与译文的”主仆”关系,将二者置于平等的地位。
可以说,强调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是20世纪末翻译界的一大进步。
一、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在英文中是ideology, 源自于希腊文idea(观念)和logos(逻各斯),字面意思是观念逻各斯,即观念的学说。
从正面来说,意识形态是世界观和哲学思想的主体,用于对宗教的现代批判,其概念囊括了包括科学在内的整个文化领域;从反面来说,意识形态是一种虚假的意识(false consciousness),用以指导社会和政治行动,但却没有得到理性的检验。
在这里,意识形态包括宗教和所有被歪曲的意识形式,是科学的对立面,是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特殊因素而在政治上起作用的。
本文对意识形态概念的使用将采用其广义形态,既体现其狭义的政治内涵,也涵盖其观念学说的本义。
二、意识形态影响下的翻译1、影响取材影响翻译取材的因素很多,但政治因素(它是意识形态最重要的方面)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
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当属佛经翻译。
从大处着眼,佛经的翻译就是汉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选择。
东汉末年,中原天下大乱,中央政府失去控制全局的能力,儒教衰落,这为佛教和道教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论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的操控
因此 . 翻译 也 是 意识 形 态 的一 种 表 达 。 随 着 人 类 文 明 的发 展 , 各
个 国 家 , 个 民族 的 交 流 增 加 , 各 冲突 加 剧 , 译 已不 是 中 性 的 、 翻 远 离 政 治 的 , 及 意识 形 态 斗 争 和 利 益 冲 突 的 行 为 , 反, 成 了这 治 相 它 类 冲 突 的 场所 。
接 受 的程 度 , 是 具 有 塑 造 意 识 形 态 的功 能 。 而
济 以 及相 关地 位 这 三 个 相 互 作 用 的 元 素 , 识 形 态 和诗 学形 成 与 意 影 响 着 译 者 的 翻译 策 略
许 钧 在 翻译 法 国作 家 吕西 安 ・ 达 尔 的 《 娜 ・ 丽 》 ,考 博 安 玛 时 “
虑 到 意 识 形 态 方 面 的 原 因 , 虑 到 读 者 的接 受 能 力 ”删 去 了书 考 , 中有 关 性 的 描 写 , 因为 他 认 为 , 些 描 写 有 悖我 国社 会 伦 理 。 这 1 世 纪末 , 溪 子 在 翻译 英 国哈 葛 德 的小 说 Ja s 9 蟠 onHat , e时 因考 虑 到 当 时 中 国 的 伦理 习俗 ,在 译 文 中刻 意 隐 去 了迦 茵 与 亨 利 相 遇 登 塔 取 雏 的浪 漫故 事 ,删 除 了迦 茵 与 亨 利 相 爱 私 孕 的情
异 表 现 出来 , 读 者 送 到 国外 去 ” 把 。这 种 翻 译 方 法 的 采 用 , 利 于 有
打 破 和 抵 制 现行 的英 美 文 化 霸 权 ,有 利 于 目的 语 文 化 的 重 构 , 有 利 于 文 化 的交 流 与传 播 。 从 以上 表 述 可 以看 出 , 者 选 取 那 种 翻 译 策 略 , 不 是 凭 译 译 并
中国人意识形态对新闻翻译修正影响论文
中国人意识形态对新闻翻译修正影响论文摘要:在中国人对国外新闻的翻译中,都会受到本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做出特殊的翻译行为。
有些是对不实扭曲新闻的修正,说明了中国人的意识形态对新闻翻译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同时新闻自身对公众的影响力同样巨大,所以更需要我们对国外新闻翻译做出正确认识。
每个国家或地区自从诞生以来,各自的意识形态也随之诞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更。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信息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新闻报导的撰写和翻译工作同样在迅速地发展。
以勒菲威尔为代表的操纵学派将“意识形态”这一概念引入翻译界,对翻译理论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勒菲威尔提出,翻译会受到意识形态和诗学的影响,赞助人影响意识形态,专业人士则受到诗学的影响和控制[1]。
中国作为世界上四个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具潜力的一个国家,外国对中国事件的报道越来越多,包含国外作者的意识形态的影响。
中国译者根据本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修正一些不实报道。
1.意识形态及中国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英文:Ideology,也写作“意识型态”)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
英文Ideology这个词是德崔希伯爵在1796年所创造的,被用来界定一种“观念的科学”。
意识形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比如世界观),存在于共识与一些哲学趋势中,或者是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
它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
当今世界有两大意识形态阵营,分别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
当今这两大阵营各自最大的代表是美国和中国,我们接触的翻译新闻极大部分来自于美国。
