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说课稿

合集下载

渔歌子说课稿 完美版

渔歌子说课稿 完美版

渔歌子说课稿 完美版
一、课程背景
本次课程是一堂关于传统文化的教学课程,旨在通过渔歌子这首经典的民间歌曲,帮助幼儿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并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二、课程内容
本次课程的内容包括:
渔歌子歌曲的学习和欣赏
音乐表演能力的培养
情感发展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认知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程,幼儿将能够:
学习和欣赏渔歌子这首经典的民间歌曲
培养音乐表演能力,学会演唱和伴奏渔歌子
促进情感发展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合唱和合奏,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和团队合作技能
认识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渔歌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四、教学过程
1. 渔歌子歌曲的学习和欣赏
通过听歌、观看视频和讨论,让幼儿学习和欣赏渔歌子这首经典的民间歌曲,了解其歌词和曲调。

2. 音乐表演能力的培养
通过声乐训练和乐器演奏,培养幼儿的音乐表演能力,让他们学会演唱和伴奏渔歌子。

3. 情感发展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通过合唱和合奏的活动,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让他们通过音乐的共同创作,培养情感认知和团队合作技能。

4.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认知
通过讲解渔歌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幼儿认识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渔歌子作为中国民间音乐的重要地位。

五、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课程,幼儿学习和欣赏了渔歌子这首经典的民间歌曲,培养了音乐表演能力,促进了情感发展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并认识和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

《渔歌子》教案(精选18篇)

《渔歌子》教案(精选18篇)

《渔歌子》教案(精选18篇)《渔歌子》篇1教学目标:1、认识词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3、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悠闲自在的情感。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悠闲自在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知道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吗?来说两句。

(姜太公钓鱼的钩子是直的,而且不放鱼饵。

他的钩离水面三尺,这能钓到鱼吗?他是在钓个人——周文王。

后来周文王果然来了。

姜太公是钓来周文王对他的重用,果然帮助周文王推翻了暴政,建立周王朝。

)2、唐代词人张志和钓鱼与姜太公钓鱼有几他相似之处,也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

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词——《渔歌子》感受他的钓鱼世界。

(读课题)二、初读感知,读出“词”味1、读这首词,每人最少读三次,第一次,注意生字,把每个字读准。

第二次,要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第三次,如果能读出点儿词的味道来,那你很了不起。

2、指名朗读。

3、结合进行生字教学。

三、精读感悟,悟出“词”画1、什么叫“不须归”?为什么“不须归”?2、找出景物:(1)导言:张志和这个人啊,非常了不起。

他不仅是著名的词人,还是有名的大画家。

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当中,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他的“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意思就是说,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

里边藏着很多的景物和很多的色彩。

读一读书,看看他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

可以默读,也可以小声地读。

(2)生标画,师巡堂。

(3)、交流:现在请同学来汇报一下发现了哪些景物?3、想象色彩:如果你们把这些景物画出来,你们会用上那些色彩呢?为什么?假如这黑板就是一张画纸,老师想让同学们把这些景物用彩色粉笔画下来,使这幅画看起来更美。

怎么画呢?(生板演)4、想象画面:(1)短短的27个字,就让我们读出了这么多景物,这么多的色彩,想一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它?(2)想像,此刻的你,正漫步在西塞山脚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5、体会心情:你的心情怎么样啊?当你置身在这样的美景中,你有什么想说的?(读全词)四、拓展延伸,品出“钓”情:1、这么美的景象,你愿意归去吗?张志和呢?你们怎么知道的?“青箬笠,绿蓑衣”留给我们的只是背影而已,你猜他是怎样的神情呢?2、作诗和诗:他不愿意回去,他的哥哥却很担心他。

《渔歌子》说课稿范文

《渔歌子》说课稿范文

《渔歌子》说课稿《渔歌子》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渔歌子》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欢迎大家分享。

《渔歌子》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渔歌子》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9课《词两首》中一首词。

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张志和不仅是诗人,也是一位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

这首词描绘了江南秀丽的山光水色,表达诗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二、说目标1、体会词的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

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内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图景,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读懂词,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三、教法、学法四、教学过程这首词词中有画,具有形象性、可感知性。

