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经济学理论概述(16页)

合集下载

第一章福利经济学概述

第一章福利经济学概述

美国经济学家哈维.罗森说:“福利经济学是研究不同 经济状态下的社会合意性的经济理论。” 福利经济学创始人庇古认为,福利经济学是研究增进 世界的或某一国家的经济福利的主要影响。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福利经济学是一门关 于组织经济活动的最佳途径、收入的最佳分配以及最佳 的税收制度的学科”。
哈维.罗森
第一章
福利经济学的概念和特征
本章内容:
一、福利经济学的概念和特征 二、福利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 四、福利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一、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关于福利经济学的含义:
中国学者黄有光:“福利经济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力 图有系统地阐述一些命题。依据这些命题,我们可以判断 某一经济状况下的社会福利高于还是低于另一经济状况下 的社会福利” 。
一、福利经济学的产生
福利经济学是在多种思想学派和学说的基础上逐步 发展形成的。 包括功利主义代表人物边沁和约翰· 穆勒、提倡社会 改革的福利经济学先驱霍布森、新古典学派的庇占、瑞 士洛桑学派的帕累托以及其他学者的思想和学说等。 功利主义思想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提倡自由放 任的经济原则,认为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整个 社会要实现绝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
注:“边际效用价值论”,他们都认为价值是由物品的最终效用决定的,而效用是 用以满足人们欲望的程度,因为物的效用只有进入消费领域后才能评价。
中期(20世纪初)
福利经济学的萌芽是20世纪初瑞士洛桑学派的重要代 表人物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福利经济理论,但 未受重视。 直到1920年,庇古出版了《福利经济学》这本书,标 志着福利经济学的诞生。庇古第一次建立了福利经济学 理论体系,对福利概念及其政策应用做了系统论述,在 经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因此被誉为福利经济 学之父。

福利经济学思想概述

福利经济学思想概述

《福利经济学》思路流程迪金森在《约翰中国佬信札》从旁观者立场出发对现代(该书信写作于20世纪初,准确地说应当是近代)英国进行描述:“到处都是手段,却没有一个目的。

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发动机,而那个发动机本身又出了毛病,这就是你们文明呈现给我想象中的情况“,在回应“人类本身更多地是目的还是工具“这一议题上,西方世界尤其在经过工业革命之后更是被这一问题艰难地逼迫回应。

生活于同时代的学者庇古做出了这样的回答,视围绕在我们周围的贫穷、痛苦与污秽,一些富有家庭招致损害的奢侈,笼罩在贫困家庭头上可怕的不确定性为罪恶,这便是《福利经济学》伦理价值的体现,追求着社会大多数成员,尤其是关注着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的幸福感。

庇古将致力于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转化为经济福利这一不良函数的最大化,在思考这一命题时,最先考虑“在现代社会实际生活中,对经济福利发生影响的某些原因“,提出“国民所得“和“收入分配“两大变量,显然这是从生产和分配两大领域来思考如何增加社会福利,明显地划分为两个部分:①根据边际效用价值理论提出一套有关福利,特别是经济福利的概念;②从国民收入量的增加和国民收入分配出发,推导出影响社会福利的重要因素以及如何可行地增加社会福利。

整个论证过程中,学者的大厦在不断地推倒,又重建,再推,再建,直到理想可以最大程度地贴合实际,庇古对研究对象进行分门别类地处理和细致精密地推理,环环相扣,感觉每一步都在踩着巨人走过的脚印,如果是错了,那就直接再走回来的洒脱。

大厦初建,最重要的是看根基。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就建立在边际效用价值理论的基础之上,福利是人的意识状态,寓于人的满足之中,而福利经济学就是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满足,搭建起心理状态的满足和实物状态的货币之间桥梁的是效用。

所谓效用,是一个人为避免失去某种满足而愿支付的货币量,在衡量效用过程中,假定了货币边际效用不变。

在这种经济福利概念上,庇古论述了经济福利和国民所得的关系,将经济福利概念和国民所得概念对等起来,对经济福利的研究转变成为对国民所得的研究,接着讨论了这样两个问题:①国民所得量的变动的衡量及其与经济福利的关系;②国民所得分配及其对经济福利的影响。

社会福利经济学理论概述

社会福利经济学理论概述

绿色低碳发展:通过 经济手段推动绿色低 碳发展,如推广清洁 能源、实施碳排放权 交易等
环境教育与宣传:通 过经济手段提高公众 的环境保护意识,如 开展环境教育、推广 环保产品等
资源分配与利用
社会福利经济学在资源分配中 的应用
社会福利经济学在资源利用中 的作用
社会福利经济学在资源分配与 利用中的理论基础

局限:忽视了 市场机制的作 用,可能导致 社会福利政策 的低效和浪费
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理论创新:不断探索新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实践应用:将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贫困、教育、医疗等 跨学科融合: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交叉融合,拓宽研究领域 政策制定:为政府制定社会福利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理论之一
勒纳认为,社 会福利最大化 是一个次优问 题,而不是最
优问题
勒纳提出了次 优理论,即通 过调整社会福 利政策,使社 会福利最大化
勒纳的次优理 论对社会福利 经济学的发展 产生了重要影

