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型染料的合成及其在聚氨酯革染色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天然染料的发展现状及其在皮革染色中的应用

天然染料的发展现状及其在皮革染色中的应用

物 、动 物 或 矿 产 资 源 中获 得 的 、
很 少 或 没 有 经 过 化 学 加 工 的 染
我 国 , 然 染 料 的研 究 与 应 用 有 天 着 悠 久 的 历 史 ,早 在 商 周 时期 ,
人 们 就 已 利 用 彩 意识的提高 , 合成 染
山东 烟 台 2 4 0 ) 6 0 3
摘 要: 随着环保概念的深入人心 , 重新认识与开发天然染料 已成为皮革染料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
综 述 了天然 染料 的 染 色机 理及 其研 究与应 用现 状 , 绍 了 当前制 革 常用 的天 然 染料 , 介 并对 天然 染料 在 皮革 染 色中的应 用提 出了建议 。 关 键词 : 然染料 ; 色 ; 天 染 皮革 染料
分 子 立 即 与 金 属 离 子 形 成 一 种 不 溶 性 络 合 物 而 固定 在 纤 维 上 , 从 而 大大 提 高 了染 料 的 固着 率 。
们 在 天 然 染 料 染 其 他 织 物 纤 维 及 合 成 纤 维 上 做 了 大 量 的 尝 试
与研究 [1 14 31 管 天然 染料 在 纺 ,。尽
Le t e e n a h r Dy i g
JA ipn WA G Q a -i。 I N We- ig . N unj e
f.o eeo i t n ut n h m cl n ier g Da a o tc ncU i r t, ai 1 0 4C ia 1C l g g d s ya dC e ia E gnei , l nP l eh i n es y D a 1 6 3 ,hn; l fL h I r n i y v i l n 2C l g h m s yadC e c n n eig Y ti nv r t Y ti 6 0 3C ia .ol eo C e i r n h mi E g e r , a a i s y a a 2 4 0 ,hn) e f t l a i n n U e i, n

合成革用聚氨酯的研制及染色研究

合成革用聚氨酯的研制及染色研究

摘要超细PA/PU合成革是一种用超细锦纶与聚氨酯经特殊工艺制成的合成革,其外观特征和内在结构特性均接近或达到真皮程度。

然而,超细纤维合成革作为一种复合材料,聚酰胺超细纤维和聚氨酯的分子结构不同,染色差异大,造成了合成革染色的难点。

为此,本课题主要是对聚氨酯进行改进,制备易染色的聚氨酯树脂,使其达到合成革加工要求的同时,还显著提高染色性,降低合成革染色的难度。

本课题选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与不同类型的多元醇和扩链剂反应,制备易染色的聚氨酯树脂,探讨它们对树脂物性和染色的影响,并对自制的超纤合成革进行了染色研究。

本文首先通过实验,确定聚氨酯树脂的合成反应条件:预聚反应温度为70~80℃,预聚反应时间90min;扩链反应温度70℃,当体系达到规定的浓度和粘度时终止反应。

从树脂外观、力学性能、皮膜的凝固性和成肌性、耐溶剂(甲苯)性等方面筛选多元醇,最终选用聚四氢呋喃二醇 (PTMG1000和PTMG2000)和聚酯多元醇HP-3020混合,扩链剂为乙二醇(EG),制得的树脂100%模量在10MPa左右,固含量为(30±1)%,粘度60~80 Pa·s/25℃。

通过红外光谱图分析,确定本实验合成的是聚酯和聚醚共混型聚氨酯。

其次,探讨了N-甲基二乙醇胺(MDEA)、二苯基甲烷二胺(MDA)两种协扩链剂对聚氨酯树脂性能和染色K/S值的影响。

MDEA和MDA这两种协扩链剂可提高树脂的染色性,但MDEA和MDA的分子结构决定了它们对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实验结果表明:树脂中仅加入MDA质量分数在1.47%~2.43%之间比较适合;仅加入MDEA的质量分数为1.47%时的K/S值是不加入MDEA时的10倍,单独使用MDEA 的用量不宜超过1.47%;MDEA和MDA都能提高染色性,但MDA质量分数增加,树脂强度增加,断裂伸长率下降,而加入MDEA的结果刚好相反。

