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的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进展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一、概述脑胶质瘤是指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脑胶质瘤分为Ⅰ-Ⅳ级,Ⅰ、Ⅱ级为低级别脑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脑胶质瘤。
本规范主要涉及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来源的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治。
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
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确定的两个危险因素是: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和与罕见综合征相关的高外显率基因遗传突变。
此外,亚硝酸盐食品、病毒或细菌感染等致癌因素也可能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
脑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和癫痫发作三大类。
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影像学诊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等对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确诊需要通过肿瘤切除或活检获取标本,进行组织和分子病理学检查,确定病理分级和分子亚型。
目前主要的分子病理标记物包括: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状态(co-deletion)、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α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X连锁基因(ATRX)突变、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人组蛋白H3.3(H3F3A)K27M突变、BRAF基因突变、PTPRZ1-MET基因融合、miR-181d、室管膜瘤RELA基因融合等1,2。
这些分子标志物对脑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及临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手术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并获得足够肿瘤标本用以明确病理学诊断和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
脑恶性胶质瘤放射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
25 6
讲座 .
脑 恶性 胶质 瘤 放射 治疗 临床 研 究进 展
邓 美玲 ,吴 少 雄 ,陈 忠 平
( 南 肿 瘤 学 国 家重 点 实验 室/ 山 大 学肿 瘤 防 治 中 心 , 东 广 州 5 0 6 ) 华 中 广 10 0
中图分 类 号 : 3 .1 R7 9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7 6 8 9 2 0 ) 4 0 6 — 5 1 2 — 1 5(0 8 0 — 2 5 0
Re e tAd a c si d o h r p o ai n n c n v n e n Ra i t e a y f r M l a t g
Un v ri ,Gu n z o 00 0 . C n ie st y a g h u 51 6 ,P R. hi a
【 S R T】 ,g at l n s r t ot o m nm i a t r l ba l l i a u s n soie AB T AC M' n n g ol e h m s cm o a g n pi y ri tn ' n d l dasc t : d i i a a e l n ma n u oS t a ad
3 / 恶 性 胶 质 瘤 。脑 HG 4为 G好 发 于 中 老 年 人 . 2 近 5
年来其 发病 率 以每年 1 %的速 度呈逐 年上 升 的趋 I 2 势f 手术 切除是脑 恶性胶质 瘤的首选 的治疗方法 , 2 】 。 但 由于其 恶性 程度 高 . 袭 性强 . 周 围脑组 织 常 侵 与 无 明显 的界 限 . 再加 上解 剖 位置 的特 殊性 , 手术往 往难 以彻 底切除 干净 .术 后几乎 毫无例外 地复发 . 预后极 差 术后放 疗早在 2 0世纪 7 0年代 已被证 实
脑瘤磁共振成像的现状和进展
胶质瘤 组织学与影像学表现 的联 系及 其 随访
一
、
脑 胶 质瘤 是 最 常见 的 中枢神 经 系统 肿瘤 , 占 约
原发 J脑 内肿瘤 的 5 %, 生 0 占原发恶性脑肿 瘤的 8 %口。 0 ]
常规 C T及 MR 区别 低 级别 ( I WHO l级 ) 高级 别 I 和
恶性胶质瘤 ( O 1、 级) WH 1 I 1 V 的准确性 比较高 。级别 非 常 低 的胶 质瘤 ( WHO I级 , 即毛细 胞 型 星 型胶 质
神 经 放 射 学
中 瘤磁共振成像的现状和进展
复旦 大学附属 华 山医院放 射科 (00 0 20 4 )
李耀 东综述
摘要
耿 道 颖审校
MR 是 脑肿瘤影像学诊断的金标 准,但在评 价脑肿瘤治疗后的反应和病 变进展 等方面 目前仍 受到限 I
制 。MR /各种 新技 术 能 从 生 物 学 、细 胞 结 构 、血 流动 力 学 以及 功 能 、代 谢 等 方 面反 映肿 瘤 的特 点 ,但 这 些技 术
心坏死 , 与组织学所见 的坏死相一致 。由于瘤周浸
润及血 管源 性 水肿 ,2 肿瘤 周 围表 现 为 明显 的高 TWI 信号[ , 。 约 13 人 高级 别 胶 质瘤 不 强化 , /成 因此 无强 化
应不 明显。因此 , 同区域连续 的线性测量可能无 相
法 检测 到 肿瘤早 期进 展 的证 据 。计算 机辅 助容 积分
略 肿胀 , 异 常 强 化 及 明显 的 瘤 周 水 肿 , 织 学 上 无 组 细胞 密 度 略增 加 , 没有 明显 的血 管生 成 。典 型 的 但 间变 性 星形 胶 质 细胞 瘤显 示 有 强化 区 , 明存在 新 表 生血 管 及血 脑屏 障 的异 常 。 由于细 胞 增 殖 , 累 的 受 脑 组 织 常 中度肿 胀 , 围水 肿 比较 明显 。胶 质母 细 周 胞瘤 则 占位 效 应 明 显 , 不 均 匀 强 化 , 表 现 为 中 有 常
脑胶质瘤治疗新进展
6 Ra mu sn SA,a e o , e e S, a ・ s se J misn DJ BrseJ p n
r gif ez acn rg at o e [ ] i l navcie openn w m n J . n nu t
Epd mi lRe 2 06, 8: 7 —5 . i e o v, 0 2 4 3
立体定 向放射治疗 ( R :R S T) S T借 助 于立体定 向装置 和影 像设 备使靶 区接 受
较 高剂 量 照 射 而 周 围正 常 组 织 受 照 很 低 。
1 李 明军 , 福 义 , 维 峰 , .2 I 子瘤 内 2 杨 王 等 15 粒
m 管新 生 的方 法 , 断 癌 细 胞 营 养 补 充 途 阻
3 0 2. 08
障(T ) B B 的作 刚 。联 合 化 疗 可 提 高 化
疗 敏感 性 。
组 织 间 质治 疗
5 祁 峰. 内 肿 瘤 的 立 体 定 向 放 射 外 科 治 疗 颅
[ ] 中国现 代药物应用 ,0 8 2 5 :8— J. 20 , ( ) 7
7 9.