中国的政治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上的,较之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应该是具备先进性甚至是抵抗性的。
2.新闻及新闻翻译的重要性新闻,广义上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和制约
教导。
”Ho佛教意识形态正是历经千余年与中国的主体意识形态即儒道意识形态的不断交流、斗争、碰撞、相互颠复、妥协和利用之中在中国生根、发芽和壮大,达到儒、道、佛在中国并存的地位。
但同时,佛教经典在不断地被重译、改译中完全偏离了古印度佛教的教旨和意识形态,使其完全变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化的佛教。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苏联的社会意识形态相一致。
受此影响,译界开始大量翻译马克思、列宁的著作和苏联的文学作品。
《青年近卫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静的顿河》:《卓雅和舒拉的故事》等大批符合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小说、诗歌的译作纷纷问世,几乎达到“全盘苏化”的程度。
我国翻译活动受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和操纵最典型和最严重的就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由于反帝、反修和阶级斗争是主流意识形态,同时中国还认为自己的主流意识形态也是世界的主流意识形态,担负着“支持亚非拉各国人民反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使命。
”∞1所有的译作都得围绕上述主流意识形态,否则译者的译本就不可能正式出版,译者本人甚至会被打成反革命关进“牛棚”进行劳动改造或投入监狱。
这时期的翻译作晶主要有:《阿尔巴尼亚短篇小说集》、《越南南方短篇小说》、《朝鲜诗选》、《鲍狄埃诗选》、《苏修文艺批判集》等反映主流意识形态的译本。
我国的对外翻译也基本停滞,仅有的对外翻译作品主要是《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毛泽东诗词》。
这时的翻译活动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即主要对外宣传毛泽东思想,输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
因此,在“文革”期间我国的翻译活动完全掌控在极“左”的主流意识形态之下,译者的翻译活动必须屈从于当时的极“左”主流意识形态。
三、译者的个体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国家社会或集团的主流意识形态固然对翻译活动起着强大的制约和操纵作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译者的个体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和操控。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跨国交流和沟通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促进了翻译的发展和应用。
然而,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往往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制约和操纵。
意识形态是一种对思想、信仰、价值观和理论等方面产生影响的系统性的相关观点和价值标准的理论。
本文将探讨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意识形态,英文为“ideology”一般被定义为一种对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出现的事物的理性解释,并由此导致的人们对行为规范和价值的一种看法。
这种对于事物的看法支持着人们的行为、思考、意见和思想的想法和习惯,对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的意义和价值观的影响非常深远。
意识形态是一种非常有力的舆论武器,可以影响人们对某个事件的看法和表达,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通过宣传教育、新闻媒体等手段,通过意识形态的媒介来塑造公民的观念、态度和行为准则。
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二、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在翻译中,无论是从源语到目标语,还是从目标语到源语,都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经常出现操纵和误导的情况。
1. 调整翻译风格和用语翻译人员会根据其对源语和目标语国家意识形态的了解,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词汇。
例如,在翻译自由主义议题时,翻译人员可能会使用“自由”、“个人权利”等词汇来突出其正面意义,而在翻译类似社会主义等议题时,可能会使用“公正”、“平等”等词汇以突出其正面意义。
这些词汇的使用恰当与否,会对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受众的接受产生重要影响。
2. 过滤和删减相关内容在翻译过程中,为了符合特定的意识形态,翻译人员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删减或过滤掉某些相关的内容。
在某些国家或地区,有些政治、文化、历史内容受到政府或主流意识形态的限制和扭曲,这就为翻译人员在翻译成其他语言时加入其他情况留下了空间。
