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结合诺斯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_百重点

合集下载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结合诺斯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结合诺斯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二○一四~二○一五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编号020******* 课程名称(当代)中国经济问题主讲教师钟坚评分学号姓名专业年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结合诺斯的新制度题目:经济学理论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当下,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

当现有制度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时,制度创新、制度变迁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改革和发展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现实,中国经济若要有所突破,创新制度是必然选择。

关键词:道格拉斯•诺斯;新制度经济学;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创新1 道格拉斯•诺斯与新制度经济学道格拉斯•诺斯,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是新经济史的先驱者、开拓者,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

诺斯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及早期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经济史分析中,成为新经济史学界的代表人物。

在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上,诺斯创建了制度变迁理论。

他认为,一种提供适当的个人激励的有效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这种制度的产生是有代价的,除非其所带来的收益大于付出的成本,否则这种新制度不会出现。

诺斯认为制度变迁的动因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制度变迁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对节约交易费用,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

所以,制度变迁可以理解为一种收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收益较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

在看待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因素时,诺斯认为技术的革新固然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但人们如果没有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冲动,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包括产权制度、法律制度等)构建把技术创新的成果巩固下来,那么人类社会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不可设想的。

诺斯将制度因素引入经济增长分析,把制度作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来研究,说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了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这使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更为成熟和完善,为人们思考经济的增长与发展问题开阔了更广阔的视野与更深刻的思路。

新制度经济学重点整理

新制度经济学重点整理

新制度经济学重点整理新制度经济学概念、研究对象及基本假设1、概念–“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最早由威廉姆森提出。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新古典经济学去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并去发现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斯)。

2、研究对象–“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实际的人在由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活动”(科斯);–“制度经济学的目标是在研究制度演进背景下人们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做出决定和这些决定又如何改变世界”(诺斯)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效用最大化。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们总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并把效用最大化假说扩展至所有人的选择,从而抛弃了新古典理论陈旧的二分法——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2)有限理性。

新古典经济学不仅把人假设为单一的“经济人”或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机器,而且假定“经济人”具备完全理性,即假定人随时随地都自觉地,而且全智全能追求“最大化”或“最优化”,是具备完全理性的“经济人”。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完全理性不符合人类行为的现实,因而提出了“有限理性”的假设。

有限理性。

这种假设源于:现实生活是复杂的事物是发展的,因而其属性和状态是不稳定的和不可确知的,此二者决定了我们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完全的人的头脑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因而人的行为能力也是有限的搜集信息、处理及计算、行为本身的执行都是有成本的。

由此,人们“有达到理性的意识,但又是有限的”(西蒙,1972)。

3)机会主义的行为倾向。

基本意思是,经济活动人会以狡黠的方式追求自身的利益,他会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他会有目的地、有策略地利用信息(包括有时说谎、隐瞒、欺骗等)。

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作科斯:《企业的性质》(1937)、《社会成本问题》(1960)等;诺斯:《西方世界的兴起》(1973)、《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1981)、《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1990)等;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1985)等;阿尔钦:《不确定性、进化与经济理论》(1950)、《信息成本、定价与资源闲置》(1969)等;德姆塞茨:《所有权、控制与企业》(1988)等;张五常:《佃农理论》(1969)、《企业的契约性质》(1983)等。

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启示

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启示

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启示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提升,然而由于制度上的不完善和不足,导致了一些长期积累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而新制度经济学作为一种全新的理论体系,具有着在这个时代下为我们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和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作用,那么,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启示是什么呢?一、制度改革必须是全面的,协调的对于权力分散的市场来说,稳定和公平的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排除了与不确定性有关的成本,从而增加了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可预测性。

因此,制度发展必须是整体性的和协调的。

在中国,我们需要增强法律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同时我们还需要改善企业规章制度,实行透明化的制度改革。

二、寻求制度变革的可行性新旧制度之间的的转变完全是不同制度之间的权力交替。

为确保实行可行的制度变革,必须使现有制度的利益和我们期望的新制度完全一致。

制度改变的时间、内容、程序和范围等方面都不应该超出现有制度的承受能力。

三、制度改革必须具有完整性和稳定性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制度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遵循稳步推进改革的原则。