,
永久植入治疗脑胶质瘤疗效 观察[ ] 中国 J.
误 诊 学 杂 志 ,0 88 2 )5 6 5 6 . 20 ,( 1 :0 2— 0 3
抑 制 肿 瘤 细 胞 增 殖 , 到 治 疗 日的 。 达 总 之 , 胶 质 瘤 的 发 病 机 制 较 为 复 脑
随着影像技术 的不断进步 , 出现 r更先 进
2 J misn a eo DJ, elr V , s se S Th i RI Ramu sn A. e
终 止妊娠 。医务人 员应做 好孕期 宦 教工
颅内胶质瘤的放射治疗及化疗
颅内胶质瘤的放射治疗及化疗胶质瘤亦称神经胶质细胞瘤,为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细胞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35.3%~61%,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近年来文献常将其恶性程度分为低分级和高分级两种。
低分级胶质瘤约占颅内中瘤的10%~15%,包括一般病理学分类的Ⅰ~Ⅱ级星形细胞瘤、轻度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瘤及神经节胶质瘤;高分级胶质瘤亦称恶性胶质瘤,包括一般病理学分类的Ⅲ~Ⅳ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恶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及少枝胶质细胞瘤。
恶性胶质瘤多呈浸润性生长,手术难以彻底切除,术后放射治疗及化疗十分必要,已成为治疗的常规。
一.胶质瘤的放射治疗1.常规外照射外照射通常在术后4周内进行,常用的方案为50~60Gy/25~30次(1.8~2.0 Gy/次)或60~65 Gy的适性放疗。
1.1放射治疗的适应证⑴手术未能彻底切除的胶质瘤;⑵手术切除但恶性程度较高者;⑶肿瘤位置深或位于重要功能区域不适宜手术切除者;⑷单纯活检术后;⑸不适合手术切除而放疗效果较佳者,如髓母细胞瘤;⑹胶质瘤术后复发不宜再手术者者。
1.2放射治疗的禁忌证⑴肿瘤足量照射后短期内复发者;⑵伴有严重颅内压增高,且未有采取减压措施者。
1.3放疗计划的制定⑴应用CT 、MR或其他诊断方法进行肿瘤体积的三维重建。
⑵确定靶体积:包括肿瘤本身和局部浸润的区域,应考虑到肿瘤的直接浸润、肿瘤细胞的种植及多中心肿瘤。
低分级的胶质瘤照射范围根据影像学见到的肿瘤浸润范围,在肿瘤边缘外1~2cm。
高分级肿瘤如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以往多行全脑放射,现在认为肿瘤浸润范围在2~4cm内,全脑放射意义不大,因而已少应用。
⑶放射源的选择颅内肿瘤生长深度以中线而言,只有6~7cm左右。
因此多选用60CO γ线或6~10MV的高能X线,体外放射为主要放疗手段。
对于2.0~4.0cm的肿瘤也可采用γ刀或X刀治疗。
⑷常用的放射野a、全中枢神经系统放射适于易沿蛛网膜下腔播散的肿瘤如髓母细胞瘤、室管摸瘤等。
高分级脑胶质瘤综合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进展
[1 7]
McAleese J J,Stenning S P,Ashley S,et a1. Hypo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for poor prognosis malignant glioma:matched pair survival analysis with MRc controls[J]. Radiother 0ncol,
[7] 贾红英,王洁贞,赵敬杰.神经胶质瘤术后预后因素的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3):229—232.
[8] [9]
K“stiansen K,Hagen S,Kollevold T,et a1.Combined modality therapy of operated astrocytomas gradeⅢandⅣ. Confirmation of the value of postoperative irradiation and the 1ack of potentia— tion of bleomycin。n survival time:a prospective multicentre t“ al。f the Scandinavian Glioblastoma Study Group[J]. cancer, 1981,47(4):649 652. Walker M D,Green S B,Byar D P,et a1.Randomised compa“ sions of radiothe姐py and n“r。soureas for the treatment。f malig— nant gliomas after surgery[J].N En91 J Med,1980,303(23): 1323—1329.