萨缪尔森的社会福利函数理论
萨缪尔森是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
社会福利函数理论是萨缪尔森提出的一种衡量社会福利的方法
社会保障制度
失业保险:为失业人员提供 经济保障
医疗保险:为居民提供医疗 保障
养老保险:为老年人提供经 济保障
工伤保险:为工伤人员提供 经济保障
生育保险:为女性提供生育 保障
社会救助:为贫困人口提供 经济援助
环境保护政策
环境污染治理:通过 经济手段控制环境污 染,如征收环境税、 实施排污权交易等
生态保护与修复:通 过经济手段促进生态 保护与修复,如建立 生态补偿机制、实施中的实践案例
PART 4

社会福利经济学

社会福利经济学

社会福利经济学社会福利经济学,广义上是研究社会福利与经济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

狭义上,社会福利经济学是以福利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关注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学分支。

本文将从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核心原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社会福利经济学旨在解决社会资源配置中涉及公平、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它探讨如何通过经济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福利经济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公平、正义的不断追求,福利经济学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并与其他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三、社会福利经济学的核心原理1. 效用理论:社会福利经济学借鉴了效用理论的思想,认为个体的福利取决于其对经济资源的利用和满足程度。

2. 社会选择理论:社会福利经济学强调了社会选择的问题,即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在各种可能的选择方案中做出最优决策,以实现整体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 公共产品理论:社会福利经济学关注公共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研究如何通过政府和市场机制来提供公共产品,以满足社会福利的需要。

四、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应用领域1. 政府公共政策:社会福利经济学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例如社会保障、医疗保健、教育和就业等领域。

2. 社会福利评估:社会福利经济学通过对经济政策和社会计划的评估,帮助决策者预测政策后果,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3. 社会公平与正义:社会福利经济学研究如何通过经济手段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促进贫富差距的缩小和社会福利的均衡发展。

五、社会福利经济学的挑战与展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社会福利经济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其中包括解决社会福利的不均衡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全球性挑战等。

未来社会福利经济学还需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新的理论和方法,以更好地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政策目标

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政策目标

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政策目标社会福利经济学是研究国家和社会如何分配资源以及如何制定政策以促进社会福利的经济学分支。

它涉及到许多基本原理和政策目标,旨在实现社会公正与经济效率的平衡。

本文将探讨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政策目标,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一、基本原理1.效用理论效用理论是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基础,它认为人的行为是基于追求个体满足感的最大化。

根据效用理论,社会福利经济学分析人们如何在有限资源下进行选择,以满足他们最多的需求和欲望。

通过研究人们的偏好和选择,社会福利经济学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福利的最优化。

2.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强调社会资源的公正分配。

公平原则包括平等原则、需求原则和贡献原则。

平等原则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平等地分享资源和机会;需求原则则认为资源应该按照个体的需求程度分配;贡献原则认为在资源分配中应该考虑到个体对社会的贡献程度。

社会福利经济学利用这些原则来评估和制定相关政策,以确保资源的公正分配。

3.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指出,自由市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资源的低效分配和社会福利的下降。

市场失灵主要包括外部性、公共品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外部性指的是市场交易对非交易者产生的外部影响;公共品指的是一种一旦提供给某个人就会同时提供给其他人的商品或服务;信息不对称则是指卖方和买方在交易中拥有不同的信息。

社会福利经济学通过市场失灵理论分析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二、政策目标1.最大化社会总福利最大化社会总福利是社会福利经济学政策目标的核心。

社会总福利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两个方面,既关注经济增长,也注重人民的福祉。

社会福利经济学通过研究资源配置和公平原则,制定相应的政策,以实现社会总福利的最大化。

这一目标要求政策既要促进经济发展,又要保障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

2.缩小贫富差距缩小贫富差距是社会福利经济学政策目标之一。

福利经济学课件

福利经济学课件

福利经济学课件福利经济学课件第一部分: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目标 (500字)1. 福利经济学概述- 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福利的经济学分支,其关注点是如何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以满足人民的需求。

- 福利经济学的目标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2. 福利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效率与公平:福利经济学追求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平衡。

经济效率指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而社会公平则关注资源的公正分配。

- 改善经济状况的工具:福利经济学研究各种工具,如税收、补贴、政策等,以改善经济状况。

- 社会选择与公共选择:福利经济学研究集体决策和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第二部分:福利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模型 (800字)1. 消费者理论- 效用函数和预算约束:福利经济学研究消费者如何在现有收入和价格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

- 需求曲线和收入曲线:福利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收入曲线研究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福利经济学通过分析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解释产品价格和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关系。

2. 生产者理论- 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福利经济学研究生产者如何利用各种生产要素生产产品,并分析生产成本的变化。

- 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福利经济学通过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比较来分析生产者的决策。

3. 市场均衡分析- 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福利经济学通过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曲线来分析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 福利效果:福利经济学通过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概念来评估市场均衡的福利效果。

第三部分:福利经济学的实证研究和政策应用 (700字)1. 福利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福利经济学使用实证研究方法,如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来评估政策的效果和福利改善措施的实施。

2. 福利经济学在政策领域的应用- 税收政策:福利经济学通过研究不同税收政策的效果和福利影响,来提出税收改革的建议。

社会福利经济学理论概述

社会福利经济学理论概述

社会福利经济学理论概述社会福利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分支,旨在研究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以及它们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公正性、政策制定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该领域围绕着公共政策和福利制度的设计,旨在在市场中优化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元素之一是社会选择理论。

