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情流露的情感体验中升华学生的历史观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铺设情感路径,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情感共鸣。

历史中有很多令人难忘的事件或英雄人物,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或感受相关场景来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

在学习抗日战争的历史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抗日战争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眼看到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表现,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抗日英雄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更容易产生情感连接,从而培养起对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情感态度。

教师还可以通过文本选择和教学设计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历史是一个复杂的世界,其中涉及到各种不同的观念、价值和权力斗争。

在选用历史文本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积极、深刻的作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实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在教学辛亥革命时,可以选择一些反映中国近代历史沧桑变迁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讲述那个时期的人民痛苦、冤屈和崛起,引导学生对于辛亥革命持有正面的价值观。

教师还可以通过历史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历史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究、批判思维和价值判断的有效途径。

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主动搜集、整理历史资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形成独立的见解和结论。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会对历史事件中的人物、事件和价值观形成积极的思考,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教师还可以通过互动性教学和游戏化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情感投入。

互动性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历史的乐趣和价值。

而游戏化教学则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将历史知识融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投入。

在学习古代文明的内容时,可以设计一款历史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扮演古代人物,体验古代文明的生活和价值观。

初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关怀非常重要。

通过铺设情感路径,选择优秀文本,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互动性教学和游戏化教学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让他们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理解。

让历史教学在情感中升华

让历史教学在情感中升华

让历史教学在情感中升华摘要:高中历史新课改突出地注重了人文性,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新课改的重要三维目标之一,这是站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型社会逐步形成的高度上,强调学生智商与情商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感;教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在要求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要有能力的训练,又要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要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高中历史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并不是掌握单纯的历史知识,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我们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

一、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只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学生心灵的深处。

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角度出发,联系生活学习历史,运用现在的热点问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从而引起感情的共鸣。

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不妨联系当今吸毒贩毒的形势,由毒品的危害联系到近代英国输入鸦片对中国的危害,认识中国禁烟运动的必要性、正义性,认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与民族利益的决心和勇气。

让学生感受侵华日军的残酷以及他们发动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民族灾难,意识到中国人民只有团结一致,不怕牺牲,奋起抵抗,才能摆脱“亡国灭种”的危机,使学生真切体会当时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决心与勇气。

通过这样的学习,既可以避免空喊爱国主义的口号,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二、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互作用的过程。

因此,教师不仅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还要认识到自己的情感是连接与学生情感的纽带。

这就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情感教育,创设课堂情境,再现历史场景,可以克服学生学习和感受历史时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认识内驱力,刺激其积极思维。

如果能够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设置悬念来吸引学生,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历史是一门让人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并为未来做好准备的学科。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感受历史人物的情感,明白历史事件的影响,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

本文将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进行探讨。

历史教学要注重情感教育。

历史是一门让人情感涌动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忠诚、勇敢、奉献等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情感,让学生在历史人物的情感中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同感。

在学习红军长征的历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感受到他们为了信仰和理想而不懈奋斗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报效祖国的情感。

通过历史教学的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学会怀着感恩的心情学习历史,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会奋发向上,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教学要注重价值观的培养。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和事件,使学生从中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通过教学,学生可以从历史中看到为民族、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追求,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创造的历史,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明白科学技术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从而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通过历史教学的价值观培养,可以使学生学会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明白什么是该珍惜的,什么是该追求的,明白自己该走什么样的道路。

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美德。

历史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门品德教育的学科。

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懂得正义、宽容、勇敢、诚实等历史美德,使历史美德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历史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入手,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营造出浓郁的历史氛围。

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夫人情可感,史官无情则不得其实,诗人感人之乐,史官实事之言,(教育者)必须尽力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感情,使历史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温暖和激情。

情感体验中,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和态度是重要的内容。

在尊重学生思想自由、积极引导的前提下,教育者要特别注重历史人物的评价。

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历史人物性格、思想和追求的表现,根据事实的描述,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态度真诚,不武断。

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思辩,成为独立思考的个体,具有批判性思维。

历史教育要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

历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它记载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语言和文化,表达了人类文明体系的复杂性和变化性。

学生在孩提时期要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积极向上、诚实善良。

历史教育要倡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强调良好的品德和人文关怀。

历史教育的核心是人文关怀。

教育者要通过教案和案例的分析、推测和比较,使学生建立对过去和现在世界的认识,从而发展出广阔的视野和广泛的关怀。

历史课堂是强化情感体验和关怀的好地方,在历史课堂中,我们要通过讲述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刻了解中华文化中有关“仁爱”“诚信”“有节”等因素,让学生学会关怀他人,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素质是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习历史不仅仅意味着掌握一段时间、一场战役或者一位历史人物的事迹,更重要的是学习它们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学习历史现在可以扩大我们的思维空间和世界观,更进一步地评判当今的现实。

