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速度的技术分析与措施
短跑中如何提高速度的控制能力

短跑中如何提高速度的控制能力短跑是一项速度与力量并存的田径项目,而在短跑比赛中,速度的控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百米短跑还是200米短跑,运动员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迅速冲刺到终点,而同时又不能牺牲太多速度控制的能力,以保证自己的姿势和节奏能够更好地稳定下来。
那么,如何提高短跑中的速度控制能力呢?一、正确的起跑姿势短跑项目中,起步时的姿势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良好的起跑姿势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从静止状态进入冲刺状态。
在起跑时,双脚应与落地位于同一直线上,双手放在起跑线前方。
膝盖稍微弯曲,身体保持放松但有力量。
起跑时要迅速爆发,但不要过于用力,以免失去速度的控制能力。
二、平衡的加速与节奏短跑中,速度的控制能力要求运动员能够平衡地加速和控制自己的节奏。
一开始,尽量用大步快速加速,但不要一开始就全力冲刺,这样容易造成速度难以控制。
在达到一定速度后,适当放慢加速度,同时保持稳定的步频和步幅。
通过掌握加速与减速的平衡,可以更好地控制速度,以达到更好的成绩。
三、注意力集中与反应迅速在短跑项目中,注意力的集中和反应的迅速是速度控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员需要在起跑枪声响起的瞬间,迅速反应并出发。
同时,注意力要集中在比赛的进程中,时刻调整身体的姿势和动作,以及控制呼吸等因素,以保持速度的控制和平衡。
四、正确的脚步着地在短跑中,脚步着地的方式也影响着速度的控制能力。
在冲刺过程中,脚掌应该首先着地,保持脚步的轻快而稳定。
避免脚掌先着地或脚跟先着地,这样会导致速度的损失和姿态的不稳定。
同时,在着地时要尽量减少地面与腿部接触的时间,以减少阻力,提高速度的控制和推动能力。
五、综合训练除了上述的一些技术要点外,综合训练也是提高速度控制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运动员的肌肉力量,提高爆发力和抗压能力。
灵敏度与敏捷性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和身体的灵活性。
持久力训练可以延长短跑项目中的持续冲刺时间,使运动员更好地控制速度。
短跑技术分析

正确和积极地完成起跑后的最初几步取决于较小的躯干前倾
角度和运动员动作的力量与速度。在加速跑的最初阶段,躯 干前顿较大,随着步长和跑速的增长,躯干应逐渐抬起直至 接近途中跑的姿势。在进入途中跑之前,运动员应顺惯性自 然放松跑2—4步,以消除人体在加速跑阶段肌肉的过分紧张 和疲劳,以及调整跑动的姿势。在起跑后的加速跑中,两臂 有力地前后摆动具有很大意义。两臂的动作与途中跑时基本 相同,但开始几步大腿前摆幅度较大,与此相应摆臂的幅度 也比较大。
在支撑腿着地缓冲过程中,摆动腿以大小腿折叠姿势迅速向前摆
动,直至摆过支撑腿的膝关节稍前部位,这时大小腿折叠角度最小,脚 跟几乎碰到臀部。大小腿折叠越好,越能缩短摆动半径,减小摆动时的 阻力、并加快摆动速度。为减少支撑腿的缓冲支撑时间,摆动腿应加快 其摆动速度,并与支撑腿做相向运动,使支撑腿尽早由缓冲转入后蹬。 (如下图)
图1:起跑器的安装
“普通式”起跑器的安装是:前起跑器安装在起跑线后一脚半处,后起 跑器距离前起跑器一脚半;前、后起跑器的支撑面与地面分别成40一45度 角和70一80度角,两个起跑器的中轴线间隔约为15厘米。“拉长式”前起 跑器安装在起跑线后两脚掌处,后起跑器距离前起跑器一脚长。起跑器的 支撑面与地面的夹角和两个起跑器的间隔,基本上与“普通式”相同。两 种起跑器安装方法各有优缺点。前、后起跑器的距离短,蹬起的时间间隔 短,后起跑器上的蹬力小,有利于前10米加速跑的速率提高;前、后起跑 器的距离长,蹬起的时间间隔长,后起跑器上的蹬力大,保证起跑时获得 较大的步幅并使步幅得到均匀地增长。前起跑器至起跑线后沿的距离与运 动员的身高、上肢支撑力量的大小有关,并且对双腿膝关节角度、髋关节 角度产生直接影响。前后起跑器抵足板与地面的夹角,不仅对膝、踝关节 角度有影响,而且对起跑后人体纵轴与地面形成的倾斜角也产生直接影响, 其大小取决于起跑器的位置,距起跑线越近,角度越小,距离远则角度大。 因此,应根据个人的身高、体形、训练程度和技术水平,选用和调整起跑 器。
百米跑动技术分析报告

百米跑动技术分析报告百米跑动技术分析报告百米跑动是短跑中的一项重要项目,技术要求高,对运动员的速度、爆发力、节奏感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
下面对百米跑动技术进行分析。
首先,百米跑的起步非常关键。
起步时,运动员需要采取大角度弯曲起跑姿势,双手托举地,收缩腹肌,保持稳定。
然后,通过快速而有力的腿部推力,迅速将身体推离出起跑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起跑速度和爆发力。
起跑时,重心要稍微偏前,身体稍微低下,保持头部与身体呈一条直线。
起跑后,要迅速调整步幅和频率,尽快进入正常奔跑状态。
其次,百米跑的姿势和动作要流畅、协调。
在奔跑过程中,运动员要保持上半身稳定,双臂摆动要有力而不过分,肩膀要放松,保持整体的协调性。
重心要在脚掌之间移动,保持节奏的稳定。
跑道上的脚步落地要轻快、稳定,膝盖要稍微弯曲,减少对膝关节的压力。
同时,要注意掌握呼吸节奏,以保持正常的供氧和体能状态。
再次,百米跑的传动技术十分重要。
传动技术包括腿部的力量传递和摆臂的协调运动。
腿部力量的传递主要通过腿部肌肉的收缩和伸展来完成,要注意将力量传递到脚尖,保持腿部的灵活性和爆发力。
摆臂的协调运动是通过臂部的摆动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提供额外的推动力。
摆臂幅度不宜过大,要和腿部的节奏相协调,以保持整体的流畅性和效率。
最后,百米跑的速度维持是关键。
在百米跑过程中,运动员需要通过有效的步幅和频率控制来保持速度。
步幅要有力而不失控制,频率要保持稳定而不过分,以保证自身速度的持久。
同时,要时刻保持专注和动力,不断调整呼吸和姿势,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力。
综上所述,百米跑动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需要运动员在起步、姿势、传动和速度维持等方面做到全面的掌握和协调。
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才能够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
短跑技术分析

