腘窝囊肿的MRI诊断
高频彩色多谱勒超声对腘窝囊肿的诊断
影 像 与 检 测
CI OE NMD A H A RI EI L NF G C
高 频 彩 色 多 谱 勒 超 声 对 胭 窝 囊 肿 的 诊 断
王 丽
( 宁省 辽 阳市 第 二人 民 医院 彩超 室 辽 宁辽 阳 1 0 0 辽 1 0 ) 1 【 要 】目的 探 讨 高频 彩 色超 声对 胭 窝囊 肿 的诊 断 价 值 。 法 回 顾 分析 6 例 胭 窝囊 肿 二 堆 声像 图特 征及 彩 色 多谱 勒血 流 摘 方 0 显像 , 与病理 结 果对 照 。 果 在 胭 窝 区 、 肠 肌 与半 膜肌 之 间探 及 大 小不 等 的 无 回声 肿块 , 形 态可 为较 规 则的 圈 形 , 固形 并 结 腓 其 椭 或 为不 规 则形 。 清楚 , 多囊 壁较 薄 , 边界 大 内壁较 光滑 , 有的 囊壁较 厚 , 内壁毛糙 , 内大 多为透 声好 的无 回 声, 囊 有的 无回 声内可 见细 弱 回 声或絮 状 回 声 。 性肿 块 多为单 房 , 囊 少数 可 见线 状分 隔 回 声。结 论 胭 窝囊肿 的 声像 图有 较 高 的特异 性 , 断符 合率 较 高 , 诊 并对
正常膝关 节胭 窝部各层软组织在不伺平面 回声是 平行分层
的 , 下 组 织 回声 最 低 , 膜 回声 键 强 , 肉 组 织 回 声 呈 层 状 分 皮 腱 肌
膝关节腘窝肿物的MRI表现
R d l y, oh nT M H s il G agh uU w  ̄ t o C i s M  ̄ i , o a 8 0, h a a io F sa C o t o un zo n e i f hn e e c F sn 5 00 C i og p af y e e n h 2 n
实 用 医学 影 像 杂 志 2 1 0 2年 4月 第 1 卷 第 2期 3
J M , pi2 1 , o 1, o2 P IA r 02 V 1 3 N . l .
・
论 著・
膝关节胭窝肿物的 MRI 表现
方挺 松 ,彭加友 ,樊长姝
( 广州中医药大学 附属佛 山市中医院 C T室 , 广东 佛山 5 80 ) 2 0 0
发 生于胭 窝 的肿 物种类 较 多 ,临床 表 现各 有不 同, 如何 在术 前作 出尽 可 能准确 的定 性 、 定位 诊 断对 于手 术方 案 的制定 、治 疗 的预后 等 方 面均有 重要 的
12 仪 器 和 方 法 .
1 4例 MR 检 查 采 用 日立 永 磁 型 AII— 型开 I RSI
【 bt c】 Obe i T u t Ieue ot as e ole s . tos M Im gsf0 a s i pt A s at r jc v t e ot h MR a r h m s sn pt lo aMe d R ae o5 s tp l a s@ e ft sf e e it p iaf s h h i c e wh o il e
信号特点 , 实性 肿物 1 例( 8 包括腱鞘 巨细胞瘤 6 , 例 滑膜骨软骨 瘤病 4 、 例 血管瘤及 滑膜 肉瘤各 2 、 例 脂肪瘤及 神经鞘瘤各 l 、 例 血
腘窝囊肿-临床路径表
附件胭窝囊肿临床路径一、胭窝囊肿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行(二)诊断依据症状:胭窝囊肿多发生于儿童与老年人,儿童发病为先天导致,两侧对称。
老年人多表现为膝关节无力、软弱、关节后部疼痛等。
囊肿较大时可妨碍膝关节的伸屈活动,甚至可影响腘窝的静脉回流,出现局部或膝关节以下部位水肿。
但大多数患者自觉症状不多。
囊肿长大到一定程度则膝关节屈曲活动受限。
体征:在胭窝部可触及有弹性的波动性肿物,表面光滑,质地较软,压痛不明显,而且和皮肤或其他组织不粘连。
线检查:将空气注入囊内拍摄线片,可发现滑囊与关节相通,以此则可确定诊断。
超声检查检查腘窝囊肿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半月板囊肿。
•膝部腱鞘囊肿•胭窝动脉瘤•腘窝动脉囊性变•孤立性外生骨疣•腘窝静脉曲张•半膜肌断裂或肥大•股二头肌腱囊肿及起自膪外侧神经的囊肿。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非手术治疗:小的、无症状的不需治疗。
也可穿刺抽液,局部注射波尼松龙,效果较好。
手术治疗:大的、影响病人生活和工作的,手术切除。
(四)标准住院日为天(五)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腘窝囊肿疾病编码。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天(指工作日)所必须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血糖、血型、出凝血时间、肾功、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心电、胸片,腘窝彩超。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血离子、血脂、血粘度测定、心彩、腹彩。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号)执行。
建议使用第一代头抱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推荐使用头抱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成人:次,一日次;()儿童:一日量为体重,分次给药;()对本药或其他头抱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膝关节滑膜囊肿的CT及MRI诊断
膝关节滑膜囊肿的CT及MRI诊断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滑膜囊肿的CT、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资料及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6例膝关节滑膜囊肿患者的CT(12例)、MRI(36例)资料。
复习CT、MRI各种征象及病理作回顾性分析、记录。
结果囊液CT呈均匀低密度,MRI明显长T1、长T2信号,增强无强化,囊壁呈均匀薄膜状,CT上呈中等密度,MRI中等信号,增强中度强化。
关节囊滑膜疝16例,腓肠-半膜肌滑囊积液15例,胫侧副韧带囊肿3例,鹅足腱囊肿2例;手术见囊肿位置、大小、形态与关节腔交通情况均与术前CT、MRI检查结果吻合。
合并骨质增生21例伴关节积液16例,半月板退变13例,半月板损伤17例,关节软骨损伤15例,韧带损伤12例,滑膜骨软骨瘤病5例,类风湿关节炎2例。
MRI显示关节内病变与手术结果相吻合。
结论 CT、MRI对膝关节滑膜囊肿均可作出正确诊断,MRI优于CT,能发现关节内病变,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关键词】膝关节滑膜囊肿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膝关节滑膜囊肿是最常见膝关节周围病变,其中腘窝囊肿最常见,约占膝关节异常4.7%,与关节外伤、退变、炎症有关,是引起膝关节痛的一个重要原因[1]。
笔者收集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膝关节滑膜囊肿的CT、MRI资料并详细分析,进一步提高对膝关节滑膜囊肿CT、MRI的认识,探讨膝关节滑膜囊肿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及观察项目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经手术证实36例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25-80岁,平均47.2岁。