历史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当前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件的理解。

因此,我们应深入地探索历史知识、文化以便增加历史学习的深度,提高探究、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强化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对历史事件的学习和对现实问题的应用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吸取先人的智慧,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了解历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它记载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倒退。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许多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懂得过去的人们所经历的苦难和荣耀。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产生情感连接,培养起对历史的敬畏和热爱。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和图文并茂的教材,向学生展现历史人物的形象和事迹。

在讲述项羽与刘邦的故事时,可以通过描绘两位历史人物的形象和行为举止,让学生对两位历史人物的性格和举止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产生一种尊敬和敬仰的情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历史教学中的实物展示和实地考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

在学习革命时期的历史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们曾经的艰苦奋斗。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那段历史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培养起对历史的敬畏和热爱。

历史教学还可以通过历史人物的典型事迹和励志故事,来启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师可以讲述一些历史人物的典型事迹,比如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屈原的“爱国抱蔽”精神等,让学生了解到这些正能量的事迹,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

二、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历史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更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的重要意义,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讲述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传统礼仪和风俗习惯等,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热爱之情。

让情感在历史教学中升华

让情感在历史教学中升华

让情感在历史教学中升华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中,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课程强调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作为教师,我们就要抓住每一个教学中的契机,通过各种渠道挖掘情感因素,以情感为纽带,创造多种心理功能的情感交流,进而培养学生的情感,达到真正培养学生的目的。

一、利用教学导语,激活学生情感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成功的导语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先声夺人的作用,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情感。

历史教学导语设计虽短,其意却深。

例:我在上中国古代史中《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一节时,我就对我们家乡的文化盛赞一番:“同学们,我们的家乡赞皇被称之为‘千年古县’,你了解她的历史吗?虽然只是一个小县,然而早在2000年前,因境内有赞皇山而得名。

相传周穆王伐犬戎战胜于此,封为赞皇山。

隋置县后,就在县城东南石臼山之阳建有学宫,这里曾培育了诸如唐代诗人李峤、散文家李华、地理学家李吉甫等很有名气的文人学士和政治家,他们创造了让我们为之骄傲的灿烂文化。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与此同期的唐代文化。

”如此用家乡的文化人情来引出课题,让学生对家乡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并对要上的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起到了引人入胜的作用。

唤起了学生对历史的真实而亲切的感情,这种感情的印象之深是其他方式难以达到的。

二、通过真情抒发,感染学生情感课堂教学是一门心灵沟通的艺术,而这种心灵的沟通主要是通过情感的交流来实现的。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真挚的情感,并将其渗透和体现于教学之中,才能避免枯燥乏味,也才能很好地感染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

“感人先者,莫先乎情。

”如:讲戚继光抗击倭寇时,教师要充满感情,通过语言、表情表现出对倭寇的憎恨和对戚家军的赞扬,要用情感体现出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气慨。

讲班超投笔从戎,教师应充满感情:“班超抛弃京城的安逸生活,在遥远的西域奋发了30多年,直至70岁,回到京城之后,不到一个月便与世长辞。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历史是一门既有知识性又有思想性的学科,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记录和反思。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

一、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情感投入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需要对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师需要通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情感投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性讲授的方法,通过一些生动、具体、感人的人物故事或历史事件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认同。

同时,教师还需通过情感投入,使学生具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感性认识和认同,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历史态度是指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态度。

一位好的历史学生不仅要拥有深厚的历史知识,还需要具备科学的历史态度。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态度,使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良好的评价和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对历史的判断和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情感投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态度和历史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的历史态度,为学生成为有思想有品质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应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可以通过故事、图片、实物等生动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有趣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通过讲述兵马俑的发现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通过讲述长城的建造,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探索欲望。

教师还可以安排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历史,感受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中的英雄人物、艺术作品、文化传承等,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给人们带来的情感共鸣。

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抗战英烈的事迹,引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纪念日习惯,例如纪念五四运动、八一建军节等重大历史事件,让学生在重要历史节点中感受到对历史的敬重和缅怀。