根据这一特点,我设计圈圈景物,摆摆景物落实重点。

创设情境,师生角色对话,体会诗人情感,突破难点。

(一)、激趣导入1、利用学生好奇心,猜猜诗人张志和名字的由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张志和16岁那年给朝庭写了一本折子,皇帝非常欣赏,于是赐名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

(板书“心志平和”)这四个字不仅是张志和一生的追求,也是这首词所要表达的思想。

2、由作者自然引出本课要学的词《渔歌子》(板题)。

渔歌子是词牌名,对于词牌学生已有所了解,所以这里不再重复。

只是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词牌,巩固对词牌的了解。

(二)圈景物,明词意1、自由读词,读准音,读通诗句。

这首词比较简单,读来朗朗上口,多读几遍,孩子自然就能读通读顺。

有几个生字,根据学情不同,着重正音。

两个平舌音“塞、蓑”,一个翘舌音“箬”,再有“斜风细雨”可能也有部分孩子念不准。

2、圈一圈,找景物张志和不仅是位诗人,也是一位画家,他的词就是一幅画。

所以,我让孩子默读词,圈出词中所描绘的景物。

可一边读词,一边对照看书中插图。

《渔歌子》教学设计精选3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精选3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篇6(一)教学目标:1、读通读顺全词,理解大意,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诵读全词,背诵全词。

3、引导学生体会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

(二)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诵读体会词的意境之美和语言之美。

(三)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较为生动具体表达词中意境。

(四)教学流程:一、揭题导学,初探词意1、同学们,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诗词中,有很多都是写钓鱼的。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词人张志和的《渔歌子》。

(板书课题)又叫《渔父乐》。

2、读题(强调子读zǐ);①这是一首词,你们知道词与诗有什么不同吗?②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它就成了词牌名。

3、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10页,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4、展示读,师正音①请你读(刚开始学,读通了,读准了,也不错)②谁还想再读?(虽然读得不怎么流畅,但相信学了以后,会读得更棒)③下面老师和大家对对读,好吗?(老师读一句,你们对一句,好不好?)④就这样,我们跟着感觉读。

(师读题目,朝代和作者,生读整首词)二、寻找词眼,质疑细学1、读着、读着,你们在词中看到词人的身影了吗?是从哪几句看到的?2、生读3~4句(1)认识箬笠,蓑衣:是什么工具?(你怎么知道的?你能借助注释读懂词语的方法真好。

你是看插图读懂的,非常直接的一个方法。

)(2)(出插图)你看到了怎样的词人?(他在干什么?)(生①他头戴箬笠,身穿蓑衣,手握鱼竿,在钓鱼呢?)你又看到了怎样的词人?(生②在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在河边钓鱼。

生③在桃花丛中,他??生④刮小风,下小雨时,词人坐在小船上。

)(3)在怎样的日子里,词人在钓鱼呢?A起风:这是怎样的风?你从哪个词语读出风很小?这样的风,我们可以叫什么风?(和风、微风、轻风、习习凉风)B下雨:那这雨呢?(生①很细很细;生②像牛毛,像绣花;生③像发丝)让我们想起了哪些词语?春风拂面微风吹拂凉风习习清风徐徐毛毛雨毛毛细雨细雨如丝牛毛细雨蒙蒙细雨细雨绵绵绵绵小雨细雨如烟烟雨蒙蒙细雨飘零阴雨绵绵淅淅沥沥雨丝飘洒C这样的风,这样的雨叫什么?(斜风细雨)D还可以叫?(微风细雨,和风细雨)F春天: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4、起风了,下雨了,词人回家了吗?(没有)你怎么知道的?(板书理解:不须归)为什么不想回家?答案就藏在词的27个字中。

《渔歌子》说课设计(精选14篇)

《渔歌子》说课设计(精选14篇)

《渔歌子》说课设计(精选14篇)《渔歌子》说课设计篇1《渔歌子》位于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张志和写的一首词。

本组选编内容全是描绘的山乡田园风光: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飘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

我们随着课文,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片段,进而进行综合性学习。

《渔歌子》便是借鉴了民间的渔歌而成的。

此词语言清丽自然,寄情于景,写景简洁优美,以词入画。

青山、碧水、白鹭、红桃……江水涨、白鹭飞、斜风、细雨……似一幅水墨丹青展现在读者面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怡情山水的“渔歌图”,让我们陶醉于大自然山光水色之中悠闲而自由的生活乐趣。