不断改革瓦解了社会的制度,这会导致新旧变革的阻碍,因此在制度改革中,既要考虑到总体进度,又要制定长远的规划。

四、完善市场机制的制度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市场机制最炙手可热。

制度设立建立完成的市场机制包括:完善市场退出机制,避免遇到失误时市场垄断的消极效应。

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和市场资源配置机制,保证市场效率和效果。

五、构建市场竞争的制度将市场竞争机制作为重要的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发挥它在提高效率和创新方面的作用,要着力构建起符合国情和现代制度要求的竞争体制,以更好地激发企业活力和发展潜力。

总的来说,新制度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中提供了很大的启示和指导性的意义,特别是在推进制度化改革,促进有序市场竞争等方面,为社会经济的改革发展带来了更加科学的方面和道路。

这也让我们更加清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自身制度以及合理利用市场机制推动部分改革,让中国经济变得更加可持续和前景光明。

浅析建国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

浅析建国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

浅析建国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一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政府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而政府的组织和管理必须以适应本国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为基础,并不断创新和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从个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变迁过程。

本文以制度变迁为视角分析了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

标签:制度变迁;计划经济;制度改革一、制度变迁的理论研究1.制度变迁的原因制度学派认为交易费用的降低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而降低交易费用的关键在于制度变迁。

由于交易成本的增加,人们能够获得的潜在利润就会降低。

举个例子,在我国农村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之前,农村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由于经济落后,家庭的收入水平仅能解决温饱问题,不能支付所需的教育费用。

随着义务教育的推行、相应学杂费的免除及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

加之,教育费用成本的降低,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通过教育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时,开始接受教育。

2.制度变迁的过程一个完整的制度变迁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认知潜在利益,发现变迁机会、创造变迁条件;其次,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和形成行动团体或变迁主体;接着,确定变迁目标、设计和选择变迁方案;之后,便是实施制度变迁;最后,还要检验变迁,并不断修补和完善。

如果已有的制度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就需要探索新的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制度,进行下一轮制度变迁。

二、我国经济体制变迁方式和过程1.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决策权高度集中在中央和各级政府手中,中央指导地方指令化生产,有计划地发展经济。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下,我国超计划地完成了战后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基本建立起了公有制占绝对统治地位的100%计划经济体制。

我国开始实行一种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完全脱离了现实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现实需要,基层各生产者相互攀比指标,严重脱离现实的生产力水平,出现问题后也不能及时向相关政府部门反映,下级政府部门隐瞒不报,国家发布的经济指令太过超前而脱离实际。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摘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论文旨在分析为什么新制度经济学建议中国必须从农村开始对其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本文将首先介绍新制度经济学,然后简要介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为什么新制度经济学建议中国必须从农村开始对其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原因。

最后,将提出一些政策启示,以帮助在实施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有效地发挥新制度经济学的作用。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农村正文: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新制度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经济学分支,它专注于研究不同社会体制的行为、制度和性能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

新制度经济学考虑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性,认为首先应从农村开始改革。

农村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症结所在,由于农村社会结构复杂,需要进行机构改革,释放市场活力,建立新的农业经营机制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新制度经济学指出,对农村的改革不仅会直接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还能缓解贫困,改善社会结构,促进农业发展,以及减少政府的负担。

由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可以清晰地表明中国必须从农村开始对其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因此,政府应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提出相应的改革政策,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并为其他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地指出中国必须从农村开始对其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因此,政府应采取适当的改革政策,努力改善农村社会结构,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发展,并为其他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可靠支持和有效服务。

目前,新制度经济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

首先,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可以帮助政府有针对性地推出相应的改革政策,实施有效的农村改革,改善农村社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发展,培育新的市场活力,以及提升中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此外,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可以帮助政府准确识别、把握农村贫困和发展不公的严重程度,并采取实际行动,重新调整和改进农村改革政策。

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启示

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启示

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改革旳启示一、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 中国经济发展获得了举世瞩目旳成就。

当下, 正处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最为关键旳阶段, 怎样通过学习和借鉴先进旳经济理论, 设计适应一国经济文化政治旳经济运行体制, 从而推进经济向前发展和良性循环, 是我们急需处理旳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对新制度经济学派旳内涵及特点、关键理论旳粗浅探讨为中国旳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旳参照价值。