胶质瘤治疗及术后护理的研究进展
胶质瘤治疗及术后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一半。
脑胶质瘤的临床症状包括颅内压升高,如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等;肿瘤压迫、浸润和脑组织破坏引起的局灶性症状,早期表现为刺激性症状,如局限性胶质瘤癫痫,晚期表现为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瘫痪。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体征和肿瘤易发部位分析胶质瘤的诊断。
关键词:胶质瘤;治疗;护理;研究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占所有颅内肿瘤的45%~55%[1]。
具有高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且治愈率低。
在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的病人中,平均生存时间不到1年。
此外,此类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常侵犯多个脑叶和深部结构,与正常脑组织无明显边界。
因此,单靠传统的手术很难治愈。
随着医学的发展、治疗方法的改进和护理技术的进步,局部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免疫治疗和高质量的术后护理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帮助[2]。
本文就胶质瘤治疗及术后护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详情如下所示:1胶质瘤的治疗1.1 外科手术治疗目前,随着神经外科显微外科技术和神经导航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不增加脑功能损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减少术后复发,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已成为胶质瘤手术的首要原则。
尽管手术方案不断改进,肿瘤得到最大程度的切除,但术后周围正常脑组织仍有肿瘤细胞浸润,病人的预后无法得到更好的改善。
1.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利用电离辐射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以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被广泛应用。
其原则是让肿瘤得到更高的剂量,而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得到更低的剂量[3]。
增加对肿瘤的辐射剂量,可以降低肿瘤扩散和远处转移的可能性。
研究表明,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可以提高病人的局部肿瘤控制率和生存率。
1.3 化学治疗胶质瘤是中枢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手术不能完全清除,术后很容易复发。
脑胶质瘤辐射量及放疗一般要多久
脑胶质瘤是一类危害性极大的恶性肿瘤,会直接导致病人丧失多种功能,产生运动障碍、视觉障碍和语言障碍等,因此一经确诊要及时治疗。
放疗是脑胶质瘤患者常用的手段,是利用射线照射杀死肿瘤细胞的方法,但是很多患者会担心放疗中的射线会不会促发癌症,或引起一些其他病变,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脑胶质瘤辐射量及放疗一般要多久吧。
放疗的辐射有多大?停留多久?放疗可分为外部放疗和内部放疗两种,外部治疗是通过体外照射,射线可快速通过人体,并对癌细胞产生作用。
进行内部放疗时,会将放射性材料密封在一个封闭体内,植入到肿瘤旁边或者内部。
一般外部放疗时,会在患者周围放置特殊保护屏障,可将放疗的辐射吸收,因此不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辐射。
而内部放疗可分为高剂量放疗和低剂量放疗两种,其中高剂量放疗的辐射性很强,每次只需将放射源放入患者体内几分钟。
而低剂量放疗通过植入人体的办法,在患者体内放置放置的时间比较长,通常是几天,等取出后患者的体内就没有了辐射。
此外还有一种疗法是植入低剂量的放射小球,或“放射粒子”,这种粒子需要永远存留在患者体内,且只要放射源还在活跃,患者的身体就会带有少量辐射,这种辐射通常可持续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只会在患者的被治疗范围内传播,不会传播给其他人,当然小孩和孕妇出于安全起见,还是要远离此类患者。
放疗需要多长时间?进行一次放疗需要的时间并不长,一般情况下几分钟即可完成,情况复杂时需要的时间较长,但一般不超过半个小时都可以完成。
放疗一般每天都需要进行一次,放疗的次数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决定,一般少则3-5周,多则6-7周。
放疗虽然对杀死癌细胞,缩小病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放疗时的射线会使放疗处的皮肤改变,出现发红、发痒、干燥、溃烂、色斑等,放疗的一些其他毒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疲惫乏力、食欲不振等问题也不容忽视,患者要减轻放疗对身体的伤害,还要做好各方面的防范工作。
首先,患者要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可经常运动来强身健体,增强体质;其次,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注意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
109例脑恶性胶质瘤患者术后联合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
·临床研究·2012年10月第9卷第30期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30970860);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先声抗肿瘤治疗专项科研基金”专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CIMF-F-H001-001)。
▲通讯作者脑胶质瘤源自神经上皮,在颅内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约占40.5%。
该肿瘤细胞分化不良,在脑神经组织内呈现浸润性生长,与脑组织分界模糊不清,易导致术后局部复发,因此术后施行放射治疗、药物化疗尤为重要。
现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肿瘤病区收治的109例恶性胶质细胞瘤术后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一并复习相关文献,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肿瘤中心收治的109例脑胶质细胞瘤患者,年龄15~67岁,中位年龄37岁。
所有患者开颅后进行肿瘤切除,其中全切者61例,未能完全切除者48例;切除的肿瘤平均直径为2.5cm 。