所以研究了在它们共同作用下对树脂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DA/MDEA的摩尔比值在1∶1 ~1∶2时,所制得树脂物性和染色K/S值均保持较高水平。

概析纺织品印染常见的典型固色剂及其运用

概析纺织品印染常见的典型固色剂及其运用

概析纺织品印染常见的典型固色剂及其运用文 刘道春固色剂是印染行业中的重要助剂之一,它是可以提高染料在织物上颜色耐湿处理牢度所用的助剂。

在织物上可与染料形成不溶性有色物而提高了颜色的洗涤、汗渍牢度,有时还可提高其日晒牢度。

优良的固色剂能广泛应用,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纺织印染工业的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而易见,因此广受业内人士的关注。

纺织品染色固色剂的功用特点纺织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出口创汇、创利的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些发达国家为扭转长期以来的贸易逆差,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要求企图限制我国产品出口,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纺织品中色牢度的要求与甲醛含量的限制。

为了达到色牢度的要求,通常纺织品在染色后需要进行固色处理。

固色剂是提高染料与纺织品的结合牢度的一类重要化合物,它的固色能力和游离甲醛含量是评价它性能的两项重要的指标。

通常虽然有些染料可以染出比较鲜艳的色泽,并且直接染料、酸性染料等阴离子水溶性染料色谱齐全,但由于染料上带有水溶性基团,使得湿处理牢度不好,褪色和沾色现象严重。

不仅使纺织品本身外观陈旧,同时染料脱落下来会沾污已染成其它色泽的纤维,产生沾色、搭色现象。

另外,尽管活性染料与纤维形成的共价键是相当牢固的,但实际上,染料未反应物及水解物不可能从染物上完全洗尽,这部分染料就会掉色,同时染物上的共价键也会水解断键。

为了改进织物色牢度,可以进行固色处理。

这些可以提高各类染色牢度的助剂称为固色剂。

固色剂的作用就是用来提高染色过程中染料的固率及湿处理牢度。

纺织材料的染色一般是染浴中处理,使染料和纤维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结合,或在纤维上生成不溶性有色物质。

染料在纤维上的耐水洗、日晒、摩擦等性能被称为染色牢度。

活性染料在染色时与纤维起化学反应,两者之间形成共价键,因此也被称为反应染料。

纺织品染色后为了达到所要求的各项色牢度指标,通常使用固色剂进行固色整理。

活性染料的色谱广、色泽鲜艳、性能优异、适用性强,但也存在汗、湿、日光牢度不够的缺点。

聚氨酯弹性体用各类助剂简介

聚氨酯弹性体用各类助剂简介

助剂是橡胶工业的重要原料,用量虽小,作用却甚大,聚氨酯弹性体从合成到加工应用都离不开助剂,按所起作用的不同,可分合成体系、改性及操作体系、硫化体系及防护体系四类助剂。

1 合成助剂1.1 催化剂及阻聚剂在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中,为了加快主反应的速度,往往需要加入催化剂,常用的催化剂有叔胺和有机锡两类,叔胺类有三乙烯二胺、三乙胺、三甲基苄胺、二甲基乙醇胺、吗啡啉等,其中以三乙烯二胺最重要;有机锡类有辛酸亚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等。