右膝25例,左膝11例。
膝关节疼痛(25例),腘窝酸胀不适、疼痛(24例),腘窝内包块(23例),19例较软且有波动感,15例包块随膝关节伸直而隆起,张力增高而变硬,9例膝关节屈曲缩小,2例膝关节屈曲消失。
膝关节内侧包块(3例),局部压痛明显。
8例偶然发现。
12例有外伤史,24例无明显外伤史。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腘窝囊肿的诊断应用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腘窝囊肿的诊断应用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腘窝囊肿的诊断以及对临床治疗方式的指导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63例腘窝囊肿患者声像图资料。
结果根据超声显像囊肿是否与深部膝关节腔相通,将本组分为两型:Ⅰ型:单纯滑囊囊肿型11个,与关节腔无相通;Ⅱ型:膝关节后疝型55个,囊肿与关节腔相通。
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明确诊断腘窝囊肿及其分型,对临床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检查简便,费用低,是腘窝囊肿首要检查方法之一。
标签:高频超声;腘窝囊肿;诊断应用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腘窝囊肿63例,根据超声显像囊肿与膝关节腔关系,做初步的超声分型,并与手术方式相对照,探讨高频超声对腘窝囊肿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3例腘窝囊肿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患者。
全部病例均经介入穿刺、手术及病理证明。
61例患者以腘窝处肿块、膝关节胀痛或功能障碍就诊,其中3例以患侧腿就診,常规检查对侧时发现为双侧患有腘窝囊肿。
检查下肢血管时超声偶然发现2例。
男27例,女36例。
年龄最大68岁。
最小13岁。
1.2仪器及使用方法采用GE 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2 MHz,对较大囊肿或肥胖的患者转用3.5 MHz探头。
患者采用俯卧位,充分暴露腘窝部,将探头直接接触皮肤,发现病变后多切面扫查,注意观察囊肿的形态、大小、囊壁及囊腔内的回声,与膝关节腔是否相通,再采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囊肿内有无血流信号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2结果63例患者共检出腘窝囊肿66个。
超声声像图显示:在腘窝部探及无回声包块,多数腘窝囊肿形态规则,边界清楚,有囊壁,囊壁较薄、光滑,囊内透声好。
少数腘窝囊肿形态不规则,囊壁毛糙,增厚,囊内可见细小稠密光点漂浮,部分可见分隔光带(见图1)。
根据超声显像囊肿与膝关节腔的关系.将本组66个腘窝囊肿分为两型,所做分型全部与手术结果相符。
腘窝囊肿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腘窝囊肿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腘窝囊肿作为一种常见的膝关节疾病,已经被很多医生所熟知,最早是在1840年由Adams医生提出,在1877年,由Baker医生详细描述了这一疾病,所以,我们通常认为的腘窝囊肿,又叫Baker囊肿。
是由于原发或继发性因素,使关节腔内压力增高,关节液经后关节囊的薄弱区—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肌腱滑囊(GSB)膨出,形成囊肿。
在成年患者中,腘窝囊肿的形成大多是由于膝关节损伤、感染性因素或是膝关节退行性变,故又叫继发性腘窝囊肿,并且经大量研究证实,这种囊肿大多是与关节腔相通的;在儿童或青少年患者中,腘窝囊肿多由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肌腱滑囊直接形成,并不与关节腔相通(除外因关节损伤或关节感染而致的腘窝囊肿)。
流行病学腘窝囊肿常见于35~75岁人群,常伴有膝关节炎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膝关节的损伤;或关节的过度疲劳等。
当腘窝囊肿未引起症状时,患者常常是在体检或行影像学检查时发现。
在儿童中,腘窝囊肿在4~7岁人群中更为常见。
病理机制目前研究发现,股四头肌内侧头与半膜肌滑囊与关节腔之间存在着一个长4~24mm的水平裂隙样结构,该结构在幼儿时期并不明显,但随着年龄增加,裂隙逐渐增长。
当关节腔内的压力异常增高时,关节液会自此裂隙流出,使滑囊膨大。
而这种裂隙存在着一种类似于单向流通的机制,保证了关节液进入囊内的单向流通,而难以由囊内反流入关节腔。
正是这种机制存在,使得腘窝囊肿随疾病进展不断增大,而很少会自然消失。
尤其是对于成年人继发性腘窝囊肿。
而在Kongmalai等的研究中发现,腘窝囊肿的囊壁在组织学上是一些增厚的玻璃样变性组织,不包含任何可分泌滑液的滑膜细胞,他们认为囊壁只是一个储存囊液的容器,而不能产生滑液。
进一步验证了腘窝囊肿的成因更倾向于物理性因素,而并非自我分泌形成。
对于引起关节液增多,关节腔压力升高的原因,以下两项较大数据的研究中,Cho等研究110例腘窝囊肿患者存在以下几种关节内病变:内侧半月板损伤(60%),关节退行性变(40%),滑膜炎及滑膜增生(23%),髌骨软化症(5%),滑膜皱襞综合征(4%),关节游离体(1%)。
护理查房腘窝囊肿
05
总结与反思
本次查房经验教训总结
查房流程不够规范
在查房过程中,部分护士对查房流程不够熟悉,影响了查房效率 。需要加强护士对查房流程的培训。
沟通技巧有待提高
在查房过程中,部分护士与患者沟通时缺乏耐心和技巧,导致患者 不信任。需要加强护士沟通技巧的培训。
护理记录不够详细
在查房过程中,部分护士的护理记录不够详细,无法准确反映患者 的病情变化。需要加强护士对护理记录的重视和规范。
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心率等;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切口干 燥;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膝关节屈伸运动等。
疼痛管理及心理支持
疼痛管理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相应的止痛措施,如使用止痛药 、冷敷等;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体位,如抬高患肢、保持膝关 节屈曲等;鼓励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
和帮助。
定期随访与效果评估
随访计划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制定定 期随访计划,确保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效果评估
通过定期随访,医护人员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评 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记录与分析