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示历史事件,让学生形成客观公正的历史观。

在讲述历史事件时,教师不仅要介绍事件的经过,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事件背后的社会背景、政治动因等重要因素,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事件。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中的正面价值观,如仁爱、勇敢、忠诚等,让学生在理解历史的也能够从中汲取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历史情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可以使学生更加热爱历史,更好地理解历史,从而使历史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贯穿历史教学

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贯穿历史教学

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贯穿历史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历史教学目标的重要一维,尽管将其列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之后,但笔者认为历史教学对学生影响最为深远的恐怕不是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多少知识点,而是这些历史知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必然体现出一定的政治、思想、社会、道德、价值等方面的意识和观念,历史教学的内容实际上是使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对社会和社会中的人进行了解和认识,其教学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使学生学会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的过程。

通过活生生的历史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承担的重要目标。

历史中有许多鲜活的爱国者,他们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为我们树立起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以中国近代史为例,林则徐从烟毒泛滥中预见到“贫民”“弱种”的深远后患和“病弱银涸”的政治危机,在广州查禁鸦片,并积极防御英军的入侵。

但在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把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将林则徐撤职查办,发配新疆恳辟屯田。

学到此处,很多学生都为林则徐鸣不平,并深感惋惜。

此处补充林则徐的坦然态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一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民族英雄的伟大形象。

左宗棠面对新疆危机提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的远见,为对付强大的沙俄,左宗棠携棺木出关西征,并以“丈夫身临战阵,有进无退,死到沙场,便是终考。

况吾后事具备,不犹胜于马革裹尸乎!”的豪情身先士卒。

将无贪生之念,士有必死之心,左宗棠在侵略者面前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称颂。

在补充左宗棠携棺出征的壮举时,似乎能够感受到学生欲与左公同仇敌忾的激动。

尊重生命的意识是一个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包括对自己、对他人、对自然界其他物种的尊重。

生命意识的教育在动乱的中国近代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鸦片战争》一课有关鸦片危害的歌谣“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正是对学生进行毒品知识宣传的好机会。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非常重要。

历史是人类经验的宝库,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通过历史教学,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

我们要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历史不仅仅是一堆过去的事件和人物,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故事。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讲故事、观察和体验历史遗迹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我们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发现学生的潜在兴趣和特长,并引导他们深入研究、探索历史,从而培养他们对历史的热爱。

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事件和人物。

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是多面的,既有光辉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

我们要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告诉学生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正面貌。

我们要教育学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不要盲目崇拜或偏见。

只有正确对待历史,才能真正理解历史,从中汲取教益。

我们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也是人类智慧与品德的结晶。

通过历史教学,我们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使他们明白历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

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历史中学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如勇敢、正直、自由、平等等。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明白这些价值观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践行。

我们要教育学生尊重历史和珍惜和平。

历史是我们的根和记忆,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保护历史遗迹、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我们要引导学生珍惜和平,让他们理解战争的残酷和可怕,并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争取和平、追求发展。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及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及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及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者:陈宁来源:《新课程·教师》2015年第09期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三维目标里面特别强调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历史学科教育功能的核心价值。

以《抗日战争》一课为例,浅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及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抗日战争》教学中,尝试着在教学中调整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培养和升华学生在新时期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键词:抗日战争;爱国主义教育;情感升华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青少年中产生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教育行动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有义务还原“抗日战争”的真相,更好地运用《抗日战争》一课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向学生真实、科学地说明抗日战争历史过程和历史发展的规律。

所以,在《抗日战争》一课的教学中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展现给学生真实的史料,配合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正确了解这段抗日战争史,在更加客观地讲述这段历史的情况下突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现代心理学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内到外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在教学中,我们绝不能忽视教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所以我在讲解这段历史的时候先上升到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的高度上一针见血。

在一开始就推动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化。

在定义本课情感基调的时候,我先是强调了1931年9月18日这特殊的一天,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牢记的国耻日,并且在导入本课的时候播放“九一八”国耻日的图片和刺耳的警笛声,让学生明白每年的这一天举国上下都会鸣响警笛,目的是警钟长鸣、追悼逝者、警醒世人。

随后我会问学生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在这给出一个肯定的价值观、历史观:“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让学生带着悲壮的情感来学习本课。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还专门设计了一个环节,用图片资料和史实资料展现少数民族的抗战史,特别整理了我们新疆各族人民对全国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史实,学生一下就被吸引住了。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

N G G A D U B EQ N N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孙晶(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江苏盐城224000)历史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开展历史教学,不仅要帮 助学生们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 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