3. 改变信息的语言和语调在翻译中,翻译人员的语言、语调、情感、重点和讲述的方式等都会受到其对源语和目标语意识形态的影响。
论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
论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论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摘要:意识形态对翻译有重要影响。
本文以严复和林纾的翻译为研究中心,考察了意识形态在翻译过程中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运用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意识形态翻译文本翻译策略引言“意识形态”一词源出18世纪法国唯理哲学家德斯特·图·特拉西(Destutt de Tracy) 。
他认为意识形态囊括了包括科学在内的整个文化领域,是我们自己与世界之间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中介。
特里·伊格尔顿在《意识形态论》中给“意识形态”下了数种定义,并明确指出,意识形态“象征着某一特定的重要社会团体或阶级状况和生活经验的观念和信仰”,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表现在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形式中。
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与社会实践,无疑要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翻译不仅仅是实现语言符号层面的转换和变形,它还具有更重要的社会功能,而且翻译工作从来都是一个政治任务。
(辛红娟,20XX)勒菲维尔(Lefevere)认为,操纵文学创作和翻译的因素有文学系统内外之分。
文学系统内因就是评论家、教师、翻译家等组成的所谓“专业人士”(professionals),文学系统外因是拥有“促进或阻止”文学创作和翻译的“权力”的“人或机构”,他所用的术语是patronage(“赞助人”)。
在这里,“赞助人感兴趣的通常是文学的意识形态”,而“文学家们关心的则是诗学(po etics)”。
(胡莉莉,20XX)因此,制约翻译过程的两大因素归根到底就是意识形态和诗学。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式,译者往往受本土意识形态影响对源文本进行改写,但同时又具有极强的颠覆性,因为它是本土意识形态与外来意识形态直接交锋的平台。
在本土意识形态影响下,经过改写的译本还是会顽强地传达外来意识形态,并且在某些时期颠覆本土意识形态。
(刘小刚,20XX)在勒弗菲尔的理论中,翻译是改写文本的一种形式,是创造另一个文本形象的一种形式。
意识形态论文:论意识形态与翻译的互动
意识形态论文:论意识形态与翻译的互动【中文摘要】传统的忠实对等论忽视翻译的动机和社会功用,仅从原作中心论出发,把翻译当作语言文字上的转换和替代,而不去研究翻译的文化政治层面,如性别政治、暴力与挪用、解构的策略、叙事的政治等问题。
然而,任何翻译都受一定的文化、文学意图和意识形态操纵,以忠实为目标的翻译标准只是对具体翻译实践的要求,而无法解释复杂的翻译现象,更不能作为翻译文化研究和意识形态研究的理论指导。
自20世纪90年代翻译文化学派提出文化转向后,翻译研究便冲破传统语言学等效论的藩篱,开始关注影响翻译过程的外部因素。
于是,处于宏观层面的译者、译入语语境中的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就成了研究重点。
翻译活动都会受到所处时代历史文化语境的限制,特别是处于政治变革中的翻译活动,无疑具有更为明确的性和社会功利性。
本文研究的主题是翻译与意识形态的互动关系,理论来源主要是伊恩·佐哈的多元系统理论和文化学派的勒菲弗尔和巴斯内特的改写理论、文化构建理论。
是中国五四时期的翻译活动,研究方法是以该时期翻译内容、翻译策略的内在规律和翻译主将的翻译观为线索对史料进行整理归纳,统计梳理,并辅以对该时期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的宏观描述和思辨研究,从而得出作者的结论。
论文首先对意识形态与翻译的相互关系作理论上的探究。
在界定了意识形态的内涵后,文章从意识形态与译文的生成过程,意识形态与译者的决策入手层层论证,最后得出意识形态与翻译的互动关系。
论文接着通过分析五四时期的翻译活动案例,巩固作者的论证。
检视五四时期的翻译活动作者发现:五四初期崇尚浪漫主义,以译介英国作品为主导;中后期注重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译介,俄国及弱小国家的文学译介成为时代风尚,同时翻译策略也经历了急剧转变:翻译语言从文言文享有至尊的地位,到白话文成为唯一的书面语言;到白话文也受到抨击,欧化的语体文的提倡;翻译方法从大刀阔斧的“豪杰译”到“直译”,甚至“死译”。
这种种变化并不是纯粹的翻译内容与策略问题,而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代语境发展的变迁密切相关,翻译的变化是为了实现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之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3·《中国商界》2010年9月总第206期一、意识形态的概念什么是意识形态?它是个涵义广泛的名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普遍认同的界定。
“意识形态”一词源出18世纪法国唯理哲学家德斯特·图·特拉西(Destuttde Tracy),“最初是把它作为世界观和哲学思想的主体,用于对宗教的现代批判,其概念囊括了包括科学在内的整个文化领域,是我们自己与世界之间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中介。
”特里·伊格尔顿在《意识形态论》中给“意识形态”下了数种定义,并明确指出,意识形态“象征着某一特定的重要社会团体或阶级状况和生活经验的观念和信仰”,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表现在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形式中。