此外,还有有机汞、铜、铅和铁类,以有机铅、汞最为重要,如辛酸铅和乙酸苯汞等。

有机二元酸,如己二酸、壬二酸可作为聚醚型聚氨酯浇注橡胶的催化剂。

胺类催化剂多用于泡沫配方中的成泡反应,在聚醚体系中,胺和锡类催化剂并用可获得最佳的泡孔结构。

有机锡类催化剂通常催化HO和NCO反应过程,可避免OH的副反应,该类催化剂除提高总的反应速率外,还能使高分子质量多元醇与低分子质量多元醇的反应活性趋于一致,从而使制得的预聚物具有较窄的分子质量分布和较低的粘度。

使用催化剂对弹性体最终制品的性能是有不良影响的,主要影响高温性能和耐水解性。

阻聚剂以酸类、酰氯类使用较多,酸类使用最多的氯化氢气体,酰氯类有苯甲酰氯、己二酰氯等。

1.2 扩链剂和扩链交联剂在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中,扩链剂是指链增长反应必不可少的二元醇类和二元胺类化合物;而扩链交联剂指的是既参与链增长反应,又能在链节间形成交联点的化合物,如三元醇和四元醇类、烯丙基醚二醇等。

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除烯丙基醚二醇不适用外,其他扩链或扩链交联剂都可以使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仅使用二醇类;混炼型聚氨酯弹性体既可使用二醇也可用烯丙基醚二醇类。

一般低分子质量的脂肪族二元醇和芳香族二元醇都可以作为扩链剂,脂肪族二元醇有乙二醇、丁二醇和己二醇等,其中最重要的是1,4-丁二醇(BDO),在制备热塑性聚氨酯时用得最多,它不仅起扩链作用,还可调整制品硬度。

在芳香族二元醇中,较重要的是对苯二酚二羟乙基醚(HQEE),其结构式是:它能提高聚氨酯弹性体的刚性和热稳定性;另一种芳族二醇是间苯二酚二羟乙基醚(HER),它能最大限度地维持弹性体的持久性、弹性和可塑性,而同时又可将收缩率限制到最小。

聚酯的合成方法和应用及其进展

聚酯的合成方法和应用及其进展

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开环聚合法
目前以乳酸为原料合成聚乳酸主要有两条合成路线: 开环聚合法与直接缩聚法。
开环聚合,首先由乳酸脱水环化制成丙交酯,再将重结晶的丙交 酯进行开环反合成聚乳酸。此种合成方法易于控制、工艺成熟,并且 合成出的聚乳酸分子量可以高达上百万,是目前合成聚乳酸的主要工 业化生产路线。但这种合成方法的缺点是丙交酯作为反应中间产物需 要用一定的有机溶剂不断结晶提纯、干燥,从而造成该方法操作复杂、 工艺流程长、生产成本高,无法与通用塑料相竞争,影响聚乳酸及其 衍生物产品的使用与推广。
熔融缩聚是在高于聚合物熔点的温度下进行的,整个反应体系处于熔融 状态,不加任何介质,只有聚合物本身及催化剂等助剂在热的作用下进行聚合。 反应所产生的水等副产物通过惰性气体或者真空而不断被排出,促进反应向正 方向移动。熔融缩聚的反应温度、时间、真空度及催化剂的选择、含量等因素 都会对产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要通过熔融缩聚制得高分子量的聚乳酸 就需要重点研究反应的最佳条件。
为了增大产物分子量,可以在反应过程中加入合适的扩链剂,扩链剂上的活性官 能团跟聚合物上的端基发生反应使聚合物主链增长从而提高分子量。聚乳酸合成反应 中常用的扩链剂有二异氰酸酯、环氧化物等。
PET的应用
PET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商品名,主链中的苯 环可提高聚酯的刚性、强度和熔点(265℃),亚乙基则 赋予聚酯柔性,综合两方面性能,才使PET成为质优的合 成纤维。PET还可制作双向拉伸薄膜,用于胶卷、磁带片 基,并可用作工程塑料,如瓶料。
PTT最早是1941年由英国的Whinfield和Dickson在实验室合成的,但由于 其主要原料一一聚合级1, 3一丙二醇(1, 3-Propanediol, PDO,)长期未能实 现具有经济意义的工业化,因而限制了PTT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聚合 级1, 3一丙二醇的工业化已经实现。