成绩:华中师范大学课程考核作业课程名称:副项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田径)任课教师:王飏专业:体育教育年级: 08学号: 2008212218姓名:高隆飞2010年11 月短跑技术分析与训练方法一、短跑技术短跑技术包括起跑、起跑后加速跑、途中跑及终点跑三个部分。
(一)起跑。
起跑包括“各就位”、“预备”、“鸣枪”三个过程。
技术动作:听到“各就位”的口令后,运动员走起跑器前,俯身用手撑在起跑器前,两脚依次踏上起跑器上,单膝跪地,两手收回放在起跑线后,两臂伸直与肩宽或稍宽于肩,四指并拢与拇指成“八”字撑地,做好准备姿势;“预备”时,运动员逐渐抬起臀部,重心前移至最佳起动姿势。
听到“鸣枪”后,运动员两腿用力向后蹬起跑器,迅速摆臂体前倾,以最快的速度蹬离起跑器,跑出第一步。
(二)起跑后加速跑。
起动后,摆动腿积极前抬、下压,前脚掌着地,两臂配合快速、有力地前后摆动,步幅由小到大,步频逐渐加快,上体逐渐抬起,在最短时间内达到个人最快速度后过渡到途中跑。
(三)途中跑及终点跑。
途中跑的任务是继续发挥和保持高速跑到终点。
途中跑的技术包括支撑阶段(前支撑和蹬伸阶段)—腾空阶段(前摆下压和折叠阶段)—支撑阶段。
支撑阶段技术要点:前脚掌积极扒地并着地支撑,在缓冲过程中,支撑腿膝关节的尽可能地减少弯曲;摆动腿要求大小腿充分折叠,身体重心移过垂直面后髋、膝、踝三关节强有力地伸展,据推动身体向前运动;摆动腿以膝关节领先,向前上快速摆至接近水平线位置。
腾空阶段技术要点:摆动腿膝关节继续向前上运动,支撑腿腾空后膝关节放松,大小腿迅速折叠,两臂积极有力配合摆动,并注意放松,着地下一支撑腿积极向后向下摆压,注意膝关节着地时尽可能减少制动。
终点跑技术与途中跑技术基本相同,当以最快的速度跑至终点2米左右时,迅速前倾上体,用胸部做撞线动作,跑过终点。
二、训练方法(一)基本技术训练方法1.途中跑训练方法。
途中跑是决定比赛成绩的关键阶段,其中包括直道跑、弯道跑技术,其训练方法有:①行进间折叠腿跑20-30m,②行进间跑跳步20-30m,③行进间小步跑20-30m,④行进间高抬腿跑20-30m,⑤行进间车轮跑20-30m,⑥行进间后蹬跑20-30m,(以上行进间的练习也可以过渡到途中跑,距离可以增加到40-60m)⑦原地摆臂练习⑧直道跑60-80m,3-4组⑨弯道跑100米,3-4组⑩直、弯道跑150米,2-3组;教练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安排运动负荷。
如何提高短跑的起跑反应速度

如何提高短跑的起跑反应速度短跑是田径项目中,对运动员反应速度和爆发力要求非常高的项目之一。
而起跑反应速度作为短跑比赛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直接决定了选手能否在起跑时第一时间腾空离地,建立起领先优势。
那么,如何提高短跑的起跑反应速度呢?一、相关知识背景提高起跑反应速度的关键在于减少刺激-反应的时间,即选手从听到起跑枪声到开始起跑的时间间隔。
这其中,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以及起跑前的身体状态和技术准备都将对起跑反应速度产生影响。
二、神经系统训练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直接决定了个体的起跑反应速度。
为了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可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1. 反应训练:进行一些简单的反应训练,例如对着起跑枪声进行听觉刺激的练习,用手或脚尖触碰特定标记物的触觉刺激训练等。
2. 快速冲刺:进行快速冲刺训练,比如进行一些短距离的全力冲刺动作,强化神经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3. 手眼协调:进行一些手眼协调的训练,例如乒乓球、篮球等球类运动,可以有效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
三、身体状态和技术准备除了神经系统的训练外,身体状态和技术准备也是提高起跑反应速度的重要因素。
1. 睡眠充足: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提高身体状态和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
2. 身体力量训练:通过力量训练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爆发力和起跑反应速度。
重点训练大腿和臀部肌群,如深蹲、跳跃等动作。
3. 技术准备:进行正确的起跑姿势和动作的技术训练,例如采用出色的起跑姿势、正确的用力方式等,以提高起跑反应速度。
四、心理素质培养心理素质对于短跑起跑的反应速度同样至关重要。
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提高运动员的专注力和反应能力。
1. 集中注意力:在起跑前,保持内心的平静,集中注意力在起跑线上,减少外界干扰,以增强反应能力。
2. 反应训练:进行一些模拟比赛的反应训练,帮助选手适应起跑枪声并迅速作出反应。
3. 心理调节:通过呼吸调节、自我暗示等心理技巧,控制紧张情绪,提升起跑反应速度。
短跑比赛中的分段加速策略