医护人员应对随访过程和效果评估进行记录和分 析,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建议患者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 质、维生素的食物,以促进康复。
注意保暖
提醒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膝关节受凉 。
04
团队协作与沟通
医护人员间协作配合
明确各自职责
医护人员应明确各自在护理查房 中的职责,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
及时沟通
医护人员之间应保持及时沟通,共 同商讨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确 保治疗的有效性。
THANKS
腘窝囊肿临床路径
腘窝囊肿临床路径(2015年版)一、腘窝囊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腘窝囊肿(ICD-10:M47.1↑G99.2*)行囊肿切除术(ICD-9-CM-3:81.02-81.0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病史:有膝关节酸痛等的临床症状。
2.体征:出现膝关节活动障碍的阳性体征。
3.包块彩超:囊性包块。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有肉眼所见明显的包块,膝关节酸痛的症状。
2.保守治疗无效时选择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7.1↑G99.2*颈椎病(脊髓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病情需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包块彩超,必要时行MRI检查。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6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或局麻+强化或全麻。
2.手术方式:包块切除术。
3.输血:一般不需要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4-8天。
1.术后处理:(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3)激素、脱水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4)部分患者可根据病情给予抗凝治疗;(5)术后康复:支具保护下逐渐进行功能锻炼。
护理查房腘窝囊肿
预期目标
(一)病人下肢胀痛程度减轻。 (二)病人并发症能得到预防、及时发现 和处理。 (三)病人对自己的病有了一定的认识, 能够配合治疗,并能比较清楚地了解注意 事项。
护理评价
(一)病人下肢胀痛程度有无减轻。 (二)病人无并发症发生。 (三)病人能否正确描述预防本病发生的 有关知识。
治疗
对于成人继发性腘窝囊肿,原则上以患者的症状 作为治疗指征,无症状的可不做处理,有症状的 行单纯囊肿切除术. 穿刺抽吸及切除术复发率比较高。
治疗
关节镜:研究表明是当前手术的趋势,采用关节 镜清除关节内病变,扩大囊肿开口,造成双向引 流,可以使囊肿清除,减少复发。
术前护理问题/措施来自一、焦虑:与陌生环境及害怕手术有关
1.护士应主动、热情、详细地做好入院介绍。 2.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对病人提出的问题给予明确有 效的信息,理解同情病人的感受,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做好心理护理,利用护理手段给病人身心方面良好的 照顾,从而使 焦虑程度减轻
术前护理问题/措施
二、知识的缺乏:与不了解术前准备的知识有关 1.向其讲解术前准备的目的及意义 2.向其介绍手术的方式、时间、麻醉方式。术前术 后可能产生的不适以及术中配合的 3.指导禁食10小时禁饮6小时 4.指导患者术前晚沐浴更衣,保证睡眠,术前排空 大小便,其取下金属饰品等
病情介绍
检查结果:1.CT示:左膝关节腘窝偏内侧见多个 大小不等分叶囊样病灶,髌上囊可见少量积液, 考虑腘窝囊肿可能。 2.MRI示:左膝色素沉着结节性滑膜炎. 入院后予二级护理,全食,患肢抬高,注意末梢 血运,予以髌上囊穿刺后,抽出20ml血性液体。 完善相关检查后,与05.27上午在椎管内麻醉下 行左腘窝囊肿切除术,手术顺利。
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标准
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标准1. 引言1.1 概述腘窝囊肿是指在膝关节背侧的腘窝处形成的囊性病变。
随着临床对腘窝囊肿认识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分级标准被提出,用于对其进行分类和评估。
其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是Rauschning和Lindgren两位学者所提出的腘窝囊肿分级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个分级标准,并对其进行综合解析。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包括五个部分。
除了引言以外,还包括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标准、腘窝囊肿的定义和病因、以及对Rauschning和Lindgren两个标准进行详细解析等部分。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与展望,总结全文并探讨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介绍Rauschning和Lindgren两位学者提出的腘窝囊肿分级标准,并对其进行详尽解析。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标准,可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腘窝囊肿。
同时,本文还将回顾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以上为“1. 引言”部分的内容。
2. 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标准2.1 Rauschning分级标准Rauschning腘窝囊肿分级标准是由瑞典骨科医生Rolf Rauschning于1984年提出的,用于评估腘窝囊肿的临床程度和严重性。
该标准根据腘窝囊肿内部液体的数量和压力来进行分类。
根据Rauschning分级标准,腘窝囊肿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四个级别:1. 一级(Level I):在MRI扫描中,观察到少量且没有很大压力的液体集聚在腘窝区域。
2. 二级(Level II):MRI扫描显示较多的液体积聚,并出现了轻微的压迫周围组织。
3. 三级(Level III):在MRI图像上可以看到大量积聚的液体并明显压迫周围结构。
4. 四级(Level IV):持续增加的高压力导致液体向下延伸至小腿,并可能产生其他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损伤等。
腘窝囊肿
门诊MRI
再行关节镜手术
病理
O 符合囊肿改变!