二、新制度经济学旳内涵及特性(一)新制度经济学旳内涵(二)新制度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 为了与老制度经济学相区别, 威廉姆森提出了“新制度经济学”这一术语。

有关制度旳概念, 西方学者有数种不一样旳解释。

舒尔茨将制度定义为“管束人们行为旳一系列规则”, 凡勃伦则将制度作为一种“广泛存在旳社会习惯”, 诺斯认为“制度是个社会旳游戏规则, 更规范旳讲, 它们是为人们旳互相关系而人为设定旳某些制约”, 他将制度分为三种类型即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这些规则旳执行机制。

新制度经济学派则更多旳将制度作为“一种行为规范, 同步也是一种经济资源, 它可认为人们提供有价值旳服务”。

(三)综上所述, 结合新制度经济学发展旳实际状况, 新制度经济学旳内涵应为:经济学家运用经济学旳措施去研究制度, 运用正统旳经济理论去分析制度旳构成和运行,并发现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运行中旳地位和作用。

(四)新制度经济学旳特点一般来说, 新制度经济学具有如下特点:1.对新古典经济学旳批判与继承。

与老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旳否认不一样, 新制度经济学批判旳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旳老式, 用新古典经济学旳基本假设和成本收益分析措施研究制度旳产生、作用及其演变, 如新制度经济学吸取了新古典经济学旳某些分析措施如经济人假设、收益最大化和边际替代等, 从而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空间, 丰富了经济学研究旳对象, 发展和补充了新古典经济学。

三、2.对“经济人”旳态度持批判态度。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

论文导读::肇始于1978年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首先从农村改革开始的。

文章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联系当时中国的实际国情,分别从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三个方面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给出了一个合理、系统的解释。

论文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产权,制度变迁改革开放32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经济社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有了大大提高。

回顾改革的历史进程,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其起点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由此我们便引伸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要从农村开始呢?国内外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的人很少,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视角来进行研究的人就更少了,至少公开发表的文献里很少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这里,笔者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分别从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三个方面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给出了一个合理、系统的解释。

一、交易费用理论的解释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范畴。

按照马修斯(1986)的定义:交易费用包括事前准备合同和事后监督及强制合同执行的费用,与生产费用不同毕业论文模板,它是履行一个合同的费用。

[①]这里,我们把交易费用理解为监督和执行一个合约的费用,这样就可以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做出如下的解释。

(一)实行农村改革的执行费用低实行农村改革的执行费用是指执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一系列费用期刊网。

首先,这一改革的技术执行费用是低廉的。

农村改革的起点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模式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转变的实施成本是相对较低的,它只是把土地使用权下放到农民手中,而土地所用权并未改变,仍然集体所有。

其次,农村改革的阻力很小。

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2006社会保障专业一年级硕士朱俊644040200673991[内容摘要]重商主义经济学的产生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开始,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意味着主流经济分析体系的形成。

两百多年来,主流经济学经历了从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到凯恩斯主义的巨大变迁,理论的变迁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反映,也是人们在改造世界过程中对认识世界的一次次的飞跃。

而经济理论的每一次的变迁,都会对现实的经济体制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在新制度经济学兴起的今天,正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如何通过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经济理论,设计适应一国经济文化政治的经济运行体制,从而推动经济的向前发展和良性循环,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试图通过对新制度经济学核心理论的粗浅探讨,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可能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制度产权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改革制度变迁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进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矛盾和问题。

如何设计好一个制度是中国必须要解决的最为紧要的根本问题。

因为制度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这不仅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这一命题也为我国的改革实践所证实,“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这一论调解读的就是制度的重要性,体制改革按照新制度经济学鼻祖科斯的理论,在教育成本大于零的条件下,产权与资源配臵效率有关,改革实际上就是通过制度的重新安排来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制的效率。

所以无论从学术还是从实践两个角度来看,新制度经济学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有重要的学习与借鉴意义。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所谓新制度经济学,正如科斯所说,就是用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制度的经济学。