短跑比赛中的分段加速策略短跑是一项需要爆发力和速度的田径项目,对于选手来说,采用适当的分段加速策略可以帮助他们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就短跑比赛中的分段加速策略进行探讨,并为选手们提供一些建议。
一、前摆动阶段的控制短跑的起步非常重要,选手在起跑阶段需要控制好力量的释放。
首先,起跑时应该将重心放在前脚掌,该动作能将力量集中在腿部肌肉上。
其次,在起跑瞬间发力,迅速起步,努力追求一个快速而平稳的加速阶段。
在起步后的前摆动阶段,选手需要保持舒适的姿势,放松上身,循序渐进地增加速度。
二、加速阶段的力量释放在前摆动阶段之后,短跑选手需要进入加速阶段。
这个阶段的关键是敏锐地感知当下的速度和力量,灵活地应对比赛形势。
一方面,选手需要将重心逐渐向后移,姿势略微倾斜,以利用身体的惯性加速。
另一方面,选手的腿部肌肉需要更加用力,全身力量需要逐渐释放。
在这个阶段,选手的呼吸需要有节奏地适应全身的运动,并且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末段冲刺的爆发与稳定距离终点越近,比赛越是激烈。
在进入末段冲刺阶段之前,选手需要有一个适当的策略:如果距离终点较远,可以稍微保留一些力量;如果距离终点很近,就需要全力以赴。
末段冲刺的关键是在疲惫的情况下,保持爆发力和速度的稳定。
选手需要更加集中精力,保持专注,并通过释放累积的能量,以最快的速度冲刺到终点。
四、心理素质的重要性除了技术和战术方面的训练,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样重要。
在比赛中,选手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竞争。
因此,保持自信和积极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
选手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集中注意力,以及平时的心理训练来提升心理素质。
在比赛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不要放弃,要调整好心态,继续努力。
在短跑比赛中,选手的分段加速策略对于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通过控制起步、力量释放、末段冲刺以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选手可以更好地应对比赛,从而提升自己的成绩。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对参与短跑比赛的选手们有所帮助。
让我们一起努力,追求更高的运动成就吧!。
短跑中的加速技巧

短跑中的加速技巧短跑作为田径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选手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最高速度,并保持稳定的速度完成比赛。
在短跑项目中,加速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短跑中提高加速能力的技巧和方法。
一、正确的起跑姿势起跑是影响短跑成绩的关键环节之一。
正确的起跑姿势可以帮助选手更好地发挥加速能力。
首先,双脚与肩同宽,脚尖与起跑线保持一致,身体保持放松,膝盖微微弯曲。
同时,双手放置在起跑线上方,手指自然张开,大臂与地面平行。
这样的起跑姿势有助于选手身体迅速推进,并产生较大的爆发力从而提高加速度。
二、快速腾空并向前摆动手臂加速时,选手需要快速腾空,使双脚离地,这样可以减少地面的摩擦力,增加推进力。
在腾空的同时,要注意保持身体的稳定,避免向前或向后倾斜。
另外,向前摆动手臂可以产生更大的推动力,使身体更好地向前推进。
三、强调膝盖抬高膝盖的抬高程度直接影响到步幅和步速。
在加速阶段,尽量用膝盖提高的方式抬腿,使脚掌迅速脱离地面,并迅速落下。
这样可以增加下一步的推力,达到更好的加速效果。
四、注重脚部着地姿势脚部着地姿势对于加速至关重要。
正确的脚部着地姿势可以保证身体的稳定性和推进力的产生。
在短跑加速阶段,选手应该通过趾部着地,以前掌部为支撑点,将身体重量迅速转移给下一步,使下一步能够迅速脱离地面。
五、进行适当的核心训练核心训练可以提高腹肌、背部和腰部的力量和稳定性,对于短跑的加速能力非常重要。
通过进行适当的核心训练,可以增强选手的爆发力,达到更好的加速效果。
常见的核心训练包括仰卧起坐、平板支撑和俯卧撑等。
六、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在提高短跑加速能力的训练中,合理的训练计划非常重要。
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阶段性训练的方式,从基础训练开始,逐渐增加强度和难度,最终达到提高加速能力的目标。
总结:短跑中的加速技巧对于选手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
通过掌握正确的起跑姿势、快速腾空并摆动手臂、强调膝盖抬高、注意脚部着地姿势、进行适当的核心训练以及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可以有效提高短跑的加速能力。
百米训练方法

百米训练方法百米短跑是田径比赛中的一项重要项目,也是速度和爆发力的体现。
训练百米短跑需要科学的训练方法和系统的训练计划,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百米训练方法,希望能对广大短跑爱好者有所帮助。
首先,百米短跑的训练需要注重爆发力的培养。
在训练中,可以通过爆发力训练来提高起跑速度和加速能力。
常见的爆发力训练包括起跑姿势训练、爆发力爆发力训练、弹跳训练等。
这些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从而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其次,百米短跑的训练还需要注重速度的提高。
在训练中,可以通过间歇训练和分段加速训练来提高速度。
间歇训练是指在全速奔跑一段距离后,停下来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全速奔跑,如此往复。
这种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耐力,让他们在短距离内能够保持较高的速度。
分段加速训练则是指在训练中分段加速,逐渐提高速度,这种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最高速度。
另外,百米短跑的训练还需要注重技术的提高。
在训练中,可以通过反复练习起跑动作、加速阶段和冲刺阶段来提高技术水平。
起跑动作的规范和加速阶段的控制对于整个比赛的成绩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加强训练,不断完善技术动作,提高比赛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最后,百米短跑的训练还需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训练中,可以通过心理暗示训练和心理调节训练来提高心理素质。
心理暗示训练是指通过自我暗示和外部暗示来增强运动员的信心和决心,让他们在比赛中能够更加自信、果断。
心理调节训练则是指通过放松训练和情绪调节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在比赛中能够更好地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总之,百米短跑是一项需要综合素质的比赛项目,训练方法的选择和训练计划的制定对于提高成绩至关重要。
希望广大短跑爱好者能够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训练方法,制定训练计划,不断提高自己的百米短跑水平。
短跑比赛中的节奏感与速度掌控