腘窝囊肿
最常见的腘窝囊肿系膨胀的腓肠肌和半膜肌 健滑囊,该滑囊经常与后关节囊相通,中 年以上临床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可导致膝伸、屈膝受限,疼痛较轻,紧张膨 胀感明显,行走或久站后腘窝酸胀或不适 感更明显。
手术切口对比
术前评估:临床症状、磁共振、彩超、囊内 造影 术中:囊壁彻底清除、加压包扎及病理学检 查 特点: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
月余。”于2016-7-19入院。 O 患者缘于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感左膝部后侧 疼痛,发现左腘窝有一包块,高出皮面,约鹌 鹑蛋样大小,行走及活动后肿物无明显改变。 肿物逐渐增大,现有鸡蛋样大小。 O 专科情况 步态正常,左膝关节活动度正常,腘 窝内侧可见一约5cm×3.5cm×2cm大小质韧肿 物,高出皮面,站立及活动后明显,触之呈囊 性感,无明显压痛,表面光滑,移动度小,皮 温正常。 O MR(我院门诊,2016-7-15)示:左腘窝囊肿。
CASE 1
O 患者谢XX,女性,31岁,于2016-8-14入院。 O 入院前4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部及
右小腿上段酸痛,刚下地时加重,活动后 改善。 O 无腰痛及右下肢放射痛 O 查体无特殊。
住院 术前MRI
2016-8-15 关节镜
CASE 2
O 患者周X,男性,19岁,因“发现左腘窝包块1
保守治疗
O 第一次 抽除囊液,得宝松1mg注射,加压
包扎。 O 1周后可触及囊液 O 第二次抽除囊液,得宝松1mg+利多卡因 5ml注射.穿破囊壁多次,加压包扎。 O 未及囊肿
CASE 3
O 患者陈XX,男性,58岁,因“左腘窝囊肿术后1月余复发。”
于2016-7-5入院。 O 患者缘于1月余前因“左腘窝囊肿”,就诊于外院。经行 “左腘窝囊肿切除术”等治疗。再次复发,感膝后方肿物仍 存在。 O 专科情况 步态正常,左膝后侧见一长约8cm的横行手术疤痕, 局部愈合好,无皮肤潮红、肿胀、皮温升高、压痛,左膝关 节活动度正常,左膝关节无明显肿胀,无过伸痛,无过屈痛, 磨髌试验、麦氏试验、前后抽屉试验(—),左腘窝内侧可 见一约4.0cm×2.0cm×2.0cm大小囊性肿物,站立及活动后 明显,触之呈囊性感,无明显压痛,表面光滑,移动度小, 皮温正常;左下肢痛温觉正常,左下肢远近端肌力Ⅴ级。 O (2016-5-26)行MR(关节)检查提示:1、左膝关节退行性变;2、 左膝关节少量积液;3、左腘窝囊肿。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腘窝囊肿的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腘窝囊肿的诊断腘窝囊肿是临床最常见的滑液囊肿。
过去常用B超检查,但B型超声分辨力低,灵敏度差,且无彩色多普勒流显像功能,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低,从1996年引进彩超以来,对该病的诊断率大大提高,用高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腘窝囊肿60例,手术及病理证实46例,总结超声表现,以探讨该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资料与方法2004年8月至今,检查门诊、病房腘窝囊肿患者60例,男23例,女37例;年龄8~75岁,平均46岁。
仪器与方法:使用HDI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嘱受检者俯卧位,双下肢伸直,充分暴露膝关节腘窝部,对受检部位采用直接扫查发作纵、横、斜等多个切面连续扫查,二维超声观察膝关节腘窝部有无肿块、位置、大小及形态,内部及周边回声情况,并调节增益以帮助于鉴别病灶近、远场的性质,然后屈曲膝关节观察囊肿的大小变化。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有无血流信号。
结果60例腘窝囊肿声像图表现:位于膝关节后方的囊性无回声,大部分为椭圆形,边界清晰光滑,无搏动,部分内可见强回声分隔,囊肿较大时,可伸至腓肠肌下方,囊肿合并出血和感染时,囊肿内可散的弱回声及强回声。
CDFI表现:肿块内部及周边无血流信号。
讨论腘窝囊肿是位于膝关节后方充满滑液的硬性包块,由膝关节滑膜袋状疝处或腓肠肌-半膜肌滑液囊异常扩张所形成,是引起膝关节疼痛、屈曲受限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病发病率高,以成人最多见。
腘窝囊肿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由轻微外伤所引起,而关节本身并无其他疾病,以儿童多见;继发性则以成人最多见,大多数有其他关节疾病。
正常膝关节腘窝部各层软组织在不同平面回声是平行分层的,皮下组织回声最低,腱膜回声最强,肌肉组织回声呈层状分布。
腘窝部出现腘窝囊肿是则显示缘清楚光滑,纵切呈椭圆形,横切呈弯豆形包绕腓肠肌内侧的囊性无回声区,此为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
若屈膝后囊肿变化不大,膝关节腔间隙无变化,则囊肿与关节腔不相通;屈膝后囊肿变小,膝关节腔间隙增宽,则囊肿与关节腔相通。
护理查房腘窝囊肿描述
病情介绍
术后予二级护理,6h后全食,去枕平卧位,补液
予长春西汀消肿,可普芬口服止痛等治疗,注意
观察患肢的末梢血运、 伤口敷料及生命体征的观
察.