迄今为止,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初具规模,已形成交易费用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经济史学等几个支流。

新制度经济学包括四个核心理论:(一)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治理与制度建设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治理与制度建设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治理与制度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深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实现经济持续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一环。

在这一过程中,治理和制度建设成为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治理与制度建设,以及相关的挑战和前景。

一、治理的重要性治理是指通过制度和政策来协调和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治理的作用至关重要。

首先,良好的治理能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其次,治理有助于协调各利益方的关系,防止利益冲突和资源浪费。

最后,治理能够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规范发展,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二、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制度建设是指通过建立规范和约束性的制度来规范经济行为和市场秩序。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制度建设是激发市场活力和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首先,健全的制度能够为市场提供稳定可靠的规则和保障,增加市场参与者的信心。

其次,制度建设能够化解不公平和腐败问题,减少行政干预。

最后,制度建设有助于建立健全的产权保护机制,保障企业和个体的合法权益。

三、挑战与前景然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治理和制度建设方面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改革的推进需要协调各级政府和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

其次,制度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国情和市场需求,避免简单照搬外国模式。

此外,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稳定的步伐,不断完善和优化治理和制度建设。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治理与制度建设仍然具有广阔的前景。

首先,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发展,中国在市场开放和改革方面仍然有很大的空间和机遇。

其次,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对公平正义的要求也将推动政府进一步完善治理和制度建设。

最后,改革开放的红利和稳定增长的基础将为治理和制度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

总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治理与制度建设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治理的作用,加强制度建设,有效应对挑战,抓住前景。

浅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2)

浅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2)

浅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新中国建立以后,经济发展与日俱增,中国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但是,伴随着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也呈现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中国社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而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便是经济体制的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是指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首先,实现了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

其次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再次,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最后,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现在我国的改革面临比较复杂的形势:一方面,国内发展和国际形势对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社会经济发展仍然有许多体制性障碍,迫切要求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虽然取得了诸多的成就,但是在改革中也暴露出来很多的问题和矛盾。

一、能源消耗严重,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我国长期实行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传统煤炭资源开采方式既浪费了资源,又造成了环境污染,还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给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中国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从国家安全角度看,能源资源的稳定供应始终是一个国家特别是依赖进口的国家关注的重点,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

二、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城市化过程中乱占耕地的现象严重, 导致城市占地扩张过快对农用耕地的破坏和侵占; 城市化改造拆迁过程中来自政府的控制软弱无力, 导致不少城市出现私搭乱建, 套取国家补偿款项的事件极为普遍。

好的环境和制度可以约束坏人变成好人, 恶劣的环境和制度可以诱使好人变成坏人。

诺斯新制度经济学

诺斯新制度经济学

诺斯新制度经济学摘要:新制度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当前西方经济学颇有影响的理论分支。

仔细认真研究该学派,对于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西方经济学的前沿问题,以及积极借鉴外国经济理论的合理内核,发展我国经济学,或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有鉴于此,本文拟从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背景入手,首先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研究主题和创新之处等主要特征作一简单介绍,继而从正反两个方面,辨证分析新制度经济学的贡献与不足之处,旨在为新制度经济学在我国的广泛传播与深入发展廓清道路。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产权交易费用贡献缺陷0引言在当代经济学文献中,有两个“新制度经济学”概念,盖指的是两个不同的制度学派。

一个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现代制度学派;一个是基本上与加尔布雷斯的“新制度经济学”同时代的,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以科斯、诺思、威廉姆森为代表的当代制度学派,亦称“新制度经济学”。

二者都是由以凡勃伦为鼻祖的旧制度经济学派演变而来,是制度经济学在20世纪后半叶的新发展。

本文所出现的新制度经济学,如未加特殊说明,均涵指后者,即以科斯、诺思、威廉姆森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发展,到逐步成长为的当代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前后也不过30年的时间;然则新制度经济学一经诞生,就在西方经济学界平静的湖面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迄今为止,新制度经济学虽然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完整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但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契约经济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对当前的正统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提出了全面的挑战,并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为当代经济学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同时为的当代经济学取得新的理论进展提供了范本,在当前的学术界产生了深刻影响。