短跑比赛中的节奏感与速度掌控短跑比赛是田径项目中最为激烈和精彩的竞争之一。
作为一项需要身体爆发力和技术配合的赛事,短跑比赛中的节奏感与速度掌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身体机能、节奏感的培养和速度掌握等方面,来讨论短跑比赛中如何在赛道上发挥出最佳水平。
一、身体机能对短跑比赛的影响短跑比赛主要注重运动员的速度和爆发力。
而这些因素与身体机能息息相关。
在短跑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快速起步并保持高速度。
这就要求运动员具备出色的肌肉爆发力和耐力,以应对比赛过程中的高强度运动。
因此,通过科学的训练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机能是短跑运动员的首要任务。
二、节奏感的培养在短跑比赛中,良好的节奏感是提高速度和保持稳定表现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具备良好节奏感的运动员能够获得更高效的动力输出,减少能量的浪费并有效地掌控赛道中的节奏变化。
因此,培养节奏感对于短跑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运动员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节奏感。
在平时的训练中,运动员可以结合音乐或节拍器等工具,帮助自己找到合适的节奏。
通过不断的模仿和练习,逐渐形成自己的节奏感,提高对速度掌控的准确性。
其次,心理因素也是影响节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运动员需要在比赛中保持冷静和专注,不被外界干扰。
只有在良好的心态下,才能更好地感受到赛道上的节奏变化,从而作出相应的应对。
三、速度掌握的技巧与方法在短跑比赛中,速度的掌握是一门技术活。
掌握好速度,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平衡。
首先,起跑技术是速度掌握的重要一环。
一个好的起跑可以帮助运动员迅速进入最佳速度状态。
起跑时,运动员应该摆好出发姿势,注重爆发力的释放,并保持良好的动作协调性。
其次,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速度目标。
过快的速度可能导致疲劳,而过慢的速度则无法达到最佳表现。
因此,根据比赛的距离和特点,运动员需要在比赛前进行合理规划,掌握好比赛的整体速度控制。
最后,短跑比赛中的转弯也是速度掌握的重要环节之一。
100米跑四个基本环节技术分析

100米跑四个基本环节技术分析
100米跑四个基本环节技术分析:
1、发力阶段:这是100米跑比赛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决定比赛成绩的关键。
此阶段要求运动员以快速而强烈的动作来发力,由双脚逐渐发出跑步动作,使身体处于能够保持良好平衡及利用惯性力量的状态,以充分利用腿部肌肉的力量,尽可能的用更少的动作发力,尽快提升身体的速度。
2、加速阶段:在发力阶段之后,运动员要完成加速阶段。
这一阶段要求运动员将发力时所获得的惯性动力发挥出来,以达到最大的加速效果。
在加速阶段中,运动员除要注意动作的频率外,还要注意动作的宽度、腿部肌肉的收缩,以及上身姿势的稳定,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速度。
3、平衡阶段:在加速阶段之后,运动员要进行平衡阶段,以保持良好的姿势,减少动作的浪费,节省体力,提高行进的稳定性。
此阶段要求运动员保持一定的身体平衡,腿部肌肉要紧贴着地面,下蹲动作要轻柔,以便能够有效地控制身体的平衡,减少摩擦力,从而提高跑步的效率。
4、冲刺阶段:在平衡阶段之后,运动员要进行冲刺阶段,以获得最优成绩。
此阶段要求运动员以快速而有力的
动作,把剩余的力量全部发挥出来,以便在到达终点时获得最佳成绩。
同时,运动员还要注意姿势的稳定,身体的平衡,腿部的抬起,以及头部的撑起,以便在最后的瞬间获得最佳的冲刺效果。
200米短跑途中技术分析

200米短跑途中技术分析途中跑是200米短跑全程中距离最长和速度最快的阶段,其任务是继续发挥和保持高速度跑。
途中跑每一个单步的组成都由支撑时期的着地缓冲、后蹬和腾空时期的折叠前摆、下放摆落动作组成。
(一)着地缓冲:着地缓冲是指从脚着地瞬间至身体重心移到支撑点垂直上方时为止。
在支撑腿的缓冲过程中应依靠摆动腿的快速有力向前上方摆动和踝关节的主动用力以及髋关节的伸展来加速身体重心的前移,这有利于缩短缓冲阶段的时间和减少着地时的阻力。
当身体重心移至支撑点垂直上方时,支撑腿的膝关节角约为135°—140°,踝关节背屈约为85°—90°。
这样有利于下肢伸肌群的预先拉长和弹性势能的储备,为后蹬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支撑腿着地缓冲过程中,摆动腿以大小腿折叠姿势迅速向前摆动,直至摆过支撑腿的膝关节的稍前部。
这时的大小腿折叠角度约为30°,脚跟几乎碰到臀部。
大小腿充分折叠,能缩小摆动半径,加快摆动速度。
(二)后蹬:当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垂直面后,支撑腿开始积极主动地后蹬。
同时,摆动推屈膝快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动,带动同侧的骨盘前移,大腿摆至于水平面约成15°—20°角。
后蹬可以有力地推动人体向前,而前摆则可以使步幅加大。
(三)腾空时期:支撑腿结束后蹬后,即进入了无支撑的腾空时期,支撑腿离地后自然折叠做摆腿准备,而原摆动腿在腾空过程中摆腿幅度达到最大限度小腿随大腿的下压惯性先前下方自然摆出前脚掌做“扒地”式准备姿势,此时支撑腿的折叠角度接近最小。
而扒地鞭打动作是途中跑的关键技术,为减小着地时的阻力,运动员要做摆动腿积极下压和小腿与脚的积极后扒动作,以减小脚于地面的相对速度,这可使腿提前进入支撑的积极状态,从而加大前蹬阶段的支撑动力成分,形成支撑时期的单高峰型,以提高支撑效果。
教练提示:途中跑时两臂前后摆动,摆动动作不仅是为了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腿部动作,更重要的是对提高两腿的交换频率以及蹬摆动作的幅度起着重要作用。
短跑训练的方法技巧与手段分析