罗特曼(Yury Lotman)把意识形态描述为“框架性观念,它由某个社会在某个特定时期可以接受的思想观点和态度构成,读者和译者通过它接近文本”。
《现代汉语词典》对意识形态作如下解释:“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哲学、政治、艺术、宗教、道德等是它的具体表现。
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也叫观念形态。
”总之,意识形态的内涵涉及到了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
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西方解释哲学认为我们只是在语言中与社会存在相遇,故而由语言符号编码而成的文本是社会意识形态和主体个人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
二、意识形态与翻译的关系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层面转换,它具有更重要的社会功能,有些学者将翻译看成是一个政治任务。
翻译创造了原文、原作者、原文的文学和文化形象,实际上也是译者对文本的处理,使文学以一种另外的方式在社会中产生作用。
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化改写(cultural rewriting),也是一种文化操纵(culturalmanipulation),“所有的翻译都意味着出于某种目的而对原文某种程度上的操纵。
”美国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将操纵文学翻译的基本力量归纳为三种:1.文学系统内的专业队伍,包括评论家、教师、译员等;2.文学系统之外赞助者(任何可能有助于文学作品的产生和传播,同时又可能妨碍、禁制、毁灭文学作品的力量),这个赞助者可能是一个人,或者宗教组织、政党、阶级、宫廷、出版社、大众传播机构等。
一般来说,赞助者最关心的是意识形态问题,通常管得很严。
3.主流诗学。
勒菲弗尔的“诗学”概念比较含混,既可指文学意义上的“诗学”(literary Poetics)(文学观念),又可指“翻译诗学”(translational poetics)。
当然勒菲弗尔最关心的是意识形态问题,他所说的意识形态包括译者的意识形态或由赞助人强加于译者的意识形态。
因此意识形态决定了翻译文本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
三、意识形态与文本的选择任何翻译活动皆是有目的或动机的,或为特殊团体服务,为一政治目的服务,为一经济利益服务;或由于译者本身的兴趣、偏爱。
不管哪种情况,要想出版发行,就要符合赞助人的要求,符合出版商及社会的期待。
总之,翻译作品的发行和读者的接受程度与译入语意识形态密切相关。
所以翻译文本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入语的意识形态,同时对意识形态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从意识形态角度看翻译沈悦英/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外语系【摘 要】 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和勒弗菲尔(Andre Lefevere)将意识形态纳入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使两者相互关系的研究成为了一个热点。
本文以他们的理论为基础,试着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入手,探讨它对于翻译文本和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翻译策略 赞助人 翻译方法(一)译者个人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同的译者由于个人经历、教育程度、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不同,会形成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
正如阿尔图塞所说“人从本质上说是意识形态的动物”,人在意识形态使其成为主体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区别于社会上其他人的意识形态。
以梁启超先生翻译《佳人奇遇》为例。
当初选择翻译此书,不是因为该书能直接服务于政治,也不是因为该书可以表达“其怀抱之政治思想”,而是因为他个人的境遇与书中所写有所共鸣。
梁启超当时亡命日本,《佳人奇遇》的作者也同样是亡国遗臣,小说中有“国破家亡,穷厄万状,尽尝酸辛”的描述,唤起梁启超油然而生的悲痛心情。
可见,在选译《佳人奇遇》一书时,他的这种真正动力来自于他个人的经历与作品所产生的共鸣。
《爱的教育》一书是1923年由夏丐尊先生介绍到我国来的,夏先生在《译者序言》里说:他在1902年得到这部小说的日文译本,一边读一边流泪。
他说他把自己为父为师的态度跟小说里的相比,惭愧得流下了眼泪;又说小说固然是虚构的,但是他觉得世间要像小说里写得那样才好,又感动得流下眼泪。
他当时许下愿心,一定要把这部小说译出来……。
夏先生选择《爱的教育》和梁启超选择的《佳人奇遇》都无不体现了个人意识形态在翻译过程的第一次选择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二)赞助人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勒菲弗尔认为翻译受内外两大元素的影响,其一就是文学系统里面的包括批评家、评论家、教师、译者在内的“专业人士”所进行的诗学方面的调控;其二就是文学系统以外的“赞助人”的意识形态方面的操控。
不同时期的不同意识形态决定了读者的不同价值取向,从而决定了赞助人的翻译取向。