学生到了四年级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古诗词内容,学习这类教材也有了一些基础,能够在认知内容的基础上作深层的思考,体会词中的意境。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了解了教材所处的位置,结合年级特点、学生接受能力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方面,主要是要求学生识记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则是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于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其中,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课的难点。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在诵读中整体感知,在诵读中悟情悟境,在诵读中欣赏抒情。

展开想象,反复诵读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诗人所描绘的美景。

从而达到在多种朗读形式中品赏佳句,体味情感,入情入境,熟读成诵。

关于教学程序设计,我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由一幅优美的山原风景画,引出本课所学的词──《渔歌子》烟雨江南,碧水蓝天,诗情画意,春意盎然的图画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知道唐代大诗人张志和就是在这里写下了千古流传的《渔歌子》这里可以给学生补充讲述一些有关词牌的知识,将先前学过或课外看到过的词牌在课堂上作个交流,使学生对“词牌”的理解更真实贴切,继而由题目入手,从学生想到的“渔夫、渔歌”引入到词的教学。

《渔歌子》说课稿

《渔歌子》说课稿

《渔歌子》说课稿引言概述:《渔歌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被广泛传诵。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来阐述《渔歌子》的重要性和独特之处。

正文内容:一、《渔歌子》的创作背景1.1 时代背景:明代是中国文学的鼎盛时期,文人雅士的创作热情高涨。

1.2 作者背景:《渔歌子》的作者文征明是明代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二、《渔歌子》的艺术特点2.1 诗歌形式:《渔歌子》以七言绝句的形式表达,形式简洁明快。

2.2 感情表达:作品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渔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苦难和命运的思考。

2.3 意境营造: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创造出一种宁静、深远的意境,使读者产生共鸣。

三、《渔歌子》的主题思想3.1 命运与苦难:作品中渔民的艰辛生活和命运的无常,反映了人类面对苦难时的坚韧和勇气。

3.2 人生哲理:通过渔民的生活经历,作品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了对命运的反思和对生活的热爱。

3.3 自然与人性:作品中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了人性的本真和纯洁。

四、《渔歌子》的文学价值4.1 语言艺术:作品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使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4.2 情感表达:作品以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引发共鸣,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4.3 思想深度:作品通过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反思,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五、《渔歌子》的影响与传承5.1 文学影响:《渔歌子》是明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2 文化传承:作品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创新,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5.3 艺术传播:《渔歌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被广泛传颂和传播,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总结:综上所述,《渔歌子》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备受推崇。

它通过对渔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命运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引发了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渔歌子》说课稿

《渔歌子》说课稿

《渔歌子》说课稿引言概述:《渔歌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民间歌谣,它以其朴实的语言和深情的描绘,表达了渔民们的艰辛与乐观向上的精神。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渔歌子》进行阐述,分别是歌谣的背景介绍、歌谣的情节梗概、歌谣的艺术特点、歌谣的文化内涵以及歌谣的影响与传承。

一、歌谣的背景介绍:1.1 渔歌子的创作背景:歌谣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1.2 作者介绍:歌谣的作者是谁,他的创作背景和经历。

1.3 歌谣的流传:歌谣是如何流传下来的,它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歌谣的情节梗概:2.1 歌谣的主要情节:歌谣中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

2.2 歌谣的情感表达:歌谣中通过怎样的情节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3 歌谣的结局:歌谣的故事有怎样的结局,给读者带来怎样的思考。

三、歌谣的艺术特点:3.1 语言表达:歌谣中采用了怎样的语言表达方式,有哪些特点。

3.2 音乐元素:歌谣中是否有音乐元素,如何体现。

3.3 描写手法:歌谣中的描写手法有哪些,如何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四、歌谣的文化内涵:4.1 对自然的描绘:歌谣中如何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4.2 对生活的思考:歌谣中通过对渔民生活的描绘,反映了怎样的思考和观点。

4.3 对人性的探讨:歌谣中通过人物形象和情节,探讨了怎样的人性问题。

五、歌谣的影响与传承:5.1 歌谣的影响力:歌谣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作用。

5.2 歌谣的传承:歌谣是如何在后世传承下来的,有哪些改编和演绎版本。

5.3 歌谣的当代意义:歌谣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以上五个部分的详细阐述,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渔歌子》这首民间歌谣的背景、情节、艺术特点、文化内涵以及影响与传承。