聚氨酯的合成、改性和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聚氨酯的合成、改性和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聚氨酯的合成、改性和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聚氨酯作为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在合成、改性和应用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聚氨酯具有诸多优越的性能,如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优异的耐热、耐寒能力和抗腐蚀性能等,因此聚氨酯在航空、航天、汽车、建材、涂料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聚氨酯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对聚氨酯的改性和应用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本论文将从聚氨酯的合成、改性和应用研究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为聚氨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1.聚氨酯的合成研究以聚氨酯的制备技术和工艺条件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合成方法和不同的反应条件,探索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和机理,并优化制备过程中的条件参数,以提高聚氨酯的合成效率和品质。

2.聚氨酯的改性研究以聚氨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改性方法,如引入新的基团、调整反应条件、混入填料等方法,对聚氨酯进行改性,并研究改性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改性机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3.聚氨酯的应用研究以聚氨酯在建材、涂料、粘合剂等领域的应用为研究对象,结合聚氨酯的特性和不同的应用需求,探索聚氨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方法和实际应用效果,并对聚氨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查阅法、实验室合成实验法、物理性能测试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系统、全面的研究方法,来达到聚氨酯的合成、改性和应用研究的目的。

三、研究意义聚氨酯作为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聚氨酯的合成、改性和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旨在从聚氨酯的合成、改性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为聚氨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推动化工材料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研究进度安排1.聚氨酯的合成研究:完成文献资料查阅、实验室试制和实验结果分析等工作。

2.聚氨酯的改性研究:完成文献资料查阅、改性实验设计和改性效果评价等工作。

阳离子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其在染整中的应用

阳离子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其在染整中的应用
2 0 1 3年第 2 8卷 第 2期
2 01 3. Vo 1 . 28 No. 2
聚 氨 酯 工 业
POLYURETHANE I NDUS TRY

23 ・
阳 离子 水 性 聚 氨 酯 的合 成 及 其在 染 整 中 的应 用
王静 静 赵 涛
( 1 . 东华大 学化 学i t- Z - 与 生物 工程 学 院
上海 2 0 1 6 2 0 )
( 2 . 生 态纺织教 育部 重 点 实验 室 上 海 2 0 1 6 2 0 )

要: 采用逐步聚合法, 选用异佛 尔酮二异氰酸酯( I P D I ) 和聚 乙二醇( P E G 1 0 0 0 ) 为预 聚单体, 自
制 的端羟基 季铵 盐 为 阳 离子扩 链 剂 , 利 用 亚硫 酸 氢钠 对 异 氰 酸 酯基 封 端 处理 后 对 体 系进 行 去 离子 水分散 乳化 , 合 成 了一种反 应 型 阳 离子 水 性 聚氨 酯 ( WP U) 固 色剂 , 考 察 了预 聚反 应 温 度 、 ? b N C O / n 。
二醇( P E G1 0 0 0 ) 、 环氧 氯 丙 烷 ( E C H) 、 异丙醇 、 亚 硫
分散介质的新型聚氨酯 ( P u ) 体系 , 根据其 引入基团 所带电性的不 同, 将 WP U分类为 阳离子型、 阴离子 型、 非离 子 型 和两 性 型 ¨ I 2 J 。近 年 来 , WP U在 纺 织
于 活性染 料或 直接 染料 染 色棉织 物 的 固色 处理 。探
o r 公司; Y 5 7 1 B摩 擦牢度仪 , 温州纺织仪器厂 ; S W- 1 2 A耐 洗 色 牢 度 试 验 机 , 温 州 大 荣 纺 织 仪 器 有 限

聚氨酯反应型催化剂:深度解析与应用

聚氨酯反应型催化剂:深度解析与应用

聚氨酯反应型催化剂:深度解析与应用一、聚氨酯反应型催化剂概述聚氨酯,作为一种高性能聚合物,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