这样,学生们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程教学 标准的提出,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被列为初中历史的重点 教学内容,因此,广大教师需要提取足够的重视,积极探索 有效的方法,将情感教育融人到历史教学中,推动素质化 教育的开展。

接下来,我结合相关经验,就如何在初中历史 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情感意识展开了论述,望给广大教师带 来借鉴意义。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历史情感传统的历史教学课堂上,教师多采用“灌输式”的手 段,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彰显,主动性缺失,这就导致 学生们无法真情地体会到历史情感。

因此,教师可以结合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学生们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深化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同时,教师还要 融人情感教育,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他们掌握知识的 同时,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

比如在讲解“抗日战争”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帮助 学生们了解“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史实,设计相关 的问题,如:面对嚣张的侵略气焰,中国军民有没有被吓 到?为什么说“七七事变”是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等等,让 学生们了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 的爱国情感。

接下来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们回顾、思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同时,还可以播放相 关的影像,如《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并向学生介 绍日军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罪行,让学生们意识到如今幸 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应该珍惜。

然后,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小 组讨论,结合当下热点进行思考,阐述自己的理解,提高学 生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建立远大的目标和理想。

最后,教师 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们实现感情升华,深化他们的认识。

初中历史教学引导学生历史情感共鸣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引导学生历史情感共鸣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引导学生历史情感共鸣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引导学生历史情感共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历史情感共鸣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塑造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手段。

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如何通过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提升历史教学效果。

一、挖掘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情感内涵历史人物和事件是历史教学的基础,教学中要注重挖掘其中的情感内涵。

首先,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情感经历、性格特点、价值观等方面的深入了解,让学生感受历史人物的生动形象和伟大精神。

例如,在教授《岳飞》一课时,可以重点介绍岳飞忠诚于国家、矢志不渝的品质,使学生感受到岳飞的英勇爱国情怀。

其次,要关注历史事件背后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体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如在讲解《抗日战争》一课时,可以通过讲述抗战英雄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抗争的艰苦卓绝和伟大胜利。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教授《长城》一课时,可以播放长城的壮观景象,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雄伟壮丽,进而产生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自豪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发挥想象力,体验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情感历程。

如在讲解《鸿门宴》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当时的政治氛围和人物心情,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

三、开展历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开展丰富的历史实践活动,是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遗迹等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教授《故宫》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故宫,让学生亲身感受古代建筑的雄伟壮观,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此外,还可以开展历史主题班会、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

四、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用真情唤醒学生情智的升华

用真情唤醒学生情智的升华

用真情唤醒学生情智的升华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确实,没有真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热爱学生是新世纪教师应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前提。

教师必须真心实意的关怀学生、热爱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更应施于厚爱。

我带的班级里有这样一个学生,他的父亲去世了,母亲出外打工,生活上只靠他的姥姥一人照顾,日子过得很艰难。

也许正是由于家庭原因,他从小就形成自闭,不与人交流的习惯,学习成绩更是一塌糊涂,带这样的学生让我很头疼,不知怎么办才好。

刚巧,有一天,我在班上改作业时,听别的学生说他要过生日,于是我精心准备了一件礼物附带一些激励的话送给他。

没想到,从那以后,他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快,后来了解到,我这一个小小举动竟让这位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爱心,拉近了我与他之间的距离,使他有了重新学习自信。

为了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还非常重视激励策略的应用。

于永正老师说得好:“老师走进课堂之前要准备一百顶帽子。

上课的时候,随时戴在学生的头上。

”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我们要善于给予学生以真诚的期待。

对学生身上哪怕不成熟的、微不足道的优点,也用赞赏的眼光去看待,给予充分的鼓励,我们对学生有真诚的期待,就会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自信的效应。

有人问:“教育是什么?”“教育其实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心灵震憾另一个心灵。

”二、用思维的创新启迪创新的思维小学语文课本上有这样的一篇文章:许多人切苹果都是循规蹈矩地从上往下切,然后自然而然地看见了苹果中间的苹果核,而有人却把苹果横着切,然而却发现了与众不同的图案——五角星。

这个发现让许多人都深有感触,当然也包括我,其实,创造力来源是那么的简单,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而看起来容易的事,做起来却那么的难。

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它首先需要教师转换观念,充分利用新课程增加的不确定因素,发挥好引导、示范的作用,竭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合作创新的平台。

有情怀的初中历史教师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有情怀的初中历史教师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有情怀的初中历史教师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德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指出:“历史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一些对过往的伟大事物进行反思的人,他们从中获取力量,常常感受到人类生命的辉煌灿烂。