血报告异常指标:
关节液:红细胞检出++++,尿酸:495
甘油三脂:3.45
胆汁酸:24.16
腘窝的解剖
腘窝的概述
腘窝为膝后区的菱形凹陷。外上界为股二头肌腱, 内上界主要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和下外界分 别为腓肠肌内、外侧头。腘窝顶(浅面)为腘筋 膜,是大腿阔筋膜的延续,向下移行为小腿深筋 膜。腘筋膜由纵、横交织的纤维构成,致密而坚 韧,患腘窝囊肿或腘动脉瘤时,因受腘筋膜的限 制而胀痛明显。腘窝底自上而下为:股骨腘面、 膝关节囊后部及腘斜韧带、腘肌及其筋膜。
病理基础
当患者合并有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软骨损伤、 游离体等,病变导致了腓肠肌内侧头滑膜囊的开 口成为单向活瓣,关节液只能向滑膜囊单向流动, 难以逆流,从而使滑膜囊积液增多,体积增大形 成囊肿。
原发性因素 继发性因素
病因
病因
原发性因素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囊肿常不与膝 关节相通,一般没有关节病变。
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4.必要时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术后潜在的护理问题/措施
二、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术后卧 床有关 1.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如有潮湿及时更换 2.指导患者每1-2h翻身一次。 3.执行皮肤床边交接班制度 4.向患者讲解预防皮肤损伤的重要性.
术后并发证
4.告知患者功能锻炼对于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并指 导患者做功能锻炼
术后护理问题/措施
二、疼痛:与术后伤口有关 1.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遵医嘱合理使用止痛药物。 2.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各种治
高手进阶:不一样的腘窝囊肿
高手进阶:不一样的腘窝囊肿患者男,40 岁,因左膝关节和小腿背面疼痛数天就诊。
门诊行双膝和双足 CT 检查(图 1),提示未见痛风石沉积。
图 1 双膝关节 CT 检查及重建随后患者行双侧下肢动静脉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然而检查中,于左侧腘窝处纵切面可见一条索状低回声(图2),并向下延伸至小腿皮下软组织层深面、腓肠肌层浅面(图3),声像图表现类似浅静脉曲张伴血栓形成。
图 2 左侧腘窝处纵切面图 3 小腿背面纵切面。
A:近端,B:远端;GM:腓肠肌改变体位后,于左侧腘窝处横切面可见「逗号征」表现(图4),符合腘窝囊肿。
随之向下扫查至病变远端(达小腿中段水平),证实病变自腘窝内侧向小腿后内下方走行,远端呈梭形变尖,边界欠清(图5),病变内部呈混合回声,实性回声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病变周围皮下软组织层肿胀,回声增高。
图 4 左侧腘窝处横切面。
CY:腘窝囊肿,箭头示 CY 颈部,向关节深面延伸;GM:腓肠肌,ST:半膜肌肌腱,T:胫骨图 5 小腿背侧病变纵切面宽景成像。
M:病变,GM:腓肠肌基于超声表现并结合临床信息,诊断考虑腘窝囊肿破裂下注所致,伴感染不能完全排除。
临床以超声诊断为依据,收治患者入院。
实验室检查示自身抗体、HLA-B27 抗原等指标阴性,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未见升高,CRP、血沉明显升高。
双膝关节 MRI 检查证实了超声所见(图 6)。
重新回顾膝关节 CT 图像,调整窗宽、窗位后发现病变所在(图 7)。
后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痊愈出院。
图 6 膝关节MRI检查(FS T2序列)图 7 双膝关节 CT 检查(与图 1 为同一横断面)病例讨论腘窝囊肿又称Baker’s 囊肿,为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肌腱之间的滑囊扩张积液所形成(图8),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后者常继发于膝关节炎性或退行性病变,主要见于成年人,囊肿与膝关节腔相通。
单纯的腘窝囊肿一般无症状,可选择保守治疗或介入治疗,经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也具有理想的效果。
23种腘窝肿块影像荟萃
23种腘窝肿块影像荟萃作者:A. Shah1, R. Botchu2, S. L. James3; 1Leicester/UK, 2Kettering/UK, 3Birmingham/UK学习⽬标回顾腘窝的相关解剖学。
腘窝中遇到的常见病症的表现,并提出不太常见的原因。
在临床实践中,在腘窝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肿块,其中⼀些肿块可触及,有些是偶然在MRI上发现。
彻底了解腘窝肿块的外观和位置,可以在⼤多数情况下达到特定的鉴别诊断。
可消除不必要的额外检查,实现及时治疗。
腘窝解剖图1:anterior cruclate ligament前⼗字韧带,posterlor cruclate ligament后⼗字韧带, popliteus tendon腘肌肌腱, great saphenous vein⼤隐静脉, biceps femoris muscle/tendon股⼆头肌/肌腱,sartorius tendon缝匠肌腱,common peroneal nerve腓总神经, gracilis tendon股薄肌腱,lateral head gasterocnemius腓肠肌侧头部,semimembranosus tendon半膜肌肌腱,tibial nerve胫神经, semitendinosus tendon半腱肌腱,popliteal artery/vein腘窝动脉/静脉, medial head of gastrocnemius &tendon腓肠肌和肌腱内侧头图2:biceps femoris股⼆头肌,semimembranosus半膜肌,popliteal artery&vein腘动脉静脉,sartoris缝匠肌,popliteus tendon腘肌腱,medial head of gastrocnemius腓肠肌内侧头,menisci 半⽉板,fibular collateral ligament腓侧副韧带, great saphenous vein⼤隐静脉,fibular head腓⾻头.⾊素性结节性滑膜炎(PVNS):PVNS:膝盖(80%)>脚踝>臀部>肩部>肘部病因不明 - 可能是反应性炎症过程滑膜异常易发⽣出⾎⾎红蛋⽩沉积在滑膜中,并且由于反复的出⾎性渗出⽽形成结节作为低级,局部侵略性肿瘤管理图3:MRI PD FS⽮状⾯(a)和T1轴(b)显⽰⼤的后关节内分叶状肿块,伴有出⾎性滑膜的绒⽑结节增⽣,显⽰出低信号强度的区域代表⾎红素(红⾊箭头)。