术后病检报告示星形细胞瘤48例(Ⅰ级4例,Ⅱ级18例,Ⅲ级20例,Ⅳ级6例)、髓母细胞瘤10例、多形胶母细胞瘤21例、室管膜瘤20例、少枝胶母细胞瘤10例。
患者术后至放化疗的平均时间为3周,治疗开始前功能状态(KPS )评分≥60。
见表1。
1.2放射治疗所有患者均于颅内肿瘤切除后3~5周开始联合以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后治疗平均开始时间为3周。
首先患者采取仰卧位,热塑面罩固定头部,从头顶至上颈部行定位CT 扫描,层厚3mm ,然后将CT 扫描图像传输到Eclipse 8.6治疗计划系统(美国Varian 公司)。
参照术前术后MRI 等影像学表现,由医生在工作站上勾画靶区及危险器官109例脑恶性胶质瘤患者术后联合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刘梁戈伟▲罗顺祥唐甜丁万军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Ⅱ科,湖北武汉430060[摘要]目的观察脑胶质瘤患者术后进一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等综合治疗方式的疗效和安全性。
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新进展
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新进展摘要胶质瘤约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s,CNS)肿瘤的 5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分类标准,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可分为I-IV 级;从组织形态学角度胶质瘤可分为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等。
手术切除是胶质瘤治疗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也是胶质瘤明确诊断、改善症状以及延长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脑胶质瘤;转录因子;免疫治疗截至目前,研究已经证明长链非编码RNA的表达失调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中一些被认为可能是胶质瘤的重要的潜在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例如,Chen等通过对公共数据集的分析,发现N6-甲基腺苷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可以作为低级别胶质瘤患者预后评估的生物标记物,长链非编码RNA MAGI2-AS3(MAGI2 antisense RNA 3)在胶质瘤组织中低表达,且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以及卡诺夫斯基量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评分之间存在直接相关性,且MAGI2-AS3表达水平低的胶质瘤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MAGI2-AS3表达水平高的患者[1];Ghasemi等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相比,胶质瘤患者来源的血清中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HOX transcript antisense RNA)表达升高且具有诊断特异性,可作为胶质瘤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2]。
MiRNAs是一类长度为17-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通过抑制信使RNA翻译或者切割信使RNA来调控转录后基因的表达过程[3]。
Chen等用RNase A酶消化处理miRNAs后发现超过一半的miRNAs在RNase A酶消化处理三小时后仍能保持结构完整[3]。
循环miRNAs在煮沸、低或高pH值和延长储存时间等恶劣条件下仍保持结构稳定。
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疗效及预后75例分析
徐 冰清 . . 胶 质 瘤 术后 放 射 治 疗 疗 效 及 预 后7 等 脑 5例 分 析
1 材 料 和 方 法
11 一 般 资 料 . 中 1 行诱 导+ 例 同期+ 助 化疗 分 别 为 1 程 , 辅 疗 3疗 程 , 程 , 于放 疗 同 时行 同期 化疗 ,2例 于 放 2疗 2例 1
服 ,1 5 d~ 。
13 统计 学方 法 .
计 算 总 生存 时 间 以 手术 第 一 天 开 始 至 死亡 或
标 准分 为 : Ⅱ级 2 I、 8例 , 、 级 4 Ⅲ Ⅳ 0例, 未分 级 7 例 : 形 细 胞瘤 6 星 6例 , 突胶 质 细 胞瘤 2例 , 他 少 其 病 理 类 型 7例 手 术 切 除 肿 瘤 最 小 2m ×2 m × c c 2m . 大 1 c ×8m ×9 m . 瘤 绝 大 多 数 位 于 c 最 Om c c 肿 大脑 半 球, 少数 位于 脑干 、 鞍上 池 等部位 。
修 回 日期 : 0 0 1— 0 2 1 — 2 2
3 %~ 5 ” 5 4 %t 。手 术 切 除是 首 选 的治 疗 方 法 , 由于 手 术 难 以 真正 彻 底切 除,术 后放 射 治 疗 已成 为 常规 。 本 研究 回顾 性分 析 了 7 5例胶 质瘤 患 者术后 放 射 治 疗 的疗 效 , 讨影 响胶 质瘤 放射 治 疗预后 的因素 。 探
疗 后 行 1 5疗 程 的辅 助化 疗 化疗 方 案 为 VM一6 ~ 2
本 中心 放 射 治 疗 科 自 2 0 0 0年 8月 至 2 0 0 6年 4月 间 收治 资料 完整 的胶 质瘤 患 者共 7 5例 。男 性 4 4例 . 女性 3 1例 . 女 比 1 21 男 .: 4 年龄 5 7 ~ 3岁 , 中位 年龄 3 7岁 所 有 患者 均行 手术 治 疗 :肿瘤 全切 除 6 5例, 次全 切 除 5例。 纯活 检 5例 。术 后 病理 类 单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 总结
我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总结近年来,脑胶质瘤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我国抗癌协会的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一个权威的指导,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脑胶质瘤的相关问题。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该指南的重点内容,分析其对脑胶质瘤治疗的意义,并共享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学习我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中包含的内容。
该指南主要涵盖了脑胶质瘤的诊断、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支持治疗和随访等方面。
其深度和广度都较为全面,涵盖了脑胶质瘤治疗的方方面面,为医生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也为患者提供了完整的治疗信息。