可以预言,只要新制度经济理论在形式上有所突破,若干年后,一定会引导未来西方经济学发展的主流。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探析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探析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探析作者:刘琳琳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6期【摘要】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一般将明确的产权、完备的信息等作为假设来构建模型,制度这一要素被视为已知既定或者设定为外生变量,对制度要素的分析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这用于对不发达地区的经济问题的解释处理略显不当,对于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出现问题的解释和指导作用都有欠缺。

近年来,部分经济学家对传统经济学分析架构进行了扩展,将制度因素作为内生变量进行分析出现了新制度经济学,本文通过对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分析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影响探析新制度经济学指的是以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经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展以来,通过对制度因素内生化,研究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弥补了古典经济学的部分缺陷,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重要的理论分支,这些理论成果对于发展我国经济深化体制改革具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核心(一)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最基本的研究范畴,科斯首次提出用交易费用理论来解释产权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交易活动具有稀缺、可计量比较的特征,得出企业的存在是用较少的企业内交易费用来代替较多市场交易费用,企业规模大小由企业内边际交易费用与市场边际交易费用相等的界线来决定。

交易费用概念提出后得到了广泛的推广研究,交易费用定义一般化为市场主体确认其所有权和排他性权利耗费的搜寻信息、谈判、签订合同、监督等直接与间接成本,交易费用的高低是评价产权制度和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标准。

(二)制度变迁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创新就是把制度作为变量引入到经济学研究中,对制度的分析就是对人与人之间行为、关系、利益的探讨。

合理的组织制度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统一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对生产活动产生激励作用,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制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和创新,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有些潜在利润无法获得,就会有人为获取利益克服障碍进而推动新的制度的形成。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国企产权改革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国企产权改革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国企产权改革1 简述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被认为在许多方面对新古典经济学有重要的发展,掀起了一场经济学的革命,甚至它的开创者科斯称其为“本来就应该是的那种经济学”。

从交易费用这一基本概念出发,新制度经济学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发展了几个重要的分支理论———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

以科斯、阿尔钦、威廉姆森、诺思、德姆塞茨和张五常为主的新制度经济学家意识到主流经济学在分析问题时,暗含假设的严重缺陷和错误,指出无摩擦交易、完备的信息和明确界定产权的假设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不现实的。

新制度经济学派以此为契机和出发点,存在交易成本、产权非清晰界定和信息不完备情况下的经济现象纳入自己的研究领域,从而把制度分析与主流经济学结合起来,强调制度在经济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孕育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制度分析和制度变迁框架。

科斯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他首先意识到了在经济生活中交易成本的存在和产权界定的重要性,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科斯的《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是其代表作,后人在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出了科斯定理。

德姆塞茨和阿尔钦则循着科斯的思路创立和发展了产权经济学。

产权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产权的安排和效率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它也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诺思和戴维斯在产权经济学和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影响下,通过对经济史的研究,发现并总结出了近现代经济增长的制度原因以及制度变迁的规律,即制度变迁理论,该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第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2 产权研究研究产权制度更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一个经济体中的产权安排如何构成这个经济体中的产权制度,即基本的经济制度。

国家与个人、市场与企业,其产权安排如何,是以私有产权为主还是以公共产权为主,产权关系是清晰还是模糊,产权界定成本,产权受到法律保障程度,政府与产权的关系如何,产权制度更替的方式又怎么样。

总之,落脚点是哪一种产权制度安排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潜能之发挥。

制度经济学与经济体制改革

制度经济学与经济体制改革

制度经济学与经济体制改革制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体制与经济规则对经济发展和效率的影响的学科。

它强调经济体制在塑造市场行为和经济结果方面的重要性。

经济体制改革则是指对经济制度进行变革和改进,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应用。

一、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1. 制度影响经济行为:经济体制和制度规则对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包括商品价格形成、资源配置等方面。

2. 制度塑造经济结果:不同的经济体制和制度规则将导致不同的经济效果和发展路径,如产权制度、市场竞争等。

3. 制度演进与经济发展:经济体制和制度规则随着时间演进,对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效率影响深远。

二、制度经济学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制度经济学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启示。

通过深入理解制度对经济的影响,可以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1. 产权制度改革:产权保护是制度经济学研究的重点。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是关键,保护私有财产权益,促进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