腘窝囊肿破裂MRI诊断
腘窝囊肿破裂MRI诊断
李会生;高风国;马士华;王鹏;刘雅如
【期刊名称】《中国药业》
【年(卷),期】2012(021)A01
【摘要】目的腘窝囊肿有其特征性MRI影像学特征,其破裂的影像表现临床较少见,探讨腘窝囊肿裂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与结果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为腘窝囊肿破裂的4例患者,其MRI平扫结果表现为腘窝、肌间隙内见长T1、长T2水样信号影。
结论腘窝囊肿破裂有一定特征性的MRI影像学表现,认识这些表现对其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有一定价值。
【总页数】2页(P197-198)
【作者】李会生;高风国;马士华;王鹏;刘雅如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磁共振室,河北保定0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5
【相关文献】
1.颅内皮样囊肿破裂脂滴分布及MRI&CT诊断 [J], 刘红;侯淳凯;黎长富;魏军;韩亚峰;乔艳强;贺鹏博
2.腘窝囊肿破裂的超声诊断价值 [J], 张振杰;刘翠霞
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腘窝囊肿及囊肿破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意义 [J], 李玉燕
4.颅内皮样囊肿破裂的CT、MRI诊断 [J], 荆彦平; 张俊; 高峥嵘; 骆宾; 南晓东; 徐
新峰; 张焱; 程敬亮
5.高频超声对腘窝囊肿、腘窝囊肿破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J], 张岩;陈湘;罗伟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膝关节腘窝肿物的MRI表现
膝关节腘窝肿物的MRI表现
方挺松;彭加友;樊长姝
【期刊名称】《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年(卷),期】2012(013)002
【摘要】目的探讨发生于膝关节腘窝肿物的MRI影像特征.方法对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膝关节腘窝肿物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囊性肿物32例(包括Baker囊肿21例、腱鞘囊肿7例、半月板囊肿4例)均表现为液体的信号特点,实性肿物18例(包括腱鞘巨细胞瘤6例,滑膜骨软骨瘤病4例、血管瘤及滑膜肉瘤各2例、脂肪瘤及神经鞘瘤各1例、血肿2例)MRI信号特征各异,且与各肿物组织病理成分相关.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腘窝肿物的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多数腘窝肿物MRI信号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总页数】3页(P117-119)
【作者】方挺松;彭加友;樊长姝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CT室,广东佛山5280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CT室,广东佛山5280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CT室,广东佛山5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4.46;R738.1
【相关文献】
1.腘窝囊肿合并囊内游离体的低场MRI表现 [J], 丁长青;孙迎迎;谢光彤;崔智慧;张玉娜;史志卫
2.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形成腘窝部肿物一例 [J], 徐文松;薛文喜;史晓东
3.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MRI表现以及MRI诊断盘状半月板的标准研究 [J], 赵福香
4.腘窝囊肿中半膜肌腱和腓肠肌内侧头排列方式的MRI表现 [J], 宋爽;金少华
5.小儿常见颈部肿物的CT、MRI表现研究 [J], 张秀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腘窝囊肿的MRI诊断发表时间:2012-11-13T13:16:04.3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9期供稿作者:杨志远黄伟余东[导读] MRI不仅对腘窝囊肿敏感性高且诊断准确,还可以观察膝关节其他的病变情况,有利于临床拟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杨志远黄伟余东(乐山市人民医院CT、MRI室四川乐山 614000)摘要:目的探讨腘窝囊肿MRI表现和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证实的30例腘窝囊肿的临床及MRI 资料。
结果 30例腘窝囊肿均位于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间隙,其中关节囊滑膜疝18例,呈圆形、卵圆形或水滴样外观,前方以一“细颈”通关节腔;腓肠肌-半膜肌滑囊积液12例(Baker’s 囊肿),呈圆形、卵圆形或“葫芦”状,呈“鸟嘴”状狭颈与关节腔相通6例。