”我们学习历史,尤其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初中是学生“三观”尤其是历史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初中教师的历史观念决定着历史教学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作为历史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史学理论素养,运用正确的历史观来统畴历史教学的内容,这样才能将客观、准确的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以什么样的历史观或者说替什么人说话的问题得到解决,才能对对学生产生正确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师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历史教师应该是严谨的历史知识的传授者,不能“信口开河”,只会“啃书本”,既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要有历史的情怀,要有师者的道德和职业操守。

初中历史教师要有正确的时空观念。

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呈现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当时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人教版历史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

需要客观的讲解“焚书坑儒”、“杀戮残暴”、“修筑长城”,要引导学生理解,主要认识秦朝统一在当时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意义。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对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的意义。

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掌握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认识统一对历史发展影响,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

只有掌握“时空观念”是学生正确认识和学好历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在具体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科学地使用与时空有关的专业语言、古今地图对比、大事年表等阐述中国及世界进程;将公元纪年与历史的纪年与时序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建立历史的脉络和时空的横纵关系;从历史年表、历史地图中获取所需史时信息;有意识地将“设身处地”的意识去解决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学习教育。

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感知历史的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感知历史的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感知历史的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作为人文教育核心课程的历史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

在人文教育方面,历史教育就是要体现其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并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基础性的重要作用,让学生通过“感知历史”来感知身边的社会,尤其是社会的发展,体验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途径,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知历史。

一、利用教材上的活动课,身体力行,体验历史现行历史教材上都有活动课,它丰富了历史教学,也让学生体验了快乐。

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课《寻找历史》中,我要求学生搜集古钱币、旧照片、旧粮票、千层底等作为寻找历史的线索。

有的学生将珍藏的战国时期的古钱币带来了让所有的师生感动和兴奋;有的学生带来了旧照片儿,就让学生讲述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带来千层底的,就让学生对物品进行介绍,告诉同学这些物品的来历。

其实,这就是历史。

学生们都为自己的表现兴奋、自豪:原来历史这么简单,它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这个活动课,学生体验到到历史学习的快乐,为以后的历史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兴趣和基础。

活动课的类型多种多样,有展览会、演讲、辩论会、导游训练等形式,在历史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些活动丰富和增强历史学习的效果。

二、编演历史课本剧,再现历史历史教学在课程改革中更体现出对人及人类社会的关怀,让学生表演历史短剧,再现历史场景,形象生动,学生积极参与,既锻炼了自我表现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又增强了自信心。

更重要的是,在表演过程中,参与历史,体验历史,这样既丰富了历史知识,更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我在讲《甲午中日战争》时,让学生表演黄海海战中邓世昌英勇牺牲的情节。

课前,我仅对课代表简单说明了情节、要求,上课时学生的表演却十分出色。

学生情绪激昂,爱国情绪高涨,既突出了重点,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精心设计教学提问,调动学生情绪,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提问,也是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方法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真情流露的情感体验中升华学生的历
史观
在高中新课改的推动下,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正逐渐为历史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

历史教学的特殊性,需要回顾历史、反思历史,而且必要的是要使我们想象中置身于那段历史之中,才能达到一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学活历史。

所以,创设出一个有效的历史情境,对于教学效果的实现是大有裨益的。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

“境”是教学环境,即教学双方的关系。

“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针对学生蕴藏着的学习的主动性,把他们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又在连续的情境中,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

情因境生,境为情设,情与境和谐统一方为“情境”。

心理学家赫瑞特拉的实验表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
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这说明人类获取信息主要来自视听;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的内容20%,自己看到和听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占70%,这就是说,如果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信息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既然视听是学生获取和保持信息的主要途径,教师就应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将与教学有关的信息尽可能地以视听方式展现给学生,要学生置身于历史的氛围中,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

让学生在情理交融之中领悟道理,完成由情入理的深化
在罗斯福新政这一课中,如何让学生们深刻体会罗斯福的临危受命以及新政的进步性是教学的重点。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所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创设一个在“大恐慌”那个时代的背景,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必要性。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等等。

此时,为同学们展示贫困不堪的胡佛村和资本家倾倒牛奶图,以及一段描述当时大危机混乱场景的视频。


样,在学生的内心就会有很多情感体验。

我在这个时候及时的提出问题:“如果你是生活在此时的美国人民,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会说:“悲观、失望等。