2. 市场机制优化:制度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竞争,推动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完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制度经济学提出监管机制的重要性。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减少市场失灵和资源浪费,保护公共利益。

4. 政府职能转变:制度经济学认为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应从直接干预市场转变为发挥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职能,减少对市场的扭曲和干预,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环境。

三、案例分析: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制度经济学在实践中的一个重要案例。

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得益于对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应用。

1. 产权制度改革:中国通过土地承包、私有企业等改革,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产权制度,保护了农民和私营企业的财产权益,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提 出制度创新的方案;三是 “ 第一行动集团”几种 收益 为正
值 的制 度创新 方案 进行选择 ,选择 的标准是利润 最大化原
则;四是形成 “ 第二行动集团” 这是在制度创新过程 中为帮 ,
助 “ 第一行动集团”获得预期收益而建立的决策单 位 , 制定 创新实现后 , 两个集 团之 间对追加 的收益进行再分配;五是 “ 第一行 动集 团” “ 和 第二行动集团”共同努力 , 使得制 度创 新得以实现 。
作了深入的研 究 ,形成 了产权 经济学 。
() 交 易成 本 经 济 学 1
1 、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相似性 诺思和戴维斯认为 , 制度创新是 能使 创新者获得追加利 益的现存制度的变革 。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十分相似:技术 创新往往是 技术上一种新 发明的结果 , 度创新也往往是制 制 度上的一种新发明的结 技术创新需要在 已知 的几种可供 选择的新技术性 之中进行选择 , 制度创新也是如此;一个行
摘 要 :我国 自改革开放 以来,经济取得 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 同时很 多新 问题也应运而生,阻碍 了改革 的进一 步深入。 从 新 制 度 经 济 学理 论 来 看 , 是 一 种 必 然 结 果 : 方 面, 这 一 制度 是 经 济 发展 的 决 定性 因素 , 度 的优 化 会 带 来经 济 飞跃 式 的 发展 ; 制 另一 方面, 径依赖 的存在决定 了制度 变迁过程的长期 性和 艰 巨性 , 路 不同制度安排之间的不协调和摩擦必 然会导致诸 多的社会
行的成本 ,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
() 产权 经 济 学 2
条件下成本和收益之比的看法作普遍的修正 。
3 、制度 创新 的过程
制度创新有五个阶段:一是 形成 “ 第一行动集 团” ,支

新制度经济学重点总结(精品文档)_共3页

新制度经济学重点总结(精品文档)_共3页

1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问题。

2马克思的制度分析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关系:马克思的科学方法论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

马克思注重制度分析并吧制度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内生变量。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对新制度经济学体系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3制度分析的三种方法:①科斯,诺思的交易成本方法②布坎南托利森,塔洛克的寻租方法③奥尔森的分利集团方法。

4人类行为分析的假定:①科斯指出,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出来研究人。

人类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人们追求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人们又追求非财富最大化,人类历史上制度创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双重动机均衡的结果。

②第二个假定涉及人与环境的关系,即有限理性。

人的有限理性包括:一是环境是复杂的,在非个人交换形式中由于参加者很多,同一项交易很少重复进行,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人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越不完全。

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有限的,人不肯能无所不知。

③威廉姆森把理性分为三个层析一是强理性,即预期收益最大化,二是弱理性,即有组织的理性,三是中等理性,介于以上二者之间。

5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一是人的因素:①有限理性②机会主义。

二是与特定有关的交易因素:①资产专用性②交易的不确定性③交易频率。

三是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指潜在的交易对手的数量。

6总量交易与每笔交易的交易费用的变化趋势:7产权的功能:产权不是一项权利,而是一组权利,产权并不意味着享有者可以为所欲为,他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驶其权利,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各项交易实质上都是产权交易。

①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②激励和约束③资源配置8科斯定理:①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初始权利如何配置,自由交易都会达到资源的最有利状态②在正常交易费用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同效率③在正常交易的情况下,产权的清晰界定将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易过程中成本,改进经济效率。

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经济体制指在一定区域内(通常为一个国家)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

通常是一国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方式。

是一定经济制度下国家组织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具体形式或者说就是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