在阅读指南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其中对于诊断和治疗的要求都颇为严格,这表明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精准和标准化的操作至关重要。
该指南对于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手段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强调了各种治疗手段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这有助于医生更科学地制定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除了针对已有的治疗手段,我国抗癌协会的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也对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进行了介绍和推荐。
这一点在当前癌症治疗领域尤为重要,因为新型治疗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为部分难治性脑胶质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从个人观点来看,我认为我国抗癌协会的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给予了脑胶质瘤患者更为全面和科学的治疗建议,也为医生提供了更严谨的诊疗流程。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该指南的贯彻应用,以期为更多脑胶质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我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是一部值得医学界和患者关注的重要指南。
它对于脑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权威的指导和参考依据。
希望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能够更好地贯彻该指南的精神,为脑胶质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我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作为一份全面的脑胶质瘤诊疗指南,对于临床实践和患者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脑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由于其生长部位特殊、侵袭性强以及治疗难度大,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脑胶质瘤的诊疗水平,规范诊疗流程,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特制定以下脑胶质瘤诊疗规范。
一、诊断1、临床表现脑胶质瘤的症状因肿瘤的位置、大小和生长速度而异。
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呕吐、癫痫发作、肢体无力、感觉障碍、言语不清、视力下降等。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高度警惕脑胶质瘤的可能。
2、影像学检查(1)头颅 CT:可初步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是否有出血、钙化等情况。
(2)头颅 MRI:是诊断脑胶质瘤的重要手段,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边界、周围水肿情况以及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
增强 MRI 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血供情况。
3、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脑胶质瘤的金标准。
通过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活检或开颅活检等方式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分析,以明确肿瘤的类型、级别和分子特征。
二、分类和分级脑胶质瘤根据组织学特点可分为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级标准,脑胶质瘤分为ⅠⅣ级,级别越高,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
三、治疗1、手术治疗手术是脑胶质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手术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切除肿瘤,减轻肿瘤负荷,缓解症状,同时为后续的治疗提供病理诊断依据。
对于低级别胶质瘤,如果肿瘤位于非功能区,应争取全切;对于高级别胶质瘤,由于其侵袭性强,难以完全切除,但也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
2、放射治疗放疗是脑胶质瘤术后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对于高级别胶质瘤,术后应尽早开始放疗;对于低级别胶质瘤,如果存在高危因素(如肿瘤未全切、年龄大于 40 岁等),也应考虑放疗。
放疗的方式包括常规放疗、立体定向放疗等。
3、化学治疗化疗在脑胶质瘤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替莫唑胺、卡莫司汀等。
化疗可以在术后与放疗同步进行,也可以在放疗结束后进行辅助化疗。
脑胶质瘤的放射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tom , B 。 i r e G M) f
高级别 星形胶 质细胞瘤 术后 放疗的作用 . 早 在 17 年就从临床研究 中得 到证实[ 90 5 1 。Wa e 等 lr k 研究者进行 了一项 随机对照、 前瞻性临床研究 。 将 33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术后 的患者 , 0名 随机分为 4 组。 分别是 : 单纯 B N C U化疗组 , 单纯放疗组 , 放疗 与 BN C U化疗联合组 ,单纯护理组 。研究 发现 , 1 年 生存 率在单 纯 手术 组 为 3 B N %, C U单纯 组 为 1%, 2 放疗组为 2 %, 组的中位生存 时间 , 4 4 单纯护 理组 1 4周 ,C U化 疗 1. ,单纯 放疗组 3 BN 8 5周 5
r d o ea y o l ma . n t i a ce e wi n r d c e e tci i d a c s i e r d o e a y o o i d f a i t rp fg i s I hs m l,w l i t u e r c n l c a v n e n t a t rp fs me k n s o h o l o n h i h
关键词 : 脑胶质瘤 : 放射治疗 中图分类 号 : 7 94 R 3 .1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7 6 8 9 (0 6 0 — 1 3 0 12 — 12 2 0 ) 3 0 7 — 7