囊肿表现为单房23例,因囊内纤维性分隔而表现为两房或多房状7例。
病变最大径线0.5~6.0cm,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表现为均匀高信号,STIR呈明显高信号,囊肿壁菲薄而均匀,呈中等信号,邻近结构不同程度受压。
30例腘窝囊肿合并半月板损伤14例,退变性骨关节病11例,慢性膝关节滑膜炎4例,半月板退变7例,韧带损伤3例,骨性关节炎1例,滑膜骨软骨瘤病1例。
仅表现为腓肠肌-半膜肌滑囊积液而无关节内疾患1例。
结论 MRI不仅对腘窝囊肿敏感性高且诊断准确,还可以观察膝关节其他的病变情况,有利于临床拟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膝关节;腘窝囊肿;磁共振成像腘窝囊肿(popliteal fossa cyst ;PFC),是临床上常见的膝关节病变。
过去由于磁共振扫描仪普及率低且检查昂贵,大多数腘窝囊肿选择超声诊断。
由于腘窝囊肿多数伴有或继发于膝关节其他疾病,原发性少见,B超虽然对腘窝囊肿敏感性高且诊断准确,但无法全面了解膝关节内相关改变。
MRI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多方位成像,不但能准确诊断腘窝囊肿,还能同时观察关节内疾患。
笔者回顾性分析30例腘窝囊肿的临床及MRI 资料,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有助于临床检查方法的选择和进一步治疗。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30例腘窝囊肿患者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45岁。
病史4周~3年,平均16个月。
本组病例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17例,右侧13例。
就诊原因:偶然发现腘窝肿块8例;感患侧腘窝肿胀不适6例;因外伤发现患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5例;因膝关节其他病变检查发现10人,1例因单侧下肢水肿检查发现。
1.2检查方法 MRI扫描设备为Marconi,0.23T,常导扫描仪,体线圈;T1WI(TR:510ms,TE:18ms);T2WI(TR:4700ms,TE:90ms);脂肪抑制STIR(TR:5500ms,TE:80ms);层距:5mm,层厚:5mm,FOV19.9×19.9cm,激励次数2~4次,矩阵256×256。
1.3 治疗方法 24例行手术治疗,其中8例为单纯囊肿切除,16例行囊肿切除加膝关节镜手术,6例采取保守治疗,通过穿刺引流出清亮滑液后注入1.6g⁄L平阳霉素稀释液2~5ml用以破坏囊壁,引起粘连而达到治疗目的。
2 结果2.1 病变部位、形态、大小、范围及信号 30例腘窝囊肿均出现于腘窝后内侧、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之间。
关节囊滑膜疝18例,呈圆形、卵圆形或水滴样外观,最大横截面约2.5×1.3cm~5.6×1.3cm(矢状位测量)前方通过一“细颈”与关节腔相通;腓肠肌-半膜肌滑囊积液12例,呈圆形、卵圆形或“葫芦”状,最大横截面约2.0×1.8cm~6.0×1.5cm(矢状位测量),通过一“鸟嘴”状狭颈与关节腔相通6例。
囊肿表现为单房23例,因囊内纤维性分隔而表现为两房或多房状7例。
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表现为均匀高信号,STIR呈明显高信号。
2.2腘窝囊肿毗邻关系及相邻膝关节改变腘窝囊肿位置恒定,位于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之间,其周围有轻度肿胀或邻近结构受压,与血管及神经束无直接联系。
30例腘窝囊肿合并半月板损伤14例,退变性骨关节病11例,慢性膝关节滑膜炎4例,半月板退变7例,韧带损伤3例,骨性关节炎1例,滑膜骨软骨瘤病1例。
仅表现为腓肠肌-半膜肌滑囊积液而无关节内疾患1例。
2.3 治疗后随访 24例通过手术和(或)关节镜治疗的腘窝囊肿位置,大小及是否与关节腔相通均与术前MRI诊断符合,病理诊断证实为滑膜囊肿。
MRI提示未与关节腔相通的6例腘窝囊肿采取保守治疗也取得满意的效果,未发生治疗药物进入关节腔而引起关节内损害。
3 讨论3.1 病因和发病机制根据病因通常将腘窝囊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囊肿常不与关节相通,一般没有关节内病变,发病原因不明,有学者推测可能与连续轻微外伤有关【1】。
继发性腘窝囊肿见于成年人,多伴有关节内疾患(半月板损伤,关节软骨退变、叉韧带损伤及滑膜炎等),关节内病变在腘窝囊肿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Sanson等对1001例膝关节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腘窝囊肿占4.7%,这些病例中合并关节内疾患达94%,而半月板损伤,尤其是内侧半月板损伤,占到关节内疾患的84%~90%【2】。
Marti等【3】利用MRI进行了腘窝囊肿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腘窝囊肿与关节积液的存在及多少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02),与半月板损伤的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1)而与软骨或交叉韧带的损伤无显著相关。
本组研究中合并关节内病变占96.7%(29⁄30),关节腔积液达96.7%(29⁄30),半月板损伤占77.8%(23⁄30),与文献相似。
关于发病年龄,笔者收集的30例腘窝囊肿患者最小4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45岁,50岁以上占73%(22⁄30)。
Labropoulos等【4】对426例膝关节进行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腘窝囊肿的发生率增高,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