社会的经济关系,即参与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单位、各个个人的地位和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是通过这样的体系表现出来。

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

首先,我们要对中国所选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正确精准的了解。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致富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要支持、鼓励和帮助城乡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

这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意义重大。

其次,要充分了解我国现有经济体制的缺陷及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一)国家行政机关权力过于集中,企业处于无权地位,成为各级行政机构的附属物,缺乏主动性,不能发挥积极作用;(二)国民经济(主要是国营企业)按行政系统、行政区划管理,造成条块分割严重,自成体系,割断了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

不搞综合利用必然造成大量浪费;(三)实行自上而下指令性计划制度,管得过死,使产销脱节,产需脱节,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要。

这种体制把一切权力集中于中央,不能根据实际社会需要来安排生产,合理地使用人力和物力;(四)大包大揽,统收统支,搞平均主义,降低员工积极性。

正因为有这些弊端存在,所以旧的经济体制必须进行改革;等等。

最后,如何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了一系列的新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存在许多体制的障碍;经济高速增长同时,人口、资源、环境、就业等的压力也不断加大,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资源和能源的瓶颈问题更为严峻;城乡之间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却没有根本的提高;人均收入有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仍然低收入贫困人民巨多,两极分化的危险日益成为现实;经济发展同时,社会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群众看病难、上学难和就业难的问题十分突出;等等。

最新-深究中国新制度经济学 精品

最新-深究中国新制度经济学 精品

深究中国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学家在研究中国经济问题时所运用的最早和最持久的理论依据和工具之一,经过近20年的模仿和局部创新之后,中国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似乎陷入了低谷,这一方面是因为其他经济学分支越来越强有力的挑战和转轨过程中经济现象的日趋复杂;另一方面则是和国内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狭隘视野有关。

本文将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范畴这个似乎人所共知的问题着手,分别讨论新制度经济学在研究某个特定对象时内部出现的分野及相对的局限条件,着重指出国内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落后并不是在所掌握的工具上,而是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和局限条件本身缺乏深刻的理解。

本文指出,中国的新制度经济学要走出低谷,和国际接轨,必须和国外的新制度经济学家站到同一个起点上,中国丰富的制度实验资料正是这一目标的保证。

一.边际成本的引入与作为经验科学的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按照科斯的说法,新制度经济学这个名称是由威廉姆森提出的,目的是与早期康芒斯等人的老制度经济学相区别。

2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中,政治、法律、货币、习俗等制度形式对经济体系的作用或多或少都得到认可,但是,这些传统的研究要么假定制度是外生给定的,或者假定制度不影响经济绩效,如新古典经济学;要么假定制度可以无成本地运行,或者没有专门的分析制度运行成本,如斯密、马克思的古典制度分析和凡勃伦、米切尔、康芒斯等的老制度经济学分析。

由于制度是不重要的,或者制度可以被无成本地生产与选择,所以,不需要专门的制度理论。

科斯在评价新制度经济学出现以前的经济理论时说得非常中肯,他在获诺贝尔奖时所作的讲演中提到,亚当斯密以后的经济学家主要致力于模型化那只"看不见的手","被研究的东西是经济学家心目中的、而不是现实中的体系。

我曾称之为黑板经济学。

企业和市场似乎都有名无实。

------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关注定价体系时,竟忽略了市场,或者说忽略了制约交换过程的制度安排3他进一步提到,"我在社会成本问题中说明,在市场中交易的东西不是像经济学家经常认为的那样,是物理实体,而是采取确定行动的权利和个人拥有的、由法律体系创立的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
(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二○一四~二○一五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程编号 020*******
课程名称 (当代中国经济问题主讲教师钟坚评分学号
姓名专业年级
题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结合诺斯的新制度
经济学理论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当下,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

当现有制度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时,制度创新、制度变迁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改革和发展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现实,中国经济若要有所突破,创新制度是必然选择。

关键词:道格拉斯•诺斯;新制度经济学;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创新
1 道格拉斯•诺斯与新制度经济学
道格拉斯•诺斯,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是新经济史的先驱者、开拓者,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

诺斯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及早期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经济史分析中,成为新经济史学界的代表人物。