各 种 变 换 方 向 的 追 逐性 游戏 和 对 各 种 信 号 作 出应 答 反应 的 游 戏 等 。 ④ 灵敏 性 游 戏 。 将 提高人 体灵敏性的游 戏融入训练 , 平 时 训 练 时 应该 充分 的 考 虑 思 维 、 反应 、 协 调 和 节 奏 他 们 之 间的 融 合 。 虽 然 游 戏是 训 练 , 但 是 训 练 不 是游 戏 , 所 以 规 则 要 明确 , 不 能 出现 投机取巧的情况 , 同时 应 该注 意安 全 。 第一 , 形 影 不离 。 两 个 人 分 为 一 个 组 别, 两 个人 比 肩站 , 右 方 的人 可以 随 意动 员体 力 、 精 神 都 比 较
充 足 的 情 况 下进 行 。 ①全面发 展其 他素 质 , 使 灵 敏 素 质 达 到 较 高水 平 。 ② 熟 练 掌握 跑 、 跳、 投、 跨 栏 以 及体操、 武术 、 游泳、 球 类 等 运 动技 能 。 ③做
1训练结果与分析 ・
站 立式起 跑3 0~4 0~5 0 ~6 0 ~7 O ~8 0~
1. 1 力 量训练 的 内容和 方法 1 O 0 米, 以极 限 或次 极 限 强度 进 行 ; 蹲踞 式起 短 跑运 动 要 求 运 动 员的 短 时 间爆 发 力 跑3 0 ~4 O ~5 0 ~6 0 米, 以 极 限 强度 进 行 ; 行 0~3 0~4 0~5 0 米, 以 极 限 强 度 进 强, 在 短 跑 期 间 拥 有 较 高的 力量 , 特 别是 腿 进 间 跑2 部力量 。 这 种 力 量 是 肌 肉用 力 的 协 调 性 以 行 ; 8 0 ~1 2 O 米 段落 的加 速 跑 , 速度 可 控 , 逐 及 收缩 速 度 。 根 据 相 关 的研 究结 果 显 示 , 运 渐加 速 到 或 接 近 最 高 速 度 。 1 . 2 . 3速 度 耐 力 训 练 的 内容 和 方 法 动 员在 进 行短 跑 的 时 候 , 下 肢 的 蹬 力 可 以 达 ̄ ] 1 4 0 0 ~8 0 0 公斤 。 这 就是 运 动 员在 短 时间 ( 1 ) 一般耐力 、 速 度 耐 力 与 短 跑 训 练 的 内肌 肉 所 爆 发 出 来 的 最 大 力 量 和 收 缩 速 关 系 : 耐 力 决 定 了 运 动 员 的 机 体 在 强 度较 度, 是决定成绩 的关键。 短 跑力量训 练时 , 大 的 运 动 中 的抗 疲 劳 能 力 。 通 常 耐 力 训 练 要 处理 好 肌 肉 伸缩 的 协 调性 以 及 用 力 的程 的 目的 是 为 了让 运 动 员能 够 进 行 大量 的氧 度和速度 。 气吸入 、 提 高 他 们 的 心 血 管 和 呼 吸 系 统 功 1 . 1. 1器械 和杠 铃 练 习 能。 耐 力 属 于其 他训 练 的基 础 , 保 证 了运 动 ( 1 ) 全 身 爆 发 力 的练 习 。 让 运 动 员 进 行 员 的 耐 力 , 才 能 让 他 们 承 受 大 负 荷 的 运 动 挺 举和 抓 举 两 项 练 习 , 每种 练 习 要求 6 次一 训 练 强度 , 从 而 提高 他们 的 各方 面 素 质 。 人 组, 一共5 组。 ( 2 ) 发展 腿部 肌 肉力 量 的练 习。 体 在 一 段时 间保 持 快 速 运 动 的 能 力 称 为速 负 重 跑步 。 要求 : 速度要快 。 ( 3 ) 发 展躯 干 肌 度耐 力 。 运 动 员在进 行运 动 项 目的 时 候 , 需 肉力 量 的 练 习 。 负 重 进 行 仰 卧 起 坐 和 伏 地 要 在 一 段 时 间 内都 保证 最 高 速度 , 因此 , 需 特 别 是短 跑 , 全程 都 需 要 挺身, 每 种 训 练 分成 4 组, 每组 1 5 次。 ( 4 ) 发展 要提 高 速 度 耐 力 ,
短跑技术分析