”你现在的愿望是什么?”同学们各抒己见,想要食物、面包,解决就业问题,希望得到政府的帮助等。

我接着提问:“你想改变这种局面吗?政府会帮助你吗?”理想与现实出现了冲突。

胡佛政府的不干预政策使危机局面进一步恶化。

这时,你们的未来向何处去?同学们讨论得出:美国人民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领导美国人民渡过难关。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同学们更好的体会到罗斯福新政的时代背景,也更好的看到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进步性。

这样的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抗日战争这一课,在课前我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一题“日本人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结果显示,学生选择“残忍”一词的竟达81﹪。

这个结果让我很受震动,我不知道学生是否想过:日本人的残忍与兽行是否与生俱来呢?如果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这场战争,我们该有怎样更理性的思考?
为此,我收集相关素材,精心制作了一本特殊的日本侵华老兵的的“相册”,并向学生讲述了关于一位老兵的故事……画面一上这位老人生于1912年,曾经参加过侵华战争,亲身经历过南京大屠杀。

画面二是一个极其普通但又让人羡慕的幸福家庭,那位站在可爱的儿女中间、长相忠厚的男人就是我们的主人公。

画面三中反映的是25岁的他应征入伍,脸上多少还有些稚气。

接下来画面四、五看到的则是侵华期间我们非常熟悉的一幕幕血腥的场景——以中国人为“活靶子”的刀劈、砍杀训练。

毫无疑问,这时的他已经完全由一个单纯的青年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魔鬼”。

战争结束后,这个日本兵安然回到国内没受到任何审判。

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却经历了四十多年良心的谴责。

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年愈古稀的老人真诚忏悔,毅然出版了自己当年侵华期间写下的《阵中日记》(即《东史郎日记》),正像他在序言中说的那样,他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战争的真相。

”之后,老先生多次来到中国,向中国人民真诚道歉。

画面六就是他在南京大学面对一万多名南大学子深深鞠躬,再次谢罪。

讲到这里,学生才恍然大悟,相册上的这位日本老兵就是大名鼎鼎的正义的东史郎老人。

看到学生仍沉浸在东史郎的故事情境中,我趁热打铁向学生提出:看了这本侵华老兵的相册,你作何感想?你觉得在那场战争中,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人变成了魔鬼?对于一个曾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军人挺身指证日军暴行,你会原谅他吗?解释你的原因。

由相册所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学生真切地认识到,对于这场人类文明史上的浩劫,我们仅仅停留在已有的事实和简单的情感上是远远不够的。

有同学充满理性地分析了“人与魔鬼的界限”,有同学真诚表示“可以原谅那些反省、忏悔的日本人”,也有同学尖锐指出,“只要日本不肃清军国主义的阴云,善良的日本人还有可能变成魔鬼”……事实证明,这些没有标准答案的教学内容更加震撼学生的心灵,让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的使命感和来自学生们强烈的思想共鸣,也真正理解了新课程为什么关注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中学生的体验与感悟。

人教版《历史必修2》高一年级下册第5课《开辟新航
路》是一节学习与探究课,教材上的活动建议是:①假设一个情景:一队探险者从西班牙出发,沿着海岸线前进,回来后向人们讲述旅途上的经历和见闻等,同学分组、分段负责。

②各组分头准备,对照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在最新的世界地图上寻找新航路的途径路线。

③按照路线进行,并结合教师和教材中提供的照片,各组分段讲述途经地区的主要国家,当地风土人情,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经历等,体会探险家们的探险精神和开辟新航路的艰辛。

为了突出历史学科的特性,尝试着把活动与高中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将课堂还原于生活,使每个学生不仅成为学习的个体,更是生活的个体,实际教学中,在理解教材建议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活动设计如下:①同学自愿分组,以旅游公司的名义,安排一次“探险寻宝”的野外旅游项目。

②组员按公司的形式分工,如,历史顾问、策划人、秘书等,并给本公司起一个吸引人的名字。

③确定人员的职责,历史顾问要审核材料的真实性,策划人不仅要写出诱人的广告词,还要有诱人的旅游方案。

要象一个真正的旅游公司,秘书要很好地记录历史和新航路相应地域的自然
环境、风土人情和经历等。

④展示策划要求:首先介绍新航路的历史由来;其次,介绍沿新航路的某一国家或某一人种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和经历等。

⑤汇报形式不限,做幻灯片、小报、短剧等都可以。

⑥最后以根据同学的综合判断,虚拟报名参加旅行社的人数,评出最佳旅游公司、最佳旅游路线、最佳导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