这首歌谣以其深情的描绘和朴实的语言,打动了无数读者和听众,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它也通过对自然、生活和人性的思考,给我们带来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渔歌子》说课稿

《渔歌子》说课稿

《渔歌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通过《渔歌子》这首唐诗,让学生感受到唐代渔民的生活和情感。

通过这首诗歌的学习,学生能够拓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对于经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与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并理解《渔歌子》的内容和意义;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掌握一些与渔民相关的词汇,如船、渔网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渔歌子》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引导学生回忆关于渔民的知识,如渔船、渔网等。

2. 播放一段关于渔民生活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于渔民生活的兴趣和好奇心。

【呈现】1. 通过图片和读音,教授渔歌子的文字和发音,并进行整体朗读。

2. 分段进行诗歌的解读,解释一些生僻词汇的意义,并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3. 带领学生分小组进行逐句理解,让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景色和情感,并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拓展】1. 引导学生朗读整首诗歌,并进行整体理解和感受。

2. 分组进行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对于诗歌的理解。

3. 分组讨论诗歌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价值。

【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简要概括《渔歌子》的主题和意义。

2. 提问学生对于这首诗歌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板书设计标题:《渔歌子》内容:渔船、渔网、渔歌、天涯、烟波、沙鸥六、课堂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渔歌子》这首唐诗,培养了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组织朗诵比赛和讨论,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意愿。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渔歌子》说课稿

《渔歌子》说课稿

《渔歌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是唐代文学名篇《渔歌子》。

这首诗由唐代文学家张志和所作,是一首描写渔翁生活的抒情诗。

通过本篇诗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其对古代文学艺术的欣赏和理解水平。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渔歌子》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了解该诗的意境和意蕴;2. 学会运用阅读策略,把握诗歌的意义和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艺术的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渔歌子》的创作背景和意境,理解诗歌中表达出的情感;2. 运用阅读策略分析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音乐展示渔翁的生活场景,引起学生对渔翁生活的好奇和思考)2. 导入(介绍《渔歌子》的背景,引起学生对该篇诗的兴趣)渔歌子,作于唐代,作者张志和。

该诗以抒发渔翁生活的乐趣为主题,通过描绘渔翁的生活场景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面对都市的喧嚣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我们不禁怀念起这样宁静而简单的生活。

3. 呈现诗歌全文(播放朗读版本或教师朗读)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四季山川皆颜色,翠波荇叶自春泥,水边泊船渔唱晚,陂塘漁叟 atarashiku。

4. 情感理解(分析诗歌情感)通过诗歌的写景和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在嘈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否也渴望拥有一方清静的世界?诗人用浅显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逐和向往。

5. 语言表达(分析诗歌的语言表达手法)通过诗歌的语言表达,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独特的才情和雅致的文学修养。

例如,诗中采用了大量的描绘性词语,如“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形象地描绘出了渔翁生活的美好景象。

同时,诗中运用了疏密有致的节奏和押韵手法,增添了诗歌的音韵之美。

6. 小结(简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归主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渔歌子》的创作背景和意境,感受到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渔歌子》说课稿

《渔歌子》说课稿

《渔歌子》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课将带领学生学习《渔歌子》,这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教材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诗中描绘了一位渔翁在江上垂钓的情景,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渔翁的自由自在和江山的美丽。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渔歌子》的内容。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学生能够通过诗中的描写,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渔歌子》的内容。

难点: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一幅江景画作为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画中的景色,引发学生对江上景色的兴趣。

2. 内容讲解:a. 引导学生朗读《渔歌子》,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b. 分析诗中的意象,解释重点词语的含义。

c. 解读诗中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渔翁的自由自在和对江上景色的喜爱。

3. 例题讲解:a. 给出例题,让学生分析并解读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b. 引导学生通过诗句描绘出江上的景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随堂练习:a.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解读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b.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解读和分析,与其他同学分享。

5. 作业布置:a. 要求学生背诵《渔歌子》。

b.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渔歌子》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诗中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诗的题目《渔歌子》和诗中的重点词语,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背诵《渔歌子》。