(四)终点跑
终点跑的任务是尽力保持 途中跑的高速度跑过终点。 终点跑包括终点跑技术和 撞线技术。
终点跑技术
1.终点跑技术:要求在 离终点线15—20米处, 尽力保持上体前倾角度, 加快两臂摆动的速度和 力量,保持途中跑的高 速度跑。
终点撞线技术
2.终点撞线技术:在运 动员跑到离终点线约一 步距离时,上体急速前 倾,以胸部或肩部撞向 终点线上空,并跑过终 点线,然后逐渐减慢跑 速。
在弯道跑时,身体应向圆心方向倾斜,后蹬时,右 脚前脚掌内侧用力,左脚前脚掌外侧用力。大腿前 摆时,右膝关节稍向内,同时摆动的幅度比左膝大, 左腿前摆时应稍向外。右臂摆动的幅度大于左臂, 前摆时稍向左前方,后摆时右肘关节偏外,左臂稍 离躯干做前后摆动。弯道跑时的蹬地与摆动方向都 应与身体向圆心方向倾斜趋于一致。
预备
“预备”时,逐渐抬起臀部,使身体重心向前上方 移动,此时身体重量落在两臂和前腿之间,其重 心投影点距起跑线15~20厘米。臀部抬起稍高于 肩,使两小腿趋于平行。“预备”姿势时,不要 过分地把身体重量移向两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 这能够减少两手推地困难,加快两手推离地面的 速度。此时,膝关节角度状态有重要意义,适当 增大膝角,有利于蹬伸。大小腿之间最佳的角度, 前腿膝角约为90°~100°后腿膝角约为110°~ 130°。
途中跑
进入垂直支撑期,身体重心前移,避免造成 着地对三关节的冲击力过大,使重心下降过 多。同时,摆动腿的小腿顺惯性向支撑腿大 腿靠拢,摆动腿的膝关节折叠角逐渐减小。 此时,脚后跟不应落地,避免形成与运动方 向相反的退让性作用力。
途中跑
垂直支撑:(图②、③、⑦)随 着身体重心的前移,髋、膝、 踝关节的屈曲,身体总重心移 至支点垂直面,即进入垂直支 撑阶段。此时,支撑腿的膝关 节成136°~142°角,踝背屈 角约成85°~90°;后边摆动 腿大小腿折叠角处于最小状态, 脚跟几乎触及臀部,一般为 28°角左右。垂直支撑时相, 伸肌群处于拉长压紧待发状态, 为爆发性用力积蓄了动能。
100米训练方法及技巧

精心整理100米训练方法及技巧短跑技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体,为了便于分析,可把它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四部分。
■如何提高短跑速度一、速度很显然是影响短跑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90~95%的强度进行20~60m跑,每组跑4~5次,每次休息3~6分钟,进行2~3组,这将有助于提高你的速度。
同时,改变短跑的起跑姿势,采取站立式、转身式和行进间起跑,这也有助于提高你的速度。
上面这种提高速度的训练,应在质量良好的,即平坦、干燥、硬度适中的道面上进行。
温暖的天气将有利于提高这种训练的效率。
冷天气不利于这种训练,但在完成适当的准备活动后也可以进行。
发展步频:最佳时期11——13训练手段:[1]大小腿折叠得越紧,半径越小,摆速越快。
[2][3]快速摆臂摆腿练习,要求腿臂动作协调进行。
极下压和小腿由前向后积极着地)高抬腿跑,拉橡皮条高抬腿“车轮跑”三、发展绝对速度:训练方法:(1)20—40(2)4*25—50(3(4(5(1次X2—3组。
(24人X50米,3—4次X2—3组。
(33—5次X3组。
(4)+60米+80米+100米)X2—3组。
或(30米+60米+100米+60米+30米)X2—3组。
(5)顺风跑或下坡跑30—60米,3—4次X2—3组。
(6)短距离变速跑100—150米(30米快跑+20米惯性跑+30米快跑+20米惯性跑),3次X2—3组。
(7)胶带牵引跑(30—60米,4—5次X2—3组。
(8)反复跑30—60米,4—5次X2—3组。
发展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训练方法11)双手推滚球→接着起跑追赶滚动球的练习(2)双手向前上抛出球→接着跑出追赶并接住球的练习23半蹲踞式姿势,听到枪声迅速向上跳起并触及高物。
45~10~20秒;55~10秒;630~40米;750~100米(计时、计步);850~100米(计时、计步);930~60米(计时、计步)。
10直立姿势开始,逐渐各前倾斜接着快速跑出。
短跑教案教材分析初中

短跑教案教材分析初中一、教材内容本教案所涉及的内容为短跑教学,主要面向初中学生。
短跑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起跑技术、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途中跑技术和终点冲刺技术。
此外,还包括短跑训练方法、短跑比赛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1. 短跑技术的教学分析(1)起跑技术:起跑是短跑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尽可能大的初速度。
起跑技术包括起跑预备姿势、起跑动作和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
起跑预备姿势:蹲下,身体重心降低,两脚距地面约半脚掌,身体前倾,两手撑地,颈部和背部保持自然弯曲。
起跑动作:起跑动作包括摆臂和蹬地两个环节。
摆臂要求前后摆动,幅度不宜过大,以肩为轴,手腕前摆。
蹬地要求脚跟先着地,然后迅速过渡到全脚掌,同时用力向后蹬地。
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起跑后,运动员应迅速过渡到加速跑阶段,加大步幅和步频,身体前倾,保持低重心,尽量保持直线运动。
(2)途中跑技术:途中跑是短跑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其目的是保持和提高速度。
途中跑技术包括步幅、步频、身体姿势和摆臂动作。
步幅:途中跑时,运动员应尽量加大步幅,步幅的加大应自然、协调,避免盲目追求步幅而影响步频。
步频:途中跑时,运动员应保持较高的步频,步频的提高应与步幅的加大相协调。
身体姿势:途中跑时,运动员应保持身体前倾,但不宜过大,以免影响跑步效率。
身体重心应保持稳定,避免上下起伏。
摆臂动作:摆臂动作应协调,与跑步步伐相配合,以提供前进动力。
(3)终点冲刺技术:终点冲刺是短跑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是确保运动员能够冲过终点线。
终点冲刺技术包括加速、冲线动作和冲刺后的减速。
加速:终点冲刺阶段,运动员应加大步幅和步频,全力以赴地冲向终点。
冲线动作:冲线时,运动员应尽量使身体重心向前,用胸腹部冲过终点线。
冲刺后的减速:冲过终点线后,运动员应采取适当的减速措施,以避免因突然停止运动而造成身体损伤。
2. 短跑训练方法的分析短跑训练方法主要包括:素质训练、技术训练、速度训练和比赛策略训练。
短跑途中跑技术特点与分析