Re e tAd a c si h d o h r p fGlo a c n v n e n t e Ra i t e a y o i m s
脑胶质瘤放射治疗指引
脑胶质瘤脑胶质瘤来源于神经上皮组织,为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30%~60%。
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但由于肿瘤常难以彻底切除,术后辅助放疗占有重要地位。
本指引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脑胶质瘤研究的进展和成果,参考2007年NCCN的临床治疗指引,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对几种颅内常见胶质瘤(包括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少突胶质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放射治疗适应症、放疗技术、靶体积设定、处方剂量及放疗联合化疗等进行临床治疗指导,旨在推行脑胶质瘤的规范化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疗效。
一、常规检查所有的患者均需于放疗前行头颅MRI T1、T2加权成像及造影增强扫描,了解肿瘤的切除范围及残留情况。
二、定性定量检查必要时可行头颅核磁波谱成像(MR Spectroscopy)、核磁灌注成像(MR Perfusion)或11C-蛋氨酸-PET/CT(11C-MET-PET/CT)检查,了解肿瘤代谢及局部血流情况,可有助于肿瘤的准确定位以及鉴别肿瘤复发或放射性脑坏死。
三、综合治疗原则脑胶质瘤的治疗首选手术,手术治疗的原则为“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并最大程度地保全神经功能”。
由于脑胶质瘤的浸润性以及生长部位的特殊性,手术常难以完全切除。
术后辅助放疗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对于低级别的胶质瘤(LGG,WHOⅠ~Ⅱ)患者,如果手术完全切除,无预后不良因素者可观察;存在预后不良因素者可观察或放疗或选择化疗。
如手术不能完全切除,症状未控或进展者,可放疗或化疗;对于症状稳定者,可观察或放疗或选择化疗。
而对于高分级的胶质瘤(HGG,WHOⅢ~Ⅳ)患者,无论手术情况均需行术后辅助放疗。
胶质母细胞瘤(WHO Ⅳ),可同期放化疗+辅助化疗,而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或间变性少突胶质瘤(WHOⅢ)必要时也可考虑化疗。
附:脑胶质瘤的诊疗流程(参考NCCN 临床治疗指引v.1.2007)3.1 成人低级别弥漫性幕上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瘤FEB-RT:分次外放疗。
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法
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法脑胶质瘤是一种主要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恶性肿瘤,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
它的治疗方法通常涉及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多种方法。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法。
1.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治疗脑胶质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手术的目的是尽可能完整地切除肿瘤组织,减少肿瘤对健康脑组织的侵袭。
手术通常采用显微镜辅助技术进行,可以通过切除肿瘤组织来减轻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然而,脑胶质瘤通常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手术往往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用高能射线照射肿瘤组织,破坏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放射治疗可以用于术前辅助治疗,以减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的成功率;也可以用于术后辅助治疗,以杀死手术切除后残留的肿瘤细胞。
放射治疗有时也可以单独应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
然而,放射治疗也会对正常脑组织产生一定的损伤,因此在剂量和治疗计划的确定上需要谨慎。
3. 化学治疗:化学治疗是使用化学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的方法。
化学药物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的方式进入全身循环,可以杀死远离肿瘤灶的转移细胞。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卡矽平、替莫唑胺、长春新碱等。
化学治疗通常与手术和/或放射治疗联合应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脑胶质瘤对化疗药物的抵抗性较强,因此化疗的效果有限。
4. 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逐渐应用于脑胶质瘤的治疗中。
靶向治疗是基于研究发现脑胶质瘤细胞中存在特定的致病基因突变或异常表达的蛋白质,通过选择性地抑制这些致病基因或蛋白质的活性,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目前,已经开发出一些针对脑胶质瘤的靶向治疗药物,例如透明质酸合成酶抑制剂(如贝伐珠单抗)和基因突变抑制剂(如特罗瑞必妥)。
靶向治疗的优势在于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较少的毒副作用。
5.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身体的免疫系统来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脑胶质瘤的治疗进展
脑胶质瘤的治疗进展王法勤1。
孙金龙2(1单县中心医院,山东单县274300;2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关键词:颅内肿瘤;胶质瘤;外科手术;放射疗法;药物疗法中图分类号:R739.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09)38田112m2脑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
病死率高。
近年来其治疗方法有一定进展,疗效逐渐提高。
现综述如下。
1手术手术不仅可以直接切除肿瘤组织,缓解颅内压,迅速有效地改善肿瘤占位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且可获得的标本,对于明确肿瘤病理类型,进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手术治疗原则是在保存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切除更多肿瘤。