其合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就是催化剂。

而在众多的催化剂中,反应型催化剂因其独特的优势在聚氨酯合成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反应型催化剂,顾名思义,就是在聚氨酯合成过程中能直接参与反应的催化剂。

这类催化剂不仅可以加速反应速度,而且可以有效地控制聚氨酯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以及微相结构,从而影响聚氨酯材料的性能。

二、聚氨酯反应型催化剂的种类与特性1.金属催化剂:如锡、锌、铝等金属的有机化合物,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辛酸锌等。

这类催化剂能有效地促进聚氨酯的反应速度,但反应结束后不易除去,可能导致产物中残留金属离子。

2.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如吡啶、喹啉等有机碱和季铵盐等。

这类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但反应结束后同样难以分离。

3.配体催化剂:如三苯基膦等。

这类催化剂对反应有很好的选择性,但成本较高,且在高温下易分解。

三、聚氨酯反应型催化剂的应用与展望聚氨酯反应型催化剂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广泛,尤其在建筑和汽车行业。

使用反应型催化剂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同时改善聚氨酯材料的性能。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对高效、环保的催化剂需求越来越大,这也为聚氨酯反应型催化剂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结论聚氨酯反应型催化剂是合成高性能聚氨酯的关键因素。

通过深入研究和优化催化剂的种类和性质,不仅可以提高聚氨酯的生产效率,更可以满足各种应用领域的特殊需求。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提高,聚氨酯反应型催化剂的发展将更加迅速,其在聚氨酯合成领域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6 0 9 2 8收稿, 2 0 1 6 1 2 2 1修回, 2 0 1 7 0 2 1 2接受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 0 1 4 1 0 4 6 2 0 2 8 , 2 0 1 5 0 0 5 ) 、 郑州轻工业学院第四批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 2 0 1 5 0 0 5 ) 资助 通讯联系人: 尹志刚, 教授;T e l : 0 3 7 1 8 6 6 0 9 6 7 3 ;F a x : 0 3 7 1 8 6 6 0 9 6 6 9 ;E m a i l : y i n c k @z z u l i . e d u . c n ;研究方向: 环保染料、 功能中间体 开发与应用研究、 化妆品功效与安全性评价
1 3 ] 芳香偶氮类染料是品种最多、 色谱最全、 应用最广的一类染料 [ , 将偶氮基团( 与一些 N N ) 7 ] 。这将为成本低廉偶氮化合物的应用 高分子对接, 则可得到光致变色、 光储存、 电光开关等功能材料 [4 8 9 ] , 选 择 偶 氮 基 团 为 发 色 基, 通过引入双羟甲基 开创前所未 有 的 新 领 域。本 文 根 据 颜 色 学 原 理 [ 1 0 1 1 ] ( —C H O H ) 以及 N , N 二烷基氨基助色基团 [ , 形成一种特定颜色的反应型彩色二元醇( H O C H D 2 2
1 ㊀实验部分