2. 作业答案:《渔歌子》的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渔歌子》,大部分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解读诗中情感的环节,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渔歌子》说课稿

《渔歌子》说课稿

《渔歌子》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民歌《渔歌子》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感受其中的美。

2.学习歌曲的基本唱法和技巧。

3.锻炼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唱能力。

4.培养学生对民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歌曲的意境和感情表达。

2.掌握歌曲的基本唱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
1.把握歌曲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2.协调合唱的声音和节奏。

四、教学过程
1.热身活动
通过呼吸练习和简单的声音练习,热身嗓子和身体。

2.导入新知
通过介绍《渔歌子》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乐理训练
教授歌曲的基本音高和节奏,让学生掌握唱歌的基本技巧,同时加强音乐素养和乐感的训练。

4.合唱练习
通过多次合唱练习,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整体感和协调性,同时注重个别练习和技巧训练,提高合唱水平和质量。

5.情感表达
通过讲解歌词和情感表达的技巧,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意境和感情表达,注重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的协调性。

6.练习展示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练习和个别展示,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合唱水平和艺术表现力。

五、教学总结
通过教学《渔歌子》这首歌曲,我注重培养学生对民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注重歌曲的唱法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和艺术表现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品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渔歌子》说课稿

《渔歌子》说课稿

《渔歌子》说课稿
引言概述:
《渔歌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离骚》的第三篇,由屈原创作。

这篇文章以渔夫的故事为主线,表达了屈原对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不满,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本文将从文学背景、主题内容、艺术特色、文学价值和时代意义五个方面对《渔歌子》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学背景
1.1 《离骚》的创作背景
1.2 屈原的生平及其文学创作
1.3 《渔歌子》在《离骚》中的地位
二、主题内容
2.1 渔夫的生活写照
2.2 对时局的批判和忧虑
2.3 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三、艺术特色
3.1 用典的丰富与巧妙
3.2 修辞手法的独特与精妙
3.3 情感表达的深刻与真挚
四、文学价值
4.1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4.2 语言艺术的独特性
4.3 对当代文学的启示
五、时代意义
5.1 反映秦灭六国的历史背景
5.2 屈原的政治理想与现实矛盾
5.3 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警示
总结:
通过对《渔歌子》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刻内涵,还可以从中汲取启示,思考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渔歌子》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时代意义,希望我们能够从中受益,传承文化,共同进步。

《渔歌子》说课稿

《渔歌子》说课稿

《渔歌子》说课稿
《渔歌子》是一首古代的汉乐府民歌,歌颂了渔民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深情。

在这首歌中,渔民们用歌声表达了对海洋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

通过这首歌,人们可以感受到渔民们朴实的生活和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下面将从五个方面来详细解读《渔歌子》这首歌曲。

一、歌曲背景
1.1 《渔歌子》的创作背景
1.2 《渔歌子》的作者及流传情况
1.3 《渔歌子》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
二、歌曲内容
2.1 描绘了渔民的生活场景
2.2 表达了渔民对海洋的热爱
2.3 展现了渔民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三、歌曲意义
3.1 体现了古代渔民的艰辛生活
3.2 弘扬了海洋文化和家乡情怀
3.3 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四、歌曲表达
4.1 通过歌声传递渔民的情感
4.2 通过音乐表现渔民的生活状态
4.3 通过歌词展现渔民的心境
五、歌曲传承
5.1 《渔歌子》在当今社会的影响
5.2 《渔歌子》的演绎和传唱
5.3 《渔歌子》对当代文化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渔歌子》这首歌曲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文化价值。

这首歌曲不仅是对古代渔民生活的真实记录,更是对海洋文化和家乡情怀的传承和弘扬。

希望通过我们的解读和传播,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首歌曲的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渔歌子》教案(精选14篇)

《渔歌子》教案(精选14篇)

《渔歌子》教案(精选14篇)《渔歌子》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渔歌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渔歌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学法渗透:通过此课,让学生意识到,诗词可读,可画。

结合课文,想象画面、联系作者生平和已学诗词是学习诗词的好办法。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读课题。

了解本首词的词牌名。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要注意把词读通顺。

2、再读词语,理解词义——“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不须归”等。

3、诗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唱的。

读的时候很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谁再来念念?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