腘窝囊肿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目前较为流行的观点是单向流通的“阀门机制”【5】。
约有半数的人群中存在半膜肌-腓肠肌内侧头滑液囊(GSB),半膜肌滑囊,(Baker‵s囊),位于半膜肌与腓肠肌内侧头浅部之间,极易引起出血和炎性渗出而致滑囊积液扩张,它本不与关节腔相通,但常与深部的腓肠肌滑囊交通而与关节腔相通。
当某些膝关节疾患引起关节腔积液增多,囊内压增高,滑膜和(或)滑液通过腓肠肌内侧头的横向裂隙疝出或经过“通道”(腓肠肌滑囊)流入半膜肌滑囊内,形成交通型囊肿。
交通型囊肿的液体通常是在运动期间进入囊内,但不能从囊内流向关节腔,导致囊肿的形成和持续存在【6】。
3.2腘窝囊肿的临床及MRI表现腘窝囊肿发病初期可没有任何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常因膝关节其他病变行MRI检查时偶然发现,只有在囊肿较大或持续增大时出现患侧腘窝肿胀不适,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
根据症状、病变部位及MRI表现诊断腘窝囊肿不难。
腘窝囊肿常位于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之间,圆形、卵圆形外观,有时能见到一 “细颈”与关节腔相通,“细颈”的出现是腘窝囊肿特征性影像学改变。
腘窝囊肿在T1WI为均匀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STIR压脂表现为均匀高信号。
当囊内出血时可因出血量的多少和时间长短而出现不同信号改变。
继发感染时囊壁增厚,行Gd-DTPA增强增厚的囊壁有中等样强化。
3.3 腘窝囊肿的鉴别诊断腘窝囊肿应与腘动脉瘤,腘静脉栓塞形成、腘窝脂肪瘤、腘窝脓肿及半月板囊肿等疾病鉴别。
腘动脉瘤,腘静脉栓塞位于血管走行区,MRI能显示血管行程,前者可见到流空效应及明显强化,腘静脉血栓形成也有自己特有MRI信号。
腘窝脂肪瘤在T1WI和T2WI上呈高信号,STIR为低信号。
腘窝脓肿信号不均匀,常呈多房状,囊壁强化明显,触诊时囊肿皮温增高。
半月板囊肿位于膝关节区与半月板相连,常合并邻近半月板撕裂。
值得注意的是当腘窝囊肿破裂时可造成液体在比目鱼肌和腓肠肌间分流,然后重新被滑膜样膜包裹,形成继发性囊肿。
这种囊肿常在小腿形成显著肿胀,并引起局部剧烈的炎性反应,此时,临床症状很难和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区别【7】。
3.4 腘窝囊肿MRI诊断价值超声对腘窝囊肿的诊断简单易行、无创、可重复性强,结果可靠,能显示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是否与关节腔相通【8】,但是对于关节内改变超声则远不及MRI敏感。
腘窝囊肿只是膝关节疾患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之一,需进一步了解和治疗膝关节内部病变。
由于MRI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对软骨、滑膜、半月板及韧带显示良好,是理想的诊断腘窝囊肿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MRI 不仅能准确显示囊肿,了解囊肿与关节腔及周围结构的关系,还能无创地观察到其他影像方法不能显示的关节内并存的软骨损伤、半月板撕裂、韧带及滑膜病变等,对于指导手术方案和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外也多采用MRI作为腘窝囊肿的流行病学研究手段和诊断的标准。
图1 图2 图3图4 图5 图6图1~2原发性腘窝囊肿,T1WI为均匀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囊内见一中等信号纤维性分隔,不伴有关节内疾患。
图3~4关节囊滑膜疝,STIR为均匀高信号并由一细颈与关节腔相通,冠状位上呈梭形外观,胫骨粗隆可见骨髓挫伤水肿。
图5~6 Baker囊肿,T2WI及STIR表现为均匀高信号,半膜肌滑囊积液扩张并通过“鸟嘴状”狭颈与深部腓肠肌滑囊和关节腔相通。
参考文献:1. Fritschy D,Fasel J Imbert JC et al. The popliteal cyst [J]. Knee Sury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e,2006,14(7):632—628.2. Sansone V,De Ponti A. Arthroscopic treatmentof popliteal cyst and associated intra-articular knee disorders in adults. Arthroscopy 1999;15(4):368—72.3. Marti-Bonmati L,Molla E,Dosda R,et al. MR imaging of Baker cysts- prevalence and relation to internal derangements of the knee. MAGMA 2000;10(3)205—10.4. Labropoulos N,Shifrin DA,Paxinos O. New insight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popliteal cysts[J].Br J Surg 2004,91;1313—1318.5. 高立华,孙文喜,孙辉,等.关节镜下治疗腘窝囊肿32例分析[J/CD].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09,3(4):472—475.6. 刘旭林,王华,牟仁琪,等.膝关节滑膜囊肿的影像学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8(2):234—237.7. 翁习生,卫小春,主译.膝关节创伤及疾病的MRI图谱 [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173—177.8. 莫祝宁,李坚.超声对腘窝囊肿的诊断[J].医学影像杂志,2007,17(5)53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