术前利用无创神经功能影像学检查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mm)、脑磁图(MEG)或磁源性影像(MsI)与弥散张量成像(dD,n)可获得比较准确的颅脑显像。
术中应用神经导航技术和术中实时超声准确定位病变,在唤醒麻醉下皮质电刺激定位功能区,根据病变浅部和深部功能边界、个体化手术,可最大程度地切除病变,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功能区,提高术后生存质量悼“J。
近十年来,神经导航技术、锁孔神经外科技术在治疗脑胶质瘤方面得到了飞速发展。
美国和法国相继报告了应用神经导航机器人完成脑胶质瘤手术。
晏怡等”1应用神经导航系统治疗脑胶质瘤28例,王宏伟陋1应用导航微创手术结合激光光动力疗法治疗脑胶质瘤60例,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目前,就影响神经导航精确性因素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靶点飘移上。
解决脑移位最好的方法是术中三维超声和cT或MR实时监测,达到定肘定位和导航,可使导航手术更安全、有效。
锁孔神经外科技术是凭借精湛的显微手术基本功,根据个体解剖及病灶特点设计手术入路,以最小的仓Ⅱ伤取得最好的手术疗效的一种手术方法…。
该手术术后并发症少,患者住院期缩短,节省了治疗费用¨1,为胶质瘤的手术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2放疗脑胶质瘤以彻底切除,术后放疗非常重要。
脑胶质瘤分为低分级胶质瘤(LGG)和高分级胶质瘤(HcG),前者包括I、Ⅱ级胶质瘤,毛细胞型、星型、原浆型细胞瘤,少支胶质细胞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一15%。
胶质瘤临床治疗进展
形放射治疗26例未完全切除或复发的低分化胶质瘤或良性 脑瘤的青少年,计划靶区为影像学病灶外7~10 mm,给予
54
Gy/30次,结果2年生存率为100%,3年生存率为96%。
W等‘73对52例患者行荧光引导手术切除胶质瘤
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脱发、脑水肿等急性反应及神经损伤、 内分泌失调等慢性损害亦比常规放射治疗少。不过,局部治 疗的一个最大缺陷在于极度依赖于影像对肿瘤侵袭范围的
组织的照射剂量明显降低。通过提高肿瘤的放射剂量,达到
显色技术肿瘤切除术:显色技术肿瘤切除术是近期
增加肿瘤局部控制率的目的,从而减少肿瘤扩散和远处转移 的可能,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Nishihori T等Elo]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对20例位于脑功能区的 脑星形胶质瘤患者进行治疗,5年生存率达(68士13)%。其 中,14例低级别肿瘤的5年生存率达(79士14)%,6例高级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国内报道约占 35%~60%[I],其易复发性及其侵袭性是其生物学特征。本 文就脑胶质瘤临床治疗的一些进展做一综述。 1手术治疗
1)
2放射治疗 放疗是利用电离辐射的物理作用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 的生长达到缓解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命的目的。 1)常规放射治疗(conventional
BCNU缓释片组7例(26%)死亡。
等[z2]的实验显示,DC疫苗可提高荷瘤宿主的细胞免疫水 平,纠正肿瘤宿主的免疫缺陷或抑制,启发并加强宿主自身 体内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引起肿瘤坏死并能显著延长 荷瘤宿主的生存时间。 目前,两种或多种治疗方案的不断出现,各治疗方案之
间的优势互补大大提高了脑胶质的治疗效果。总之,随着脑
条件支撑下,可以做到对胶质瘤的全切而并发症率极低。高 之宪等[5]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对85例幕上胶质瘤实施手术。 发现76例达到了影像条件下全切,且无一例患者留有水久 性神经功能障碍。
脑胶质瘤放化疗研究进展
一
5 ̄ 0 y 5 3次,5 6 06 G ,2 ̄ 0  ̄ 周。给予较高总剂量,或用较大的分次剂量 ( 每次>2 y G )时,可能会引起晚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目前多主张采用局部野 ,一般可根据术前MR /T I ,先给予肿瘤 C
步的研究应寻找更佳的剂量、剂量分割以及正常组织的耐受性以求
提高疗 效。
2脑胶质瘤化疗
2 . 1胶质母细胞瘤的化疗 有 关胶质 母 细胞瘤 进行 辅助 化疗 的早 期研究 并未 显示 其益 处 。
18 年Wa e 7 90 l r【 k 等对脑胶质瘤术后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分别行单纯 化疗 ( C U)、单纯放射治疗、放疗联合化疗 ( C U),结果表 BN B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明,三组总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2 0年英国医学研究协会 ( C 01 MR )
瘤床 及周 围水 肿 带外放 2m的区域 照射 4 ̄ 0 y c 6 5 G ,然后 缩野 在瘤 外 放2 m的 区域追 加剂 量 1- 4 y I c 0 1G 。 临床研 究 显示 ,常规 分割 剂量 小 于6 G ,患者生存 期降低 I而大于6 G ,放 射性脑损 伤增加 ,但生 0y 0y 存 期差异 无统计 学意义 】 扩大照射 野范 围 ,或改变 剂量分 割方 。而 式 也不能 明显提 高生存 率 。R n等【 17 胶母 细胞瘤 术后放 射治 ei 3 4例 对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7- 14 (02 2 。 5— 2 6 1 8 9. 2 1)0 — 04 0
脑胶质瘤约 占颅 内肿瘤的4 % 5%,手术是最 主要 的治疗 手段 。 0  ̄0 因胶质 瘤常呈浸润性生 长 ,且多处于脑 部重要结构 ,手术 无法做到真 正 的彻 底全切 ,其 易复 发性及其侵袭性 是其生物学特征 ,单纯手术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7
胶质瘤的立体定向放疗的争议
由于胶质瘤多呈浸润性生长,Kelly等报道在MRI的T2高 信号区外可找到肿瘤细胞,SRS/SRT治疗胶质瘤尚有争议。
J Neurosurg, 1987; 66:865
但Plathow等报道91%的复发位于射野的高剂量区内; Shaw等也发现低剂量区外复发仅占5%。 认为常规外照射后 使用SRS/SRT对生存是有意义的。
.
27
剂量
RTOG 7401/ECOG 1374: 超过600例III-IV级患者,随机分成60Gy和70Gy组。
Cancer, 1981;47:649–52 J Neurosurg, 1978;49:333–43
.
4
总生存率(%)
术后放疗可延长恶性胶质瘤患者生存期
总生存曲线
中位总生存期: A组=3.2个月 B组=4.3个月 C组=8.1个月 D组=8.0个月
A
B
C
D
总生存期(月)
A组:手术+最佳支持治疗;B组:手术+BCNU; C组:手术+放疗;D组:手术+BCNU+放疗
近30年,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发生率逐年递增,年增长率 约为1.2%,老年人群尤为明显。
.