这一理论将政治经济学与数学和统计学等其他学科相结合,旨在解决在现实生活中,个人和团体意愿之间的冲突与协调问题。

它认为,公共政策必须坚定地遵循某些原则,以避免出现人为干扰和不公正的结果。

这些原则包括自由裁量权、非偏袒性、无限制的选择、社会保障和公共可接受性等。

另一个重要概念是福利经济学的外部性原理。

这一原则认为,某些个人或团体的行为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没有在市场价格中被计算。

在经济理论中,这种影响被称为“负面外部性”。

例如,发电厂的烟尘可能导致成千上万人的过敏或呼吸疾病。

由于市场没有计算这些成本,这些额外的成本最终由社会承担。

解决负外部性的办法可能包括政府的调节、征税和禁止等手段。

这需要公共政策制定者根据福利经济学理论的指导开展各项调查和研究活动。

社会福利经济学理论还包括许多其他概念和原则,如公平原则、收入再分配、社会保险和博弈论。

公平原则指的是所有人在社会中享有公正的机会,并且在不同阶层之间没有不公平的差距。

收入再分配是通过向社会的较贫困阶层提供福利、支持和扶助来减小收入不平等。

社会保险是一种形式的“风险共担”,通过经济和社会保障机制来减少人们在健康、失业和退休等方面的风险。

博弈论是一种理论框架,可用于研究博弈或多方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和竞争。

综上所述,社会福利经济学提供了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促进资源配置、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工具和方法。

具体的社会福利政策包括就业政策、教育和职业培训、民主和公共管理、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养老金制度、医疗保健、社会保险和药品管理等。

通过认识和采用福利经济学理论中所涉及的重要原则、概念和方法,政府可以更好地平衡经济和社会福利的需求,为全民提供更长远和更稳定的发展。

社会福利经济学理论概述

社会福利经济学理论概述

社会福利经济学理论概述第一节1、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性资源运用效果的评价与判别的学问,是从福利的角度对经济体系的运转停止社会评价的经济学,借以判别一种经济体系的运转时添加还是增加了福利。

2、成效指团体需求失掉满足的客观感受,或许说物品和效劳可以满足团体需求的水平。

⏹效用具有三个特点:客观性、伦理中性、相对性。

⏹分为两类:基数成效〔剖析工具:边沿成效剖析法〕和序数成效〔剖析工具:无差异曲线剖析法〕。

3、社会福利是指一切社会成员团体福利的汇总和集合。

社会福利分类:1、帕累托型社会福利:主要强调效率。

罗尔斯型社会福利:主要强调公允。

2、经济福利:可以用货币来权衡的社会福利。

普通福利:不能用货币度量的社会福利。

第二节福利经济学的概念和特征1、旧福利经济学〔了解〕代表人物庇古,1920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是福利经济学发生的标志。

庇古也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实际是树立在基数成效假定和人际关系可以比拟的前提条件下的,其实际体系被称为旧福利经济学。

旧福利经济学:庇古以为福利是对享用或满足的心思反响,福利有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之分,社会福利中只要可以用货币权衡的局部才是经济福利●庇古依据边沿成效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福利命题:①国民支出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②国民支出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旧福利经济学的争议:1、成效是人的客观感受,是不可以用基数来度量的。

2、一团体的成效和另一团体的成效是不可以停止比拟的。

3、适用于一切人的基数成效的度量单位是不存在的。

4、货币的边沿成效递减意味着穷人的货币应该转移一些给穷人,西方经济学家对此最为忌讳。

2、新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树立在序数成效假说和无差异曲线剖析的基础上,以防止设计福利计量手腕和成效的人际比拟关系效果。

其主要要点如下:1、成效是人的客观感受,是不可以用基数来度量的。

2、一团体的成效和另一团体的成效是不可以停止比拟的。

社会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分析

社会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分析

社会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社会福利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福利如何最大化的经济学分支。

它以经济理论为基础,结合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的观点,分析和评估不同的社会福利政策和措施。

该领域的研究旨在为社会制定更有效的福利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在社会福利经济学中,最关键的概念之一是效用。

效用指个体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或幸福感。

社会福利经济学的目标是追求整体社会的最大效用,而不是个别个体的最大效用。

这种社会效用最大化的追求也符合经济学中的“效用最大化”原理。

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社会福利函数和社会选择理论。

社会福利函数是用来衡量社会福利水平的函数。

它可以通过个体效用的加总来进行度量,但通常还考虑到分配的公平性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等因素。

社会福利函数的构建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分配公平性、社会保障制度等。

社会选择理论则探讨如何通过集体决策来选择最优的社会福利政策。

在现实世界中,由于个体偏好和利益的多样性,很难达成所有人满意的社会福利政策。

社会选择理论通过研究不同的决策规则和公共选择机制,试图找到能够汇集各方利益和实现社会最大福利的方式。

其中,凯恩斯主义和自由主义是两个不同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应该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介入经济,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并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保障。