在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上,诺斯创建了制度变迁理论。

他认为,一种提供适当的个人激励的有效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这种制度的产生是有代价的,除非其所带来的收益大于付出的成本,否则这种新制度不会出现。

诺斯认为制度变迁的动因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制度变迁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对节约交易费用,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

所以,制度变迁可以理解为一种收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收益较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

在看待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因素时,诺斯认为技术的革新固然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但人们如果没有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冲动,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包括产权制度、法律制度等)构建把技术创新的成果巩固下来,那么人类社会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不可设想的。

诺斯将制度因素引入经济增长分析,把制度作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来研究,说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了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这使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更为成熟和完善,为人们思考经济的增长与发展问题开阔了更广阔的视野与更深刻的思路。

2 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道格拉斯•诺斯用有效的市场经济理论模式分析了中国经济的改革进程,指出中国改革还有很多路要走:一是需要国有资产民营化;二是建立保护产权的有关规则和法律制度;三是建立独立的司法体系, 有效解决合同中出现的各种纠纷,保障社会稳定;四是建立起有效合理的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保证在产权方面实行法制。


2004年,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十周年之际,诺斯曾来中国演讲。

演讲结束后,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提了一个被诺斯称为“很好的问题”——“制度有时依赖于以往的历史,我们如何借鉴过去好的经验,但又能突破对过去的依赖?”诺斯回答说,机制的依赖性有两种,一种是时间带来的依赖,如果不研究经济史,就无法研究制度变迁,而且制度不断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另一种是对以往思维方式的依赖,拒绝变革,拒绝接受新东西。

“有时候我们想进行变革,但一些相关组织却在尽量阻止变革,因为变革会危及到他们的生存。

所以,非常关键的问题是,怎样尽力保持一个高效运行的机制,也就是说,能够不断地激励人们采取新的方式做事情,而且要接受新的变化。

这一方面,现在还没有现成的非常完善的理论。

对过去的依赖,促进了现有机构和制度的形成,如果你想改变这种机构,这些组织就会尽量阻止你这样做。

对过去的依赖①参见卢现样.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
限制了我们的创新,怎么能够突破这种限制?需要我们进一步认真研究。


3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
改革开放是中国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转折点,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变革,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

不可否认制度的变革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这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新制度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的科学性。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改革实质上是制度变迁的过程。

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制度主体——政府主体和非政府主体,改革就是这两种制度主体参加的社会搏弈。

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制度变迁进程表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巨大成就,初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制度转型。

但是迄今为止,并没有实现预期的改革目标,改革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欠缺和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说,就是改革中存在明显的制度缺失。

在制度缺失存在的情况下,要进一步推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必须以制度创新为核心。

但是制度创新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21世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创新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

在存在制度创
新困难的条件下,要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必须采取有效策略推进制度创新。

在此,我通过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粗浅探讨。

新制度经济学在分析方法和政府行为中, 提供了分析政府机构中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的视角。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它实际上是公职人员和那些参与腐败交易的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自利动机驱动下经过成本——收益计算后得出的合乎理性的选择,而制度通过影响个人对成本和收益的计算最终影响着个人选择;提供了加强政府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政府结构效率的依据;提供了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的主要途径——制度改革创新。

在我国进一步深化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制度的制定、执行与变更成本,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制度的制定程序,二是制度的群体间博弈是否充分,三是权力的分权方面。

我们要选择正确的路径以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在改革成本分摊多元化的机制中,必须明确界定不同负担主体的负担规模;政府必须在“以人为本”的指导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使制度变迁的受益者和成本承担者合二为一,建立健全公平、公开、公正、合理的成本分摊的正常机制。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纵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从实质上说,就是一个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就是制度创新和制度结构的变迁过程。

面向市场化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的持续演进,成为改革中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可以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至今,主要的成功就是来自于制度的变革和创新。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把制度变革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有助于在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与现实进行较为系统、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探究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环境下,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增强对改革开放以来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解释力,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道格拉斯·C ·诺斯.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 道格拉斯·C ·诺斯、罗伯斯·托马斯. 西方世界的兴起.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3] 道格拉斯·C ·诺斯.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