短跑途中跑技术特点与分析短跑途中跑技术特点与分析1、周期结构特点与分析途中跑是短跑全程中距离最长、速度最快且最能体现短跑基本技术的阶段,根据途中跑各周期中技术参数相对稳定的特点,可将途中跑技术分为如下阶段(1)着地缓冲与“扒地”阶段:着地缓冲与“扒地”阶段是指摆动腿着地瞬间到重⼼投影点落在⽀撑点上的这⼀阶段。
传统理论认为,这⼀阶段应尽可能减⼩地⾯对⼈体的反作⽤⼒,尽可能做好缓冲;⽽现代理论认为阻⼒⼤⼩取决于“扒地”速度与⼈体⽔平速度关系,在⽔平⽅向上,当“扒地速度⼩于⼈体前进速度时,其差值就是⼈体前进的阻⼒速度;当“扒地”速度⼤于前进速度时,便形成了⼀个绕⼈体重⼼转动的圆周运动,其差值便是⼈体前进的速度,其原理如汽车滚动前进⼀样,此阶段要求⽤脚前掌落地,⽀撑重⼼要⾼,鞭打“扒地”积极快速。
(2)后蹬阶段:指重⼼投影点与⽀撑腿的⽀撑点重合到脚离地瞬间的阶段。
后蹬是着地缓冲动作的延续,是⼈体前进的主要动⼒,也是短跑技术的核⼼。
其要求是在尽可能发挥蹬地⼒量的同时,获得最佳蹬地效果。
根据⼈体运动的⽣物⼒学原理,膝关节最佳发⼒⾓度为130°,但资料表明,优秀运动员后蹬时的膝⾓⼀般为150°~156°,外国优秀运动员后蹬⾓度约为56°~60°(⽀点到⾝体重⼼连线与地⾯夹⾓),我国运动员⼀般为62.7°,因此,当⾝体重⼼移过⽀撑点垂直⾯时,⽀撑腿必须积极有⼒地蹬伸。
其⽤⼒特点是先从伸展髋关节(送髋)开始,依次蹬伸膝、踝关节,直到脚掌蹬离地⾯。
(3)折叠阶段:指⽀撑腿的脚蹬离地⾯到摆动腿脚跟接近臀部阶段,此阶段是⼀个以重⼼为悬点的单摆运动,此时⼤⼩腿的充分折叠可以缩短摆动⼒矩,加快摆动速度,放松肌⾁,有利于能量供给保证后续速度的发挥。
例如,著名短跑运动员刘易斯和我国著名的⼥⼦短跑选⼿李雪梅等⼤⼩腿的折叠都相当好。
具体的动作过程是:后蹬结束时,膝关节充分放松,并随⼤腿的快速前摆,⼩腿顺势后收,脚跟⼏乎贴近臀部形成⼤⼩腿折叠。
短跑比赛中的技术战术分析与应对策略