凯恩斯主义重视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强调通过调控来提高整体社会福利。

自由主义则强调市场的自由和竞争机制,认为市场能够有效配置资源和提高经济效率。

自由主义倾向于减少政府干预,主张个体权利和自由的尊重。

此外,在社会福利经济学中,还存在着福利陷阱和平等-效率权衡的问题。

福利陷阱指一种情况,当改善社会福利的政策导致个体失去继续工作和努力的动力时,可能会降低整体社会福利。

平等-效率权衡是指在追求社会公平和分配正义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经济效率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在实际福利政策的制定中必须得到充分的考虑。

经济学中社会福利的概念

经济学中社会福利的概念

经济学中社会福利的概念
社会福利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社会各个成员在经济活动中获得的总体福利水平。

社会福利的概念涉及到经济活动对于个体福利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政策决策来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

社会福利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衡量:
1. 经济产出:经济活动对于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的贡献程度;
2. 内在效率:资源的有效配置程度,包括能提供给社会最大福利的资源分配方法,以及实现资源最有效利用的技术和生产方式;
3. 公平性:资源和福利分配的公平程度,包括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和财富差距、机会公平等方面;
4. 稳定性:社会福利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包括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就业稳定等方面。

经济学家们通过研究和分析经济活动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有关资源配置、政策制定的原则,如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原则等,以期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

然而,社会福利的衡量和提升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因素的权衡和平衡,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的因素,不同的经济学派和社会观点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和理解。

福利经济学概论

福利经济学概论
• 资源配置状态的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人 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境况变坏。
• 帕累托最优状态又称经济效率,该状态被认为是 经济最有效率的状态
路漫漫其悠远
帕累托最优应具备的条件
• 帕累托最优条件包括: 交换的最优条件 生产的最优条件 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路漫漫其悠远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路漫漫其悠远
(2)、分析过程 以OA和OB为原点画出A和B的无差异曲线。可
以看出,如果初始的产品分配在两条无差异曲线 的切点上,则不存在任何帕累托改进的余地。连 接切点的轨迹,叫做交换的契约曲线。
路漫漫其悠远
我们可以发现:
• 交换是有好处的,但不一定是帕累托最优的。无差异曲 线相切时,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等的,分配处于帕累 托最优状态。
3、以资产阶级的效用理论、边际分析为基础,以一定伦理 的价值判断为前提,以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相标榜的西方经 济学流派(世界文明百科全书)
4、黄有光: 福利经济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力图有系统
地阐述一些命题。根据这些命题,我们可以判断某一经济 状况下的社会福利高于还是低于另一经济状况下的社会福 利。 路漫漫其悠远
路漫漫其悠远
(二)福利经济学是规范(normative)经济学
1、实证(positive):描述经济事实和行为,研究是什 么和不是什么 2、包括道德和价值判断,用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经济 事实和经济标准是好还是坏 (1)早期:个人的行为目的是求得最大满足;社会福利 是 所有个人满足的总和
路漫漫其悠远
A和B各有一组无差异曲线 图中任意一点存在:
路漫漫其悠远
XA+XB=X YA+YB=Y
盒子的水平长度表示X的数量,垂直高度表示Y的数量。从 OA水平向右是消费者A对第一种商品X的消费量XA,垂直向上 是它对第二种商品y的消费量YA。从0B水平向左是消费者B对X 的消费量XB,垂直向下是它对第二种商品Y的消费量YB。

社会福利经济学概述

社会福利经济学概述

社会福利经济学概述社会福利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福利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它关注的是如何通过经济手段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如何在有限资源下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本文将对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进行概述。

一、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社会福利经济学是以社会福利为核心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社会福利是指社会成员在物质和精神上的福祉水平,包括经济收入、教育、医疗、住房、环境等方面的福利。

社会福利经济学的目标是通过经济手段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二、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原理1. 效率原理:社会福利经济学强调资源的有效配置,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使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是社会福利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2. 公平原理:社会福利经济学关注社会福利的公平分配。

公平原则包括平等原则、需求原则、贡献原则等,旨在实现社会福利的公正分配。

3. 激励原理:社会福利经济学认为激励机制对于提高社会福利至关重要。

通过激励机制,可以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三、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应用1.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经济学研究如何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来提供基本的社会福利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

2. 教育和医疗:社会福利经济学研究如何通过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教育和医疗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服务,可以提高人民的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福利的提高。

3. 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经济学研究如何通过环境保护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对社会福利造成负面影响,通过环境保护措施,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4. 收入分配:社会福利经济学研究如何通过收入分配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收入分配不平等是社会福利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可以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福利经济学概论

福利经济学概论

福利经济学概论福利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主要研究社会福利问题和政策。

它关注的是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使得社会资源得到最优的分配,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的福利需求。

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公共产品、公共财政、社会保障、贫富差距等,它的目标是通过分析社会福利的经济学机制,为政府决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依据。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人们在追求福利时是理性的,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资源来做出决策。

在此基础上,福利经济学依靠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评估和解决社会福利问题。

福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规范性和描述性两种。

规范性研究主要关注如何改善社会福利,在这方面,福利经济学主张通过政府干预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描述性研究则是研究现实情况下社会福利的分配和效应,以及政策措施的影响。