1 . 1 ㊀ 仪器和试剂 X 4型显微镜数字熔点测定仪( 深圳福凯科仪科技有限公司) ; B r u k e r 4 0 0型和 A V A N C E Ⅲ 型核磁 共振仪( N M R , 德国 B r u k e r 公司) ;N i c o l e t 5 7 0 0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 F T I R , 美国 T h e r m oS c i e n t i f i c 公 司) ;N D J 1型旋转粘度计( 上海昌吉地质仪器有限公司) 。 对苯二胺( 质量分数 w 9 %, 安徽高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四氢呋喃( T H F , w 9 %, 天津市鼎 ≥9 ≥9 盛鑫化工有限公司) ; 1 , 4 丁二醇( w 8 %, 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 乙醇( w 5 %, 洛阳昊 ≥9 ≥9 苯基二乙醇胺( w 7 %, 江门市溢峰化工原料有限公司) ; 乙酸酐( w 8 %, 华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N ≥9 ≥9 山东茂军科技有限公司) ; 乙酸( w 9 %, 镇江金运来化工有限公司) ; 乙酸钠( w 9 %, 无锡市锡山区 ≥9 ≥9 永顺化剂厂) ; P P G 1 0 0 0 ( w 9 %, 山东蓝星东大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甲苯二异氰酸酯( w 9 %, 河北 ≥9 ≥9 N , N 二甲基甲酰胺( w 9 %, 天津市密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 ; 甲苯( w 9 %, 天津市 沧州大化集团) ; ≥9 ≥9
第3 4卷 第 6期 2 0 1 7年 6月
应用化学 ㊀㊀㊀㊀㊀㊀㊀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A P P L I E DC H E M I S T R Y ㊀㊀㊀㊀㊀㊀㊀
V o l . 3 4I s s . 6 J u n e 2 0 1 7
一种反应型染料的合成及其在聚氨酯革染色中的应用
尹志刚 ㊀刘珍珍㊀钱恒玉㊀赵喜乐㊀彭丽芳㊀袁㊀奇
( 郑州轻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㊀郑州 4 5 0 0 0 2 ) 摘㊀要㊀针对传统聚氨酯色浆中色基与聚氨酯结合力弱( 分子间力) , 导致成品革色牢度差、 色迁移严重等技 ( 对苯二胺) ʒ n ( 乙 酸 酐)= 术难题,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反应型彩色二元醇: 在四氢呋喃介质中, 控制 n 1 0 0 ʒ 0 9 5 , 0 5ħ下, 用乙酸酐将对苯二胺单酰化反应 1 5h , 得到对氨基乙酰苯胺( 产率 8 5 %) , 经重氮化, 与过量摩尔分数为 5 % N 苯基二乙醇胺偶合制得了一种含两个端羟甲基的偶氮化合物 4 乙酰基胺基 4 ᶄ N , N 二羟乙氨基偶氮苯( 产率 8 2 %) ; 将其与聚酯二元醇、 聚醚二元醇以不同比例混合, 与双异氰酸酯预聚、 扩链后形成红色聚氨酯树脂色浆, 在离型纸上铺展成膜, 其断裂增长率 4 4 3 0 %, 断裂相对强度 1 2 5 5g , 色迁 移量 2 1 4μ g , 进口同类产品形成膜后的断裂增长率、 断裂相对强度与色迁移量分别为 4 4 2 2 %、 1 2 5 3g 和 2 9 2μ g . 合成产品优于同类进口产品。 关键词㊀对苯二胺; 乙酰化; 重氮化偶合反应; 偶氮化合物; 红色聚氨酯; 色迁移 O 6 3 1 . 5 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 A 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 1 0 0 0 0 5 1 8 ( 2 0 1 7 ) 0 6 0 6 4 9 0 7 中图分类号: D O I : 1 0 . 1 1 9 4 4 / j . i s s n . 1 0 0 0 0 5 1 8 . 2 0 1 7 . 0 6 . 1 6 0 3 9 4
C H O H ) , 以此彩色二元醇代替部分普通二元醇( 聚酯二元醇或聚醚二元醇) 与双异氰酸酯进行亲核加 2 成反应( 预聚并扩链) , 得到一种红色透明聚氨酯树脂浆, 将该树脂浆刮涂在普通离形纸表面则得到一 种红色聚氨酯膜, 其强度完全达到由普通聚氨酯浆形成的无色膜要求, 且无色迁移现象, 完全克服了传 统红色聚氨酯颜料浆膜存在的色迁移现象, 同时, 该红色聚氨酯树脂浆与同类型黄色聚氨酯浆或蓝色聚 氨酯浆通过复配, 可以实现全色谱聚氨酯色浆, 广泛应用于聚氨酯( P U ) 革的染色与聚氯乙烯( P V C ) 革 的彩色覆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