翻译主题的选择在很大程度说明了社会发展意识、文化形态作用于赞助人对翻译内容的取舍。
作为翻译家、思想家的严复,虽然在翻译选材上有明确的政治目的,但他同时又是清政府任命的一位官员,因而他的翻译选材也时而受控于赞助人的意识形态。
他最早于1892年翻译的Missionariesin China(by A·Michie)就是受李鸿章之命。
近两年韩剧的热播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在韩国服饰、美容等在中国越来越盛行的今天,人们渴望更加了解这个和我们有着极深的文化渊源的国家,韩剧无疑是最好了解他们的窗口。
一部《人鱼小姐》连续获得中央电视台收视调查前三位。
如此优秀的收视率使得赞助人想谋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进而选择将更多的韩剧翻译引进中国来迎合大多数观众的要求。
也造就了《大长今》、《加油,金顺》、《青青草》等剧充斥荧屏,“韩流滚滚”的现象。
(三)审美意识形态这里所说的审美意识形态主要包括审美和伦理道理两个层面上的意识形态,正如特里·伊格尔顿在定义中指出的,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中观念、信仰和价值的一般物质生产过程”。
新马克思主义认为惟有艺术和审美才给予人恢复总体的人的力量,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审美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伦理力量,可以使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追求一种精神的崇高。
艺术和审美,作为人类文化活动和文化价值的载体,它们的意义就在于其中体现了人类文化所追寻·294·《中国商界》2010年9月总第206期的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在阶级社会里,任何阶级在上层建筑上的追求,都不能忽视审美的追求,都必然具有意识形态的语境、指向和沉层意蕴。
没有意识形态意义的审美,是不存在和不可能的。
林纾长因为他的“不忠实”于原著,他的任意的“增译”和“删改”而受到批评。
而林纾被当时的人所指责和唾弃却正是因为他“忠实”于原著——将某一原著从头到尾地译出。
在林纾翻译《迦茵小传》前,杨紫麟便与包天笑合作翻译了这本书的一部分,并以这本原著残缺严重为借口,只译出这书的上半部分。
杨紫麟、包天笑未译出后半部分,表面上看是情非得已,实际是出于迎合读者群的审美意识形态,捍卫封建的礼教意识形态。
因为书的后部分内容有违中国伦理道德意识形态,为时人所不耻。
而由于译者的成功选择,杨紫麟译的《迦茵小传》使他成为“传统道德的功臣”,强化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秩序。
在清末的历史语境下,由于封建阶级的意识形态长时期的支配着整个社会系统,可以说读者的口味(审美意识形态)和统治阶级的社会政治秩序(伦理意识形态)是基本一致的。
而林纾找到了整部作品并忠实将之全文译出,却为反而为自己招来骂名。
四、意识形态与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任何一部作品都会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色彩。
译者在翻译时首先要进行解读,解读者的文化身份和意识形态立场与二度编码的翻译行为关系密切。
在跨文化交流中,译者可以有多重文化身份,它的意识形态也可能是多重的、复杂的。
译者在重新表述意义时,对源语文本进行挪用及改写,大多以意识形态为因。
毫无疑问,意识形态会影响翻译策略,集中体现在改写、删减、选择、省略等方面。
无论主观意识所致,还是客观环境所迫,译者总不免对源语文化进行挪用和改造,以满足译语读者的期待和维护整个译语意识形态系统的稳定。
拿严复为例,选择了《天演论》为翻译文本后,他对翻译策略的运用也下了一番功夫。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被译界奉为圣典,然而他自己的译文又是如何忠实于原作呢?让我们对比一下《天演论》开场白的原文与译文。
[原文] It may be safely assumedthat, two thousand years ago, before Caesar set foot in southern Britain, thewhole countryside visible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room in which I write, wasin what is called “the state of nature.” Except ,it maybe, by raising a fewsepulchral mounds, such as those which still, here and there, breaking theflowing contours of the downs, man's hands had made no mark upon it; and thethin veil of vegetation which over spread the broad-backed heights and theshelving sides of the coombs was unaffected by his industry.[严译]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
榄外诸境,历历如在几下。
乃悬想两千年前,当罗马大将凯撒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
计惟有天造草味,人功未施,其借征人境者,不过几处荒坟,散见坡陀起伏间。
而灌木丛林,蒙茸山麓,未经删治如今日者,则无疑也。
我们进行对比之后可以发现,严复以中文短句翻译英文长句,以第三人称翻译第一人称,译文首句便是“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
全文看《天演论》可以发现严复对原文多有增删,有时还加入自己的话来发挥原文之意,甚至更改原书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