三、走进文本,想象画面。

1、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

2、学生圈画,交流。

你找到了几种景物?3、一起看九种景物,看着看着,这九种景物仿佛成了一副画,就成了一首渔歌子,我们一起看这九种景物诵读这首词。

4、张志和把江南写得多美啊!其实不仅张志和写江南,还有许多写江南的诗词。

作者仅用27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画面,老师不仅看到了春天的美景,还听到了悦耳的声音,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了,你们感受到了吗?请听老师读这首词,然后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词人向远方望去,他看到了什么?怎样的西塞山?怎样的白鹭?西塞山:郁郁葱葱,不是墨线勾勒,而是绿色渲染的山水画。

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渔歌子》说课稿

《渔歌子》说课稿

《渔歌子》说课稿一、引言《渔歌子》,又作《渔歌曲》或《渔父歌》,是唐代教坊曲中的一种,调名始见李珣词,后人每依其调创词。

此调为单调,二十七字,四平韵,中间三言两句用对偶。

唐人用此调吟咏鱼类之活动者较多,但本词却借以寄寓“不须归”之深远意涵,让读者在清雅典丽的图景中,自行体味其无尽趣味。

二、正文词句解析“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白鹭”是水鸟,春色象征,写静态。

“飞”写动态,给下面两句的“钓”和“不须归”铺垫。

“白”字写出了江水的澄明和山的青翠。

“桃花流水鳜鱼肥”:“鳜鱼”是一种淡水鱼,肉质鲜美。

“肥”字既写出鱼的肥美,又符合词人“不须归”的心境。

这一句绘声绘色,春暖花开,春汛期到来,正是鱼跃鸟飞的好时节。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一句既有景又有情。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忧。

为什么“不须归”?不是因为渔父不想回家,而是因为此刻的他陶醉在春雨中,享受着这份宁静与自由。

情感表达《渔歌子》展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和超然物外的心境。

全诗情意深沉,语言清新流丽,形象生动传神。

通过这些词句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在这首词中,诗人以景生情,以情入景,情景交融。

他借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自由的渴望。

他通过描绘渔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展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艺术手法《渔歌子》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情感。

诗人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描绘自然景物,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词的意境之美。

在《渔歌子》中,诗人还运用了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词更加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例如,“白鹭飞”、“桃花流水”、“青箬笠”、“绿蓑衣”等词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相互呼应,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染力。

文化背景《渔歌子》所描绘的是唐代时期的中国江南水乡景象。

这一时期是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的时期之一,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渔歌子》说课稿 (3)

《渔歌子》说课稿 (3)

《渔歌子》说课稿渔歌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描绘渔民生活为主题,通过歌颂渔民的勤劳和坚韧精神,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来阐述《渔歌子》的特点和魅力。

引言概述:《渔歌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它以描绘渔民的生活为主题,通过歌颂渔民的勤劳和坚韧精神,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正文内容:1. 渔歌子的起源和发展1.1 渔歌子的起源和历史渊源渔歌子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渔民社会,最早可追溯到宋代。

它是渔民们在生活中创作的歌谣,表达了他们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1.2 渔歌子的发展和演变渔歌子在宋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并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

它的内容和形式逐渐丰富多样,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2. 渔歌子的艺术特点2.1 渔歌子的音乐特点渔歌子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而闻名,它采用了独特的旋律和节奏,能够表达出渔民们特有的情感和生活状态。

2.2 渔歌子的诗歌特点渔歌子的诗歌形式简洁明快,常采用七言绝句或五言绝句的形式,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渔民们的生活和情感。

2.3 渔歌子的表演特点渔歌子的表演形式多样,既可以独唱,也可以合唱,还可以配以舞蹈和乐器演奏,以丰富的表演形式吸引观众的注意。

3. 渔歌子的主题和内容3.1 渔歌子的主题渔歌子的主题主要是渔民的生活和情感,通过歌颂渔民的勤劳和坚韧精神,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3.2 渔歌子的内容渔歌子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歌颂渔民的生活和工作的歌谣,也有表达对家乡和亲人思念之情的歌曲,以及描绘渔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歌舞。

4. 渔歌子的文化意义4.1 渔歌子的社会意义渔歌子反映了渔民的生活和情感,展现了他们的勤劳和坚韧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能够激励人们勇敢面对生活的困难。