福利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效用,它是衡量个人满足感和福利水平的工具。

福利经济学认为,人们在追求福利时会根据自己的效用水平做出决策。

根据效用理论,福利经济学通过经济学模型来分析个体在不同选择下的效用最大化问题,以此为基础来评估和比较不同的社会福利政策。

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公共产品的供给和融资。

公共产品是指供给给所有人使用的产品,无法排外和竞争性消费。

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私人市场往往无法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数量。

福利经济学主张政府应该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来提供公共产品,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社会保障问题。

社会保障是指政府为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和社会福利而实施的各种政策和制度。

福利经济学通过研究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来评估和优化社会福利的分配。

比如,社会保险制度可以减轻个体因意外事故或疾病而遭受的经济损失,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费用。

贫富差距是福利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福利经济学认为,贫富差距对社会福利有重要影响,过大的贫富差距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不公平。

福利经济学主张通过税收和财产再分配来减小贫富差距,并提供机会平等的教育和培训来提升弱势群体的福利水平。

福利经济理论课件

福利经济理论课件

福利经济理论课件福利经济理论课件第一节:福利经济理论概述1.福利经济学的定义和作用- 福利经济学研究如何有效分配资源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福利经济学为经济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助推社会进步和公平发展2.福利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效用理论:个体决策行为与福利最大化的关系- 公共物品理论: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特征的公共物品对福利的影响- 市场失灵理论:市场机制无法完全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情况第二节: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个体理性假设- 个体在做出决策时会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个体理性行为是福利经济学分析的基础2.信息对称假设- 市场各参与方对商品和服务的信息是对称的- 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失灵3.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的假设- 个体的效用函数描述了他们对商品和服务的偏好- 生产函数描述了资源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过程第三节:福利经济学的工具和方法1.效用函数的量化- 辅助工具:边际效用和间接效用函数- 量化方法:偏好调查和实证分析2.效用最大化和福利最大化- 最大化效用和福利是个体和社会的共同目标- 调整资源配置以实现福利最大化3.市场失灵的分析方法- 公共物品理论和外部性理论- 不完全竞争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第四节:福利经济学中的政策应用1.资源分配政策- 调整税收和公共支出- 优化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2.市场监管政策- 保护消费者权益- 限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3.环境保护政策- 调整环境税收和排放标准- 鼓励可持续发展和清洁能源使用第五节:福利经济学的局限性和挑战1.福利经济学的局限性- 假设的限制性:福利经济学的结论依赖于合理的假设- 社会价值观的多样性:难以用统一的福利标准来衡量2.福利经济学面临的挑战- 全球化和跨国经济合作的复杂性- 技术进步和新兴产业带来的社会变革结语:福利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分支,为经济体制改革和公平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政策指导。

然而,福利经济学仍然面临很多挑战和限制,需要不断地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和深化其理论体系,以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社会福利经济学概述

社会福利经济学概述

社会福利经济学概述社会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福利体系、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改革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如何通过经济手段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

社会福利经济学旨在解决社会中存在的贫富差距、社会不公平等问题,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概述。

一、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定义社会福利经济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综合运用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如何通过经济手段来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

社会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福利体系、社会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等,旨在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社会福利经济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

当时,工业革命的兴起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贫富差距的加剧,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一些学者开始关注社会福利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社会改革的方案。

随着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社会福利经济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在20世纪逐渐发展壮大。

三、社会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内容1. 社会福利体系:社会福利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利和提高整体福利水平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

社会福利体系包括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教育保障制度等,旨在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基本保障和帮助。

2. 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社会政策包括就业政策、教育政策、医疗政策等,旨在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3. 社会福利改革:社会福利改革是指对社会福利体系和社会政策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福利改革旨在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社会福利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社会福利经济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发展:社会福利经济学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发展,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新途径。

福利经济学概述

福利经济学概述
福利经济学概述
项目
福利经济学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于20世 纪20年代创立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帕累托、美国的 勒纳、霍特林、萨缪尔森以及英国的卡尔多等人。
福利经济学是从微观经济主体的角度出发,考察一 个社会全体成员的经济福利最大化问题。福利经济学根 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确定微观经济的运行是否符合 既定的社会目标。
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 大。19世纪末产生了以帕累托为用伦的基础上 避开收入分配问题,以效率作为福利分析的唯一 目标。帕累托提出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成为新福利 经济学评价社会福利量的标准。
谢 谢
观 看
由于福利经济学在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下提出社会福 利目标和判断福利大小的标准,用以评价经济运行和资 源配置的优劣。因此福利经济学具有规范经济分析的性 质。
福利经济学认为:个人是自己福利的判断者,所有个 人福利的总体构成社会福利,这种福利也称广义福利, 它不仅包括人们从物质享受中得到的满足,
还包括从精神生活中得到的满足,甚至包括所处社 会环境的状况等。大多数经济学家承认这种广义的福利 无法衡量,它超出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因此福利经济 学只研究全部社会福利中可以直接或间接用货币衡量的 那部分,即狭义福利。庇古用国民收入来表示全社会的 经济福利,从而把对全社会经济福利的研究转变成对国 民收入的变动与分配情况的研究。
福利经济学一般假定有以下三大社会目标:最大限 度的选择自由、最高的经济效率、公平的收入分配。福 利经济学按照发展阶段可以分为旧福利经济学和新福利 经济学。他是旧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根据基数效 用论,把国民收入作为衡量社会经济福利的尺度,提出 两个基本的福利命题: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 利就愈大;