短跑比赛中的技术战术分析与应对策略短跑是田径项目中最具观赏性和竞争激烈的比赛之一。
在这项项目中,选手们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奔跑,技术战术的运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短跑比赛中的技术战术,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起跑技术起跑是整个短跑比赛中最关键的环节。
选手需要在起跑线上获得最佳出发,以获得更快的出发速度。
首先,选手需要通过爆发力来迅速离开起跑线,在起跑过程中应保持身体的稳定。
其次,选手需要灵活运用起跑姿势,如前摇、后摇和半蹲姿势等,以充分利用身体的力量。
应对策略:选手在起跑前应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以提高肌肉的温度和活动性,增强爆发力。
同时,反复练习起跑技术,熟悉起跑姿势,以确保在比赛中做到快速、稳定的起跑。
二、加速阶段在起跑后的加速阶段,选手需要迅速提高速度,争取在前方选手之前完成超越。
在这一阶段,选手主要依靠爆发力和步频来提高速度。
选手应采取腿部迅速腾跃、小步快跑的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速度。
同时,选手应注重呼吸控制,保持平稳的呼吸,以确保供氧充足。
应对策略:选手在训练中应注重爆发力的锻炼,如弹跳训练、爆发力训练等。
同时,选手需要练习提高步频的技巧,如短步快跑、加速冲刺等,以提高速度和节奏感。
三、终点冲刺终点冲刺是短跑比赛中最具观赏性和决胜关键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选手需要全力以赴,用尽最后一丝力量冲向终点线。
选手应保持身体的前倾姿势,以充分利用地心引力和身体的前进动力。
同时,选手应注重手臂的摆动,以增加身体的推进力。
此外,选手需要保持专注和决心,坚持到最后一刻。
应对策略:选手在训练中应加强终点冲刺的特训,如增加终点冲刺的距离和次数,增加终点冲刺的强度。
此外,选手应训练耐力和坚持力,以提高在比赛中的持久战斗力。
四、竞争对手分析在短跑比赛中,了解竞争对手的特点和习惯是制定战术的关键。
选手应通过观察和研究竞争对手的比赛录像、训练状态和数据,了解其起跑技术、加速阶段和终点冲刺的表现。
在比赛中,选手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制定相应的策略,如在起跑时紧跟对手、抢占领先位置,或者在终点冲刺时超越对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跑速度的技术分析与措施
“速度是径赛运动的灵魂”,中短跑项目更是身体各项素质的完美体现。
经常练习短跑能提高人体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调节能力,能提高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改善肌肉物质代谢的特点,能提高人体
运动器官和内脏在缺氧条件下的工作能力,并能提升速度、力量、灵敏度等身体素质,能提高快速奔跑的能力,还能培养竞争意识和
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等。
故短跑是我们竞技项目中规定的必测项目之一。
短跑是最古老的运动项目,短跑技术的改革发展由古至今,从“踏步式”跑法到“摆动式”跑法以及到现在的“速度型”跑法,都在促使着短跑技术的日臻完善,促进着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
而今,短跑技术动作的规范化和结构的合理化,使动作的幅度加大,节奏变快,经济性提高,能源配备加强。
卡尔·刘易斯短跑技术动作的完美结合便是当今运动极限的确凿理论依据。
专家们为之提出的“有效起动、髋跑价值、叠抬效应、滚动模式和连续统一体”的运动新观点已成为短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以刘易斯短跑技术为例分析短跑起动、途中跑与身体各部分有机协调的关系如下:
1.积极起动
理论依据: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从物体平衡的力学原理可知
短跑的起跑便是利用不稳定平衡的特点而达到快速起动。
物体的不稳定平衡就是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物体能保持平衡,一旦受到一
点外力,平衡就会迅速打破。
运动员在预备口令前应属于稳定平衡,预备令后,人体重心应迅速靠近支撑点,以便于起跑时迅速打破平衡而起动。
通过实例不难看出在起动前重心的前移其实是缩短了重心移动的距离。
另外由于重心的前移支撑腿的角度变化也在进行,前后两腿夹角分别约成90度与120度左右,这样的角度极有力地增加了腿部的蹬伸作用,同时也增加了重心前进的反作用力。
总之,积极起动的作用就是重心的迅速前移。
这不仅打破了稳定支撑,还节省了重心前移的有效时间,改变了在起动时克服零起速的静止状态。
训练措施:认真学习掌握起跑的技术要令,采用反映式、站立式、蹲踞式、单臂支撑式、俯卧姿势等动作深刻体会起跑的各要素关键点和衔接过渡,充分做到有效起动的最佳状态。
2.身体重心的有效前移
理论依据:众所周知,人体的重心是髋部,而髋部的积极移动即是人体重心的有效前移,,髋移又称“髋跑”,髋跑是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在原有蹬动和摆动技术不变的前提下利用腰腹力量,使髋绕纵轴做前后转动。
它的移动增加了奔跑的客观要素,为下肢摆动频率的增加减轻了许多负荷并达到了有机的结合,进而达到有效改变步幅与步频的目的。
髋跑技术的掌握体现在运动员在跑动中的大幅摆动和有力快速的整合。
通过刘易斯动作技术的精彩回放便知,有着髋跑的运动动作是一种完美的精神享受和科技价值的体现。
训练措施:该动作技术含量较高,难度很大,需要认真学习与掌
握。
训练方式以原地高抬腿踏步、抬膝送髋伸小腿练习、车轮跑练习等为主,在练习中提髋送髋是主要学习难点。
体会髋动和达到顶胯送胯的效果是知识重点,努力提高腰腹肌肉力量是提高速度的要点。
3.车轮式快摆
理论依据:车轮式快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奔跑中下肢的“轮式”快速摆动。
人体在快速跑动中,大小腿的“叠抬”是一个以人体重心为悬点的单摆运动,要想加快摆频就得缩短无效的摆幅。
就运动而言,大小腿的折叠前抬,便是其价值的体现,摆动腿与蹬伸腿在互转过程中充分实现了大小腿的叠抬与前伸之后,奔跑便如车轮快速运动一样了。
由此从原理上可知摆动腿的叠抬与前伸,在运动奔跑中是影响步频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正常使用与发挥这个动作要注意是在蹬地结束后膝关节充分放松的基础上进行的,以使运动肌的紧张与放松交替变化增大,提高人体能量的恢复与供给并维持神经的持久兴奋。
另外形成以脚掌为远端的快速鞭打、趴跑动作也是不容忽视的。
值得强调的是,跑动中后蹬结束后,在迅速前摆抬大腿时,膝关节要积极放松,大小腿折叠高抬。
训练措施:以后蹬跑、高抬腿跑为辅,以后踢小腿为主进行练习。
练习过程中体会大小腿的良好折叠效果,力求进一步缩短腿的摆动半径,加快腿的摆动速度。
4.充分缓冲,化阻力为动力
要想达到在跑动中化阻力为动力,就得从两方面来克服:一是在跑动中人体“扒地”的水平速度一定要大于人体前进的速度,以此获得前进的动力。
正如行驶的汽车,轮胎滚动速度只有超过汽车本身原速时才能获得前进的加速力。
其二是缓冲,主要是解决好脚部与地面支撑的瞬间,小腿的鞭打角度与到达垂直时的鞭打角度的变化。
从刘易斯动作技术分析可知,小腿与踝关节在脚掌接触地面初角度为48度左右,蹬伸后25度左右较为合适。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踝关节与小腿的角度的改变与加强踝关节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训练措施:以小步跑为例,主要体会摆腿、大腿下压、小腿做惯性前伸并很快以前脚掌积极着地,着地后膝关节伸直,踝关节弯曲缓冲。
注意摆动腿着地时腿与脚跟的角度,踝关节弯曲缓冲时的角度,以此尽可能地减少反作用力并有机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5.有机地协调与转化:主要是指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和有机转化。
以上实例分析各项运动不是孤立的,只有相互默契转化才能实现最佳运动效果。
正如专家对刘易斯的技术评价便形象地概括了短跑技术的高度统一与连续:“惊人的柔和,富有弹性,完美无缺,骨肉能恰到好处的放松,这就是天才和名星的独到之处”。
综上所述,体育专项的技术发展是无止境的,我们只有潜心研究创新,高度坚持发展观,把握技术和抓住不同的个体特征,才能在本领域拥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