4.2 渔歌子的文化传承渔歌子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让后人了解和感受古代渔民的生活和情感。

渔歌子说课稿完美版

渔歌子说课稿完美版

渔歌子说课稿完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材《语文》第四单元的第12课《渔歌子》。

该课文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创作的一首抒情诗,描绘了江南春景和作者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诗文中的意象,感受江南春景的美。

4.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5. 学会从诗文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词汇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体会作者情感,理解诗文中的意象,感受江南春景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江南风景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江南的美。

随后,引导学生分享对江南的印象,导入新课《渔歌子》。

2. 课文朗读(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字词学习(5分钟)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挑选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课文解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内容,解释诗文中的意象,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教师批改并及时反馈。

6. 课堂小结(3分钟)7. 作业布置(2分钟)布置作业:抄写课文,背诵课文,完成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渔歌子》江南春景——逍遥自在作者情感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两遍。

2. 背诵课文。

3.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如查找其他描写江南的诗文,体会不同作者对江南的描绘,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渔歌子》说课稿

《渔歌子》说课稿

《渔歌子》说课稿一、说教材《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它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渔家生活的美好画卷。

这首词不仅展现了张志和对自然的热爱,也寄托了他对渔家生活的向往。

通过学习这首词,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渔歌子》的作者张志和及其创作背景。

理解《渔歌子》一词的意境和情感。

能够背诵并初步赏析《渔歌子》一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想象、探究等方式,感受词中的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勤劳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渔歌子》一词的意境和情感。

张志和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如何准确把握张志和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四、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感悟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感悟来理解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配乐朗诵:通过优美的音乐来辅助朗诵,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和背景。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渔歌子》的朗诵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韵味。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你们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吗?”2. 学习生字词(5分钟)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并解释其含义。

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

3. 感悟词意(10分钟)学生自由朗读《渔歌子》,尝试理解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小组合作,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点评并补充,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词中的美。

4. 探究创作背景(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张志和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

学生分组探究张志和的创作动机和思想感情。

小组代表分享探究成果,教师总结并补充。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渔歌子》优质课堂说课稿3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渔歌子》优质课堂说课稿3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渔歌子》优质课堂说课稿3篇《渔歌子》是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古诗诵读。

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张志和不仅是诗人,也是一位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

这首词描绘了江南秀丽的山光水色,表达诗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渔歌子说课稿3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渔歌子》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诵读。

2、通过想象、描述词的画面,理解词意,体会作者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情操。

3、通过对比阅读,感受道家和儒家不同的思想追求。

重点、难点:通过想象、描述词的画面,理解词意,体会作者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情操。

教学过程:《江雪》《题秋江独钓图》一、导入揭题1、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描写渔父生活的词《渔歌子》,{板书课题}。

2、渔歌子是题目还是词牌名?对,一首词可以没有题目,但一定要有词牌名。

这里“子”读第三声,齐读课题。

3、这首词的作者是唐朝的张志和。

{板书(唐)张志和},谁用简洁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作者?二、初读课文,理解词意1、一读:谁来读一读这首词?相机正音。

二读:字正腔圆,就是少了点味道,应该读出怎样的味道?(美丽)指名读;(悠闲)指名读。

齐读。

2、有点感觉了,不过,等你理解了这首词,那时候就能真正地读出味道来了!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首词的意思吗?指名说。

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4、让我们把理解到的带入词中,再来读一读。

三、词中赏画,品味意境。

1、张志和不仅是的词人,还是有名的大画家。

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当中,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他的,说他的词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意思就是说,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

默读这首词,看看他为我们描画了哪些自然景物?用笔圈出来。

{出示}2、他为我们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出示}3、这都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在诗人的眼里,这是怎样的西塞山,怎样的白鹭、桃花、流水?他又会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拿起你的笔,选择一两种景物写几句话。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歌子说课稿
渔歌子说课稿
《渔歌子》说课稿
长岭中心小学欧阳慧玲
一、说教材
《渔歌子》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

本组教材以“热爱田园生活”为主题展开,《渔歌子》这首词是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代表作。

整首词描绘了初春时节西塞山的美丽景色。

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二、说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这首词。

2、理解诗中内容,体会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3、培养学生喜爱、积累古诗词。

三、说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四、说教法和学法
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我准备用听、说、读、写、画、唱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诵读中整体感知,在诵读中悟情悟境,在诵读中欣赏抒情。