福利经济学基本理论

福利经济学基本理论

福利经济学基本理论福利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社会福利的最优分配以及如何通过经济手段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本文将从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出发,探讨福利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分析方法。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效用函数、效用最大化和社会福利函数。

效用函数是福利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个体对不同消费和生产组合的偏好程度。

个体根据自身的需求、喜好和约束条件,通过效用函数来评估不同选择的满意度,从而进行决策。

效用函数可以是个体效用函数,描述个体对不同消费品和服务的偏好程度,也可以是社会效用函数,描述社会对不同分配方案的评估。

效用函数的建立是福利经济学分析的基础。

效用最大化是福利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根据效用函数的设定,个体追求在给定资源约束下的最大化效用。

个体通过权衡不同选择的利弊,选择对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方案。

通过效用最大化的分析,可以揭示个体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决策原理。

社会福利函数是福利经济学中的另一个核心概念。

社会福利函数描述了社会对不同分配方案的评估准则。

通过社会福利函数的设定,可以评估各种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方案对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

社会福利函数的选择涉及到伦理价值观的考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争议。

福利经济学研究的目标是实现社会福利的最优分配。

通过效用函数、效用最大化和社会福利函数的分析,可以确定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条件和途径。

福利经济学通过研究市场失灵和公共物品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

其中,政府干预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补贴等手段分配资源,调节市场失灵和改善社会福利水平。

此外,福利经济学还研究了收入分配和贫困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社会保障、最低工资等政策。

福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预算约束、边际分析和效果评估等。

通过预算约束的分析,可以评估不同资源分配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边际分析则用于评估每一单位资源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最优资源配置。

福利经济理论

福利经济理论
一般讲,一个家庭的收入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即资 源价格、资源禀赋和选择。前两个因素是由市场和历史决 定的,后一因素是由个人决定的。
22
二、收入再分配 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收入分配引起收入的不平等,因此
社会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依靠政府对收入进行再分配以实 现公平的目标。政府可用的调节手段很多,主要有所得税 制度、收入维持计划和补贴性服务等。
W=f (U1, U2, …, Un) 假定社会中共有A、B两个人,这时的社会福利函数可以 写成:
W=f (UA, UB)
9
对于不同的社会福利水平W1、W2、…、Wn,可以得 出一系列的等福利曲线,等福利曲线与效用可能性曲线的
区别在于:效用可能性曲线是消费者在分配某一既定数量
产品时可能得到的各 种效用组合;而表示
15
⒉次佳理论
次佳理论认为,帕累托最优的所有条件不能被满足时,
尽可能多地满足部分条件,不一定会增加社会福利,即不
一定使社会福利达到次佳状态。
比如,政府当局 有能力冲破一些垄断 组织,尽量使经济社 会满足帕累托最优, 但结果不一定使社会 福利增加。
UB
MP
B*
C
B0
M E
D
W3 W2 W1
O
A0
A*
所得税分为累进税、累退税和比例税。 收入维持计划是直接支付(以现金、劳务或实物)给 收入分配最低层的人来进行收入再分配的计划,主要有社 会保障计划、失业津贴、福利计划三种类型。
23
三、平等与效率
⒈平等标准 持平等标准的人认为,应该将社会所有的产品在社会
全体成员之间做绝对平均的分配,每个社会的成员得到相 同的产品和劳务(亦即相同的收入)。
数。用S1表示图4中绝对平均线到洛伦茨曲线之间的面积, 用S2表示洛伦茨曲线右边的面积,基尼系数用G表示,则有:

理论经济学中的福利经济学理论

理论经济学中的福利经济学理论

理论经济学中的福利经济学理论理论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福利经济学理论更是被广泛应用于经济政策制定和分析中。

福利经济学理论致力于研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本文将探讨福利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应用以及相关的争议。

首先,福利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社会福利最大化。

社会福利指的是整个社会的总体福利水平,而不仅仅是个人或者某个群体的福利。

福利经济学理论认为,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制度安排,可以达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这意味着经济政策制定者需要权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福利,以及考虑社会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福利经济学理论的基础是效用函数和社会偏好。

效用函数是衡量个体对不同商品或资源组合的消费满足程度的工具。

社会偏好则是对不同资源配置方案的整体评价,其中包括个体偏好的加权。

通过建立这些理论框架,福利经济学理论可以进行资源效率和分配公平的分析和评估。

其次,福利经济学理论与市场失灵的关系密切,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的运作导致资源配置出现偏差,不能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市场失灵可以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福利经济学理论通过对市场失灵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干预和修正手段,如税收、补贴、管制等,以改善资源配置效果。

第三,福利经济学理论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在实际政策制定中,福利经济学理论为决策者提供了分析工具和框架。

例如,社会保障政策的设计、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税收制度的改革等,都可以借鉴福利经济学理论的方法和思路。

当然,每个具体问题都可能涉及复杂的权衡和分析,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然而,福利经济学理论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批评。