3
胶质瘤的放射治疗
恶性胶质瘤的术后放疗对生存有益。 Kristiansen 等和 Walker等的两个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放疗组和支 持治疗组生存时间分别为9个月vs.3.5个月;10.5个月vs.5.2 个月,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转移瘤 42%
胶质瘤 16%
我院2001年3月-2007年6月共治疗1143例病人
.
19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 恶性胶质瘤(WHO III-IV)放射治疗原则
.
20
方式和方法: (1)建议术后2-4周左右尽快开始放疗; (2)强烈推荐常规分割(1.8-2.0Gy/次,5次/周)6-10MV
.
J Neurosurg 1978; 49: 333 - 453
胶质瘤的术后放疗技术
一个理想的放射治疗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肿瘤靶区在一定范围内得到的放射剂量最大;
靶区外正常组织所受照射的剂量最小;
.
6
胶质瘤的术后放疗技术
一个理想的放射治疗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靶区内高剂量分布与肿瘤靶区形状一致或相似;
.
7
胶质瘤的术后放疗技术
一个理想的放射治疗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靶区的定位最准确且重复性最好。
.
8
胶质瘤的术后三维适形放疗
胶质瘤的术后三维适形放疗
增强MRI图像融合技术是勾画靶区的基础
.
11
胶质瘤的立体定向放疗
概念:颅脑疾病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是指将颅内某一局 限性病变作为靶区, 并以该靶区为中心, 使高能放射线聚焦于该靶区而进行的单 次或分次照射,从而导致局灶性破坏, 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生存时间损失(周) 0 4 9 11 14
J Neurooncol, 2007;85:339-343
.
22
分割方式
RTOG83-02 前瞻性随机的I/II期试验。对III-IV级病人采用超分割/加
速超分割放疗747例病人,中位生存期在治疗组间未见显著 差异。
.
23
分割方式
Carsten 等对超分割或加速超分割的 21 个临床研究进行 了Meta分析, 结果均未显示改变分割方式较常规分割放 疗有提高生存的优势。
.
12
胶质瘤的立体定向放疗
同时靶区外周组织因剂量迅速递减而免受累及,在其边 缘形成一如刀割样的界面,达到类似外科手术的效果。该方 法既不同于外科手术, 也不同于常规放疗及 各种近距离放疗。
.
13
Gamma knife
.
14
X-ray knife
.
15
胶质瘤的立体定向放疗
SRS\SRT的适应症 体积较小且边界清晰的病变,直径不超过3cm,在技术
X线的外照射; (3)推荐的标准剂量为60Gy/30-33次; (4)不推荐SRS(X-刀,Y-刀)作为恶性胶质瘤术后首选的
治疗方式。
.
21
时间
术后尽早放疗能有效提高恶性胶质瘤的疗效。 研究表明:恶性胶质瘤患者生存时间与放疗开始时间密 切相关。
手术至放疗的间隔(周) 2 4 6 8 10
中位生存期(周) 58 54 49 47 44
治疗方法 常规分割方法 改变分割方式的放疗
2年生存率(95%CI) 15%(11.5%-18.5%)
13%(10-16%)
P值 0.055
Strahlenther Oncol 2004;180:401-407
.
24
剂量 BTCG:
420例III-IV级病人入组。进行剂量-效应的分析: 总剂量从50Gy提高到60Gy时,治疗组病人的MST 也随之从28W延长至42W。
上易使照射剂量分布均匀,半影区陡降以保证边缘锐利。病 变直径3~4cm者,应降低剂量。
超过20Gy者则靶周半影区扩大,可诱发周围水肿,并发 症增加。
.
16
胶质瘤的立体定向放疗
胶质瘤的SRS/SRT治疗适用于体积较小、形状规则、 且位置较深的低度恶性胶质瘤。高度恶性胶质瘤SRS治疗效 果不好,治疗后虽有瘤体中心坏死,强化减弱、体积缩小, 但仍可于其周缘复发。
脑胶质瘤的放射治疗 及综合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进展
.
1
现代放射治疗系统
利用放射线在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组织的基础上, 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临床肿瘤治疗的手段。
.
2
胶质瘤的放射治疗
胶质瘤为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 性颅内肿瘤。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将胶质瘤分为 Ⅰ-Ⅳ级,Ⅲ、Ⅳ级为恶性胶质瘤,占所有胶质瘤的77.5%。
Int J Radiation Oncology Biol Phys, 2003; 57:996 J Clin Oncol, 2002; 20:2267
.
18
SRS/SRT
转移瘤 胶质瘤 垂体瘤 脑膜瘤 AVMs+CA 鼻咽癌 其它
其它 8% 鼻咽癌 4% AVMs+CA 6% 脑膜瘤 9%
垂体瘤 15%
.
25
剂量
Bleehen等分析了443例患者,结 果显示: 总剂量60Gy与45Gy相比,生 存期有明显的优势。 (12个月vs9个月,P=0.007)
Br J Cancer 1991;64(4):769–774
.
26
剂量
接受60Gy治疗的GBM患者的
中位生存时间是58周
J Neurooncol 2007;85:339–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