从而达到在多种朗读形式中品赏佳句,体味情感,入情入境,熟读成诵。

五、说教学过程(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一、故事导入,走进《渔歌子》
首先我简单的介绍作者,并给学生带来疑问。

唐代有位著名大诗人叫张志和,他诗词、音画样样精通。

但是长年过着隐居的生活,经常一个人乘着一叶小舟到江
河中去钓鱼,自称“烟波钓徒”。

他的好朋友著名书法家颜真卿,
发现张志和钓鱼
有点怪——他直钩垂钓,不带鱼饵——听到这里,同学们觉得奇怪吗,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可能会说这样垂钓怎么能钓到鱼呢,这时我就故作神秘,将学生引入今天要
学习的词《渔歌子》中去寻找答案。

然后再解释一下题目,并出示一首古诗和其对比它们之间的不同。

(这样,让教学在师生对话中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
的阅读兴趣和迫不及待想寻求答案的求知欲,从而在课堂上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
二、品读,读出词的味道
诗词的美妙在于诵读,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我分这样四个层次进行:
1、读准确。

我让学生初读整首词,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重点认读:白鹭、鳜鱼、
箬笠、蓑衣,并在读中指导“鳜、蓑、箬”的写法。

2、听范读,学生划出节奏。

初读后,我让学生自己听范读并划出节奏,并告
诉学生诗词的读法和文章不一样,诗词在古代都是用来唱的,所以,词句本身就
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3、读出情景。

在学生读出节奏的基础上,我告诉学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想知道,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什么美景, 这时学生可能会说:读出了诗中蕴含的
画面,看到了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这些
景物。

接着,我会出示一些景物的词语,让学生给它加上美丽的外衣,并让学生
在纸上画出这些景物。

最后,师生合作,拼凑美景。

让学生依据之前所填的形容词,用自己的话逐句逐句的说出古诗中所蕴含的画面,教师则同步用幻灯片呈现。

(这样,让学生从单个词语入手,经过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不仅使学生把以前所学的知识运用上去,还使景物变的具体生动起来,并通过
学生画图,进一步感受到颜色不一,姿态各异的西塞风光。

最后我用师生合作拼图
的方法,让学生连词成句,说出整首词的意思,有效的降低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难度。

)
4、读出诗人愉快的心情。

为完成目标中体会作者情感这一目标,我会追问,
假设你们在这样和谐美丽的美景中钓鱼、游玩你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紧接着再问,那么作者的心情又是如何呢,可能学生会说(轻松愉快的) ,这时我就引导学生看着美景,带着作者的那份心情有感情朗读这首词。

(这个环节我让学生通过想
象,身临其境的体会了作者当时的心情,进一步的理解了词的含义。

)
三、进一步了解作者,感悟不归情。

学生不仅要读出词中画还要读出词中人,所以我在基于前面的导入更深层次的
让学生了解作者。

(课件出示)张志和,初名龟龄,唐代著名词人和诗人,十六岁时“游大学”,以“明经”耀第,向唐肃宗献策,深受赏识和重用,又赐名“志和”。

后来因事贬官。

但他并没有去上任,而是托词亲丧回到了老家,并且从此以后不再作官,长期过着隐逸的生活,悠然徜佯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

他归隐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纷乱之中。

在这样的情势下,他因无力佐治,只得避居江南水乡,以悠闲自在的渔家生活寄托向往自由、热爱自然的情怀。

唐肃宗曾派人寻找与他,但是都没有找到。

了解了这些情况以后,引导学生再来看这首词,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个“归”
字还仅仅是回家么, 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个愿做神仙不愿做官的诗人。

四、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最后为了让学生能深深的牢记这首词,我在视觉上和听觉上下了功夫,边展示
画面,边播放音乐《渔歌子》学生听完之后再让其学唱这首歌。

(至此,整各环节全部结束。

教学中,我努力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用语感连接学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感悟,去体验。

)
五、课后作业
1、背诵《渔歌子》。

2、收集并背诵其它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说一下板书。

我的板书简洁明快,由看景到阅心再到懂人,丝丝入扣。

渔歌子
美丽如画景
轻松愉快心
悠闲自在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