首先是涉及社会价值观的问题。

福利经济学理论建立在一定的价值观基础上,如经济自由主义、平等主义等。

不同的价值观会导致对福利概念的定义和权衡方式的不同。

因此,福利经济学理论的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

其次,福利经济学理论在实践中可能会受到信息不完全和计算能力的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福利经济学第一节1、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性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与判断的学问,是从福利的角度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借以判断一种经济体系的运行时增加还是减少了福利。

2、效用指个人需求得到满足的主观感受,或者说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个人需求的程度。

⏹效用具有三个特点:主观性、伦理中性、相对性。

⏹分为两类:基数效用(分析工具:边际效用分析法)和序数效用(分析工具: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3、社会福利是指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的汇总和集合。

社会福利分类:1、帕累托型社会福利:主要强调效率。

罗尔斯型社会福利:主要强调公平。

2、经济福利: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社会福利。

一般福利:不能用货币度量的社会福利。

第二节福利经济学的概念和特征1、旧福利经济学(理解)代表人物庇古,1920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庇古也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基数效用假设和人际关系可以比较的前提条件下的,其理论体系被称为旧福利经济学。

旧福利经济学:庇古认为福利是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应,福利有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之分,社会福利中只有能够用货币衡量的部分才是经济福利●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福利命题:①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②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旧福利经济学的争议:1、效用是人的主观感受,是不可以用基数来度量的。

2、一个人的效用和另一个人的效用是不能够进行比较的。

3、适用于所有人的基数效用的度量单位是不存在的。

4、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富人的货币应该转移一些给穷人,西方经济学家对此最为忌讳。

2、新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建立在序数效用假说和无差异曲线分析的基础上,以避免设计福利计量手段和效用的人际比较关系问题。

其主要要点如下:1、效用是人的主观感受,是不可以用基数来度量的。

2、一个人的效用和另一个人的效用是不能够进行比较的。

3、适用于所有人的基数效用的度量单位是不存在的。

4、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富人的货币应该转移一些给穷人,西方经济学家对此最为忌讳。

第二章 帕累托原理和资源配置效率第一节 帕累托原理1、帕累托改进(社会改进的标准)即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增加的同时,并不减少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

● 帕累托改进的三种情况:(理解)(1)全体社会成员福利都有所改善,此时改革最理想,是可取的。

(2)增加一部分社会成员福利,其他人福利并未减少,是可取的。

(3)增加一部分社会成员福利,同时给另一部分社会成员的福利造成不利影响,此时改革是否可取,难以确定。

● 帕累托改进的两种类型:(理解)一是社会政策变革有利于福利水平较高者而不利于福利水平较低者我们叫做效率式改进(); 二是社会政策变革有利于福利水平较低者而不利于福利水平较高者我们叫做罗尔斯改进()。

2、帕累托最优指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社会经济状态,即不论实行何种社会经济政策变动,在使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上升的同时,必然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下降。

● 帕累托最优的三种类型1、生产领域中帕累托最优状态:在一定技术水平和资源禀赋下无论如何改变投入要素组合,要使一种产品产量增加,就必然使另一种产品产量下降。

2、交换领域中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在现有消费方式和商品总量下,无论如何改变交换比例,在增加一部分社会成员福利的同时,必然使另一部分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下降。

3、双重帕累托最优:既要达到生产资源配置的最佳化,又要实现商品组合的最优化,就是达到了双重帕累托最优,也就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状态。

第二节 帕累托最有条件与资源配置效率3、帕累托最优下纯交换条件在纯交换领域中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 注意:纯交换领域是只有商品交换的领域,不涉及生产或其他活动。

●市场经济有两个最本质的特征,其一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其二是实现充分竞争契约曲线(帕累托集):曲线上每一点代表了帕累托最优均衡交换点。

阴影部分:共同偏好区A 、B 两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点:帕累托最优状态点。

此切线斜率——边际效用替代率: 12P18例题1:如果11、22,则1和2应如何调整A、B的拥有量才能实现资源最佳配置?(边际效用替代率)解:11,说明1A1B;22,说明2A22B;也就是说此时A与B对一是无差异的,而对2来说A的边际效用是B的两倍,因而A的价值更大,即2更需要A,因此2将以B与1交换A,直至12为止。

4、帕累托最优下生产条件:是指在现有技术水平和资源条件下,通过调整投入要素组合能够实现最大产出组合的条件。

5、帕累托最优下综合条件:指在现有技术水平和资源条件下和一定的交换方式下,通过生产要素的组合以最大效率的生产实现消费者最大福利的产品组合的必要条件。

6、生产可能性曲线:()在既定的资源水平和技术水平下,存在一条生产契约曲线,也就是生产可能性曲线。

7、效用可能性曲线:()在现有消费方式和商品总量下,存在一条生产契约曲线,也就是效用可能性曲线。

8、总效用可能醒曲线:()生产和交换的联合帕累托最优组合点轨迹成为总效用可能性曲线。

P20例题2:如果1,2,帕累托最有条件能否满足,如何调整使得资源最佳配置?(边际转换率)解:因为1,2所以≠,故帕累托联合最优条件得不到满足。

由于1,所以消费者对A、B产品来说,边际效用相同;而2,表示A与B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为2,即减少一单位A的生产可增加2单位的B的生产,因此可将原来用于生产A的资源转用与生产更多的B产品,这样就会使得下降,直到1为止。

当然,还可以通过交换,改变的大小以等于边际转换率。

第三节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9、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指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结论:(理解)1、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结果不仅说明了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而且也反映了福利经济学理论的应用领域和方向。

2、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是最有效的,因为资源配置可以通过价格信号进行灵活调节,并且市场决策由市场主体自主自发进行,具有时效性、目的性以及相关性等特征。

而计划经济体制由于缺乏灵活性和自发性,其资源配置是低效的、僵化的。

●政策启示:1、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干预市场定价有可能导致市场低效率;2、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对交易者的禀赋进行征税并不能改变帕累托有效率配置。

始于任何初始商品禀赋的交易都会导致一种帕累托有效率配置。

不管一个人如何重新分配禀赋,由市场力量决定的均衡配置依然是帕累托有效率配置10、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从任一个初始资源配置状态出发,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的均衡必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

也就是说,任意一个帕累托最优状态可以通过市场竞争均衡实现。

●结论:(理解)收入分配与资源配置效率无关。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每一帕累托有效率配置均能达到竞争均衡。

它表明分配与效率是可以分开来考虑的,任何帕累托有效率配置都能得到市场机制的支持。

价格在这种市场机制中起到两种作用:一是配置作用,表明商品的相对稀缺性;二是分配作用,确定不同的交易者能够购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

第三章补偿原理及其应用第二节补偿原理的主要内容1、卡尔多补偿标准:如果受益者能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仍有剩余,则整体社会福利有所改善。

2、潜在帕累托改进:是指对于经济政策改革前的状态A和政策改革后的状态B,不存在所有社会成员都一致地偏好B,但相对于原始状态A,均一致地偏好对状态B的一个重新分配,那么我们称B潜在帕累托优于A。

3、希克斯补偿标准:如果受损者不能通过收入重组来补偿受益者以阻止改革发生,那么该项改革就是可取的。

4、双向检验标准:(即西托斯基补偿标准)即对某项社会政策变革既进行卡尔多补偿标准检验(正向检验标准),又进行希克斯补偿标准检验(反向检验标准),又称为双检验标准。

●符合西托夫斯基补偿标准的政策变革的两条效用可能性曲线不会相交。

也就是说,变革之后的效用可能性曲线整个地落在变革之前的效用可能性曲线的上方。

●连续两次使用次托付斯基补偿检验标准,标准就失效了,因此,西托夫斯基的检验标准不具有动态一致性,应用范围就有很大局限性。

5、李特尔补偿检验标准:(1)是否满足卡尔多补偿标准;(2)是否满足希克斯补偿标准;(3)收入分配是否更合理。

●如果通过卡尔多检验或希克斯检验中的某一个,并且再分配是好的,那么变化就是一种改进;●如果没有通过卡尔多检验或希克斯检验中的某一个,并且再分配是不好的,那么,变化就不是一种改进;●其他情况,无法判断。

•李特尔标准实际上基于两个标准:(1)帕累托改进标准,即一项社会变革使一部分人的福利改善的同时不影响其他人的福利水平;(2)收入分配标准,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收入分配更合理,则社会福利有所改善。

●李特尔标准对帕累托标准和分配标准这两个标准的使用是相对独立的,在先判断满足了效率标准之后,再来判断是否满足分配标准。

至于效率和分配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它们是否可以有一定的替代,李特尔标准则未予以考虑(不是完善的标准)第三节补偿原理的应用6、商品税与所得税的比较商品税是指针对商品或服务营业额按一定比例或数额征收的税收;所得税是指对企业等单位或个人所获得的净收入按一定比例征收的税收。

因此,商品税一般会改变市场比价关系;而所得税智慧影响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影响市场比价。

两种税收的影响区而已用补偿原理来加以分析说明。

如图所示:● D 为需求曲线,S 为供求曲线,S ’税率。

● A 点代表征税前的均衡点,B ●征税前的总收入为R 0 = P 0Q 0 ,征税后的总收入为R 1● 征收商品税之后,社会福利总损失为 = S p 1p 0 + S p 0p 2府税收为S p 1p 2 ,因此社会福利净损失为S 。

● 从补偿原理角度来看,征收商品税的补偿收入为,得税收为S p1p2,这就意味着政府征收S p1p27、公共品定价问题:阶梯水价如图所示,如果实行较低水价,则居民和企业用水会加大;如果提高水价,则居民和企业用水量会减少。

图一:直接提高水价如果直接提高水价到某一较高水平,尽管可以明显缓解用水紧张,但是自来水用户的福利大大减少,超过自来水供应部门的直接收益和节约水资源的潜在收益。

▶ ▶ ▶图二:实行阶梯水价阶梯水价可以是自来水用户的福利受损减轻,相对于直接提高水价会增加两个小三角形面积的消费者剩余量。

因此, 从补偿原则看,阶梯水价更为有效,既能够在不是自来水用户福利受损较大情况下,使水资源得到有效节约。

← ← ←第四章 经济剩余分析第一节 经济剩余的含义1、消费者剩余 p52为了不失去该商品,消费者宁愿支付的金额和他实际支付金额之差。

也就是说他希望拥有某种东西时所愿意支付的价格超过他实际支付的部分。

消费者剩余是买者为购买一种商品愿意支付货币量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的节余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